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徐州市旅游

徐州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娥墓堌墓群
  娥墓堌墓群为汉代古墓葬,位于徐州市丰县首羡镇董庄村娥墓堌庄西100米,据丰县城约30余里,位于丰县最西北部,苏鲁两省四县交界。平原坡地,西高东低,周围有四条河环绕,南有西支河,北靠苏北堤河,西有惠河,东靠四联河,河沟渠密布,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方便,主要种植麦、棉、玉米、大蒜、洋葱、大豆等农作物。镇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资源较为优越。娥墓堌村居民在遗址南侧居住,以农业为主,1995年原和集乡政府在遗址上修建排灌站一处,站名以娥墓堌命名,并建有纪念亭一处,亭北有纪念碑一通,有一条东西大道,通住山东省。娥墓方圆十余亩,据墓碑记载:“明成化、弘治中二次盗掘,其墓四面有门,环数百步,中有洞宇甬道,积石颇多。”。元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在娥墓堌建立了娥墓岱祠。其建筑群雄……[详细]
黄河故道大堤
  黄河故道大堤为始建于明代,所存段为清代所建,位于徐州市丰县大沙河镇蒋庄村八大家南200米。蒋庄村位于丰县城南的苏皖两省三县结合部。丰黄公路从南北穿过,废黄河、大沙河东西方向分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解放前是沙荒茫茫的大沙河,经过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如今到处茂树葱茏,花果满树。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已形成了粮食,果品,蔬菜,畜牧,林业等五大支柱产业。黄河故道是清咸丰元年,黄河从砀山蟠龙集决口而形成的自然河流。丰县是黄河泛滥决口进入江苏的源头,丰县境内黄河故道范围包括主河道废黄河丰县段(丰县二坝至丰铜边界,长25.8)及分洪道大沙河(丰县二坝至丰沛边界,长28.5)丰县段,历史上受黄河泛滥的影响,丰县境内形……[详细]
卜子祠
  卜子祠为清代建筑,位于徐州市丰县常店镇卜老家村西队,位于丰县北部,黄河决口冲积平原,西南高,东北低,高差较大。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水资源丰富,水利灌溉条件优良,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主要种植麦、稻、玉米、棉花、果、菜六大类作物。村北有白衣河自西而东流过,白衣河的支流流至西一号大沟,自南而北穿村而过汇入白衣河,把卜老家村一分为二。卜子祠东邻一号大沟,座北面南,前面是村中大道,往南六十米便是省道丰单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卜老家村是个较大的村庄,东西长一公里,居住着2000多口村民,该村村民百分之九十八为卜姓,他们世代秉承先祖遗训,耕读为业,勤劳为本。祠堂鹤立于民居中间,显得庄严典雅。卜氏五十三世孙于1511年迁居丰县,据清光绪版《丰县志》记载“先贤卜子祠,在县西北五……[详细]
何山头细石器遗址
  何山头遗址位于新沂市东北约7公里马陵山山脊北坡的何山头上,地属北沟镇何山头村,海拔约91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3′56〃,北纬34°25′40〃,遗址东西长200米,南北宽约100米,地层(含石器的残坡堆积层)厚1米左右。1984年调查发现石器制作场地,加工的细石器在地表有零星出露,在地层的剖面上也见到一定数量的石制品。出土旧石器时代晚期细石器68件,器类有刮削器、砍砸器、石片等,制作方法有间接压制法和直接打击法两种,其中细小石器占有很大比例。细石器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一种新的石器加工工艺,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工艺,一般是指采用间接打击法制成的小型细石核、细石叶和用之进一步加工而成的石器。细石器的出现一般认为是与更新世末期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大迁移有密切联系。一般说来,细石器起源于旧石器时……[详细]
三层炮楼
  三层炮楼是1967年顺河镇革命委员会建,属“文革-”产物,位于徐州市丰县顺河镇六六福食品有限公司院内。顺河村位于丰县西北,为黄泛冲击平原,东有复新河,西临四联河,南靠罗河,北有苏北堤河。系平原坡地,东北低,西南高。西南部为青沙地,东北部为粘土地,西北部为盐碱地。水陆交通发达,河渠纵横,水资源丰富。顺河村北侧有西营子河,东部为大片农田,土壤肥沃,五谷丰登。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大蒜等农作物。六六福食品有限公司地处镇政府大院东部,南部为镇区居民区,临街有门面商舖,西部、北部为顺河村居民区,东部为镇政府工作人员家属区。在“文革-”期间,虽然毛泽东在《人民日报》一九六六年九月五日社论中已经警告全国的批判形式要文斗不要武斗,但由于被批判资产阶级思想的人不服,由此一些他们的派别如变色龙,中央支持哪派别他们……[详细]
