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江门市旅游

江门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崖山祠
  崖山祠,是纪念南宋杨太后及其君臣的地方。厓山祠共有牌坊、慈元殿、三忠祠、正气亭、义士祠、诗碑廊、望崖亭等11座建筑物,占地面积达7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厓山祠庙建筑群,记录了宋朝君臣忠心保国的浩然正气,500多年来,众多的大臣官宦来此瞻仰圣贤和缅怀忠烈,吸引了文人雅士来此访史凭吊和直抒胸臆。崖山祠北靠崖山,南眺崖门,依山而建。占地1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正门牌坊上崖山祠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陈白沙用茅龙笔书写的,祠内设有崖山史迹陈列馆、慈元庙、三忠祠、义士祠、杨太后寝宫、白鹇亭、望崖楼等十六处建筑,祠、庙为宫殿式构筑,朱墙、黄琉璃瓦、歇山顶,富丽堂皇。祠内绿树成荫,古朴庄重。国母殿又称“慈元庙”原叫全节庙,是江门市新会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1600平……[详细]
梁赞故居
  梁赞故居在广东省鹤山市古劳镇东便村。梁赞原名梁德荣,出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5),佛山正堂街家中。是建于清代的传统广府式院落,故居分“拜师堂”、“传承堂”、“荣生堂”以及梁赞曾经居住过的寑室等,占地面积105平方米。砖木结构,青砖墙七顺一丁错缝垒砌。工艺有木雕、灰塑、彩绘等。整座建筑基本完好。梁赞幼年和晚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座古式平房度过。古劳水乡的恬静柔和,塑造了他温文尔雅、洒脱悠闲的性格。……[详细]
新会凌云塔
  新会凌云塔,又名熊子塔、龙子塔,民间俗称熊(音“泥”)子塔,位于广东省新会会城镇历史名人梁启超的故居茶坑村的凤山(又名子山)之顶。是新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著名的新会小鸟天堂游览,偶尔回首,可见“远远地一座塔人耸在山坡上,许多绿树拥抱着它。在这附近很少有那样的塔”(巴金:《鸟的天堂》)。塔的所在地乃历史名人梁启超的故乡——茶坑村。那山叫凤山,塔叫熊子塔。“熊”(读泥)是“熊”字下面四点少了一点,系新会特有的一个字。据《新会县志》记载:“熊子山在城南二十里,又有鼠熊、马熊、东熊、长熊诸山。山凡五,各有三足,故云熊。”熊子山下,河流纵横,潭江和西江支流在此汇入银洲湖,故亦称熊海。熊子塔又名凌云塔,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八角七层,巍然屹立于凤山之巅。登临其上,可遥望银洲湖景色。梁启超十……[详细]
振韬祖祠
  时代:清代地址: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11巷与12巷之间振韬公生于清朝初期,当时恩平社会动荡不安,贼寇四起,乡民离乡别井,大批农田荒废,粮食紧缺。官府在各村设立粮长,变本加厉地征收沉重的粮税,强令征粮。振韬公的兄长振谋公轮当粮长时,身患哮喘顽疾,无力胜任。危难时刻显真情,振韬公情同一体,义挚同气,不顾性命,毅然代兄征粮,因无法完成任务,被囚押死牢。后在除夕之夜,乘狱卒饮醉之际,越出牢狱,死里逃生。他的义行对后代影响极深,以致家族几代人相亲相爱,和睦相持,家道昌盛,功名辈出。为纪念祖父懿行,教育后人立品为人,乾隆五十四(1789)年,振韬公的十三个孙梁君树、梁君杖等兴建该祠。乾隆五十六(1791)年建成,该祠堂布局为三进两天井,青砖结构,杉瓦盖顶,宽11.1米,进深26.8米,占地面积297.5平……[详细]
慈元庙
