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黄山市旅游

    黄山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歙县陶行知纪念馆
      陶行知纪念堂在歙县城内。纪念馆旧为崇一学堂,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幼年就读之所,内陈有陶行知遗物和著名遗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宋庆龄为陶行知纪念馆题辞称之为:“万世师表”。陶行知纪念馆坐落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小北街。纪念馆建成于1984年,由瞻仰厅、放像厅、书画厅和5个大展厅组成。瞻仰厅正中是陶行知半身塑像,身后上方是宋庆龄题匾“万世师表”,正面是毛泽东题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屏风正面是陶行知手书“爱满天下”,背面是-题词“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改革”,柱子上是郭沫若手书陶行知名言。陶行知纪念馆东眺问政山,南瞰长庆塔,西邻许国石坊,北附崇一学堂(陶行知少年就读处)。新建部份与老馆衔接,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仿徽派建筑青瓦粉墙,高脊飞檐,花窗格……[详细]
    下尖塔
      下尖塔位于徽州潜口村南。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塔七层八角,底层直径约10米,层层缩小,外观如锥,俗称“潜口锥”。塔空心仅两层,第一层四面砌须弥座,墙上绘有佛像,第二层壁间嵌砖雕媚匾,内镌“翼峰”二大字,旁署“嘉靖二十三年甲辰岁,竹溪翁汪道植谨立”。其余五层为实心。现塔檐及顶部已毁。此塔分明下边大上边小,因何呼为“下尖塔”?对此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很古很古的时候,这塔基下是口井,其深无比。不知哪一年,有条黄鳝精古井为王,兴妖作怪,弄得五谷不收,万民叫苦。天上王母娘娘下令,让二郎神下界除妖。黄鳝精知道自己没法跟他较量,便就近钻进泥潭沙窝里,任你哮天犬怎么吼,任你赶山鞭舞得叭叭响,它也不露头。二郎神一怒,便从腰里取出另一件名叫“下尖叉”的宝物,瞄准黄鳝精藏身处狠狠刺去。这一刺虽没刺中黄……[详细]
    碧阳书院
      碧阳书院位于黟县碧阳镇,时代为清。古之黟县,自宋代以来,对教育非常重视,那“十户之村、不废颂读”的教育氛围,使人预感这块土地不可低估的前途。碧阳书院创建于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1564年),地处有“白云深处仙境,桃花源里人家”之称的碧山之阳,故名。明嘉庆四十二年(1563年),就城南儒学原址扩建而成,明天启年间,为魏珰毁塌;崇祯年间,修复碧阳书院。清乾隆年间,县儒学复移城南旧址,撤碧阳书院。嘉庆十三年(1808年),“邑人议建浔阳书院于潘山,地险不成”。嘉庆十六年(1811年),邑人捐银近90000两重建,其中黟县乡绅胡尚就捐有18000两。重建书院实用29100余两,建后尚余银60000两,分至该县各盐、典商生息,按年收取利息。经阖邑乡绅公议,仿效歙县紫阳书院制度稍加变通,议定书院事务诸多方……[详细]
    蒋家山遗址
