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源溪古戏台
  源溪古戏台位于芦溪县源南乡源溪村的刘家宗祠内,相传建于清乾隆50年(公元1785年),戏台是砖、木结构,砖上刻有“源溪刘黄公祠”模印。四根1丈2尺高的四方石柱,石柱前联刻有“作戏喜逢场家传乐事外平世,酬恩宏发愿人识丰年笑语声”;后联刻有“祈报本先民息蜡歙幽宜雅乐,和平依古调清歌妙舞答神底”。整个戏台进深2丈长,2丈宽;左、右马门演员进、出处,宽5尺2,右侧门(放道共处)宽3尺3;后台(化妆室)进深7尺2,宽3丈4尺,戏台上木质雕刻艺术精致,富丽堂皇。据说这里是乾隆年“探花”刘风浩的祖祠。在古戏台化妆室的后墙上,记载自清道光二十六年二月初四[义班]开台大吉起,经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民国、直至解放后“大跃进”年间在此演出过的有三十余戏曲班社:他们是[高林班]、[贵和班]、[洪泰班]、[洪春班……[详细]
松田状元祠
  状元祠,又称中溪彭氏宗祠。位于安福县枫田镇松田村松田组,东经114°4046.9〃,北纬27°2212.5。2002年5月16日公布为安福县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景泰庚午年(1450),彭琉负责建造,历时五年。祠前为状元坊,坊前为状元坪,坪前为两口风水塘,水塘前有条小溪,长年流水不息。宗祠三直二进二天井,硬山式,长46.5米,宽23米,总面积-.5平方米,规模巨大。前栋中间有大天井,两边是厢房。中栋飞檐翘角,两边与厢房相连。楼为钟鼓楼,楼下为正堂,堂后木壁上雕有24孝图。后栋宽敞,是春秋祭祀祖宗之享堂,有8根大柱竖立。上悬“惇叙堂”金色匾额。大柱上挂有明代楹联一副:“兄状元,弟会元,六年间,压两京一十三省豪杰;左太师,右少师,二派下,开四乡千百万载书香”。新刻古楹联三副,第一联:“一门双柱石……[详细]
莲舫庵
  抗清救亡烈女刘淑英养母奉佛的场所。刘淑英(1620—1657年以后),字木屏,号个山人(因幽居期间常居个山,故名),江西安福县三舍村人,庐陵(今江西省吉安)王蔼妻。其父刘铎(1573—1626),博学善文,刚毅忠烈。1626年,刘铎因不满魏忠贤的阉党专权,愤然在扇上题诗痛斥曰:“阳至君王死,阴霾国事非”。为此被逮入狱,身遭数刑,至死不屈。后崇祯皇帝诛治阉党,赠刘铎太仆少卿,谥忠烈。刘淑英禀承家教,自幼攻读经史,饱读诗书。但因生于明末清初的-之世,经历颇多曲折:幼年丧父,新婚丧夫。甲午年间李自成攻陷军师,据徐鼐《小腆列传?列女》云:淑英闻之恸哭曰:“吾恨不为男子,然独不能歼此渠争,以报国雠邪!”1646年,清军攻入刘淑英家乡吉安,当时江南义军纷起,刘淑英受此感染,倾尽家资招兵买马,希冀为保卫家……[详细]
首届中共铜鼓县委机关旧址——陈家大屋
  首届中共铜鼓县委机关旧址——陈家大屋,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三都镇西向村。建于清晚期,坐北朝南,土木结构,斜坡面阴阳合瓦屋顶,两进一天井,前后厅青砖墁地,左右耳房三合土地面,总占地面积790平方米。                                陈家大屋是首届中共铜鼓县委机关旧址,也是中共铜鼓县委首……[详细]
万载文明塔
  文明塔位于城南,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监生易琼等捐建。道光五年(1825年)和光绪十八年(1892年)易琼后裔先后重修。塔身由砖石砌成,通高约30米,共7层。下6层为六角形(底层为基座),最上一层为圆柱形,层与层相接处有腰檐挑出;7层之上是灰色圆锥形宝盖,盖上垒有塔刹。塔座开有两门,一门朝北偏西,一门朝东偏南,门高1.8米;第2层至第6层均设有6道拱门,其中4道假门;塔内底层东侧嵌有一方石碑,上刻阳文楷书“光绪十八年岁壬辰春月立,易琼公后裔重修”。1983年初夏,县人民政府拨款整修,将塔内木梯改为铁梯。1998年县人民政府对文明塔进行了装修,在塔的各个角上装铃铛,塔基四周配有灯光设施,并将塔身漆成米黄色,被列为县城实施的10个形象工程之一。此次装修,由县电力总公司捐资18万元,南昌江西……[详细]