  慈元庙遗址,原称“慈元庙旧址”,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崖山祠。明代遗址。南宋末年,南宋王朝逃亡至新会崖山,建行朝草市,奉杨太后于慈元殿,宋元崖门海战后南宋灭亡。明代邑人先后兴建大忠祠、慈元庙、忠义坛(祠)等祭祀宋室君臣,历代多次维修、扩建。1943年日军侵华时被毁后,遗址上遍布柱础、石柱、地基等建筑构件,还有多座明清古碑。1959年以后县政府在遗址上重修,至1989年重建有慈元庙、全节庙、大忠祠、诗碑廊、后寝宫、望崖楼等建筑,合称崖山祠。该遗址是宋末崖山行朝草市的地方,见证宋元更替的历史,历代建庙祭祀纪念,具有重要文物价值,为新会历代著名文物古迹。1979年新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慈元庙又称国母殿。奉祖为宋朝尽节之杨太后。原庙建于1491年,是由陈白沙向布政司刘大夏建议……[详细]
冯燊故居
  时代:1988年地址:恩平市圣堂镇天村我国出生的工人运动先驱冯燊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冯燊(1898——1970)早年投身广东工人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广东-委员会航务处党代表及特派主任,恩平县工委书记,粤中区委特委特派员,上海海员全国总工会执行局社会救济部副部长,1929年出席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的第五届工人代表会议。1934年长征期间任红一方面军兴国师组织科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恩平县工委书记、西南特委副书记、西江特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广南分委书记、粤中临时区党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政委。建国后任广东省委委员、省交通厅厅长、监察厅厅长、省委交通部部长。广东省第三届政协副主席、政协党组副书记。1970年6月27日在“文革”中受“--”极左路线破孩-死于粤北犁市监狱……[详细]
上凯岗革命烈土纪念碑
  时代:1985年地址:恩平市沙湖镇上凯岗村东边的乞米石山。上凯岗是革命老区,早在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就发展了共产党员,建立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全村有32人参加抗日游击队。解放战争期间,该村吴宽、吴介盛、吴进法、吴亦阜、吴文显等七位烈士献出宝贵生命,有部份骸骨葬在这纪念碑内。纪念碑位于沙湖上凯岗村东边的乞米石山上。始建于1950年,座北向南,原是砂灰建造,与民间坟墓相似。1970年扩建,整座碑由底到高分成三大级,级与级之间,有碑阶,最高一级为碑坛,四周有栏杆,碑坛前有两根石柱,柱顶各立一只石狮子,碑墓建在碑坛正中,碑墓由碑座、碑阳、碑额三部份组成,高4.7米,碑阳上写“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纪念碑”,碑为水泥结构,四周树木掩映,显得肃穆。1985年再次重建,占地面积288平方米,由碑坛、碑座、碑阳组……[详细]
宋宗室亲臣赵公祠(耿光堂)
  宋宗室亲臣赵公祠(耿光堂)坐落在新会古井镇霞路村,是一座建于明末清初,具有皇族风范的典型的岭南厅堂式建筑,建成起,逾360多年历史。耿光堂占地面积约3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76平方米,原为四进三天井,现存三进两天井,梁架及石构件雕刻工艺精湛,是现今保存得较为完好,是一座颇具特色的典型岭南厅堂式古祠堂建筑。耿光堂正门前的阶梯两边有圆形抱鼓石,大门口有方形门墩石,花岗岩门匾上刻有“宋宗室亲臣赵公祠”八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大门两边的墙壁上还绘有七幅色彩斑斓的瓷彩壁画,其中的双龙戏水图,画工精细,栩栩如生,大有呼之欲出之势。耿光堂后座,正面供奉祖宗,两侧悬挂宋朝历代皇帝肖像,末代皇帝是赵昺。1279年,南宋在新会崖山--,陆秀夫背少帝赵昺投海殉国。宋太宗赵匡义的第十一世孙、上柱国大夫赵逊崖投海殉国……[详细]
