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旅游

广东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海军广州烈士陵园
  海军广州烈士陵园位于黄埔区长洲街道军校路170号大院内西侧山岗。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解放万山群岛(即万山海战)中光荣牺牲的24名英烈长眠于此。陵园内立有其中一名烈士林文虎的半身铜像及纪念碑。碑的落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舰队政治部,1953年8月4日”。林文虎是广东潮汕桥头村人、中共党员,在万山海战中担任江防司令部海防队副队长,他率领“解放”号、“劳动”号、“前进”号3艘炮艇担任第一线战斗任务。5月25日凌晨约5时,在垃圾尾岛附近海域与20余艘敌舰相遇,林文虎不顾一切冲入敌舰群指挥战斗,击沉“永宁”号舰,击伤“中字”号舰,打败了吨位百倍于自己的敌舰,立下了人民海军的第一战功。最后林文虎英勇牺牲,被追认为中南军区海军战斗英雄。毛泽东主席称赞万山海战:“这是人民海军首次战例,应予……[详细]
长岐古塔
  化州长岐镇耸立着两座颇具名声的古塔,印证了文化之乡名不虚传的美誉。题雁塔乡间俗称八角楼。该塔位于长岐镇南安圩东南侧的田间水滨,始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呈三层八角形塔身,高6米,塔门上镌“题雁塔”三字,底层嵌刻《题雁塔记》,为当地犀湾村籍进士、吏部主事李士周撰并书。古塔灰砖砌成,有硬土夯成的环型台基,由于年久失修的缘故,荒草蔓生,野鸟扎营,但也由此凭添了一丝野趣,一眼可见其文物的沧桑感。题雁塔笼罩着一种神秘的乡野之风,听说解放前,学子开始入私塾就学之前,一定要到题雁塔烧香叩拜,表明自己求功名的决心。旺岭古塔乡间亦称八角楼。该塔位于长岐镇旺岭桥畔,是一座覆钵式的-塔,修建于明代万历庚辰年(1580),清代咸丰年间和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两次重修。塔分上下两层,底层称“报德祠”,祠门两旁镌刻有一副……[详细]
天褒节孝石牌坊
  天褒节孝石牌坊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蓝坊镇龙潭村。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坐北朝南。由坊座、坊身、坊顶组成,为四柱三间,三层三檐,东西对称,南北两大面,均麻石质构造,通高7.30米,宽6.90米,深1.35米,占地面积10平方米。整座牌坊由四根0.32米见方的方柱支撑,并将牌坊分隔为中门和东西侧门。柱底东西两侧由葫芦形抱石鼓夹持。坊身逐内收,到坊顶聚合为约0.5米高宝葫芦矗立于顶盖的中脊上,在各层的脊头和岔脊上有云纹飞檐。支撑牌坊的4根大石柱均刻有“我心真匪石”、“圣泽竞如天”等褒扬联文词句。明楼前面刻立此牌坊的因由,后面阴刻“松节冰心”。次楼前、后面明间均阴刻“天褒节孝”;左右次间前面为浅浮雕凤凰,后面为浅浮雕麒麟图案。边楼前、后面明间均阴刻“圣旨”;左右次间前面为石雕官员像,后面为石……[详细]
克修公祠
  克修公祠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蓝坊镇大地村桥头组。建于中华民国十三年(1924)。坐西北向东南。由禾坪、堂屋、花胎、围龙、横屋等组成,为两堂两层四横一围龙布局,通一进五间,总面阔49.4米,总进深60.3米,共计房屋75间,占地面积约2979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742平方米。悬山顶、灰瓦面、三合土夯墙,均木质挑、水墨描绘花卉等图案墙裙、印花三合土地面。大门为一进,硬山式、人字山墙、麻石条大门框,上方题“克修公祠”,两侧楹联“克勤克俭;修德修身”。下堂为敞厅,石基木柱构筑双面鎏金木刻穿花人物、花卉等图案木质屏风。下堂与上堂之间左右两廊对称。上堂比下堂高一台阶,石基木柱与木质屏风构筑神龛,供奉汤氏先祖牌位,屏风上饰人物、花卉等图案彩绘。堂屋后左右两侧有方形、圆形两口日月水井。花胎宽大平坦,铺筑八……[详细]