德化楼
  德化楼位于南山公园螺子山山顶。2012年2月开工建设,2013年5月1日正式对游人开放,德化楼规划设计为明清时期南派风格仿古阁楼,占地面积约1100平方米,建设面积3000余平方米,共6层,总高度为43.6米。与周边的环境景观和谐统一,成为南山公园一道独特的风景。……[详细]
石桥寺
  石桥寺位于乐安县鳌溪镇西南潭港至长山、白竹道旁。始建于唐天宝三年(744)。此处一座天然大石从丘陵地耸起,象条苍龙腾空飞跃。构成这座石桥。传说千百年前,这座古寺炉烟飘香冲上穹苍,惊动了仙人下凡观光,一夜之间造起这座石桥,故又名“仙人桥”。石桥通高20米,桥面宽15米。桥上一条山径小道,可供游人登高眺望。距仙人桥前50步许,是石桥寺。当年寺宇宏大,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念经堂、钟鼓房及僧舍客寮等;还有楼阁三层,梵塔一座,寺宇雄伟壮观。相传南宋淳年间,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此读书。尔后旧地重游,见寺庙年久失修,遂献资修缮。其砖块上铭刻有“文天祥”三字。后经历代维修。石桥附近古迹亦多。寺旁有五色岩,传说岩洞原来很小,每天会出油盐酱醋米,可供寺内僧员食用。后来有个贪心和尚,想出更多食物,请来石匠把岩洞凿大……[详细]
万载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
  万载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位于赤兴乡浙桥村1.5公里处的岭下杨家祠。该祠坐北朝南,背依青山,砖木结构,青瓦覆盖歇山顶,两边的山墙均是用砖砌成高达10米的“三”字形风火墙。上中下三进,青砖砌成券拱大门框。室内下进与中进之间有一月20平方米的天井。木梁穿插列架,板壁为墙,木柱擎梁。该祠面积为250平方米,中心会场125平方米。中进现已倒塌,上、下进保存较好。万载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于1930年7月12日至18日。出席会议的代表有200多人。会议期间,代表们认真听取了县委和县暴-动-委员会负责人的报告;讨论了全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项重要问题,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制定了有关条例和法令,选举了周达、辛克明、王建华、包小山、黄少廷等15人为首届县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周达为主席,正式……[详细]
宜黄革命烈士纪念碑
  宜黄革命烈士纪念碑出宜黄县城往南走300米处,有一松柏簇拥,四季叠翠的小山冈,雄伟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就巍巍耸立在山冈上。碑塔正面8个正楷鎏金大字赫然醒目: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该县是红色苏区,1926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宜黄潭坊建立了本县第一个基层党支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伯承、陈毅、罗荣桓、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宜黄留下了辉煌的足迹。1933年2月,蒋介石调集5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红军进行第四次“围剿”,该县是反“围剿”的主战区,先后在黄陂的蛟湖、霍源和东陂的黄柏岭、草鞋冈消灭了国民党52师、59师和11师,活捉敌师长李明、陈时骥,史称“黄陂大捷”“东陂大捷”,从而彻底粉碎了国民党第四次“围剿”。各次战役中英勇牺牲的人数共达5000余人,其中英名记录在册的有3280人。为纪念革命英烈,宜黄县……[详细]
