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庆市旅游

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杨闇公故里景区
  杨闇公故里景区属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重庆市六个红色景区暨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辖杨闇公旧居、陵园,杨尚昆旧居、陵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氏民宅五个景点。2011年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杨闇公烈士陵园位于重庆市潼南县城郊石碾村尖山子,为纪念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第一任书记兼军委书记杨闇公烈士而修建,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杨闇公烈士陵园原建于1986年10月,由邓小平同志题名。2009年,中共潼南县委、县人民政府启动了杨闇公烈士陵园保护改造工程,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建筑学专家齐康负责整体规划设计方案,在原有占地12.5亩的基础上扩展到50.5亩。园内分为入口休憩区、陵园瞻仰区、展览办公区和森林公……[详细]
2、忠县白公祠 AAAA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忠县白公祠
  白公祠古建筑群含白公祠、太保祠、关帝庙、老官庙、冯氏华表。白公祠,位于忠州镇城西,始建于明崇祯三年,清道光十年加以扩建,是为纪念忠州刺史,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而建的祠堂(公元818年白居易任忠州刺史),是与洛阳香山“唐少传白公墓祠”齐名的两座白居易祠之一。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唐代大诗人,官至翰林学士,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有开明的政治态度,在他的诗文中尖锐地揭露和抨击官僚的荒淫、-,因而遭到打击和排斥,公元818年,被贬任忠州刺史,在忠州为官时,忠国事,劳民事,劝农生产、鼓励农桑,身先躬行、省事宽刑、怜老爱子,开山修路,植树种花,与民同苦乐,在任期间,写下了百多首诗、词,其中不少是思想性,艺术性很强的诗篇,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的……[详细]
陈独秀旧居纪念馆
  陈独秀旧居位于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办事处石墙村,距江津城区15公里。陈独秀旧居于2000年被列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2月被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旧居始建于清代同治三年(1864),原为清乾隆年间进士杨鲁丞的古宅,1939年5月,陈独秀寓居于此宅的东厢房。陈独秀旧居,为四合院布局,座南朝北,土、石、木结构,占地7亩,面积3300平方米。当年,陈独秀和夫人潘兰珍居住的三间东厢房由南至北,为卧室、客堂、书房。陈独秀旧居具有典型的清代民居风格,是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陈独秀居住地。陈独秀寓居于此后,深居简出,潜心著述、清苦自持,不为国民党政府利诱,忍受清贫生活煎熬,直至1942年5月27日在此病逝。景区地址: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石墙村乘车线路:重庆市在龙头寺、菜园坝、陈家坪乘坐汽车至……[详细]
4、江津会龙庄 AAAA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津会龙庄
  位于四面山景区双凤场的会龙庄是重庆最大的碉楼,有“西南第一庄”之称。会龙庄坐西朝北,整个庄园占地面积约为2.1万平方米,现存一大一小两碉楼、16座院落和18口天井,1084扇门,共有202个屋舍错落有致的镶嵌其中。满园亭台楼阁曾经全是雕梁画柱、绘彩描金,整个庄园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华贵典雅、森严威凛。碉楼,是一种用于防守和瞭望的建筑。放眼巴渝大地,江津会龙庄碉楼在百余年前算得上是重庆的高层建筑,其建筑水平至今都令专家拍案叫绝。黄色的碉楼是会龙庄最醒目的建筑,其有5层共计38米高,为全土木结构,墙体厚度达半米以上,是目前重庆保存下来的最高的碉楼。庄园由王氏家族从嘉庆七年开修,到民国七年完工,共经历了六代人、116个年头才全部建造完成。会龙庄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王氏家族所建,而如今的庄园内仍……[详细]
王良故居及墓
