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旅游

    陕西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1、子洲西峰寺 AAA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子洲西峰寺
      子洲县瓜园则湾乡政府东北2公里处有一块山地,名叫芦草坛,其上有一西峰寺,依山而建。北临乏牛山,西北与柏全山相望。芦草坛虽不雄伟壮观,却也峻峭,人若站于其顶眺望,视野倒也开阔,更因其西峰寺而遐迩闻名。西峰寺坐西北面东南,占地约3亩,一个独院。正殿由三孔拱形洞组成,纯砖结构,顶呈硬山式,用黄色琉璃瓦铺顶,飞檐翘角,兽头独尊,遥遥相望,顶上中有三层小0,独特精致,引人注目。正殿走廊四柱支撑,朱柱彩壁,画栋雕梁,十分生动。殿堂主奉三圣母娘娘,粉面金身,端坐莲花坛,背靠火焰山,端庄自然,光彩照人。两侧陪坐催生娘娘、桃花娘娘、豆花娘娘、奶母娘娘、保命娘娘、送生娘娘、皇天后土娘娘、晴天之孙娘娘。造型生动,神态各异,线条流畅,旁有二小童,清秀温和,衣带飘逸,形态悠然。顶壁饰有十分精湛的八卦图,色彩鲜艳,整个……[详细]
    2、子洲兴隆寺 AAA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子洲兴隆寺
      露普山位于瓜园则湾乡政府驻地西北3公里处,因其巅修建兴隆寺而遐迩闻名。兴隆寺创建何时无法考证。从碑文窥测,该寺在明代宣德年间(1426——1436)便小有名气。经历代扩建,现占地近10亩。相传民国初年,兴隆寺文物陆续遗失,墙壁不时倒塌,几成废墟。民国20年(1931),瓜园则湾方圆瘟疫蔓延,人畜死亡严重,为了消灾免难,乡民纷纷前来兴隆寺祈求神药,瘟疫得到控制。乡民为报答神恩,自原捐款投工修复兴隆寺,寺貌焕然一新。20世纪80年代,兴隆寺再次得到修复扩建,更显堂皇。兴隆寺坐北朝南,建筑多为纯砖结构,殿堂多呈拱形,殿顶多呈硬山式。此寺山门前有百级石阶。寺内中殿之北是正殿,之南是山门楼,东、西为配殿。正殿供奉如来古佛、昊天大帝、真武祖师。中殿内供奉笑佛古佛,观世音菩萨、混源老祖,-韦陀。山门楼由三……[详细]
    子洲目连寺
      乏牛山位于瓜园则湾乡政府驻地东北3公里处,顾名思义,该山高峻挺拔,耕犁和行走于此山的老黄牛也会困乏。因其山巅设“目连寺”,当地群众亦称之为目连山。据说,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曾在目连寺旁搭过一座高二丈余的木架,观测人员借助望远镜上架远眺,向东可以看到距此200余里的黄河,向南可以看到千里之遥的西安城。可见,此山名曰“目连”,亦实为“目连”。但是,“目连寺”之目连本文是“目犍连延”的略称。目犍连延是古印度一位小伙子的名字,梵文的音译,意译为采菽氏,婆罗门种姓,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称神通第一。《盂兰盆经》说他为救生母脱离饿鬼道而设盂兰盆会,因此中国过去也流行目连救母的故事。南宋、明朝、清朝以及近代的“目连戏”都反映了目连遍历地狱找寻母亲青提夫人,终于依仗佛力救出母亲的经过,歌颂了目连不畏艰……[详细]
    安康龙兴寺
      龙兴寺位于安康城汉江北岸龙王山上,据清咸丰八年六月所立《阅查龙兴寺地界碑》记载:“龙兴寺,创自明天顺元年(1457年),天圣寺僧人洪湛结茅庵募化所建”。故又有天圣寺下院之说。明成化间,毁于农民军刘千斤,石和尚之乱。嘉靖间,里人冠刚、鲍礼施山林重建。于是始成郡中名山。清康熙《兴安州志·山川志》云:“东北三十里曰龙王山”山上有寺名隆兴(龙兴),是为一郡名胜。嘉庆二年,白莲教农民军在汉南活动,当地居民将庙前后树木砍伐,以便滚木擂石,山前山后树木净尽,遂以荒芜,清末至民国为道徒所占。1988年,释观慧升座金堂,树0幢,随机说法,四方云集,始中兴金堂,光复双溪,重建龙兴,后即住持龙王山,大兴土木,始具规模,而为汉滨大寺,与金堂寺、双溪寺、天圣寺成鼎足之势。主持观慧法师,历经千难万苦,在四众弟子和政府的……[详细]
    周家硷联席会议旧址
