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韶关市旅游

韶关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1、珠玑古巷 AAAA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珠玑古巷
  珠玑巷位于南雄市北9公里的沙水村,原名敬宗巷。据传唐敬宗宝历年间,敬宗巷孝义门人张昌,七世同堂,朝庭闻其孝义,特赐与珠玑绦环,为避敬宗庙讳,就将敬宗巷改名珠玑巷。珠玑巷全长1500米,南起驷马桥,北至凤凰桥,路面用鹅卵石砌成,宽约3---4米,古驿道穿巷而过,巷内南、中、北三座门楼为清初所建。南门内约二十米处有一座元代古塔,叫胡妃塔(建于公元1350年),塔旁有一古井,传说当年胡妃就投进自尽于此。关于胡妃,宋史有一段记载:胡妃原是南宋度宗皇帝的妃子,因遭当朝宰相贾似道陷害,被令出宫为尼。后胡妃逃出寺庙,四处流浪,在杭州被运粮到这里的南雄珠玑巷富商黄贮万搭救带回。纳为妾。不料此事被家仆告发,朝廷乃派兵前来围剿,于是珠玑巷连同周围数十里的民众纷纷逃离家园,大举南迁;而胡妃自感连累大家,就投井自尽……[详细]
南亩镇鱼鲜村红军标语、漫画
  南亩镇鱼鲜村红军标语、漫画 (一)保存在南雄县南亩镇鱼鲜村王瑞东住屋楼上。写于1932年夏“水口战役”之后。标语有两条。其一长1.3米、宽0.90米,字大8×6厘米。内容是: 粤军弟兄是工农出身不要替军阀-工农! 粤军弟兄暴-动起来拖枪来当红军! 欢迎粤军弟兄来当红军! 粤军弟兄要使家里老母有饭吃,只有暴-动起来! 医治白军伤病员! 优先待白军俘虏兵! 其二长1米、宽0.90米,字大8×10厘米。内容是: 农民打土豪分田地 消灭广东敌人 打倒一切帝国主义 反对第二次世界大战 消灭地主武装 红军I45甲A 该楼壁还存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出兵东三省,反对帝国主义进攻苏联。”、“打倒国民党政府,建立苏维埃政府,反对拉夫”等标语,据当地老人回忆说,红军只去过南亩一次,时间是1932年夏“水口战役”……[详细]
梅岭镇红军标语、歌谣
  梅岭镇红军标语、歌谣(一)保存在南雄梅岭镇梅关街尾头村公厅墙壁上。高1.1米,宽2.3米,字方大10×15厘米,据调查分析,该标语写于1932年夏。内容是:建立苏维埃政府推翻国民党政府组织工农赤卫军消灭豪绅靖卫团亲爱的工友们自动的团结起来加入工农的武装消灭豪绅地主的武装参加到战场上去消灭赣南的白军活捉余汉谋红天星丙、青年一组制另一条是:红军不杀敌方投诚官兵(六)红军四军拥护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二)保存在南雄县梅岭镇中站村陈福林住屋楼壁。标语有二条。一为“红军不杀敌方投城官兵”,黑墨字,全长6米,字大55×60厘米,末尾编号六,署名是“红军四军”。另一条为“拥护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红色油墨字,全长6.6米,字大55×70厘米,末尾署名无法辨认。(三)保存在南雄梅岭镇角湾村。其中第一条《调十……[详细]
水口镇红军标语、漫画
  水口镇红军标语、漫画 (一) 保存在南雄水口镇弱过陈屋村院墙上。石灰白字,全长13米,字方大80×90厘米,离地高2米。写于1932年夏“水口战役”期间。 内容是: 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红军□□□ (二) 保存在钟屋村院墙上。全长18米,石灰白字,字方大70×90厘米,离地高2米。标语中的“粤”字已脱灰,但印迹仍很清楚,署名中最后一字看不清楚,写于1932年“水口战役”期间。 内容是: 粤军弟兄是农工出身不要替军阀来打自家的工农红军 红军I45(甲□) 1982年南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老虎头山遗址
  老虎头山遗址位于乐昌市城区西北2公里处。考古年代属青铜时代。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内涵可分两期。第一期文化有陶器釜、鼎、罐、豆、纺轮等,陶器纹饰有绳纹、曲折纹、漩涡纹、方格纹、附加堆纹。石器有镢、锛、凿、铲、镞、戈、砺石等。文化特征与石峡遗址第三期文化基本相同。属青铜时代早期,即夏商时期。第二期文化陶器有瓮、罐、器座等,纹饰有编织纹、夔纹、云雷纹、乳钉纹、篦点纹、锥刺纹等。石器有斧、三棱镞、砺石、铸铜石范等,其中有铃范和钩范。文化特征与石峡遗址第四期文化相近,大体相当于西周春秋时期。1987年乐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始兴学宫
  始兴学宫 位于始兴县城东始兴中学校园内。据民国15年(1926年)《始兴县志》记载:学宫,始建于宋嘉定年间,后数易其址。现存建筑为清道光七年(1827年)改建。学宫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东西总面阔39米,南北总进深94米,面积3666平方米。除大成殿基本保持原貌外,其余建筑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大成殿建在高0.8米的台基上,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梁架结构。面阔五间20.19米,进深三间,18.88米,面积394.97平方米。雕梁画栋,富丽堂皇。1990年始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雄南门城楼
