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莆田市旅游

莆田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红军第108团旧址
  红军第108团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钟山镇麦斜村麦斜岩。1930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207团在莆田建立后,中共仙游县委也开始走上创建红军队伍的道路。同年9月,中共仙游临时县委通过多种渠道,筹集了10多支长-,组建了一支红军游击队。10月,游击队决定利用善化民防团团长大宴土豪劣绅之机袭击善化民团总部,夺取-支弹药,此役,游击队击毙团丁4人,击伤3人,缴-20余支,-千余发。战斗胜利结束后,游击队向群众作革命宣传,并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布告。随后,游击队撤离到兴太山区麦斜岩山腰上的麦斜岩寺,宣告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108团,由黄英任团长,林植任政委,并决定以麦斜岩为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以便同莆田的广业、常太根据地连成一片。红军第108团的成立,使仙游自建党以来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武装,在仙游……[详细]
外坑乡苏维埃政府旧址
  外坑乡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外坑村塘后小组。1930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提出“造成泉属、莆田的赤色区域”的斗争任务,对莆田地区的革命斗争寄予厚望。6月,福建省委派军事干部黄琬到莆田开展工作,创建红军队伍。同年10月,中共福建省委派邓子恢到莆田,在澳柄建立中共莆属特委,领导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由于澳柄乡地处交通要道,当地-势力基础雄厚,使斗争屡次受挫。中共莆属特委决定把土地革命试点和红军据点由澳柄乡转移到外坑乡。中共莆属特委成立时,适逢惠安暴-动-失败,中共泉州特行委被敌破坏,省委决定把原拟调惠安的闽西红军团长张威和参谋长汤军等一批军事干部派往莆田,培养红军军事指挥干部,并把惠安县划归中共莆属特委领导。为此,邓子恢决定把红军第207团改编为福建红军游击队第2支队,同时成立……[详细]
中共仙游上宫支部旧址
  中共仙游上宫支部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游洋镇兴山村上宫自然村。1927年4月8日,莆田发生国民党---事变,中共莆田特区委机关被查抄,区委书记陈国柱经莆田常太转移到仙游兴太山区上宫掩蔽。陈国柱到上宫后,利用当地农民生活艰辛、反抗意识强的有利条件,进行革命宣传,开展建党工作。他先后吸收了当地进步农民林锦棠、林步庭等8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1927年4月底在上宫馨山书院成立仙游境内第一个党支部——中共上宫支部,书记林锦棠,隶属中共莆田特区委领导。中共仙游上宫支部成立后,通过创办夜校进行马列主义教育,向农民宣传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统治的革命思想,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发动农民组织农会,开展减租抗税斗争,开创古邑第一个红色基层村,为推动仙游革命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中共仙游上宫支部旧址馨山书院,始……[详细]
仙游党组织革命活动据点旧址
  仙游党组织革命活动据点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后庄村竹庄自然村。榜头镇竹庄小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从五四--以后,一批地下党人和进步教师在竹庄小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少活动,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贡献。1928年4月下旬,中共仙游县委在东乡组织农民反抗烟苗捐斗争,竹庄小学师生是这场抗捐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5月4日,该校青年教师黄今秀带领学生踊跃投入由王于洁、林步云、郑珍等组织的捣毁坝下烟苗税馆、斗争捐税员的农民暴-动-行列。国民党仙游县政府于同年5月10日派兵镇压东乡农-动,黄今秀不幸被捕,于同月11日被秘密杀害。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员林步云、欧元青等进步教师在竹庄小学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上级党组织介绍新四军干部、参加过上饶集中营赤石暴-动-的季音,以及柯昆山等人在竹庄小学隐蔽。解放战争……[详细]
黄石宁海小学旧址
  黄石宁海小学旧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桥兜村林墩自然村。1927年夏,初步接受革命思想教育的黄元从福建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林墩村,在林墩戚公祠创办宁海小学,从事农村教育,向学生宣传革命道理,以实现他教育救国的理想。1928年夏,黄元因资助办学的老板要篡改他的办学方针而停办学校,随后考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1929年底回莆田参加革命,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由县委选送到闽西中央苏区的中国红军大学学习。1930年10月,从中央苏区回莆田,被任命为福建红军游击队第2支队教导队副队长,参与领导广业外坑苏区的创建工作。同年底,莆田外坑苏维埃斗争失利,他并不灰心失望,同其他同志一起继续战斗。1931年6月根据省委指示,恢复中共莆田县委,黄元任县委委员兼军事部长。同年9月,被派到仙游协助县委书记郭……[详细]