      周家硷联席会议旧址位于延安市子长县李家岔镇阳道峁村委会周家硷村阳湾。1935年2月以前,陕北和陕甘边是被国民党军队分割开的两块根据地,活动着两支红军武装。陕北根据地和红27军及其他红军武装隶属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领导。陕甘边根据地和红26军及其他红军隶属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两地、两军之间虽互有联系和配合,但基本上是各自活动。为了集中力量对付敌人,中共陕北特委和中共陕甘边特委于1935年2月5日在安定县(今子长县)周家硷村召开了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军事委员会,统一了两地党、政、军的领导,并确定了粉碎国民党政府对陕北根据地第二次“围剿”的战略方针。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书记为惠子俊(未到职前由崔田夫代理),委员为崔田夫、谢子长、刘志丹、习仲勋、马明方、郭洪涛、张秀山、高岗……[详细]
    武功白兔寺
      白兔寺始建于唐,坐落在陕西省武功县大庄镇(原在观音堂乡)观王村东侧,为唐太宗李世民冬狩之遗迹,这里西邻漆水,如素如练;东展平畴,广袤绵远;北附莽塬,万马奔腾;南临渭水,沃野平坦。眺望终南翠若屏障,俯察漆渭恬荡回绕。正如李世民诗中赞颂的“孤屿含霜白,远山带日红”中描写的意境。武功县政府于1994年1月7日公布白兔寺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白兔寺内供奉的白音菩萨是唐朝初年大名鼎鼎的袁天罡的母亲化仙而成,在唐太宗狩猎时,白兔引荐,发现了菩萨洞,故名白音菩萨——白兔寺。白兔寺位于莽山南坡的观音堂村境内,当地民间相传该寺原有菩萨洞、大殿、祭殿、中殿、东西陪殿、钟楼、鼓楼、前殿、山门、戏楼以及僧房等四十余间。寺貌巍峨,气势壮观.殿宇回廊,错落有致。院内修竹翠柏、名花异草、争奇斗艳,为一组造型完备、做……[详细]
    浮图寨(克戎寨遗址)
      浮图寨,也称克戎寨,位于县城西大理河南岸,即今之张家寨。北宋熙宁三年(1070)九月,西夏国相梁乙埋始筑细浮图寨。此后,在宋夏间两易其手。绍圣四年(1097),北宋再度收复细浮图寨,赐名“克戎寨”,取“克服戎夏”之意。金正大三年(1226),设定戎县,驻克戎城。元至元四年(1267),定戎县并入与其同时由寨升县的米脂县。明初,设巡检司,后裁撤。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重修克戎寨,至今东北城门门额石匾上“克戎寨”及“光绪二十一年岁次乙未瓜月谷旦立”等字样清晰可辨。克戎寨,由寨而县,由县而巡检司,终至村落,折射了大历史的影子。陕北为西夏党项贵族的龙兴之地,曾在此经营147年。1038年建国后,西夏虽定都兴庆府(今银川),但仍特别看重陕北,先后与北宋、金、蒙古军队在此展开殊死争斗。克戎寨在彼此……[详细]
    神木东山庙群
      东山庙群位于县城东500米处,因层峦叠嶂,岭脉逶迤九重,游走如龙,故又称九龙山。据史料记载山上建筑明代时已初具规模,后经多次修葺、扩建,清代至民国为鼎盛时期。其地理位置独特,建筑庞大,以雄险取势,加之僧道云集,曾名震塞外,是周边地区很有影响的古刹和名胜古迹。解放前部分庙宇毁于战火,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局部再遭破坏,八十年代后相继由民众自愿集资和政府投入对庙殿、上山道路进行了修复与改造。2004年在祖师庙大殿北侧新建了13层,高58.8米的麟宝塔一座,塔内有当代知名书法家题刻数十幅。庙群主要分布在东山香炉山、凤头山、龙眼山的山腰及山顶间,南北绵延3公里,海拔千余米。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建有关帝庙、吕祖洞、张仙庙、万佛洞、财神庙、七佛洞、祖师庙、鲁班庙、等集佛儒道三教于一体的各类建筑二十余处100余……[详细]
    薛家城则古城遗址
