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 > 天宁区旅游

天宁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洪亮吉故居
  洪亮吉故居位于常州市延陵中路西狮子巷南口。1987 年12 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洪亮吉故居坐北朝南。系乾隆四十八年(1783)洪吉亮用陕西巡抚毕沅所赠银两购买的宅第。是年十月初三,洪亮吉移居此宅。嘉庆八年(1803),洪亮吉在宅中增辟曙华台、更生斋,并于西圃小筑泉石,由叠石大家、邑人戈裕良为其堆砌假山。原宅第一进已无,第三进在抗战期间被焚烧,尚存第二进西首“风雪授经堂”三间,“更生斋”位于第二进东侧,第四、五进(均面阔五间)基本保存旧观。现留第五进内宅平屋五间。1993 年至1994 年,将留存故居建筑移建到离原址东北50 米的第二十四中学南隅,辟为洪亮吉纪念馆。移建后的建筑在东狮子巷20 号,有房屋三进,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43平方米。洪亮吉六世孙、中国早期电影开拓者……[详细]
常州乾隆御碑
  乾隆御碑共六块,现存放于常州市天宁区东坡公园内御碑亭。据清光绪《武进阳湖县志》记载,碑文为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时来常所作,记述了乾隆皇帝南巡时的盛况和他对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颂扬之情。常州市东坡公园,位于常州市东,因建在舣舟亭遗址,也称舣舟亭。舣舟亭基址原名文成坝,传说常州历来人文荟萃,为保住常州才气不东流,因而在古运河上筑坝使河水绕个大弯东去。南宋时,常州人民为纪念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来常,泊舟于此,而建“舣舟亭”作纪念。六块御碑,行楷书体,刻工精湛,笔画清晰,完好无损,是公园相当珍贵的文物。《御制过常州府城诗》作于乾隆十六年(1751);《御制过常州府城八韵》、《跋马过常州至舣舟亭进舟》作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御制过常州诗》、《御制舣舟亭诗》作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御制舣舟亭再叠旧……[详细]
浦前蒋氏宗祠
  江苏常州蒋氏宗祠位置浦前蒋氏宗祠位于常州市浦前老街189号。概况宗祠堂屋坐东朝西,硬山式砖木结构,前后共4进。第一进门厅5间,进深6楹,第二进大厅5间,进深5楹(原为6楹),第三进5间,进深5楹,为祖先牌位供奉处的享堂,第四进为二层楼3间,进深底层8楹,楼上朝东面缩进一楹。该楼南北封火墙仍保留,木雕挂落垂柱仍完好。该祠屋的第一进至第三进在一条中轴线上,而第四进楼房略偏于第三进的南面,从而楼前形成一个较大的方形天井。旧时蒋氏宗祠,门前有一对石狮子,祠宇森严,木料粗硕,门墩石雕刻精美,柱础完整,门槛很高,祠内原来还挂有精美的宫灯。逢到清明、冬至祭祖,蒋氏族人聚会于祠堂内,行祭拜礼,热烈非凡。如今浦前老街上,居住着蒋姓人家超过百家。浦前蒋氏浦前蒋氏,堂号“追远”,有追溯思念远祖之意。文献记载其远祖……[详细]
吴氏中丞第
  吴氏中丞第坐落在麻巷54号。该宅原主人吴光悦,字星一,号见楼,清嘉庆元年(1796年)进士。由中书入直军机,擢升御史,官至江西巡抚。县志记载,光悦任河南省河北道时,适逢河堤溃决,乃亲驻河工处,日夜巡视,督促防汛,立簿记录情况,对五百里堤形安危,了若指掌,河督曾将其经验作为各地表率。调任江西巡抚,又逢积雨成灾。奏请截留漕米8万石,以解决灾区民食问题。后因积劳病故于任上,终年73岁。这座中丞第是他任江西巡抚时所建。时值“乾嘉盛世”,所以取材、设计都比较讲究。每一进屋都由低向高,拾级而上,取“步步高升”之意。此外,每进厅屋大门都略有偏差,以免一望到底,式样独特。该宅前后共五进,正、偏、厢房、楼、堂等近百间。后面大花园占地近3333.5平方米。进大门,梁上悬有“中丞第”匾额一块。第二进为轿厅。第三进……[详细]
张塘桥