      蒋家山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黄山区城南4公里的甘棠、耿城两镇交界地段,是一处高台山坡地,高于四周地平10米左右,面积约5万余平方米,为皖南地区最大一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蒋家山遗址文化层最深处厚约4米以上,是黄山地区迄今发现的内涵最丰富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对研究黄山及皖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1998年,黄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于1957年农民兴修水利取土时发现。文化部门曾多次对遗址进行调查、复查,采集石器、玉器、陶器、陶片近千件。石器有斧、铲、凿、镞、刀、杵、碾轮、锛、镰、钺、网坠、砺石等。石器多数磨制,少数打制,多数制作精细,磨利光滑,造型美观,少数磨制粗糙,大部分保存完整。陶器完整器较少。采集陶片数量较多,多为夹砂红陶,灰陶次之,黑陶……[详细]
    歙县西园
      歙县西园位于歙县郑村镇,时代为明清。西园位于黄山脚下,徽州古城歙县,练江西岸,26栋已建成的房屋,各具体例,古色古香,完美重现了明代建筑肥粱瘦柱,简约舒展,清朝及民国建筑内涵丰富、雕饰细腻的特征风貌。无不尽显徽商大家族宅第礼仪、教化、进取、休闲等诸多功能。歙县作为古徽州府的所在地,在这里重建徽派大宅院,再现徽商的辉煌在情在理。作为西园摹本的徽派老宅,其主人曾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后,为了躲避战祸,更名改姓南迁到古徽州落户。徐普来之所以选定这座大宅为西园摹本,主要是看重中它的建筑中不同寻常的雍容气度,可谓精品中的精品。经过对房屋构件的编号、分拆,再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重组搭建,一座承载了徽州宗族文化、徽商文化、徽派建筑文化和徽州社会文明的大宅院在歙县练江西岸一点点成形。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是,在施工期间,……[详细]
    永丰牌坊群
      永丰牌坊群位于黄山区永丰乡,时代为清。1965年,永丰乡修建沿山水库,岭下苏村牌坊群被作为封建余孽全部推倒,断裂的牌坊石作为兴修水库的石料,全部砌成水库的基坝和涵洞。2013年,这些湮没的牌坊石在冬修水利时被当地村民发现,又全部从水库大坝下挖掘出来。2014年,永丰乡政府为永久保存这些文物古迹,着手开展古牌坊的修缮和重建工作。2016年,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下,这些基本上保存完好的牌坊石依照原样拼接,重新竖立在岭下苏村水口的观音桥处。从牌坊的建制格局和规模来看,岭下苏村牌坊群仅次棠樾牌坊群,是皖南地区屈指可数的牌坊建筑艺术代表作,也是安徽省第二大古牌坊建筑群。五座牌坊的建筑风格大体相似。牌坊主要构件采用当地的白麻石制作,其中龙门枋、题字牌、圣旨牌、花板均采用青石制作,质地坚硬,光滑……[详细]
    黄士陵故居
      黄士陵故居位于黟县碧阳镇,时代为清。在“黟县古民居”中,有一幢名为“旧德邻屋”,它便是晚清杰出的书画家、“黟山派”篆刻创始人黄士陵故居,虽然历经沧桑,但至今仍较为完好地保存了下来,现已成为众多古民居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其实黄士陵故居有两处,除一般人知道的“旧德邻屋”外,在村西还有一幢“大三间”,是黄士陵的诞生处,即“旧宅”。此屋四壁是高高的风火墙,外墙上有砖凸出,上有“外存地六寸”五字,此特征在黄村可谓独一无二。里面前部是天井,后部中间一厅,两边两个房间,楼上亦然,故名。据其后裔介绍,黄士陵从小至青年时代都在这里度过,五十六岁其回归故里,最初也住在这所屋子里,还陈设了从广州带回的全套红木家具,因人多狭促,后来便另筑新屋“旧德邻屋”。乔迁新居后,此“大三间”便借于他人居住。五十年代土改时,由于种……[详细]
    板石潭石刻