      薛家城则古城遗址位于子洲县淮宁湾镇薛家城则村。山平面呈不规则正方形,顶部坡度较陡,四周均为悬崖。东临南沟,南接柳树峁,西至后沟,北临薛家城则村。分布范围平面略呈椭圆形。南北长1500米,东西长约1200米,总面积约180000平方米。现保存东、南、北段城墙。沿城墙分布7处马面,为黄土夯筑,夯层厚10~20厘米,土质较坚硬,夯层较规整。马面底宽10~12米,上宽8~10米,高约10米。城墙坍塌严重,残高1~10米。遗址地表散落大量瓷片、陶器残片、砖瓦残块,另有一石刻柱础,为“凸”字形,下方上圆,底边长50厘米、宽50厘米,高20厘米。为宋代古城址。据《子洲县志》《子洲县军事志》记载:宋庆历年(公元1041——1048年)修怀宁寨,属延川县。至辽以后被西夏占据,至平四年(公元1067年)收复,元……[详细]
    旬邑革命暴动纪念馆
      旬邑革命暴-动纪念馆位于陕西省旬邑县翠屏南山。旬邑革命暴-动是一九二八年渭华暴-动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西地区有重大影响的一次农民武装暴-动。许才升等七位起义领导人在起义中壮烈牺牲。为了纪念在暴-动中壮烈牺牲的七位烈士及农民暴-动事件,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于1984年10月18日开始修建旬邑革命暴-动纪念馆,1987年5月竣工。纪念馆位于县城南端翠屏山麓,占地面积5295平方米,建筑面积453平方米,依山临水,坐南面北,青山绿水、景色幽雅。该馆由纪念碑、展览室组成。馆内建筑以仿古建筑式样,院内东西两侧为革命烈士事迹展览室,展有暴-动及烈士图片、事迹简介,部分暴-动武器实物、烈士遗物等。馆内中央矗立旬邑暴-动烈士纪念碑,石头精砌,镶汉白玉,高11米,宽5米,正面镌刻书法家舒同题写“旬邑革命……[详细]
    横山宝山寺
      宝山寺原名空山寺位于横山县东北二十五公里的无定河中游波罗镇烂泥湾村旁。建于何时,因年岁久远,碑刻无存,无实据可证。建筑面积达五亩,分前、中、后、左、右五个院,上、中、下三层。有楼亭、阁、台五处。据榆林府记载;“朔漠之山荡然,黄河连岗,叠岭,草木不生唯有县东北有宝山寺,于百万岗岭之内,起出之表”。按此记载,宝山寺所流传之事,实有之大,寺内石凿雕释迦牟尼大石佛宝座山基。宝山寺现占地六十亩,有原石佛像五尊,大雄宝殿、天王殿、地藏王殿、无量佛殿、观音阁、三官楼、米来佛殿、真武祖师殿、关羽庙、娘娘庙、龙王庙、大仙庙等主要建筑,左侧有马王庙,寺前有镇寺大石一个,正殿面前有占地面积一百四十平方米的高大乐楼一座,下侧旁有禅堂会窑两院,背面有泉井一口和禅堂会窑形成一线。现在的宝山寺,风景宜人,建筑物气势宏大,……[详细]
    中共陕甘边特委王家湾旧址
      位于延安市甘泉县桥镇乡桥镇村王家湾村。1935年2月,蒋介石调集陕、甘、宁、晋四省5万余兵力,向陕甘边、陕北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围剿”。4月上旬,陕甘边党政军负责人在甘肃南梁寨子湾召开联席会议,分析了红军主力北上陕北根据地后,陕甘边根据地面临的严峻局面。会议决定暂时放弃南梁,陕甘边党政军机关先行转移。13日,中共陕甘边特委由南梁荔园堡转移至甘泉王家湾村。在中共陕甘边特委的直接领导下,甘泉县洛河川的中共基层组织得到进一步的健全和发展。直属一区委员会,下辖4个党支部,区委书记张怀有。直属二区委员会,下辖4个党支部,区委书记柴复来。直属三区委员会,下辖4个党支部,区委书记王升。1935年5月至10月,随着反“围剿”斗争的胜利,甘泉除县城被国民党政府占领外,其余境内全部获得了解放。为了适应革命形势发……[详细]
    13、柏树岭遗址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树岭遗址
