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旅游

苏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苏州潮州会馆创建于明代的南京,于1682年,迁址到苏州北濠(吴县阊门外的北濠弄)。后因馆址太小,在公元1708年,也就是清康熙47年,潮州会馆迁至苏州上塘(义慈巷西首)。1982年,会馆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至今,这座会馆历经3个世纪,见证了清朝的盛世、国土的沦陷、国民的奋发、新中国的和平崛起。苏州潮州会馆是现存潮州会馆中保存最完善最富丽堂皇的会址,它以庄严典雅的风骨向八方来客展示着富有特色的潮州文化,讲述着潮商这一古老大商帮续写辉煌的故事。会馆头门北向,外墙高约10米,面阔15米,两侧呈八字形,通体以磨细方砖斜角贴面,给人以秀雅与豪放兼具之感。墙设三门,一大二小,中额“潮州会馆”,左额“河清”,右额“海晏”。入门为过道,上层即为朝南戏楼。戏台向前突出,约6米见方,歇山顶,内部八角形藻井……[详细]
462、过云楼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过云楼”是江南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位于苏州市干将路,世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称,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六代人150年的传承,其藏书集宋元古椠、精写旧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谱800余种。2012年6月4日晚,江苏凤凰集团在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2.16亿元竞得过云楼藏书。2012年6月11日,北京大学决定行使优先购买权,并从社会捐赠募集收购过云楼。2012年6月20最终由国家文物局批准,过云楼回归江苏,和南京图书馆的其余四分之三的过云楼团聚。藏书中的《锦绣万花谷》是目前海内外所藏部头最大的完整宋版书,保存了大量失传古籍中的部分内容,清代著名学者阮元有‘书成锦绣万花谷,画出天龙八部图’的评价,它的文献价值和历史价值在现存的宋版书中绝对是独一无二的。……[详细]
  普安桥位于苏州市阊门外上塘街,跨上塘河支流鸭蛋桥浜。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弘治十四年(1501),清嘉庆十九年重修。桥畔旧有金阊关(又名青龙关),与铁铃关、白虎关并称“三关”,明代为抵御倭寇建。此桥结构独特,系石板平桥,桥长30米,净跨3.5米,桥面宽21.2米,是苏州古桥中最宽的一座。桥上建有关帝庙,内供关帝神像。庙房占去桥的面积83%;庙前仍有桥面,供行人、车辆通行,是庙与桥相结合的典型,有“普安桥,造得巧,庙蹲桥,桥载庙,庙门对河道”之说。1982年10月22日,普安桥被市政府列为第二批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464、卫道观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卫道观位于苏州平江路卫道观前16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初名会道观,始建于元初,道士邓道枢所创,在原宋代上官氏废圃上建立。明初归于玄妙观。成化十二年(1476年)主持张复淳重建,嘉靖二十年(1541年)长洲县令吴世良捐俸修葺,更今名。清康熙四年(1665年)周宏教重修扩建,嘉庆十五年(1810年)再修。光绪十四年(1888年)、1917年和1953年又几度修缮。卫道观初名「会道观」,始建于元初。历经近千年的变⾰与洗礼,卫道观几度颓落与复兴,2013年11月,由苏州城投资产开发有限公司再度完成全观整体修复保护工作。卫道观修复与运营是苏州市平江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的核心项目之一,现由苏州泰恒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全权负责卫道观整体管理与运营。全新的卫道观倡导传统导引创新,文……[详细]
