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湛江市旅游

湛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遗风小学——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成立地旧址
  遗风小学——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成立地旧址位于湛江市坡头区官渡镇泮北村内,东经110°25′16″,北纬21°25′25.46″。全面抗战爆发后,原中共南路特委委员陈信材回祖籍泮北村,动员泮北村群众,以祖尝作为办学经费、以祖祠作校舍,创办遗风小学。1939年春,遗风小学正式开学。中共高雷工委派党员梁红到遗风小学任教,建立工委联络站。1940年春,中共南路特委派中共党员、香港学生赈济会(简称“香港学赈会”)青年回国服务团卫生员袁惠慈(化名张越)和党员梁惠章(梁伟勋)、苏娟(苏坚)到遗风小学任教,成立党支部,袁惠慈任书记。从1939年到l944年底,高雷、南路党组织先后派出黄景文、陈婉文、陈汉雄、何彬、陈阮英、谢森、李学英、梁涛明等19人到遗风小学以教师身份作掩护,从事革命工作,黄景文任校长;先后……[详细]
梁氏宗祠——甘霖抗日民众夜校旧址
  梁氏宗祠——甘霖抗日民众夜校旧址位于湛江市麻章区麻章镇甘霖村,东经110°17′40″,北纬21°18′17″。1939年,中共遂溪七小党支部的支仁山、招离、王国强等人按照遂溪青抗会的部署,通过梁子端(遂溪七小教师、甘霖村文人梁墨斋之子),到甘霖村开办抗日民众夜校,校址设在甘霖村梁氏宗祠(原永宁乡初级国民小学)。支仁山等人依靠村中贫苦农民梁甫、梁汝宏、梁汝新、黄南保、黄桂(黄良桂)、梁有以及妇女积极分子吴森(又称吴婶)、梁玉英等人,广泛动员群众参加夜校。夜校老师主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群众建立深厚感情。夜校采用自编的宣传抗日和革命道理的教材,教群众识字、唱抗日歌曲,讲抗日故事等,寓政治教育于文化教育中,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夜校还成立遂溪青抗会甘霖通讯站。不久,夜校和陈村仔夜校合办,……[详细]
寸金桥
  寸金桥坐落在赤坎区西侧,“寸金浩气”是湛江八景之一。位于湛江市赤坎区寸金路原广州湾租界西面界河赤坎河(又称文章河)上。河水连接寸金桥公园月影湖,桥之西为华界,桥之东为租界,是为纪念1898━1899年遂溪人民反抗法国强租广州湾的斗争的史志性建筑物。1925年遂溪县麻章区绅民建,原有的“寸金桥”隶书桥名刻石,现存湛江市博物馆。抗日战争时期重修,1959年和1986年扩建,为石砌单拱式水泥桥面桥梁,全长19米、面宽11.6米,单拱园径6.5米,桥面南北两侧各置栏柱,人车分道。桥头东西有董必武、郭沫若题词桥匾,董必武题书“寸金桥”,郭沫若题“一寸河山一寸金”。接着,路改名寸金路,公园改名寸金桥公园,车站和酒家均以“寸金”命名。寸金桥两侧为寸金桥公园,公园建于1958年,原名“西山公园”“人民……[详细]
太邱小学——特呈岛革命活动据点遗址
  太邱小学——特呈岛革命活动据点遗址位于湛江市霞山区爱国街道特呈村委会里村陈氏宗祠,东经110°24′26″,北纬21°11′15″。1939年秋,特呈岛以乡绅陈振业为董事长,陈振瑞、陈振新、陈受应、陈希廉、陈安鼎、陈庆仁等人组成学校董事会,聘请参加张炎抗日学生军的进步青年吴礼泰(又名吴里泰)为校长,陈生、王邦才、黄萝兰等为教师,在里村陈氏宗祠创办太邱小学。随后,中共党组织先后通过校董会安排林韬剑、岑绵彭、陈少卿、陈华镇、江田、陈耀等一批党员和进步青年到太邱小学,以教书作掩护,开展革命工作。陈克、吴福田、吴礼泰、陈生、陈志明等先后在特呈岛陈氏宗祠和里村冼太庙开办抗日民众夜校,安排进步青年陈光、陈奇夫、陈淑祯等人任教,以遂溪青抗会编印的课本为教材,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宣传中共团结抗日主张……[详细]