亦禾庐与儒林第民居
  “亦禾庐与儒林第民居”坐落在南昌县黄马乡白城村杨家山自然村,因“亦禾庐民居”与“儒林第民居”相隔较近共同列为文保单位。“亦禾庐民居”坐西朝东,占地面积250平方。青灰砖外墙,硬山顶,大门上方有“亦禾庐”匾额。前后共两进,两进均为两层,穿斗式木结构。进门第一进有一假照壁,从两边过天井后的左右楼梯均可上楼到前楼的绣楼。中堂为五柱四间,柱下为上鼓形下八边形石础。后厢为四柱三间,柱间有上下两层雕花木枋,上层枋间中立一短柱以支撑楼板垫梁,枋间是白地墨画。该建筑雕刻精美,墨画秀气,是研究民国中期民居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儒林第民”居坐西朝东,占地面积235平方。青灰砖外墙,硬山顶,大门上方有“儒林第”匾额。前后共两进,两进均为两层,穿斗式木结构。进门第一进过天井后的左右楼梯均可上楼到前楼的绣楼。中堂为五……[详细]
万载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万载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潭埠乡陂田村东南500米处的大木山下黄家屋。该屋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民国民居,上盖青瓦,前后分水,二进,面积为263.5平方米。后进被国民党军烧毁115平方米,前进保存完好。万载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于1930年7月成立后,即驻赤兴书堂,后驻白水新店。8月中旬,红一军团到万载时,又移驻县城数天,后迁潭埠陂田一年左右时间。在此期间,县苏主席周达。县苏维埃政府驻陂田时,万载苏区的土地分配,正进入重新调整阶段。曾发出《彻底解决土地问题》的通知,纠正了前一阶段按劳动力和生产工具之多寡分配土地的错误,实行按人口平均分配。后来还承认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允许土地私人买卖和租佃”,从而,激发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县苏还注重工农业生产和财政、文教等方面的工作。农业生产由政府组织……[详细]
高士遗风旧宅
  “高士遗风旧宅”位于南昌县武阳镇徐桥村徐桥自然村中部南侧(门牌为徐桥自然村27、28、31、32号),属清末建造的砖木结构民居建筑(户主言称是1894年始建,1906年落成,历经12年)。旧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68平方米。青砖外墙,硬山屋顶,红砂岩挑枋雕花门罩,红砂岩门框,门楣嵌雕花雀替。门上部嵌“高士遗风”匾额。南墙的红砂岩肋石上刻有交叉的三角形大清旗样。内部木结构为穿斗式,面阔三间,进深为三进三天井,一、二进单层,第三进两层。每进均设木构拼花玄关。穿枋多雕花,纹饰精美。枋间夹竹造,外粉白,绘墨画图案。花窗尤其精工制作,有镂雕二十四孝故事纹饰(并一一列出图案名称),另有“苏轼爱砚”、“太白爱酒”等众多镂雕典故图案。柱下为鼓形和覆莲形木质,底部为八边形雕花石础。第二进地面为“金砖”铺就。“……[详细]
卢瑞英墓