龙雾桥遗址
  龙雾桥遗址为大致为宋辽金至明遗址,位于地处丰县凤城镇史套楼东南,北环路南,复新河东岸。龙雾桥位于河滩上,此邻北环路,西邻复新河,交通方便。境内地势平坦,稍显南高北低,起伏不大,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镇交通比较发达,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水陆交通亦很方便,内河航道主要有复新河,与微山湖相通。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遗址东西长约50米,南北宽约60米,面积约3000平方米。龙雾桥在城北2.5公里处,据《丰县志》记载:秦时沧河从县城的西面流来,在县城的东北角拐弯,流向东南。前256年,沧河上有一座较大的石桥,桥似龙环,桥的北面是大泽,水天一色,茫茫苍苍,雾气腾腾,索绕桥面,因此向有“龙环雾绕”之称。……[详细]
周勃、周亚夫墓
  周勃、周亚夫墓为明、清所建,实为周勃、周亚夫的衣冠冢,位于徐州市丰县凤城镇黄楼村东南。境内地势平坦,稍显南高北低,起伏不大,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镇交通比较发达,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水陆交通亦很方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周勃(?—前169年),祖籍卷县人,即今河南原阳县(旧原武县)人,后迁居于丰邑城东落户,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明、清《丰县志》均将周勃列入丰县人物志。周勃出身贫苦,定居丰县后,因距邑城较近,故青年时期以村西大泽中(丰城北关大泽门外)的芦苇编织苇箔、蚕具营生,间或为人婚丧嫁娶之时充当吹鼓手维持生计。但他自幼习武,弓马娴熟,孔武有力。明.隆庆《丰县志?宦业志?周勃传》载:“周勃,以材官(训练步兵的低级武宫)从高祖,战……[详细]
张道陵祠遗址
  张道陵祠遗址始建年代不详,大致为元代所立,位于徐州市丰县宋楼镇费楼村费楼二队,费楼村中心南北大道与东西大道交叉处。费楼村位于丰县南部,丰城南郊,地处平原,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洼,但起伏不大,西部为粘土地,东部为砂碱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当地居民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张道陵(34—156),道教创始人,第一代天师。本名张陵,东汉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道书载:为汉留侯子房八世孙。据本地文史资料载,张道陵于东汉建武10年(公元34年)生于丰县阿房村(今江苏丰县宋楼镇费楼村)。他7岁埋头书房,苦读《道德经》、《河图》、《洛书》,领其奥。19岁设帐讲学,后任江州令。24岁与孙氏成婚。因当时社会的种种原因,张道……[详细]
司吾驿遗址
  司吾驿是苏北地区古代的重要驿站之一,位于司吾山前“通京大道”的桥北村,当地俗称“马号”。遗址高出周围地表的平土台,遗址面积约6000平方米。现存驿井一口,地表能见到绳纹陶片、盆、罐等口沿及青花瓷片。司吾驿设在通京大道旁,有马匹六十匹,马夫六十名。驿站毁于清宣统二年(1911年)。司吾驿设置较早,秦代这里就设有司吾驿,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被俘押往元大都途中,曾夜宿司吾驿,并留诗《望邳州》:“中原行几日,今日才见山,问山在何处,云在徐邳间。”元朝首都定在今天的北京,其陆路交通的线路方是由山东郯城入新沂境,南接淮扬,北通徐州、山东,“粤、闽、浙、赣、苏、常等地文武官员和商贾行旅往来,多由清江登陆,经由此道入京”(清代光绪《清河县志》)。 明清时期的通京大道,北由山东郯城入境,经现在新沂市区的刘……[详细]
汉王拔剑泉
  “策马来寻拔剑泉,汉王遗迹尚森然,一泓暗泄碧峰外,百丈晴拖绿树边,溜响消残龙战气,芒寒微动灞陵烟,鸿沟寂寞乌江冷,不信清流此地偏”。这首题为《拔剑泉》的古诗是清乾隆33年间,一位名叫邵大业的徐州知府写下的。拔剑泉位于汉文化之乡,汉王镇丁唐山下。形成于西汉高祖二年,这里山脉连绵,河流纵横,素有“山水一色,民事物阜之称”。是徐州著名的花果、玫瑰之乡。据《史记》上记载,刘邦-为汉王后,于公元前205年春,乘虚占领西楚国都彭城,霸王项羽闻讯,亲率3万精兵夺回彭城,刘邦率队退到汉王丁塘山下,人困马乏,数日不得滴水,军士饥渴难忍,刘邦在走投无路百感交集之时,猛地将宝剑往地上一搠,对天长叹道:"天亡我也!”没想到当他从石缝中拔出剑时,随剑间涌出泉水。同时,他的焦躁不安的战马也用蹄子趴出泉水,从此,后人为纪……[详细]
