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居仁巷傅氏宅院
  居仁巷傅氏宅院位于五华区居仁巷,坐北朝南,1927年由火腿商人傅泰之所建,建筑引入了西方建筑元素,整个宅院内门窗雕刻精美,彩绘华丽,是一所不可多得的玲珑宅院。该宅院平面为传统的“三坊一照壁”,主体为土木结构。正房三间,进深两间,三层,重檐硬山顶,隔扇门,前檐设廊。檐下花枋、抱头梁、垂柱均有沥粉贴金的精美木雕。耳房三间,设檐廊,压花玻璃木槛窗。平顶露台上建有单檐四角攒尖顶亭阁。照壁瓦顶之上置宝瓶栏杆,内侧置古典欧式风格石券门厅。在昆明地区近现代传统民居中,傅氏宅院是比较独特的一座。在占地仅170平方米面积上,建造者将古典与现代,传统与西式、住房与亭阁融为一体,富有想象力和营造技巧。2006年因旧城改造迁移30米。2002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为昆明市第七批市级文……[详细]
大板桥龙泉寺
  大板桥龙泉寺位于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街道办事处,距昆明城约20千米。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至二十二年(1379—1389年)间。因寺前龙潭得名。龙泉寺历经多次重建,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建,改革开放以来当地群众集资逐次修葺一新。《大板桥地名碑》指出,大板桥系宝象河上有五孔石板桥得名。《大板桥村志》指出,作为区域行政中心,有板桥驿、板桥里、板桥堡、板桥乡、阿拉公社、板桥公社、大板桥镇、大板桥街道办事处之谓。附:龙泉寺龙潭归属宝象河右岸支流槽河水系。槽河发源于一撮云山北麓大龙潭村,向北转南过野鸭湖(天生坝水库),于小康朗入落水洞,自黄龙潭复出,再纳青龙潭水,向南纳龙泉寺众龙潭之水后称槽河,于明应寺附近汇入宝象河。据河湖普查资料,河长22千米,集水面积96.8平方千米。……[详细]
车心口战斗遗址
  位于富源县墨红镇三台村委会糯岗村车心口山顶部。车心口地势险要,绵延起伏,南接冷嘴子山、深冲、朝阳箐,北连起垴坪子山、尖山、朝阳箐山。面积约3000平方米。山上植被繁茂,山顶丫口有元代铺设的古驿道从中穿过,属易守难攻之地。1935年4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第一军团入滇由这条古驿道进入车心口山,与前来阻击的国民党李嵩独立团进行了激烈的战斗,经过6小时的激战,红军全歼敌军,取得胜利,为顺利通过云南,北渡金沙江创造了有利条件。此战斗遗址面积较大,整座山都留下红军战斗的足迹。2000年以来,由于当地政府封山育林,故当年红军战斗痕迹已被茂密的植被所覆盖。遗址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2011年6月,富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7月,曲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玉皇阁建筑群
  玉皇阁建筑群玉皇阁建筑群位于云龙县石门镇诺邓村,距县城约7公里。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维修扩建,清咸丰七年(1857年)部分建筑毁于兵燹,光绪年间陆续修复。现存建筑以玉皇阁为主体,由玉皇阁,文、武庙和木牌坊组成。玉皇阁为三重檐楼阁式建筑,建在高2.15米的方形台基上,歇山顶,阁通面阔13.8米,通进深13.3米,高16.4米。阁两侧有左右厢。文庙在玉皇阁东约30米处。单檐歇山顶,通面阔8.6米,通进深6.7米,高7.31米。武庙建筑形式与文庙同。木牌坊在玉皇阁前约150米处。整座牌坊用四根木柱擎起斗拱架叠的层架构件,高9.65米。建筑布局合理,蔚为壮观。诺邓玉皇阁建筑群,是云龙县境内现存最早的宗教建筑群。1988年公布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景点位置云南省大理州云……[详细]
沾益州土司遗址
  沾益州土司遗址位于宣威市宛水街道办事处新文居委会河东营社区东面100米处的营盘山山顶。营址为椭圆形,东西宽195米、南北长310米,占地4万平方米,视野开阔,居高临下,便于集散。据地方文献记载:元代初期安氏先祖安举宗立功受封后,宣威、富源、沾益等广阔范围逐渐成为安氏土司的统治范围。为维护对当地的统治,安氏土司共设立了四十八营火,此处便是总营所在。中华民国《宣威县志稿》记载,营址建于明万历末期,有“土州营寨,坐石龙山,险阻四塞,界滇黔之交, 所部四十八营火”的记载。营址对研究元明时期沾益州土司活动情况及其军事状况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2013年4月,宣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7月,作为河东营沾益州遗存的组成部分,曲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登华街青石板路
