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江门市旅游

江门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
  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前身为烈士纪念碑。1957年,广东省政府在周文雍故乡---开平市百合镇茅冈村委会扬桃山兴建“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碑”,以敬仰先烈,教育后人。于1983年重修,1999年改扩建为烈士陵园,2012年起投资2800万元逐步完善了各项配套设施。陵园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49平方米,悼念广场3708平方米,绿化面积7828平方米。陵园坐南向北,北靠325国道,建有牌坊、纪念碑、纪念馆、纪念亭、塑像、悼念广场以及零散烈士墓集中保护区等纪念设施。陵园内,在20多米高的平台上建有高31.6米的纪念碑,碑上镌刻叶选平的题词“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碑”,碑座正面镌刻的碑文上记录着两位烈士的革命事迹。左面刻着陈铁军烈士的箴言:“一个革命者应该学习古今中外伟大人物的高贵品质和英雄气概……[详细]
茶庵寺公园(茶庵公园)
  茶庵寺是江门市郊一处著名的名胜古迹,座落于江海区外海镇的五马归槽山麓,距市区约十公里,是一处风景幽美的好去处。相传唐朝天文学家、高僧一行禅师游岭南一带时,来到此地观察天象,绘制星图,在此结一小茅庐居住,以种茶度日,草庐名为“茶庵”。一行高僧俗名张遂(公元682一727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天文学家,与0之、张衡、李时珍齐名于世。一行高僧毕生致力于研究天文地理,漫游全国各地。唐中宗神龙初年,他到过新会县,喜爱外海的五马归槽山,便在山麓搭起茅庵居留下来,晚上观测天象、绘制星图,对天文地理气象作深入研究。茶庵附近一带的民众,十分敬仰一行高僧的学识与为人。明朝万历年间,外海地方有一位名叫陈吾德的进士,非常敬慕一行高僧的名望和功德,他倡议建造一座砖瓦结构的寺庙作为永久的纪念,此寺庙以一行高僧的小居“茶……[详细]
蛮陂头水电站
  台山市蛮陂头水电站位于风景秀丽的北峰山麓,与台山著名风景区石笔潭隔山相邻,上有古兜山四级电站,下有塘田水库。蛮陂头水系隶属于古兜山水系,水库集雨面积有19.86平方公里,原有库容量175万立方。 蛮陂头水电站是广东省较早建成的水力发电工程,也是中南地区第一座水力发电站,因而,被喻为台山第一颗水电明珠,曾制造石膏模型送广东省水利厅和中央水电部展览,吸引了不少业内人士和大批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名噪一时,蜚声海内外。 蛮陂头水电站始建于1948年,当时由华侨集资捐建,于1952年4月竣工建成,最早引进美国制造水轮发电机组一台,机组功率为175千瓦,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至台城,长度为18公里,主要供居民生活和照明用电。后又引进德国制造水轮发电机组一台,机组功率为180千瓦。其后,又陆续安……[详细]
缉熙堂祠堂
  时代:清代地址: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四巷与五巷之间缉熙堂乃清朝嘉庆年间梁君杖的十一个儿子为他所建的祖祠。嘉庆四年(1799)动工,次年竣工。该祠堂布局为三进两天井,青砖结构,杉瓦盖顶,宽10.45米,进深26.8米,占地面积280平方米。巨木为柱,抬梁坚固,构件雕刻精美,彩绘壁画清晰,原汁原味,充分体现出清代中期岭南建筑的艺术特点。建此祠堂时,因梁君杖健在,按俗礼讳死,故不称祠堂,为弘扬祖德,发扬家族“忠信仁义,尊师重道”等优良传统,故起名缉熙堂。缉熙堂建成后,成为梁君杖家族议事,喜庆的活动场所,并以超前的意识,物尽其用,利用它开辟成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书院。梁君杖四世同堂,四代共育男丁107人,其中有功名的81人,监生、贡生、举人及进士70人;二品官员4人;四品以上官员6人;五品以上10人……[详细]
林锵云故居
