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旅游

广东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张民达墓
  张民达墓位于先烈路广州动物园西侧,由许崇智择地,建于1926年。墓门为两柱花岗石牌坊,坊额上横书“张民达先生墓道”;坊内水泥墓道的右面是风雨亭和邓泽如撰文、邹鲁书的碑记,左面是宣讲台,台内石碑刻“捐躯为国”4字,左右各有嵌书“通文”、“达理”的碑石。沿墓道拾级而上是半月形墓堂。谭延闿题写的“张民达先生之墓”石碑镶嵌在堂正中的花岗岩石墙上。石碑前有花岗石祭桌。墓园占地面积2438平方米,园内树木郁郁葱葱,庄严肃穆。1983年8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练溪村古建筑群
  练溪村古建筑群位于番禺区小谷围街道练溪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包括淡隐霍公祠、霍氏大宗祠、萧氏宗祠、华光古庙、关氏宗祠、三圣宫共6处祠堂和庙宇。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文物本体建筑边线外延5米,局部至相邻建筑边线。建设控制地带:东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30米,北至练溪村民居四、民居五、民居六的南墙线一线,西至关氏宗祠以西现状路边线,南至关氏宗祠南侧池塘、北岸线、华光古庙南侧池塘北岸线和中心湖戏台北边缘一线。……[详细]
西关传统民居
  所谓西关,是老广州人对位于荔湾区,北接西村,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明清时地处广州城西门外一带地方的统称。其中上西关地势较高,下西关地势较低。明末兴建起十八甫,开设有十三行。清代中、后期起,西关先后兴建了宝华街、逢源街、多宝街等居民住宅区,这里的西关大屋和竹筒屋等广州典型的传统建筑便应运而生了。由于此类建筑以西关一带居多,故称为“西关古老大屋”。这些老屋过去多是豪门富商的住宅,高大明亮,厅团结合,装饰精美。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之意。西关古老大屋现存数量已从清末民初鼎盛时期的800多间变成不到100间,其中较值得参观的有十三甫正街15号的大屋。西关古老大屋是过去豪门富商在此营建的大型住宅。这些住宅高大明亮,厅园结合,装饰精美。中间为主要厅堂。中轴线由前而后,依次为门廊、……[详细]
腊田埔村熊氏宗祠
  腊田埔村熊氏宗祠位于增城区派潭镇高村腊田埔自然村北端,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西以祠堂前广场围墙边线为界,其余以祠堂(中路三间六进)建筑外墙边线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东至祠堂东侧山坡地与耕地平地的分界线。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70米至腊田埔村新村南边线,局部至祠堂北门楼北侧现状路北边线。南从祠堂建筑外缘外延约130米,至南侧池塘外侧现状路北边线。西包括祠堂西侧水塘,至水塘外侧现状路东边线。……[详细]
逍遥岩摩崖石刻
  逍遥岩摩崖石刻位于河源市源城镇南郊一公里的石夹山崖壁上。逍遥岩呈弯月形。在洞口左侧石崖上有高1.6米、宽0.5米的长方形刻面,阴刻“逍遥岩”3个行书大字,字径0.40米,落款刻“崖松为岩宅主邱隅书”。字迹刚劲有力,至今保存完好。岩洞口右侧还有一题残缺不全的诗刻,由于风化剥落,字迹已模糊不清。据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和《河源县志》卷之十四载,逍遥岩为河源宋代进士何天隐开辟,明代江南知府邱隅扩大完善的游览胜地。1986年河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06、梁家祠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家祠
  梁家祠位于中国广州市荔湾区龙津西路梁家祠街34号,为梁氏族人的家祠。建筑坐北朝南,三间三进,为典型的岭南风格的祠堂建筑。总面宽12.9米,总进深54.3米,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硬山顶,尖形人字封火山墙,碌灰筒瓦,青砖石脚。头门面宽三间,进深三间约10米共十一架。前后有木雕封檐板,雕刻有花卉图案,大门前有一对石狮子。中堂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共十一架。花岗石梅花檐柱,木雕梁架保存较好,梁架透雕博古纹饰,装饰简朴。前有天井及两廊,现两廊已拆,与天井连成一片。后堂间隔基本已改变。建筑主体基本保存,但祠内多处有搭建的0。显示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建筑建造的辉煌成就。其建于清代,1960年代曾作为幼儿园,后期为荔湾区教师进修中心,现为荔湾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及荔枝湾变迁历史展览馆。1992年9月……[详细]