      板石潭石刻位于黄山区仙源镇,时代为宋。板石潭摩岩石刻,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在仙源麻川河旁,因河旁有200平方米平面花岗岩石,石旁有深潭供人垂钓,先贤在此游玩时,曾题诗刻文于板石上,故称板石摩岩。现在字迹清晰的诗文尚有5首,如明太平知县刘元凯(又名刘云鹏)诗文曰:“移怀就溪山,鱼鸟来争鸣,呼童分一瓢,化作天边斗。”此石刻今为黄山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晦庵手迹”,在永丰乡祥符村狮山。此山有平台石丈余,朱文公(朱熹、号晦庵)过访学士孙觌时,同游狮山,书“秀阴”二字镌刻在平石上。志云:“秀阴”二字勒其上取佳木秀而繁阴之义。“青鸾峰摩崖石刻”在黄山风景区青鸾峰上,石壁上有国民党第二十三集团军司令唐式遵落款镌刻的“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10个大字,刻字雄俊挺拔,气势非凡,字径6米,为安徽潜山石匠所刻……[详细]
    黄山五福庙
      五福庙位于黄山区永丰乡,时代为明清。五福庙为宗教纪念建筑物,位于黄山市黄山区城西50余公里的永丰乡岭下村必吉岭头黄山市黄山区城西50余公里的永丰乡岭下村必吉岭头(必吉岭是历史上泾县至青阳的交通要道)。庙建于元末,民国14年(1925年)永丰乡岭下村苏建芳重修。据乾隆时《太平县志》记载:“元末遭兵乱,神有奇验,苏氏托庇焉。固建庙奉为土主。”因此,每逢节日,当地和周围的善男信女来此烧香敬神。五福庙,上下四旁均用花岗岩石建造,不用寸木片瓦,故称“石屋”,3间硬山式。庙宽5.55米,深5.2米,檐水高3.25米,脊高4.95米,庙内有圆石柱4根,柱围1.16米,建有神像基座,高0.75米,宽0.9米、长5米的神像“文革”中拆除,石香炉等保存完好。五福庙为全石结构建筑,这在安徽省是极为少见。五福庙被公……[详细]
    竦口瓷窑址
      竦口瓷窑址位于歙县竦口村外,东临扬之水,北襟双竦水,窑址在两水汇合处的小山丘上,主要产青瓷,胎色乌黑或深蓝,产品主要为碗、盏、盘,亦有壶、盅等,釉色多系青灰,深浅不一,部分有碎裂纹。早期瓷釉呈酱储色。部分釉浸全身,部分釉不及圈脚。碗、盏多系正叠烧,以大套小,有多达十数个一叠者,用支钉分隔。支钉四至十三个不等。每叠用一匣钵,也有一器用一匣钵者。器式多样,大小不一。碗口径小的14厘米,大的19.5厘米;碗口有厚唇、五瓣葵花;碗内底有球面和太平底等多种形式。碟口径一般11一15厘米,高3.5一4厘米,平底折腹或双折腹。窑具除匣钵外,还有垫柱、墩子、窑砖等。该窑属龙窑,约存在于唐朝后期至北宋,以五代时为盛。后期产品壁薄釉匀,晶莹银亮,工艺精湛。窑址1985年3月发现,后经安徽省文物局、省考古研究所派……[详细]
    屯溪老街古建筑群
      屯溪老街古建筑群位于屯溪区老街,时代为清、民国。屯溪老街座落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中心地段,北面依山,南面傍水,全长1272米,精华部分853米,宽5至8米。包括1条直街、3条横街和18条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的整个街巷,呈鱼骨架形分布,西部狭窄、东部较宽。因屯溪老街坐落在横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汇流之处,所以又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也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屯溪老街,原名屯溪街,由新安江、横江、率水河三江汇流之地的一个水埠码头发展起来的。明弘治《休宁县志》中就已有“屯溪街”的名目记载。清康熙《休宁县志》记载:“屯溪街,县东三十里,镇长四里”。可见当时屯溪老街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屯溪老街古建筑群被公布为黄山……[详细]
