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扬州市旅游

扬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扬州琼花观
  扬州琼花观琼花观作为千年古道观,历经兴衰沧桑,终于以崭新的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虽然现在还没有住观道士,虽然大殿内未塑神像,但它作为扬州著名道观和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在人们心目中始终享有崇高的地位。而被誉为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的千年琼花,正以其天下无双的风采笑迎海内外宾朋。明代扬州知府吴秀在观里建玉皇阁,阁高三层,高大壮丽,登阁可以俯视全城。时至清代,琼花观已逐渐衰败,到了民国时期,蕃厘观内的建筑物已基本毁于大火。现今的蕃厘观是由扬州市政府出资于1993年开始重修,历时三年,耗资1800万元,重建后的蕃厘观,观门仍朝南。观前的石牌坊系明代所建,石质呈糙米色,有左右两根石柱,上圆下方,柱端似华表,分别雕刻日月形状,左为赤乌,象征着太阳,右为玉免,象征着月亮。门楼三间,上嵌一方石额,蕃厘观三个大……[详细]
瘦西湖二十四桥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调。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这是唐朝诗人杜牧留给我们的千古绝句,千百年来,二十四桥以其清丽俊爽的画面,迷蒙空幻的意境,浪漫悠扬的情调拨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心弦。整座桥是用汉白玉砌成的单孔拱形石桥。它全长24米,宽2。4米,两端各12级台阶,两边各24根汉白玉雕柱,高、宽各2。4米,台级24层,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桥上雕饰明月图案,秀丽典雅。桥东有贴壁黄石假山,西有熙春台,再现了唐诗中的诗情画意。景区占地约7公顷,为一组古典园林建筑群,整个景区在体现“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意境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站在二十四桥处,可以看见熙春台,绿色琉璃瓦覆顶,朱红色的门窗,颜色出挑又不失古雅。除了熙春台,望春楼、玲珑花界也是二十四桥附近的景点。地址:扬州市……[详细]
3、徐园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园
  徐园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汉族古代园林建筑。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公园内,“园中有园”是瘦西湖的特色。徐园构筑于“桃花坞”旧址,位于瘦西湖长堤春柳北端,原清初韩园桃花坞故址。园中有黄石迭砌的荷池,外有曲水,内有池塘,池水与湖水相通。过池是馆轩,取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之意,而称听鹂馆。整个院落工整而又具变幻。绕过徐园,立于小红桥,小金山耸立,湖面陡然放开。徐园规模不大,占地0.6公顷。但结构得体,庭院起承转合,错落有致。内有听鹂馆、春草池塘吟榭、疏峰馆等景,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听鹂馆前陈列铁镬两具,相传为南朝箫梁时镇水之物,并立有《铁镬记》碑文,相传是南朝梁时期的遗物,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地址:扬州市邗江区大虹桥路28……[详细]
陈六舟故居
