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赣州市旅游

赣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关西塔
  在龙南县城东北面距县城约二十公里的关西镇,有一座清代早期所建的关西塔,关西塔耸立于程口、邹坑两村交界的田螺坑尾山顶上,因为建塔的缘故,当地群众把山称之为“宝塔山”,宝塔山是典型的笔靠山。关西塔是一座六角形、外砖内木结构的风水塔,通体为红褐色,塔高五层,逐层缩小。第一层为封闭式,边宽3米,对边距离约6米,高2.5米,无门无窗;第二层高2.3米;第三层高2米;第四层高1.7米;第五层高1.5米。塔高10.5米,塔顶装有铁制避雷器,成“Ф”形,层与层之间有交错飘出约20公分的双层平卧斜檐角砖。从第二层开始每面都有拱形门,其中有一扇为通透拱门。塔中原来架空有梯,可攀登至高层,今已损毁。此塔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第二层拱门上的有一行阴刻碑文清晰地记载着:首事徐北圣、头人徐洪榜、塔师朱文帮、塔师……[详细]
红岩烟园围及其红军标语
  烟园围位于龙南镇红岩村,处县城东北面,此围由唐永聪由本地河岸头迁此开基,建造于清代道光年间。因当地人们盛种晒烟,围屋四周均为烟园地,围屋建好后一直没有命名,后来人们就把围屋叫做“烟园围”。围屋进深63米,纵深55米,占地3500平方米,围屋内有一门三进厅,围内有一门三进厅厦一栋,分有上、中、下厅,房屋近200间。围屋内房屋整齐,西南面有三层炮楼两座,北面有炮楼一座,院落宽敞,阳光充足,鹅卵石铺就院落地面,石灰纸筋粉刷墙壁,均为二层楼房,似近代建筑。1932年7月,中央苏区红一方面军南雄水口战役后,红军进入休整期。红四军第十一师从信丰崇仙经全南的龙下等地向龙南进发。7月18日,数百名红军战士进驻在烟园围,并在围屋内驻扎了10天。期间,红军领导当地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帮群众收稻子、插秧,教群众识……[详细]
杨太新围
  杨太新围位于龙南县城南西面52公里的杨村镇杨太村,据《赖氏族谱》考证,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年)由赖世柱始祖所建,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完工。属二层砖石砌外墙方形封闭式民居建筑,坐东朝西,随山势而建,逐级递高,东西长53米,南北长70余米,占地面积约3710平方米,由院落、门厅、正厅、及两侧住房组成。内建三进式青砖木结构祠厅,前为一个面积1070平方米大院。围内共有居室120间、祠堂5栋、守阁4座,四周外墙为封火山墙,留五条石门出入。祠堂的中栋为核心,大师壁(天子壁)设有神龛,其上额及左右镶有漆金镂空精雕画屏五块,正面镀有木刻浮雕五块,上厅有底流金阳刻板联一对,厅内精雕鎏金龙形雀替、驼峰等木刻,是明清建筑构件中的艺术珍品,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2008年被龙南县人民政府列为……[详细]
小武当山祖庙及崖墓
  小武当山祖庙及崖墓 武当祖庙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清朝乾隆三十四年重修。现尚存重建武当的新碑等文物古迹,就在武当祖庙佛堂上,王阳明题写了楹联“武力不如法力力修力行力作善,当仁不如让仁仁心仁德仁为宗”。取上下联首字合并又现“武当”。小武当崖墓(钟有能法师墓)是一座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武当镇石下村武当山风景区将军峰西面50米处悬崖中的一孔穴,该孔穴坐东向西,深宽各2米,是武当山开山祖师钟有能(法号映莲)之墓,穴中有青石墓碑,上面刻有:“开山祖师钟有能法师之墓”,两边刻有对联:“二山中三心了脱,能如悟道,七旬外九转丹成”。据传他幼年出家,静心养性,布善施医,习武研佛,于西崖坐化圆寂,后葬于该西崖岩洞中。夕照西崖,是武当山的一景,称为“佛光映莲”景。此崖墓在赣南地区仅有,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详细]
下南门城楼
  下南门古城楼,又名向明门,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龙南镇文化社区,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清顺治七年(1650年)重建,是我县唯一保存较完好的具有明代穿梁木架结构二层天面古城楼。楼宽12.5米,青砖砌筑,门洞高4米,进深为7米,上为穿斗式梁架结构的楼阁,通高10米,歇山重檐,四角起翘,楼阁建筑面积约为30余平方米。在古城墙上还发现有“嘉靖九年六月龙南县城砖记”铭文砖,由县博物馆收藏。较近一次维修时间是清代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由龙南知县杨苏成主持倡修。2014年县文物部门会同当地居委会对城楼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修复,更新了瓦面,更换了部分因漏雨而腐朽的木结构。此城楼对了解明清时期龙南县城的布局情况有重要价值。1982年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八一南昌起义部队会昌战斗遗址
