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旅游

广东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中共三罗中心县委旧址
  中共三罗中心县委旧址(1945-1946)位于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桂圩镇桂圩村委龙岗村,原来是村集体的织布厂,村民现称其“旧布厂”,因其位于石头山麓的地理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直作为我党的地下工作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作为龙岗小学老师的教务室和宿舍。旧址建筑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座西北向东南,总面宽16.8米,总进深11.66米,建筑面积195.88平方米,广三路深二进,青砖瓦木结构,硬山顶。大门为趟栊门。仿石柱,第二进有木楼,两侧各有一天井、两廊。第二进正厅两边各有2间小房间。门楼、墙上有壁画、木雕、灰塑。2017年被郁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7月重新修缮布展,开始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开放参观,被批准公布为云浮市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和郁南县中共党史学习教育……[详细]
庐江书院
  庐江书院位于西湖路流水井,又名何家祠。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道光、光绪年间曾重修。布局很有特点,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倒座、照壁、正祠,两侧为东、西试舍,东南有何家祠道门楼,东北有魁星楼。书院占地共1722平方米,是越秀区内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清代书院。现为居民住宅。书院的门楼为锅耳风火山墙、磁筒瓦面、绿琉璃瓦剪边,高两层,门上镶石额“何家祠道”。照壁现存石座,壁身已毁。正祠深三进,硬山顶,灰塑博古瓦脊,亦磁筒瓦面,绿琉璃瓦剪边,漆金木雕花檐板。梁架为台梁与穿斗式相结合。头面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磨砖对缝,墀斗有砖雕,花岗石额上刻“庐江书院”,石额上方有“必得其寿”壁画。第二进面阔进深各三间,前后出卷廊,前廊为博古木雕承檩,厅堂上有金钱形通花图案木拱披。第三进前东、西两廊内共有古碑1……[详细]
车歪炮台
  车歪炮台 原名大黄滘炮台。位于广州市南石头附近珠江中流的龟岗岛上,距白鹅潭水路约10里。岛的面积不大,地势险要,水道南通香山(今中山),东南通黄埔,为商船、军舰从珠江南航道进入广州的必经之地。船从虎门到岛前,必须转舵通过,船体侧露于炮台前,故此俗称车(舵车)歪炮台。 炮台建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十二月,由两广总督阮元会同巡抚陈若霖奏准添建。安装大炮22门。炮池向东南,为灰沙三合土结构,现有护墙遗址长约40米,炮池多已毁坏。岛中有药局一座,是存放弹药的仓库,保存尚好。 咸丰六年(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次年初,英法军舰进犯珠江,遭到广州军民顽强抵抗。敌军退守车歪炮台待援。1922年7月10日,孙中山率“永丰”等舰通破车歪炮台,遭陈烱明叛军顽抗,“永丰”舰……[详细]
尢氏大宗祠