苏北大堤
  苏北大堤为1950年国家投资修建,位于徐州市丰县首羡镇黄楼村北400米。位于丰县最西北部,苏鲁两省四县交界,平原坡地,西高东低。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周围有四条河环绕,河沟渠密布,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方便,主要种植麦、棉、玉米、大蒜、洋葱、大豆等农作物。苏北堤河是人工开挖的一条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复新河。苏北堤河是江苏丰县和山东鱼台的界河,西通西惠河,东流入复新河,由于堤土被种庄稼。残堤破坏严重。其为复新河支流,1958年后有几次疏浚。常年河水淤积,西部河底干枯种上了庄稼,只是涝天,有积水,实际是个排涝堤河,近年是蓄水河,两岸种植了庄稼,无人问津。苏北大堤前身是清咸丰年间挡黄河水的防洪大堤,以堤带……[详细]
姚楼河普济桥
  姚楼河普济桥为明代建,位于徐州市沛县龙固镇姚楼村。此地为沛县最西北部,东靠昭阳湖,属黄泛冲积平原的滨湖低平原,地表坦荡,河渠纵横,已形成较密的平原梯级河网。湖产丰富,煤矿发达,水陆交通方便。全镇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为主,兼种棉花、花生、油菜等。此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分,气候温和。气温和降水年际变化大,四季风向、风力变化很大。桥南是姚楼村,村民以务为主,交通便利。《沛志》载:“龙固西北六里边沟上有主普济桥,”通古济水,古沙河,位于姚楼林西,今苏鲁边界。明代就有普济寺和善济庵存在,桥以寺名,寺以桥兴。清光绪十二年,普济桥就曾经大规模重修过,并立碑记载。重修后的普济桥有三孔三碑,俗称三碑,单(坦)三孔,一桥压二省”,为清代著名景观。南侧是三河交汇,北侧是水运码头,位于这两者……[详细]
丰县城护城河
  丰县城护城河为清代所建,位于徐州市丰县凤城镇北关村村南,位于丰县中部,复新河西侧,境内地势平坦,稍显南高北低,起伏不大。城南渠楼至东北杨庙一线为沙质土壤,其余均为粘性土壤,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镇交通比较发达,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水陆交通亦很方便,内河航道主要有复新河,与微山湖相通。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丰县城池是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城河景观,开挖于城战国时期,是比较完整的方形城河之一,清光绪《丰县志》载:“丰县城池,旧城莫究其始,秦筑厌气台于此,后凿城内四隅为池,周长九里。”历代多次疏浚,至今从无干涸,水清如碧。河宽20米,深2.8米。1949年至今丰县对护城河……[详细]
14、太行堤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行堤
  太行堤为当代所建,位于徐州市丰县赵庄镇许庄村南200米。许庄村位于丰县的西北部,系黄河决口后冲积平原,多沙地。1949年后开挖太行堤、营子、西支、四联等几条大河,丰单公路从境内通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是传统的农业大镇,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棉花、特种蔬菜的种植发展较快。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性、南北气候之长,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太行堤河是复新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发源于山东省单县浮岗集,经丰县西部王沟镇流入丰县,经丰县赵庄南、常店南至孙套楼汇入复新河,由复新河直泄南阳湖,全长54.5千米,流域面积476平方千米,流域包括单县南部、江苏丰县。其主要支流有蒋河、二堤河和孟流河。1952年由政府牵头,群众自……[详细]
七公墓表
  七公墓表是清代徐州状元李蟠为李氏始祖七公撰书的一篇墓表,位于徐州市丰县梁寨镇黄楼村富士路北状元碑园内。状元碑园处于原黄楼乡驻地,富士路北,现属于梁寨镇黄楼村,距镇驻地12公里。梁寨镇有“状元故里、冠军之乡”之称。系黄河决口冲积平原,位于县城东南,黄河故道北侧。镇区水资源丰富,黄河故道,经过治理改造,形成了近2万亩的果园,镇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红芋、玉米、大豆、棉花等,畜牧业也相当发展。李蟠,字仙李,号根庵,又号莱溪。生于清顺治十二年,终年74岁。为康熙皇帝钦点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1300年中徐州唯一的状元。七公墓表,记载了李氏的原籍和进徐州以来的发展历史,全文426字,碑文为:“吾李氏籍彭者,几四百年。始祖七公,于元至正间,迁自真定府之真定县,至程子院遂家焉。…………[详细]
