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徐州市旅游

    徐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1、戏马台 AAA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戏马台
      徐州现存最早的古迹之一。公元前206年,盖世英雄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于城南里许的南山上,构筑崇台,以观戏马,故名戏马台。历代在台上营建了不少建筑物,诸如台头寺、三义庙、名宦祠、聚硅书院、耸翠山房、碑亭记等。•是徐州现存最早的古迹之一,依山岗地形,逐步上递,错落有致。景点介绍戏马台是徐州现存最早的古迹之一。公元前206年,盖世英雄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于城南里许的南山上,构筑崇台以观戏马,故名戏马台。戏马台依山岗地形,逐步上递,错落有致。历代在台上营建了不少建筑物,诸如台头寺、三义庙、名宦祠、聚硅书院、耸翠山房、碑亭记等。戏马台北侧有曲廊、追胜轩、集萃亭和系马桩、鸟骓槽等景点。曲廊内嵌有历代文人雅士吟咏戏马台的诗词石刻50余通。戏马堂是主殿,堂周环……[详细]
    徐州文庙
      徐州文庙始建于宋,位于现徐州市鼓楼区黄楼办事处永康社区居委会河清路街道96 号。现存大成门、大成殿、月台和尊经阁台基。大成门为歇山式屋顶,面阔三间15.8 米,进深7.6 米,高9 米,木直棂门窗;大成殿面阔五间宽20.25米,进深13.1 米,高11.7 米,方格门窗,檐下三层斗栱;月台长20.75 米,宽9.6 米;皆歇山顶覆琉璃瓦。原文庙格局完整,按照朝廷对地方孔庙的要求而建,共3路5进庭院,贯穿在南北中轴线上,占地近2万平方米。由南向北依次为影壁、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大成门前为泮池,左右为配殿,东南角为奎星楼。是徐州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后因历史原因仅存大成门、大成殿。1989年徐州市人民政府拨款对大成门、大成殿重新修建。北宋诗人陈师道曾为徐州文庙州学教……[详细]
    大士岩
      大士岩位于云龙山北峰。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徐州知州姜焯始建,光绪十七年(1891年)修缮,后被毁废圮,1979年修复。正门北向,由山门、圆通宝殿、千手观音殿、韦驮殿、试衣亭、送晖亭、钟亭、鼓亭等组成。大殿坐东向西,面阔三间10.6米,进深6.22米,硬山卷棚顶,内祀观音大士像。石牌坊方形抹角石抱柱,石抱柱阴刻乾隆御书楹联。山门面阔三间10米,门上嵌石刻“大士岩”三字。院内有5棵古树,碑十余通。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时任徐州知府的姜焯即将卸任时在重修放鹤亭之后,又让工役在西坡修建僧寮。在挖房舍的地基时,发现一天然巨石,石质精美,状如观音。于是姜焯从山东请来技术精良的石匠,让其仿照山下黄茅岗唐吴道子所作观世音石碑画像,凿成“送子观音”造像,并在坐像周围沿峭壁凿出石龛。石龛完成后为……[详细]
    东坡石床
      东坡石床,位于云龙山的西麓。相传北宋徐州太守苏轼曾醉卧此石,因而得名。在云龙山的西麓峭壁下有一块长3.3米、宽1.75米、厚1.30米的天然平台,上刻有“石床”二字,每字高0.2米、宽0.18米,楷体,为苏轼醉卧处,其旁断崖壁上刻有苏轼《登云龙山》诗碑等九方。苏东坡在徐州任知州期间经常携幕僚友人登临云龙山,并写下了著名的《登云龙山》诗:“醉中走上黄茅岗,满岗乱石如群羊。岗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歌声清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这首诗镌刻在“石床”刻石崖壁的旁边上,跋文有:“元丰元年(1078年)九月十九日张天骥、苏轼、颜复、王巩始登此山”。颜复、王巩当时都颇有名气,他们都是苏轼的朋友,专程赶来拜访苏轼,十天内作诗数百首,在畅游徐州诸名胜时留下了很多首与苏轼的唱和诗。黄……[详细]
    徐州艺术专科学校旧址
