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温岭市旅游

温岭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温岭古井
  中山村鸢泉位于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中山村澄海西路23号门前。建于民国二十五年六月(1936)。井身圆形,块石砌筑,白石六角形井圈,用六块开出榫头的大石板扦合而成,每边长65厘米,厚14厘米,高60厘米。西面井圈外侧上写有“鸢泉”二字,其相邻井圈上刻有“民国二十五年六月立”。水井规矩厚重,泉水清澈甘甜,是居民生活水源。望雨泉位于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胜海村小门头路57号西面。井身圆形,块石砌筑,白石六角形井圈,用六块开出榫头的大石板插合而成。每边长55厘米,高72厘米,面积为0.8平方米。其中一块井圈内侧横刻“望雨泉”,左右竖刻落款,右款刻“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左款部分模糊,刻“□□公建”。该水质尚好,仍在使用。大黄坭村甘泉井位于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大黄坭村218号附近。井圈为不规则八角形,……[详细]
新金清闸
  新金清闸俗称廿二洞闸,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滨海镇闸南村金清港垃圾汇。民国21年(1932)议定在垃圾汇建新金清闸。由省水利局工程师胡布川设计,晏华璋工程师主其事、林汝哲副工程师辅之,中华兴业公司投标承包施工。是年10月1日正式动工,至23年(1934)8月8日竣工,耗资38万元(银元),由温黄两县按6.5:3.5分摊。新金清闸为22孔,排水净宽55米,设计流量700立方米每秒,闸身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为浙江建造现代水闸之始,闸门为木结构,使用手摇机械启闭机,为温黄平原金清水系主要蓄淡水排涝闸,时为浙东最大出海闸。建国后,于1951年、1953年先后进行了两期修理。1962年后,逐步改木闸门为钢筋混凝土板式闸门,增建了启闭机房,同时改手摇式启闭机为电动螺杆式启闭机。1987年底改建21孔2.7……[详细]
锦鸡山摩崖
  锦鸡山摩崖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新河镇东城居新河中学校园内。石刻有“石丈”、“飞来”、“丹井”和张梦灵五言绝句:“巫山一片云,飞向此中住。我来不复登,只恐云飞去。”总面积为1.3平方米。据《嘉庆太平县志•地舆》锦鸡山条载:“在新河城东南,相传天鸡鸣其上,故名。又云葛仙翁赴丹崖经此,以杖击地成泉,至今崖刻‘丹井’字。当山颈城跨处,异石森耸,有高巨三数丈者,雍正间,易巡司祖愉镌‘石丈’二字。祖愉书画为慎郡王所知,弟祖栻尤名出兄上,‘石丈’其所书也。”现“石丈”、“飞来”、“丹井”三处字迹完好。张梦灵五言绝句字迹已大半磨平,于1984年重书补刻。“石丈”摩崖,楷书,阴刻,“石丈”二字竖列一行,字径约0.2米。“飞来”摩崖,草书,阴刻,“飞来”二字竖列一行,字径约0.15米。张梦灵五言绝……[详细]
百丈岩摩崖
  百丈岩摩崖位于温岭市城东街道岩下村百丈岩南陡壁上。摩崖共题有四首诗,外有框,楷书,从东至西排列。总面积约为3平方米。第一首诗框高56厘米、宽38厘米,是一首七绝:“云根秀拨五龙巅,遥立儿孙满眼前。取有天梯长万丈,星汉何必问张骞。”落款为“白冈陈崇为”。第二首诗框高68厘米、宽40厘米,是一首五律,大致可以辨认:“□□□山晓,烟霞接舍浓。岩高昂白象,湖阔卧苍龙。壁生离笼鸟,□□种□农,□□□□□,白鹿悦芳洞”。落款为“白冈陈崇为”。第三首诗从痕迹看是一首五绝,框高44厘米、宽40厘米,除落款“敬轩陈崇宾”可识外,余已不可识。第四首诗框高86厘米、宽60厘米,是一首五律,是四首诗中最清晰的:“青山走五龙,百丈起高峰。日月东西照,烟云早晚封。丛生兰在谷,群集鹤巢松。居近登临敖,蓬莱隔几重。”落款为……[详细]
忠节祠
