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莆田市 > 荔城区旅游

荔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闽中第一个中共支部——莆田党团混合支部成立旧址
  闽中第一个中共支部成立旧址哲理钟楼位于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仓后路7号。1925年底,中共中央派莆籍共产党员陈国柱回莆田进行建立地下党的工作,哲理钟楼就成为地下党的革命活动据点、中共莆田地方组织的诞生地、闽中革命的摇篮。陈国柱奉中央指示回莆后,应聘在具有光荣斗争传统的母校哲理中学任教,住在哲理中学钟楼二层。1926年2月,陈国柱在钟楼宿舍内召集经过培养和考察的进步学生开会,宣布代表党组织接收他们加入青年团,同时成立莆田党团混合支部,书记陈国柱,组织委员陈天章,宣传委员陈德来,直属党中央领导,使闽中成为福建省最早建立中共地方组织的三个地区之一。同年6月,陈国柱将原发展的团员全部转为中-员,发展为中共莆田支部。支部改建后,积极向农村发展党员,在斗争中物色发展对象,吸收骨干分子入党,建立农村党支部。……[详细]
东阳明清民居建筑群
  东阳明清民居建筑群位于荔城区拱辰街道东阳自然村,类别为古建筑。明初,御史陈道潜于此定居始,渐次形成建筑群。御史第规模宏大,明代始建,清代重修,坐北向南,通面阔26.8米,通进深56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为二进合院式建筑,由院门、砖埕、照墙、前厅、前天井、中厅、后天井、后厅组成。后厅面阔三间,进深两柱。悬山顶穿斗木构架结构。保存有明嘉靖六年(1527)丁亥正月立的陈俨庭训石碑,落款“嘉靖丁亥正月恩斋俨题”。东阳明清民居建筑群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1.瑞庆祠:东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西至建筑外墙外延2.5米,南至建筑外墙外延10米,北至建筑外墙外延2.5米;2.庆星祠:东至建筑外墙外延0.5米,西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南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北至建筑外墙外延3米;3.德基祠:东至建……[详细]
阳城林公祠
  阳城林公祠位于荔城区新度镇阳城村曲尺自然村,年代为明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清代重修,近代再修。坐北朝南。通面阔15.9米,通进深26.1米,建筑面积415平方米。为单进廊院式建筑,由围墙、埕、门厅、天井、正厅组成。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二柱,悬山顶,明间抬梁减中柱土木构架。保存有明代“按察使林公祠”大门匾额,落款“赐进士出身、通议大夫、贵州按察使致仕,朴菴林公坦嫡孙溥等重立”“进士出身、四川右布政使致仕,累阶荣禄大夫,八十八翁姻友周瑛书”。为研究莆田明代祠堂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范围:东、西、北三面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南至围墙外延2米。……[详细]
林扬祖故居
  林扬祖故居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长寿街庙前路,类别为古建筑。清咸丰年间(1851~1861)建。坐南向北,通面阔25米,通进深36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为单进合院式建筑,由砖埕、左右院门、门厅、上厅及与厅并列横向建筑的诸多房舍、右邻小院等建筑组成。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门扇木雕和柱础石雕精美。林扬祖,字孙诒,号岵瞻,清道光五年(1825)解元,道光九年(1829)进士,咸丰九年(1859)特旨署陕甘总督,为官清廉。致仕家居二十余年,历任县擢英书院、兴安书院和仙游、永春、厦门各书院山长。林扬祖故居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西、南至建筑外墙各外延1米,北至建筑外墙外延8米。……[详细]
郭尚先故居
  郭尚先故居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书仓巷5号,类别为古建筑。明代林兆珂在南宋郑寅居第的旧址上建,清代为郭尚先购居。也是中共仙游县委书记郭寿銮烈士和现代著名文学家郭风先生故居。坐北向南,通面阔36米,通进深42米,占地面积1512平方米。为二进合院式建筑,由照墙,外大门,上、下厅房和卷堂组成。上、下厅穿斗式木构架,主屋悬山顶抬梁结构。郭尚先,字元开,号兰石,清嘉庆十二年(1807)解元,十四年(1809)进士,官终四川学政,大理寺卿,有政声。尤精书画篆刻。郭尚先故居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建筑外墙外延2米,南至建筑外墙延伸4米至照壁外侧,西至围墙,北至建筑围墙外延4米。……[详细]
琳井朱氏大宗祠
  琳井朱氏大宗祠位于荔城区黄石镇井后村井埔自然村。原名“唐古田令朱公祠”,简称“古田祠”。系为纪念入莆始祖朱玑而建。明正统十四年,泉州十八世孙右副都御史鉴公来莆瞻扫祖祠,见祠破旧,乃重建。当时建有拱门、甬道、广场、两进的祠宇,占地数亩近年重修,保持明代建筑风格,更名“朱氏大宗祠”。其后历代俱有维修。近年其宗亲在旧址平地上予以重建朱氏大宗祠,保持明清建筑风格,坐北向南,通面阔17.9米,通进深11.4米,占地776平方米,建筑面积204平方米。为单体建筑,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三柱,悬山顶,抬梁明间减中柱结构。朱氏大宗祠为海内外宗亲寻根拜祖提供思敬的胜地。祠内还存有唐代石狮,明代石柱础等文物。……[详细]