    黄土岭恐龙蛋遗址
      黄土岭恐龙蛋遗址位于黄山区太平湖镇,黄山区城西40公里的广阳乡黄土岭,遗址南面紧靠太平湖。该遗址是1995年初,铜黄公路(铜陵至黄山)黄土岭路段施工时发现。出土蛋化石的面积有近百平方米。出土的恐龙蛋化石,经省考古专业人员现场发掘和国家古生物研究专家鉴定,属于7500万年以前,恐龙中鸭嘴龙类的蛋化石。出土地的蛋化石有扁圆形、橄榄形两种,扁圆形直径为10—12厘米,橄榄形长18厘米,径6—7厘米。据公路施工人员介绍,总共出土有5—6窝,数十枚,大部分被毁,省、区二级仅收藏20余枚。恐龙蛋化石遗址在我省是首次出土,因此,被列入1995年安徽省重大考古发现之一。黄土岭恐龙蛋化石的出土,为研究我省皖南地区的古气候、古生物、古代地质、水文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黄土岭恐龙蛋遗址被公布……[详细]
    古岩寺遗址
      古岩寺遗址位于徽州区岩寺镇,时代为唐至明。“东汉末及两晋时期,佛教传入古徽州,最初的活动场所之一就在小岩村,该村东南山坡处有一较大岩洞,峰峦峭立,岩石突兀,清泉涓涓,岩形如覆屋,为佛家修身炼形之所。”从事徽文化研究的吴先生介绍,这就是当年的古岩寺,又称古岩院。据乾隆刻本《岩镇志草》记载,丰乐河南五里处的山坡上有前贤开凿的岩洞10余处,人称小岩寺、古岩寺。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名僧径山蕴禅师奉代宗手诏,集四方参学者结厦于此,始创三摩圣地,建有东西两序寺庙无数,殿堂鳞次栉比、错落其间,当时曾驻僧侣500人之多。因寺庙建在石壁岩洞前,故朝廷赐“岩寺”为名。黄山市文物管理部门表示,该遗址文化遗存富集,将为进一步研究这一时期人们的宗教信仰和生活形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古岩寺遗址被公布为黄山市文……[详细]
    14、云门塔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门塔
      云门塔位于黟县城西北郊碧山南麓。俗称三都宝塔,因塔旁先有云门书屋而得名。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塔身五层,全高36.4米,系筒形楼阁式砖体木檐结构。塔平面继承宋塔六角形制,底部为六角形台阶,每边长5.2米。塔身六角形每边长2.4米,墙厚1.2米。砖砌斗拱,飞檐翘角,檐下饰以砖雕,角端悬挂铁马、每当微风吹拂,叮当之声悠扬。塔刹为宝珠顶,下有国光、宝盖、相轮、承露盘、复体等,共高6.4米,宏伟奇峻。塔内壁龛彩绘,淡雅别致。塔身内部为空心式,有折转攀登的阶梯,梯宽0.5米,可拾级而上。各层均有门窗,既能采光通风,又可供游人眺望。置身于塔的最上层,极目黟城,环城皆山,漳水如练,田野葱绿,村居鳞比,山清水秀,令人陶醉。该塔结构稳固,施工精巧,至今仍巍然屹立.气势雄伟。……[详细]
    胡元龙故居
      胡元龙故居,位于平里镇贵溪村文桥组34号,系祁红鼻祖胡元龙故居,该建筑为两层砖木徽派建筑,面积约220平方米。2017年8月列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胡元龙(1836—1924),字仰儒,祁南乡贵溪人。自幼才能出众,文武双全,其祖因功被朝廷封赏三代,但元龙18岁时,认为“书可读,官不可做”,毅然辞去世袭把总官职,转而从事实业。他开垦荒山种植茶树、毛竹、松杉,创办茶厂,大胆探索,于光绪元年(1875)请来江西宁州茶师舒基立,改制红茶获得成功。他还兴办瓷土厂,发现了专供御窑使用的太和坑优质瓷土。胡元龙为人公道,乐善好施,他一生济困扶危,造福地方,威望很高。由于在祁红创制和早期发展中的突出贡献,胡元龙被后人尊为“祁红鼻祖”。……[详细]