  忠节祠:位于新河镇三邵村340号东面。坐北朝南,由台门、正厅及左右厢房组成的四合院。东西长21.5米,南北长19.6米,面积为414.54平方米。台门为八字形,八字门两边有楹联一付“大节在人间万世纲常永赖,崇祠临水曲四时俎豆长馨。”门楣中嵌行书书写的“忠节祠”青石匾,上面还刻着“中华民国拾壹年十一月吉旦”、“先贤静学王公第十六世孙奉祀生留日法学士曾任陆军部正执法官温处刑庭长绍兴民庭长衢州地方推事乃升立”等字。左右厢房为三开间单檐硬山平屋。正厅为七开间单檐硬山平屋,明间设有供台供奉祖先牌位。天井中间有甬道连接台门与正厅。据调查,忠节祠是为纪念温岭一位忠节名臣王叔英而建的。王叔英字原采,号静学,明黄岩亭岭(今太平小河头村)人,与方孝孺为至交。靖难之变因忠节而自缢,后人建祠以祀。整个宗祠结构完整,……[详细]
假山桥
  假山桥相传始建于宋代,明清及民国重修。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泽国镇下街路廊边上,南北向横跨中河之上,为单孔石拱桥。桥长12米,宽2.42米,拱劵以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桥面中心为一平台,两侧设12级台阶。桥面两侧立有望柱、栏板,望柱每侧6根,栏板每侧5块。望柱头多雕仰覆莲纹,栏板雕刻精美,或为荷花池塘纹、或为牡丹凤凰,缀着蝴蝶、蝙蝠、如意、几何等纹饰,宛如一幅幅中国画。桥东西两侧栏板有所不同,东侧雕刻较粗放,西侧则精细华美。相传桥栏是由河两旁自然村合建,所以各显特色。桥栏、券石上有题记。栏板两端镶嵌抱鼓石,抱鼓石雕刻龙纹,龙头精雕细琢,龙身、龙尾随抱鼓石形状自然流转,颇为生动。桥东面中间栏板上刻有“民国六年菊月日立”,下面的拱劵石中间刻有“假山桥”三字。假山桥结构完整,造型优美,是温岭现存石拱桥……[详细]
新河马家巷4弄11号民居
  新河马家巷4弄11号民居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新河镇西城居马家巷4弄—11号。俗称马家里,根据群众介绍与建筑形制判断建于民国。坐北朝南,原为二进院落,现残存台门、东西厢房、过厅及部分后屋。东西长26.03米,南北长42.04米,面积为1094.3平方米。八字形砖砌台门,门框嵌青石对联“陉接龙山青横北郭,门环雉蝶瑞启南薰”。门楣上有青石匾额书“西城别业”四字。台门上堆塑各种花卉、人物、海产等图案。东西厢房各为三开间重檐硬山楼屋。过厅为七开间单檐硬山顶,明次间为平屋,两翼间为楼屋,明次间抬梁与穿斗结合,为七架梁带前后廊用8柱,过厅的西面三间已改建。后院厢房、正屋大部分已改建。前院与后院各有水井一口。该民居中的台门保存最完好,也最具特色,是研究当地该时期建筑很好的实物佐证。……[详细]
石塘石屋
  在温岭市东南濒海处,为一古老渔村集镇,旧称石塘山,原为一海岛。据《台州府志》记载:“塘多泥筑,少石砌者,惟此塘独砌以石,故即以为全岛总称。”石塘镇西北以石塘山为屏,三面环海,具有旖旎的海滨风光。镇中房屋、道路随地势升降而建,石屋、石街、石巷、石级,独具风采。在上世纪80年代,石塘就以其渔村石屋享有盛名。中央电视台曾经在此拍摄了专题片《渔村小叙》,经过央视的播放,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全国各地的画家、摄影家纷纷前来采风创作,如同法国巴黎圣母院经常有人画画写生,又都是石头建筑,这些画家就把石塘称作为东方巴黎圣母院。石塘石屋是这些画家最重要的创作题材,著名画家吴冠中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多次到石塘写生,创作了《石塘》、《渔港》等作品,石塘石屋的魅力可见一斑。……[详细]
陈和隆宅
  陈和隆宅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石塘镇里箬村金涯尾路39号西侧。坐北朝南,为木石结构建筑群,占地面积约1143平方米。系清末当地大渔行主陈和隆所建。主入口大门设于东面,入大门,中间为石板路,建筑群由石板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依次由花园、炮台、前楼组成。花园现尚存一角。炮台石砌,高五层。前楼紧连炮台,六开间,上下四层,底层为地下仓库,面海开有水门,涨潮时船可直接泊到屋内卸货。楼前有近百平方米的观海凉台。前楼门框、凉台石柱、栏板上有雕刻、题词,精美别致。后面部分共楼房七间,可分为三个部分;东边三间高三层,是住宅,额名“振声庐”,中间一间是楼梯过廊;西边三间是生活用房。前楼与后楼间有飞桥相通。陈和隆旧宅规模宏大,建造精美,是颇有价值的渔区特色建筑。……[详细]