  尢氏大宗祠位于杏坛镇北水村。清雍正三年(1725年)建后座,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建中座,三十四年(1769年)建头门,历时四十二年。坐南向北,三路三间三进,总面阔36米,总进深68.55米。硬山顶,青砖墙。东西有青云巷,偏间。祠内雕梁画栋。前座为红砂岩基础,两边包台,白石门框。中座前面有宽阔的天井和露天平台,长廊阔五间。祠内有碑志多块:一、《新社碑记》,落款为“乾隆四十年(1775年)岁次乙未季春朔越谷旦勒石”。二、《阖族公议附章程碑记》,落款为“光绪十八年(1892年)岁次壬辰孟冬吉旦丕基堂立石”。三、《十四传孙荣附产业土名税亩列》,落款为“光绪十八年(1892年)岁次壬辰孟冬吉旦式谷堂立石”。四、《重修始祖祠碑记》(一)、(二)、(三),落款为“宣统三年(1911年)岁次辛亥孟秋月……[详细]
广州简氏祖祠
  简氏祖祠 位于广州市盘福路第27中学内,为纪念简文会而建。原简氏祖祠在中山五路桂香街,规模较小,后在简照南兄弟(南洋烟草公司董事)倡议下,迁建于现址,1933年动工,1936年落成。1947年在该址创办众贤中学。宗祠坐北朝南,中轴线为主体建筑,两侧以青云巷相隔为偏间,深三进,建筑面积1481.84平方米。头门面宽三间14.45米、进深二间9米,大门上镶嵌“简氏祖祠”石匾,硬山顶,碌灰筒素瓦,绿琉璃瓦剪边。正脊、垂脊饰已毁。中堂面宽三间14.45米、进深三间14.15米,梁架高竣简洁,前廊梁架雕有纹饰,硬山顶,瓦顶陶塑及垂脊饰已毁。后堂面宽三间、进深三间13.4米,硬山顶,脊饰已毁。简文会,广东南海人,南汉乾亨二年(918年)殿试,中状元。其人耿直不阿,官至尚书右丞,政绩卓著,后在宫廷政变中挺……[详细]
陆丰华山寺
  华山寺位于南塘镇市区双峰山,面积10.25公顷,是一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粤东诸地游人、香客观光和朝拜的宗教旅游胜地。1997年华山寺被陆丰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华山,山虽不高,但有两峰对峙,苍逸俊秀。这里古榕遮天,鸟语花香,石壁清泉,风景如画。华山寺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初建时只有一间单体宫庙建筑,奉祀“妈祖”,称为“妈祖宫”。清道光八年(1828年)通过重修扩建,增设东西两厢房、后殿,祀“三宝佛”,改称为“华山寺”。华山寺具明清时代寺庙建筑风格,寺门纹饰古朴,寺院布局合理,正殿居中,状似一只翩翩起舞的彩蝶。寺院中的天后圣母宫,建筑结构严谨,装饰绚丽多彩。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学者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大雄宝殿”烫金题匾,高悬于殿门。前殿供奉“天后圣母”,后殿……[详细]
黄埔古港遗址
  黄埔古港码头所在的黄埔村位于海珠区,北临新港东路,南隔黄埔涌与仑头相望,西临东环高速公路,东隔珠江与长洲、深井相望。黄埔古港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自宋代以后,黄埔村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南宋时此地已是“海舶所集之地”。黄埔古港地区分为四个功能区,即纪念展示区、古港公园区、栈道餐饮区及村头广场区,集展示、传播、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公园型景区”。其中纪念展示区由黄埔税馆、永靖营(兵营)、买办馆、夷务所和展示街组成。黄埔税馆是整个建筑群中的重点。兵营处设有营房、瞭望台、兵器架等黄埔古港位于今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琶洲街黄埔村。从西边公路入村。一座高耸的金碧辉煌的现代牌坊迎面矗立。上刻“凰洲”两个大字。村之南边紧靠珠江支流也有一座刻有“凤浦”二字的彩牌坊。原来传说古时有一对凤凰……[详细]
犭帀(狮)子名山
