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庆市旅游

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老君洞道观
  老君洞道观位于南山街道黄桷垭附近的老君山上,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道观依山而建,气势雄伟。道观原名涂山古洞,又名太极宫,是我国重要的道观之一,有“川东第一道观”的美称。据史料记载,老君洞道观创建于隋末唐初,明代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重建,万历九年(1574年)冬月拓建山门与三清大殿,山门上刻有“上清仙界”四字,绘太极图,更名“太极宫”,亦名“老君洞”。清乾隆四年(1739年)进行过大规模整修。道观占地223亩,观中古树参天,曲径通幽,观在林中,树在观中,晨钟暮鼓,香烟燎绕,拾级而上,有如登天揽月。道观中的明代石刻,雕刻精细,所刻人物惟妙惟肖,堪与大足石刻媲美。在山崖峭壁上镌刻的碑题词句,猷劲有力,为石刻中之精品。九十年代以来道观先后对殿堂房屋、亭台楼榭、神像雕塑、道观环境进行了修缮。道观……[详细]
何氏百岁坊
  何氏百岁坊位于璧山县青杠乡,时代为清。何氏百岁坊座落在重庆市璧山区来凤街道安乐村,原成渝古道上,座东北朝西南。是一座有168年历史的精美石牌坊,建于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间,系纪念奉直大夫周绍熙之妻何氏百岁而建,保存完整。对于研究清代石刻艺术及民风民俗提供了重要依据,被誉为“重庆市清代石质建筑的代表作”,是重庆市1992年首批确定的市级重点保护文物,2002年璧山区立文物保护碑。何氏百岁坊由三层坚硬的青沙石料垒砌而成,高11.7米,宽6.35米,四角八翘巧夺天空。醒目的4根石柱构成了牌坊的3道门,正中是大门,两边是小门,门之间塑有栩栩如生的青狮、白象、麒麟等吉祥动物,似忠实的守护神。牌坊顶部正面和背面刻有“旌表例赠奉直大夫周绍熙之妻何氏百岁坊”,正面刻有川渝高官恭贺名录及“升平人瑞”……[详细]
邹容烈士纪念碑
  邹容烈士纪念碑,坐落在今重庆市渝中区南区公园内。该碑是国民党重庆市党部根据1941年召开的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决定建立的。碑由汉鸿顺营造厂承建,于1946年1月26日动工,同年6月29日落成。碑为八角形塔式,石碑通高5.5米,碑身高3.52米,碑的东、南、西、北四面,均镌有“邹容烈士纪念碑”七个鎏金大字隶书,八面皆镌刻碑文。碑文是根据章太炎民国十一年(1922年)为营建上海邹容墓所撰写的《赠大将军邹君墓表》一文略加修改而成的,主要叙述了烈士生平。碑文为隶书,落款:“重庆市市长张笃伦敬立。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建国后。邹容烈士纪念碑曾数次遭到破坏。1982年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对邹容烈士纪念碑进行维修,“邹容烈士纪念碑”重新焕发了新光。1983年12月1日……[详细]
红三军大坝场战斗遗址
  红三军大坝场战斗遗址位于酉阳自治县南腰界乡大坝村。遗址主体是伪团总冉瑞廷的老宅——冉家祠堂。冉家祠堂始建于1371年,总占地面积738.2平方米,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通高约6米,东南角设有碉楼,可以瞭望和射击。冉家祠堂-四周用条石砌成高3米,厚70厘米,长约110米的石墙。石墙外为一片开阔地。1934年8月9日,一直躲在深山老林中的南腰界伪团总冉瑞庭及其子冉崇侯趁红军主力不在,偷袭南腰界,残杀红军留守人员、伤病员和游击队员。贺龙闻讯,即派钟子廷率部星夜返回南腰界,包围了冉瑞廷的老窝大坝场。冉瑞廷见势不妙,逃得无影无踪,其子冉崇侯挟持100多名群众退入大坝场冉家祠堂内负隅顽抗。红军包围冉家祠堂后,审时度势,决定采取“长期围困,争取群众,时机成熟,全歼顽敌”的方针。9月12日晚,当被挟持群众冲……[详细]
石家花园(徐悲鸿旧居陈列馆)