蔡家祠堂
  蔡家祠堂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横峰街道后洋村祠堂岸386号。根据建筑形制和当地蔡氏年长者口述判断,该祠堂为清代重建。坐北朝南。由台门、左右厢房及正厅组成。东西长21.6米,南北长23米,面积为496.8平方米。台门为七间单檐硬山平屋。明次间辟为大门,山墙饰五级观音兜。左右厢房为四开间单檐硬山平屋,明次间为抬梁与穿斗结合。为五架梁用2柱。正厅为七开间。明次间为重檐歇山高平屋,东西两翼为重檐硬山楼层。明次间抬梁结构为七架梁,带前廊用4柱,明间供奉祖先塑像。两坡顶,小青瓦。蔡家祠堂结构完整,保存完好,是温岭祠堂中少数的几个幸存者,是蔡氏后裔进行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详细]
温岭市政府旧址
  温岭市政府旧址位于温岭市太平街道县前路北端起点。市政府旧址原为明成化年间5年(1469)设县时的县衙,后历经发展改制成为现在规模。2006年市政府搬往新大楼后,旧址部分划给方城小学做操场。旧址坐北朝南。现存照壁、台门、4座办公楼及会堂。东西长65米,南北240.6米,面积为15639平方米。照壁立于大门口,位于县前路中间,上 书-“为人民服务”5字。主楼建于80年代,为五层楼。二座办公楼建于解放前,还有一座档案室馆办公楼建于1986年,会堂建于60年代。旧址内树木葱郁,环境幽静。温岭市政府旧址是温岭建县以来的县衙所在地,见证了温岭的历史与发展。……[详细]
12、道源洞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道源洞
  道源洞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新河镇硐天南村中岗山半山腰,系采石留下的古洞。洞名取古时有炼士于此学道逢源之意,一直是道教活动场所,今为温岭市道教协会会址所在。道源洞分内外两洞,皆峻岩壁立,倚石成楼。洞中原道观建于光绪十五年(1889),建者为方山羊角洞道人林明江。以后曾扩建,“十年--”期间遭到破坏。1980年后逐步修复,现基本为新建筑,由谈元宫、灵霄宝殿、吕祖殿等组成。洞内尚存一方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林明江所立的“福缘善庆”碑,介绍了道源道的环境,开基始末、乐于助人等。道源洞是温岭一带以洞为宇,建造寺观的一个典型。……[详细]
张元勋旧居
  张元勋旧居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新河镇东门街122弄沈家墙里。坐北朝南,原为三透九明堂式建筑。前透和东西厢房因人为改造已毁。现存的中、后透及东西厢房基本保留了建筑原貌。中为天井,由石板铺成。现存建筑占地面积约1330平方米。中透七开间,中三间构成中堂,明间梁架为抬梁式,五架梁带前后双步加前后廊。后透五开间,明间构成后堂,梁架为抬梁与穿斗混合结构,十柱用十一檩。东西厢房四开间,两层。旧居檐柱、柱头多施斗拱,斗拱做成莲花形。张元勋,字世臣,号东瀛,官至中军都督,为抗倭名将,《明史》有传。张元勋旧居为名人旧居,格局宏大,富有地方特色。……[详细]
桂岙天后宫
  桂岙天后宫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石塘镇桂岙村麒麟山东南麓。据百姓所言,桂岙天后宫始建于明,现存建筑为清光绪时修建。天后宫由大门、戏台、东西厢房及正殿组成,中轴对称,结构完整,小巧而精致。大门三开间,中门为正门,较两侧门高大。中门正上方有青石匾,题“天后宫”三个大字。左右各有一匾,分别题“海晏”、“河清”。戏台歇山顶,灰塑彩画丰富。东西厢房二开间,二层,为看楼。正殿三开间,通面阔10.77米,通进深9.2米,占地面积约294平方米。戏台山墙及屋脊的灰塑、梁枋板壁及戏台藻井的彩画,石柱础的雕刻多姿多彩,富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艺术感染力。……[详细]
15、琅岙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琅岙桥