  登华街是一斜坡街道,东西走向。东起华山西路,西至黄公东街,全长223米,宽4~6米,沿此路可登上五华山,故名。现存登华街青石路长69米,宽5.2米,总面积360平方米左右。路面由60厘米×25厘米和30厘米×12厘米两种规格的俗称“小路石”的青石铺筑而成。清代,昆明城内所有街道路面皆以石砌,甚为坚固。民国初期,当局曾对年久失修凸凹不平的路面进行过维修,但仍以细条石铺就,因此,青石路面成为老昆明城道路特-一。随着时代的前进,昆明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昆明城内的道路全部改造为水泥或沥青路面,仅有登华街保留着一段清代铺就的青石路面。因其记忆着老昆明街道的旧貌,对于研究昆明的城市建设史具有不可多得的实物价值。2014年12月,公布为五华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三宝城址
  位于曲靖市麒麟区三宝街道三宝居委会。城址分内城和外城。内城略呈圆形,位置高于外城,当地人俗称仓台;外城现存夯土墙长约900余米、高1.5米。内、外城均设宽约10米的护城壕沟。文物工作者在内城中发现有绳纹瓦片和宋代火葬墓葬具——火葬罐。在古城的周围还有与之同一时代的绳纹瓦片,在东部约770米处的银子山遗址,也同样发现绳纹瓦片和火葬罐。据清咸丰《南宁县志》记载:(南)城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大批南征军留住屯田后又重新修筑,城池规模宏大,总占地约2平方千米,因此城在明代地处曲靖府城驻地南端,故又称“南城”。经初步判断,城址可能始建于汉代,堆积文化层发现的绳纹瓦片为东汉中晚期的遗物。2013年5月,曲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下南屯石拱桥
  位于曲靖市马龙区旧县街道高堡社区下南屯村民小组西北40米处。桥东西横跨于下南屯河上。图片桥为青石拱券纵联砌筑,单孔。全长17.8米、宽5.58米,两侧护栏高0.5米、宽0.3米、长10米。桥墩迎水面和泄水面均呈外“八”字形,各向外延伸4米,利于桥身整体稳固,方便收水和泄水。桥拱正中临河面悬1柄铁质避邪宝剑,桥拱北面外侧中心处刻有太极图案。桥东端4米处石灰岩岩石上原立有建桥碑记1通,20世纪70年代“文革-”期间被推至河中。部分护栏也受损毁。下南屯石拱桥始建于清代,现桥整体结构稳定,对研究清代当地交通发展状况及桥梁建造技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12年7月,马龙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新村林氏宗祠
  大新村林氏宗祠位于通海县杨广镇大新村,年代为清。林氏宗祠斗拱雕刻工艺精湛,彩绘保存较好,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整体布局为一进三院,主要由大门、前殿、中殿、大殿、厢房等建筑组成,总占地面积1987.7平方米,建筑面积970.76平方米,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二十二年所建。大殿为三开间单檐硬山顶建筑,设三踩雕花斗拱,廊间吊平顶彩绘;中殿为三开间单檐硬山顶建筑,设一踩斗拱;四个厢房为三开间硬山顶楼房;前殿为三开间重檐硬山顶楼房。林氏宗祠整体布局完整,是林氏子孙祭祀祖先的场所,斗拱花枋雕刻工艺精湛,彩绘保存较好,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09年被确定为通海县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10月,被公布为玉溪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妙高寺继喜亭记碑