      徐州艺术专科学校(简称徐州艺专),创办于1924年,校址设在当时徐州东南隅的浙江会馆(原市政府南楼机关事务管理局)。现存西式楼房一座,主体两层,坐西向东,面阔15米,青石基础,青砖墙体,歇山屋面。二层原有阳台,现已改造。楼内为木质楼梯、木地板。创办徐州艺专的发起人共有七人,他们是:阎咏伯、王琴舫、王继述、萧龙士、王子云、王寿仁和张金石。1917至1921年,王继述,李可染,萧龙士等人先后在上海美术院(后改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主修绘画。这所学校实行的美术教育思想在当时较为先进,第一次系统地把西洋绘画艺术引进中国的美术教育;开创中国的新美术。通过学习他们领略了中国的新美术概念及思想,并决心将其传播开来。同时他们也看到许多爱好艺术的青年学画心切,而又苦于求师无门,这些都坚定了他们要创办一所美术学……[详细]
    云龙山碑廊
      云龙山碑廊位于云龙山放鹤亭的背后,坐东向西大约十间面积的敞廊。这里原为三间僧房,1959年扩建为碑廊,占地面积225平方米,建筑面积135平方米,将云龙山原有的碑碣及市内各处零散的石刻共42方镶嵌于此,加以保护。1998年重新维修。其中重要的碑刻有,碑廊南间正中镶嵌的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的《户部重修云龙山放鹤亭记》,正中北面是明代水利专家潘季驯的《同江司徒小酌云龙山》、《再登云龙山》两首诗碑,碑廊最南端则是七块重摹王羲之的《圣教序碑》,碑廊南间最北端有黄公望的隶书《过武侯祠》碑刻,旁有姜焯书“九州之一”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原在州署衙门前照壁上,后移迁于此。碑廊北间有两块刻绘有苏轼画像的石碑《坡仙笠屐图》、《苏文忠公遗像》,其侧是清高宗弘历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四月所书放鹤亭记碑,北间右……[详细]
    权谨牌坊
      权谨牌坊原位于徐州市统一北街后迁建于户部山东坡。始建于明宣德二年(1427年)奉旨建孝子牌坊,也称“权氏祠堂”。原有大殿,左右配房,门楼和石碑等设施。因天启四年(162年4)徐州大水原建筑被淹,清顺治初年,地方官吏奉旨重建。后又屡遭破坏,光绪时重新修葺,为前后两进院落,有门楼、享堂、左右厢房等。1980年享堂、厢房被拆,仅存硬山顶的门楼,面阔三间8.12米,进深五檩6.55米,顶覆灰筒瓦,建筑面积50平方米。1990年按明代牌坊的样式进行修复,2004年因城市建设需要迁建于户部山东坡,按照原有格局重建,恢复权谨牌坊原貌。权谨,字仲常,祖籍天水略阳,明洪武初年随父迁居徐州,十岁丧父,在母李氏的辛勤训诲下,刻苦读书,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被荐授为青州乐安知县。越十载,迁光禄寺署丞。后因母年事……[详细]
    吴亚鲁革命活动旧址
      吴亚鲁,原名吴肃(1898—1939),江苏如东县人,徐海地区共产党党团组织创建人之一。旧址为带前廊的清式厢房建筑,坐西朝东,灰砖黛瓦,前有一排廊柱,共计14间,面积约300平方米。“吴亚鲁革命活动旧址”所在的这一片地方曾是江苏省省立徐州女子师范学校校址。1919年吴亚鲁进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专科读书,1922年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并负责团的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8月,吴亚鲁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受上级党组织派遣,到徐州开展革命活动。他以江苏省立徐州女子师范学校教员的身份为掩护,组织青年互助社,引导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和进步书刊,在进步学生中间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员。1925年6月,吴亚鲁等共产党员成立了中共徐州支部,吴亚鲁担任支部书记,这是徐州地区最早的党支部,并发展了第……[详细]
    云龙山石牌坊
