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闻一多旧居(含殉难处)
  1986年7月在殉难处建立纪念碑,质地墨石,高1.1米,宽0.6米,碑正面楷书“闻一多先生殉难处”八字,由原民盟云南省主任委员杨明题写,碑阴隶书闻一多先生殉难经过。1946年7月11日晚,李公朴在附近学院坡上遭国民党特务杀害。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云南大学至公堂悼念李公朴大会上作了“最后的讲演”。下午闻一多和儿子闻立鹤相伴回家,就在离西仓坡6号家十来步之处,遭云南警备总司令部特务暗杀,年仅48岁。这便是震动全国的“李、闻惨案”。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浠水。1922年7月赴美留学,回国后,在北京、南京、武汉、青岛等地任教。1932年起,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详细]
62、黑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黑桥
  又名山塘桥、长虹桥。位于曲靖市沾益区西平街道黑桥社区黑桥村北20米处。桥南北横跨珠江干流南盘江两岸。桥为石灰岩青石拱券纵联砌筑,共3孔。桥面全长42米、宽6.2米。桥孔径跨度最大者为第2孔,成半圆弧形,跨度约10米,如长虹卧波。桥面平坦,可行车马,两侧原置石护栏,现已毁无存。桥北端由于地势低凹,原建有引桥直达北岸邓家山脚。引桥宽2米、长100米;桥南端原建有接官亭,已毁不存。桥南端黑桥村内尚存有历代修桥碑记4通,保存基本完好。据清光绪《沾益州志》记载:“山塘桥,俗名黑桥。离城北三里许,通四川大道。唐武德七年冬十二月,检校南宁都督韦仁寿建。”据民间所传,唐武德年间所建的桥因河道淤泥堵塞,致使其被淹没。现存石拱桥为清咸丰元年(1851)八月在旧桥之上重建,取名长虹桥。黑桥是五尺道曲靖段古驿道上的……[详细]
淑龙山寨城遗址
  淑龙山寨城遗址位于罗平县钟山乡谢补村西2000米处的淑龙山巅。现存遗址呈长椭圆形,东西长2500米、南北宽1250米,总面积3.125平方千米,设东、南、西、北4道城门,城墙用石块垒成。现存遗址东南西3道城门清晰可辨,左右两侧城墙残高不一。城址内有残存营埂、银子洞、锈泉、营房遗址、办公楼遗址、粮仓遗址、涵洞等。此外,在山顶中偏北处还发现大量炭化米粒。遗址为明万历九年(1581)罗雄土知州者继荣杀父者浚,发生叛乱后,废土官城,拆木料和瓦当在淑龙山顶筑城据险,以抵抗明朝军队时的建筑。清王崧《道光云南志钞·土司志·下》记载:者继荣“筑石城于赤龙山,寨高插天,广六十里,建龙楼、凤阁于其中,环以群寨,其下有龙潭九口,险不可越,料诸军妻女,尽质寨上。”淑龙山山顶宽平,四壁峭立,有泉出山巅。淑龙山寨城为者……[详细]
刘御故居
  刘御故居位于临翔区忙畔街道办事处青华村委会青华大寨,该建筑为临沧籍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刘御先生故居,刘御,原名杨春瑜,曾用笔名火星、史巴克等,忙畔街道办事处青华村人,年轻时参加革命,创作了不少的诗歌作品,曾被捕入狱,历任左联宣传部长和支部书记、延安“战歌社”社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教育部编审副主任、云南省文联党组副书记、昆明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云南教育学院院长等职务,著有多部诗集和故事集。刘御故居现存建筑由主房、东厢房、北厢房和大门组成,总占地面积529.09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04.8平方米,主房为硬山顶三开间二层土木房,屋面结构两山为卷顶式山墙,山墙外出檐,挑出两耳,圆顶式山墙仿江南女儿墙式做法,楼上楼下四周走廊全部贯通,整个院落房前台沿用180厘米-240厘米长、宽30厘米、高15厘……[详细]
商埠界址碑