恩平学宫
  时代:清代地址:恩平市第一中学内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知县陈圣煜认为学宫原址“卑狭”,难出人才,故拟迁徙。并接纳诸生梁之峰、郑孟闻等倡议,迁学宫于现址(今恩平一中内)。它为纪念春秋时代儒家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而建。是座红墙绿瓦,单檐昌歇山顶,抬梁与穿梁混合结构的园林古建,蔚为壮观。恩平学宫规模之庞大,在当时的建筑群中屈指可数。占地面积近千平方米。建筑以大成殿和崇圣殿为主体,殿前为月台,左右为两庑,两庑左右为竖碑厅各一间,中间供奉孔子圣象。月台南侧是戟门,门左为名宦祠,祠左为文宦厅;门右为乡贤祠,祠右为武官厅;外为泮池、架以石拱桥;池前为文明门,再往前则是青云路了。乾隆四年(1739)知县何达善建明伦于附近,用作学署。一九六三年开始,因某种原因,学宫大量建筑物被拆毁,现遗留的只有……[详细]
10、秋官第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秋官第
  时代:清代地址: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七巷1号“秋官第”是清朝道光年间(1826)梁日蔼所建,次年竣工。是梁日蔼在此接待达官贵人,读书潜修,切磋学问的寓所。因梁日蔼的三个儿子梁世煦、梁世柱、梁世液(梁元桂)及两个孙梁缵韩、梁缵富曾在刑部四川司和贵州司担任要职,回乡后均在此相议国家大事,故冠以“秋官第”一名。建成后至民国时期,它一直是梁日蔼家族探讨育人大计,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场所,解放后被充公,成为当时供销社供应点。后落实政策,归还梁世煦的后人,现由梁立培代管。秋官第是歇马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厅内曾挂有清朝道光年间榜眼何英冠的草书条幅及广州知府陈望曾等名人的字画。它虽经历了百多年的风雨洗礼,依然古韵犹存,青砖结构,杉瓦盖顶,宽7.25米,进深9.3米,占地面积67.43平方米。该建筑冰棱窗完好……[详细]
慧龙寺遗址
  慧龙寺遗址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司前镇昆仑村凤岗里的一处土墩上,具体位置在凤岗村东面的一处山岗,三面环水。慧龙寺原称月华寺,始建于唐元和年间(806\~820年),唐宪宗曾赐“月华寺”匾额。宋景祐年间(1034\~1038年),僧行宣重兴,后坐化于此,因而被称作“慧龙寺”。元至正年间(1335\~1340年),僧慧济重修。慧龙寺曾是新会第二大寺院,毁于20世纪60年代。慧龙寺遗址宽65.9米,深96.2米,分布面积约6300平方米。遍布砂岩佛像、石柱、莲花柱础、石碑、瓷片及地基等寺庙遗存物。遗址中最为显眼的是两棵高大的菩提树,据说是一位翰林从印度带回树苗种下的,已经100多岁,是国家二级古树名木。这两棵菩提树成为了慧龙寺遗址的标志。慧龙寺遗址历史明晰,遗存丰富,对研究古代新会寺庙建筑有较重要……[详细]
梁元桂故居
  时代:清代地址: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六巷1号此故居是同治年间台湾知府、二品官员梁元桂未入仕前及辞官后的居所,为其父梁日蔼所建,1840年破土动工,1842年竣工,历时两年,为砖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墨绿色琉璃剪迈,是当时歇马村为数不多的石脚墙屋之一。梁元桂,字世液,号馨士,圣堂镇歇马村人。自小聪颖好学,县试冠军。道光(1846)丙午科顺天举人,咸丰(1852)恩科进士(又称“进士第”),钦派陵差二次,任福建延平府、福宁府、邵武府、台湾府知府,福建台(湾)彭(湖)兵备道兼提督学政、副钦差大臣,按察使司衙加一级,光绪元年(1875)任福建监试等职。解放后没收地主官僚的财产,梁元桂故居被分给两户贫农居住,落实政策后归还给梁元桂后人梁华熙、梁华照兄弟。歇马举人村旅游区计划将其布置成梁元桂实物展馆,供游客参……[详细]
恩平解放军司令部旧址