  张塘桥位于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梧岗村委后庄村,横跨五子浜夹泾河,是一座三孔石柱石梁桥。张塘桥,又名张荡桥,建于清末,桥体保存完好,给人以古朴、稳重之感。全桥长30米,宽1.8米。张塘桥是一座典型的乡村三孔石梁桥,桥面由9条花岗石条石搭成,河中两个桥柱各用3条长约5米花岗石条石并排做立柱和一道枕梁条石组成。中间两个桥墩比两边的桥墩稍高,间距也较宽,一方面是有利于通航,另一方面也是增加了视觉的美观和稳定性。张塘桥桥墩的横梁条石宽度大于桥墩的长度,形成类似四对桥耳,增加了古桥的造型美观度。桥面花岗岩条石底部两端凿去一部分,形成与横梁条石之间一定的交合状,增加了桥面纵向的稳定性。两边的桥墩只用两条立式花岗岩条石和一条横梁条石组成,其余用不规则乱石和石灰浆砌成厚重的桥基。张塘桥是乡间的石梁桥,主要用……[详细]
舣舟亭
  介 绍 从文笔塔下来,出红梅公园南门,步行不多远就到了“东坡公园”,这是一处名胜古迹与自然风光相结合的江南园林。南宋时,常州百姓为纪念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来常,泊舟于此,而建舣舟亭作纪念。清康熙、乾隆二帝南巡时,在此兴建过万寿亭行宫,重修过舣舟亭。舣舟亭基址原名文成坝,传说常州历来人文荟萃,为保住常州才气不东流,因而在古运河上筑坝使河水绕个大弯东去。苏东坡曾11次到过常州,最后终老于常州。但他真正系舟此地实际上只有二次,一次是1073年,他从杭州途经常州去镇江,曾在除夕孤舟野宿城外东郊,并作《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一首。另一次是1101年他从海南归常后,住在顾塘桥头孙氏馆,病中一日,天气闷热,他为图快风活水,一洗病中滞涩之郁,半夜泛舟运河而东至此系舟。此时,夹岸观者为堵,全城轰动  交 通 火车站……[详细]
东坡书院旧址
  东坡书院旧址位于常州市天宁区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西为前北岸明代楠木厅(藤花旧馆)。旧址现存清代建筑一进,占地162.24平方米,为2007—2008年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整治时修缮,原有门楼、东西厢房及庭院。建筑坐北朝南,二层,硬山式砖木结构,面阔七间,宽20.8米,进深7.8米。前有廊、青石阶沿、踏步,东西两侧设有楼梯。小青瓦屋面,一瓦条筑脊,飞檐。墙体外粉纸筋灰浆面,门窗栏杆均采用“万寿”格式。常州的东坡书院始建于元代。明永乐《常州府志》引明洪武《毗陵续志》载“东坡书院,元至大间建立,在郡城顾塘桥北。至正庚寅(1350)郡守也速台重修,今不存”。明成化《重修毗陵志》载“东坡先生苏文忠公祠”条及万历《武进县志》“东坡先生祠”条记载,“元至大间改建(祠为)东坡书院,至正末废为民居”。海南儋……[详细]
黄景仁(仲则)故居
  黄景仁(仲则)故居在马山埠神仙观弄35号。前门在马山埠86号(现为62号),故居为一封闭式四合院,存轿厅2间,楠木厅3间,花厅后屋及东西两侧厢房。西厢房即诗人的书斋“两当轩”,明代建筑,檐下原为落地明瓦长窗,现已改为玻璃窗。大厅及天井均已废。市政府已把残存的“两当轩”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著名书法家刘海粟挥毫题写两当轩匾额。黄景仁(1749~1783),字汉镛,一字仲则,又字仲泽,别号西蠡,自号鹿菲子,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后裔,清代著名诗人。黄景仁著作有《两当轩集》22卷(内2卷补遗)、《竹眠词》4卷、《如无录》2卷、《西蠡印稿》若干卷。黄景仁与同里孙渊如、洪亮吉、赵味辛齐名,世称“孙洪黄赵”。他的诗集《两当轩集》有二十几种版本。-诗作中曾有“吾乡黄仲则,风雪一夜寒”之句;现代文学家郁达夫曾写……[详细]
常州万寿庵
