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泗洪县旅游

    泗洪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泗洪下草湾遗址
      下草湾文化遗址位于泗洪县双沟镇东南8公里处的下草湾引河东岸,南临淮河,北滨洪泽湖,是江-苏省发现最早的古人类遗址。遗址现状为普通河坡,2002年被市政府确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4年6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在下草湾考察时,采集到一段长15.27cm的猿人股骨化石,是新世晚期人类化石,距今约4—5万年,属晚期智能人,命名为“下草湾新人”。近年来,专家多次对下草湾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和科学发掘,发现更新世和中新世古脊椎哺乳动物化石近百种,很多为新种新属,被称为下草湾动物群,特别是出土的双沟醉猿、½-淮宽齿猿,对研究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具有重要价值。地质学家在考察下草湾遗址时发现,该地区的土层结构为湖相沉积区,被称为“下草湾高岭土地层”,与此同类地层统一命……[详细]
    江上青烈士墓
      江上青(1911-1939),江苏扬州人,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和武装斗争。在皖东北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推动创办皖东北军队干校,培养了一大批抗日干部。1939年3月,中共皖东北特委成立,杨纯任特委书记,江上青为特委委员,进一步推动了皖东北国共合作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1939 年8 月29 日,在开辟新四军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同敌顽斗争中牺牲,时任中共皖东北特支书记。原葬孙园镇,1982 年迁入今址泗洪县烈士陵园,并树碑立传,右张爱萍同志撰写碑文。墓坐西向东,水泥、砖结构,呈柱形,半圆顶,高3 米,直径8 米,-为矮花墙,门前立有纪念碑。现为市级文保单位。……[详细]
    下草湾人遗址
      下草湾人遗址位于泗洪县双沟镇东南八公里处。南临淮河,东滨洪泽湖,是河湖间的岗岭地带,海拔44.4米。由于滨湖湾,且有广泛的水草资源,故称“下草湾”。下草湾地层被称为“下草湾高岭土地层”。是地质年代中新世的典型地层,故地质专家把同类地层统一命名为“下草湾系”。195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杨中健教授在下草湾发现一段人类股骨化石,经研究确定为旧石器时代的智能人,被命名为下草湾人,距今4—5万年,为江苏省首次发现的人类化石。1981年,南京博物院考古人员在下草湾东南一公里的火石岭发现与下草湾新人同时期的旧石器遗址,面积1500平方米,出土有刮削器、尖状器等。……[详细]
    双沟惨案公墓
      双沟惨案公墓坐南面北,墓前有石碑一通,为1995年5月双沟镇人民政府立石,镌隶书“日军侵华双沟惨案遇难同胞公墓”。1940年中秋节,侵华日军对双沟镇进行扫荡,共烧毁房屋4000余间,杀害居民500多人,其中有400多具尸体已无法辨认,泗南县人民政府决定在镇北建造公墓,安葬死难同胞。原公墓为土封墓,1995年重修改为砖石混凝土墓,呈覆斗状,高约4米,周长20米,并配属纪念碑亭、纪念馆等附属设施。现为市级文保单位,并被列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和江苏省红色旅游基地。2005年6月,被公布为宿迁市第二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泗洪浮山堰遗址
      浮山堰遗址,位于泗洪县泗河乡潼河村南,现存的部分在淮河的河床上。清光绪《泗虹合志》记载:梁天监十一年(514),梁武帝在淮河上修筑长达4.5公里的浮山堰,以抗拒北魏入侵,灌寿阳《梁书》记载:浮山堰工程浩大,动用20万人,历时两年。堰长9里,下阔一百四十丈,上广四十五丈,高二十丈,深十九丈五尺。遗址现存长约300米,黄土夯筑,宽15-50米,高约4米左右,出土铜箭头、铁剑等。堰的剖面是夯土层,现残存的部分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浮山堰遗址对研究古代水利工程、战争和军事设施等都有重要的意义。……[详细]
    老山汉墓群
      老山汉墓群,位于泗洪县梅花镇东北500多米处。2011年,为配合梅花镇木材厂建设,市文广新局联合南京大学历史系对该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共清理古墓葬34座。出土汉代器物有陶器、铜器、铁器、玉器200余件。其中发现的两套殓藏玉为国家一级文物。该墓葬群东边为郭嘴遗址,对研究淮河流域汉代的土墩墓形制具有重要意义。……[详细]
    崔庄汉墓
      位于泗洪县瑶沟乡崔庄村。有5座封土墩,南北一字排列,相距200~400米不等,一座已暴露出墓道墓门,墓门前十几米处曾出土成套的汉代青铜鼎。另一封土墩,存高2~3米,底径15~20米左右。平整土地时被推平。地表采集到汉代陶片、残砖及“五铢”钱币等。……[详细]
    龙庙遗址
