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旅游

    贵州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后所祖师庙
      后所祖师庙(又名古林寺)在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后所村南100米处。1997年经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后所祖师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据清道光《贵阳府志.祠宇副记》载:“古林寺,在后所,万历时(1573年—1619年)建,乾隆三年(1738年),道光十七年(1837年)皆复修。”古林寺原为祖师大殿、观音殿、戏楼、厢房、钟楼、鼓楼组成两个四合院。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900.8平方米,建筑占地829.8平方米。旧时主祭真武大帝,人们习惯称之为祖师庙。迄今已有400年的历史。此庙佛、道并存的供奉方式并不多见。不过可以从佛教禅宗得到解释,禅宗有合而不同的海量,这体现了和为贵的理念。现寺庙名称为古林寺,但文物保护单位名称仍为祖师庙。据现任住持道义和尚及村上的群众讲,此庙有八代住持,但据实地调……[详细]
    新堡造纸作坊
      新堡造纸作坊位于新堡乡陇脚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其他。2015年9月6日,新堡造纸作坊被公布为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下坝古道
      下坝古道位于下坝镇下坝村,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遗址。2015年9月6日,下坝古道被公布为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乌当川主庙
      川主庙位于下坝镇下坝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03年10月9日,川主庙被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甲定苗族洞葬
      贵阳市花溪区岩洞葬数量较多,大都为苗族的丧葬习俗,每个家族一个洞穴,散布于各处,其中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是坐落在花溪区高坡乡甲定村龙打岩山腰王姓苗族的葬洞,即现已公布的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甲定苗族洞葬”。它有上下两个洞口,主洞口向南,洞高20余米,宽10~20米,深35米。洞内存有棺木120多具,两端多用井字形木架固定,重叠堆放。形制尺寸不等。早期的多为六块板材镶拼而成的长方体,晚期则做成头大尾小且棺盖呈弧形。棺木大者长2米余,小者仅长1米,后者多属二次葬。随葬物仅见部分陶制器皿。该洞棺木保存较好,仅早期的有部分自然损毁。相传,这支苗族从黄河流域辗转迁徙到此后,曾将一个名叫“香骆”的首领棺木放进这个洞穴之中,旁边还放有现在称为“凉阴罐”的随葬陶罐,以便族人瞻仰和祭奠,同时也希望有朝一日能……[详细]
    官学邹家祠堂
      官学邹家祠堂位于丹砂街道官学社区,年代为民国时期,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家湾陈氏宗祠
      陈家湾陈氏宗祠位于涪洋镇前进村陈家湾组,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鲁屏周故居
      鲁屏周故居位于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为遵义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49、相宝山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宝山,位于贵阳市城区东北宝山北路东侧,山本名“象宝”,以其形似象也。又名“照壁山”、“平顶高峰”,皆因山势得名。山脉走向呈西向东,林木荫森,拔地耸峙,列障排云,俨若屏风,昔有“翠屏”之誉。相宝山包括两座相连的山峰,西峰高而东峰低。早在明崇祯年间,西山建寺,名“相宝寺”、“照壁山寺”、“屏山寺”,亦称“毗尼寺”。“毗尼”为梵语戒律之意,该寺为贵阳地区唯一律寺,故有此名。该寺在清顺治年间重建,道光年间改修。寺庙规模不大,依山势而建,栏廊回环,梵宫缥缈。山门并排正殿七楹、观音殿三楹,正殿后面有准提殿三间,另有客房、僧寮、斋堂等辅助建筑。正殿中供大佛,两侧塑有十八罗汉。寺中原藏有古铜镜一面、铜牛一尊,直径与身长均达二尺以上。僧寺和故老相传:“铜镜可照人前世”,招徕善男信女摩肩接踵登山观景。清代诗人……[详细]
    50、三和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和桥位于岩脚镇廻龙溪社区下节街挑水河上,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2009年10月,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公布三和桥为六盘水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郎岱万寿宫(江西会馆)位于郎岱镇驿陇村场坝上,年代为清乾隆三十年(1765),类别为古建筑。2019年9月,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公布郎岱万寿宫(江西会馆)为六盘水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湾寨革命烈士墓(大用烈士墓)位于大用镇大用村湾寨东南约200米,年代为1959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9月,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公布湾寨革命烈士墓(大用烈士墓)为六盘水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窗子洞遗址位于牛场乡黔中村,年代为1950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9月,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公布窗子洞遗址为六盘水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高石坎沙家屯位于牛场乡箐脚村(高石坎),年代为待定,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9月,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公布高石坎沙家屯为六盘水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55、观风台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风台遗址在贵阳市观水路南侧小山上,紧临南明河,与甲秀楼相望。