西洙吴氏宗祠
  西洙吴氏宗祠 位于荔城区拱辰街道西洙村门前自然村 ,年代为明-清 。始建于南宋末,明代重建,清嘉庆年间(1796~1820)重修。坐北朝南。通面阔15米,通进深22.7米,建筑面积340.5平方米。为单进合院式建筑,由砖埕、下厅、天井、上厅组成。上厅面阔五间,进深三柱带前廊。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土木构架。大门两侧有明代翼墙,保存有清嘉庆五年(1800)“遵例保禋”碑1通。为研究莆田明、清宗祠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范围:东、西、北三面至外墙滴水各外延1米,南至围墙外延2米。……[详细]
崇功祠
  崇功祠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文献社区大路街229号,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清顺治年间(1644—1661)重建。原为莆田陈氏祠堂,纪念唐代莆田第一个县令陈迈。现存建筑保持清代建筑风格,保存较好,主殿坐北朝南,通面阔15.6米,通进深11.5米,建筑面积178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悬山顶,土木结构。为研究莆田清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现作为文献居委会办公场所。保护范围:四周以房屋建筑外墙滴水各外延1米。……[详细]
沙堤朱氏大宗祠
  沙堤朱氏大宗祠位于荔城区黄石镇天马村朱厝自然村。创建于宋乾道年间,明嘉靖年间重建,祀明嘉靖年间御史朱制与清代御史朱元春及其列代祖考。座北朝南,建筑占地面积700平方米,为单进廊院式建筑,由前厅、天井、正厅组成。正厅面阔三间,进深四柱带前廊,悬山顶抬梁土木结构。檐下雀替等建筑构件雕刻较精美。现存有唐代入莆始祖进士都官郎中监仓使硕辅一世祖伯益朱公墓碑、唐代古墓砖、宋代“龙泉古井”、明代“朱家园”石匾、御史朱制亲笔墓志铭石刻、《天马山赋》石刻、明清时的《两朝赐祭》《登科》木匾、明代“侍御里”“忠谏里”石刻。……[详细]
斗南郑氏宗祠
  斗南郑氏宗祠位于荔城区黄石镇斗南村斗南自然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坐北朝南,通面阔19米,通进深35.9米,建筑面积682.1平方米。为单进廊院式建筑,由前厅、天井、正厅组成。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五柱,悬山顶,抬梁土木结构。存有明代门枕石、柱础,现存建筑保持清代建筑风格,为研究清代宗祠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西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南至主殿前廊滴水外延2米。北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详细]
斗南奉政祠
  斗南奉政祠位于荔城区黄石镇斗南村斗南自然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代,近代重修。坐东朝西,通面阔16.1米,通进深24.1米,建筑面积388平方米。为单进廊院式建筑,由前厅、天井、正厅组成。正厅面阔五间,进深四柱,悬山顶,抬梁、穿斗土木结构。存有清代门枕石、柱础,现存建筑保持清初建筑风格,为研究清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西至主祠前廊滴水外延2米,南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北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详细]
北高陈氏宗祠
  北高陈氏宗祠位于荔城区北高镇山前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理宗年间,明洪武年间重修,清末期和近代均再修。古建筑群以永安书社、陈氏祠堂和尚德堂组成,现有面积近1000平方米。祠堂外埕左前方有古井一口,护井石刻万历二十九年陈肖波重修;右前方大古井一口,刻有明弘治十二年及万历二十一年重修等字迹。为研究明、清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西至主屋前廊滴水外延2米,南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北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详细]
和平通天寺
  和平通天寺位于荔城区黄石镇和平村五龙自然村,年代为明-清。始建于宋元祐六年(1091),进士余万创建,明崇祯十三年(1640)宣城知县余飏重建,近代重修。坐西朝东。通面阔17.5米,通进深47.6米,建筑面积833平方米。为二进廊院式建筑,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厢庑等组成。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二柱,歇山顶,穿斗式土木构架。为研究莆田明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山门外墙滴水外延2米,西、南、北三面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详细]
陈裕清故居