  商埠界址碑位于五华区金牛街盘龙江畔,立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青石质地,通高约0.78米,宽0.26米。碑文4行,32字,阴刻,楷书。碑文标明:商埠界址,南北界自溥润桥起至双龙桥止,计长陆佰二十仗,约三里许。”,当时昆明商埠有四至界石,此碑当为北界石碑。商埠即对外通商口岸。政府在商埠设置税务机关征收关税。云南开辟商埠,始于清光绪年间。那时候的商埠有两种,一种是帝国主义强迫清朝政府开放的商埠叫做“约开商埠”,如云南的蒙自、思茅、河口、腾越等;另一种是清朝政府自主开辟的商埠,即“自辟商埠”。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光绪皇帝根据云贵总督丁振铎的奏折,批准将昆明作为自辟商埠开放。昆明自开商埠是云南近代史上一个具有-经济意义的重大事件,在某种程度上-了西方势力的扩张,阻止了英法“约开”昆明商……[详细]
石鼓福海桥
  旧称阿拉谷桥,俗称三孔桥。位于会泽县金钟街道石鼓村旁的以礼河上。桥东西横跨以礼河两岸。桥为青石拱券纵联砌筑,共3孔。桥全长41米、宽6.7米、孔径10.85米。桥面平直。桥墩迎水面砌成三角形分水金刚墙,中孔拱顶迎水面正中嵌石雕虬龙头。桥面两侧置石护栏,栏高0.6米。桥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阿拉谷(今福海村)何氏族人出资修建,因倡导建桥之人名为“何福海”而取名“福海桥”。清光绪年间(1875~1908),以礼河洪水暴涨泛滥,桥被冲塌2孔,两岸行人只能用船摆渡。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时任广西梧州协统(诰授武显将军)的何氏族人何尔晟,慷慨倾囊,捐出俸饷,重修此桥。福海桥对研究清代以礼河水文资料、当地交通发展状况及桥梁建筑技艺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1986年12月,会泽县人民政府公布……[详细]
峨山文庙
  峨山文庙位于峨山县双江街道,年代为清。峨山文庙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位于县城东门内。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由知县蒋恒盈筹资迁建于城北(现址“双江小学”)。清乾隆丙申年(公元1767)重建。峨山文庙原建有正殿、廊庑、戟门、棂星门等,该庙在历代中多次修缮,现仅存大成殿和泮池,大成殿坐北朝南,土木结构,歇山顶,面阔五开间,穿斗式古建筑风格。民国以后,在文庙开办民国学校,后峨山中学又迁入峨山文庙,民国35年(1946)在峨山进行革命活动的共产党员,在文庙忠义祠秘密--,组建中国共产党峨山县工作委员会,确定工作的方针和策略,以学校为基地,秘密开展革命活动,逐步在全县展开。峨山文庙大成殿、柏树及泮池现保存完整,木、石雕工艺精湛,在古代是宣扬儒学的重要场所;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峨山文……[详细]
周培源旧居
  周培源旧居昆明市西山区碧鸡街道办事处原山邑村112号(即原龙门村),该建筑原系30年代,民国云南省政府在村里建的一幢公寓,曾作过公路医院。公寓建筑别致,主屋砖、石、木结构,是一幢两层三开间楼房,楼房通面宽12.4米,进深8.7米。屋正层邻檐四棵青石砌成的石柱,沿层面修成大雨台,下面是走廊。1938年4月—1942年12月,当时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的周培源与家人在此居住。周培源,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在理论物理和流体力学上有着卓越的研究成就,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六届政协副主席、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为全国的科教事业作出过极为重要的贡献。培养出了世界一流物理学家杨振宁和我国有名的科学家胡宁等。作为周培源在昆明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已成为寻觅那一段难忘艰难岁月的历史遗迹。……[详细]