  恩平市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位于恩平市朗底镇励英学校内,该校建于1929年,整座建筑以泥土、沙石为材料,砖木结构,面积384平方米,楼高5.4米,分两层,开中门,两边开小窗,门额写着“励英学校”四字。朗底镇距恩城24公里,北邻新兴;西接阳春,群峰叠嶂,是兵家安营扎寨的好地方。抗战胜利后,1945年9月,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从鹤山宅梧迁移到励英学校。属下备团队到朗底集中整训。10月上旬,0中区特委和抗日解放军司令部举行联席会议(后称朗底会议)。此间,--当局纠集3000多兵力分六路包围朗底,妄图一举消灭中区人民武装力量。抗日解放军司令部在极端困难、险恶的形势下,正确指挥各团队进行阻击。有效地杀伤敌人精锐力量,并在朗底人民的支持和配合下。成功突围,保存了革命力量。解放战争时期,朗底仍然……[详细]
奇石遗址
  奇石遗址,又称“奇石”、“宋帝昺与陆秀夫殉国遗址”,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海军基地。南宋末年,宋元崖门海战中宋军失败,祥兴帝赵昺与丞相陆秀夫在崖海边奇石附近跳船投海殉国,元将张弘范书“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刻于其中一块巨石,成为宋元崖门海战的标志物。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御史徐瑁命人铲去奇石上的刻字,但因意见不一未能重新刻字。1956年建军港疏浚航道时炸毁了这块奇石。1962年,著名诗人田汉游崖门,书“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镌刻于旁边的另一巨石上,即现存的奇石。这块奇石占地面积52平方米,突出海面约9米,西壁刻“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等直书三行13字,落款为“田汉一九六二年”。从地面可沿背面的石级上奇石的顶部。南侧立有两座文物标志碑。奇石遗址是宋元崖门海战……[详细]
新会革命烈士纪念碑
  新会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北门社区黄云山。建于1960年,纪念新会在革命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驱。1984年重建,2003年重修,每年政府及部门单位在此举行纪念活动。碑身用砖砌筑,外墙批石米,方塔型,高16米,顶部莲花瓣雕饰,颈部雕白色葵花纹。正面上部直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金色大字。碑座为正方形,边长4.36米。碑座正面嵌云石碑,横2.65米,纵0.73米,直书阴刻一千余字的小楷碑文。碑文概要记述了自1924年中共新会支部成立至1949年新会全境解放期间,新会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的光辉业绩。碑的周围有纪念碑广场,占地1054平方米。南面有50多米的阶梯直通山脚,加装路灯,四周种植草皮。此碑是新会人民瞻仰革命烈士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1979年新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详细]
朗底革命烈士纪念碑
  时代:1978年地址:恩平市大田镇朗底圩侧从抗日战争开始,凡数十年,我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粤中纵队广阳支队等部转战于斯。-统治者屡屡发兵『进剿』,战争频繁,在通天垅、观音尖、镬蓋山等发生大小战斗十余次。人民军队为保护革命根据地,英勇顽强,浴血奋战,不屈不挠,前赴后继。先后有近百名英雄儿女为国捐躯,内有朗底英烈二十余名。为慰忠魂,激励后人,朗底公社党委会于1959年2月,立碑于朗底圩侧。1977年迁碑于脊朗边。1987年再迁今址。此碑占地面积270平方米,由碑坛、碑座、碑阳三部份组成,碑坛四周有栏墙,碑座高3.5米,分两层,碑阳高7米,略呈梯形,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隶书大字,碑前有碑阶七级,整座建筑物由红砖砌成,外表用水泥石米批荡。1983年6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详细]
