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 > 鄞州区旅游

鄞州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上水岙窑址
  上水岙窑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旅游度假区上水村境内。2016年2月至11月,为配合宁波中国-中东欧投资贸易博览会永久会址项目建设,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项目所在地块进行了考古发掘,在上水岙发现并清理龙窑窑炉两条,出土大批精美的越窑青瓷器和窑具等遗物。上水岙窑址的发现,不仅极大提升了作为越窑三大生产中心之一的东钱湖窑场在越窑青瓷体系中的历史地位,也提升了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达到了文物保护与开发建设共享双赢的目标。出土遗物具有以下方面的特点:一是种类丰富,主要包括碗、盘、杯、盏等越窑青瓷产品和匣钵、垫圈、复合型垫具等烧窑用具;二是造型别致,发现了以往越窑考古中少见的器形,如仿青铜礼器的越窑青瓷花口尊和镂雕凤纹、龙纹香熏等;三是装饰工艺繁复,集多种工艺于一身,刻划花、浅浮雕、镂……[详细]
皎碶桥
  皎碶桥位于鄞州区五乡镇皎碶何村大桥头后塘河上,为鄞东地区跨度最大的古代桥梁,昔有“鄞东第一桥”之称。该桥南北走向横跨于后塘河上,为一座2墩3孔石拱桥,桥身由长条石砌筑而成,雄健挺拔,如苍龙卧波。桥身上长满了藤蔓,为这座石桥增添了独特的美感。五乡名字的由来,五碶泄五乡之水”,故而得名五乡碶。后简化为五乡也叫鱼香。而在这五座碶桥当中,最有名的便是今天的主角鄞东第一桥之称的皎碶桥。……[详细]
昼锦桥
  昼锦桥,位于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东李村,始建年代不详,现存桥梁为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重建;三跨石构梁桥,长10.70米,宽2.2米,高2.7米。……[详细]
  永安桥位于东钱湖城杨村与俞塘村之间,跨溪而建,是一座三孔水泥桥。永安桥有数十米长,桥身上好多地方都长了青苔。在桥北头有一个四柱水泥亭,这亭子是建桥时建的,为典型的民国风格,细看此亭,四柱不一,面柱是水泥浇筑,背柱却是石柱,原来此亭是土地祠改建,石柱是老祠遗物。这两块碑还挺有故事。一块碑立于民国十九年,在亭子东南一角,碑高近2米,宽约80厘米。读碑文可知,当时建造此桥一共花费了4800多银元,共有五人出资,其中四人,即陈世昌、金廷荪、杜月笙、马祥生,共同出资4600银元。这几个都是当年上海滩的大佬。另一块碑在亭中靠墙处,立于民国十三年,碑文上的内容也是修桥碑记及捐款人的姓名。这两块碑立的时间只相差了6年。而现桥却保存得相当完好,是至今保存最好的民国桥梁之一。……[详细]
  李达三,1921年出生于鄞县东钱湖镇莫枝堰沙家垫村,现任声宝—乐声(香港)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是香港宁波同乡会创会会长。李达三先生旧居是一幢三开间二层进深六柱落地的合院楼房。屋前天井宽敞,左右设有厢房,旧居外曲河通幽、风景清雅……[详细]
  补陀洞天石窟又名观音洞。位于东钱湖镇政府南偏东6公里的陶公村霞屿岛,全长41.4米,高2.86米,宽1.7米。宋史岩之因其母双目失明又信奉观音,为避去普陀山的风险,在霞屿岛上仿普陀山的潮音洞凿山为洞,内雕石刻观音等佛像,故名观音洞;洞口镌一额,名补陀洞天,此洞为人工开凿的石窟,由此得名。洞形如龙,昂首,鼓腹,弯腰,摇尾。腹壁间凿有一拱顶佛龛,雕有一座盘膝而坐的观音石像,右壁镌四爪游龙一条,左壁雕韦驮立像一尊。洞旁建寺,名霞屿寺,至清代寺废,补陀洞天渐被湮没。1977年清湖筑塘开石挖土时发现。1986年5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范围:霞屿山全部及洞。山脚线向外延伸20米到40米。……[详细]