中共上宫支部旧址
  中共上宫支部旧址位于福建省仙游县游洋镇兴山村。民国16年(1927年)4月中旬,中共莆田特区委书记陈国柱(廖华),在兴太上宫馨山书院建立仙游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上宫支部。该书院系清代建筑物,土木结构,位于馨山山顶。1989年11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游洋镇的兴山村有一座古香古色的书院——馨山书院。馨山书院始建于明初,是为了纪念南宋文天祥和岳飞而建。历史悠久,是兴化地区兴学的摇篮,它是莆田市北部山区创办最早的一所书院,也是莆田市四大书院之一。它又是闽中著名的革命的圣地。馨山书院屡经劫难数次遭到破坏,经后人数次重修现仍处于兴角山下,并保有良好面貌。当地政府、党委对其实施各种重点保护,并被命为爱国教育基地。中共仙游县第-支部于1927年4月在馨山书院内成立“中共上宫支部……[详细]
过山蔡氏大宗祠(省三小学交通站旧址)
  过山蔡氏大宗祠(省三小学交通站旧址)位于涵江区梧塘镇沁后村过山自然村159号,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20年12月,被公布为涵江区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过山蔡氏大宗祠主体建筑始建于民国时期,近代重修,坐东北朝西南。原为蔡氏宗祠,后改为原莆田县沁后小学,今仍作为沁后蔡氏大宗祠使用。1929年,莆田地下党在该校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并建立了秘密交通站,是山区与平原之间的重要联络点。1930年底,外坑苏区反“围剿”斗争失败后,福建省委巡视员兼特委书记邓子恢在该校召开中共莆属特委扩大会议。此后闽中党组织领导人王于洁、王纪修、蔡文焕、黄国璋、苏华等都曾来校开展革命工作。解放前夕,为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解放莆田做了许多革命宣传工作。省三小学交通站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1……[详细]
德兴张英故居
  德兴张英故居位于仙游县大济镇坑北村德兴 5~6 号,张英(1919~1984年)字千子,仙游人,曾任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福州第一脱胎漆器厂技术员,福州画院画师,拜闽派代表画家李耕先生为师,创作大型漆画《松青鹤白东方红》、《松鹤》等,擅画人物、山水、花鸟。故居始建于清道光 十二年(1849年),由上下座建筑组成,上座建筑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 473.61 平方米。悬山顶,山墙搁檩结构,下座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995.75平方米。悬山顶,山墙搁檩结构。上下座建筑廊墙均保留清代博古、花卉纹等精美红砖雕,前廊有清代雕刻精美的门簪、垂莲悬柱和檐梁,以及门枕石、石圭脚和石墙裙等。建筑内布局大小 18 个天井,建筑规模宏大。虽有重修,基本保持原样式原风格,是研究仙游地区民居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详细]
大埔城战斗旧址
  大埔城战斗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园庄镇高峰村寨里自然村。1949年5月20日,国民党-武装进攻慈孝游击区。由于慈孝游击队只有30多人-,武器弹药少,势单力薄,遂派人赶往惠安联络,请求惠安县游击大队支援。当天,惠安游击队在中共惠安县工委书记朱汉鹰的率领下向慈孝行进,与慈孝游击队汇合,在义路前梧村稍事休整后,登上大埔城对面的半岭山,准备攻打国民党-武装驻地大埔城。当晚9时多,游击队埋伏在大埔城外密林里待命,11时行动开始,一时间,处于崇山峻岭中静谧的大埔城内外,阵阵-声与叫喊声连成一片,震天动地。在这突如其来的猛烈攻打下,国民党-武装匆忙应战,敌军见游击队攻势锐不可挡,只好边打边退,从西门撤出大埔城南逃而去。此役,游击队击毙敌军数名,缴获-10多支、-2支、手-2支,游击队员负伤4名。大埔城战斗的……[详细]
青垞革命活动据点旧址
  青垞革命活动据点旧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青垞村王厝自然村。1935年,中共莆田县委在新度青垞村中-员陈发治家建立秘密联络站,闽中党组织领导人王于洁、苏华、黄国璋、张兆汉等同志都到过据点开展革命活动,他们通过陈发治联络,晚上与当地的地下党员陈清凤、王春来等同志一起集中到陈发治家的后山如意坡和香山宫开会,讨论革命活动。村民陈亚连参与散发革命传单活动。青垞地下党活动据点的建立,为莆田(闽中)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提供基地,为莆田的解放作出了贡献。青垞革命活动据点旧址为香山宫,坐南朝北,为一层土木结构,中间为主殿,主殿西面有5间砖木结构房子,东面有6间土木结构房子。该宫庙是当地群众用来祭祀宋朝(1064年)来莆田修筑木兰陂的长乐女子钱四娘的宫庙,当时只是一座墓亭,明万历年间拓为宫庙,1958年庙废祀,……[详细]
北象山陈氏忠祠
  北象山陈氏忠祠,位于仙游县菜溪乡北象山村象坑自然村202号。始建于明代中期,清代重建。坐北朝南偏西,占地面积约204.45平方米,单廊院式建筑,沿中轴线依次由埕、前厅、天井、左右庑廊、正厅及东西护厝组成,前厅面阔五间,进深五檩,中开三门;正厅面阔四间,进深九檩,敞口作厅,后设福堂。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遗留檐柱楹联“两朝忠孝山河壮,百代蒸尝爼豆新”和样式各异的石柱础,木构件雕艺精湛。保存基本完整,是研究仙游木雕工艺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研究其宗族历史及祠堂建筑艺术风格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2024年4月,被公布为仙游县第十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地址:仙游县菜溪乡北象山村象坑自然村202号。保护范围:东至自墙外1米陈东勇厝沟界;西至自墙外1米陈玉林埕界;南至自墙外7……[详细]
