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旅游

广东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乙丑七进士牌坊
  乙丑七进士牌坊位于广州市中山大学内。原在忠贤坊(现解放中路)。与“熙朝人瑞”牌坊、“总揆百僚”牌坊和“盛世直臣”牌坊统称四牌楼。据《广州城坊志》记载:乙丑进士牌坊为表彰明天启五年(1625年)广东进士李觉斯、梁士立、罗亦儒、吴元翰、岑之均、尹明翼和高魁7人而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砂岩砌筑,四柱三间五楼,各楼下的石制斗拱承托出檐,石额刻“乙丑进士”4字,额坊分别为梅雀纹式和菱纹式梅花图案。1947年拓宽马路时迁建。当时岭南大学认为明代进士与近代之文学博士相参,为纪念高学位的石牌坊移建到高等学府适宜,故迁建到学校里;并以迁建落成之日为励学日,以激励学生发奋读书。“文革”期间被拆除。1999年在中山大学复原。严格来说,位于中轴线以西、十友堂以北的乙丑进士牌坊不能算是康乐园的“原生”。乙……[详细]
明绍武君臣冢
  明绍武君臣冢绍武君臣冢,1955年因兴建体育馆从流花桥附近迁到木壳岗下。被列为广州文物保护单位。君臣冢埋葬的是南明诸王中的绍武帝朱聿鐭和他的臣属等十五人。仅是一块碑石和一抔黄土。明末,隆武帝的弟弟朱聿鐭-到广州后,于1646年末在广州建立朝廷,年号绍武。后人职责绍武君臣位高才低,只顾物利,不惜同室操戈。绍武朝廷只存了40天就被清兵所灭。王兴墓原在广州河南南簊村,日久湮没。1952年因基建工程始被发现,墓上有一无字碑。下面墓坑放养了一个大青缸,缸上一块完整无缺的墓志,记载了王兴的事。缸内存有王兴及他的妻妾共十七人的骨灰。后来迁葬到越秀公园木壳岗下。列为市重点保护文物。王兴是南朝时期清军攻取广州时抗清将领,受命永历帝,任命为广、肇、会、宁、阳地方总兵官,挂虎贲将军印。1963年广州市人民委员会公……[详细]
横沙民俗建筑群
  横沙民俗建筑群位于黄埔区横沙村横沙大街罗氏宗祠一带,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1999年7月,被公布为第五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罗氏大宗祠和于野罗公祠东侧以池塘西边线为界,其余文物本体以相邻建筑的外墙以及现状路边线为界。朱氏大宗祠、萼辉别墅、崇德朱公祠东以崇德朱公祠东侧相邻建筑西墙一线为界,东北部从朱氏大宗祠东墙和崇德朱公祠北墙外延5米,北至朱氏大宗祠北侧相邻建筑南墙一线,南至南侧池塘北边线,西至朱氏大宗祠西侧相邻建筑东墙一线及萼辉别墅西墙边线。建设控制地带:罗氏大宗祠和于野罗公祠东侧至池塘东边线一线,其余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10米。东至大道直二横街现状路东边线一线,北至大道直街现状路南边线,西至东福聚直街现状路西边线,西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20米,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15米。……[详细]
蓝田书院
  蓝田书院坐落丰顺县汤坑镇米街尾。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由邑绅丁日昌倡建。蓝田书院平面为院落式布局,均为硬山顶,穿斗式梁架,占地面积645平方米。书院正厅为文庙,左为德政祠,右为崇善堂,厢房厅左右各4间。琉璃瓦盖顶,厅房内外檐采用斗栱、方身石柱,檐缀垂莲。大门壁面光滑照人,各类装饰精雕细琢。门额嵌有“蓝田书院”门匾,门旁立有黑色扁体石鼓,并开有两扇侧门,门坪宽阔。据《丰顺县志》载:“同治十年潮州镇方耀拨银5000两置产生息为蓝田书院经常费。”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建为蓝田二等小学堂。民国17年(1928年)将德政祠改为崇善堂,崇善堂改为德政祠。1988年顺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3月24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蓝田书院为第五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路州周氏大祠堂
  周氏大祠堂位于乐从路州。清代光绪丁亥(1887年)建,民国八年(1920年)、1996年、2000年均有重建。坐北向南,三进两廊一后院,分左、中、右三路,面阔22米,进深50米,占地面积1087平方米。单檐硬山顶。 头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屋脊雕有灰塑人物、鸟兽、花卉图案。前廊为雕花抬梁式梁架,均为人物及花卉雕刻。两扇大门上绘有门神,刻有一副对联“笃诚万代光先祖,祜训千秋仰后贤”。门侧置两块花岗岩抱鼓石。 第二、三进面阔各三间,进深各三间,均为穿斗式梁架。二进有刻着清代书法家、前贵州政务厅长陈官韶书写的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的硬木屏风,屏风按原貌重造。除中座的壁画重新绘画外,内墙上的壁画基本上还保留原状。 2006年1月8日公布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金紫名宗