      柏树岭遗址位于本县花园乡柏树岭,1959年调查汉水流域文物时发现。遗址由北向南延伸,东西两侧有水沟,南接越河北岸阶地。修阳安铁路时,遗址有三分之二被毁坏,尚余4万平方米左右。该遗址文化层表露,厚约1~2米,含石器、红陶片、彩陶片、红烧土、炭渣、骨器等。石器多为磨制,部分打磨兼制。器物有斧、锛、凿、磨盘、磨棒、锄、叶形小刀和两面有脊的箭头。陶器以夹沙红陶、泥质红陶为主,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等。器物有纺轮、陶锉、鼎形釜、碗、罐、钵、盆、盘、甑、缸、瓮和尖底瓶。还有一件饰辫索形纹的陶环,制作十分精美。大部分陶器饰有黑色或紫色彩绘,有细线纹、绳纹、弦纹、划纹、锥刺纹、波折纹和附加堆纹。骨器多是残片,较完整的有骨锥、骨铲。另有蚌刀两件。该遗址文化内涵基本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陶器中的单唇小口尖……[详细]
    14、中渡台遗址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渡台遗址
      中渡台遗址位于本县中渡台村,1981年文物普查发现。遗址紧临汉江北岸,与今安康城隔江相望。东起安康铁路分局寮属区,西至汉江大桥北端,长2000余米。遗址附近的魏家台、寇家沟,有两处汉代陶窑址,并有云纹瓦当模具、瓦当、流渣等遗物。安康铁路分局在遗址内取土基建,探知文化层厚约2米左右。上层含战国、秦汉时期遗物,主要有“半两”、“五铢”、“货泉”等几种铜钱和铜马刺、铜镞等。陶器有施绳纹或篮纹的板瓦、筒瓦、瓦当及方格纹陶片、陶管道等,并有屋基遗址,铺设有整齐的几何纹大方砖。下层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层,主要遗物有陶锉、陶锛、陶盆、石斧、石锛、石磨棒及管状骨器。1984年,安康铁路分局施工时,又在地表0.80米处发现新莽货币窖藏,出土“货泉”圆钱170余公斤,存安康地区博物馆。遗址的位置,与史籍中关于旧西城……[详细]
    朝阳洞石窟寺
      朝阳洞石窟寺位于城固县盘龙乡团结村西北8.5公里的一个沙石质陡崖上,座南朝北,单窟,始凿于嘉庆十二年(1807)。石窟面阔15米,高8米,进深20米。石窟内建寺庙一座,面阔三间通宽11.4米,正殿面阔4.4米,高4米,上面架木板为顶;两边的偏殿各面阔3.5米。共有神像30尊。正殿有神像12尊,正中为一佛二菩萨,原头部均被盗走,现在村民在上面重新安方新佛头,通高为2.2米,宽1米,莲台高0.26米,底座高0.80米,厚0.40米。其余造像均高0.5-1米。造像均施彩绘。正殿两边墙壁上绘有十八罗汉壁画,壁画有剥落现象。西偏殿后墙是土墙;东偏殿以巨石为后墙上有云状浮雕,彩绘。有清代至民国碑石6通,圆首方碑,都记载创修、重修朝阳洞等事宜。正殿前有石狮子2个,彩绘,高0.90米身长0.77米。石窟东侧……[详细]
    16、江湾遗址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湾遗址
      江湾遗址,新石器时代,位于城固县城西三公里的博望镇三里桥办事处江湾村。1981年被城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城固县文物保护单位。江湾遗址是1976年农民耕种时发现。1979年——1981年,城固县文化馆文物组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共同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发现遗址东西长200米,南北长约150米,文化层厚约0.5米,并征集石器10件,其中石斧6件,石锛5件,圆块形石器一件及夹沙陶片等。这批石器器形较小,磨制精致,最小的长约8厘米,最长的不过13厘米。石斧剖面呈扁圆形,其中一件是利用棒形的天然河卵石制成,刃部经过磨制,其他部分仍保留河卵石的原始胎面。石锛皆小型,磨光、斜刃。陶片从口沿辨认呈灰色或灰黑色,外部口沿有一周宽3——4厘米的红色宽带,其下部与器内颜色相同,类似于仰韶文化后岗类型的红顶碗。后岗……[详细]
    17、莲花遗址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莲花遗址