点翠洲留丹亭
  时代:民国惠州留丹亭,位于惠州市市区西湖点翠洲。民国2年()为纪念辛亥惠州“马安之役”牺牲的陈经等15名烈士而建。亭名“留丹”,取文天祥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意。1916年改亭为阁,1927年阁坏,改为中山亭,1935年重筑亭,仍名“留丹”,又名“烈士亭”。1959年,又改亭为阁,面积380平方米,平面呈“工”字形,阁顶以庄重大方的歇山造与坡度平缓的卷棚式相结合,阁内游廊环通,白石栏、黄桂落、红墙碧瓦,整座建筑掩映于扶疏绿叶之中。正门木匾“留丹亭”三字为廖承志手书。门前木刻楹联:“殿角生微凉,呼吸湖光饮山绿;天地有正气,留取丹心照汗青。”联语乃东莞学者陈荆鸿集苏东坡、文天祥句而撰。正门前还有廖承志诗石刻一通,记录了抗战时抢救留港文化人的行动中,廖承志在惠州见闻。1911年……[详细]
江边黄氏宗祠
  江边黄氏宗祠是一处建于明代中期的中国祠堂建筑,属于中华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东莞市企石镇江边村的隔塘自然村和大围自然村交界处,占地面积654平方米。据《江边黄氏族谱》记载,江边黄姓先祖南宋时因战乱从江夏(今湖北汉口一带)几经周折南迁定居于江边,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0年),族裔黄学伊中举出仕为官(官至江西抚州通判),倡议之下,兴建黄氏宗祠。清咸丰九年(1859年),族人黄龙韬因征剿太平军有功,受朝廷封赏后,对祠堂进行重修。祠堂面宽五间,进深三间,硬山顶,抬梁式混穿斗式结构,中轴线对称布局,庭院式设计,使用36根石柱作支撑梁架。正门是斗拱牌楼,高宽各12米;二、三进各设有明天井兼回廊,三进另辟有左右厢房。布局合理,宽敞、明净、庄严、大方,具有早期珠三角中国建筑文化特色。祠内保存……[详细]
祖庙大街店铺
  在岭南天地中,一处被标上“祖庙大街店铺”的文物景点,曾经是明末清初佛山最繁华的闹市。这里是古老佛山最繁华的地方,最鼎盛时期出现在清乾隆年间。从《佛山忠义乡志》古人绘画中可以依稀找到这一带店铺曾有的景象:这里曾经有售卖各种生活用品的店铺,像手工业的剪纸、木版年画、锅碗瓢盆、石湾公仔和铁器等。当时以陶瓷、铸造业等手工业闻名全国的佛山,在祖庙大街店铺集中展示了本地的文化精粹。后来随着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在机器化制造的洋货和战争的炮火面前,祖庙大街店铺一度陷入衰落时期。而新中国成立后,传统工艺被人们重拾,祖庙大街的繁华才得以逐渐恢复。据佛山岭南天地相关负责人介绍,佛山在明、清时期,民居比较集中,且大部分以商号、作坊、住所三合一使用,下铺上居或前铺后居成为佛山典型传统店铺的形式和街景,花岗石的“铺张墩”……[详细]
大梅沙遗址
  大梅沙遗址位于深圳市盐田区大梅沙村前海湾沙堤上。年代为新石器时代中期与周代。1980年发现,其后于1992年、1993年两次发掘共2405平方米。遗址Ⅰ区(沙堤中部)为新石器时代中期,有两个文化层,发现有灶坑遗迹。出土陶器有夹砂与泥质两种,器种有釜、罐、碗、豆、器座、支脚等,纹饰以绳纹为主,还有划纹、叶脉纹、水波纹、贝印纹、指甲纹、附加堆纹等。石器有斧、锛、刀、拍、砺石等。T11③层的木炭标本经碳十四测定年代为距今6250年。Ⅱ区(沙堤西南部)为周代,第二文化层出土大量几何印纹陶器,其中多为夔纹陶器,也有原始瓷豆。陶器纹样多为组合纹,如夔纹与方格纹、云雷纹、凸格或凸点纹组合。陶器种类有瓮、罐、豆、钵、杯、器座、纺轮等,多见圜底器,少量圜凹底和圈足器,部分陶器的器身有刻划符号。石器有斧、锛、凿……[详细]
殷氏宗祠——大沙乡农民协会遗址