  重庆徐悲鸿旧居位于江北区大石坝98号,时代为1942-1946年。石家花园(徐悲鸿旧居陈列馆)位于重庆市江北区大石坝街道石门社区渝江村1号。1931年,前重庆商会会长、川东慈善会主席石荣廷在石门地区买下了江家堰(即现在盘溪河)及周围的田土,开始修建一幢中西合璧的楼房和庭院,取名“培园”或“磐石书屋”,但当地人都习惯称之为石家别墅。该花园是集书法、石刻、园林艺术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中西式结合的建筑,坐东南向西北,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分为正屋、院坝、佣人房、地下石屋四部分,总建筑面积1912平方米。徐悲鸿先生在战乱中旅居重庆后,喜爱文人墨客的石荣廷将紧邻其小院的二层小楼提供给徐悲鸿居住。抗战期间,徐悲鸿和夫人廖静文在此地工作生活4年多,1946年才离开,期间他筹建了研究性质的“中国美术学院”,……[详细]
国立二中旧址
  国立第二中学旧址位于重庆合川城北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内,一座高大雄伟的牌坊式大门,大门正上方镌刻着“定林寺”三字,走进大门便是一个老式四合院。这里原本是一座明代庙宇,抗日战争时期是“合川国立二中”的办学地。1938年春,国民政府为收容苏沪浙等沦陷区中学流亡师生,在大后方相继设立一批国立中学。3月初,国民政府教育委员会组建以许逢熙任主席的四川临时中学校务委员会,在北碚、合川两地成立国立四川中学,周厚枢任校长。1939年,按照建校的先后顺序,国立四川中学更名为“国立第二中学”,学校含高中部、师范部、初中部及水产部。其中,高中部、水产部在合川,称“合川国立二中”;师范部、初中部在北碚。1940年,初中部由北碚迁入合川县城蟠龙山,师范部留在北碚独立成校,命名为重庆师范学校;1941年,水产部也独立成……[详细]
聚奎书院
  聚奎书院,位于重庆江津区白沙镇黑石山,是重庆市保存最完整的的书院园林建筑,始建于光绪六年(1880)。正中为讲学厅,后为孔子堂,两侧为学生自习室,周围为教师住所。教学除授“四书”、“五经”、《春秋三传》、《孝经》外,还课以《汉四史》、《方舆纪要》、《文献通考》等。白屋诗人吴芳吉曾就读于此,辛亥革命烈士卞鼐曾为学生。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为聚奎学堂。民国后相继建立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抗战后,举行建院60周年纪念,台静农教授赞道:“聚奎能屹然一隅,延续至六十年之久者,诚我国近代教育史所罕见。”陈独秀、吴玉章、冯玉祥、黄炎培等均到院参观,无不交口称赞。至今原院规模及碑刻等,均保存完好。院内参天古木簇绕四周,幽静典雅。大门石刻联:“知国家大事尚可为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院门石刻联:“德……[详细]
南岸慈云寺
  位于南岸区玄坛庙狮子山麓,濒临长江。寺门左侧卧一石刻青狮,与长江对岸的白象街遥遥相望,素来有“青狮白象锁大江”之说。寺始建于唐代,重修于清乾隆年间,原为观音庙。1927年云岩法师募资扩建,更名慈云寺,是当时全国惟一僧尼合庙的佛教寺院。慈云寺建筑具有中西风格,在中国佛教寺院中独树一帜。寺内的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普贤殿、三圣殿、韦驮殿、藏经楼、钟鼓楼等。慈云寺所藏文物玉佛、金刚幢、千佛衣、藏经、菩提树等并称五绝。藏经楼藏有稀珍本的影印宋版《碛砂大藏经》一部计6362册,以及佛教经典、金绣佛挂像、千佛衣、古代指书指画和日本早年出版的全套佛像影画等。还有一棵国内罕见的菩提树,系60年前自印度移植,如今已是枝繁叶茂。树下池内有雕塑莲花一朵,上立释迦太子像,四周塑有九条龙,口喷清泉,曰“九龙浴太子”。大……[详细]
49、草圭堂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草圭堂