  卢瑞英墓位于江西省铜鼓县温泉镇金星村卢瑞英号亦乐,字鹤寿(1750-1839年)铜鼓永宁人。武翼都尉为从三品,墓址在温泉镇金星村蠏形屋后。该墓高2.25米,宽5.8米,规模宏伟,8柱5碑,牌坊形状。正中主碑书写封号名讳,上方另一横碑有“荣封七次”四字,左碑上刻“四代荣封”,下刻四子名号,右碑上刻“五世同堂”,下刻孙男名号,左右两侧碑刻1600字之墓志;石柱镌二联,内一联因花岗岩风化严重,剥落难辨,外联是“湖灯凌月窟,云路拱无根“。卢瑞英为将“奎光堂”改为“奎光书院”的首倡人,此事《奎光书院记》有载,奎光书院是铜鼓最早创办的书院,也是“客家人”的最高学府,该院为振兴铜鼓培养了大批人才。卢瑞英有四子,长子必清进士任广东营都司署游击,次子吉临进士即用安微守备,三子必沅进士任广东游击新会参将署澄海顺……[详细]
寻乌县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旧址(角背围拢屋)
  角背围拢屋位于晨光镇金星村角背小组,始建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围拢屋座西朝东,二进三厅二厢房二杠二围拢一门楼,正栋前山墙为“三山式”封火墙,面阔三间,抬梁式硬山顶金包银大瓦房。正门前面有一半月形水塘,左侧门楼前面有一“日”形池塘,后有半月形花台。4根对称木柱、6根对称石柱支撑上中下厅,正门门额题“朝阳抱秀”四字,门楼门额题“三省流微”四字。角背围拢屋规模较大,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具有广东围龙屋的典型特点,侧面照特别是门前有日月形池塘在当地极为少见,是我县保存较完整和大型的围拢屋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1930年8月19日,寻乌县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有130人,其中有中共寻乌县委代表、共青团寻乌县委代表、寻乌县苏维埃政府代表。此次大会选举产……[详细]
万村古民居
  时代:明清类型:古建筑地址:南昌县三江镇三江村前、后万自然村简介:万村古民居位于南昌县三江镇三江村前、后万自然村,自北宋神宗年间故兵部尚书、爱国先贤万迪公始迁至此,迄八百余载。该自然村地临四县之交,秀挹三江,世代文风蔚然,忠诚义士,人才辈出,历朝金榜题名之进士,有记载就有十五人,举人秀才数百名。该自然村自宋迄明肇基以来,世代繁衍昌盛,古建筑群蔚为大观。现存的61幢古建筑,均系砖木石结构,外墙下砌花岗岩石(角砺岩),上砌青灰色斗砖,室内铺青石地面,内部为木构建筑,梁柱粗大,梁檩均为双合梁,雕刻明窗,宅内布局一般为一、二进,厅堂侧舍,因地取势,布局合理,高大宕明。幢与幢之间巷道规划整齐,水道畅通,房室栉比鳞次,高低有序。明代居宅建筑结构特点:外墙多为五垛山字墙,内厅正梁作拱形,柱基为木墩,并多雕……[详细]
大莲山福寿寺
  位于江西省铜鼓县三都镇三都村,距县城14公里。大莲山福寿寺坐落在三都镇东北角的大莲山之颠,四周峰峦叠嶂,像九品莲花,福寿寺就修建在“莲花”之上。距三都集镇3公里,始建于唐天宝年间,至今一千二百余年。据台湾明代版《义宁州志》记载: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开道场于钟陵开元寺(今南昌佑武民寺)号选佛场,道一尝至分宁武乡之龙崖,栖禅四载,今号马祖崖,过修水口,飞苇而度,今称马祖湖。这一史实证明马祖道一在766—779年开道场于开元寺期间,于769-773年间,曾经到分宁武乡二十三都的龙崖,今铜鼓三都大莲山龙泉埂的龙崖,“山形蜿蜒,似龙头鳞角,须髭俱,其势若张口”,今称马祖崖,在此修禅四年,另从遗存的塔林碑铭记载,马祖曾一度成为福寿寺的方丈,被后来徒子徒孙敬称为十七世恩师。由于战争和温疫等原因,福……[详细]
红一军团驻地暨湘鄂赣省委旧址——深埚民宅