广州培正中学早期建筑群
  广州培正中学早期建筑群位于越秀区培正路2号培正中学内。2015年8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文物本体建筑物外墙外延5米,培正门楼东侧广场、南侧2层门房仓库用房包含在内,美洲华侨纪念堂以南至培正中学南围墙。建设控制地带:南至培正东街1、3、5、7、9、11、13号院落北围墙一线,西从培正中学门楼保护范围外缘外延30米,局部至培正路现状路西边线,北至烟墩路规划路北边线,其余以培正中学现状围墙为界。……[详细]
月池公祠
  月池公祠 位于伦教羊额。清初建筑。坐北向南,三进两天井,总面阔18.2米,总进深为58米。有1.5米周长的木圆柱16条,八角石柱12条。 头进面阔18.2米,深10.2米,大门宽2.38米,门额石匾被水泥涂抹。首进和二进之间的天井有15米,花岗岩白石条铺砌地面。 第二、第三进基本保持完好,现作工厂使用。 从总体来说,月池公是目前伦教街道内面积最大、保存较好的一座祠堂。 2006年1月8日公布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礃塘潭古采石场遗址
  礃塘古采石场位于番禺区大岗镇人民公园,这里产出的红砂石以颜色鲜艳纯正、质地柔软细腻而在广府古代建筑材料市场上占据重要的地位。红砂岩在古代社会长期的历史中是广府地区官府和老百姓建筑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从西汉时的南越王相关建筑大量使用红砂岩就知道其在当地建材行业中悠久的历史。巨大钎凿痕迹的石壁长110米,宽65米,高23米。从1742年到1896年,其生产时期长达154年,即一个半世纪之久。因这里形状似“砂锅”,即当地方言“瓦罉”,故名“罉塘”。2008年12月,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安塘村古井
  安塘村古井位于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安塘街道安塘村委安塘村。从石栏板的白沙岩石质,磨损度大,以榫卯搭接且榫头穿出较长的形制看,村民称该井开凿于明代开村时是可信的。井栏下加垫白麻石板,方形圆角井身的青砖井壁,以及混凝土井台则说明近现代曾一再维修。井栏由4块白沙岩石板围成。石栏板厚0.07—0.08米,长1.10—1.16米,高0.48米,围成对边距0.8米的方形井口。井台面积约13平方米,四周绕以排水沟。井深5.3米。水深4.1米。水质清澈,水源充足。……[详细]
北水水闸
  北水水闸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杏坛齐杏联围顺德支流北水涌口。主闸始建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1958年加建二级闸。主闸为单航道水闸,东北-西南走向,跨越北水涌。长57.3米,宽16米。麻石砌筑闸墩,木桩基础。闸墩前带三角形分水尖,旁砌筑浆砌石圆形分水尖。水泥闸门,门上置铁门框。闸面铺设水泥。二级闸为浆砌石结构,天然地基。水闸结构仍牢固,外观完整较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2006年10月25日,北水水闸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村低地民居群
  村低地中街二巷3号民居位于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沙滘西村。清代建筑。坐东北向西南。三间两廊式布局。占地95平方米。灰塑龙舟脊,镬耳山墙,素胎瓦当,青砖墙,红砂岩石脚,猫耳窗,粗大铁窗枝。街门向北,小屋檐素胎瓦当,雕花封檐板,花果金钱纹砖雕墀头,墙楣壁画模糊,麻石门框、门额,趟栊门,两扇木门,三级麻石阶上街门。该民居是岭南常见的中型三间两廊式布局民居的典型。 2006年10月25日,西村低地民居群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龙里民居群
  石龙里民居群33号民居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龙江居委石龙里。清代建筑风格,三间两廊式布局。总面阔13米,总进深11.2米。正屋坐西北向东南,灰塑龙舟脊,高大镬耳山墙,素胎瓦当,青砖墙,红砂岩石脚。猫耳窗,红砂岩窗框。街门向西南。麻石阶上街门,麻石门框、门槛、门额。存趟栊门。花卉砖雕墀头保存完好,图案精致繁缛,功力深厚。该民居气势恢宏,是岭南典型的民居建筑。 2006年10月25日,石龙里民居群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锡三公祠
