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莆田市旅游

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121、正学门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学门位于涵江区涵东街道宫下社区,类别为古建筑。原为涵江孔庙建筑群最前部之建筑,孔庙于“文革”期间被拆,仅存正学门、泮池、四十九级台阶。正学门坊始建于宋淳佑十一年(1251),清道光乙未年(1835)重建。坐北朝南,面阔三间12.8米,进深三柱7.55米,土木结构,单檐歇山顶,两侧砖砌山墙,斗拱为一斗三升式。其后依次为泮池(上有石板桥)、石甬道、四十九级石蹬道,纵深47米,宽17.5米。近年收集散落碑碣8通,建碑廊于甬道两侧保存。存清光绪乙未年“正学门”匾、“仰之弥高”匾2方,下马石1件。正学门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自墙外延5米,西至自墙外延5米,南至宫下路外沿,北至孔子石像外延3米。……[详细]
122、新有社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有社位于涵江区涵西街道涵西社区港头自然村,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宋景炎元年(1276),明正德十二年(1517)重修,近代修。坐北朝南,单进合院式。通面阔10.3米,通进深18.9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主祀社公。存宋文天祥书“新有社”匾,明莆田知县雷应龙书“第一里社”匾及“学士蚤还山,不远襟期缘道故;孤臣经此地,至今手泽尚如新”题联石柱。新有社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郑金波屋西墙,西至郑文振、郑文良屋东墙,南至砖埕外沿外扩3米,北至社自墙外延2米。……[详细]
123、郑露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露墓位于荔城区新度镇宝胜村,类别为古墓葬。与夫人蔡氏合葬于壶山宝胜。穴号仙人脱履。近代重修,坐西北朝东南,墓占地面积50多平方米,墓丘三合土构筑,平面呈“风”字形,面阔4米,进深7米,上有一对龟背形坟顶,周围无护墙。墓前立墓碑1通,圆首,高约1.70米,宽0.67米,上刻“唐太府卿南湖郑先生墓”。郑露,生于公元512年,卒于590年。字恩叟。南朝陈时与其弟郑庄、郑淑自永泰移家至城西南的凤凰山,创建湖山书堂。人称郑露三兄弟为“南湖三先生”。隋时郑露卒,唐追封为太府卿。郑露墓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墓地排水沟,西至墓地排水沟,南至墓地排水沟,北至墓埕8米。……[详细]
  马院白马院宫位于城厢区常太镇马院村院里自然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光绪年间重建,近代重修。坐北朝南偏东,通面阔8米,通进深23.58米,占地面积150.3米,为单进廊院式建筑,由埕、前殿、天井、两庑和正殿组成。前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柱,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明间抬梁减中柱,悬山顶,土木结构。殿内山门后檐柱、各金柱在近代重修时,均更换为圆形花岗岩石柱。基本保留清末建筑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自山墙外延5米,西至自山墙外延5米,南至埕外沿外延3米,北至自山墙外延5米。……[详细]
  后黄碉楼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后黄村,年代为民国,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民国,由黄福志建,以防地方土匪抢劫。坐南朝北,通面阔4.5米,通进深4米,总面积18平方米。四方形四层,第四层为半楼,可做观察台。一至三层设枪眼。钢筋水泥结构。为研究民国时期碉楼建造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外墙滴水外延0.5米,西至外墙滴水外延0.5米,南至主楼滴水外延2米,北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详细]
  莆田县国民政府机关及门楼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文献社区荔城区政府机关大院,年代为1949年,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949年。坐北朝南,通面阔26.8米,通进深13.6米,总建筑面积364.48平方米。为和风式建筑,歇山顶,土木结构。面阔九间,进深二间,上下两层,基础石砌,主体角砖。前廊大门石雕雕刻较精美。该建筑处于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现作为区人大常委会办公楼使用。为研究莆田民国建筑提供了宝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西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南至主厅前廊滴水外延30米,北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详细]