  南雄 南门城楼 位于南雄市雄州镇中山街。城墙始建于宋皇祐四年(1052年),经历代重修,在麻石砌基上有规格不一的青砖砌墙。城楼通高14.5米、进深17.35米,南面宽18.7米、北面宽20.2米,西侧置1米宽石质阶梯,可登临。城门高3.9米、宽4米,外两侧置碉楼,各宽4米、通高9.5米。平面为“凹”字形。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在城门上建南薰楼阁,重檐布瓦悬山顶,楼面宽五间17.85米、进深17.15米,南北面置廊。穿斗式梁架。 1982年南雄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下角垄遗址
  下角垄遗址位于翁源县坝仔镇芙蓉龙埂岽西坡。考古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遗址面积约3000平方米。广东省博物馆考古队于1985~1986年发掘170平方米。文化内涵可分两期。第一期属石峡文化,出土陶器有盘鼎、釜鼎、镂孔圈足盘、釜、罐等,石器有长身锛、梯形锛、有肩有段锛,纹饰中附加堆纹很丰富。发现碳化稻谷标本。第二期以火候很高的泥质陶居多,纹饰多为方格纹,部分有戳印纹,显然已属汉代遗存。1985年翁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岩庄八角庙
  岩庄八角庙八角庙始建于清康熙40年(1701),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共五层八角,高26.7米,除首层用沙质石砌结外,其余各层均用青砖砌结。传说外墙曾人工打磨过,外形美观完整,不斜不裂,历经漫长岁月,仍巍然矗立,是该县现存最高层的一座古塔,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当地人传颂:此塔设计者曾绞尽脑汁花心血定点于塔前60米的一口方形水井中,遇太阳高照,塔身即倒影于水井中,形似笔躺墨砚,寓意文人辈出。……[详细]
澄陂村遗址
  澄陂村遗址位于始兴县城南镇澄陂村北之墨江南岸。考古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1974年试掘。在沿岸100米断面有1米厚的文化层。出土泥质陶器罐、壶、尊、豆等,纹样以复线长方格纹、叶脉纹为主。石器有长身锛、有段锛、刀、矛、网坠等。在一个灰坑的底部发现1件打制的尖状石器。发现三处呈半圆形的灶坑遗迹,直径80厘米,深20厘米,内含零散陶片和火烧土团块。1982年始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乐昌文峰塔
  乐昌文峰塔位于乐昌市乐城镇塔岗岭。始建于宋毁于元。原为砖塔,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韶州知府符锡重建,改石砌。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石塔,高约19米,檐角翘起,石雕吻兽装饰。首层每边长2.4米、壁厚2.1米,一至三层设有拱形门,四层以上不开门窗,仅在塔壁上打凿出壸门,第四层的壸门额上雕童子像。塔刹石质,葫芦形。1987年乐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岩塘洞遗址
  大岩塘洞遗址 位于曲江县枫湾镇骑马石村后的石灰岩溶洞内。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所在的山,有四个溶洞,其中第二层溶洞发现遗物、化石。1号、2号洞有丰富的化石。3号洞采集到打制石器、牛的门牙化石。三洞出土化石计有:熊、犀牛、猴、鹿、猪、羊、濠猪、剑齿象、猕猴等。1984年曲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张九龄故居祠堂
  张九龄故居位于始兴县隘子镇石头塘村,始建于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是唐代著名贤相、岭南诗祖张九龄的父亲张宏愈迁始兴石头塘村时所建,距今已有1332年历史,故居内设宗祠,有张宏愈、张九龄父子牌位。隘子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山沟。然而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沟孕育了中国历史上不能忽视的名相名将:唐朝宰相张九龄和曾任国民革命军师长的张发奎。据说张九龄的曾祖父在韶关曲江做官,而张九龄的父亲则来到始兴置立田产以耕为业。民间现在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张九龄母亲卢氏在始兴已怀孕满十月仍未分娩。其父见妻身体粗大面黄体弱,疑是得了黄肿病。一日遇见一个看病兼算命的老先生,经诊断后,老先生告诉张九龄之父,“腹中胎儿乃非凡人物,因这个地方太小,容其不下,恐须到大地方出生。”听罢先生一言,张家只好迁到韶州。而张九龄……[详细]
