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福建省
>
莆田市旅游
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福建省
仙游县
涵江区
荔城区
城厢区
秀屿区
莆田市文物古迹
莆田市红色旅游
莆田市名人故居
莆田市十大祠堂
4A景区
莆田市十大景点
全部
莆田市特产
莆田市美食
莆田市地名网
莆田市名人
[移动版]
181、
刘克庄墓
刘克庄墓位于城厢区龙桥街道办事处延寿村。延寿刘克庄墓位于龙桥街道办事处延寿村,明万历年间(1573-1620)重修,今墓遭破坏,唯余一坟堆。坐西南朝东北,墓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存横式墓碑一块,高0.66米,宽0.8米,上直下阴刻楷书,字四行,文为“宋工部尚书赠少谥文定后村刘公墓”,上款“万历戊子(1588)冬”,下款“裔孙元桂重修”。本次普查时,坟堆已不存在,但墓碑存其延寿村委会,保存完好。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林,莆田人,南宋文学家。以荫入仕,工部尚书,龙图阁学士。有《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传世。……
[详细]
182、
莆田烈士陵园
莆田烈士陵园位于城厢区凤凰山街道办事处筱塘社区龙脊山。莆田烈士陵园位于凤凰山街道办事处筱塘社区龙脊山上,坐北朝南,陵园占地面积2771平方米。大门上刻郭沫若手迹“烈士陵园”。110级石蹬道直通碑台。碑台方型,有两层,下层边长40米,上层边长19.24米,设石栏杆。上层碑台正中为边长7.14米的碑座。碑座正面刻碑文,另三面嵌放映重大革命斗争的浮雕。碑方柱形,高1.6米,南面刻毛泽东手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其他三面分别刻邓子恢、张鼎、叶飞题字。……
[详细]
183、
薛公池咏归亭
薛公池咏归亭位于城厢区龙桥街道办事处太平社区府前巷。太平薛公池位于城厢区龙桥街道办事处太平社区府前巷,原系莆田县学泮池,北宋雍熙三年(986)薛奎任知县时开辟,元至顺二年(1331)县署改为莆田县学,洪武元年(1368)于池中建咏归亭,正德十五年(1520)重建,历代屡有维修。通长58.2米,通宽20.5米,现存面积1193.1平方米,池四周砌石柱杆。咏归亭为石木结构,方形重檐攒尖顶,用八柱。柱直径0.35米,亭面积31.36平方米。……
[详细]
184、
塔仔塔
塔仔塔位于荔城区北高镇汀江村后埕口自然村。塔仔塔明万历十三年(1585)建,是航标性建筑。五层四角楼阁式空心石塔,通高约15米,边长4.6米,葫芦形塔刹(已断)。底层朝南开门,门高1.48米,宽0.78米。每面设佛龛,内有石雕像。1981年公布为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85、
通明殿
通明殿位于荔城区北高镇福岭村东田自然村。通明殿创于明,历代屡修,现存建筑物为近代重修,坐北朝南,通面阔35米,通进深28米,建筑面积980平方米。为三进廊院式建筑,中轴线依次为山门、拜亭、玉皇殿、大雄宝殿。玉皇殿为悬山顶抬梁石构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内存清至民国年间的碑碣等文物。1997年公布为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86、
东山妈祖行宫
东山妈祖行宫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办事处英龙居委会东岩山上。宋代妈祖神像由阔口玉湖顺济庙迁此建东山妈祖行宫,现存建筑群依次为禹门、戏台、建山堂、梳妆楼、父母祠、行宫主殿组成。行宫主殿座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抬梁土木结构。建筑面积907.77平方米,存有宋代樟木雕刻妈祖神像(公元1187年)两尊。其宋代妈祖曾于1993年由国家文物局组团赴台湾展览,轰动妈祖-信众。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考古博物馆学会赠匾鼓励。是莆田市重要的涉台文物。……
[详细]
187、
吴公庙
吴公庙位于荔城区拱辰街道办事处畅林村上林自然村。建于宋代,清代重建,坐北朝南,通面阔32.5米,通进深48.7米,建筑面积为1581平方米。由大门、大埕、前殿、主殿组成。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两柱带前廊,歇山顶抬梁土木结构,存有宋代石柱,明代石碑。保存较好。吴兴,唐神龙年间,捐家资建延寿陂,并为捍陂献身。被南宋刘克庄称“其事与李冰,周处,相望于史册”人民建庙纪念。……
[详细]
188、
黄府墓
黄府墓位于城厢区龙桥街道龙桥社区诗山自然村。黄府墓始建于宋代,又名为钦赐祭葬“金墩清惠坊”陵,宋明清三代先后五次奉旨续修。陵园依山而筑,坐西北向东南,平面呈“风”字形,总面积达500平方米,造型规模宏大,墓前为三级石埕,墓前竖“奉旨续修”青石碑一通和“宋副都统荣禄大夫赠太师谥清惠黄公诰封一品夫人陈氏”陵墓碑一座,墓室完整,轮廓清晰,墓墙为保存相对完整的糖水灰与垄石混合结构。……
[详细]
189、
贤良港古码头遗址
贤良港古码头遗址位于莆田市山亭镇港里村。贤良港古码头遗址创建于宋代,修建于现代,东起灵慈东宫前,西至港里(流通角),杂石砌就,1991年重修,修后平均增高到5米,全长约42米,宽1—3米,是古代通往湄洲湾和外海的唯一码头。清初截界内迁,码头荒废,沿海复界后,码头成为大陆往返湄洲岛的渡口,1974年因文甲设码头,该码头才停用。该码头所在的村庄港里村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详细]