  王良(中国工农红军建军初期的著名将领、红四军军长),字傅良,又名化陔,重庆綦江县永城乡人。生于1905年8月5日(清光绪三十年七月五日)。王良幼读私塾,继入綦江高等小学堂。1917年,考入重庆英华中学。1924年秋,考入上海持志大学。1926年9月考入黄埔军校。他先学步科,后学骑科,成绩优异。他一面学军事,一面细心研究政治,逐渐明白中国革命的道理和方向。1927年初,王良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随黄埔军校骑科迁并武汉军校,后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军事教导团。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同年8月初,教导团撤离武汉,前往南昌参加起义,船至九江被张发奎包围,辗转数日,在湘鄂赣三省交界的修水地区,找到了中国共产党组织。1927年9月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随部到井冈山,参加创建……[详细]
璧山露德堂
  露德堂位于重庆市璧山区正兴镇金堂湖边,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890年)由法国神父选址修建。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法国天主教传入璧山,先在正兴传教,后在璧山城区建堂传教。公元1898年,大足爆发了以矿工余栋臣为首的反教会武装起义,捣毁教堂,追杀传教士。事件平息后,逃往重庆的马神父和一些教友随即赶回正兴,利用清政府的赔款修建教堂。新教堂1899年破土动工,1902年建成。露德堂历经百年风雨,至今基本完好无损。1989年被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露德堂现为璧山区天主教爱国会所在地和全县4000多天主教信徒活动中心,每年举行隆重的圣诞节、复活节,每周日举行礼拜。璧山露德堂特色露德堂主教堂约600多平方米,两侧分别建有一座钟楼,配套建筑有大门、神父楼等,整体建筑群原占地12340平方米。被评为西……[详细]
重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七星岗莲花池38号,距离市中心约0.8公里,是研究、展示韩国独立运动史的专题型博物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是一个在中国长期坚持反日独立运动的-政府。1919年4月成立于上海,3月迁来重庆,为二战时在中国境内惟一的外国-政府。该馆现馆址,是原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中国时期的最高权利机构所在地,占地约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70平方米,五幢复原陈列楼房,以砖木为主要建材,在保留原建筑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按原貌恢复了当年韩国临时政府办公遗址风貌。馆内现有陈列展厅284平方米,复原陈列房间21间,陈列实物468件,文物资料150件。韩国临时政府是一个在中国长期坚持反日独立运动的-政府。1919年4月在上海正式成立,并制定了《大韩民国临时章程》。随着中国抗日战争……[详细]
石蟆清源宫
  在重庆江津西面,有一座被人们称为津西明珠的古镇——石蟆镇。古镇西北侧有一座至今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庙宇——清源宫。根据《石蟆乡志》和碑文记载,清源宫始建于明代正德五年(1510年),继建于清代嘉庆18年(1813年)培修于清代道光元年(1821年)。始建距今已有500年历史。清源宫座北向南,占地8000多平方米,系传统建筑,风格独特,呈复合院布局。整个庙宇的两边有10米高的风火墙相隔。抬梁式砖木石结构,镂刻浮雕,工艺精湛,飞檐翘角,青砖绿瓦,板石铺地,三殿一院,加戏楼。两边对称式的男女宾楼分左右对峙。前正后三殿共有32根大圆石柱支撑,颇具明清特色,庙宇周围古树参天一遍绿荫宜人。景区地址:重庆市工津区石蟆镇清源路乘车线路:重庆市在龙头寺、菜园坝、陈家坪乘坐汽车至江津客运中心,然后换乘开往石蟆镇的班……[详细]
重庆温泉寺
  温泉寺古为缙云寺下院,庙宇辉煌,石雕甚众,寺内香火兴旺。后经北周武帝和唐武宗两度灭佛,毁坏严重,唐贞宗时期重建庙宇,并在后山岩间刻摩崖佛像。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温泉寺受朝廷封赐为崇胜禅院。明、清时期,可算是温泉寺的黄金时代,庙宇得重新修建,同时在寺前建造了接官亭,寺后迎流砌池,广方四丈,上翼以亭,无论天晴落雨,游人均可下池沐浴,并利用温泉水源和地形,修建了戏鱼池、半月池等,供游人观赏。1259年2月蒙哥兵临合川钓鱼城。蒙哥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然而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却不能越雷池半步。1259年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缙云寺下院,创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南齐中设东阳郡后,寺内香火兴旺一时,庙宇辉煌,石雕甚众。后经北周武帝和唐太宗两度没……[详细]
瀼渡电厂