  陈裕清故居位于荔城区拱辰办濠浦社区下亭顶码自然村,年代为民国初年,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于国民初年,坐北朝南,悬山顶二层土木结构,建筑有精美的木石雕,为陈裕清故居。陈裕清历任国民党中央多种宣传,对外要职,1967年任--民党中央第四组主任、中央海外工作会主任、中央文化工作会主任。1979年3月起任纽约州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促进会会长,后被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是国民党第十、十二届中央委员、常委。保护范围:以故居本体为中心,东、西、南、北各向外延伸5米。……[详细]
陈展如故居
  陈展如故居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凤山社区城墙巷,年代为1932年,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932年,坐北朝南,四落水屋面,砖混水泥结构,装饰精美,是莆田早期的欧式民居,占地533.577平方米。故居西侧有唐井和一段宋代城墙。陈展如,莆田人,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名医,有善名,因反对国民党被害。保护范围:按故居原围墙内保护,故居南北向长度44.64米,故居前庭东西向宽度17.40米,故居后院东西向宽度18.36米,故居宅地面积798.16平方米。……[详细]
宋德星宅
  宋德星宅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办事处文献居委会坊巷86弄,年代为20世纪20年代-40年代,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分别于20世纪20、30、40年代各建一座,砖木建筑,是宋德星在担任基督教牧师时所建,特别是40年代所建的建筑其木雕尤其精美。坐北朝南,通面阔12.9米,通进深13.5米,建筑面积174平方米。为单进合院式建筑。由院门、围墙、上下二层主屋组成。2013年公布为福建省优秀近现代建筑。 保护范围:四周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详细]
彭鹏故居
  彭鹏故居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金桥巷,类别为古建筑。故居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左右,坐北向南,由外大门、前、后厅房。厅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第一进厅内存左都御史于成龙为彭鹏书立的“帝眷忠清”木匾一方。卷堂左侧后的独立小院为彭家购居的明中期建筑原构,门窗形制奇巧,部分石构件精美。1993年公布为莆田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彭鹏故居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南至大门外延1.5米,东、西、北以建筑外墙各外延1米。……[详细]
下亭庆源祠
  下亭庆源祠位于荔城区拱辰街道濠浦社区下亭码自然村。创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清政府为嘉奖该村进士陈池养而建的,也是台湾政界名人陈裕清和爱国华侨陈江河祖先的祠堂。为陈裕清儿时就学之所。建筑坐北朝南,通面阔10.1米,通进深21.9米,建筑面积219平方米。为单进合院式建筑,由院门、大埕、前厅、天井、正厅组成。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两柱,悬山顶抬梁土木结构,较完整地保存了清代莆田地方建筑的特点。该祠一直是濠浦、南郊等地的学子们求学的学堂。……[详细]
朱天贵祠
  朱天贵祠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溪白村绶溪公园内,类别为古建筑。清康熙年间(1662~1722)为纪念随施琅征台阵亡的将领朱天贵而建,祠占地面积364平方米,坐东向西。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斗拱、雀替等构件雕刻精美。朱天贵祠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建筑外墙外延5米,西至滴水处外延15米,南至建筑外墙外延5米,北至建筑外墙与柯氏修史堂外墙之间距离的中心。……[详细]
20、祥应庙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祥应庙
  祥应庙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溪白村,类别为古建筑。五代时已有,北宋重建于今址,初名大官庙,大观元年(1107)赐庙号祥应。宋代多次维修与扩建,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坐北向南,通面阔20米,通进深13.2米,建筑面积264平方米,占地面积1019平方米。为单体建筑,由砖埕、正殿组成。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悬山顶抬梁土木结构。其祥应庙记碑现存三清殿东侧碑园内。庙侧立有其它地方移来的四通宋代墓道碑。祥应庙碑刻是研究莆田宋代海外贸易及海外交通的重要实物资料。祥应庙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祥应庙东面六角亭滴水外延11米,南至祥应庙主殿滴水外延11米,西至祥应庙西面六角亭滴水外延5米,北至祥应庙主殿滴水外延5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