190、
定庄堡遗址
荔城区黄石镇定庄村定庄自然村清康熙年间(1662-1722),四川提督吴英奉旨入籍莆田时所建。堡原平面呈长方形,长122米、宽31米,面积3782平方米,周长306米。今残存小寨,俗称“虎橱”,现遗存有康熙赠给吴英的御书“作万人敌”石匾、无字九龙碑刻、吴英从台湾运回的“七星石”、抱鼓石、“百廿间百福墙”、古井、古石马槽等文物古迹。该遗址是重要的涉台文物。……
[详细]
191、
萩芦太平陂
萩芦太平陂位于涵江区萩芦镇崇福村陂头自然村,年代为宋-清 。又名太和陂。宋嘉佑元年(1056)知军刘谬创建,宋绍定年间(1128-1133)知军曾用虎重修,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同知谭维鼎、知县莫天赋修,清代又修,近代再修。西北东南走向。石构,占地面积221平方米,全长85米,略显曲尺形,长曲70米,短曲15米。原灌溉面积约6000亩,解放后灌溉面积增至2.3万亩,至今仍发挥水利作用。陂右侧(南侧)为渠道,陂左端岸边石上刻:“下圳应份由此起梧塘漏头等记廿余乡用田亩平均修理勒石为誌”。为研究莆田古代水利设施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范围:陂上下游各外延100米,陂两岸各外延50米。……
[详细]
192、
石狮陈氏节孝坊
石狮陈氏节孝坊位于涵江区江口镇石狮村山兜自然村 ,年代为清 。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坐西朝东偏北。仿木楼阁式石构,四柱三间,通面阔6.42米,明间宽2.64米,次间宽1.11米,四方形石柱,边长0.39米。正面刻“天朝褒奖”“皇清旌表故邑庠士佘鸣环妻陈氏节孝坊 雍正己酉三春吉旦”字迹,并浮雕双龙戏珠图案。为研究莆田牌坊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范围:牌坊四周各外延20米。……
[详细]
193、
江口南安陂
江口南安陂位于涵江区江口镇石狮村陂头自然村,年代为宋-清。旧称“南湾上下洋陂”。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平海军节度使、泉漳观察使陈洪进创建,北宋蔡襄、南宋方廷实先后重修,明正统七年(1442)和清康熙、乾隆及同治年间均复修,解放后扩建。陂石砌滚水坝头,长342米,高1.5米。陂左侧置进水闸一座,有支渠16条,总长10200米,灌溉面积约2.4万亩,至今仍发挥水利作用。有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重修东来寺南安陂记》碑一通,存东来寺;同治八年(1869)《重修南安陂记》碑一通,存东岳观。为研究莆田古代水利设施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范围:陂上下游各外延100米,陂两岸各外延50米。……
[详细]
194、
冲沁沁安宫
冲沁沁安宫位于荔城区北高镇冲沁村上沁安自然村 ,年代为清 。初名沁江宫,清代易名沁安宫。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近代再修。坐北朝南。通面阔6.4米,通进深13.1米,建筑面积约83平方米。单进廊院式建筑,由石埕、前殿、拜亭、主殿组成。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土木构架。主殿补间铺作二朵,斗拱作二斗三下昂,具宋代做法样式。保存有明、清妈祖神像、神龛和清末张琴书写的匾额等。为研究莆田沿海地区明、清宫庙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范围:东、西、北三面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南至石埕沿外延2米。……
[详细]
195、
北大顶墩桥
北大顶墩桥 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北大村顶墩自然村 ,年代为明-清 。始建年代不详,明天顺七年(1463)和清光绪十五年(1889)两次重建,1961年重修,近年再修。三孔两墩石梁桥,南北走向,跨于北大溪上。长17.3米,宽3.56米。二座舟形墩,桥面施石栏杆。为研究莆田明、清桥梁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范围:东、西、南、北四周以桥本体各外延1米。……
[详细]
196、
英龙英惠社
英龙英惠社 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社区英惠巷 ,年代为明-清 。始建于唐代,宋大观初重修,明代重建,清代重修、增建。坐东朝西,处于三叉道路中心点。平面呈梯形,由前殿、拜亭、正殿和正殿右偏殿组成。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土木构架,基本保持明代风格。保存有石经幢、“嘉庆丁卯重修”古井、古匾。为研究莆田城区明、清里社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范围:东、南、北三面至外墙滴水各外延1米,西至前殿滴水外延2米。……
[详细]
197、
山边旧石器时代遗址