  草圭堂位于黔江区阿蓬江镇犁湾村阿蓬江畔,距黔江城区约50千米。该建筑具有土家族吊脚楼特色,共有房屋50间、地下室18间,院坝和院墙全部由数百上千斤重巨大条石垒成,占地面积达3.33公顷。此处曾是国民党将领李永端故居。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感召下,李永端积极投身抗战,在他所著“极目家何在,烽火四处侵”的诗句中展现了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李永端任四十三军副军长,调往上海吴淞口驻防。同年8月13日,日军入侵上海,李永端率部与日军激战七天七夜,给敌以重创,后奉命退至江西上饶休整。1943年,李永端在江西上饶与日军作战中壮烈牺牲,享年43岁。2015年9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李永端等约21万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为中国抗战胜利……[详细]
库里申科烈士墓园
  1936年,库里申科受前苏联政府的派遣,来华援助抗日。1939年10月14日,他率领神鹰大队从成都出发袭击日军占领的武汉,轰炸了敌机场、军用码头,空战中又击落6架日机,在返航时由于他本人和驾驶的飞机均在空战中受伤,最后落入万州红砂碛段的长江中。他用鲜血和生命为中国人民换来打击空中日寇的巨大胜利,而自己却长眠在万州的土地上。1958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国家拨专款在西山公园内修建了库里申科烈士墓园。墓园占地1600平方米,由影壁、花台、烈士铜像、墓碑和墓室几部分组成。198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革命纪念建筑物;2000年9月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3月被命名为第五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是万州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地之一。每年清明……[详细]
51、尹子祠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尹子祠
  尹子祠位于南川区西域东方红村三组,年代为清。尹子祠位于重庆市南川区,始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南川县令黄际飞和举人徐大昌为纪念汉儒尹珍在南川设馆讲学而倡修。清光绪三十六年(1904年),在此开办民立崇实小学。辛亥革命后,南川的有志青年外出求学,纷纷到日本、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接受新文化的洗礼。1917年,在天津北洋大学读书的周佩难回到南川故乡,在上海同济大学读书的刘文简也回到南川,他们相约创办新学,革新社会风气、倡导科学民主。在多方努力下,1918年,私立南川道南校就成立了,并于1921年迁到尹子祠。办学几十年间,培养了无数优秀的人才,开创了南川现代教育的先河。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共地下党组织秘密活动地点,是川东文化的发祥地和革命纪念地,具有历史教育意义。在相关部门多次修缮保护下,基本保……[详细]
打枪坝水厂纪念塔
  打枪坝水厂纪念塔位于渝中区金汤街81号渝中区自来水厂内净水池南侧。纪念塔原为自来水厂水塔,1931年建成,整体建筑材料以砖石为主,塔身表体由水泥砂浆以及水磨石组成,总高28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占地面积50平方米。21世纪初,水塔功能逐步弱化,成为重庆建市时期自来水设施的纪念塔。1927年,重庆商埠督办公署为解市民用水及防火所需,决定筹办重庆第一座自来水厂,厂址选在渝城高点打枪坝。九三学社重要创始人之一的税西恒任总工程师,负责水厂建筑设计及自来水公司建设工作。1932年工程建成并供水,结束了重庆无自来水的历史,被誉为“重庆市政第一伟绩”。抗战胜利前后,九三学社前辈先贤经常在这里召开座谈会,讨论时局,推动团结抗战、和平建国。1980年税西恒去世后,骨灰安葬在纪念塔旁,立有墓碑。碑文:“税西……[详细]