  陈六舟故居陈六舟故居共两处,一在糙米巷6号、8号、10号,一在东关街羊巷23号。陈六舟官至安徽巡抚。糙米巷,旧时称曹李巷。此宅历史上全部属陈仲云家族的产业,陈氏先后四代为扬州很有影响的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从道光壬午(1822)至光绪癸未(1883),陈家先后出了三位进士,父子二人赐传胪,其后两人为举人、秀才。陈氏家族从陈仲云在道光壬午(1822),其子陈六舟在同治壬戌(1862),侄陈咸庆在光绪癸未(1883)先后参与殿试会考时,三人都赐进士。而陈仲云、陈六舟父子二人先后在殿试会考时又获得二甲第一名,赐称传胪。历史上扬州人称陈家为“一门三进土,父子二传胪”。陈氏住宅从地理位置,遗存房屋的现状、体量、造型、构架特色都能印证是属于清中期或更早的建筑。陈氏老住宅6号、8号磨砖门楼今尚存,形式相似,……[详细]
广陵四望亭
  四望亭在县学街东首,汶河路西侧。其始筑年代,一说南宋嘉定年间,,一说明嘉靖时。《万历江都县志》引宋《宝佑志》云:“四望亭在州治南,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特授直宝谟阁、权发遣扬州事、主管淮东安抚司事崔与之建。”《乾隆江都县志》载,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清康熙、雍正年间均曾修葺。原名文奎楼,后名魁星阁,是江都县学的组成部分。亭为砖木结构,八面三层,攒尖式瓦顶。底层四面皆有拱门与十字街道相通,故有“过街亭”之称。二、三层八而围以古朴的窗栏隔扇。登梯而上,推窗四眺,市区附近景色可一览无余。每层亭檐有八个飞角,三层共24个,每个飞角都有风铃,风吹铃响,声调悠扬。清咸丰三年(1853年)二月,太平军攻占扬州,将领林凤翔、李开芳率军北伐,曾立昌留守扬州,曾“架木四望亭,伺城外……[详细]
董子祠
  董子祠位于扬州明清古城北柳巷小学内,是扬州人为纪念汉代大儒董仲舒而建的祠堂。董子祠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间,清光绪七年重修。现存大殿是我市为数不多的明代建筑,为典型明代风格,进深九檩,前有卷棚,楠木柁梁,体量宏大,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董子祠现为市级文保单位。因年久失修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董子祠严重损害。为保护这一珍贵文博资源,修缮董子祠被列为文博城建设项目,市区两级政府组织领导专家反复论证修缮方案,最终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保持建筑原有形制、特征和风貌,揭顶不落架,修旧如旧”的主体方案,于2008年10月10日按时、保质、安全无事故地完成了大殿主体的修缮工作。董子祠修缮工程得到了市、区两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扬州市委、区委主要领导先后亲临工地视察,对修缮工作和修缮后的董子祠的用途作了重要指示。在区委区政……[详细]
李长乐故居
  李长乐故居位于东关街五谷巷41号,为清光绪年间直隶提督李长乐故宅。五谷巷,原名蛇尾巷,后因李长乐购建之居,改称五福巷,今名五谷巷。李长乐(1838—1889)字汉春,盱眙半塔集人,历任湖北、湖南、直隶提督。李长乐从军数十年,一生得了三个巴图鲁(即“勇士”的称号),这在清朝历史上是罕有的。清同治初年,李任参将时购建。东至五谷巷西侧,南至问井巷,西至问井巷2号,北至东关街345号现规划设计院内,原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原有房屋大小约八十余间,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组群布局分东、中、西三路及小花园。五福巷原有门牌号码6号、8号、10号,原6号、8号门已不存。剩10号,今又改为41号。东纵轴线住宅:原五福巷6号大门楼坐北朝南,当年是很有气派的,大门西旁有土寺祠,上马石,门楼对面有大照壁,今已……[详细]