  金紫名宗即黎氏宗祠。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桃村上街6号。始建于明末。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修。坐东北向西南,原为三间三进,现存三间两进。面阔12.5米,进深29米。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素胎瓦当、滴水剪边,山墙、后墙都用蚝壳砌成,红砂岩石脚。头门进深两间八架,前设三步廊。前廊步梁较粗壮,“金紫名宗”木门额,有“乾隆戊戌仲春吉旦重修”落款。隔架科上的鸭屎石狮,须发毕现,讲究细节。高大门枕石石雕尤为突出,雕有太狮少狮图、仙人骑兽图。抱鼓石基座上雕石狮、人物、瑞兽,精美活泼。中堂光泽堂进深三间九架,前后双步廊。步梁砍削成月梁形式。置鳌鱼托脚。金柱略带梭形,墩形柱櫍特别。祠堂大量使用了红砂岩、砂岩石料,具有典型明代风格。2006年10月25日,金紫名宗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赵玉女墓
  赵玉女墓位于东城区石井村狮子岭。又称皇姑坟,建于宋淳祐六年(1246年),面积80平方米。先后三次重修。墓前的石人、石马、石狮、石羊、华表无存。1988年重修时,在墓左中部壁上发现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东莞知县马逢乐对保护该墓的碑刻。赵玉女(1159~1245年),南宋高宗之女,宋室南渡时散于民间,被起兵勤皇的东莞人邓锐收留,后许配其子邓惟汲为妻,宋光宗即位后,玉女得认为皇姑,其夫邓惟汲被封为“税院郡马”,附城主山村的女婿黄寿昌被封为“郡马婿”。宋枢密院丞相赵汝遇特为黄寿昌书写了“国戚名家”的木匾额(匾长2.36米、宽0.95米),字为阳刻、贴金箔,今挂在主山村黄氏宗祠内。赵玉女住所多种梅花,故称“梅墅”,今存部分遗迹。1989年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龙潭五龙庙
  五龙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龙潭村圩庙前大街4号。道光五年(1825)建,光绪二十四年(1898)、2004年重修。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两进,面阔8.80米,进深21米。硬山顶,马头封火山墙,山墙上有灰塑金鱼、花石等图案,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青砖墙,红砂岩石脚。前殿进深两间8架,前设双步廊。前廊梁架雕刻精美的佛手瓜、杨桃、仙人、云纹等纹饰,木雕工艺精湛。门口存红砂岩石狮1对。墙楣存“英雄博问”等壁画多幅,罗渊泉画。封檐板上雕有人物故事,雕刻精细。正殿进深三间13架,前后双步廊。石柱上有道光年间的对联。庙宇木雕、灰塑精致。庙内存《重建龙母天后五龙三庙碑记》等清道光、光绪年间的碑刻。该庙是顺德较具代表性的晚清庙宇建筑。2006年10月25日,五龙庙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鱼珠炮台
  鱼珠炮台位于广州黄埔鱼珠(现在黄埔区港务监督站内)。山顶上有3所近代炮台。当时山岗形似一条鱼,在鱼口前有1块岩石,圆如珠,故称鱼珠炮台。因开路,其中1个炮位已填平,现仅存一大一小。炮台大门面向西北方向,水泥盖顶,在壁拱镶嵌“鱼珠台”石额;右边刻“光绪十年仲夏吉旦”,左边刻“两广总督张广东巡抚倪记名总兵锐勇巴图鲁张安邦督造绘图监造同知衔陈棨熙”等字样。大门两边有西式圆柱。门高约4米、宽5.6米,里面巷道洞口宽约3.29米、高约2.25米。现状完整。炮池、巷道和兵房的形制与长洲、狮山的炮台相似,但规模较大。《番禺县续志》只记载光绪十一年(1885年)建的鱼珠炮台有3所炮台,经实地勘查,台前临江处还有3座,现已被拆毁。1993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窑头山北宋瓷窑
  窑头山窑位于惠州市东平窑头山,北面有东江,西南为西枝江。年代为北宋。1976年发掘。堆积物厚达5米多。清理窑一座,为斜坡阶级式龙窑,残长4.69米,宽2.76米~3.16米,残高1.6米,窑室用双隅砖平放顺砌,窑底用黄褐色沙土夯打。窑内堆积分七层,在第二层出土了210公斤铜钱。遗物有窑具和瓷器。窑具及制作用具有匣钵、垫饼、垫环、试片、擂钵、坎臼和杆、铜片等。瓷器有碗、碟、盏、杯、盅、罐、壶、瓶、炉、器盖、枕、小狗及一些雕塑等,釉色以青釉为主,还有酱褐釉,酱黑釉、青白釉及少量白釉。器表装饰有印花、刻划、雕塑、镂孔等,花纹有缠枝菊花、缠枝牡丹花、卷草、蕉叶和凸雕莲瓣纹等。出土的铜钱最晚为南宋“建炎通宝”,还出土了越南的“天福镇宝”钱。1978年惠州市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湖光岩摩崖石刻