  水力发电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等优点。1878年法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水力发电站。十年后,也就是1888年,台湾巡抚刘铭传筹划在台湾淡水河支流新店溪建设龟山水电站,至1905年建成发电,装机容量500千瓦。这是我国最早的水电站。我国大陆第一座水电站是1912年在云南滇池地区建成的石龙坝水电站。四川是我国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开发较早的省份之一,境内河流很多,水电建设先是从长江的一些小支流上开始的。1925年建成发电的泸州洞窝水电站是四川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座水电站。瀼渡河是长江北岸万县境内的一条小支流,发源于铁凤山南麓,在万县市南三十余公里处汇入长江,全长37公里。万县是川东的重要城镇,濒临长江,是川东山货如皮革、桐油、药材等的集散地,山货多由万县经水路运销长江下游……[详细]
11、跳伞塔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跳伞塔
  陪都跳伞塔,建于1942年,又名重庆跳伞塔,位于现重庆市渝中区大田湾体育场内。1941年4月4日,在重庆成立的中国滑翔总会,决定建立陪都跳伞塔以培养空军,促进航空建设,发展国民体育,普及青少年教育,增强国防意识。在当时,陪都跳伞塔的高度和建筑材料之精美,可与世界各国有数之跳伞塔相媲美,因而它不仅是中国也是亚洲第一流的跳伞塔。尽管年代久远,它已经不能适应跳伞运动的发展,但它曾作为中国和亚洲第一座跳伞塔,又培养过众多的优秀运动员,其功绩将记载我国体育运动的史册。相关数据投资50万元,由上海基泰工程公司主持,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杨廷宝先生设计,陶馥记营造公司承建。该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呈圆锥形。塔通高38米,实际跳距28米,地平至钢臂处35米,顶部直径1.52米,底部直径3.……[详细]
12、磐石城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磐石城
  磐石城又名大石城、磨盘寨,址在今重庆市云阳县双江镇爱国村,新县城至高处,形如巨大磨盘,故名。《华阳国志》中所谓朐忍有大小石城即指此。始扩建于宋,完备于明清两代,为兵家用武之地。清乾隆《云阳县志》云:“盘石城者,夔门之砥柱,东川之保障也”。1958年3月,成都会议之后,毛泽东主席乘船路过双江,曾向陪同的地方领导仔细询问磨盘寨的历史掌故和沿革,称它很奇特。1983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陈古福教授嘱省规划院将磨盘寨辟为三峡旅游点。随着新县城的建设,对磐石城保护规划与设计方案已通过,磨盘寨被辟为城中公园,即将成为三峡旅游风景区又一亮点。 磐石城的建设起于对蒙古军队的防御。南宋淳祐二年(1242),余阶受任四川安抚处置使,指挥四川中路军民抵抗蒙古军入侵。他针对蒙古军善骑射,不谙山地作战的特点,采用“因……[详细]
13、板桥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板桥寺
  板桥寺位于合川市九岭乡板桥村,时代为明、清。板桥寺坐落于铜溪镇板桥村凤山的半山腰上,整个建筑随山势逐层抬升,呈复四合院布局。纵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观音殿,左右设有配殿及厢(禅)房。天王殿、观音殿和左右厢(禅)房有回廊相接,寺院总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该寺是重庆地区时代较早、保存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之一。据有关史料记载:板桥寺原名“凤翔寺”,始建于唐贞元三年(公元787年),文字记载历史上曾经有过多次重建、扩建和培修。第一次维修和扩建的时间是明代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传说当时来了一个“以梵为姓”的外地隐居状元,为凤翔寺购置田产四百余石,发展僧侣六十多人,重建保存至今的大雄殿,同时还扩建了天王殿和观音殿,重塑了大批塑像,并将附近几座垮塌庙宇的……[详细]
重庆美国大使馆
  重庆美国大使馆位于渝中区王家坡健康路1号旧址,时代为1938-1946年。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重庆美国大使馆旧址是抗日战争时期,美国驻中国的大使馆之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街道健康路1号。始建于1942年,旧址坐西向东,面阔32.5米,面阔32.5米,进深12.73米,通高10.73米,建筑立面呈矩形,中间略高两边略低,双坡悬山式机制瓦屋顶,屋顶的檩条没有包在山墙之内,挑出山墙形成“出梢”,因此出檐较大,侧面博风板突出了双坡的建筑形式,强调了屋顶的体量和立体关系。入口三开间敞廊立面上,凸现出四根带柱顶盘的巨大复合式圆柱及三角形山花,为帕拉第奥后期风格的典型表现。这样的圆柱在贯穿立面几层时,往往能产生极为宏伟和庄严的效果。2000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重庆……[详细]
15、宝轮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轮寺