中镇村遗址
  中镇村遗址位于始兴县城南镇中镇村西面。考古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1975年试掘。清理两个灰坑。在文化层0土陶器有钵、釜、鼎足、圈足器等,纹饰有绳纹、曲折纹、漩涡纹、五重圈点纹等。磨制石器有斧、锛。按其文化特征,可归属石峡文化。1990年始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梅关豪头村红军标语
  梅关豪头村红军标语 保存在南雄小梅关豪头村赖兆昆住屋外墙上。长6米,字方大50×50厘米,据当地老人回忆,该标语是1932年夏“水口战役”前夕我红军战士写的。 内容是: 红军是工农的军队 红军(宣)! 1982年南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三栋屋围楼
  三栋屋围楼位于沈所镇沈南村。整座围楼由青砖、河石和木构筑。该围楼坐西北向东南,建于清代。面阔21米,进深18.4米,五层高约15米。顶层四角稍凸出。二层以上天井四周出靠栏(走廊)。围墙牢固结实,底层外墙厚1米。二层以上开竖一字形和圆形小窗,围内天井有水井一口,围内有木梯可登楼。2010年1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栋屋围地处塔岗岭南侧平坦田野间,土地平坦、肥沃。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700毫米。矿产资源有煤等。植物资源有杉、松等林木。东面1公里是罗所河,南面2公里是石下村,西面1公里是镇政府,北面1公里是宝塔岭。村民姓邓,有23户、约75人。村舍坐落平坦的田野间,房屋为青砖、瓦、木构筑的平房,呈块状公布。村民以农耕为主,种植水稻、花生等作物。有村道与县道X34……[详细]
  床板样墓群 位于曲江县乌石镇东面曲江县第四中学后面的山岗上。南距北江约500米。考古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面积2000平方米。1983年发现,广东省博物馆考古队于1987~1988年发掘,面积976平方米。清理墓葬共15座,均作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东西向,墓壁经火烧烤,个别墓以石块铺垫墓底。随葬品多置于墓底东西两端,有的墓将破碎的器物分置于墓底和填土中。出土陶器釜、豆、罐、壶、鼎、甑、三足盘、圈足盘、纺轮等,石器锛、镢、凿、钺、镞、环、笄、琮等。有的墓出成团的炭化稻谷。遗物特征与石峡遗址第二期文化相同,属石峡文化的较晚阶段。1984年曲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张子胄墓位于曲江县周田镇平铺村东山岗上。东、南、北三面山岗起伏,墓为西北向,远望是韶石和浈江。墓保存完整,正立面为半圆形,高2.3米,底宽2.95米,中间用侧砖砌出一条15厘米宽的横线,把正立面分为上下两部分。下半部高0.81米,面阔三间,左右两间各用一块0.7×0.81米的红砂岩砌筑,中间高0.81米,宽0.7米,用青砖错口平砌,形似封门;上半部分高1.34米。均用青砖平砌,立面平视为五间两重檐,中间嵌有一块0.32×0.45米墓碑。碑文是“凌烟阁胄公墓”上款已风化,下款是“孙鉴囗囗捐修”。墓碑上方另嵌一横楣,阴刻“风度绍兴”四字。墓前两旁原有石羊、石马,神道碑立于墓前方25米处,今已倒,碑文不详。张子胄是唐开元时宰相张九龄的祖父。据张九龄《墓志铭》载:“其先范阳人,四代祖(张君……[详细]
  普同塔位于仁化县丹霞山下层风景区锦石岩前方,建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为锦石岩僧众所建。塔平面八角形,三层,高3.6米,为楼阁式石塔,红砂岩石砖砌筑。塔正面基座前置石祭台和香烛台、石香炉。首层拱券形龛内嵌墓碑,楷体直书阴刻碑文“历代禅师之灵塔。”第二层下面中嵌长方形塔名碑,阴刻楷体横书“普同塔”三字,上款为“南明永历戊子孟夏立”,下款为“刘曰秋书”,因碑严重风化,有些字无法辨认。各层塔檐檐角上翘,八注攒尖宝珠顶。塔四周有石砖结砌的护坡及坟首、享堂。是广东省内有绝对年代可考的南明墓塔。1989年仁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韶石寨群位于曲江县东北部,横跨多个镇。年代为宋至清。分布面积150平方公里,东至周田镇,南抵大桥镇,西到犁市镇矮塞村,北达黄坑镇人面石。包括有30个古山寨和7处岩庙。这些山寨是历代村民为避世乱而各自据山构筑,有打锣寨、马鞍寨、白寨、旗杆寨、笼盖寨、长寨、评公石寨、猪盆寨、大寨、棉寨、鸡公寨、铜鼓寨、东山寨、木坪寨、樵山寨、背子寨、打鱼公寨、金竹寨、泥寨、柳州陂寨、乱石滩寨、牛栏寨、五段寨、钓钩寨、扬州寨、李壶岩寨、韭菜寨、狮子寨、马头寨、火烧寨等。多数构筑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山顶或峭壁之间。保存较好的有评公石寨、笼盖寨、马鞍寨、鸡公寨、打鱼公寨等,寨门、水井和部分墙垣均有保留。尤以笼盖寨最为险要,建于高100米的山顶上,四面均为绝壁。评公石寨则利用悬崖中的天然岩洞修建,寨门隐于绝壁之中,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