  湖光岩摩崖石刻位于湛江市郊区湖光镇湖光岩风景区内楞严寺正殿顶部巨石上,“湖光岩”三字系南宋丞相李纲题。湖光岩之湖,本为火山口湖,旧名陷湖、净湖、镜湖。道光《遂溪县志》载:建炎三年(1129年)“丞相李纲谪雷,爱其景致,题湖光岩三字与琮师,勒于石。”陷湖自此得名湖光岩,渐成粤西名胜。“湖光岩”三字,楷书,字高约0.9米,上款“建炎三年”,下款“李纲题”,是李纲在粤罕见手迹。原字本为阴刻,1976年,管理人员擅自以纸筋灰按笔划填充使似阳文,又在字四周加框边似匾,有失原风格。1986年与楞严寺同被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文海松庄仇公祠
  文海松庄仇公祠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石洲村隔基坊路。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光绪九年(1883)重建,麻石门额上刻有“康熙辛巳初秋十四世孙庆高鼎建 癸未孟秋庚子吉旦合房重建”年款。坐西北向东南,面阔三间,进深两进。硬山顶,灰塑博古脊,人字封火山墙,素胎勾头,青砖墙,红砂岩石脚。中路建筑总宽16.9米,总深33.3米。头门进深两间十三架,前为三步梁。檐柱、角柱,均为古朴的八棱形鸭屎石柱。石门额上阴刻“松庄仇公祠”。正堂前、后廊为四步梁,心间采用穿斗与抬梁混合式七架梁。全祠梁架以瓜柱、雕花柁橔、斗栱承托。墙楣上保存的“醉乐琼池”等多幅壁画相当精美。一对门神形象古朴,色调柔和,在顺德祠堂中少见。2006年10月25日,文海松庄仇公祠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
  位于汕头大学以北5公里处,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建于鸡笼山腰,高13.6米,底宽30米。以“北”字形状支架支撑一个直径5米的地球仪。每年夏至日,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可看到阳光从地球仪中间的小孔,映在地面上的圆影,几分钟后事过境迁。自此日光逐渐南迁。地面上将无形的北回归线画为有形。你可以脚跨回归线,一脚在温带,一脚在亚热带。附近还有夸父亭等供人们休憩。站在山颠可以西望牛田洋,东瞰鸡笼山的圆锥形的火山地貌。交通从汕头大学沿206国道向西北行驶5公里即到,途中经过龙泉岩。用时参考半小时门票免费开放时间全天景点位置广东汕头市金平区鮀莲街道鸡笼山南麓……[详细]
杨太后陵
  杨太后陵,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永安里。葬于宋末,为杨太后的陵墓。杨太后(1244-2279),名巨良,宋度宗的皇妃、宋端宗的生母,宋端宗即时尊为皇太后,被后世誉为国母。南宋行朝在新会崖山建行朝草市、行宫30间,杨太后在慈元殿主持政事。宋元崖门决战中宋朝灭亡,杨太后赴海殉国,太傅张世杰仓促之间将其葬此。坐西北向东南,宽7.98米,深11.9米,占地面积74平方米。享堂为圆形,直径6.9米。坟头以鸭屎石雕刻,六角形,高0.6米,宽1.2米,形如竹笠。二级拜台,直角踢靴,护墙和山手以蚝壳夯土砌筑,高0.8米。1986年重修时墓面铺混凝土。杨太后陵是宋元崖门史迹的重要文物,是新会现存身份最高的著名墓葬,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1979年新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绿榕古庙
  绿榕古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里华容三路六巷51号。由于庙有榕树浓荫遮日而得名,庙内供奉北帝。清代建筑风格。坐东北向西南,三间二进,存右路。总面阔18.4米,中路面阔13.9米,进深14.6米。硬山顶,马头封火山墙,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青砖石脚。前殿进深两间七架,前设双步廊。麻石隔架科雕刻花卉、人物纹饰。正殿前为五步廊,后七檩搁墙。明间供奉北帝。次间供奉土地、天后等。庙内共有5块碑刻,碑记内容多样,既涉及该庙详细历史也有其它内容,年代跨度从明弘治庚申(1500)至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是研究该庙与地方史的重要资料。该庙是顺德较少见有较大规模及保存了原貌的庙宇,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 2006年10月25日,绿榕古庙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梁大夫祠
