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庆市旅游

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万州慈云寺
  万州慈云寺位于重庆市万州西部,原名慈云庵,长江三峡风景区上游,毗邻太白岩,南邻乌龙池,依山傍水,绿树成荫,风景优美宜人。该寺始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迄今150多年历史,创寺尼师释崇莲曾受清帝咸丰御赐表彰,成为一代名师。慈云寺是万州有名的佛教胜地,有悠久而古老的文化历史,是理想的宗教活动场所和旅游观光休闲地。由于历史原因,加之年久失修,原有大雄宝殿已焚毁,仅存古山门及部分用房,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和佛教文化的发扬光大,重建于1989年,现占地面积近十亩,寺庙坐西朝东,南北宽约45米,东西长为90米,北高南低,自然起伏大,高差为30多米,现在的慈云寺,殿宇轩昂、佛像庄严、梵音悠扬、鸟语花香,香火日益旺盛,四面八方的信众、游人接踵而至,络绎不绝。现在寺院主要布置有前后山门、大雄宝殿、圆通……[详细]
22、玉溪遗址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溪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类型:古遗址地区:重庆市丰都县批次:第一批玉溪遗址位于重庆市丰都县高家镇川祖路居委会柏林组,长江右岸的一级台地上,北临长江,东北靠玉溪沟。分布面积为80000平方米。时代有新石器时代、战国、商周、汉至六朝、唐宋、明清等。文化层厚6米,达50余层。1992年三峡库区文物调查时发现,1993、1994年多次复查,1994年试掘,挖了一张长4米,宽2米的探沟,出土了大量兽骨、骨渣、碳屑、红烧土、打制石片、夹砂红、褐陶片。1999年至2001年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多次在此进行发掘,发掘面积近5000平方米。出土的新石器遗存中含有大量的动物骨骼(有鱼、螺、鹿、羊、水牛、狼等物种)、石制品(有万余件,绝大多数打制,少数仅见磨制刃部。器型较大,以毛坯残片、断块为主,成器较少,显示出加工场特点)……[详细]
河包报恩寺塔
  河包报恩寺塔位于荣昌县河包镇海月村,时代为宋。河包白塔,又称荣昌白塔、荣昌报恩塔,位于重庆市荣昌县北部河包镇海月村,距县城17公里。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是原报恩寺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塔体为石质仿木结构空心楼阁式七层四方塔,通高16米,塔基为素面双层正方形,边长为5.2米,高1米,底层正面开一门。塔身为单层石壁,内支石柱,石柱高1.4米,三、四层各有龙凤形浮雕,逐层上收,各层开一龛或一窝,内有佛跏跌莲花座,各层檐下刻有一斗三升20朵斗拱。塔形气势雄伟,造型别致,已经历八百年风雨。至于报恩塔的来历,当地居民也说不清楚,只是从塔名上推测可能是古人为了纪念恩人修建而成的。另一说是因该塔所在地为原报恩寺,故名报恩塔。明末清初,报恩寺毁于大火,仅存报恩塔。现塔身、塔檐、塔基座及塔内梯……[详细]
巴南彭氏民居
  巴南彭氏民居位于巴南区南泉镇白鹤林村,时代为清。“彭氏民居”位于重庆巴南区南温泉,它同时俗称“彭氏庄院”或“彭家大院”,始建于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迄今186年历史。四面由5至7米高的围墙环抱,构成履合四廊式四合庭院。院内有一百多年的桂花树(金桂、银桂)3株,国家二级保护黄桷古树2株。庭院楼厅廊廓,雕梁画栋,保存十分完好。彭氏祖籍江西,明正统十三年科状元,继有史部尚书,四川布政史司。彭氏宗系随之迁徙四川,经过一、二世纪的繁衍,族内子孙发展壮大,道光二年始建“彭家大院”。清末民初,彭氏家族内部斗争激烈,加上-大量进入彭宅食用耗志损体,从而致使彭氏家族逐渐走向没落和衰亡。1938年,民国政府迁都重庆,“彭氏民居”成为国民党中心政治大学研究部,1940年创办“立人中学”,1946年在中共中……[详细]