张山人故址
  张山人故址位于徐州市云龙山第二节山之颠,自云龙山北门拾级登达山顶,半月形院门,门额上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徐州知府田庚书写的“张山人故址”5个隶字。走进院门,有平坦开阔、铺有甬道的四方庭院,其东侧便是放鹤亭,放鹤亭西侧有饮鹤泉,泉亭相依已逾千载。距放鹤亭南20米,饮鹤泉南10多米处,还有一座建在高耸之处的小亭招鹤亭。放鹤亭、饮鹤泉和招鹤亭这三座古迹有着密切的关系。故居西北角有一座凉亭,西南角有一间门窗玲珑的小轩。这原是“御碑亭”,内曾立有清高宗弘历的《游云龙山作》诗碑。乾隆皇帝曾四次来徐州,几乎每次必登云龙山,而且一定要留下一些“御制诗”标榜风雅的“御书”。如今乾隆为云龙山书写的碑刻已移到放鹤亭后的碑廊里。这碑廊和廊北的船厅,如今也是张山人故居院中吸引游人的去处。院门上所写“张山人”即……[详细]
17、西当典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当典
  西当典原名为宝丰粹当典,因位于窑湾西大街俗称“西当典”,由山西白氏建于明代,原建于窑湾隅头镇,清康熙七年(1668年)大地震,搬迁到此处。西当典的对面是窑湾山西会馆,东面是隆记钱庄。典当行业明、清两朝最为盛行,尤其是山西晋帮和徽州商帮,有“无徽不典”的民谚。到了清代,典当业进一步繁荣,其丰厚的赢利引来皇宫贵族及官府纷纷赤资典当业,呈现出皇当、官当、民当等三大典当资本分割的经营形式,且内部分工明确,专业化趋势明显。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全国当铺共18075座,年收典税9万两白银。嘉庆年间,全国当铺发展到23139座,年上缴税银11万5千两。清代的窑湾镇有两家典当行,即位于中宁街的“朱氏”东典当和西大街的“宝丰粹当典”。宝丰粹当典鼎盛时期资本白银达30余万两,店员100多人,典当物涉及珠宝、金银、玉……[详细]
八义集贞洁牌坊
  邳州八义集曹氏牌坊在老街北门,为纪念曹辰之妻张氏所立。曹辰是乾隆武举人曹殿楹之孙,清咸丰初年(1851年)闰八月,黄、淮河大水,咸丰皇帝钦命大运河漕运吴棠,组织徐州各县民工丰北堵口。曹辰受命负责柴粮后勤供应,尽心竭力,因疾而卒。曹张氏服毒殉情,与夫君曹辰黄泉相伴。邳州知州吴棠亲写奏章,光绪皇上御批建立牌坊,旌表曹辰之妻张氏。牌坊为四柱三间三楼,以花岗石雕琢构成。整座牌坊东西长约6米,基座宽约1米,高约7米。重要部位由铁梁串联。牌坊正中门前后有雌雄石狮两对,主要立柱横梁由整块条形大理石扣成,上面雕饰以人物花卉、珍禽异兽,肃穆而端庄。牌坊正面定枋浮雕花卉,上承六朵仿木斗栱单出四跳,正中额楷书“圣旨”二字。上枋有楷书四字:“日月争光”,下面横枋文字为:“旌表故廪生曹辰之妻张氏坊,光绪岁次乙酉二月榖……[详细]
沛县琉璃井
  琉璃井为汉代所建,位于徐州市沛县沛城镇东风居委会。南靠东风路,西为图书馆,东为商店,北200米为居民房。此地为沛县中部,地形无山,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为典型的冲积平原形,地表坦荡,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境内土壤系淤土和两合土,适于机械化耕作。动植物种类繁多,物产丰富。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大豆等;交通通讯便利,水陆交通枢纽。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空气清新。春季天干多变,乍暖还寒。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光能和热能丰富,降水量较丰富。琉璃井,是沛县古井之一,亦是沛县古八景之一,它依托着“秦始皇凿井断龙脉”、“高祖返乡饮军马”、“李三娘微时挖井灌园”三个传说故事而流传至今,司马迁《史记》、民国《沛县志》均有记载,历代文人墨客留诗文抒怀,李三娘的故事被元人编成杂剧流传至……[详细]
20、东当典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当典
  东当典位于窑湾镇中宁街北端,原名为元升当典,建于清康熙年间,由山西商人开设。该建筑坐东面西,砖木结构建筑,有 10间门市楼,四进院落,后门是后河街,后院墙高达10米多,院东北角筑5米五方形三层高哨楼。清末时,前门南6间是“永余钱庄”和“正康钱庄”,北4间是“朱信和当典”,两间青条石门框都是铁皮钉大门,两门青条石窗嵌铁格窗,4间当铺营业厅中间一道青条石柜台,柜台上用拇指粗铁柱条全封。两处铁窗供典当营业,铁窗两相嵌有铁画对联,上联是“南北客商来南北”,下联是“东西当铺当东西”,门上横匾书“元升当典”。明清时期,窑湾镇商业发达,镇上开始两家当铺,当地俗称“东当铺”、“西当铺”。康熙年间,元升当典(东当典)是宝丰粹当典(西当典)的分店。乾隆年间被运粮河道掌管皇粮官员征为粮库。咸丰年间由陆主事专卖给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