胡氏住宅
  胡氏住宅位于东关街306号、312号,为民国年间银行家胡仲涵住宅。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为民国早期建筑,至今布局完整。东关街306号的胡仲涵住宅原为小八字磨砖对缝门楼,旁置汉白玉石鼓一对,门扇厚实,铁皮包镶,钉饰花纹“五福盘寿”。大门下置一尺余高门坎,门楼东连门房一间。南墙面每块砖面皆经过刨磨后加工砌筑,因此墙面显得相当光滑细腻,这在扬州其他老房子中很少见到。墙面上原有福祠,后毁,残迹尚存。福祠左为磨砖对缝仪门,此为扬州大富人家住宅传统布局形式之一。仪门今完整,人仪门照厅三间,面南正厅三楹,柏木构架,两旁置厢廊。正厅后原有屏门。越过正厅,穿过腰门人后进,迎面住宅为明三暗五格局。东厢置耳门通火巷,正房堂屋和前厅堂地面为方砖铺地,卧室为架空木地板。西套房西板壁还暗连两间暗房,一般人是很难发现……[详细]
参府街民居群
  参府街民居群位于参府街70、72、74、76、78、80、90号,为民国初赵氏、高氏、曹氏住宅。70、72、74、76号为赵氏住宅,前后五进,均为明三暗五对合式住宅,前后天井相连。78、 80号为高振声住宅,前后两进,明三暗五住宅。86-90号为曹姓住宅,现存两进,为明三暗五,东西厢房,前后有天井相连宅北原有庭园,后遭破坏。第一进东山墙下嵌 “庆馀堂界”界碑一方。现代著名文学家、文史专家、文艺评论家洪为法曾租住参府街72号。洪为法(1900--1970),曾名炳炎,字式良(一作石梁),笔名天戈等,扬州人。洪为法为创造社成员,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相识、交往。1925年与周全平合编刊物《洪水》,发表了大批小说、诗文、散文,著有《曹子建及其诗》、《古诗论》《郑板桥故事》、《柳敬亭评传》、《为法小品集……[详细]
10、冶春园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冶春园
  原为清诗人王渔洋结社吟诗之地,原址在虹桥西。今园始建于清末民初,南临清流,北枕低埠。有水绘阁、问月山房、香影廊等建筑。冶春即冶游,男女在春天里外出游玩叫冶春。狭长的瘦西湖从冶春园南面而过,临湖筑有草庐水榭,古朴清雅。凭栏观景,湖水涟漪。园内还陈列着数万盆扬派盆景,数千尾各色金鱼,以及各种名贵的岛雀、花木,更添满园0。这里园林和茶肆结合,在此游园、赏景、品茗、小吃,既领略了当地民间的乡风习俗,亦享受了古朴风情的自然乐趣。餐饮/住宿/购物冶春园中的冶春茶社是扬州著名的茶社,相传始为清高宗南巡时供沿途饮茶水而始。汤包8元一只,茶4元一杯,特色菜有魁龙珠、四色锅饼、蟹黄汤包、大煮干丝等。交通御码头以西的丰乐下街汽车站乘5路、汽车西站乘3路到信托公司下车。地址:扬州市维扬区大虹桥路2-3号类型:园林/……[详细]
扬州革命烈士陵园
  扬州革命烈士陵园坐落于扬州市北部的国家级风景区蜀岗瘦西湖的万松岭,占地面积80亩。扬州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4年,扩建于1997年,改建于2005年。烈士陵园内建有入口牌楼、凭吊广场、烈士诗抄碑、烈士纪念碑、烈士墓区、烈士事迹陈列馆等纪念建筑物。烈士陵园入口牌楼古朴典雅,上面镌刻着-同志亲笔题写的“扬州革命烈士陵园”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集散广场两侧建有六座碑壁,上面镌刻着全国著名烈士的诗抄。 凭吊广场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可一次容纳5000人祭扫。广场两侧嵌卧着八个直径为4.5米的石雕花圈。烈士纪念碑呈现雄伟庄严的风格。纪念碑阳面镌刻毛泽东同志“为国牺牲永垂不朽”遒劲有力的手迹。阴面镌刻以扬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名义撰写的碑文。 烈士墓区位于纪念碑北侧,嫣红色花岗岩墓碑沿坡安放,静卧在浓郁的……[详细]
四桥烟雨楼