山边旧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城厢区华亭镇南湖村山边自然村东南100米 ,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为木兰溪流域考古调查项目新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地理坐标:北纬25°21´45,东经118°52´22,海拔40米,相对高度8米,分布面积约600平方米。山顶平坦宽阔,有砖砌民房,局部种植龙眼树、蔬菜。东坡和西坡略陡,开垦成阶梯状,种植龙眼树;南坡低缓,有稀疏的龙眼树,其间种植蔬菜;北坡低缓,种植龙眼树。在东坡断面上发现旧石器时代砾石层,采集到石片、砍砸器、刮削器等石制品3件,并在距地表30和100 厘米处各采集土样1份。山边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有明确的地层关系,属莆田地区首次发现,填补了莆田旧石器考古的空白,把莆田地区有人类生存活动的历史至少提早到距今2万多年前。 保护范围:东至山……
[详细]
198、
滁州宫
滁州宫位于涵江区庄边镇滁洋村。始建于宋太平天国十二年(987),明代重建,清道光三十年(1850)重修。坐北朝南,单进合院式。通面阔11.1米,通进深17.7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两侧山墙各出檐1.25米。祀妈祖。解放战争时期是地下党组织联络点之一。……
[详细]
199、
吉了港
吉了港位于莆田市东埔镇吉城村。即今东吴港,据《仙游县志》记载:“宋击蓼(在今忠门吉了)、湄洲之间,为闽市辐辏之所”。古称鸡了港,鸡了城,明正统九年(1444年)扩建成为船舶停泊港,明代海禁开放后,港口经济迅速繁荣起来。据《秒岩管斑录》和《奉郡守先生论筑城书》记载:“人烟万三,居民约千家,皆以渔为业”,“商船巨舟”,头尾相联,自秀屿至前运、东沁一带,帆船连接长达3000米,形成商业集镇。现存有古码头遗址一处,长约数十米,全是大石条砌成,和吉了寨城墙属同一时期建筑。码头附属东岳庙,前后两进,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存建筑为沿海特色石结构风格,庙前有口方井,井口用四块白玉石合成,上刻“万历庚申年立”,俗称“安福井”,离海岸不足八米,井水却清甜爽口,古为码头船民汲水的重要水源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详细]
200、
西许马思聪墓
西许马思聪墓位于城厢区华亭镇西许村汤亭山 ,年代为明 。始建于明代,1988年重修。坐东向西。通面阔14米,通进深30.7米,占地面积429.8平方米。墓主体平面呈“风”字型,墓丘砖石构筑,呈龟背形,长8.7米,宽5米,高4.9米。三级墓埕。墓前原有石像生已毁。 马思聪(1462~1519),字懋闻,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南京户部主事,正德十四年(1519)宁王朱宸濠反,被劫入狱,--六日而亡。诏赠光禄少卿,谥忠节。赐葬于此。为研究莆田明代墓葬提供了宝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范围:以墓主体为界,东、西、南、北四周各外延3米。……
[详细]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最后一页]
[下一页]
·
莆田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莆田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莆田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莆田市A级景区名录
·
莆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莆田市第十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莆田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莆田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莆田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莆田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莆田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莆田市第一二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福建省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
第一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二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三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四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五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六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八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九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
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