地索吊桥
  地索吊索桥位于地索村民委员会东北侧150米处的渔泡江上游,建于元代,原为铁索吊桥,1959年祥云县普淜水库倒塌,地索铁索桥被冲毁,1970年复修为钢索桥。桥总长30.9米,桥宽1.55米,高5.38米,铁索桥东、西两端横跨于渔泡江大河上,桥两端有青砂石支砌的桥墩,桥墩高3米、厚2米,桥墩东、北两侧均有5根钢绳拉固与桥身连为一体,并有钢筋护栏。桥西端用青砂石支砌成券洞门,门高2.2米,券洞门头上有模糊的五角星,券洞门两边写着“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桥东端券洞口上写有“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洞门侧写有“团结起来,争取更大胜利”等文革宣传标语。1970年冬,地索村民委员会组织群众投工投劳重修,加固了桥墩及桥面上的木板。该桥保存完好,雄伟……[详细]
潇湘平坡墓群
  潇湘平坡墓群位于曲靖市麒麟区潇湘街道平坡社区平坡村民小组西南村子边缘。墓地地处潇湘河上游,地形以山地为主。1978年在墓地发现青铜器。1982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在残存的土堆上发现大量残破陶片、五铢钱等。2001年11~12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曲靖市麒麟区文物管理所联合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110平方米。发掘清理竖穴土坑墓204座(其中6座为近代墓、198座为青铜时代墓)、灰坑6个、火葬墓5座。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从土墩上部至底部皆有分布,且分布密集。大部分墓葬相互间均有叠压或打破关系,墓口多已被扰动,底部墓葬打破生土,未见封土堆墓葬。198座青铜时代墓葬中,具有腰坑的墓葬2座,异穴合葬墓4座,未成年人墓葬3座。墓葬均为小型墓葬。墓口一般长1.9~2.85米、宽0.5~1……[详细]
71、黉学馆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黉学馆
  黉学馆位于楚雄州永仁县永定镇文汇路15号,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616),原为“祭孔兴学、仿古社学”而建,多次毁废复建。清康熙年间董安帮捐资修复,清乾隆年间陈诠再次修建,清同治年间谭翌邦又复修大成殿。现黉学馆经2012年修复后,占地面积4285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2295平方米,包括大成殿、大成门、南庑、北庑、南耳房、北耳房。大成殿为单檐歇山顶,瓦屋两层楼结构,共5间4进,面阔22.7米,进深13.57米,墙厚0.90米;殿内供奉有孔子铜像,可见35厘米直径的木柱,柱础直径50厘米,土木抬梁式结构;正面左侧墙壁可见部分彩绘及石刻。南庑为单檐硬山顶土木结构,两层,5间2进,面阔26.5米,进深6.75米。西厢已被拆除。过厅为单檐歇山顶土木结构,两层楼,5间2进,面阔21米,进深6.5米。后院为……[详细]
昆明自来水泵房旧址
  昆明自来水泵房旧址位于翠湖公园九龙池。1915年,黄毓成、罗佩金、王灿等一批开明绅士筹建昆明自来水公司,1916年9月破土动工,由法商海防机械建设公司工程师戴阿尔负责,承建整个水厂工程。泵房建成于1917年,占地面积31.5平方米,装置有44匹马力电动机2台,6匹马力电动机1台,离心吸水机双盘及单盘各1台。每小时抽水量150立方米。泵房抽九龙池水送至五华山滤水池。精滤三次,蓄于清水池,再分压至东西南北4路总水管,供应城市用水。自来水厂1918年5月2日正式送水。日供水量1034立方米,用户大多为机关、学校、公共场所和绅商大户人家。至1956年,昆明市自来水公司先后创建五个自来水厂,九龙池泵房因翠湖地下水位下降而停用。九龙池水泵房是昆明最早自来水厂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昆明自来水事业的起点,200……[详细]