25、多功城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多功城
  多功城位于渝北县鸳鸯镇花朝村,时代为南宋、元。多功城遗址,又称翠云寨,位于重庆市渝北区鸳鸯街道翠云山顶,呈椭圆形,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始建于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是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从历史研究的意义来讲,多功城是为数不多的宋末军民抵御蒙古军极好的实物资料,同时也是研究巴渝地区历史、政治、军事及古城堡建筑的实例。多功城南北两侧较高,中部低平,共有东、西两道城门。多功城城墙长约500米,厚达3.7米,有6米高,城墙部分墙体已经垮塌,西城门上的宋代题记的后半段已模糊不清。城内原有宋朝开禧年间(1205-1207)创建的翠云寺,今为翠云小学校舍。多功城四周岩壁陡峭,西可据守嘉陵江--江面,南与重庆呼应,为兵家必争之地。多功城始建于宋朝咸淳六年(1270年),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详细]
26、净果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净果寺
  净果寺位于合川市古楼镇净果村,时代为明。净果寺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古楼镇净果村,与护国寺、龙游寺、方溪寺并称合州四大名寺。净果寺始建于北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3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先后进行局部培修和扩建,现存殿宇为明、清遗构。净果寺寺院呈四合院布局,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原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现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系抬梁式或穿短式木结构建筑。寺院纵轴线上,依次排列为天王殿、大雄殿、玉皇殿;左右两边分别有转轮经藏殿、大悲阁(观音殿)及两廊等建筑,各殿建筑因修建年代不同,排列不太规整。大雄殿面阔三间,进深14.5米,重檐歇山顶,始建于北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明代永乐二年(公元1……[详细]
27、兴隆街大院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隆街大院
  兴隆街大院位于双江古镇银龙路71号双江镇中学内。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系解放前双江富商杨紫丰的住宅,解放后收为军产,驻某部队一个教导团,93年收归地方政府,作为双江镇中学校址,2006年12月31日潼南县政府公布为潼南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兴隆街大院为单檐穿逗式、抬梁式悬山砖木结构古建筑,座北向南,呈南北竖向长方形复四合院布局。北靠银龙山,南与金龙山系对峙,涓涓猴溪从西面环流而过。前厅临兴隆街,面阔九间40.9 米,共四进,通进深70.9米,每进有天井,回廊,共有大小房屋、厅、堂42 间,34扇大门170余扇槅扇雕花窗,建筑面积2899.81多平方米,宅前辟院坝,宅后辟花园,共占地3333平方米。 大院平面布局横列四大房舍,与左右厢房相连,纵深跨院围成复四合式大……[详细]
28、良公祠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良公祠