  “犭帀(狮)子名山”又名犭帀(狮)子庙,位于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大湾镇迳口村委狮子头村桥头,南江流域边,始建年代不详,历代都有修建,现存的庙宇是重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该建筑历史悠久,此庙是为了纪念深受民间敬仰的三国时期关羽、孔明、张飞、周仓、关平等英雄人物的古建筑。座东向西,广三路深二进,占地面积为1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砖瓦木结构,有封火山墙,佛山陶瓷屋脊,硬山顶。内有一天井两厢房,主体建筑为台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主体建筑内外均有精湛的木雕、灰塑、石雕和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的壁画、脊饰别具一格,是双层装饰,首层脊饰塑有惟妙惟肖的各样人物、动物、花鸟的灰雕,顶层镶嵌着佛山奇玉烧制,富有民俗特色、造形优美、栩栩如生的神话故事人物组合瓷制工艺。脊顶的“双凤朝阳”、“……[详细]
沙湾三稔厅
  广东音乐发源地纪念馆—“三稔厅”,位于北村安宁西街7号,建于清嘉庆年间。晚清至民国历时百年之久,三稔厅成为广东音乐界、曲艺界精英荟萃之地,成为广东音乐发源地——沙湾的音乐厅。沙湾的广东音乐名人何博众、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等,藉三稔厅常邀集邑人和省内外音乐爱好者,演奏、研讨、创作广东音乐。《雨打芭蕉》、《赛龙夺锦》等大量广东音乐名曲就是在这段时间面世的。时至今日,三稔厅顺理成章地成为广东音乐发源地纪念馆。通过该馆的展示与演示,可让游客品味原汁原味的广东音乐。地址: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北村安宁西街7号类型:历史建筑游玩时间:建议10-30分钟电话:4000791225官方网站:http://www.gzswgz.com/开放时间:9:30-17:30门票信息:门市价:20.0元联票票价为20元,……[详细]
灵泉岩摩崖石刻
  灵泉岩摩崖石刻 位于汕头市鮀浦镇蓬州村西约一公里处的山麓。岩由一巨大天然岩石(俗称僧帽石)覆盖而成,面积约64.4平方米,内可容数十人。灵泉岩何时建庙,未见方志记载。明成化九年僧周海撰并镌刻在岩外崖壁上的《灵泉岩记》可知明以前已有僧人在此建寺。至1984年文物普查时,除了岩洞尚完好外,原于岩石之间夹沟构筑的僧舍、禅房等,现在荡然无存,所幸岩洞内右侧墙壁上保留有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澄海县令王岱游灵泉岩时作的《灵泉岩望海山达濠一带》七律诗碑一方。碑高0.80米、宽0.46米,嵌于墙中,洞内东北角的一尊弥勒佛造像和清代的一些碑刻尚完好。1985年当地村民已对该寺进行初步修茸。灵泉岩摩崖石刻主要散布在灵泉岩周围山涧、崖壁上,有明至现代石刻20多题,最早的是明成化九年(1473年)周海撰写的《……[详细]
中共广州湾支部旧址
  中共广州湾支部、菉塘交通站、琼崖纵队广州湾办事处联络站、菉塘支部、世基小学遗址——菉塘林氏宗祠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新园街道办菉塘村委会菉塘下村。1939年该村利用林氏宗祠办起私塾,后改为私立菉塘世基小学。3月,中共广州湾支部在该校附近树林里成立。菉塘地下交通联络站随着中共广州湾支部的成立而建立。该校既成为广州湾支部的主要活动场所,又是中共广东南路组织的地下交通联络站。8月,经上级同意琼崖纵队广州湾办事处使用菉塘交通站。从此,菉塘交通站由中共广东南路组织与中共琼崖特委共同使用。1945年9月,中共菉塘支部在这里成立。该校又成为菉塘支部的主要活动场所。菉塘地下交通联络站自建立起至湛江市解放,历时十年,既为中共琼崖特委沟通同中共中央的联系发挥了“桥头堡”的作用,为党安全传递了大批物资和情报,也在……[详细]
信国公文氏祠