    休龙古道
      休龙古道,由安徽休宁县城至浙江遂安县(旧县名,今属淳安的一部分)龙山街。从休宁县城至屯溪,东南行,经歙县横关、呈田、石门、啸天龙(歙县与遂安县交界处)至浙江原遂安县龙山街。穿过浙皖界山白际山脉主峰啸天龙,北可望黄山市,东可观千岛湖。横关至啸天龙31公里,全是石板路面;横关至石门段,路宽6至9尺,石门至啸天龙段,路宽3至4.5尺。沿途地势,由北至南,逐渐升高。啸天龙为白际山主脊,海拔1300余米。相传此道辟于元末明初,为朱元漳由浙入皖,经过此地,率军民辟成。号称有六十里石板路,上山二十里(已废弃),山上二十里(完整),下山二十里(部分中断)。当地人称休龙古道为“六十里路歪,上山二十里,岭上二十里,下山二十里”。……[详细]
    文昌古道
      文昌古道是从歙县南乡到旌德挑米的道路之一,这条古道经岔口镇文山村、武阳乡、洽河村通往昌溪下坝源村,全长6公里,路宽1.8米,一律由青石板铺就。相传,这条古道是清末民初由文山村财主为迎娶媳妇而兴建。在文昌古道中有两座海拔600多米的山岭,即文山岭和坝岭,中间一条长2000多米的石板横道,途中修建了六个路亭,供山民劳作和走亲访友歇息。文昌古道不仅是歙县南乡百姓通往外界的主要通道,还是这里老百姓到旌德挑米的道路。想当年,这条古道甚是繁华,沿途布有凉亭、茶馆、客栈、商铺,就连浙江商人也行走在这古道上,前往歙县、绩溪、旌德做生意。……[详细]
    屯溪龙山寺(小龙山)
      屯溪龙山寺(小龙山)位于屯溪区黎阳镇,时代为唐。小龙山,原称主簿山、响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黎阳镇西南。旧传宋初有位主簿,羡此溪山之胜,居此而得名。抗日战争期间,山前古刹重修时,又以丫状石峰似龙首,山后土山山势如长龙盘卧,改名为“小龙山”。主峰海拔150.8米,悬岩壁立,拔地而起,有“二童讲经”、“螺蛳脱壳”等怪石奇景,是屯溪西部游览胜地。山下则为龙山寺,始建于唐,原名“仁寿尼寺”、三簿庵,明清时重建。古人有诗云:“山0-上人如织,唯一禅林是小龙”,有“江南小九华”之称。屯溪龙山寺(小龙山)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箬岭古道
      箬岭古道又称千年古官道,始建于隋朝,是当地郡守征调民众开辟的通往沿江、中原的战略要道。古官道由青石板铺就,自许村直达黄山脚下的谭家桥。沿途植被垂直分布显著,峰峦叠幛,阴雨天山上云雾缭绕,远观如黄山云海,身处其中则又似云中漫步。古道边沿途设有古凉亭供行人车马歇脚。古道深处村落处处,游人可以在村中随意打尖,品尝山上特有的高山玉米糊等特产。箬岭关现仍存有屯兵城楼和古汪公庙遗址。今天走访官道,不仅可以翻山直达黄山,更可沿途访古探幽,亲近自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完美融合的景区。……[详细]
    戴震纪念馆
      戴震,屯溪隆阜人,是清代著名哲学家及考据学家。纪念馆就坐落在隆阜中街,是一幢清代民居建筑,称为“摇碧楼”。馆舍占地100平方米,馆内有瞻仰厅、藏书楼、阅览室。瞻仰厅安放了一尊戴震塑像,正中悬挂着端木题的“盖代大师”的匾额。厅中玻璃柜里,陈列着戴震著作的手稿、乾隆谕旨等珍贵文物。瞻仰厅两侧是藏书室,收藏戴震参与编撰的《四库全书》和各种版本的戴震著作及上万册的经史子集等子籍。在休息厅内摆放着古朴典雅的清代家具,挂有展示戴震生平的图画,形象地描绘了戴震“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坎坷求索的一生。戴震纪念馆位于安徽黄山市屯溪区隆阜中街,占地427平方米,共两层,为清代徽派建筑。馆中分四个部分,分别收藏了9167册戴震藏书和后世文人学者研究戴震的理论书籍。馆中还精心保存了20多部戴震著作,均为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