  重庆市万州区良公祠系北伐将领张冲的祖屋,砖木结构,巴楚风格的回廊式四合院,共有房屋40余间,2009年12月被列为了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走进院子的天井,竟然发现地面用青石板拼成一个偌大的“王”字,笔画的空白处铺嵌着青砖,很容易辨认,从四方观赏都呈“王”字;正殿的屋脊大梁,采用了四重抬梁的建造结构。张冲祖父考取过贡生,在邻县做过几年县官,自诩为官宦人家,积德乡里的张冲祖父又被称“良公”,院子因此称“良公祠”。地理位置良公祠位于万州区长岭镇凉水村二组,距凉水场一公里,位于长江南岸,离万州主城区二十余公里,在万州至云阳老公路边,海拔600余米。该祠座南朝北,背靠老君山,面临郭家坝,依山而建,为椅座山型,四周树木苍郁。建筑格局院子左右两侧为两层楼的厢房,房屋抬梁、檐柱、窗格上的木雕人物、动物、花鸟……[详细]
源泰和大院
  源泰和大院位于潼南县城西北10公里的双江古镇正街50号,前系解放前杨宣豫的宅第,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历时8年,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竣工落成。该宅地承袭“杨三泰”号名,称号为杨源泰,因宅主杨宣豫字季和,遂在“源泰”后加一“和”,字,故称“源泰和”。解放后收归地方政府,由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委托双江镇政府实施管理。 清代源泰和大院为单檐穿逗、抬梁、悬山式木结构建筑,座南面北,呈南北竖向长方形复四合院布局。主向在北(后),与金龙、银龙两山系对峙,山下猴溪涓涓环流而过。前厅临北街,面阔五间19.5米,共四进,通进深52米,每进有天井,栏杆、回廊,共有大小房屋、厅、堂17间,面积1014多平方米,宅后院坝(原内外花园),上踏道与后厅相连,共占地1600平方米。 大院平面布……[详细]
璧山大成殿
  璧山大成殿位于璧山县璧城镇,时代为清。璧山文庙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是重庆市直辖后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唯一的文庙建筑群,也是我市境内至今保存较好、档次较高、规模较大的文庙建筑群。文庙毗邻璧山县委县政府,在县城最大的城市广场大成广场旁边。大门进去正对的是大成殿,大成殿依山而建,气势恢弘,大成殿作为璧山文庙的主体建筑,建于明代,历史上是祭奠孔子的地方,采用如意式斗拱,结构巧妙,风格独特。大成殿内每周日下午都有川剧演出,只要品一杯3元的清茶就可以免费欣赏李昌恒等川剧名伶的精彩表演,李昌恒的变脸是中华一绝。大成殿左侧为吕凤子纪念馆,其塑像就在文庙外,右侧为璧山县启慧精微艺术工作室,这两处均有精美书画作品展示。大成殿右边回廊正对璧玉堂,里面收藏品较多,璧玉堂旁边有汉代画像石棺馆,带着一种幽静与诡异。……[详细]
江口汉墓群
  江口汉墓群位于重庆市武隆区江口镇蔡家村,墓群分布在距江口镇3km范围内的乌江、芙蓉江江岸以及南彭公路侧。墓群由5座墓葬组成,分别为蔡家村汉墓、坟院子汉墓、生基坪汉墓、天子坟汉墓及张家拐子汉墓。蔡家村汉墓位于江口镇北侧,乌江东岸,距镇约3km。墓建在白杨坪上,系券顶石室墓,先挖土坑,后用不规则的条石砌筑;坟院子汉墓位于江口镇东北,南彭公路东侧,距镇不足3km。此墓为长方形券顶砖室墓(单室);生基坪汉墓位于乌江西岸,江口镇北约3km处。此墓为长方形券拱石室墓,全墓由墓门、前室、侧龛、后室等部分组成,方向133度;天子坟汉墓位于江口镇北侧,乌江西岸,与镇隔江相望,直线距离约1km。此墓为砖券墓砖墓,背山面江;张家拐子汉墓位于芙蓉江北岸,江口镇东侧。此墓为竖穴土坑墓,位于山腰水沟处。1982年6月~……[详细]
东华观藏经楼
  东华观藏经楼位于渝中区凯旋路,时代为明。东华观藏经楼,又名玉泉殿、皇经楼,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凯旋路(原东华巷)7号。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代,是重庆主城区现存最古老的木质建筑。东华观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代。据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巴县志》记载:“东华观,在东华巷,元至元年间(1335~1340年)建,明朝天顺七年(1463年)、正德十一年(1516年)重修。有唐宋御制碑赞,按《蜀中名胜记》引旧《志》云:城中有东华观。观后有东华十八洞,皆相通。今士人呼其为神仙口,相传东华真君于此得道。观之后殿,民国毁于火”。1926年,东华观遭遇大火,整个道观烧掉了三分之二,剩下灵官、玉皇、邱祖三殿。此后,东华观命运多舛,1939年遭到日机轰炸,邱祖殿被毁。1942年修凯旋路时将剩余的灵官殿和玉皇殿隔为两段……[详细]