马游义学馆
  马游义学馆位于姚安县官屯乡马游村民委员会义学村中段,据《道光姚州志》载,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为知府藏珊、知州王允洪、胡骧创建。同治九年(1870年)、光绪十七年(1891年),经乡人王耀宗、骆朝相、张兴倡义捐资两次重建,由原来的茅草房变为瓦房。整座义学馆依山势坐西朝东,占地面积318.6平方米,由大门、正堂、两厢、两耳组成,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正殿面阔3间,进深3间,两厢面阔均3间,进深均3间,南、北耳房面阔均2间,进深均1间。大门分上下两层,上层有明显的翘角,整个建筑结构是典型四合院风格。马游坪办学迄今已有274年,培养了千计的莘莘学子,2000年姚安“11.5”地震,义学馆严重受损变成危房,学校迁址重建。2008年经上级拨款及村民积极筹建重修,现作马游村民委员会义学馆……[详细]
文明街欧阳氏宅院
  欧阳氏宅院位于五华区文明街11号,系原滇军旅长欧阳永昌于1928年建盖的私宅。建筑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坡面悬山顶,“三坊一照壁”形式。正房五间,边间在两间耳房之侧,即所谓“明三暗五”。二楼的正房、厢房前均有宽敞的走廊相通,照壁下天井中设花台水池,有井一眼。该建筑的特色在于用材讲究、装饰十分精美。檐坊、雀替、垂柱以及门窗等皆精雕吉祥图案、贴金,体现了很高的工艺水平,同时房屋的部分细节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柱础、水池池壁等石作浮雕采用西式手法,楼地板铺法国彩色地砖,格扇门镶嵌的法国彩绘压花玻璃等,体现了西方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欧阳永昌(1887~1942)字职斋,临安(今建水)欧旗营村人。曾任滇军第二军(军长胡若愚)旅长,1927年胡若愚发动“二·六”政变失败后,卸职闲居。因其建筑的精美和特色,20……[详细]
云南大学理科三馆(含钟楼)
  云南大学化学、生物、物理楼建于1954年代,由云南大学土木系姚瞻教授主持设计。物理楼坐南向北,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948平方米,为三层砖混结构苏式建筑,正面台阶上立有高约30米的六根圆形立柱,柱头雕塑简洁。与后楼连接处,建有双圆柱式跨廊,整幢大楼雄伟庄严。生物楼和化学楼分为东西两楼,两楼之间为物理馆,中间有廊道连接,东楼坐西向东,西楼坐东向西,两楼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410平方米,均为三层砖石结构苏式建筑,东、西楼正面台阶上均立有六根圆形立柱,雄伟壮观。三楼珠联壁合,呈“工”字造型,整个建筑物高大、体量宏伟,端庄典雅。钟楼建于1955年,兼作水塔,共七层,高26米,连塔顶钢架共高30米,“钟楼接晖”为云大校园一景。以上建筑2005年列为昆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详细]
老厂沟钴矿洞遗址
  老厂沟钴矿洞遗址位于会泽县上村乡大户村委会驻地东北约800米处的老厂沟两侧。遗址由南向北分布于老厂沟东西两侧,面积多达13万平方米。遗址内现存钴矿洞约100余个,矿洞洞口直径为0.60~1.20米之间,深度在5.0~14米之间,洞呈垂直状。多数钴矿洞现被植被掩埋,保存状况一般。历史上钴矿是制瓷业重要的青花原料。据中华民国《云南通志》载:清代早期,宣威州曾建有江西会馆,专门负责采办钴矿原料运至江西景德镇专供制瓷青花原料。由于曲靖的钴矿原料中含有铁元素,故烧制出来的青花瓷器青花色调呈青蓝中带褐黑色,这与部分现存云南文物部门的青花瓷器可得到相互印证。据此判断,老厂沟钴矿洞遗址当为清乾隆至嘉庆时期开采的钴矿遗址。此遗址对研究清代会泽乃至滇东北地区钴矿的开采、使用以及外运情况提供了较为重要的实物依据。……[详细]