  殷氏宗祠——大沙乡农民协会遗址位于大岭山镇大沙村旧围,GPS坐标:北纬22°5550.9,东经113°5007.1,海拔高程22米。整座宗祠坐东北向西南,建筑三开间三进合院式布局,进深29.86米,面阔11.84米,高7米。两侧设两廊,围合中间设有一天井。砖木结构,硬山顶,首进博古脊,二进龙舟脊,抬梁与穿斗结合式梁架。1925年秋,广东农-动领袖彭湃在此开展农运串联。随后,在中共东莞地方组织的发动下,成立了大沙乡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会址设在殷氏宗祠,开展农-动。1927年12月17日,中共东莞县委领导人蔡如平等在此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布置响应、支援广州起义的工作。1938年初至1941年,中共地下党员张英受东莞县党组织的委派来到大沙乡开展抗日游击基地建设,以殷氏宗祠为据点,建立了党支部,发展……[详细]
埔河文庙
  埔河文庙,又称文昌阁、文昌庙、东海文庙(改建前名称),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埔河村口,面向吊钟山,背靠西山、黎峰山。始建于清代,清道光戊戌十八年(1838)和2005年曾重修。坐西北向东南,高约20米,三层建筑,占地面积763平方米。底层平面为长方形砖土结构建筑,二层以上为木结构建筑,呈六角形,砖砌空心,六根红色柱梁支撑琉璃瓦顶,内承斗拱,壁上描绘有彩凤、山水、花草等图案。檐上缀有各种垂莲,原庙顶上有红色大葫芦为冠,融儒道佛家特色。三楼朝东的门楣上,挂着“文庙”两字匾额,两边楹联为:“东山化雨,海表雄风”。坛台上原有一尊木刻“魁星点斗”神像,高约50厘米,一脚踏鳌,右手高擎彩笔,双目炯炯有神。庙塔所有梁柱均以钩榫衔结,不用钉铆,木构件斗、拱、梁、柱、檩、桁、桷及砖雕、石雕、垂花等艺术构……[详细]
莲峰书院
  莲峰书院位于石湾区莲子岗丰宁寺侧,是保存为完好的一间规模较大的古代建筑,莲峰书院始建于清初,由康熙年间最后一任南海知县宋玮召集七堡士绅捐资修建作为七堡内五十四个村庄子弟的封建科举的教育场所。据《南海显志》记载:莲峰书院在魁岗堡。石湾园尾莲子岗南麓,康熙五十七年知县宋玮楷大江、大富、魁岗、深村、榕洲、张槎、土炉七堡绅士捐建……现今保存下来的书院碑记亦有记载:南海大魁之间旧有文武庙,在丰宁古刹之左……因日久栋宇圮颓,召集各乡绅士拟解奚囊,仍其旧而修葺之兼创后坐,大其规模,以广嘤鸣之雅谊,或品商古今,或会课艺文……莲峰书院历代多有修葺,仅乾隆二十三年各乡士绅就费了七百金,历时三个月进行大规模的修葺。民初废除了科举考试,莲峰书院由于历史上的重要位置,七堡总局就设在莲峰书院。七堡所管辖的范围称为莲华四……[详细]
前山寨城
  前山寨城位于珠海市前山镇旧城内。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租借濠镜澳(今澳门)后,明朝廷为防御外来势力侵略,于万历二年(1574年)筑关闸,派兵驻守莲花茎,又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建前山寨,派参将领兵驻守。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修筑城墙,以副将镇守。据《香山县志》载:“土城周围四百七十五丈,高九尺,下厚三尺,上厚二尺;每城二十丈增筑子城一丈,凡二十四丈;为门三:南曰‘前丰’,东曰‘物阜’,西曰‘晏清’,北逼于山故不门……”。乾隆九年(1744年),前山寨改设为广州府海防军民同知署,辖番禺、东莞、顺德、香山等县海防及澳门事务,故又称“澳门同知”。城内建有军民府、军装局、火药局、兵房、演武亭、关帝庙等,今已毁。光绪十三年(1887年)寨城曾作过重修,同年,清政府与葡萄牙签订……[详细]
东平大押(典当博物馆)