  四桥烟雨楼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原为奉宸苑卿黄履暹别墅。乾隆六次南巡,曾四次幸临此处,乾隆二十七年(1762),登楼南望春波桥,北眺长春桥,西览玉板桥、莲花桥,即以“四桥烟雨”赐名,御书趣园。光绪三年(1877),曾于此重建三贤祠,礼祀欧阳修、苏东坡、王士禛。1960年于旧址重建。坐东朝西,建筑面积97.6平方米,楼高二层,面阔三间,歇山重檐,四面廊,三面借景,楼前平台围以白矾石栏杆。东西两侧有石阶踏道。在其南侧立“趣园”残碑一方。……[详细]
许幸之故居
  许幸之故居位于板井巷38号、40号,为当代油画家、美术理论家、文学家许幸之故宅。许幸之(1904--1991)扬州人,曾任上海中华艺大西洋科主任,副教授,参加过左翼文化运动,被推选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主席,后赴苏北解放区,参与筹建“鲁艺”华中分院并在该院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职苏州市文联主席,上海科教中影制片厂副厂长等职。先后创作《巨手》、《失业者》、《工人之家》、《无高不可攀》、《海港之最》等多幅优秀作品,创作了《伟人在沉思中》,为国务院办公室征集、永久陈列。出版了《永生永世之歌》及散文集《归来》。在上海电通影片公司导演了《风云儿女》,其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与插曲《铁蹄下的儿女》(许幸之词、聂耳曲)风靡全国,影响颇大。1991年病逝于北京。故居,东西两条轴线,住宅前后各四进。东轴,原……[详细]
长生寺阁
  长生寺阁位于跃进桥东北角的古运河岸边。长生寺本名长生禅林,清嘉庆十六年(1811)僧大茎募建,并改为寺。咸丰三年(1853)兵火后,全寺被毁,余房仅供僧人栖息。光绪三十四年(1908),僧竺仙以画代募,建殿楼五楹,后移锡他去。其徒性莲、普霞继之,岁有营造,规模渐复。如今,长生寺早已不复存在,而清末所建之三层塔式长生寺阁尚在,引人凭吊。其时,扬州最大的盐商遗孀萧唯升心入佛堂,从而认识可端。因潜心学佛,为树功德的萧唯升出资建造了长生寺三层弥勒阁,并常就经书要义聆听可端指点。当时萧氏修建弥勒阁便是现今的长乐寺阁。其阁呈八角形,上下三层,阁顶为铜质葫芦,是传统的佛教建筑,该阁为1982年6月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后毁于大火,2002年市政府投入数十万元资金,进行维修重建。2015年……[详细]
大芝麻巷民居群
  大芝麻巷民居群位于大芝麻巷18、20、34、36、36-1号,清末民初建筑。该民居群为以36号为中心,东侧为34号之一,西侧为36号之一,坐北朝南。18号民居,民国初期建筑。住宅坐北朝南,前后两进,三间两厢对合式住宅,中以天井相连。此宅结构完好,木槅门、窗保持原样。20号民居,清代建筑。水磨砖雕门楼,两开间门厅。入内,北侧原有花厅三间,现已改建;西首二道门,进门为小过厅,中间为天井,北有住宅四进,均为三间两厢。该建筑内部结构及槅扇门、窗,均保存较好。36号民居,前为照壁,上有砖雕“鸿禧”二字,住宅前后四进。第一进为门厅,面阔三间,入内中为天井,三面回廊。第二进为大厅,面阔三间,前置卷棚。第三、四进为三间两厢住宅,中以天井相连。34号之一民居,前后三进。第一进书房三间,东侧为厢房(龙梢)。第二……[详细]
观音山禅寺
  观音山禅寺位于江苏泰州东南方,寺之历史,始创年代,无从稽考,清末民初间,住持僧某,不善经营,致殿宇佛像,残破不堪,地方绅领,仰曲塘宏开寺玉成尊宿德望,礼聘之出任住持,玉公感而勉应之,就任后修葺殿宇,重装金身,寺貌一新,四众欢欣,玉公适任州僧正司,公务繁忙,无暇常住,乃交其弟子道如和尚管理,道师承秉师志,悉心经营,-利生,寺务日进,玉公出任泰州僧正司期间,平息清廷寺庙兴学风潮,维护佛门香火,僧侣生计,培育僧才,续佛慧命,功德无量。并得徒孙文心、智光二师,刻意栽培,道学深进。文师应聘住泰城开化禅寺方丈。智师应聘主镇江焦山定慧寺法席。文公得徒霭亭,住镇江竹林寺方丈。智公得徒南亭,住泰城光孝寺方丈。霭公得徒存远,主仪征宝光寺法席,南公得徒善远,主泰城觉正寺法席。存公得徒自一、守一二师,自师住持南京栖……[详细]