恩平县民主政府旧址
  时代:1949年地址:恩平市沙湖镇上凯岗村在全国即将解放前夕,1949年4月25日经中共粤中临时区委批准成立恩平县人民政府。县政府机关设在沙湖上凯岗村原粤中纵队司令员吴有恒家里。原粤中纵队广阳支队五团政委郑鼎诺任县长。同年5月1日在上凯岗村召开群众大会庆祝县政府诞生。并宣布成立三区,四区人民政府。四区政府机关也设于此。旧址原名“因树书屋”,建于1905年,东西厢房有楼阁式建筑,楼西是花果园,楼东为厨房,屋前有坪地和池塘,四周建有石围墙,占地面积444平方米。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派扫荡上凯岗十余次,旧址遭敌人放火焚烧。1958年大跃进时把后楼拆掉,并把书屋分给农民。1987年按原貌改建为水泥框架结构,屋内的字画及中厅的陈设均按原貌摆布,此外还增加了文物及图片等内容。1983年6月恩平县人民政……[详细]
云亭书室
  时代:清咸丰元年地址:恩平市圣堂镇区村村委会西头村云亭书室始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由何姓先辈勤佐、勤杰兄弟在国外谋生发迹后,为勉励子孙勤奋读书,出资兴建,民国十八年(1929)重修,1987年再度重修。曾作乡政府办公室,信用社,民兵营,文化室,现为西头村文化娱乐场所。坐北向南,砖木结构。总宽26.46米,总长16.27米,占地总面积430.5平方米。云亭阁以中厅为中轴线,中厅为枱梁式与穿斗式梁架混合结构,檐廊外置有一半月形金鱼池,左右两侧均开巷道。中厅前为院子,院子前东角一通道达院门。在巷道东边又是一小院子,小院子东侧是云亭书室,现已经改为砖混结构的两层小阁,第2层由室外北角登楼。在巷道西边是庭院式建筑群。对研究当地教育史有参考价值。2012年1月恩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吴光集墓
  时代:宋代地址:恩平市良西北部二十四行的龙潭九凸恩平吴姓(渤海郡)的始祖吴光集,原籍福建莆田县人氏,是宋朝进士,南宋乾道元年(1165)被委派到恩平,任南恩州知军州事(辖今恩平、阳江市)。随着历史发展,吴氏开枝散叶,繁衍壮大,成为恩平最大姓之一,吴光集因此成为恩平地区吴姓(渤海郡)居民的始祖。吴光集去世后,其墓始葬于牛江镇的云岫山,后迁葬于良西北部二十四行的龙潭九凸。墓坐西向东,深圆形,墓手左右两边前伸相环拥抱,整体用石块、石灰、泥沙砌成鱼鳞状,墓地面积14.16平方米,后壁最高处为2.1米,前壁为0.36米,墓前拜坛长4.75米,宽3.1米,封土堆也用三合土夯筑。坚实简朴庄重,结构坚固。这是一座历史最长、保存最好的古墓葬。2007年1月恩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霞路百岁坊
  霞路百岁坊,又称“百岁流芳石牌坊”,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霞路村东联里。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以旌表乡贤赵源进(宗籍)百寿。坐西向东,以花岗岩石构筑,三间四柱三楼仿楼阁式,通面阔8米,通高6米。三楼均为石雕鰲吻檐石顶,正楼中央饰以火焰宝珠顶。各柱为方形切角状,柱垫为方形台基,下部均为抱鼓石支撑。正面明间坊额阳刻“圣旨”及“百岁流芳”等字,次间横额刻有“东方进颂”、“南极增辉”等字。背面明间坊额刻“恩荣”及“升平人瑞”等字,次间横额刻“霞山寿巩”、“天水源长”等字。赵宗籍(1815-1909),是古井镇霞路人,字源进,生于清朝嘉庆二十年(1815),卒于清朝宣统元年(1909)。该牌坊是新会仅存的古代牌坊建筑之一,具有重要文物价值。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