广州湾抗日赈灾会旧址
  广州湾抗日赈灾会旧址位于湛江市赤坎区中山街道民主路107号,东经110°21′28″,北纬21°16′44″。1933年春,中共党员许乃超通过广州湾商会会长陈澄甫的关系到广州湾接办面临停办的广侨小学。1935年春,许乃超在陈澄甫和社会知名人士冯凌云等人的支持下,在广侨小学的基础上创办晨光小学,以学校为阵地,传播革命思想,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抗战爆发后,1937年9月,许乃超动员陈澄甫以广州湾商会的名义成立广州湾抗日赈灾会。广州湾抗日赈灾会发动爱国资本家和广大群众-日货,捐款援助抗日,救济伤兵、难民,办理地方灾难善后。抗日赈灾会还出版《赈灾周刊》,宣传广州湾抗日救亡和赈灾活动。副会长、晨光小学校董冯凌云曾陪同许乃超带领晨光小学抗日救亡宣传队上街宣传,亲自登台拨琴独唱抗日粤曲,到商店、豪宅发动商贾……[详细]
湛江宣封庙
  湛江宣封庙在湛江市郊区太平镇明清两代雷州水师营地白鸽寨故地——通明港村。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白鸽寨把总童龙建,清康熙年间和民国36年(1947年)续有维修。庙濒雷州湾,东南向,四合院布局,通面宽12.3米、总进深48.1米,总面积591.63平方米。沿中轴线置三殿二拜亭、依次为前殿、硬山顶拜亭、中殿、歇山顶拜亭、后殿,均为砖柱抬梁式结构,布纹瓦,绿琉璃剪边。前殿廊柱础作八棱花篮形,门置四抱鼓石。两拜亭各以卷棚顶勾连中、后殿,独立成组。庙内现存明清碑刻7通、嘉庆铁钟1个、石雕惜字亭1座。神龛及坛前木雕有透雕、浮雕、圆雕多种,花卉鸟兽形象各异,反映出雷州半岛明清两代木雕工艺特色。中、后殿神龛楹联为当地名人手迹。中殿联为清道光三年状元林召棠手书,嵌“天后”二字:“海静波恬共仰天恩光普照;民安……[详细]
陈氏小宗祠
  陈氏小宗祠 位于湛江市坡头区南三镇田头村。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陈上川“奉金归本”始建。坐北向南,砖木结构,面宽三开间18.5米、进深共42.9米,总面积约为793平方米。琉璃瓦剪边,悬山顶。正门廊石柱4条,石材传系陈上川派船自越南南方运回。祠内仍存“陈氏小宗祠”木匾1块,长2.43米、高0.68米,朱色髹面,阳刻楷体髹金,右上角篆体阳刻印“追远报本”,左下角刻方形印二,上印阴刻“光前”、下印阳刻“裕后”,均篆体。匾无年款,亦无署名。另有陈上川画像和其母其妻画像各1幅,均按清代服式绘制,系族人年节祭祀时悬挂的“祖像”。陈上川(1626年-1715年),号义略,今湛江市南三镇田头村人,是明末清初移居越南的早期华侨。陈上川青年时任明末清初台湾郑氏政权高廉雷总兵,巡航南海,保护商旅。康熙十八……[详细]
中共广州湾支部旧址
  中共广州湾支部、菉塘交通站、琼崖纵队广州湾办事处联络站、菉塘支部、世基小学遗址——菉塘林氏宗祠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新园街道办菉塘村委会菉塘下村。1939年该村利用林氏宗祠办起私塾,后改为私立菉塘世基小学。3月,中共广州湾支部在该校附近树林里成立。菉塘地下交通联络站随着中共广州湾支部的成立而建立。该校既成为广州湾支部的主要活动场所,又是中共广东南路组织的地下交通联络站。8月,经上级同意琼崖纵队广州湾办事处使用菉塘交通站。从此,菉塘交通站由中共广东南路组织与中共琼崖特委共同使用。1945年9月,中共菉塘支部在这里成立。该校又成为菉塘支部的主要活动场所。菉塘地下交通联络站自建立起至湛江市解放,历时十年,既为中共琼崖特委沟通同中共中央的联系发挥了“桥头堡”的作用,为党安全传递了大批物资和情报,也在……[详细]
湖光岩楞严寺