  文星阁俗称钟楼、方塔,位于江苏省苏州古城内东偏葑门与相门之间。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现存阁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建,同治年间重修。阁楼分四层。下承三级青石方台基,高6.5米,底边宽14.4米,逐级向上递减,南面有石级作八字形,可从两侧拾级而登。上覆四角攒尖顶,翼角起翘,葫芦结顶。通高约28米。阁身平面呈正方形,各层四面辟为拱门,层间无腰檐平座。底层边宽8.6米,自下而上逐层作不甚明显的收分,形成有层次而又挺直的轮廓线。阁南尚存清代同治年间桂香殿。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苏州文星阁与东吴大学旧址共同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苏州府长洲县学迁至城东福宁寺故址。万历十七年(1589年)至二十五年于县学东南之东禅寺中阁故址建文星阁……[详细]
466、下津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津桥位于苏州市阊门外上津桥西,为一明代始建的单孔石拱桥。该桥拱券高大,全孔以青石建成,外观苍古,为枫桥路上一景。原为古运河重要渡口,隋代江南运河开通后,阊门一带商业繁荣,摆渡不能适应过往行人需要,明成化十八年(1482)建桥。清康熙四年(1665)、道光二年(1822)重修,1984年又修。南北走向,为青石、花岗石混合结构的单孔石拱桥,全长36.7米,中宽4.95米(一作4.8米),桥堍南、桥北分别宽6米和6.5米,净跨12.2米,矢高6.3米。拱券用青石并列砌置,桥身其它部均为花岗石,石雕实腹桥栏,栏板中间书写“下津桥”额。南北踏步共59级,条石栏板。现作为“大运河”附属文物点之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钱处士墓在虎丘西麓,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古时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为“处士”。“古之所谓处士者,德盛者也。”钱处士就是这样的人。钱处士名近仁,清代苏州人。幼孤,修鞋为业。业余自学经史,博学多才,洁身好义,人称“补履先生”。年七十六而殁,无嗣,里人殓之,葬于虎丘山麓,送葬者数百人。……[详细]
  太平天国军械所遗址位于苏州市中街路马大鹿巷12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军械所遗址本为邱氏宅第慎修堂,建于明代。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进入苏州前,宅主携眷离城避乱。战后返回,见厅堂庭院中有煤、铁、炮、炮弹之类,显然做过军械修造工场,民间亦相传为太平天国军械所。同治年间,邱氏曾重修住宅。本世纪60年代初期,从庭院地下发现并出土了石炮弹、圆形铁-、锯断的铁炮、太平军--之类兵器,估计为当初重修宅第时就地掩埋的。全宅占地近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三路四进。中路依次门厅、轿厅、大厅和楼厅。大厅面阔三间计17.55米,进深13.7米,东、西、北三面围以宽阔的隔木屏。扁作梁架,山雾云等雕饰简洁圆润,脊檩等处彩绘依稀有龙纹,后檐留存具有太平天国特色的……[详细]
  铜罗枫桥河廊位于吴江区桃源镇铜罗民主街19~53号,胜利街43~76号,年代为清、民国。2014年6月30日,铜罗枫桥河廊被公布为苏州市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白公堤石幢位于阊门外山塘街775号的五人墓旁,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白公堤石幢俗称方碑,作方柱体,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通高3.16米。幢身正面镌有《重修白公堤记》,明万历三十九年十二月(16l2年1月)王稚登撰文,文从简书丹,正楷,字迹大部分可辨认。碑文有“记”和“铭”两部分,叙述万历三十八年至三十九年重修白公堤的经过,赞颂木铃和尚发愿募化修堤的精神和长洲县知县韩原善带头捐俸助修的善举。背面上镌木铃和尚所画线描大势至菩萨像,下刻木铃长跋行及捐助修堤功德人姓名,有申时行、张凤翼、文震孟、冯时可、刘弘道等千余人,然字迹现已模糊,大部分已难以辨认。左侧面为五百尊者线刻像,题刻“弟子周廷策拜写,木铃衲子勒石”。左侧面镌薛明益所画寒山、拾得像,上方有陈元素和薛明益所书寒山子诗。……[详细]