      遗址地处平原地貌,为台形遗址。遗址墩高3.5 米,文化层厚2 米,面积约7000 平方米。采集到的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器形有鼎、鬲、豆、甗等。曾经出土过鹿角、石斧、石锛、骨镞等。……[详细]
      张墩遗址俗称挂剑台。张墩遗址所在地位平原台地,遗址中间略高,向四面缓慢降低呈漫坡状,东、北方向至张墩村,西、南方向为大面积农田,面积约1万多平方米。墩顶较周边地表高约1.5米,文化层厚2米左右,土色深黑灰。地表采集文化遗存以夹砂黑灰、红褐陶为主,纹饰有弦纹、绳纹等。可辨器形有鬲、甗、豆、罐等。2003年进行考古发掘,现为市级文保单位。2005年6月,被公布为宿迁市第二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王迁遗址位于泗洪县梅花镇王迁村西20米,北距赵圩村1.5公里,南临村道,西距拦山河1200米。为新石器时期聚落址。遗址地处平原台地,中部隆起,四周渐缓降低,东西长180 米,宽150 米,面积27000 平方米。地表采集有夹砂红陶罐耳、泥质灰陶鬲足、罐、盆等残片,还可见白陶蛋壳陶片。文化层厚1.8米,内涵丰富。现为市级文保单位。……[详细]
      地处丘陵岗地。1977年,中科院李传夔在泗洪松林庄调查,首先发现中新世古猿牙齿化石,1981 年在松林庄西北约0.5 公里的沙砾石坑周围发现古猿化石,后被命名为发“江淮宽齿猿”和“双沟醉猿”。这是继云南开远和禄丰古猿之后,发现的我国第三个古猿化石出土地点,为猿人的进化提供了新的资料。现为市级文保单位。……[详细]
      臧桥烈士公墓位于泗洪县朱湖镇臧桥村,年代为现代。为宿迁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涧北遗址位于泗洪县魏营镇涧北村南800 米的农田中,东临车魏公路,东南为涧北窑厂,北距改涧路200米,西面紧靠涧北村,遗址由大小二墩组成,大墩在东小墩在西,紧密相连,二墩结合部有一条南北向的排水沟通过。墩高约2 米,东西长250 米,南北宽150 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地表陶片很多,有夹砂红陶及泥质灰黑陶。采集到的标本有鬲足、陶纺轮,罐、盆等残片。纹饰有细绳纹,指捺纹等。文化层厚约2.5 米,据采集标本特征分析属青莲岗文化遗存。涧北遗址是淮河流域保存较好的人类居住址,对研究新石器时期苏北聚落址的分布,淮河流域地区文明的起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该遗址现为市级文保单位。……[详细]
      王铺烽火墩遗址位于泗洪县魏营镇王铺村西北的岗地上,东北距先锋水库2公里,东南临王铺村,遗址呈圆墩台型,墩高4 米,底径15 米左右,墩北原为古代驿道,顶部残存约1 米厚的灰黑土层。据清光绪《泗虹合志》记载;宋时筑,从上塘向东南延伸,经魏营至双沟镇,共有8 座。元代以后继续沿用。该遗址是现今仅存的一处。……[详细]
      1954 年6 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杨钟健、贾兰坡等人,在下草湾调查河狸化石时,于引河东岸捡取一段人类股骨化石,长15.2.厘米,属右股骨的上半段,骨脊尚明显,表面布满长尾纤孔,小转子基部以上缺损,经测定,这段股骨属于旧石器时代更新世晚期人类的,距今约4-5 万年,属晚期智人。1981年,南京博物院考古人员在下草湾东南约1公里处的火石岭发现与下草湾人同时期的旧石器遗址,面积约1500平米,出土有刮削器、尖状器等。近年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多次对下草湾地区进行调查和发掘,专家大胆推测:下草湾人是北京猿人的后裔,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之一,下草湾人股骨化石的发现,打破了南方更新世晚期地层中无原始人类踪迹可寻的论说,对研究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有重要意义。现为市级文保单位……[详细]
      城址所在地为平原地区,东距汴河1公里,南为村道,东为现代村落。据清光绪《泗虹合志》记载为隋时筑。城垣平面略呈正方形,高出地面2米,每边长约90 米,底宽25-30 米,残高约3 米,夯筑,城门开于南垣正中。城内外出土筒瓦、青瓷碗、壶、盘、杯、四系罐等器物残片。……[详细]
    17、曹庙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庙墓俗称“张基陵”。墓坐北面南,高3 米,底径30 米,占地面积约900 平方米。现为市级文保单位。……[详细]
      郑集郑家宅位于泗洪县上塘镇郑集居委会,年代为清代。为宿迁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9、雪枫堤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43 年秋,连续20多天的大雨使得淮水猛涨,四面临河的泗南县大柳乡(今四河乡)的河堤岌岌可危,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新四军四师彭雪枫师长率众筑堤抢险,为纪念彭雪枫,1945 年淮北行政公署建议将大柳巷四周白子河堤命名为“雪枫堤”。该堤土筑,高3 米、宽5 米,全长25 公里。老鼋口为当年彭师长抢险地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