  万寿庵位于天宁区郑陆镇北顾家头村,据庵中明《万寿庵田记》载:“洪武元年(1368)毁于大火”,这就说明在明洪武之前就已经有万寿庵了。清光绪八年(1882)顾氏续修树嘉堂《顾氏宗谱》,据家谱记载,早在元代中期,昆山顾若芝、顾若兰兄弟就迁徙到这里定居,建村立业,繁衍生息,至今已有二十六世子孙,然后遂有顾家头村名的形成。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顾家头村是一块风水宝地,自古以来就有“双凤龙”地之称,万寿庵就坐落在这块宝地上,明朝大画家文徵明在实地考察后也发出了“予观夫胜状,在后圩一村”的赞誉,庵中古碑碑额阴刻双龙双凤图案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先有顾家头村,后有万寿庵,万寿庵是顾家头村的先民们定居后不久修建的一座公益性的庵宇。万寿庵规模虽然不大,但名扬常州,并得……[详细]
松筠小筑
  松筠小筑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由工商业家胡芹生建造,坐南朝北,内有庭院、四面厅及西式青砖假三楼等建筑,“松筠小筑”四字为沙彦书,旧有唐驼书“赐谷堂”匾及郑孝胥、庄蕴宽等人书写的楹联。门前有太湖石,东大门有砖雕门楼、门墩石、半亭等。松筠小筑内原有珍贵石碑10多方。它是典型的民国建筑代表之一,2008年2月26日松筠小筑被市政府公布为市文保单位。主体建筑是两层假三楼青砖楼房。有汉白玉石碑、照壁;有汉白玉石台一张,边长0.82米,厚0.13米,石台高0.73米,有精美石凳4张,上面有云纹和蝙蝠,另有鼓形石墩18个,有门墩石一对,凳面直径0.23米,有汉白玉金鱼缸一个,长1.28米,宽0.8米,高0.7米,石刻图案精美,另有青石大鱼缺,置大明崇祯3年,长2.3米,宽1.08米,高0.9米,有十……[详细]
庄存与故居
  庄存与故居在马山埠江苏省常州卫生学校内。庄存与(1719~1788),清经学家,今文经学派首创者。故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清康熙间(1662~1722年)经其父庄柱扩建,乾隆间(1736~1795年)存与复增建。乾隆十年(1745年),存与中榜眼,十九年,其弟培因中状元,乃称“状元第”。仪门正中原有“榜眼及第”、“状元及第”竖匾2方。原有水码头、照壁、戟门及启裕堂、慎馀堂、赐砚堂、薇晖堂等100余间,占地093公顷,存与昆仲均出生于此。乾隆五十二年,存与回里撰书《重修常州府学庙记》,次年病故于宅。1951~1954年,中共常州市委在此筹建中共常州市委党校,后由江苏省常州卫生学校改建为校舍。今仅存西厢房6间,膳屋、从屋各3间及西首花篮厅5间,街南三元阁上下各3间。198……[详细]
赵翼故居
  赵翼故居位于前北岸7号(延陵西路)。赵翼(1727~1814),字耘松,一字云崧,号瓯北,清雍正五年(1727年)生于阳湖县安尚乡(今武进戴溪乡)西干圻村,他57岁时,方移居常州城内白云溪旁。嘉庆十九年(1814年)卒于常州。赵翼是清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诗人,与袁枚、蒋士铨合称“江左三大家”。赵宅原有平屋5进,现头、五两进已毁,二进存轿厅2间,三进存大厅5间,均为民居。四进3间为著书处“湛贻堂”:硬山造木结构,堂宽203米,进深157米,高76米。西首另有书斋“箫斋”3间,均为清初建筑,由其后裔居住。原大门前有一对石狮,并有“探花及第”匾额,中堂内有清著名书法家王文治书匾“湛贻堂”,“文革”中毁坏无遗。……[详细]
洪亮吉纪念馆
  洪亮吉纪念馆在延陵东路东狮子巷20号。洪亮吉(1746~1809),清著名经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人口论学者,著述40余种,著作500余卷。洪亮吉故居原在西狮子巷口,因旧城改造移建今址为洪亮吉纪念馆。纪念馆头进门厅;二进东边3间为其母督课之“风雪授经堂”,展出洪亮吉手迹、资料;西边一间为洪亮吉晚年书房“更生斋”;后进作洪亮吉六世孙洪深纪念堂。1994年12月31日,亮吉六世孙、现代著名戏剧家洪深(1894~1955年)诞生100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包括馆内洪深纪念堂),展出洪亮吉、洪深生平事迹、著作、手迹、遗物资料等。1987年12月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汤贻汾故居