  广东省湛江市湖光岩风景区内的楞严寺经近年扩建修整,重现风采。寺堂结构平衡、深邃、严整统一,砖瓦木石所造的飞檐、门楼、台阁无不体现东方古典建筑文化的神韵。据志书载:湖光岩曾有陷湖、净湖之称。湖边楞严寺在隋代名曰“灵惠侯祠”,北宋靖康七年(1126年),有一位“擢拔流俗,足不入城市”的僧人孙琮,在此结草为庵,借白云岩洞为佛堂,供奉如来三宝佛,取名“白云禅庵”。此庵一直香火不断,到了清代才更名“楞严寺”。“楞严”二字取自佛教《楞严经》,表示佛法坚强的意思。寺堂内洋溢着浓郁的宗教气息,寺内环境幽静,绿树扶疏,古木苍翠,在庄严肃穆的寺堂外,却是一派轻松开阔的景象。绿地随缓坡舒展,奇树、怪石、盆景散见其上;四周回廊环抱,两侧轩榭相望,一曲曲古琴,一缕缕茶香,颇有情调。寺堂背后,由宋朝宰相李纲题写“湖光岩……[详细]
湖光岩摩崖石刻
  湖光岩摩崖石刻位于湛江市郊区湖光镇湖光岩风景区内楞严寺正殿顶部巨石上,“湖光岩”三字系南宋丞相李纲题。湖光岩之湖,本为火山口湖,旧名陷湖、净湖、镜湖。道光《遂溪县志》载:建炎三年(1129年)“丞相李纲谪雷,爱其景致,题湖光岩三字与琮师,勒于石。”陷湖自此得名湖光岩,渐成粤西名胜。“湖光岩”三字,楷书,字高约0.9米,上款“建炎三年”,下款“李纲题”,是李纲在粤罕见手迹。原字本为阴刻,1976年,管理人员擅自以纸筋灰按笔划填充使似阳文,又在字四周加框边似匾,有失原风格。1986年与楞严寺同被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三窝天后宫——中共吴川县工委滨海区税站旧址
  三窝天后宫——中共吴川县工委滨海区税站旧址位于湛江市坡头区乾塘镇三合窝村,东经110°36′36″,北纬21°16′43″。1946年至1949年,中共吴川县工委书记(兼县长)杨子儒与滨海区区长李时清、副区长韦成荣、南二乡乡长骆实林、武工队队长李华池等人先后在天后宫设立滨海区税站。解放海南岛前夕,天后宫滨海区税站和三窝农会派出帆船3艘,舵手3人,筹集钱粮一批,支援解放海南岛。三窝天后宫始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乃三窝渔港民众为纪念天后圣母林默而建。1993年按原样重修,保持清代建筑风格,坐东向西,三间两进,檩架式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50.1平方米。于2008年1月被湛江市政府公布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旧址
  廉江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旧址位于廉江市长山镇鲫鱼塘村西南。原是鲫鱼塘村西南面一处广阔草坪。1949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和中共华南分局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在此宣告正式成立。毛主席、朱总司令发来贺电。粤桂边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梁广、副司令员唐才猷、政治部主任温焯华、参谋长杨应彬、下辖8个支队,共25000多人。作战地域包括当时粤、桂两省边区39个市、县1000多万人口。纵队下属的第一支队,也同时在此成立。1981年廉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窑头山窑群
  窑头山窑群位于廉江市营仔镇西南面窑头山,又称“犀牛望月”。年代为宋代。1963年发现。有龙窑6座,依山坡砌筑。窑长20米~25米,宽1.8米~2.1米。主要分布在山岗的东南面。堆积厚3米~5米,遗物十分丰富,瓷器有碗、碟、杯、罐、盆、壶、瓶、罈、盒、灯、盏、砚等,部分瓷器外表模印回形纹、双线“非”字纹、“万”字纹。陶器有瓦、碾轮、碾槽、压锤、垫饼、垫环、网坠等。1991年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雷州韶山戏台