南泉革命烈士陵园
  南泉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南泉街道西500米渝南路边缓坡地带。1949年11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十二军三十五师一〇三团,南温泉战斗中,我军一营营长徐照奎等三十一名指战员光荣牺牲,1953年为纪念烈士们建立的历史功勋,特建革命烈士陵园,陵园由坊、亭、碑、墓四部分组成。2000年被市政府公布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简介1949年11月,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和四野47军等部队,在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下,受命入川直捣国民党最后老巢重庆,并于24日攻占了南川。当晚,--司令在南川召开了11军、12军、47军军长会议,紧急部署解放重庆的行动计划。25日,十二军35师103团奉令作为三兵团前卫部队,从南川神童坝抄小路,飞兵南温泉,扰袭国民党军队依托南泉及其周围险要山势构筑的重庆江……[详细]
中共四川临时省委扩大会议旧址暨周贡植故居
  中共四川临时省委扩大会议旧址暨周贡植故居,位于九龙坡区铜罐驿镇陡石塔村一社周家大湾。该故居始建于清末民初,呈三合院布局。现存正房及左右两边厢房,屋前是一院坝,建筑面积412平方米。现该故居目前正在开展布展设计工作,尚未对外开放。中共四川临时省委扩大会议旧址暨周贡植故居,是中共四川省委成立地,是中共四川省委领导机关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遗址。重庆“三三一惨案”中,杨闇公、冉均等中共重庆地委负责人牺牲,--笼罩重庆,幸存革命骨干大多转移。1927年7月,中共中央派傅烈、周贡植、钟梦侠、刘披云、牛大鸣由武汉入川,负责清理和恢复四川党的组织。傅烈、周贡植回到重庆,于8月12日在城区建立了中共四川临时省委,傅烈任书记,周贡植任组织局主任兼农运书记,又调川西特委书记刘愿庵任宣传部长,牛大鸣任秘书长,被破坏的……[详细]
秦家上祠堂
  秦家上祠堂位于忠县洋渡镇上祠村一组,年代为明、清。始建于乾隆二十七年,系明代女将军秦良玉的家族后裔所建。秦家祠堂原有中祠堂和下祠堂,由秦氏家族三兄弟分别建造,中祠堂和下祠堂已毁,现在仅存上祠堂。秦家上祠堂是典型的山地建筑,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坐东向西,依坡顺势呈台阶式修建,为三进复合四合院,共有24间房屋,全为砖木结构。由牌坊式朝门、悬山式享堂、硬山式寝殿、后花园,以及硬山式左右厢房组成。第一进的左右厢房外山墙为弧形山墙,其余均为重檐式山墙,翘角飞檐,重叠展现,十分秀美壮观。排架结构除享堂山墙为穿斗式外,寝堂、厢房均为抬梁式结构。屋面为冷摊小青瓦。屋脊全由透雕的大形花砖装饰,十分气派。院墙和房基均由青砖堆砌。寝堂中有保存良好的四块石碑,上面记录了祠堂修建的年代……[详细]
36、潼南龙兴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潼南龙兴寺
  龙兴寺位于潼南县城南40公里的小渡镇汇集代场村,在唐代铜梁县城遗址边缘的庙儿坡小丘上。建造于明代顺四年(1406),原有三重殿,今仅存正殿及后殿的一开间。正殿为庑殿顶抬梁式木结构建筑。屋面现状已经改为小青瓦屋面,翼角、脊饰大部分垮塌,修建于高80厘米的素面台基上。当心间阔7米,两梢间面阔5.7米,副阶周匝0.65米,通面阔20.1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3.15米,高8.2米,建筑面积284.63平方米。龙兴寺正殿,建筑风格为明代非官式建筑,历经各代修缮改建,正殿整体结构构架、平面柱网保留明代建筑风格特征。屋面平缓,上檐出深远(2米),造型古朴,柱架用材粗壮厚重,殿内抹灰间壁墙尚保存有古代精美的壁画。龙兴寺正殿现存建筑构件,除后经维修添加更换的构件外,所有梁架、柱架、檩枋等构件均施精美彩绘,是……[详细]
