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黄山市旅游

黄山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吴鲁衡涵记老店位于休宁县万安镇,时代为清。吴鲁衡涵记老店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休宁兰渡桥位于休宁县齐云山镇,时代为清。兰渡村位于休宁县城西,是全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齐云山的东大门。该村历史悠久,古有“齐云山东起兰渡”之说,古驿道石板路至今犹存。唐代前这里已形成商埠。明弘治十年(1496年)兴建的兰渡古石桥,更是当地的一道美景。兰川古桥又名别驾桥,兰渡桥。明弘治十年(公元1496)知县李烨创建。桥上建有亭、庙等,甚为壮观。明、清各朝,数度维修。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桥被洪水冲断,亭与庙俱毁,里人汪柽捐银数千两,重修,桥身长88米,宽6.6米,6墩7孔,桥两端原有台阶,1957年拆去台阶,填土为坡,改为公路桥。休宁兰渡桥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叶挺囚禁处位于歙县徽城镇中山巷3号,1941年1月发生“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长叶挺被俘后被押至歙县,关在商人程灼如宅。后转送上饶。现保存良好。叶挺囚禁处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阊江双桥(平政、仁济)位于祁门县祁山镇,时代为明清。阊江双桥为祁门县平政桥和仁济桥的合称。位于祁门县城东阊江之上,上桥名“平政”,长78米;下桥称“仁济”,长79.4米。两桥各宽7米,均为五孔,全用紫砂石砌成,两端各有石阶上下。双桥相距250米,窥拱遥含,上下相望,颇为壮观。攀岭俯视,双桥象一个漂浮在阊江上的等号,与两岸“河街”又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布局奇特,景致极佳。《中国名胜词典》称:“双桥横陈江上,宛如双虹盘地,光彩四射。”双桥昔为“”之首,素有“阊江双虹”的美称。阊江双桥(平政、仁济)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25、东皋塔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皋塔位于祁门县凫峰镇恒峰村塔下组(赤桥自然村)旁。明嘉靖年间(1522~1566)由里人方楷倡建。原为5层,万历时(1573~1620)增建至7层。塔呈六边形,高42米,底层直径7米,砖石结构。底层一面设门,入门即一佛龛,龛后有石阶沿壁盘旋而上。二层以上四面有窗,每层塔檐悬有风铃,塔顶为葫芦状铁刹。登塔远眺,附近山岭、田野、河流、村舍尽收眼底。2008年3月公布为第三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现状一般。东皋塔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三世二品坊位于徽州区岩寺镇虹光村忠塘,时代为明。三世二品坊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汪子严木牌坊位于祁门县箬坑乡上汪村舜溪河边进村巷道上,座东朝西,为明正统年间举人汪子严立。牌坊跨街而立,高约6米,二柱三楼式,上额枋书有“进士”(注:举人又称乡进士)二字,下额枋书“戊午科进士汪子严”字样。木柱直径18厘米,柱底有方形石础,前后有四块长3米、宽15厘米、厚10厘米石条斜撑固定,是县内仅存的木制牌楼。经修缮保存现状较好。汪子严木牌坊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28、寡妇亭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寡妇亭位于黟县宏潭乡竹溪村,时代为清。寡妇亭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彦兴堂位于祁门县历口镇彭龙村,建于明代年间,系村中汪氏支祠,座西朝东,砖木结构二进五开间,门楼为汪宗顺牌坊,前设天井,无寝堂,祠内木柱、梁架无精雕细作,建筑风貌简朴,体量较小。建筑通面阔10.5米,通进深15.1米,占地面积159平方米。2012年2月公布为第四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现状一般。……[详细]
  绍德堂位于祁门县箬坑乡合利村下汪自然村,为下汪村汪氏宗祠,座西朝东,砖木结构,三进三开间,门口有院,前后天井,寝堂为二层结构。建筑规模较大,通进深38.7米,面阔20米,总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祠内雕刻古朴,无精雕细作。2012年2月列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31、光庆堂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庆堂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历口镇彭龙村中,系村中汪氏宗祠,建于清道光年间,座北朝南,砖木结构三进五开间,祠门增设围墙,门内有青抱鼓石一对,雕刻精美,前后设有天井,祠内木雕甚少,享堂桅口饰有斗拱式斜撑,左墙嵌有道光十七年罚戏碑一块。建筑体量较大,气势恢弘。