  信国公文天祥祠,位于南山区南头古城现中山东路15号,是清嘉庆年间为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修建的一座祠堂。至今保存完好。文天祥与现存深圳地区的文姓族人关系甚为密切,据《宝安县文族谱》云:“元始祖壁,号文溪,字世安,与胞兄文山公同登甲榜,历官知广东惠州府。……崖州玺失师溃,文山公被执,公潜往燕京与兄难,文山公有忠孝之别,嘱弟养母抚后。公乃携家丁十六人及妻子家私官物,潜至东莞三都六图黄松岗鹤仔园,荒莆筑室。”从文姓始祖文溪公繁衍至今,已有上万之众。因此深圳地区文族后裔称文天祥为“太祖伯”。据称东莞涌头,松岗的布尾、山尾、潭头,福水的岭下,白石下,上步的岗夏,新界的新田等地均有文姓族人。“信国公”是文天祥的封号,宋端宗景炎初拜文天祥为左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南头“信国公文氏祠”这座具有纪念意义的古……[详细]
慈元庙碑刻
  慈元庙碑刻,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崖山祠。刻于明、清时期,记述南宋覆灭经过和历代重修的历史、赞颂宋末民族英雄,现供人参观。古碑共有12块,分别有明湛若水撰的“修复崖山慈元殿大忠祠记碑”、明成化罗伦撰的“大忠祠记碑”、明嘉靖的“重修崖山全节庙大忠祠碑”、明弘治张诩撰的“全节庙碑”、明弘治陈献章撰的“慈元庙碑”、明嘉靖杨以诚书的“正气歌碑”、清光绪的“重修慈元庙碑”、明区大相撰的“崖山览古诗碑”、“题全节庙大忠祠诗碑”、明鲁能撰的“白沙先生付麟诗碑”、明万历的“时万历戊申岁孟谷旦立诗碑”、明嘉靖何廷仁撰的“重修崖山大忠全节二祠碑”等。其中有明代陈献章所撰的《慈元庙碑》最著名,书法艺术价值较高。该碑刻是慈元庙古建筑群损毁后仅存的实物资料,其碑文记录了南宋崖山行朝、宋元崖门海战以及明代兴……[详细]
傅氏墓碑
  傅氏墓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街道黄连居委基尾石龟一巷。由“傅氏先茔之记”碑和谕祭碑组成,是为傅容父母合葬之墓而立。坐南向北。“傅氏先茔之记”碑立于明代弘治四年(1491)岁次辛亥腊月(十二月)良旦。高为2.1米,宽为1.16米,正文1257字。碑上双龙夹额,边饰云纹,正中篆刻“傅氏先茔之记”。碑文为礼部尙书邱濬撰文,工部右侍郎谢宇书丹,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讲学士李东阳篆额。碑背后有傅氏祖业田地记载。谕祭碑是明正德元年(1506),广东布政使司左参政翁健之代表皇帝,向傅容父母坟祭奠而立。额宽1.04米,长1.88米,全文共495个字,剥蚀去5字。碑顶双龙夹额,底座是一只赑屃,承托全碑。碑额,“谕祭”二字模糊。傅氏墓碑在咸丰《顺德县志》有明确记载,与广孝桥、广孝桥碑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具有……[详细]
广游二支队独立一中队队部旧址
  广游二支队独立一中队队部旧址位于番禺区沙湾镇福涌村涌边自然村陈氏祖祠内。1938年11月,广州沦陷。以吴勤为司令的广州地区游击队第二支队(简称“广游二支队”)成立,在珠江三角洲开展抗日武装活动。1940年9月,成立了以中共党员为骨干的广游二支队独立一中队,中队部设于陈氏祖祠。中队长林锵云,指导员黄柳言。随后,上级党组织派谢立全(化名陈光明,公开身份是广游二支队司令部教官)和谢斌(化名刘斌,公开身份是参谋)参加和领导独立一中队的工作,以此为据点,开展敌后斗争。2002年,广游二支队独立一中队队部旧址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旧址建筑边线外延5米,东、西包括两侧庭院,南侧包括前广场及池塘。建设控制地带:东南至南侧池塘外侧现状路东南边线,东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15米,西南至涌边大街……[详细]
潮安陈氏大宗祠
  陈氏大宗祠,位于潮安县官塘镇巷下乡,座西向东,三进格局。该祠宽21.3米,进深约43米,单门一体,三进依次增高,第一天井至中厅约增高83厘米,由四级台阶递升,第二天井至后厅约增高93厘米,亦由四级台阶递升。陈氏大宗祠前有石刻对联:“闽海分藩传旧德,秋溪仆世振新猷”。匾额“陈氏大宗庙”,背镌“清泉流派”,落款:“乾隆庚午秋玖月裔孙义勇等重建”。据官塘清末秀才陈舜臣所著的《心耕谷果》一书所载:“陈坦父名宗庆,坦由进士知广东潮州府海阳县事(宋元符间),公治邑有惠政,任满,为百姓所攀留,遂卜居秋溪鹳塘,建祠以祀先祖,终后葬后山山柄”。由此可知,陈氏大宗祠始建于宋。经明清重修后,至今还保存着一些宋代建筑的特点:如木瓜肥大、斗拱无饰、墙为砖砌,且砖的尺度大等。《陈氏族谱》记载:陈坦祖名洪进,因扶助宋太祖……[详细]