1983年9月列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是贵阳市名胜古迹之一。观风台,又名观象台,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由当时贵州巡抚毕三才建,以镇水口。自创建以来,近四百年间涌现了不少文人学士登临咏赞之佳作,但要追溯其建台的起因经过,落成时间及因何得名的缘由,还要从巡抚毕三才所作《观风台碑记》中去探寻。观风台在会城外东南一里,万历三十二年巡按御史毕三才建,自为记。记曰:“昔称人物志,多系乎风土。夫五方之英,成于天地,孕于山川,资为国用。地灵人杰,祥发符徵,机固不偶然也。黔当万山中,为西南荒服,称不庭不贡之区。乃高皇帝开辟疆宇,列圣翱翔道化。迨我皇上御寓三十二年,车书礼乐,廓为大同,一时户口殷繁,豪杰彪起,声名文物,几埒上国,夫非山灵……[详细]
      摆郎风水塔,位于距贵阳市区十公里的南明区朝阳乡摆郎村的摆郎坝子上。1997年,贵阳市人民政府将摆郎风水塔列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风水塔的始建,因未发现碑记,尚难确定确切的年代。清道光《贵阳府志》中载,“回龙寺……,一在摆郎堰,寺前有风水塔,七级。”《贵阳府志》成书于咸丰元年(1851年)从以上的记载中得出,风水塔距今至少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据当地的长者说:“昔日的塔檐下曾系有铎铃,每当风起时,吹动铎铃,清脆的铃音便与近在咫尺的回龙古寺内钟声相应和,今天塔上的铎铃早已不存在,寺内的古钟也早已损毁,只余下一座破败的戏台,让后人见了,可能会联想到一些当年的热闹景象吧!民国28年(1939年),贵阳私立达德中学,因避免日机的轰炸,迁往摆郎,回龙寺是该校学生的宿舍,距风水塔仅百余公尺,有着革命传统的……[详细]
    57、龙洞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洞桥,又名见龙桥,俗称老桥。始建于明朝初年,位于今龙洞堡见龙桥上游300余米深湾处,两岸山岩陡峭,桥建在深邃的河沟里,横跨在龙洞河上。它是明、清湘黔驿道之要津,现还能见到驿道痕迹。龙洞桥为青条石砌成的三孔石拱桥,东西朝向,它不同于平常的石拱桥,而是一座奇特的“S”形桥,桥身东窄西宽,桥面平整无护栏,桥下河水清澈,可见游鱼。2001年文物普查时实地测量:桥长64米,宽的一端8.5米,窄的一端4.7米,依山形水势,修建得别具匠心,是将一座单孔石桥和另一座双孔石桥衔接成的三孔石拱桥。龙洞桥南接头铺,北连老纸厂。此桥在多部志书里均有记载,(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关梁》载:“龙洞桥,在治城南十里龙洞铺侧。”(嘉靖)《贵州通志》载:“龙洞桥,在治城南龙洞河上。”清乾隆《贵州通志》载:“龙洞桥,在城南……[详细]
      民国英式别墅,在今贵阳市南明东路18号院内。2003年9月22日,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我市上世纪民国三、四十年代时期建造在南明堂的诸多别墅之一。该别墅由陶馥记营造厂厂主陶桂林设计建造。别墅为花园式洋房,砖木结构,青砖红瓦;两层楼,四壁开窗;外墙面清水勾缝,内墙面刷白;共有正房10间,全铺梓木地板;饭厅、客厅地面则梓木拼花,客厅内设有壁炉。二楼门厅处有10余平方米的阳台,整个建筑面积为376.6平方米。房屋设计别致,结构牢固,通风采光良好。它是我市民国时期建造的诸多别墅中,较为有特色的一幢。随着时代的变迁,原南明堂别墅群已先后拆除,唯有这座英式别墅完整的保存下来。它既见证贵阳城市的发展变化,又佐证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贵阳豪宅的建设状况。……[详细]
      戴安澜将军衣冠墓位于贵阳市花溪公园内,原系土堆墓,坐东向西,占地100平方米,墓高150厘米,宽250厘米,立有墓碑,保存完好。戴安澜,字衍功,号海鸥,清光绪三年(1904年)生于安徽省无为县牛埠镇。中学时期投笔从戎,后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民国22年(1933年)任团长,在古北口战役中重创日军。“七七事变”后,戴安澜升为国民政府军第七十三旅旅长,在平汉一线抗击日军。在台儿庄战役中,用火攻陶墩,计取朱庄。民国27年(1938年),戴安澜升为八十九师副师长,不久又升为二百师中将师长。民国31年(1942年),为了抗击日军,他奉命率部出国远征,同年3月进人缅甸,驻军东瓜。5月17日他亲临前线指挥,不幸被流弹所伤,5月26日下午5时因伤口恶化牺牲于缅甸毛邦,年仅38岁。对戴安澜将军的牺牲,举国民众……[详细]
      百花湖是贵阳市近郊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距离市区22公里。在百花湖畔茶饭寨营盘山上,至今还保留着一处古营盘城堡。这里原名屯,可能是明初设立的屯堡。该营盘坡城堡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系当地村民为避兵灾、保地方而修建的。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因城墙低矮,复加修整。城堡平面布局呈圆形封闭状,有东、西二门。原城堡内建有房屋、炮台,现房屋、炮台已毁,仅存基石;东、西二门及城垣尚好,垣高5米,下宽3米,顶宽1米。城堡内有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维修碑记一通。据(民国)《贵州通志·前事志》载:清咸丰、同治年间,史学界习惯上称为“贵州发生各族农民起义”。以汉族为主体的号军起义,是咸同贵州各族农民起义中声势最大的一支,因用头巾为号,故称号军。各支号军以缠头巾颜色不同而区别,有红号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