许氏盐商住宅
  许氏盐商住宅位于丁家湾88、90、92、94、96、98、100号,宅主许蓉楫,建于清代晚期。许蓉楫(1865--1932),字云甫,祖籍安徽歙县许村。光绪年间在扬州开设“谦益永盐号”。民国初年任扬州食商公会会长,乐善好施,曾开设“朱济堂”药铺、粥厂济民,并捐资修桥等。其孙许国平,原在美国马利兰大学工作,后偕夫人蒋丽金同钱学森等一起回国,致力于科学研究事业,分别担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住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建筑东西并列五路,第一路前为磨砖门楼、福祠,后为住宅三进。第二路为花厅、客座以及杂房。第三路建筑前后五进,前三进均为厅房,四、五进为三间两厢二层楼房。第四路建筑前后三进,首进为厅房,其余两进均为三间两厢二层楼房。第五路建筑前后五进,首进为平房,面阔四间,第二进……[详细]
彩衣街张氏住宅
  张氏住宅位于彩衣街24号,为张安治住宅,建于清末民初。张安治(1911--1990),号汝进,笔名张帆、安紫,扬州人。曾习中国画于谢公展,后深得徐悲鸿器重,先后任职于南京美专、中央大学艺术系、广西艺术馆及中国美术院。1946年,应邀赴英国研究深造并弘扬祖国绘画艺术。1950年回国,历任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设计师,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副主任、教授,美国纽约大学市立学院客座教授,兼任《中国画研究》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第六届、第七届文化委员会委员,民盟北京市委员会顾问。曾先后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数十次,许多作品为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出版有《张安治画集》等。住宅前后二进,第一进为门厅,面阔三间;第二进,三间两厢,进深七檩,整体结构保存基本……[详细]
新仓巷62号民居
  新仓巷62号民居 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陵区东关街道新仓巷社区新仓巷62号,系清代朱姓盐商住宅。该民居占地面积559平方米,建筑面积422.78平方米,大门南向,为简易八字磨砖门楼。连门房前后四进,硬山顶。第一进面北,面阔三楹9.3米,进深五檩3.6米;第二进为大厅,面阔三楹9.3米,进深七檩米7.1米,前面及左右三面围以抄手廊,仪门为磨砖对缝门楼,在其东侧原有砖雕福祠,祠门上部为小砖磨制的筒瓦屋檐,中部为菱形图案,下部为变形凤凰图案。厅后有腰门与后两进各三间两厢串通。第三、四进均为三间两厢,大小相若,面阔三楹9.3米,进深七檩6.1米。住宅东面为火巷,并有八角门与巷东花园与花厅、附房等相连接。该住宅最后一进及东厢房为朱氏后裔居住使用,其余为民居居住使用权的公房。……[详细]
厂盐会馆
  淮南厂盐会馆位于扬州市区新大原巷62号,清代建筑,座北朝南,前后六进,占地面积954平方米,建筑面积448平方米。大门南向,砖雕门楼面阔2.98米,檐高3.8米,上雕莲花、莲瓣、卷草等;第一进门房面阔三间11米,进深五檩4.8米,小瓦屋面、硬山顶。第二进为仪门门房,面阔三间披房,仪门为水磨砖门楼,面阔3.02米,通高3.8米,雕福、禄、寿三星图案。第三进面阔三间11米,进深七檩8米,小瓦屋面,硬山顶。第四进面阔三间11米,进深七檩7.1米,小瓦屋面、硬山顶。第五进为上下两层楼房,面阔三间11米,进深七檩6.8米,小瓦屋面、硬山顶。第六进面阔三间11米,进深五檩4.3米,小瓦屋面、硬山顶。建筑西部花园已毁,为居民搭建房屋。 扬州盐商分场商、运商、食商三类,分别从事产盐、运盐、销盐业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