  林锵云故居及故居展览室位于江门市新会区罗坑镇下沙村委会大来里。林锵云故居一房一厅30多平方米,是清朝时期的大合园建筑民居群,共用屋内的大厅,住所分户居住。2010年,罗坑镇党委、镇政府、下沙村党群服务中心对林锵云故居进行全面修缮。林锵云故居厅堂室内陈列着关于林锵云同志简介、生平事迹、廉洁故事等图片介绍,以及曾经工作的部分珍贵照片。2014年,下沙村党群服务中心经多方集资,把原下沙村大来里生产队队址改建为林锵云故居展览室。林锵云故居及故居展览室于2014年12月被中共新会区委宣传部公布为新会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6年8月被中共新会区纪委公布为反腐倡廉教育基地;2016年12月被中共江门市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江门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7年1月29日被江门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慈元庙碑刻
  慈元庙碑刻,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崖山祠。刻于明、清时期,记述南宋覆灭经过和历代重修的历史、赞颂宋末民族英雄,现供人参观。古碑共有12块,分别有明湛若水撰的“修复崖山慈元殿大忠祠记碑”、明成化罗伦撰的“大忠祠记碑”、明嘉靖的“重修崖山全节庙大忠祠碑”、明弘治张诩撰的“全节庙碑”、明弘治陈献章撰的“慈元庙碑”、明嘉靖杨以诚书的“正气歌碑”、清光绪的“重修慈元庙碑”、明区大相撰的“崖山览古诗碑”、“题全节庙大忠祠诗碑”、明鲁能撰的“白沙先生付麟诗碑”、明万历的“时万历戊申岁孟谷旦立诗碑”、明嘉靖何廷仁撰的“重修崖山大忠全节二祠碑”等。其中有明代陈献章所撰的《慈元庙碑》最著名,书法艺术价值较高。该碑刻是慈元庙古建筑群损毁后仅存的实物资料,其碑文记录了南宋崖山行朝、宋元崖门海战以及明代兴……[详细]
仕安岑公纪念堂
  时代: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地址:恩平市君堂镇江洲圩居委会江洲中学内。仕安岑公纪念堂于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建,纪念堂曾为县华侨中学校舍,后为县师范学校校舍,现为江洲中学保管学生自行车库之用。坐北向南,砖木结构,中西合壁建筑风格。总宽14.29米,总长24.65米,占地总面积352.25平方米,高14米,共3层。正面两侧建筑物向外凸出,中间向内凹入,竖四条水泥圆柱。第1层平面分5卡,头卡分正座,及东西厢房,厅中竖6条方柱承托,厢房侧面设水泥楼梯登上2楼;第2层对竖8条方柱,头卡有东西厢房,中间设有阳台;第3层的南面东西两端建有六角攒尖顶的小房,正面大书“仕安岑公纪念堂”字,背面由岑宇桂书写岑君岳华撰文“仕安岑公纪念堂”落成记。对研究当时当地建筑艺术有参考价值。2012年1月恩……[详细]
鹤山关帝庙
  关帝庙位于鹤山市共和镇大凹村。庙坐西北向东南,前有近百平方米的空地,隔田垌遥对小山岗,背靠山岗,岗上至今仍有参天古树,衬托出庙宇的不凡气势。始建年代待考。原庙简陋,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由当地绅民集资白银千余两在旧庙基础上重建,民国37年(1948年)修葺。庙阔三间,左右青石巷和左右厢房。主体建筑两进深,面积约360平方米。风格与佛山祖庙相仿,体现晚清岭南庙宇的建筑特点,用材含“金银铜铁锡,陶灰砖木石”10种。神像、祭器、饰物用多种金属材料,庙宇又用5种雕塑工艺来装饰。至今,庙的神像、祭器等已不复存,但5种雕塑仍然保存:正殿屋脊用陶塑的图像装饰,脊饰是陶制的二龙争珠。大门门框是镂空的花鸟石雕,有蝙蝠、凤凰、喜雀和花卉等崐图形。横架在廊柱与正墙之间木枋上的是扮演各种戏文的漆金木雕,正面……[详细]
杨太后陵