  梁大夫祠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莘村义学街2号、3号。建于清代后期。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两进,左侧带二层砖石结构磐石书楼。总面阔19.5米,祠堂面阔13.4米,进深27.2米,面积364.5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龙船脊,素胎瓦当,青砖墙,红砂岩石脚。头门进深两间九架,前设三步廊。虾公梁上施狮子、斗栱隔架,梁下石雀替浮雕凤凰。后堂裕德堂进深三间十三架,前四架轩廊,后三步廊。祠堂墙楣“白鹅换经”等人物、花鸟壁画为清代壁画大师杨瑞石作品,形象生动。“磐石书楼”硬山顶,平脊,无封火山墙。整个祠堂建筑较端庄、典雅,头门、石脚等处大量运用红砂岩结构显得古朴大度,是顺德较引人注目、有一定知名度的祠堂。2006年10月25日,梁大夫祠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77、孝通殿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孝通殿
  孝通殿又称龙母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龙潭圩庙前大街5号。宋咸淳元年(1265)创,历明嘉靖、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道光五年(1825)等多次重修,现存清建筑风格。坐西北向东南,面阔三间11米,进深两进19.4米。硬山顶,“双龙戏珠”陶塑脊,高大马头封火山墙,山墙上饰丰富的灰塑,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青砖墙,麻石脚。前殿进深两间九架,前设双步廊。正殿进深三间十三架,前后三步廊。庙宇木雕、石雕、砖雕精彩纷呈,虾公梁、门枕石、封檐板、梁架、墀头等处,均饰有精致图案。内存光绪年间的“龙光再焕”木匾和--行敬奉的美木雕。庙宇是顺德清代庙宇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在信众中具有较大影响。2006年10月25日,孝通殿(龙母庙)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前进报》社旧址
  《前进报》社旧址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坪山镇石灰陂村曾生旧居西侧。为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的砖瓦民房,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前进报》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的机关报,1942年3月29日创刊于大鹏湾畔。它的前身为《东江民报》。由于敌人的“扫荡”,报社就随司令部、政治部经常转移。有时转移到海边渔船、山寮或距敌人只几公里的村子。报社初时装备简单,只有油印和刻写的工具。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后,《前进报》又成为东江纵队的机关报,报社在石灰陂村的时间相对较长。1945年春天,报社随政治部迁到罗浮山朝元洞。直到1946年6月3日东纵北撤山东烟台,《前进报》出版了100多期。1984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刘氏宅第
  刘氏宅第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腾冲村掘涌大街25号。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旅居南非的刘荫兴建。是高两层带一小方亭的砖混结构房屋,坐南向北,面阔10米,深两座17.2米。平顶,青砖墙,麻石脚。建筑为中西合璧风格。正面为水磨青砖墙,平整细密。正门回字门,麻石门框。墙上开窗,麻石窗框,铁窗枝,彩色玻璃窗门。窗楣上有拱形、直线、花形的砖雕窗饰,砖雕人物故事场景非常精致,并雕有“民国癸酉”、“新同泰造”字样。砖雕墀头相当细致。屋内的密排梁规格较高。房屋建筑本体和木雕饰件、趟栊门、民国时的木对联、水井、井泵、家具等室内陈设较完整保存,是珠三角地区罕见的、高质量的近现代民居。2006年10月25日,刘氏宅第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80、海员亭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员亭
  海员亭位于镇海路。海员亭是一座重檐八角攒尖亭,亭顶覆盖绿色琉璃瓦,中立八条白石圆柱,地面上用石米砌成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的黑锚会徽。海员亭铭记着1922年香港海员大-的历史功勋。二十世纪初,香港中国海员饱受帝国主义者和外国资本家的剥削和奴役,残酷的-现实使他们团结起来斗争。1922年初,在苏兆征、林伟民等同志的领导下,香港海员举行总同盟-,人数达十余万,其中一万多海员返回广州,香港一时变成死港。经过56天的斗争,震惊中外的香港海员大-胜利了。为了纪念这次-,香港海员工人于-期间在镇海楼前修筑了一条马路,取名“海员”路,并决定在小蟠龙岗东侧建海员亭。当时因经费不足未能完成,直到1930年,广东海员支部筹足款项动工兴建,于1932年落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