  延寿陈云章墓位于城厢区龙桥街道延寿村西头自然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坐西向东偏南,通面阔8.35米,通进深17.5米,占地面积146.13平方米。墓主体平面呈“风”字型,墓丘石构,墓丘龟背形,墓碑上款阴刻“咸丰二年(1852)岁次壬子冬月”“皇清赐进士奉政大夫江西 宁都直隶州知州淇阳 秋河陈公墓”下款小字“孝男椿龄、乔龄、瀚龄等立石”,墓埕分三级,第二级墓埕两侧存有柱狮1对,墓壁存精美石刻浮雕,明确的纪年有文字可考。墓整体结构保存完整,基本保持莆田地区清代墓葬风格,是莆田东阳村十一进士墓地仅存的一座,对了解莆田地区清代墓葬风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陈云章(1779-1850),清代书法家,字君兴,号秋河,莆田东阳村人。保护范围:东至以墓碑为中心向外延……[详细]
  东乌垞黄氏民居位于莆田市山亭镇东乌垞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北向南,建筑面积823平方米。为二进合院式建筑,由下堂、前天井、中厅、后天井、正厅及天井两侧厢房组成。悬山顶,土木结构。下堂面阔五间,明间山墙搁檩结构,敞口作过厅;中厅面阔五间,明间山墙搁檩结构,敞口作过厅;正厅面阔五间,明间山墙搁檩结构,敞口作厅,后置福堂,设有公妈龛,左右次、梢间分上下房。前厢房面阔四间,后厢房面阔二间。廊檐雕刻精美。该建筑保存较好,规模较大,为研究莆田沿海清末古民居提供了宝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墙外1米,西至古护厝旧墙基外1米,南至大埕围墙外,北至后墙外2米。……[详细]
  南渚林天枢宫位于秀屿区东峤镇渚林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咸丰六年(1856)重修。坐东朝西,通面阔10.92米,进深20.32米,占地面积222平方米。由前殿天枢宫和后殿净慈阁组成,带天井。天枢宫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带前廊,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柱、梁用材硕大,柁墩、雀替简约古朴,檐柱上阴雕行书对联“权握北辰位高列宿,灵昭南渚泽沛群生”。净慈阁面阔三间,进深三柱带前廊,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存有清代抱鼓石1对、石柱础6对、坨墩等,保留清代建筑风格。为研究清代宫庙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建筑本体外墙外延8米,西至前廊外沿外延6米,南至建筑本体外墙外延4米,北至建筑本体外墙外延4米。……[详细]
130、庆青宫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庆青宫位于秀屿区东庄镇东红村东埔自然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于清光绪壬午年(1882),近年重修。坐北朝南偏东,通面阔9.9米,通进深16.7米,建筑面积165.33平方米。为单体建筑,由埕和前后殿组成。前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柱,明间抬梁减中柱,歇山顶,石木结构。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石木结构,悬山顶。门枕石,石柱,柱础保留原状。主祀田公元帅。为研究清末宫庙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向北延伸1米,向东延伸1.5米,向南延伸16米,向西延伸2.4米。……[详细]
  鸳鸯三大门古厝位于涵江区梧塘镇沁后村胜利自然村32、39、40、48号,年代为1909年,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909年,为邓氏先祖印尼归国所建。坐西朝东偏北,为单体建筑。通面阔47.1米,通进深19.6米。土木结构,悬山顶。由埕、上厅、厢房、两护厝组成。上厅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埕两侧为厢房,面阔三间,外隔一小巷为双层护厝。为研究清末民居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自墙外四周各外扩2米。……[详细]
132、正极殿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极殿位于涵江区涵西街道保尾社区西60米,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又称“五帝庙”。始建于明代中期,清代重建。20世纪50、60年代曾作小学校址,90年代因旧城改造,在原址偏后处迁建,并缩小规模。坐北朝南偏西,单进合院式建筑。通面阔16米,通进深20.3米,占地面积325平方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近年在天井处建拜亭。主祀玄天上帝。为研究清代宫庙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旧城改造套房外小道,西至大地房地产基地外小道,南至大地房地产基地外大道,北至宫口河边通道。……[详细]
  兴化县城隍庙位于涵江区新县镇文笔村。始建于元皇庆元年(1312),明洪武年四年(1371)重建,清代及今年均有重修。坐西南朝东北,为单体建筑。通面阔17.7米,通进深20.7米。土木结构,悬山顶。由前殿、大殿组成。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存光绪乙未年(1895)龙陛石,长0.95米,宽0.66米,上刻“光绪岁舍乙未年花月吉旦立”。……[详细]