  杨家桥天主堂位于三香路莲香桥西北,1991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天主教包括礼拜堂、神父楼、修女楼和其他附属建筑,占地约一万平方米,树木葱茏,环境幽静。礼拜堂、神父楼为原构。主体建筑礼拜堂高约18米,占地1012平方米,十字架形平面,正门东向。横宽三间,纵深七间,第四间至第六间横宽为五间。建筑风格具有中西合璧特色,清水砖墙,小青瓦顶,屋面陡峭,亮花筒十字脊。东墙作五山屏风式,上方辟五彩玻璃圆花窗,下方列拱门三座,一大二小。中门额题万有真源,并塑有神像,北门题尚德,南门额崇真。其中各塑神像。堂内列砖砌圆柱,尽端为圣坛,有供圣母的神龛。圆柱上部架木构人字梁,支承檩椽屋瓦。南北檐墙每间辟彩色玻璃拱窗。神父楼面阔七间,两层,砖木结构,在礼拜堂南一字排开,朝北一面下层有廊,檐下列圆形砖柱。……[详细]
  乐群社会堂位于城中宫巷,1991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基督教活动场所,由教会保护管理。乐群社会堂占地1443平方米,包括三幢楼房,前为大教堂,后为小教堂及供牧师们议事、憩息的地方。原大门于1934年拓宽宫巷时拆除。今主体建筑大教堂前临宫巷,门西向,奶黄色墙面。正立面三间,中辟拱门,左右设券窗。门上现有“基督教宫巷堂”额。陡坡灰瓦屋顶,山尖浮塑红色十字架,其下为大拱窗。内部高两层,局部三层,辟为大、小礼堂等,平面对称,左右两侧相对耸峙四方五层塔楼,上覆四角攒尖红瓦顶,高约20米。正面每层辟拱窗,其中顶层两窗,其余各层一窗,侧面仅四、五两层有窗。小教堂、牧师楼均为两层建筑。……[详细]
473、使徒堂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市基督教使徒堂位于苏州市养育巷130号,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基督教活动场所。使徒堂原为美国中华基督教会(长老会)所属教堂,本名思杜堂,为追思教堂创始人美籍传教士杜步西夫妇之意。创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是苏州历史上最早的基督教堂之一。经1925年翻建,始成规模。1952年改今名,文革-期间为工厂占作仓库,1980年至1982年收回修复,并恢复宗教活动。主体建筑礼拜堂坐东朝西,平面呈长方形,为砖木结构青砖青瓦两层楼房,西南角楼梯间处再向上升起一层为方形钟楼。底层是会议室、办公室、小礼堂。楼层是大礼堂,可容纳500人--。在礼拜堂旁还建有门房、牧师楼等。建筑立面朴实无华。堂内有清宣统二年(1910年)所立杜步西先生纪念碑。……[详细]
  桃坞中学旧址,位于桃花坞宝城桥街8号,1991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桃坞中学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创办,三十四年正式定名。民国建立后至抗战前夕,校长梅乃魁(美籍)致力于学校发展,更校新设备,增强师资,陆续建造了一批砖木混合结构西式校舍,有教堂、体育馆、实验室、校长和教师办公室、教师住宅等。除体育馆和教堂已拆除外,其他建筑尚保持完整。清末民初,苏州陆续兴办了一批教会学校,如位于谢衙前的私立晏成中学、私立慧灵中学,位于义慈巷的私立萃英中学等,桃坞中学旧址是其中现存原校舍建筑最多的一处。……[详细]