  会昌山八一南昌起义部队会昌战役纪念地坐落在会昌城外贡水北岸,绵水与湘水在其脚下汇合。距瑞金约45千米。会昌山遗址旁为会昌广播电视发射台。水泥路和水泥阶梯从山脚至山顶。每天傍晚许多体育爱好者徒步登山至山顶。 1927年8月30日,八一南昌起义军挥师南下广东途中,与国民党蒋介石嫡系钱大钧部3个师,在会昌县城岚山岭一带展开激战。起义军在周恩来、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的指挥下,向占据岚山岭、楼梯岽、石角、河子石岽等一线的国民党军发起猛攻,激战至下午4时,将敌击溃,起义军乘胜占领会昌城。此战歼敌5000余人,俘敌9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辎重,是八一南昌起义军南进途中的一次大胜仗。现会昌山山顶仍保留了当年的战壕和防空洞。……[详细]
石莲耀三围
  石莲耀三围汶龙耀三围位于龙南县城南面25公里的汶龙镇石莲村,建于民国丁巳年(1917),由王成耀、王鼎耀、王昌耀三兄弟合建,故称为“耀三围”,该围坐西朝东,为三层外砌石墙方形围屋建筑,长43.7米,宽38.5米,占地面积1682平方米,四角设四层石砌炮楼组成,墙厚0.8米。围内中央建二进式土木结构祠厅,四周边建三层土建民房,共计106间,二层设走马楼相通。整座围屋高大坚固,造型优美,为研究清末民初社会史和建筑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载体。2005年被赣州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市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2008年被龙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芙蓉寨围拢屋
  芙蓉寨围拢屋位于江西省会昌县筠门岭镇芙蓉村。由筠门岭朱氏始迁祖朱子达创建于明代宣德(1426-1435)年间,清代和民国期间有过维修。该祠堂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4882平方米,其正中间为朱氏宗祠,四周三围屋组成,共有216间房屋,9个进入口,18个隘洞,36个天井,整个建筑,状似 “扶手椅”,气势宏伟,融防涝、防火、防盗为一体,是典型的赣南客家围屋型建筑。围屋内到处有雕琢精美的装饰物,祠堂的柱子上刻有端庄清逸的书法楹联,大堂悬挂“达德堂”匾额”。该围屋的建筑形态体现了客家人高超的建筑工艺,反映了客家人南迁的历史进程,具有历史文化和工艺研究价值。……[详细]
洞头联班第
  联班第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洞头乡畲族村双合丘组民居群中,由前院,门楼,内院,六扇五间民居组合,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歇山顶。门楼为仿木构四柱三门三楼式,楼顶饰对称浮雕双龙喷火,双檐,青石门框,门额嵌青石匾“联班第”三个大字,檐梁斗拱为青砖叠涩,形制精致小巧,门楣装饰双鱼跃龙门,麒麟、凤纹、松鹤。此民居三井六厅堂构成,厅内明八角藻井及一字藻井,前后有两个卷棚。渡水左右各饰有六扇门页,门页上雕刻万字花、锦鸡牡丹、菊花、双龙朝阳等描金图案。全屋共四十五间,占地面积为2030平方米,由开基人蓝祥衔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道光十八年竣工。工艺精细有研究价值。……[详细]
李官山毛泽东旧居
  李官山红二十二师驻地旧址位于江西省会昌县站塘乡李官山村,离县城三十公里,该房是清代建筑,歇山顶,土木结构,正屋四周设回廊,有栏杆吊楼,楼上楼下,共十四间,面宽10.2米,进深19米,占地面积193.8平方米。 1934年4月21日,因中央苏区南线筠门岭失利,红二十二师退守站塘、中村、周田一带,师部驻李官山南山下。同年6月,毛泽东来此作过军事调查,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红二十二年师活动在会昌至筠门岭之间,阻止国民党粤军和地方铲共团的进攻,稳定下了南线局势。1934年10月16日,红二十二师从这里出发,编入红九军团参加长征。……[详细]
正和谌氏祠堂
  正和谌氏祠堂位于全南县陂头镇正河村寨下,由院子和祠堂两部分组成。宗祠呈龙腾卷浪形,坐北朝南,壬生丙方位。据信全谌氏五修族谱记载,宗祠始建于1354年,距今660余年。院与石门牌坊于1907年为彰显驸马谌震的荣耀所建。总占地面积1815.28平方米。宗祠建筑采用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悬山顶。宗祠门廊左右两侧,一对威武凛然的石狮遥相呼应,炯炯有神。正门左右,立一对雕花石鼓。全祠由16根石柱及青砖砌成的马头墙支撑,石柱顶端雕刻有鳌鱼。栋高11.6米,面阔三间,二进三厅,祠堂占地面积1630.48平方米。……[详细]
榭坊宗圣公祠