      云龙山石牌坊现存二座牌坊位于云龙山北门西侧,偏北部的牌坊较完整,为二柱冲天式,高3.37米,宽2.75米,横梁及柱框上的内外均有铭文,牌坊前有石抱鼓。南边的一个牌坊仅存东边一个侧柱,亦有铭文。云龙山旧有石牌坊20余座,旧时的石牌坊是骑着山道由下往上建造的,座座都是石墩,石柱,石梁,雕空石刻插花翘角牌顶,每座均在5~6米高。有资料说明,这些牌坊是明清两朝历经400余年才建成的,是徐州的古建筑群之一,代表了徐州地方古建筑的多彩风格,是研究徐州建筑史的立体史料。20余座牌坊由于建筑时间不同,又体现了徐州古建筑的不同年代的风格。研究起来,更会丰富徐州古建筑的风貌和变迁。另外,所有牌坊的柱,梁,尤其是檐角,全是雕凿或镂空雕花,更留存了精湛而多彩的雕刻史料。这些牌坊多为节孝而立,没有详文记载,只在牌坊顶……[详细]
    呦鹿山墓群
      呦鹿山墓群位于邳州市邹庄镇呦山村,汉墓分布于山的南麓和西麓,多为砖室墓。古代墓葬构造形式之一。始于西汉,盛行于东汉及以后各代。用大型空心砖或小方砖砌成墓室,典型砖室墓的建造,基本上乃先由地面向下掘一竖坑,在竖坑底部横开一穴,再在此横穴中以块砌成墓室,置棺其中。有些砖室墓筑有斜坡墓道,也有的砖室即筑于竖穴之底部,不再开横穴由于使用砖块砌法的不同,砖室墓的墓可以发展成相当复杂的形式。 一般由墓门、甬道、墓室等部分组成。呦鹿山墓群有的砖室墓的券门上有半月形或长条形的门楣,其上有浮雕画像,除砖室墓外还发现一座汉三人合葬石棺墓,出土了铜镜、陶罐、铁剑、“五铢”铜钱等器物。2011年公布为徐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1、小庙井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庙井
      小庙井又名土神庙井,原井北侧有土神庙,文革时拆除。井北侧有一记事碑座,碑身位于井南埋于地下。据据原井碑记,至少有300多年历史。该井周围有高约地表0.55米的水井台,井台方形,长约5.045米,宽约4.669米。井东、西各有一个三层台阶,西台阶因修路拆除。井口方形,长、宽约0.732米,井壁圆形,内部直径1米。井水深距地表1.58米。井台及井外表用水泥涂抹,水泥下即为原井石。小庙井得名于原井北侧的土神庙,老徐州人都知道,从黄楼向西至西安路口向南和平小区的小庙井,井水清澈甘甜,远近闻名。保护范围:四至本体基座向外1米。建设控制地带:四至周边现有住宅楼外墙。……[详细]
    徐州平山寺
      徐州市平山寺位于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九里山平山口北侧,是徐州市历史上八大名寺之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平山寺始建于629年(唐贞观三年)。当时,唐太宗李世民敕命在各战场建寺,“以纪功业”,“祭奠亡灵”,因此而建徐州平山寺及功德塔,并钦敕寺额。当时名为“四面佛寺”,1343年(元至正三年)改建并命名为“平山寺”。平山寺是一个十分幽静的千年古寺,在古时的徐州是一个大庙,虎山下面的双峰寺、团山上面的白云寺都是平山寺的子庙。在清朝,它是云龙山兴化禅寺的上院,比兴化禅寺有名气。原先寺庙里建筑十分宏大,经过千百年的风雨侵蚀,2005年修缮前大多已破损,但依然无法掩饰这座寺庙曾经宏伟的规模,这从寺庙的外观建筑框架便可看出。寺庙所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从古至今,这里的香火一直繁盛。……[详细]
    培正中学旧址
      培正中学旧址位于徐州市泉山区立德路22号,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本体建筑东墙,西至本体建筑西墙,南至本体建筑南墙,北至本体建筑北墙。建设控制地带:东至立德路西侧道路红线,西至本体建筑外扩5米,南至本体建筑外扩6.7米,北至北侧道路红线。……[详细]
    小金山汉墓
      小金山汉墓位于徐州市泉山区云龙湖东南岸小金山,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四至本体区域向外10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湖东路西侧道路红线,西、南至山体35米等高线,北至山间东西向石路南侧。……[详细]
    15、燕子楼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燕子楼位于徐州市泉山区云龙公园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北分别至公园现有游步道,西、南分别至水塘岸。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公园现有游步道西侧,西、南、北分别至水塘岸为界。……[详细]
