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沭阳县旅游

沭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万北井
  万北井,宋代,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万匹乡万匹村十二组的村庄中心,村民候红侠和李树华家西侧,同时也在万北遗址范围内。井栏为整石雕琢而成,砂岩质地,唇口,外壁微狐,壁厚0.1米,口径0.53米,底外径0.95米,高0.6米,有一处裂纹。井壁为平砖圈砌,腹内径1.2米,因淤积深度不详,据说很深,可测深度仅2米。为防止小孩子掉入井内,村民用一废弃石磨槽盖住井口加以保护。由于以前村民在井栏上磨刀导致不同程度受损。值得一提的是:距井口1.8米以下的井壁每隔两层砖就有一层砖角向内平铺砌筑,推测主要作用一是为淘井上下方便;二是既装饰美观又便于渗水。该地区目前仅见到唯一一例形制非同的古井,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详细]
曙红桥
  曙红桥,现代桥梁建筑,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沭城镇虞姬公园(原城北公园)内。汤曙红,男,汉族,江苏灌南人,中共党员。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被任命为团长。7月5日,他率领3团战士,在盐河、涵养河的交汇处五里槐,伏击日本侵略军,歼敌多人,击沉击翻日军汽艇、木船多艘,打响了东灌沭地区民众抗日第一枪。1939年7月17日,他为谋求团结抗日,只身前往汤沟乡公所谈判时,被国民党沭阳县长谋杀,时年24岁。沭阳人民为了纪念汤曙红烈士,特把虞姬公园内一座拱桥命名为“曙红桥”,以作纪念。……[详细]
惜红亭
  惜红亭,现代建筑,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沭城镇虞姬公园(原城北公园)内,北临城后路、南临无锡路,东临上海路,西距北京北路。是为纪念新四军的三位女战士而建造。该亭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高约9米,亭为六角,亭墙宽为3.56米。亭下有水泥底座,底座亦为六角,宽为4.5米。保存情况较好,是该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史洼古井
  史洼古井,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周集乡史洼村大周庄中心处一池塘边,为一口清代生活用井。上边井台外径2.1米,内径0.54米,可见内部为砖结构,井盘整体呈玉璧形,壁厚0.22米,深度不详,内有水,村民自开始使用手压井后开始停用,现已废弃,周边有树木及杂草,保存状况一般。……[详细]
丰收井
  丰收井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悦来镇澎湖村丰收组,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发现,原名为明泉井,是一座唐代生活用井。井台为整石雕琢而成,外径1.7米,内径0.45米,高0.4米,井深45米左右。保存状况:井保存完整,已废弃。……[详细]
  虞姬沟位于江苏省沭阳县颜集镇颜集街,因为虞姬生长而得名,河边风景秀丽。虞姬沟发源于新沂县获邱山(蹋球山),位于时集乡东南部,流经沭阳县颜集、庙头、贤官等乡镇,接蔷稚河入海,全长一百多公里。虞姬为秦末人,史称名虞,一说姓虞,今沭阳县颜集镇人,此沟因虞姬而得名虞姬沟。虞姬沟南临虞姬镇街道,自颜集镇穿镇而流向东,北为农田,河道被雨水长期冲刷,水土流失严重。虞姬沟因虞姬生长而得名,成为颜集镇重要景观。沟畔至今仍有胭脂井、霸王桥、九龙口、点将台、项宅等史迹和人文典故。……[详细]
  桑墟烈士墓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桑墟镇条河村八组。1959年沭阳县人民政府将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遗骸,迁到桑墟安葬,共二十六座,计42名烈士,其中一墓共安放了十七位烈士。整个墓地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2008年当地人民政府在原烈士碑的西侧又重修了一座烈士碑,碑高5米。是桑墟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墓地杂草丛生,道路不畅,缺乏管理。烈士墓北侧为现代墓地,很不协调,建议搬出。……[详细]
  马厂遗址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耿圩镇郭圩村马厂庄,是一处新石器、西周的聚落遗址。遗址呈馒头状,中心部位高出地表2.5米。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5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左右。第二次文物普查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的夹砂红褐陶、泥质红陶鼎、陶豆、陶鬲残片以及大量的鹿角兽骨,主要属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及青莲岗文化遗存。少数为西周石器的泥质灰、红陶鬶、甗、豆等残片。此次调查发现少量泥质、夹砂灰陶,泥质红陶片,遗址保存状况较差。……[详细]
  吕台遗址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桑墟镇三台村吕台组。2017年10月现场调查后认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对该遗址描述内容不全面,仅提到该遗址有古井一口,仅对该井进行了描述:井为砖质结构,为本县桑墟镇三台村村民蒋廷华在其住宅处发现的,用带花纹青砖砌成,初步认为该井为汉代古井,井口残缺,井口直径为1.93米,由于淤积严重,井深无法测量,井周围长满了植被。近年来,地方政府在井外侧分别筑一高约1.1米的六边形护栏和一高约2.5米的六边形围墙加以保护,均为水泥材质,门向朝东。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调查发现在古井的北面为一台地,高约1.5米,上住两户人家,一名叫蒋廷华的村民在东侧取土时采集到米格纹硬陶片、铜箭镞、陶纺轮、鹿角等标本,地表可见一些陶片,根据器物特征推测该遗址应为商周时期遗址。……[详细]
  南宅遗址俗称“小土墩”,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耿圩镇郭圩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遗址东西长140米,东西宽120米,面积约15000米。文化层厚度1.5米。第二次文物普查采集遗物有夹砂红陶钵、鼎、甑、泥质红陶钵、罐、盘、石斧、铲等残件,陶器纹饰有指甲纹、附加堆纹、斜方格纹等,并发现有大量的红烧土遗迹,属青莲岗文化遗存。保存现状较差。……[详细]