  琅岙桥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城北街道六份村。根据《光绪太平县志》载琅岙桥原为建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的琅岙闸,后因此闸有碍排涝,改闸为三孔石拱桥。琅岙桥南北向,横跨麻车港,由平桥与拱桥连接而成,平桥为现代所加,长31.5米,宽3.1米,面积为97.65平方米。拱桥长37.27米,宽4.45米,总面积约306平方米。桥面中心为一平台,平台中间雕荷花图。桥面两侧立有望柱、栏板。望柱头刻仰覆莲纹等,桥身由块石叠砌而成,嵌有对联。拱券以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砌置。整座桥结构完整,造型美观,是温岭闸桥的典型。……[详细]
双门洞摩崖
  双门洞摩崖位于长屿硐天风景区之双门洞外洞四壁上,总面积约50平方米。共有摩崖四处:“云月往来”摩崖,行书,阴刻,正文“云月往来”竖列一行,右款为“民国十有五年岁在丙寅孟秋”,左款为“慕虞闻韶题”。“酷暑绝迹”摩崖,行书,阴刻,城关张燮敖书。“亦一洞天”摩崖,篆书,阴刻,正文“亦一洞天”,横列一行,左款为“中华民国十有四年八月建瓯李瑞年题时黄岩许耀庚金华吴嘉宾温岭闻韶同游”。“削壁重扉”摩崖,楷书,阴刻,正文“削壁重扉”,横列一行,左款为“李伯迪题”。双门洞摩崖多而集中,具有一定的历史人物与艺术价值。……[详细]
中央园巷息庐
  中央园巷息庐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太平街道中央园巷19号。根据建筑形式判断建于民国。坐北朝南,砖石结构,面阔三间14.31米,进深11.15米,面积为159.56平方米。二层楼屋,仿欧式建筑,外墙用清水砖砌筑,明间为进门,立有方形砖柱,东面一间的正立面做成五边形,突出于其他两间。楼顶做成平台,后有观音兜式屏风。息庐的窗楣及门楣上都装饰三角形图案。息庐-砖砌围墙,在南面开有砖砌台门,书有“息庐”二字。息庐建筑别致,园内环境清幽,是温岭城内保存最好的一处民国欧式建筑。……[详细]
温岭戴氏宗祠
  戴氏宗祠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温峤镇上街村,据当地村民介绍建于清代。坐北朝南,占地400多平方米。经历代维修,现存建筑为一小四合院,包括照壁、台门、东西厢房、后堂及天井,照壁为1995年新建。台门面阔五间,明间进深三柱五檩,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上雕刻回纹、花草、兽纹等。东西厢房面阔三间,两层。后堂面阔五间,明间进深六柱九檩,抬梁式,次、稍间进深九柱九檩,穿斗式。天井中间贯穿一条长7.26米、宽1.95米的小道。宗祠建筑风格为清代,局部做法颇具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详细]
19、联树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联树桥
  联树桥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泽国镇联树村保护范围053号旁,据传以前其地有一棵大树连接两岸,可行人,后人于此建桥,故名。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民国三年(1914)重修,后来整修升高。五孔石梁桥,桥东西向跨联树桥河,桥长51.6米,宽2.86米,面积为271.4平方米。桥墩为石伸臂梁式结构,用仿栱形的条石叠涩悬挑而出,上承木梁,再承石梁。桥墩下部做成分水尖。桥面由条石铺砌而成。桥面两侧设望柱栏板,望柱头雕饰仰覆莲。联树桥为当地重要的历史建筑,富地方特色。……[详细]
温岭临江楼
  临江楼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温峤镇江厦村4—137南。根据村民回忆与建筑判断建于清代,坐东朝西,木石结构。为三开间重檐硬山顶楼房。东西长7.64米,南北长8.61米,面积为65.78平方米。明次间穿斗结构,为五架梁带前廊后双步用7柱。临江楼底层基本架空,前后通透,有点类似过街楼,旧时储存货物。二楼临江一面开有排窗,明间供奉马祖神像。据当地百姓传说,晋宋的著名诗人谢灵运赴位永嘉太守时,曾经系缆停泊该楼。谢灵运诗《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有“日落当栖薄,系缆临江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