  东坡天后宫位于涵江区梧塘镇后东坡村后东坡自然村,年代为明-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清乾隆五十年(1785)重修,近年又修。坐北朝南,单进合院式建筑。通面阔10.9米,通进深20.1米,建筑面积219平方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脊檩存“皇明万历戊午年檀越主诏赐修职郎翁宜善捐”字样。主祀妈祖。为研究明清宫庙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自墙外村道;西至自墙外小巷;南至宫埕;北至自墙外小巷。……[详细]
  集奎万寿桥位于涵江区白塘镇集奎村,年代为宋,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南宋初,由南宋李富募捐而建。东北至西南走向,为传统平梁石桥,8墩9孔梁桥,跨于白塘湖汊上。全长47.35米,宽2.1米,桥墩高约5米。方型墩,桥面以石板做梁,大小不一的石块铺设成八卦形状,桥栏杆用条石以榫卯相接。桥东北端有桥亭1座,清代建,现代重修,二层,面阔4.9米,进深7.6米,高7米,歇山顶,内立修桥志铭。该桥是莆田兴化平原南北洋现存的同年代保存最为完整的古石桥之一,至今仍保持行人交通作用。为研究莆田宋代桥梁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北至桥头二层桥亭;西南至桥头小路外延6米;东南、西北以桥梁本体外沿各外延20米。……[详细]
  北高国学馆(小宗)位于荔城区北高镇山前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代中期,为当地粗老爷所建,为三座厝结构,内有天井,有精美古石雕和木雕,已利用为寿山国学馆和五侯书画院、农家书屋等。为研究清代莆田民居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西至主屋前廊滴水外延2米,南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北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详细]
  北高永禄书院位于荔城区北高镇山前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年代不详,原为宋代关圣庙基础上建设遗留下来,古时以书院为主,明末兵部尚书王家彦曾经在此就读。现为近一千平方的古建筑群,以关公文化为主。为研究清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范围:东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西至主屋前廊滴水外延2米,南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北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详细]
  东甲镇海堤纪念馆位于荔城区黄石镇东甲村西船96号,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名曰“功臣祠”,清代更名为“报功祠”。坐东北朝西南,面阔15.3米,通进深11.8米,建筑面积180.54米。由馆门、大厅组成。纪念历代水利先贤及有功人士。1996年,莆田县人民政府将其更名为“莆田镇海堤纪念馆”。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西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南至主殿前廊滴水外延2米,北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详细]
  斗南头前厝位于荔城区黄石镇斗南村斗南自然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代。坐东朝西,通面阔8.9米,通进深21米,建筑面积187平方米。由偏门、主屋组成,主屋由上、中、下厅、天井组成,悬山顶,土木结构。存有清代天井、门枕石、柱础等,现存建筑保持清代民居建筑风格,为研究清代民居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西至主屋前廊滴水外延2米,南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北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详细]
  白际灵宫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下宅村王西自然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近代重修。坐北朝南,通面阔9.3米,通进深15.2米,建筑面积141.36平方米。为单进廊院式建筑,由门殿、天井、两庑和正殿组成。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两柱,悬山顶,抬梁土木结构。为研究清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西至外墙滴水外延0.5米,南至主殿前廊滴水外延2米,北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