  锡三公祠 位于信宜市朱砂镇双砥村,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祠坐西北向东南,砖木结构。三山门,中间大门,两侧略小。大门上原有石匾,门口两侧原有石狮、石鼓,后被拆除。祠堂面宽75米、进深50米、高7.9米。两侧有对称的平房建筑群共89间,占地共3700平方米。正厅有拜堂,梁柱及檐柱皆有雕屏,雕刻八仙过海、郭子仪贺寿等图案,刀法精细,画面清晰,人物维妙维肖。祠内墙壁仍保存着人物、花卉图和书法条幅,壁画绚丽多姿,书法苍劲。祠现保存较为完整。……[详细]
长洲炮台
  长洲炮台位于广州市黄埔珠江主航道南岸的长洲岛上。该岛面积约6平方公里,山峦起伏,形势险要,是由狮子洋进入广州的第二道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的咽喉要地。长洲炮台建于光绪十年(1884年)。由四缝炮台、旧西岗炮台、白兔岗炮台、白鹤岗炮台、大坡地炮台、新西岗炮台和蝴蝶岗炮台共7座炮台组成,分别建在长洲岛东南方向的7个山岗上,全长近2公里,成扇面形,由北向南依次排列,各炮台之间距离不等,所配置的炮数量和炮位大小,亦因地势而不同。各炮阵地均有辅助设施,如兵勇宿舍、弹药库等,其建筑均为拱顶、厚壁、砖石结构,水泥荡面。炮台常驻兵千余人。所置洋炮为德国克虏伯厂所造。长洲炮台——旧西岗炮台:黄埔区长洲街道长洲社区旧西岗上(4801厂职工宿舍后山)长洲炮台——白兔岗炮台:黄埔区长洲街道长洲社区金洲路70号(480……[详细]
飞鹅岭公园
  飞鹅岭见证了国民革命军东征的历史,留下了孙中山、周恩来等伟人和革命将领的足迹,留下了东征战士英勇杀敌的豪情和热血。飞鹅岭是国民革命军东征在惠州的重要遗迹。为了纪念国民革命军东征,缅怀革命先辈伟业,新中国成立后,惠州市政府对东征遗址进行重点保护。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在飞鹅岭种植大量树木花草,随后将飞鹅岭辟为城市公园。1984年将其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市政府在飞鹅岭树立国民革命军东征战士群像,并在登山楼上开设一间东征史料陈列室。……[详细]
陈志敬墓
  陈志敬墓 位于东莞市虎门镇梁屋村小捷山。墓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灰沙夯筑,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重修。保存完好。陈志敬,虎门北栅村人。陈志敬之孙陈益(?~1592年)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从安南(越南)带回番薯。试种成功后,在其祖陈志敬墓地右方买地三十亩进行扩种。经农史学家考证,引种时间比福建长乐人陈振龙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引种还早八年。 1989年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两塘公祠
  两塘公祠始位于番禺区大岭古村。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是大岭村陈氏八世祖祠。先祖名为两塘,故名两塘公祠。总体本进三楹结构,公祠占地面积1686平方米,座东北向西南。两塘公祠最大特色是,它们的外墙以密密麻麻的蚝壳墙整整齐齐地垒就,墙身高九公尺,墙体厚厚,至少有蚝壳十吨以上,气势宠伟令人赞叹。两堂公祠正门开阔,雕梁画栋,以灰雕、砖雕、木雕和石雕进行装饰。祠堂正门门额题书“两塘公祠”,左右各联“颍川世泽,大岭家风”。2010年11月8日,被公布为番禺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马姓回甦井
  “马姓回甦井”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水藤村先扬马巷。元代提督马良佐之孙马聪开凿。传说开井后,有人在井水中下毒。马姓人将井水全部抽干,在井底放下朱砂,上压带小孔铜板,自此以后井水能除百毒,故又称“朱砂井”。 井栏、井圈均由鸭屎石构造。井口外径0.70米,内径0.53米。井栏内侧阴刻“马姓回甦井”五字。井水常年充沛。该井是我区保存最好的元代古井,具历史、文化价值。2006年10月25日,马姓回甦井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龙岗村曾氏大宗祠
  龙岗村曾氏大宗祠位于白云区钟落潭镇龙岗村龙岗街114号,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龙岗街现状路西边线,南至曾氏宗祠南侧相邻建筑边线,西从文物本体外墙外缘外延5米,局部至相邻建筑边线,北至曾惠公祠北侧相邻建筑边线。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文物本体东面池塘东边线,南至曾氏宗祠外第一皮建筑南墙线一线,西至文物本体西侧第一皮建筑西墙线一线,北至曾惠公祠外第一皮建筑北墙一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