灰千岩崖画
  灰千岩崖画位于江津市四面山镇洪洞村东,时代为汉以前。四面山具有悠久的人类历史文化遗迹,敦煌有莫高窟,重庆有大足石刻等古代石刻艺术鼎盛时期的杰作,在四面山,虽无这些石刻艺术的巅峰杰作,却有一块历史文化价值丝毫不逊于这些石刻杰作的灰千岩摩崖壁画。灰千岩摩崖壁画的产生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它是原始巴人劳动、生活和文化的结晶,不但填补了巴渝地区摩岩壁画的空白,还把重庆原始巴人的历史及巴蜀文化上溯了一千多年,是南方罕见的具有北方草原体系的刻制岩画,改写了过去南方无刻制岩画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这幅凝聚着原始巴人智慧与勇气的壁画,不但填补了巴渝地区摩岩壁画的空白,而且成画时间大大早于著名的云南古代摩崖壁画,把重庆原始巴人的历史及巴蜀文化上溯了1000多年。由此,四面山灰千岩远古……[详细]
38、涂山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涂山寺
  涂山寺位于南岸区黄桷垭镇真武山15号,时代为清。涂山寺坐落在重庆市南岸区涂山之上,是现存最古老的寺院,因寺内古代供有尊武祖师,因此又称为尊武寺。涂山寺庙龄悠久,年代悠久已不可考。据查,西汉年间为禹王祠、涂后祠、庙宇供奉大禹与涂后的塑像。唐时,任忠州刺史的大诗人白居易曾写有《涂山寺独游》一诗,可见当时此寺已易名为涂山寺。涂山寺中现有殿宇8重,房间100间,占地1万多平方米。主殿之内即供有释迦牟尼像,另立有禹王治水碑,可称是佛道和睦共处的庙院。涂山寺,巴国人民仿佛格外尊重这个女婿,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朝山盛会,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清代名人王士祯曾有飞瀑落长虹,登临见禹功的诗句加以描述。这里山势高耸,古树参天,林壑幽深,岚光滴翠。共有殿堂8所,飞檐翘角,雄伟庄严,香火旺盛。史载大禹治水在涂山娶涂山……[详细]
梁平文峰塔
  中国第一高笔峰石塔,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于重庆市梁平县城西的平原大坝上,距县城3公里。此塔是八角十二层空心通体石塔,直插云霄,雄伟壮观,堪称清代建筑瑰宝。塔高35.68米,修建于清道光七年,此塔是八角十二层空心通体石塔。石塔设计精美,选料精良,所选青沙石质地坚硬,每块石横截面为31×40厘米的方形,其长度170厘米(亦即塔身的厚度),每层塔壁石料用纵横交错的方法叠砌而成。其基础稳固、计算精确、构建缜密,巍巍十二层石塔,直插云霄,雄伟壮观。塔身上面有12个隔层互换、透光、通气的窗门洞,每层8个檐角高翘、使塔身有凌空欲飞的动感。顶层八个翘角上所挂铁马风铃,每当微风轻抚时铃声叮咚,悦耳怡人;那从下往上的翘角正面都刻有不同的图案,线条流畅洗炼,刻工细腻精巧,倍显塔的美丽壮观。镌刻在第十级塔身上的“文峰塔……[详细]
四川革命先烈纪念碑
  四川革命先烈纪念碑坐落于渝中区新华路人民公园内。渝中区人民公园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大众休闲场所,纪念碑就建造于公园最高处的一块平地上。碑体周边绿树环抱,雀鸟轻啼,幽静中透出几分肃穆。“黄花岗72烈士”中,有三位四川籍人士,分别是喻培伦、饶国梁和秦炳。为纪念他们在黄花岗起义中舍生取义的英勇事迹,于1946年2月建造了四川革命先烈纪念碑。纪念碑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全部为上等青峡石建成。全碑由碑帽、碑身、碑座、碑台四部分组成,通高7.18米,正反两面均饰满卷云纹浮雕图案。碑体正面镌“喻饶秦三烈士纪念碑”九字,碑身背面镌碑文26行,主要叙述烈士革命事迹。她是旧民主革命时期那段历史的重要见证。百年沧桑,中华巨变。如今,来到碑体前,透过岁月斑驳的痕迹,穿越历史的时空,依然能让人感受到这些爱国志士的浩然正气。……[详细]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