  红一军团驻地暨湘鄂赣省委旧址——深埚民宅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高桥乡白石村。该旧址建于清晚,坐南朝北,土木结构,斜坡面阴阳合瓦屋顶,泥土地面,两进一天井5开间,总占地面积440平方米。1928年4月少共铜鼓临时县委成立,下设儿童局及直辖第一特支部,并随县委驻扎在此。1928年12月,中共铜鼓县委恢复成立,并注重发展区、乡红色政权。高桥白石深埚原属铜一区,后改为梁塅区,该区所属列宁小学便设于此。1929年11月11日至13日,铜鼓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此召开,选举产生了第二届铜鼓县苏维埃政府。1930年8月20日,红一军团攻克浏阳文家市、孙家段,8月23日在永和与红三军团会合,8月22日曾在此作短暂停留。1931年7月,刚刚诞生的中共湘鄂赣省委及全部省级机关因敌进剿,从浏阳东门楚东山转移到此……[详细]
介岗八大山人出家地建筑遗址
  “介岗八大山人出家地遗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黄马乡涂洪村界岗自然村北侧约300米处。分为“鹤林寺遗址”和“灯社遗址”两部分。“灯社遗址”在“鹤林寺遗址”东北方向约200米处,面积约1800平方米。该遗址现已辟为旱地,种植了约500棵梨树。地下隐约可见残砖碎瓦。“鹤林寺遗址”地处豺狗山、和尚山和鹿牯岭三座小山之间。“鹤林寺遗址”南侧存有山门残墙一堵。残墙具明代晚期风格,通高3.7米,残宽6.19米,厚0.32米。墙中开门洞一个,用红砂岩条石作门框;上部为半圆形,红砂岩筑成拱状,门洞宽1.32米,高2.28米。残墙用青砖眠砌,一丁一顺,中空部分用泥土添塞,可起到冬暖夏凉的保温效果。残墙上部用三层青砖叠涩出檐形成墙头,上覆灰土瓦。墙砖和红砂岩均打磨精细。明代残墙后面约20米左右的东面,尚存清代……[详细]
19、洞渊阁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洞渊阁
  由后晋的刘悟真所建。宋时章盛弃官不做来此修真,以药疗民疾,邑人彭梅叟因感激而建阁纪念。清咸丰五年(1858)太平军攻入安福城,将阁付之一炬。现存的“洞渊阁”为同治五年(1866)全邑捐资在废墟上重建的。“洞渊阁”共两层,高12米,宽14米,占地面积近200平方米,砖木结构,翘角飞檐,歇山顶,一泼水风格,鱼吻、宝葫芦镇屋脊。每二层四周均有回廊,登高远眺,武功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俯瞰脚下的沪水河,渔帆点点、竹排成行,顺水蜿蜒而下。环看山城美景尽收眼底,那耸入云天的东山文塔,格外秀美。难怪少年时代旅居安福几年的著名作家杜宣,乐不思蜀,晚年在回忆录中,多次提到安福的山水之美和对在洞渊阁上嬉戏的留恋,甚至还有重访洞渊阁的念头,因年高身体的原因一直未能成行,对此他不无遗憾。洞渊阁前有一口水井,叫“清净源……[详细]
20、爱莲池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莲池
  爱莲池爱莲池位于周瑜点将台东侧,其东南紧连冰玉润,北接电影公司,正南距鄱阳湖1020米。池呈正方形,四周花岗石护砌,长48.84米,宽34米,深3米,总面积为1661.24平方米。池之正中,筑有面台,花岗石彻垒,内筑五花土,高2.8米,长宽各11.1米;面积为123.21米,台上有观莲亭,亭四方形,立柱起架,柱础莲瓣纹。顶为重檐歇山顶,亭之前后,有池桥各一与池也相连,三墩四孔,墩以花岗石彻垒,墩间并以长宽1.23米,高2.78米,后桥为之字形曲桥,衔接桥长10.55米,宽1.23米,高2.78米;二桥下方,各有莲池两方于侧,盛夏之季,漫步莲池,微风悠悠,清香朴鼻,似步入清凉之世界,心旷神怡。据《星子县志》载,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周敦颐知南康军,是时朝庭昏庸,官场-,他有感于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