      饮鹤泉位于徐州云龙山上位于放鹤亭西侧10米处。1997年疏浚时,有泉水涌出,测得井深25.74米。井壁系穿凿岩石而成,圆形,井的直径上部1.2米,下部2米。据推测此井与山上北魏石佛系同一时代凿成,(唐时已有此井)明嘉靖戊申年重新疏浚。因井靠近放鹤亭而将其更名为饮鹤泉。明天启三年(1623年),户部分司主事张璇疏浚后立碑于井南。碑圆首、方座,通高1.77米、宽0.81米,额题“古迹”,竖书明天启三年(1623年)徐州户部分司张璇题写的“饮鹤泉”三字楷体。井四周环筑方形石护栏,青石质,长2.5米、宽2.5米、高1.2米、石栏间距0.6米。北宋年间苏轼好友张天骥寓居于此,在此养鹤,建有放鹤亭,饮鹤泉位于放鹤亭西侧,曾有“放鹤亭前水冷冷,放鹤亭上云晶晶”的诗句,泉亭相依已愈千载。旧方志记载:“饮鹤泉……[详细]
    17、弘德园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弘德园为当代所立,位于徐州市沛县张寨镇桑庄行政村邢井自然村东。附近为农田,农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此地位于沛县中南部,地形无山,百里平川上,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为典型的冲积平原形,土壤多系淤沙两合土,适于机械化耕作,土质肥沃,物产丰富,河网配套,水利成龙,交通极其便利。镇内水资源十分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物产丰富。此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春季天干多变,光能丰富,热量充裕,常年降水比较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东西两边为农田,南约50米为乡村水泥路。弘德园是一处具有明、清风格的建筑群落。主要由革命烈士孟宪璞石砌墓及烈士事迹陈列、孟氏家族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功名、功德石碑,中外名人有关德育的名言刻石碑廊等构成,已被列入徐州市德育基地和爱国主义……[详细]
      奎山塔遗址位于徐州市泉山区东奎山山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四至本体区域向外15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规划道路西侧红线,西、南分别至45米等高线,北至现状围墙。……[详细]
      招鹤亭距放鹤亭南20米,建在高耸之处。招鹤亭为砖木结构,四柱挑檐,檐角欲飞,小巧玲珑,是登高远眺的好地方。招鹤亭是因《放鹤亭记》最后的招鹤之歌而得名。苏东坡在招鹤之歌中写道:“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饱汝。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久留。”放鹤歌音韵和谐,抒情婉转。表达了苏轼本人及对张山人超凡拔俗,-,过着如野鹤闲云逍遥日子的赞颂和向往。为千古所传颂。为此云龙山上既有放鹤亭又有招鹤亭,同样为人所瞩目。保护范围:东至北魏石佛东侧石台东边界,西至饮鹤泉向西7米,南至招鹤亭基座南侧,北至放鹤亭基座北侧。建设控制地带:包含整个兴化寺及放鹤亭平台所……[详细]
      米山位于徐州市区以北六公里处,属鼓楼区拾屯乡天齐村,该山大致呈椭圆形,海拔100.2米。米山东南邻簸箕山,西北为凤凰山,此两山中均发现有汉代墓葬。1986年,天齐山村民在米山西小山头取土时,发现了一座竖穴墓。1991年,在米山山顶又陆续发现了3座墓葬,均由徐州博物馆进行发掘清理。米山为页岩结构不宜开凿洞室,因此,此四座墓均为石坑竖穴墓。米山及其周围的小山,是西汉墓葬较集中的地方,几乎每座山头都有墓葬的发现,墓主身份都相对较高,如龟山楚王刘注墓、宛朐侯刘埶墓等。因此,该地当为汉代贵族的重要葬区。米山四座墓的结构大致相同,出土随葬品的时代差异不大,且四座墓葬位于同一座山上,应为聚族而葬的家族墓地。一号墓位于米山西小山头顶部,长方形,,东西长3.5、南北宽3.12米。墓坑内以黏土夯实,夯土下为墓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