沙基惨案“毋忘此日”纪念碑
  沙基位于沿江路与六二三路交接处,沙面东侧。沙基惨案是中国重大的革命历史事件之一。1925年5月,英国和日本在上海镇压-工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五卅惨案发生后,中共广东区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派邓中夏、杨殷、苏兆征、林伟民、李启汉等人到香港和广州沙面租界的工会以及工人群众中进行-的准备工作。1925年6月19日,香港的海员、电车工人、印刷工人首先-,接着其他行业的工人也纷纷响应,-人数达25万人。工人声明拥护上海工商-合会对五卅惨案提出的17项条件,并针对英帝国主义在香港执行的歧视华人政策提出了“政治自由、法律平等、普遍选举、劳动立法、减少房租、居住自由”六项要求。有10万多名工人在苏兆征等人的率领下回到广州,广州英、美、日洋行和广州沙面租界的工人也加入了-的行列。6月23日,10多万工人……[详细]
功武村廖氏宗祠
  廖氏宗祠座落在龙门县龙华镇功武村。建于清末,平面为四进院落式布局,坐东南向西北。面宽19.6米、总进深52.3米。正门前面为广场,广场前砌长方形的照壁,照壁前有一口池塘。占地面积共1400平方米。头门门额置“廖氏宗祠”字,楷书阳刻。两侧封火山墙,硬山顶,龙船式脊塑有人物花草、鳌鱼塑雕,还有檐口置绿色的瓷质狮子。门内正中设一木隔屏风。柱梁间刻有姜太公访功吉、八仙闹海、穆桂英挂帅以及花木浮雕,形神兼备,呼之欲出。地面铺设红色方砖(边长均为37厘米)。两侧设套间。二进中间是一座四柱歇山顶香亭。亭内铺红色灰地面,用线界成方砖样,地面十分光滑。亭顶瓦脊塑麒麟、花鸟灰塑。亭旁种有花木,颇有意趣。左右为廊。三进为正堂,面阔、进深各三间。沿两旁通道可步入四进,中为祖堂,左、右设房。通道有横门。三、四进均为硬……[详细]
邝氏宗祠——抗战期间开展军事训练活动地遗址
  邝氏宗祠——抗战期间开展军事训练活动地遗址位于大岭山镇太公岭村旧围,GPS坐标:北纬22°5509.3,东经113°4842.1,海拔高程34米。该遗址始建于明末清初,坐北向南,是三间二进合院布置,面阔10.4米,进深17.5米,砖木石结构。1938年1月,中共东莞中心支部派张英到大岭山开展工作。张英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以太公岭村为中心,向四周的乡村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工作,训练壮丁,在各村组建自卫队,同时建立中共支部,发展党员,在太公岭村建立一个交通接待站,打下了群众基础。1938年初,张英在邝氏宗祠以办学为掩护,开展宣传、组织抗日救亡工作。同年12月,以宗祠前地堂作操场进行军事训练。邝氏宗祠于1962年和2007年分别进行过两次重修,现在旧址保存良好,并基本恢复了原貌。2004年1月,被东莞……[详细]
汪刘二公祠
  汪刘二公祠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关口正街玄武古庙东侧。明万历元年(1573年),为纪念在屯门海战中抗击葡萄牙入侵有功的广东提刑按察使汪鋐及创建新安县有功的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刘稳而建。汪刘二公祠,自明代创建以来,历经重修,当地官民每年春秋致祭。抗战期间遭日军拆毁,仅留后殿。汪鋐(1466-1536年),徽州婺源县大畈(今江西婺源县大畈乡)人,进士出身,正德十六年(1521年),率南头军民将侵占屯门达七年之久的葡萄牙入侵者击溃并将其驱逐出境,成为我国最早率军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将领。刘稳(1518-1575年),湖广雩县(今湖南雩县)人。进士出身,隆庆六年(1572年)巡视广东海防,经略南头,为复县多方奔走。明廷终于在万历元年(1573年)剖符设县,赐名“新安”,取其“革故鼎新,去危为安”之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