      莲花遗址,新石器时代,位于城固县城东1.5公里的博望镇莲花办事处廉家庄村与莲花池村一带。1981年被城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城固县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是一九七三年底县文物部门在全县普查文物时发现,经县文物工作者调查,该遗址高出周围地面0.1——1米,其东西长约900米,南北长约600米。一九七六年十一月,地、县文物部门联合进行了试掘,共开探方2个,面积41平方米,出土的有石斧、石锄、石凿、石球、陶纺轮、蚌壳、鱼骨、兽骨及大量夹沙泥质红陶片和少量泥质灰黑陶片。从陶片上能辨认出器形的有:钵、盆、壶、瓮、缸、尖底瓶等。遗址发现两个圆锅状灰坑。从出土的大量草拌泥红烧土块中发现有类似芦苇编的篱笆和木桩痕迹。据此断定,莲花遗址当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村落遗址。但遗物中的石锄和外红内黑的陶片,在黄河流域的仰韶文……[详细]
    古胡城遗址
      古胡城遗址位于城固县城西约十一公里的柳林镇古城村东北隅原上。1981年被城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城固县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原名“古胡城”或曰“胡城”。《舆地纪胜》、《陕西通志》、《汉中府志》、清《城固县志》俱载:古胡城在城固县西三十里,张骞使西域与胡妻,堂邑父俱还汉中,筑城而居。据《水经注》载:“义熙十五年古城铜钟十二枚……”。铜钟,即古代的“编钟”,意指张骞当年据此用作练习胡乐的遗物。《城固县志续修工作方案》载薛君伯安云:“胡城可以发掘,或能寻得古碑碣”。古城系土筑成,原有城门。一九七零年修筑阳安铁路时在此取土,城墙大部分被毁,现只留下东北角一小部分,其长约80米,宽约12米,高约5米。当时在古城取土和近年农民在城墙附近种田时,还出土过汉代的砖瓦陶片及汉代的墓葬,从而证明古城的修筑时间较早。……[详细]
    19、杨素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素墓
      杨素墓杨素(公元544—606年),字处道,南北朝弘农华阴人(即今潼关县水峪口村)。史载,他初仕北周,后从隋文帝定天下,历任大将军、州总管、右修仆射、大仆射、尚书、大司徒、太尉等职。因功加上柱国,封越国公。曾参与杨广弑父,篡位得逞,恃功骄横于一时。是一个“骨朽人产骂未销”的人物。杨素墓位于今县治城北约五里许之吴村乡亢家寨(又名“家圪塔”)。曾被群众挖掘,陵墓甬道两侧绘有壁画,甬道全用青石铺砌,青石墓门上镌刻着两个不同姿态的神像,意态生动,门框上方有“天官赐福”四个笔力苍劲的字。墓志铭约二尺五寸见方,碑文稍有残损,出土的还有小石狮子一对,方块青石200多块以及古砖等。陵墓中的石刻、壁画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彩绘石雕等精湛的艺术和技巧。杨素墓虽经开拓,但因塌陷方而终止,有待重新发掘。……[详细]
    紫荆山会议旧址
      紫荆山会议旧址位于陈村镇紫荆村五组西侧。据凤翔县志载,1948年4月20日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率部进驻紫荆村,4月24日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做出“攻打宝鸡,建立麟游根据地”的部署。紫荆山会议旧址处村民住宅区内,东临民宅,西临断崖。原为三户人家的四合院组成,现存土洞式窑洞五孔,窑洞顶部生长柏树三颗。五孔窑洞南北向排列,间距6米,形制、大小相同。窑洞呈拱形顶,直鐾,宽3米、高3.5米、深6米。旧址占地面积220平方米。窑洞内遗物有旧式座椅、土炕、灶具等。据凤翔县志载,1948年4月20日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率部住进紫荆村,4月24日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做出“攻打宝鸡,建立麟游根据地”的部署。紫荆山会议旧址的保护对研究历史,研究凤翔地方建政和党史以及宝鸡解放战争史具有重要的价值。……[详细]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