  妙高寺继喜亭记碑位于黑林铺三华山妙高寺龙王庙旁,立于明天顺四年(1460),坐西朝东,沙石质地。碑体高1.6米、宽0.76米、厚0.19米,拱券碑头高0.55米、宽0.93米,共刻523个字。记载了天顺元年至天顺三年间(1457~1459),滇中干旱,云南官吏多次到妙高寺拜神求雨,终获降雨之事。久旱逢甘霖,人称“喜雨”。人们在欢庆之时,捐资建了继喜亭,并立碑为记。《继喜亭记碑》由当时承先布政使司右布政使严贞撰文,中宪大夫提刑案察使副使杜明书丹,奉政大夫提刑案察使司佥事铜梁曹辅篆额。书刻俱佳,保存完好。近代科学普及,如今人们不再“拜神求雨”,但该碑记载了一段历史,其书法和镌刻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2011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91、嵌雪楼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嵌雪楼
  嵌雪楼位于丽江古城狮子山北端,双石桥畔净莲寺内,又名皈依堂。1988年11月,丽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嵌雪楼始建于明成化七年(1471年),清咸丰、同治年间毁于兵燹。光绪二年,双石桥重建。净莲寺建于狮子山北麓山坡,前后两院相连,占地面积839平方米,寺院建筑依山傍石,游人需随坡而上.堂内原有道教和佛教显宗题材的壁画10幅,今已不存,新塑观音佛像,供信徒烧香求拜。《光绪丽江府志稿》载:“楼下玉水潆洄,青町绣错。开窗远眺则雪山屏列,宛然玉笋斑立,盛夏登临,凉风逼人,清澈肺腑。”据传,嵌雪楼系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所建。可以说丽江嵌雪楼不仅是旅客游览的风景名胜点,而且是丽江文化的博览之处。……[详细]
大富春街何氏宅院
  何氏宅院位于大富春街,建于1919年,坐北向南,占地450平方米。三坊一照壁式样,两层三间六耳,单檐硬山顶,有回廊相通。大门设于东南,其枋额、垂花柱、隔扇门及隔扇门窗等木构件雕刻精美。宅院为原滇军将领何世雄修建的私人住宅,1945年被旅缅侨商舒子烈收购,后几易其主。何世雄,字子侯,云南云龙人,云南讲武堂毕业,护国战争中任护国第二军第一梯团第四支队第一营营长。1919年任近卫军十四团团长,1924年任近卫军第三旅旅长,在广西全军覆没。1927年重任第四混成旅少将旅长,余不详。何氏宅院是昆明老城内保存完好的典型传统民居之一,2002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塘子清真寺
  塘子清真寺位于寻甸县仁德镇塘子村委会塘子村。塘子清真寺始建于明朝中叶,清乾隆年间重建,有经馆书院、叫拜楼、朝真殿、厢房、厨房等50余间。1920年遭匪患被焚毁,后经乡老募捐筹款,并卖出寺产水田20亩重建,1927年建成。1937年大寺前门4间落成,中间为石拱大门,寺前叫拜楼5间,基地3层,结构精巧,气势宏伟,朝真殿外檐雕刻玲珑剔透,花鸟逼真生动,有较高的艺术价值。2014年,由县民宗局牵头,整合资金560万余元对清真寺进行原样维修。塘子清真寺于2003年8月被昆明市伊斯兰教协会评为五好清真寺;2005年至2006年评被昆明市宗教局、市伊斯兰教协会为模范清真寺;2009年12月分别被市宗教事务局评为模范清真寺及模范宗教活动场所;2009年被列为云南省昆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8月被昆明……[详细]
白土坡文昌宫
  白土坡文昌宫位于永建镇永乐村委会白土坡村,据宫内存清乾隆叁拾肆年(1769)“白土坡中元会碑记”,清雍正六年(1728)白土坡文昌宫就已存在。宫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54.57平方米,坐北向南,为一进一院,由山门及西耳房,大殿及东、西耳房,东、西厢房组成。白土坡村比邻甸头巡检司,历史悠久,文昌宫作为村内的中心建筑,同时兼有民间祭祀和教育的场所,建国后至1987年近40年的时间,沿续教育功能,更是这一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交流中心,是古代至现代乡村历史、社会变迁的见证者,格局保存完好,建筑工艺精湛,雕刻精美,为清代乡村建筑中的佼佼者,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文化价值。白土坡文昌宫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仁和祥宅院
  仁和祥宅院位于五华区金碧公园内,建于民国时期,由两个“四合五天井”建筑对联组合构成,整个建筑雕刻简洁明快、做工细致,是昆明地区现存传统民居代表性之一。院内两个大天井各坊均为面阔三间的二层“走马转角楼”房。其中,北院南楼为顶部设露台的西式建筑。其檐枋垫板、窗棂隔扇、垂柱抱头梁及围栏等装饰木雕较为精美。东侧三道大门均为通天砖石柱拱形门,门楣装饰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题额“仁和祥”。该宅院建构规整,造型独特,中西结合,为昆明地区保存完好的近现代典型风格建筑之一,具有一定建筑艺术和历史价值,2002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为昆明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圆通山石牌坊