  汤贻汾故居位于常州市和平南路97号。汤贻汾故居在青果巷东口北侧,此为汤氏旧宅,坐北朝南,南临青果巷,东邻阳湖县城隍庙,西、北以庙巷为界。占地近1.28亩。今存平屋2进,均为清代硬山造砖木结构建筑。大门存砖雕门一座,后进堂屋即可对堂,尚遗存可对堂匾额一方,传为明末清初爱国将领史可法手书。另存有汤贻汾所撰《忠孝祠记》长条形石碑2方。1987年12月,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5、大圣庵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圣庵
  大圣庵,位于天宁区郑陆镇新沟桥村委麻皮桥村北侧,现存砖木结构建筑一进五开间,坐北朝南,西面紧邻李氏宗祠。明孙慎行曾为大圣庵前的一棵古老的柏树赋诗。大圣庵南墙上有清乾隆年间《大圣庵碑记》,记载大圣庵自康熙、皆有修缮,至清乾隆再修。据李氏后人介绍,大圣庵是毗陵辋川李氏家庙,清代学者、文学家李兆洛也为辋川李氏后裔。抗战期间大圣庵曾是抗日队伍--场所,日寇入侵时遭到破坏,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冬重修。解放后大圣庵曾用作麻皮桥小学。……[详细]
北夏墅学校旧址
  北夏墅学校旧址,位于天宁区郑陆镇黄天荡村,包括两处,一处在黄天荡村委会东南220米,单层五开间建筑,有五角星门楼,门口西侧墙内嵌有道光三十年禁唱滩簧碑记。辛亥革命前后,郑陆地区办学兴盛。许剑虹、承士毅在北夏墅大王庙旧址创办西夏墅小学(第一小学)。另一处在邻近的原黄天荡新市民小学校园内,建于1946-1947年。主体建筑为二层教学楼,砖木结构建筑,以小学、初中为主。……[详细]
黄天荡许宅
  黄天荡许宅,位于天宁区郑陆镇黄天荡村委北夏墅村,由清代秀才、三河口高山书院山长许伯清在1894年-1899年历时5年兴建。原有房屋四进,现仅存第三进主楼,其余均毁于抗战期间。许家为当地文化事业发展多有贡献,建造者许伯清乡志记载写有诗稿268首,解放初期许学熙担任北夏墅初级中学校长,再有中科院院士许学彦,安徽省副省级干部许学受等,蔡旭曾在许家私塾读书。……[详细]
仲明中学旧址
  仲明中学旧址,位于天宁区郑陆镇焦溪红星路13号、三元桥畔。1945年焦溪旅沪工商业人士是贻永等人筹集资金借用南下塘是氏宗祠、徐氏宗祠创办仲明中学,以纪念清代焦溪名人、舜山书院创始人仲明先生是镜。1948年在三元桥畔同善堂旧址兴建楼房五间、平房五间,作为中学校舍。现存五开间青砖楼房,坐北朝南。2005年改为“耶稣堂”。仲明中学创办于1945年,首任校长叫是怡勤,也是仲明中学的创办人之一。取名“仲明中学”,是为了纪念是家大门的老祖宗是仲明先生。是镜,字仲明,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一代博学弘儒,终身治学,不求做官。1740年(乾隆五年),他的父亲晚斋先生去世,是仲明把父亲葬在舜山,守孝6年。后来,是仲明开办舜山学所,在学所中讲孔孟之道,求经世之略,声名远播。他曾三次应邀到东林书院讲课,远近学……[详细]
美新照相馆旧址
  美新照相馆旧址,位于天宁区郑陆镇焦溪村仇家弄8、10、12号,建于清咸丰年间。建筑为江南传统二层小楼,硬山式砖木结构,一进五开间,大门上方有“摄影室”三字砖刻。20世纪30年代,摄影师徐蕴珊买下该楼开照相馆。焦溪美新照相馆远近闻名,附近乡镇百姓多来此拍照。日军侵华期间,周边乡镇民众的“良民证”都是到此拍摄的。……[详细]
20、三锡堂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锡堂
  三锡堂位于天宁区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中段,清末进士汪赞纶曾长期居住于此。“三锡堂”是汪氏堂号,原坐北朝南有五进。明万历年间(1573~1619)汪氏先祖汪康候,从徽州府休宁县上溪口迁徙至常州府,三传至汪继堪,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迁至青果巷“三锡堂”居住,又经七代传至汪赞纶。2018年3月2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三锡堂为常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