建筑通面阔15米,通进深35.8米,占地面积537平方米。2012年2月列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光庆堂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32、敬敷堂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敬敷堂位于箬坑乡伦坑村内,为“汪氏支祠”。座北朝南,三进五开间,由仪门、享堂、寝堂三部分组成,祠堂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清代重修,保存较为完整,建筑面阔14.3米,进深47.4米,占地面积678平方米。该建筑具有徽派建筑特色,祠前水池及栏杆仍保持原样,仪门两侧的抱鼓石以及祠内的石雕、木雕均精雕细作,充分体现了古代工匠们高超的技艺和审美观。祠内保存的石碑刻对徽学的研究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2012年2月列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敬敷堂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汪观清祖居位于歙县坑口乡,时代为清。汪观清祖居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34、许家厅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家厅位于歙县徽城镇斗山街,时代为清。许家厅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张逢铿祖居位于歙县岔口镇,时代为民国。第一个登上南极中国人张逢铿的故乡,是歙县南乡的岔口镇庐山村,这是一个建在半山腰的风景秀丽的小山村,人口两三百,民居多小巧,数株百年大樟树形成了水口,进村穿过小巷豁然开朗,只见三幢高大的住宅连成一排,这就是2017年黄山市人民政府刚刚颁布的市级重点文保单位“张逢铿祖居”。张逢铿祖居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三阳本立堂位于歙县三阳镇,时代为清。三阳本立堂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小溪塔,位于黄山市歙(音shè)县城南约四十公里王村镇小溪村西水口处。小溪塔建设于明嘉靖年间。八面七级楼阁式建筑结构砖塔,现残存四层,高约二十米。传说原先计划造七层,因施工不当,未完工,只造了四层。也有说是七层造好后,遭雷击,上面三层被击倒,只留下了四层。小溪塔二至四层每面皆设门,门两边各设一佛龛,正面腰檐下有黑白纹饰图案(现每一层挑檐下的图绘依然完好),多以福禄寿为题材。底层有塔室,另有石砌登道。塔上长有野滕,塔顶杂树茂盛。塔顶层出现多处裂痕,四层塔身已出现裂缝。徽州人在古村落的选址上,以依山傍水、枕山环水、背山面水为理想的人居吉地。凡是古村落,通常或建于山环雾绕,云蒸霞蔚的山谷之地;或建在两山夹峙,众水汇集的山坞;凡是古村落,必建有水口,水口处,必植有名树佳木,建有亭塔楼阁,以利镇锁,聚……[详细]
138、永锡堂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锡堂位于黄山市祁门县闪里镇文堂村上文堂组,系村中陈氏藻公一脉的宗祠,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陈舍公之手,取名于《诗经》“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句。祠堂座西朝东稍偏,三进五开间,门前汉白玉抱鼓石一对,前后天井,寝堂明式风格显著,建筑通面阔19.6米,通进深52.6米,占地面积1031平方米。久经风雨侵蚀,近年族人捐资重修,有专人管理。2017年8月列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39、旋溪塔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旋溪塔位于黟县柯村乡旋溪村,始建于清代乾隆元年(1736年),清代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曾经重修。该塔是一座砖、木、石结合,以砖为主体的古代艺术建筑。塔身高约七丈,平面呈六角形,共分五层,下大上小,榱1甍瓦,飞檐翘角。塔顶为钻尖形,尖端配以彩瓷葫芦顶,更加显得宏伟挺拔,古朴精美。塔基用石块砌成,塔围约六丈余。塔身底层朝路一面有一园拱门,门上方有“溪山钟秀”四个大字。塔身内部为空心式,沿内外腔墙有夹壁甬道,砌砖阶梯,共四十八级,螺旋向上,游人随阶梯折转攀登,可达顶层,塔内每层均有佛龛,上供有雕塑或彩绘的佛像,三面开有园拱形窗口。旋溪塔的斜对面,还建有一座三间庵堂,中间为正殿,供有大佛,称之为大佛庵。一九三四年八、九月间,我皖南游击大队在这里袭击了伪壮丁队。在塔上当年用叛徒孙志高的血写的警告……[详细]
  桃源廊桥位于闪里镇桃源村口兔耳溪上,廊式石桥,建于明成化九年(1473)。桥长20.4米,宽4米,高5.2米,单孔,桥上建桥廊,两侧廊墙开什锦窗各6个,东西两端设门出入,廊东竖有《桃源里桥记》铭文碑。桥头门额“古津”楷书,为清同治五年(1866)吴得英所题,桥孔篆书额“桃源桥”。桥西堍建有八角形魁星阁,“文革”时被毁,1999年村民集资重建。2008年3月公布为第三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现状较好。桃源廊桥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