  榭坊宗圣公祠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城厢镇县城西北方向4公里的镇仔村祠堂背村小组。公祠坐南朝北,据曾氏族谱记载:公祠建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建成,是当地曾氏开基之祖荣千九郎为祭祀孔子思想的正宗传人——人称“宗圣”始祖曾子(曾参)而修建,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公祠砖木结构,悬山顶,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梁架,整座祠堂由16根直径为0.42米和38根直径为0.22米、高7.4米的木柱支撑,面阔三间,二进三厅,栋高12米,建筑面积976.8平方米。……[详细]
关西福和围
  福和围位于关西村以东,与关西新围仅一河之隔的杨屋场村,始建于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60 年前后),系徐氏第十六世徐绍禧所建。福和围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均为39 米,占地1521 平方米,外墙高9 米,设有正门和后门。二层还有走马廊,以正门为界,左右两侧为内走马,前后为外走马,地面四周檐阶相连。祠堂为三进式,其斗拱、雀替、楼梁、雕刻用料考究,做工精细。福和围集家、祠、堡为一体,讲究通风、采光、排水、保温、防潮、抗震和防水,是一座设计精湛、保存完好的客家围屋。……[详细]
罗坝村头围
  罗坝村头围村头围位于龙南县汶龙镇罗坝村,清代由蔡姓始祖所建,正门坐西朝东,整体为“口”字形,长宽各40米,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石砌-墙,高三层8米,厚约1米,坚固异常,墙上遍布射击孔和炮眼。四角分设炮楼,炮楼高处加建外挑式防御堡垒,全面覆盖射击死角,防御功能完备。围门分内外两层,外层牢不可破。围内辟有水井,储备有粮食。围屋三层土坯砖砌民居依墙而建,内设走马楼环通,围屋中轴线西面辟一房间做为简易祠堂。2012年12月被龙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稳陈氏祖墓
  大稳陈氏祖墓陈氏古墓(又名狮子颈古墓)位于龙南县县城南面,距县城约6公里,地处东江乡大稳村。此墓系大稳村陈氏家族的祖墓,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为开基祖陈大宾与夫人黄氏的合葬墓,于民国十年进行过重修。 陈氏古墓占地面积较大,装修精致,建筑整体构思仿照客家围屋,较为完好的体现了客家建筑的文化特色。陈氏古墓平面上呈圆形,立面上呈矩形,并且将赣南客家围屋和粤东围龙屋的建筑元素有机的融为一体,再加上其技艺精湛石雕艺术,堪称赣南客家墓葬营造的代表之作。……[详细]
乌石上新屋围
  乌石上新屋围上新屋围,又称光裕堂,位于龙南县杨村镇乌石村,清末民初由赖姓所建,系三层石砌外墙结构建筑,平面呈“回”字型,朝向东南,面宽68米,进深60米,占地面积4080平方米,四角设四层石砌炮楼。内建三进式青砖木结构祠厅,沿周边三层土建民宅,二层设走马楼相通。大门于2006年重修,砖混结构,歇山重檐,四角起翘,门楣上 书-写“光裕堂”。2012年12月被龙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上罗石花轿
  上罗石轿亭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会昌晓龙乡桂林村上罗小组,上罗电站河边水淹地。石花轿建于清代年间,青石结构,四柱一层檐,高2.3米,宽1.50米,顶层檐下刻“奉天敕命”四字横匾,通体边沿,花卉浮雕,玲珑精巧,轿四柱镶石鼓两对,保护非常好,具有工艺研究价值。 清代皇帝下诏书命令当地官员制作的这顶石花轿,以彰显当地廖某的母亲教子有方,且不愿随儿赴京城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宁愿在家里过清贫日子的美好品德。……[详细]
乌石矮寨围
  乌石矮寨围矮寨围位于龙南县杨村镇乌石村,座落矮寨山脚下,清末民初由赖姓始祖所建,呈二层石砌封闭式方形民居建筑,围门朝东,面宽28米,进深15米,占地面积420平方米。围中央建一门进砖木结构祠厅,两侧为二层土木结构民宅组成四合院,每单元户二层设走马楼,内设二扇小门将祠厅同四合院相连。围屋内的天井上仍保留有完整的铁丝网,矮寨围是乌石围屋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详细]
小田硕宽庐民居
  小田硕宽庐民居位于周田镇小田村下坎组,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建有防火墙,全屋40间,占地面积655平方米。门楼呈八字型,左右两侧安放门墩石,顶部两层檐四边翘角,门楣上 书-“硕宽庐”三个大字,左右两侧刻对联。进入厅堂,门楣上 书-“德星辉映”四个大字,左右小门门楣上 书-“兰香室”。主体建筑分上下厅、厢房、横屋。具有较高的工艺研究价值。……[详细]
大岳江东围
  大岳江东围(俗称沙丘塅水围)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大吉山镇大岳村沙丘塅自然村。大岳江东围坐东南朝西北,据大岳袁氏五修族谱记载:江东围于道光丁酉年(1837年)九月十九日起脚,座巳山亥向兼丙壬,三七分金。围内房屋二百余间。江东围的建筑布局是赣南极为少见的“国+口”、“大+小”双形围,小围是在原围的基础上从西北面扩建的,总占地面积为4886.49平方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