  雷州韶山戏台 位于雷州市附城乡韶山村镇潮庵前。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建,四十八年重修。坐南朝北,平面方形,属亭阁式戏台。台用石砌。前台边长4.6米、宽5.7米,四角设石柱,瓦面歇山顶,三面敞开。后台即化装室,长6.8米、宽3.6米。戏台建成之初,以演外地戏曲为主,亦演当地雷歌剧(姑娘歌),至今仍可使用。1999年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林古风墓
  林古风墓位于湛江市雷州市调风镇岭脚村,年代为清。林古风墓为湛江市雷州市调风镇岭脚村。……[详细]
林召棠状元祠
  林召棠状元祠位于吴川市吴阳镇霞街,距市府所在地梅录16公里,交通方便,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林召棠是清癸未科状元,广东9个状元之一。状元祠是砖木结构平房,内藏林召棠夫妇画像,生前用过的朝服、端砚、印章、还有他亲笔滕写的条幅、对联等。……[详细]
  天竺庵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雷城镇关部前街175号,是雷州市最古老的庵堂,始建于唐朝。南眺南渡河,东接南洋万顷良田。系浙江省普陀山普济寺高僧创建的属寺,法脉系临济宗。据庵册记载,天竺庵始建于唐宪宗元年(公元806年),系浙江省普陀山普济寺高僧创建的分支,为临济正宗,目前是雷州最古老的庵堂。庵宇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属三进二庑合院式布局,计八幢、四进、二庭院、三殿、二堂、五阁、三厅、十九间宿舍。其构建风格独具明清遗风,庵宇焕然一新,宽敞清静,佛像宏伟庄严,游客络绎不绝。据清咸丰元年比丘尼广和法师撰《庵史传》载∶唐宪宗年间创建。时仅庵宅一间,内设佛殿供奉一小尊木雕莲花座释迦佛,其四周竹林青绿荫凉,风景幽雅。又据庵内石碑记载∶明嘉靖元年(1522年),殿宇崩塌,……[详细]
  宫保牌坊位于湛江市郊区硇洲镇上街村前。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奉旨为福建水师提督窦振彪建。为四柱三间冲天式石牌坊,通高4米、通面宽5.48米,明间宽2.8米、次间宽0.7米。方柱宽0.32米,平琢浑磨,无纹饰。坊檐下栱板浮雕二龙争珠图案。明间顶部镶“圣旨”石牌。四柱正面镶对联2副,内柱对联字迹已漫漶,外柱对联清楚可读:“麟阁勋崇万里鲸鲵皆摄魄”;“羊碑思永八闽貔虎尽铭恩”,落款为“道光三十年小春旦园继会题”。背面亦镶对联2副,内容与正面联相同。1991年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唐菽林家族墓群位于雷州市唐家镇柯山岭。有宋元明清历代唐氏家族墓葬52座,大多数为方坛形石墓,其中宋代石墓6座、元代石墓17座、明代石墓6座、明清土丘墓23座,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最早为唐氏入雷始祖唐菽林墓,全墓以青石条砌成,长2.28米、宽1.26米、高1.17米,呈6级方坛形。墓碑文为“宋故十三上舍唐公之墓咸淳五年乙巳”。《唐氏族谱》载,唐菽林,字宜民,号深山,原籍广西桂林,南宋咸淳间任雷州推官,卒于官,赠光禄大夫,葬柯山岭。1999年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下山井窑群位于遂溪县杨柑镇下山井村西。年代为宋元时期。沿海岸线尚存10余座窑。产品以青釉瓷为主,褐色釉次之。器类有碗、盏、杯、盆、钵、盘、碟、炉、瓶、壶、罐、砚等。盘、碟的形制较多,有花瓣口、折沿、扭花唇、平唇等多种。纹样有刻花、印花、褐色彩绘等。一件碗范有元代“大德九年”的铭文。部分瓷器采用大小相叠垫烧方法,并置于匣钵内烧制。1991年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