  举人圩墓群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新河镇沙河村举人圩组,该墓群北面是新堰路,南边是村落,上面遍植花木,是一处六朝至唐代的墓群。墓群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曾有部分小型砖室墓被破坏。平整土地时已将封土夷平,1985年调查时地面散见墓砖,采集有六朝时的青瓷片、隋“五铢”铜钱、唐三彩陶器片、四耳青釉罐。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未发现典型遗迹遗物,仅发现疑似墓砖两块。2017年10月调查时在附近村民厕所墙壁上发现大量“双圈纹”和“对三角纹”青砖,为六朝时期的墓砖,据了解当地村民得知,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民在墓群上面取土或深耕时经常发现一些中小型砖室墓,墓里还有铁剑、铜镜、钱币等器物,后来有的村民将这些砖运回家垒砌厕所、猪圈。由于该地块作为花木基地,水土流失很大,加之地方政府文保工作不重视,文物安全受到严重……[详细]
  官墩遗址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官墩乡官墩村六组,原官墩乡供销社院内南距324省道约80米,村民周新家屋后。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是一处汉唐聚落遗址,面积1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上部覆盖着1米多厚的黄泥沙,保存情况一般。地表可采集到汉代云纹瓦当、板瓦等残片;唐代的青瓷罐、碗、盘口壶、灰陶罐等残件。现该遗址地面较平整,见有零星器物残件,上建有村民住房以及遗留部分危房,遗址破坏很大,保存状况一般。……[详细]
13、驻丘井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驻丘井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贤官镇驻邱村二组,北距一组村民姜经通家约50米。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该井是一座宋代生活用井。当时井栏为砂岩,圆柱形,内径0.65米,高0.55米,井身用楔形灰砖券砌,中腹径1.1米,深5米左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停止使用。现在该井坐落在四面环水,面积约20平方米的地块上,井周围种植杨树。2017年10月现场测量井外径为0.7米,内径为0.42米,近圆形。由于以前村民经常在井沿上磨刀导致井沿高低不平,井内水位较高,距井口约0.2米,整个井圈东南向西北倾斜。长期无人管理,杂草丛生,无人问津。……[详细]
  东墩汉墓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庙头镇东柳村十五组,村民仲兴和仲继才家屋后,为一处人工堆筑而成的土墩,地方村民有的称其为“九亩墩”,可想而知以前此墩的高大程度。由于村民取土和雨水冲刷原因导致墩子逐年缩小,现存高约2.5米,底径约50米,据考察为汉代墓葬,曾发现石板、花纹砖,采集到四婶规矩铜镜、五铢钱币以及灰陶缸等。墩四周为民宅,墩上及周围种满花木。……[详细]
  后瓦滩遗址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庙头镇牛墩村后瓦滩组,南距前瓦滩组约300米。整个遗址北半部分为自然村庄,约60余户,多为陈姓;南半部分为花木基地。遗址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地形由北向南渐低,文化层厚度不明,地表散见有夹砂红陶鼎足,钵形器口沿,以及夹砂红褐陶釜、泥质红陶内彩钵、碗、杯等残片和鹿牙等。属青莲岗文化遗存。……[详细]
16、吕砖井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吕洪砖井,该井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周集乡周楼村吕洪庄组村庄之中,井盘和井栏均为青石材质,井盘外径1.2米、内径0.6米、厚0.2米;井圈高0.8米。井壁为砖筑,深度不详。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开始使用手压井后砖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因废弃停用,村民考虑安全现将井栏立于井口起到防护作用。该井南边紧临小水塘,周围为小树林,东边有一村公路。……[详细]
  谢墩遗址位于陇集镇谢墩村谢桥村谢北组,是一处汉代聚落遗址。遗址南北长约90米,东西宽约60米,面积约5000平方米。保存情况较好,文化层厚约1.5米。第二次文物普查时曾采集到云纹瓦当残片,铜镜残片,泥质红、灰陶片,可辨器形有钵、罐、瓮、盆等。遗址上是谢墩村村庄,房屋多为单层砖瓦房,交通不太便利。由于村民取土,文化层破坏严重。……[详细]
  庙墩遗址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陇集镇西南约3.5公里的庙墩村邵庄组,为一处西周至汉代的聚落遗址。遗址高出地面2—3米,东西长约40米,南北长约30米,面积约1000平方米,保存情况较差,文化层厚约1米左右。地表遗物不丰富,有西周的夹砂红陶鬲、甗及汉代的泥质灰陶罐、瓦当残片。遗址远离村庄,四周是农田,交通不便。……[详细]
  石墩遗址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韩山镇石平村四组,北为小徐庄,西南距五组约300米,东距温道春家约50米,为一处宋代村落遗址。遗址分布在土墩上,墩上面为约1米厚土层,土层下为山石,故当地老百姓称之为“石墩”,因此得名。墩中心呈龟背状隆起,直径约150米,面积约1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地面可采集到影青瓷、白瓷和硬陶残片,可辨器形有瓜棱壶、碗、罐、粉盒等。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左右,生产队大集体时候,村里在墩子顶部开始采石经营,土地分地到户后停止开采,现墩上留有东西长约120米,南北宽约40米,深约6米的水塘就是当时所为,现为鱼塘。该遗址对研究宋代乡村社会有一定意义。……[详细]
  举人圩遗址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新河镇沙河村举人圩组,遗址北面是新堰路,南边是村落,上面作为花木基地遍植花木。是一处唐代村落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高1.2米,文化层厚约1.5米。据说是清代举人仲成武住在此处而得名。1985年调查时地表遗物可采集到瓷片,可辨器形有壁形底碗,饼形底钵、瓜棱形壶等。由于移木取土对遗址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此次调查未发现典型唐代遗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