  东平大押清代当铺碉楼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1号,紧邻当年明代东城门的城门楼。这座碉楼造型的当铺旧址建于清代,俗称为“大东门当铺”,是当时全市第二大当铺。与中山七路西门口的另一当铺旧址——宝生大押遥相呼应。东平大押现已变身为内地首家典当博物馆。东平大押建筑平面呈方形,北侧高五层,南侧高四层,建筑物外立面呈碉楼状。如今仅存当铺的仓库楼,四面都有开窗,窗口都是内大外小,花岗岩石窗套,屋顶建有女儿墙,使得整幢建筑外观上呈现出碉堡状,在1999年被定为广州市级文物。百余年前,400多家当铺林立羊城,以至于有“当铺多过米铺”之称。如今,其中大多已灰飞烟灭,在老城区仅存几座碉堡式当铺,让人留下印象深刻,位于中山四路与越秀中路交界的“东平大押”就是其中之一。屹立百年的东平大押,见证了羊城物事的兴、衰、荣、……[详细]
陈氏小宗祠
  陈氏小宗祠 位于湛江市坡头区南三镇田头村。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陈上川“奉金归本”始建。坐北向南,砖木结构,面宽三开间18.5米、进深共42.9米,总面积约为793平方米。琉璃瓦剪边,悬山顶。正门廊石柱4条,石材传系陈上川派船自越南南方运回。祠内仍存“陈氏小宗祠”木匾1块,长2.43米、高0.68米,朱色髹面,阳刻楷体髹金,右上角篆体阳刻印“追远报本”,左下角刻方形印二,上印阴刻“光前”、下印阳刻“裕后”,均篆体。匾无年款,亦无署名。另有陈上川画像和其母其妻画像各1幅,均按清代服式绘制,系族人年节祭祀时悬挂的“祖像”。陈上川(1626年-1715年),号义略,今湛江市南三镇田头村人,是明末清初移居越南的早期华侨。陈上川青年时任明末清初台湾郑氏政权高廉雷总兵,巡航南海,保护商旅。康熙十八……[详细]
李荣欣故居
  李荣欣故居位于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桂圩镇桂圩村委龙岗村,始建于清末,座西北向东南,总面宽18.8米,总进深14.1米,建筑面积278.24平方米,五开间深一进,青砖、泥砖瓦木结构,硬山顶。墙上有壁画、木雕、灰塑。右侧入门,有门楼,大门为杉木门。再前为天井,左侧有厢房,前有围墙,正厅里有神楼棚。2017年被郁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3月修缮布展完成。李荣欣于1940年4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42年,任职桂圩镇镇长,并建立了桂圩镇自卫班,1944年担任“郁南民众武力指挥部”桂常队队长。李荣欣是“四·一八”武装起义的重要领导人。1949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第四支队第十一团政委;同年4月和6月,分别任郁南县人民政府县长和中共郁南县工委书记兼县长;7月,任粤中纵队第四……[详细]
马头石大屋村
  马头石大屋村(又称“九厅十八井”)位于清城区石角镇马头石大屋村,始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相传钟姓太公子奇的儿子钟声亮暴富后,先后用了十八年的时间将宅院兴建起来。建筑坐北向南,广五路三进带后楼,青云巷相隔。前院左有门楼,前有池塘和地堂,存有旗杆夹二对,上阴刻“道光二十六年(1846)丙午科乡试第九名钟得鳌”、“同治三年(1864)甲子科乡试第三十九名钟俊彪”。总面阔78.26米,总进深80.60米,建筑占地面积6181平方米。硬山顶,镬耳封火山墙。大院从东面门楼进入,中路面阔五间三进,东西路各由三组三间两廊民居和两横屋(各10间)组成。后楼两层,每层一厅十八房,前有通道梯级,相传可跑马上落,所以又称“跑马楼”。大屋中为宗祠形制,余为民居,整座宅院结构采用中轴线对称分布,厅与庭院相互结合构……[详细]
中共东莞特别支部机关旧址