  宝轮寺位于磁器口过街楼对面,背依白岩山,面对嘉陵江。宝轮寺后面原有一石岩,名曰“白岩”,故镇亦名曰“白岩镇”。宝轮寺,范围大,占地广,由白岩到马鞍山直到童家桥,庙宇相连,到处都是佛像金身,庄严肃穆,石壁刻有五百阿罗汉栩栩如生。马鞍山内有尊睡佛,睡得安详,睡得舒服。有人见其睡像,在其壁上题诗一首:“你到睡得好,一睡万事了,大家都来睡,国家那个保?”宝轮寺分大雄宝殿、川主殿、观音阁、天王殿、药王殿、禅房和藏经楼等。大雄宝殿的殿柱是两人合抱的马桑木,其柱子直径一尺大小。而大雄殿的建筑组合末用一颗钉。殿中盘龙抱柱,凤舞龙飞。最奇的是两柱基石,一柱凸出地面尺许,一柱凹下几寸,两柱平衡,无歪斜之势,真可谓巧夺天工,堪称一绝。佛爷座像前有一井,名曰“放生井”,其井底直通江边“九石缸”。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佛爷……[详细]
武隆长孙无忌墓
  时代:唐类型:古墓葬地区:重庆市武隆县批次:第一批长孙无忌墓位于重庆市武隆县江口镇蔡家村天子坟小组天子坟。坐东向西。长孙无忌为唐朝初大臣,著名法律家,公元659年,反立武昭仪为后,谪贬黔洲自缢。墓葬呈圆锥形,直径三十米(包括走道二米),高出地面5.75米。寻回原有石碑三块:一为明朝年间所建的“唐太傅长孙公无忌之墓”碑,高1.5米,宽0.73米,厚0.12米;一为清乾隆十一年(1747),彭水知县吴元凤建立“唐长孙无忌墓”碑,高1.12米,宽0.49米,厚0.1米;再是咸丰十一年(1861)建立的“长孙公墓碑诗”碑高1.55米,宽0.7米,厚0.9米,均重新竖立于墓冢的正面。该墓的发现及保护对研究唐代历史及唐代墓葬形制、葬俗葬制有重要作用。长孙无忌死后,即葬于武隆县江口镇乌江河畔薄刀岭的令旗山……[详细]
滩口牌坊
  滩口牌坊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水土镇,距北碚城区15公里,经北碚城区至金刀峡公路可达。属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景区。滩口牌坊是一座集贞节、孝道于一体的节孝坊。始建于清光绪十三年夏,因其建造精美,造型独特,被誉为“川东第一牌坊”。牌坊坐南朝北,占地60平方米,高15米,宽11.45米,厚4.8米。中门,又称明门,高3.5米,宽2.6米;两边门,又称次门,高2.5米,宽1.48米。仿木结构楼阁,以青石雕造而成。远远望去,青山绿野间浅褐色的石坊拔地而起,歇山式三重檐顶以大胆夸张手法起翘、举折、似展翅欲飞的蛟龙,最上层屋脊中端还饰以葫芦宝瓶。那飞动凌空的屋檐,流畅自然的曲线,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上苍,体现出热烈、高亢的建筑节奏。牌坊细部的设计更为引人入胜。整个牌坊为四柱三间五层,底层立柱前后均用夹板石固定柱基……[详细]
重庆郭沫若旧居
  时代:1938-1946年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地区:重庆市渝中区、沙坪坝区批次:第七批重庆郭沫若旧居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政治部第三厅和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镇香蕉园村(全家院子)。旧居占地面积10190平方米,建筑面积1566平方米,建筑风格为清晚期四合院,穿斗结构,小青瓦屋面,斜山式屋顶。该址坐北朝南,为二楼一底中西结合砖木结构建筑,面阔14.2米,进深11.3米,通高约16米,占地面积共计约220平方米,建筑面积595.23平方米。该旧址原是重庆市第一任市长潘文华的内弟张营长构建的私宅,后让给国民政府作为政治部第三厅办公地。现为居民住宅,因年久失修,已日渐破陋;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1914年留学日本,191……[详细]
《新华日报》民生路营业部旧址
  《新华日报》民生路营业部旧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民生路中段北边。此楼建于20世纪30年代,建筑面积274平方米,原为四川聚兴城银行修建。1940年8月,原设在重庆西三街12号的《新华日报》营业部被日机炸毁。通过各种关系,冲破国民党当局的无理-,《新华日报》租下了这栋位于当时重庆“文化街”上的三层楼房作为营业部门市和办公用房,于同年10月27日迁此对外营业和办公,一直到1946年2月22日被国民党特务暴徒捣毁为止。营业部大门上方和正面墙体上,分别砌挂着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的“新华日报”四个大字招牌。底楼为营业部,面积约六十余平方米。二楼是营业部办公室,营业部的图书课、广告课、发行课和邮购课等部门都在这间屋里办公。“皖南事变”后,由于国民党的-加剧,为了方便与陪都各界进步人士的会见和晤谈,周恩来、……[详细]
江津双峰寺
  双峰寺位于中山镇南15公里外的双峰村,原名景德寺,后因背靠插旗山上的双峰而更名。据寺内碑刻记载,该寺曾在太合场开办“书院头”学校一所,在寺庙方圆数十里范围内置有大量庙产。鼎盛时期单武僧就达五百人,古以来就有“上有双峰(寺)下有朱杨(寺)”之说,是贵州习水、四川合江、重庆江津、綦江等临近地区现今少有的保存完好的复式四合院禅宗大寺庙。据保存至今的清代碑刻记载,该寺大约建于唐末,在明代和清康熙、道光年间相继维修,但具体始建于何朝何代,至今未予科学考证,不得而知。目前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占地约6500平方米,上百间房屋,其中住有居民约90间房屋,寺庙建筑约3500平方米,主体建筑属土木穿逗结构,小青瓦顶。寺庙共分四殿,第一殿为弥勒佛殿,第二殿为川主殿,第三殿为大雄宝殿,第四殿为祖师爷殿,各殿相应供奉有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