  北岙岭墓前石刻位于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镇横街村吉祥安乐山北岙岭公路彩坑段旁。赑屃是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的动物,像龟。一般古代大石碑的石座多雕刻成赑屃状,人们俗称为石龟。石龟巨大,头部残损,清晰可辨阴刻龟背纹和腿上的鳞纹,按头部计算在内,长度可达3.2米,宽度2.3米,厚度0.8米。龟旁躺着风化严重的巨碑,长3.4米,宽2米,厚0.35米,原由整块鄞西梅园石制成,碑文字迹已难以辨认。 据史料考证,南宋丞相史浩(1106—1194)及其子孙六代大部分人葬于横街村吉祥安乐山,因此判断该赑屃应为史氏家族的神道碑碑座,巨碑为原神道碑。如此形制巨大的赑屃,在东钱湖一带已绝无仅有,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2013年3月被公布为宁波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点(横街石刻群组成部分)。2023年9月被公布为宁波市第四批市级……[详细]
  袁家祠堂建于清代道光年间,位于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同三村,是区级文保单位。袁家祠堂祠堂原名“亲序堂”,分门楼、大厅两进。主体坐北朝南,合院式结构,占地面积980.75平方米,由门厅、大殿及左右厢房构成。门厅硬山造,面阔七开间,明间高于次、梢间,且明间又呈三开间牌楼式进门,其中明间三开间中的明间又高于次、梢间,屋脊设吻兽,垂脊设武将人物像。整个门厅外檐成曲线美和屋顶错落有致的效果,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檐柱牛腿、横枋斗拱雕刻精致、华丽,整个门楼显得壮丽宏伟。袁氏宗祠大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五开间,明间抬梁结构,六架梁架,前施卷棚廊,梁枋以木刻书法的独特艺术,后设双廊次、梢间用中柱,进深六柱十檩,殿前设置葵龙纹木栅栏,颇具气派。天井两侧有厢楼,在祠堂右厢房内立有清代道光、咸丰间石碑两块。门楼建筑为三……[详细]
  灵佑庙,地处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背靠长乐里山,面对福泉山,是为纪念曾在此任县令的王安石而建。据民国《东钱湖志》记载:“灵佑庙,绿野岙之西,祀宋邑令王安石。”看到东钱湖灵佑庙,这是一座两进两厢的四合院式的古庙,体现了清代早期的建筑特征,古朴厚重。与灵佑庙相守相伴的古樟守望在庙门外,似稻桶式旗杆状的一对银杏树矗立在庙门内,参天的古树给古庙增加了沧桑感。文保爱好者杨古城曾到过灵佑庙,并发表过一篇介绍灵佑庙的文章。他描述说,以前庙门上方有一块久经风雨的古匾额,除了“灵佑庙”三字以外,依稀可辨的小字刻有“乾隆丁已”,可知这座古庙建于乾隆二年,即1737年,距今有277年历史。……[详细]
  东钱湖畔有18座裴君庙,俞塘村裴君庙最为有名,且于2013年3月被列入为宁波市文物保护点。裴君者,裴肃也。其始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位于村前金字山左侧(现前山庙坎墩)约百年之后因山洪暴发被毁。清顺治十年(1653年)在蟠山脚下重建新裴君庙。到民国初期,该庙年久失修,门栋颓折,展室倾欹。里人俞增廷、俞增加、俞祥智决定原地重建庙宇,殿宇朝西南移三分,民国八年(1919)动工,民国十年(1921)完工,耗银万两,义工万余。《俞家塘岙裴君庙碑记》所载的,就是至今保存完整的俞塘裴君庙。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裴君庙,在俞家塘岙东,旧由于首办理庙事,民国由乡公所组织庙保管委会,屡修葺,民国十年(1921)扩建,费万金,民境下278户,旧例正月演戏三日,八月十一神诞,演戏二日,今正月灯戏照旧。”……[详细]
  陶公梅泉位于东钱湖镇陶公村梅树下,井旁立碑,分上中下三段,下段为基座,中段刻“梅泉”两个大字,上款为“乙亥仲夏”,落款为“魏友棐题”。……[详细]
  东钱湖堰、碶、坝群,包括莫枝堰堰、碶、坝,平水堰、坝,大堰堰、坝,前堰堰、碶,高湫堰。年代为宋。……[详细]
  亭溪岭古道北起横溪镇周夹村,南至东钱湖镇城杨村,古道所在山地高约300米,长约1600米,宽约2米,全部由人工将鹅卵石和小石块一段一段铺设而成。整个岭势东南高峻,西北坦斜,弯曲有致。 亭溪岭又叫“藤溪岭”、“腾飞岭”,古人取地名多有来历,其可能是因为长岭的一边是潺潺山溪,沿途又多凉亭而得名;或是因为岭旁曾有古藤蔓覆溪上,便将山岭会意称作藤溪岭。至于“腾飞岭”,则源于一个民间传说。过去,亭溪岭可不是一般的古道,据说在唐宋时这里已有山路,到了清代,古道已修筑得比较规整,相当于县级公路,成为鄞东南的交通要道。据竖立在亭溪岭巅的清光绪二十年《重修亭溪岭路碑》记载:“窃惟亭溪岭为鄞奉象三邑通衢。绵亘十余里,往来行人日夜不绝……”往岭东走,可通咸祥、大嵩,渡象山港至丹城和石浦;往南走,过横溪、大岙可至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