  杨太后陵,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永安里。葬于宋末,为杨太后的陵墓。杨太后(1244-2279),名巨良,宋度宗的皇妃、宋端宗的生母,宋端宗即时尊为皇太后,被后世誉为国母。南宋行朝在新会崖山建行朝草市、行宫30间,杨太后在慈元殿主持政事。宋元崖门决战中宋朝灭亡,杨太后赴海殉国,太傅张世杰仓促之间将其葬此。坐西北向东南,宽7.98米,深11.9米,占地面积74平方米。享堂为圆形,直径6.9米。坟头以鸭屎石雕刻,六角形,高0.6米,宽1.2米,形如竹笠。二级拜台,直角踢靴,护墙和山手以蚝壳夯土砌筑,高0.8米。1986年重修时墓面铺混凝土。杨太后陵是宋元崖门史迹的重要文物,是新会现存身份最高的著名墓葬,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1979年新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巫公岩摩崖石刻
  巫公岩摩崖石刻位于台山市海宴镇通亨村西面的巫公岩(又称西岩)。巫公岩由三块巨石相倚而成。洞高5米、宽6米、深3米。岩洞上盖刻“巫公岩”三字,每字径0.15米,字的四周刻有方框,字横书在方框内。洞右侧一块横卧巨石上刻有《西岩行》(共308字)和《西岩诗》(共56字)两首诗,字迹清楚。《西岩行》、《西岩诗》为岫云书镌。在巫公岩南边大石刻有“洞天”二字,左旁有“岫云书”三字。岫云即巫岫云,字正得,海宴通亨村人,生卒年月不详,曾任南宋州级官吏,宋德祐二年(即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元兵入粤时弃官隐居于巫公岩。在岩北边群石上刻有“回顾”、“渐入”、“眠云”、“泽有”、“自酌”、“棋局”等字,无书写年月及书写人姓名。宋景炎元年刻。……[详细]
名宦家庙
  名宦家庙坐落潮连街道卢边村,始建于明代,原名为文林郎公祠。清光绪五年(1879年),该祠改名为名宦家庙。此后经过清嘉庆、光绪时期多次重修改建,整座建筑呈现清代建筑风格,结构完整,面貌壮观。庙共三进,面宽12.5米,深58.55米,占地面积732平方米,建筑面积709平方米。前、中两座为堂庙式,分别为三柱和四柱穿斗式梁架结构,两座之间建有一座亭台,布满装饰精致的浮雕木刻;后座为庭院式二层结构的“玉杯楼”,传说昔日朝廷聘任文林郎的聘贤玉杯藏于此楼,故得名。历史年代:始建于明代,清嘉庆、光绪时期重修改建占地面积:725平方米建筑面积:709平方米建筑层数:1层建筑门类:宗祠建筑……[详细]
龚昌荣故居
  龚昌荣故居位于蓬江区白沙街道龙环里58号。2020年,蓬江区人民政府公布龚昌荣故居为蓬江区不可移动文物。2021年,江门市人民政府公布龚昌荣故居为第八批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该故居被认定为江门市党员教育基地、江门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江门市国家安全教育基地。龚昌荣(1895—1935年),江门水南人,曾化名邝惠安、邝福安,后改名龚昌荣。1925年,龚昌荣前往广州参加省港大-,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担任香港“打狗队”队长,同年10月奉命调到上海,担任由周恩来直接领导的中共中央特科红队队长。因被叛徒出卖,于1935年被国民党反动派-。……[详细]
天村党支部旧址
  时代:1928年地址:恩平市圣堂镇水塘天村东闸(0-)天村党支部,始建于1928年1月间,重建于1938年11月间。支部是革命前辈冯燊同志亲自建立的我县第一个党基层组织。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积极领导天村地区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旧址位于圣堂镇水塘天村东闸(0-),该楼建于清末,青砖结构,杉瓦盖顶,闸楼门额的石匾刻着“天村里”三个大字,楼高8.5米,共三层,宽4.3米,进深5.2米,占地面积22.36平方。建国后的1958年拆掉一部份,1981年再次重建。1983年6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楼七壮士抗日旧址
  南楼七壮士抗日旧址位于开平市赤坎镇南楼管理区腾蛟村边,是一座弹痕累累的古式碉楼,是为南楼。该楼是当地华侨、侨眷出资建于1913年,座北向南,为七层钢筋水泥建筑,高19.06米,占地面积28.46平方米,建筑面积180.2平方米,楼门铁造。每层开窗和设有枪眼,第六层为瞭望台,曾设有探照灯。楼顶为平台式。它南临潭江,北扼东滘龙公路,是三埠、赤坎水陆交通要塞,地形险要。抗日战争时期,司徒四乡自卫团腾蛟中队队部就设在这里。这支队伍深受中国共产党抗日宣传教育的影响,有着坚定的抗战立场。1945年7月中旬,该队司徒煦等七壮士凭楼抗击,阻击南窜之日本侵略军,坚守7昼夜,毙敌16名。最后,日本侵略军施放毒气,七壮士中毒,被捕后壮烈殉国。当时,流传着一副对联:七士守南楼,两路倭寇齐丧胆;三军逃夹水,四乡团队独……[详细]