  圆通山石牌坊包含三座石坊,建于1934年至1937年之间,分别立于圆通山制高点大方亭东南西三面。三座石牌建制相同,均为青石质地,四柱三门,平顶,方柱,长方形额枋,须弥座夹杆石。通高6.5米,宽约9米,中间间距2.47米,边间间距1.68米,中间两柱须弥座上为圆雕狮象,边柱则有抱鼓石。整座建筑造型简洁,雕饰圆润精细。石牌坊分别旌表云南近代有“忠”、“义”、“节”操守的三位人物:一位是昭通人龙志桢、一位是弥勒人王炽、另一位是大姚人李玉堂。牌坊由其亲属出资建构,现枋柱有错乱现象,原因待考。圆通山石牌坊作为近现代典型风格建筑,2002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97、封川塔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封川塔
  封川塔位于巍宝山乡建设村委会洗澡塘村封川山顶,始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占地面积为127.69平方米,周围无建筑物,四周山峦起伏,绿树葱茏。塔为七级截角八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高33.75米,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塔平面呈方形截角,大四边和小四边交错构成规整的八方形,层层规整而上,大方简约中又透着些许玲珑。封川塔为截角八方形,形制特别,本县内为孤例,材料和建筑工艺特点等诸多方面保留了历史原状,保存完整。体现了古代匠人高超的建筑技艺水平。    2023年10月23日,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封川塔为第八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北庙水库
  距保山城20多公里的北庙水库景区,既是维系着保山坝“粮仓”的兴衰和农业的命脉,又是人们观光游览的景点。北庙水库始建于1958年,1962年蓄水浇灌,居当时全国同类工程的第二位。大坝横亘两山之间,现坝高73米,副坝高10.6米,总库容7350万立方米。滋润着保山坝12万多亩良田。北庙外侧基部由巨石铺筑而成,其上由四条平行线和若干条相垂直的线条,把五级大坝分成一块块绿色的芳草地;中间有一条砌有500多级台阶的大道直通坝顶;方块形的花草丛中“北庙水库”四个大字,在一里之遥也看得清清楚楚。电话0871-3520027景点位置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云岩山麓……[详细]
黄泥堡墓群
  黄泥堡墓群位于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黄泥堡社区东北300米,地处黄(泥堡)罗(平)公路北侧。墓地呈椭圆形。南北长50米、东西宽27米、高5米,面积1350平方米。墓群为1982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根据地层剖面观察分析,初步判断为与横大路墓群相同的一处青铜时代的墓地,特点是数百座墓埋在同一个地点,自下而上依次为春秋、战国、西汉、东汉。层层叠压,相互打破,高出地表数米乃至10余米,形成一个巨大的土墩。这一墓葬习俗对研究青铜时代的曲靖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墓地现保存基本完好。2013年5月,曲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殷承瓛故居
  殷承瓛故居位于陆良县马街镇良迪村中。建筑坐西向东,现存正厅、西厢房,占地面积115平方米。正厅、西厢房均为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一楼一底。正厅2开间,通面阔8.7米、进深8.8米。西厢房2开间,通面阔7.7米、进深5米。二楼檐下均置回廊。故居建于清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分给当地群众居住,后东厢房被拆毁。2016年,当地政府将故居内居住的群众迁出,筹资维修,并在故居内布置陈列殷承瓛生平事迹展览,供游人参观。2019年8月,陆良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7月,曲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