巫山古城遗址
  时代:汉-清类型:古遗址地区:重庆市巫山县批次:第二批 巫山古城遗址位于巫山县巫峡镇神女居委,位于长江北岸,1997年、2000年、2003年、2006年该遗址由中科院考古研究所、重庆市考古所、武汉市文物考古所对其进行了全面发掘,遗址分布面积20000平方米,发掘面积共10015平方米。该遗址文化层深度0.5-8.5米。发掘城墙墙体及汉、宋、元、明时期的砖室墓和土坑墓等遗迹多处。出土器物1328件及大量东周时期陶片,包括玉、石、骨、象牙、陶、金、铜、鎏金、瓷器等。该遗址共包含了四个大的区域:人民医院旧址区域、城南门点、城关粮站旧址区域、巫山师范区域。其中人民医院旧址以大溪文化为主,出土了1千多件文物和鱼骨坑等遗迹,巫师区域发现了较完整的西汉时期巫山古城墙。从众多汉代文物标本和文化遗存表明……[详细]
六店子刘伯承旧居
  六店子刘伯承旧居位于九龙坡区石桥铺烟灯山公园。原六店子刘伯承旧居位于九龙坡区渝州路街道,1995年因发生火灾,其建筑大部分被毁,后按1:1比例异地复建于现址,2012年6月建成开馆。旧居纪念馆分3个展区、8个展厅、1间卧室、1间马房,陈列文物40余套(复制品),真实反映了刘伯承在旧居战斗、工作、生活的历史场景。1924年,刘伯承来到重庆,在石桥铺购置了一栋晚清时期所建的木结构民居,在此居住了3年多,秘密展开革命工作。当时,此地设有食、宿、茶、烟、药、油腊6个小店,故名六店子。1926年5月,经杨闇公、吴玉章介绍,刘伯承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杨闇公、朱德、刘伯承等人在六店旧居召开中共重庆地委军事委员会会议,确定了泸顺起义的方案、策略和作战计划。泸顺起义失败后,刘伯承……[详细]
55、四知堂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知堂
  四知堂位于双江古镇西800米,为四合院式木结构悬山顶建筑,建于清同治初年,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仅前厅采用了抬樑式,其余皆为穿斗式,通面阔55.4米,通进深35.5米,总建筑面积1966.7平方米,占地面积达2600平方米。该建筑座西南面东北,背依“半边山”,面临“猴溪”。平面布局以“四知”作为设计建造的指导思想,院落横向排列,平面呈长方形“四”字,名为“四知堂”。因房前“猴溪”岸边是一湾长长的河滩地,地名“长滩”,该房又称“长滩四知堂”,民间称其为“长滩子大院”。大院以前厅和正屋及两侧东、西厢房为中心,组成大型四合院。其两侧再建“东轩”和“西轩”,距“两轩”屋檐4米建有砖砌围墙,分别形成面积约150平方米的院坝。大院的内厢房与外厢房之间建有天井和卷棚顶廊道,一旦进入“长滩子大院”,就可……[详细]
杨沧白故居及墓
  杨沧白故居及墓位于巴南区木洞镇(故居)、东泉镇东泉村(墓),时代为清(故居)、1984(墓)。杨沧白故居位于重庆巴南木洞镇,1946年为纪念杨沧白先生,木洞镇易名沧白镇。解放后改称木洞镇。杨沧白(1881—1942),名庶堪,号邠斋、天隐阁,原四川巴县木洞镇人,现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人。1903年创立四川第一个旧民主革命组织“公强会”,1906年该会改组为“同盟会重庆支部”,杨沧白任主盟。1911年,杨沧白率众推翻清朝川东政权,成立“重庆蜀军政府”,先生谦任高等顾问。先后曾任四川省长、财政部长、广州政府大元帅府秘书长、国民党中央执委和候补监委、广东省长、北京政府司法总长等要职。1942年8月6日,杨沧白先生在重庆病逝,1944年12月25日,国民政府将位于洪崖洞的建国路(炮台街)改名为沧白路。……[详细]
烟墩堡遗址