响水河电站
  响水河电站位于富源县黄泥河镇新寨村东2000米处的块泽河支流响水河北岸峡谷地带。水电站坐北向南,由机房、办公楼、发电机组组成,占地面积740平方米。机房,单檐悬山顶抬梁式砖木结构。正门上方用混凝土镶嵌右起左行横书“响水河电站”5字。发电机组为水轮式发电机组,1972年从昆明石龙坝电厂引进。机组本身为1910年石龙坝电厂从德国西门子公司购置的2台240千瓦机组之一。机组年发电量20万度。水电站始建于1972年。1974年竣工投入使用时为二级站,装机容量240千瓦。1979年扩建二级机房。1987年扩建一级机房,现年发电量为5000千瓦。水电站使用的1910年德国西门子水轮式发电机组,历经百余年,现仍正常运行,极为珍贵,对研究我国早期水力发电事业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2000年4月,富源县人民政府……[详细]
勐垅沙(五云寺)
  五云寺位于潞西芒市红旗街北段西侧,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因大门前有五棵大青树,树上长年栖息着许多白鹭,远看宛若五朵白云,故称“五云寺”。傣语称“奘罕”,即“金子寺”。寺内现存以汉傣两种文字阴刻的木匾一块,长177厘米,宽49厘米,厚3.35厘米,汉文居中,直书着“大清康熙四年(1665年)芒市长官司放廷定(即放廷弼)创建勐焕(芒市)奘罕”。傣文略小,分刻于汉字两侧,题记大意为:“五云寺是芒市土司放廷定于康熙四年所建的第一座佛寺,原名叫奘罕。它是从姐别赛(今法帕乡新寨)迁至姐木(芒市附近),原址城东(今芒市镇东里州防疫站一带),主持长老是左密灭,清迈(泰国北部名城)人。嘉庆七年(1802)年土司(放泽重)又将寺迁到今址(芒市镇勐焕电影院附近)。殿中供奉着原土司方定正从缅甸迎入芒市地区的第一尊佛像……[详细]
79、磊楼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磊楼
  磊楼,位于昆明市西山区海口镇白鱼口村滇池岸边的云南省工人疗养院内。该楼由原民国时期的昆明市市长庾恩锡建于1935年,空谷园内的主体建筑,用方圆大小不等的天然岩石叠砌堆成,磊石成楼,故名磊楼。磊楼为典型的仿法式建筑,整个建筑中间高,两边低,呈品字形,三层石结构。通面宽24米,进深为15米,占地面积360平方米。磊楼楼体面对滇池,周围有亭﹑榭﹑池﹑泉等相陪衬,错落有致。楼前湖岸微风扶柳、海鸟翻飞。楼后小山古木苍茫,层林叠翠。其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均为昆明市保存较为完好的近代优秀建筑。1951年,庾恩锡将磊楼无偿交给云南省总工会,创办西南第三工人疗养院,是云南省工人疗养院的前身,疗养院曾经接待过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2003年,磊楼被昆明市西山区政府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详细]
孙渡故居
  孙渡故居位于陆良县三岔河镇刘良村委会新庄村南500米处。建筑坐东向西,由门楼、倒座、厢房、正厅组成二进四合院,占地面积734.4平方米。建筑均为重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正厅6开间,通面阔19米、进深7米。倒座6开间,通面阔19米、进深7.8米。门楼、过厅及厢房各3间,通面阔9.6米、进深4.2米。建筑雕花精美,明间为双层挂枋,雕有各种“花木鸟兽”等图案。耍头为“八角含珠龙头”,正厅前石柱础上刻有诗词2首,厢房板壁上阴刻有“贵阳警察厅长”等字样。故居建于清末,由孙渡父亲孙少华所建。1950年被分给当地群众居住。20世纪60年代“文革-”期间部分雕花和屋墙体被破坏。2017年地方政府筹资修缮孙渡故居,并布置陈列“抗日名将——孙渡纪念馆”,供游人参观。2019年8月,陆良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