  荫庐位于景德路303号,1991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荫庐是一处西式建筑与中式仿古园林结合的花园别墅。其地清康熙年间为巡抚慕天颜宅园,俗称慕家花园。几经易主后,道光间道员董国华得其西部(东部于乾隆间归尚书毕沅),略加修葺,太平天国战事后变作茶肆。宣统间归刘树仁(一说为刘咏台),重修后名为遂园。池沼清广,小桥曲折,奇石耸立,有容闲堂、绿天深处、养月亭、延秋台、映红轩、听雨山房、琴舫诸胜。前门在慕家花园弄,后门在景德路。民国初年曾辟为向公众开放的游艺场。刘氏后人于1931年以2.1万元售与沪商吴涤尘。1934年归洞庭东山叶氏,园经重修,北部建西式楼房,成为苏州当时设施最新式的私宅,取名荫庐。1937年八·-三淞沪抗战时,一度被当局征用。1938年至1945年相继被占为伪维持会、日本领事馆,……[详细]
  金城新村位于五卅路,1991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金城新村原系金城银行30年代中期造的高级职员住宅群,占地面12155平方米,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由十余幢单体建筑组成,俱为砖木混合结构之两层楼西式建筑,立面简洁,线条平直,外观造型朴实无华,为较典型的现代住宅。每幢建筑面积大者600平方米,中者280平方米,小者180平方米不等。均为单门独户,室内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卧室、起居室南向,较为宽敞,浴室、厕所、自来水等卫生设施完备。门窗大多采用钢窗,光线明亮,室内铺设地板,泥墁顶,简洁实用。这一新村住宅与里弄式住宅的区别,在于建筑群总平面布局比较松散,但散而不乱,各幢自成建筑组群中的一个独立体,楼间有小块绿地,树木掩映,环境清幽。它是30年代苏州建造的新式住宅中具有独特风格的一处高标准公……[详细]
  官太尉桥是苏州城区东部的一座古桥,位于干将东路白显桥南堍,唐家巷西端,跨第四直河。始建年代无考,一说建于宋代。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重建,光绪四年(1878)六月又修。为武康石、单孔花岗石有阶平桥,长15.6米,宽2.5米,跨径3米,两坡步阶各11级。1982年改为水泥墙桥栏,1991年改为条石桥栏。1998年11月24日,官太尉桥被苏州市政府列为第四批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官太尉桥的记载见南宋范成大《吴郡志》,证明了此桥建于南宋,虽经后世多次修缮,仍保留有原桥石构件,是苏州古城不可多得的宋代实物留存,具有较高文物价值。该桥周边古建筑保留较多,古城风貌留存较好,尽显千百年来苏州独具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水城风韵。漫步其中,满目生辉,足以引发思古之幽情。……[详细]
  王氏惇裕义庄位于市郊横塘镇,原跨京杭运河。始建年代无考,明清二代曾重修。民国十七年(1928)重建。东西走向三孔石拱桥,长38米,中宽3.70米,中也矢高5.60米,净跨8.50米,两边孔较小。花岗石构筑。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置。西端引桥分南北落坡,东端引桥在河中折北落坡,经堤岸通驿亭。东次孔内有纤道。……[详细]
479、残粒园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残粒园是古典园林建筑,位于苏州市装驾桥巷34号,始建于清代。宅园面积2390平方米(一说5.02亩),其中花园140平方米(0.21亩)。住宅分三路。门厅、轿厅、大厅、后楼及花厅都较完整。宅北部一花园早废。残粒园在东路花厅东侧,原称东园。吴待秋取南唐李煜“红豆啄残鹦鹉粒”(一说唐杜甫“香稻啄馀鹦鹉粒”)句意,命名“残粒”。现为吴氏后人居住。1980年被列为修复项目和保护对象,1998年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博习医院位于十梓街苏州大学西门外,是美国南方监理会在中国苏州创办的一所西医医院。博习医院动工后,建成了8幢建筑,分别有门诊、内、外科、手术室、戒烟室、宿舍、洗衣房及厨房,当时设病床30张,这是其中最主要一幢建筑,外观朴实。史料记载,1883年,在美国教会拨款和苏州地方人士的捐助下,博习医院正式破土动工,由两名美籍医生柏乐文、兰华德主持院务。1886年,柏乐文担任博习医院第一任院长。随着医院规模逐渐扩大,1922年,新院落成,建成三层半住院大楼、两层门诊大楼各一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