  时代:旧石器时代类型:古遗址地区:重庆市丰都县批次:第一批烟墩堡遗址位于重庆市丰都县三合镇商业二路,分布于长江右岸的二、三级台地后缘,四级台地前缘,分布面积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8-2.3米。1994年发现,1995、1996、1998年由中科院双古所发掘,3次发掘面积共980平方米,出土各类标本11309件,其中石器品1382件,有石核、石片、人工碎石,石器分为刮削器、凹缺器、端刮器、砍砸器、尖状器等,由于原料均为砾石,为南方砾石的特点,同时该遗址石片和断点绝大多数为北方石片特点,该遗址的地理位置又处于南北方工业分布区之间的区域,烟墩堡遗址具有南北方两个工业区的特色,属旧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以分布面积大、标本丰富、石制品含量大、种类多,研究价值高等碑评为“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详细]
马王场遗址
  时代:旧石器类型:古遗址地区:重庆市大渡口区批次:第一批 马王场遗址位于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马王场及桃花溪流域。该遗址于1987年在桃花溪动物园地段整治工程中被发现,随后进行地层剖面调查,确定为旧石器遗址。该遗址从上到下可分为六层。遗址采集石器共69件,其中48件采自地层,余21件原整治河床工程中发现,无地层承载。出土石制品有锤击石核、刮削器、砍砸器等。石制品粗大、加工粗糙,其打击方法为锤击为主,偶用碰撞法和砸击法。根据其石制品及地层分析,该遗址时代当在旧石器时代偏晚段。马王场旧石器遗址地处大渡口区半岛后缘,南有长江,是一处非常适宜人类生活的地带,作为主城区发现的唯一旧石器时代遗址。为了解主城远古原始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户,为主城及重庆地区早期文化的发展序列提供了基础实物资料,对认识主城远古地……[详细]
中国共产党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旧址
  中国共产党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旧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二府衙街70号,是一幢中西式砖木结构建筑,坐西向东,二楼一底,总建筑面积165.6平方米。1925年,根据中共中央“要在四川建立党的正式领导机构”的决议,由杨闇公、吴玉章负责筹备建立党组织的工作。1926年2月底,经党中央批准,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中共重庆地委”)成立。之后,杨闇公、吴玉章、童庸生等领导中共重庆地委勇敢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顺应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大趋势,与国民党左派密切合作,广泛开展反帝反封建群众运动,实现了党对四川革命运动的统一领导,从而使重庆成为四川革命运动的中心。中共重庆地委发起领导的“泸顺起义”,不仅有力配合了北伐,更是我党独立掌握革命武装举行起义的一次勇敢尝试。该旧址同时也是杨闇公旧居。中国共产党重庆……[详细]
60、红楼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楼
  红楼位于北碚区朝阳街道公园村26号。该建筑为砖木结构,歇山顶,3层加阁楼,高14.2米,建筑面积为1498.5平方米。因红墙黛瓦,飞檐翘角,故称红楼。红楼是由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北碚的开拓者卢作孚先生于1932年主持修建,建设之初为中国西部科学院办公楼。1932年至1939年,兼善中学在此办学。在此期间,外籍教师戴大卫、留美教授徐桂英、留美著名学者刘若雨和刘世民、国内大学教授周光舞等都曾在红楼任教,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沈钧儒、黄炎培等也曾在这栋楼中演讲。1946年由原峡区图书馆、西部科学院图书馆、民生公司图书馆合并组建的“北碚图书馆”搬迁至此,后为北碚图书馆历史资料部。2001年,北碚图书馆新馆成立后,古籍藏书陆续迁往新馆特藏书库。2013年,北碚美术馆在红楼挂牌成立。至此,红楼成为北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