龙冈古庙
  龙冈古庙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集宗祠、庙宇于一身的三进古庙,庙内供奉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神像,供刘、关、张、赵四姓人士祭祀。据考证,目前国内许多该四姓人士聚居地,包括香港、台湾以及国外如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都成立有龙冈古庙,而开平龙冈古庙则为鼻祖。交通乘坐往月水镇的公交线车可达。广东江门市……[详细]
琴溪古桥
  琴溪古桥琴溪古桥位于北陡镇那琴村委会,始建于明代,桥长24米,宽2.8米,高6.5米,整座桥均由花岗石板材建成,石板彼此间没有石灰沙浆等辅助性建筑材料构筑的痕迹,别树一格。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属台山市级历史保护文物,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也是北陡旅游重点景观之一。地址:台山市北陡镇那琴圩侧……[详细]
开元塔公园
  开元塔和金章阁位于长沙楼冈马山(又称塔山)。其中开元塔高7层,占地面积49.1平方米,始建于清乾隆16年(1751年),原名“文塥”塔。据传当时四川省南溪县人叶重秀到开平任知县,见开平县文化不兴,科举寂寂无名,便倡议在马山顶上修建“文堛”塔(“堛”与“笔”同音同义),以此寄托多出人才。“文堛”塔建成后不久,开平先后就有10余人中举。金章阁占地面积为97.02平方米。道光23年(1843年),时任县令江西吉水人张帮泰决定将“文塥”塔增高两层,使与苍城学宫的地阶相平,同时在“文堛”塔左侧添建一个“文印”,开平则会人才辈出。同年7月,“文堛”塔被增高两层,形似官印的四方阁也建成,取名为“金章阁”,还规定不出状元不开“文堛”塔底门。此后开平果然科举大兴,开创了开平科举新纪元,因此“文蝠”塔被改名为“……[详细]
外海陈氏五大祠
  外海镇多姓陈,自元至正十年(1350年),陈氏先祖迁到外海定居,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陈氏家族人丁繁衍,历代人才辈出,外海的别名“龙溪”也是陈姓人为纪念曾避难于福建漳州龙溪深山而命名的。从前外海的祠堂,星罗棋布,最宏伟的是“外海镇陈氏五大祠”,五大祠位于外海东部的赤泥山下,因而乡下人多称其为“东头祠堂”。陈氏五大祠是外海陈氏宗亲的祖祠,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五间祠堂紧密相连,横列成排,气势不凡。始祖朝列大夫莘隐陈公祠坐落在赤泥山下,泉石祖祠和筠轩祖祠在其右侧,桃溪祖祠和定息祖祠在其左侧。祠堂占地约4100平方米,为三进并列而建,采用单檐布瓦硬山顶,蓝琉璃瓦剪边,抬梁与穿斗相结合梁架结构,保有鲜明的清代建筑艺术风格,建筑规模宏大,形态壮丽,布局严谨,结构精密考究,以莘隐陈公祠为中轴线,左右对称……[详细]
杜阮一品夫人米氏墓
  在蓬江区杜阮镇叱石山下的三和里,有座掩于浓浓榕荫下的巨大墓穴,墓穴右后方竖立着一方“奉天诰命”石碑,彰显出墓主人地位的显赫。原来,这是诰封一品夫人的米氏太婆的墓地,这位显赫的人物是杜阮人黄姓的开族始祖。杜阮人虽然有众多姓氏,但8成以上的居民姓黄,所以,米氏太婆基本上可以说是杜阮居民的始祖了。据墓志记载,米氏太婆出自书香之家,朝夕勤恳,每日在家洗麻织布,还擅长风水之道,她死后下葬于毕纳圆(土名),她的墓地便是自己所选定的。据杜阮人说,800多年前,米氏太婆随丈夫黄源深从南雄珠玑巷来杜阮开基立业,在三和里定居。米氏太婆的丈夫黄源深,号云山,居正公长子,南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进士,曾先后任徐州知府和浙江都漕运使等职。谈起米氏太婆,上了年岁的杜阮人无不眉飞色舞,十分兴奋,说米氏太婆精通医……[详细]
文楼吴氏宗祠
  文楼吴氏宗祠位于新会区古井镇文楼村委,年代为清代。2010年12月,被公布为江门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