  中共东莞特别支部机关旧址位于东莞市东莞中学北区。1923年夏秋间,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阮啸仙派莫萃华回东莞组建青年团组织。10月,莫萃华在洪屋涡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直辖东莞支部,成员7人,莫萃华任支部书记。1924年3月,蔡如平、蔡日新被委任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回东莞开展农-动。同年11月,莫萃华、蔡如平、蔡日新先后被吸收为共产党员。同年12月,他们组成中共东莞支部,隶属中共广东区委,莫萃华任支部书记,机关设在东莞中学,这是东莞的第一个中共支部。莫萃华同时兼任共青团东莞特别支部书记,党、团组织合在一起活动。莫萃华的活动地点主要在学生宿舍,即后来的东莞中学教学楼。他在东莞中学积极宣传马列主义,把《响导》、《少年先锋》、《共产主义ABC》等进步书籍介绍给进步学生,发……[详细]
宋廷桢夫妇墓
  宋廷桢夫妇墓 位于花都市赤坭镇三和庄村后,土名飞鹅落地。始葬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现墓为光绪三十年其子孙将宋与3位夫人骨殖合葬之墓。墓地范围大,从后土到山脚石华表全长56米。墓茔分四级,最上为后土,往下三级渐次扩宽。后土为土丘,上竖篆文后土之神石碑。第二级中间竖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圣旨全文的刻石,作展开三页的书卷式,有座。第三级即本墓圈,青砖砌筑的交椅形,正中嵌麻石墓碑。碑文楷书,正中:“皇清敕授文林郎赐进士出身四川富顺县知县廷桢宋府君妣李太孺人庶妣刘孺人庶妣李孺人”,右山手嵌1方墓志石(已移置洪秀全纪念馆保存)。再下第四级为土台,两边有麻石旗杆夹一对(左边的已毁),上刻宋廷桢的功名名衔。土台外尚有石华表一对(其一已失)。这墓规模较大,形制特别,在广东现存清墓中较少见。宋廷桢,花……[详细]
99、贡园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贡园
  在被称为“荔乡”的广东省高州市根子镇,现存有一个果园,园里生长的荔枝树虽然树龄都已在500年以上,但棵棵枝繁叶茂,年年硕果累累。这就是中外闻名的“贡园”!据史载,唐朝宦官高力士当年贡奉给杨贵妃品尝的荔枝就摘于此果园,并后续进贡给皇帝,所以人们称此果园为“贡园”。当年大诗人杜牧有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从该诗中可以看出,杨贵妃是非常喜欢“贡园”荔枝的。据说高州市大多数的荔枝树都是“贡园”荔枝树的后代。因此“贡园”也被人们尊称为“荔枝博物馆”。而“贡园”所在的根子镇,由于荔枝的品种和产量在全国最多,也被业内的人们称为“中国荔枝第一镇”。由于名气大,内涵多,“贡园”早已经是广东省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每年都接待大批的国内外游客。2000年时,国家主席……[详细]
100、石庵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庵
  石庵位于湘桥区意溪镇桂坑村石庵山(古称石瓮山)西面半山坡,距潮州市区约15公里。山上高树凝烟,怪石嶙峋,曲径迀回,洞穴幽邃;山下碧溪流水,清幽雅致。石庵依山而筑,尽得自然之神韵。庵分二层:上为佛堂,白墙灰瓦,十分简朴,堂前有桂花一株,高逾一丈,植于明代,据传为明末公主(郡主)手栽,芬馥异常;下为自然岩洞,洞虚如室,可容十数人。从山脚登蜿蜒小径而上,可见路左峭壁上,镌“寒拾留响”、“不昧因果”的摩崖石刻,为明代南京礼部尚书黄锦手书。石庵有“最上岩”,《海阳志》载:“最上岩在城东石庵山,扪萝陟蹬凡三数三至半山,岩石隐伏,有僧舍两椽,下为岩洞,洞虚如室,可容数人。岩前余地宽可数十人坐,有石壁削立,镌“最上岩”三字,明尚书黄锦书。相传明黄锦尝避乱于此。其石壁顶平方,西望郡城历历在目。壁下有洞,深无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