走墘胡氏宗祠
  走墘胡氏宗祠位于涵江区庄边镇走墘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2020年12月,被公布为涵江区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走墘胡氏宗祠始建于清代年间,屡有维修。为一进廊院式建筑,由埕、前廊、门厅、天井、正厅组成。该建筑坐东朝西偏南,通面阔五间18米,通进深21米,占地面积378平方米,门厅面阔五间,进深三柱,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正厅面阔五间,进深四柱,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保留清代建筑风格。正厅留有清翰林张琴题“湖学宗传——纪年丁丑年桂月重修”匾额,建筑内保留门枕石、柱础等石构件,该建筑保持莆田山区传统宗祠建筑布局,朴实简单,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价值,明确的纪年和文字可考,为早期建筑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借鉴。保护范围:东至自墙外延2米,西至自墙外延2米,南至村道外沿,北至后沟外山体。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东桥郑炳晃故居
  郑炳晃故居位于仙游县榜头镇东桥村环城南街888号,郑炳晃,仙游科举史上最后一科秀才,仙游县首届政协委员、省文史馆员。故居始建于清末年间,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957平方米,为二进廊院式建筑,悬山造,中轴线上依次为埕、门厅、天井、正厅构成。门厅圭脚上垒砌三层较大素面条石,往上为红砖交错垒砌。南侧建筑后期改建,北侧护厝歇山顶,次间山墙搁檩结构。整个建筑规模宏大、完整,保持了清代仙游地区民居建筑风格,存有清代雕刻精美的檐梁、门枕石、圭脚、柱础等。该故居对研究其宗族历史和清代建筑风格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2020年12月,被公布为仙游县第九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地址:仙游县榜头镇东桥村环城南街888号。保护范围:东至水池自家围墙界,西至自墙外10米,南至自墙外8米,北……[详细]
闽中支队粮仓旧址
  闽中支队粮仓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瑶山村三连自然村。1949年3月底,大洋度口街岗楼被拔除后,中共大洋区委书记蔡光宇在大洋小学主持召开区委会议,蔡光瑜、赖杜等参加。会议决定乘敌逃跑之机,打开国民党设在大洋的粮库。于是,大家分头下村发动群众,组织队伍,由蔡光宇带领,黄兴中率队配合,冲入粮库,仓管员闻讯逃跑,从而顺利打开仓库,将粮食分给贫苦农民,部分谷子运到水头宫粮仓加工成大米,供给闽中地委机关和游击队。闽中支队粮仓旧址为水头宫,始建于宋代,清代重建,坐东朝西,通面阔14.36米,进深18米,由前殿、天井、后殿组成,后殿面阔5间,进深4柱,梁木结构,占地面积258平方米,是奉祀忠顺圣王、姚氏夫人的宫庙。闽中支队粮仓旧址于2006年9月被涵江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涵江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仙德游击大队驻地旧址玉山祠
  仙德游击大队驻地旧址玉山祠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望厝村棋杆自然村。1949年8月仙游解放前夕,仙德游击大队及-组奉上级指示驻扎榜头镇玉山祠待命,期间,中共仙德工委对游击队进行整训,组织大家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宣布进城纪律。8月25日,仙德游击队接到通知,开赴城关与仙德工委书记刘佐周率领的永德仙人民游击队会师,浩浩荡荡进入县城接管政权,仙游宣告解放!仙德游击大队驻地旧址玉山祠,原名云山祠,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建于五昆头(今榜头镇光埔村),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移建此处。1979年10月,重建太子殿,1986年5月扩建两边护厝,1988年8月重建观音殿,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仙德游击大队驻地旧址于1984年12月被仙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仙游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城内何俨祠堂
  城内何俨祠堂位于仙游县鲤城街道办城内社区北门巷41号西侧。何俨,号立齐,祖籍广西,元代至治登进士等授任兴化府总管兼农桑事累官朝奉大夫。其第六世祖何雄,号静齐,字希英,为纪念先祖何俨,于明永乐年间建祠堂,现存建筑为清中期重修。祠堂坐西向东(偏南),总面积624.63平方米。廊院式建筑,悬山顶,沿中轴线依次为门厅、天井、天井左右庑廊、正厅。抬梁式土木结构,梁、柱用材较大。存清代青石素面门枕石。该祠堂基本保留清代风格,是研究何氏宗族历史及清代建筑风格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2020年12月,被公布为仙游县第九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地址:仙游县鲤城街道办城内社区北门巷41号西侧。保护范围:以建筑本体四周滴水为界。……[详细]
白塔林氏祠堂
  白塔林氏祠堂,位于仙游县鲤城街道白塔社区66号。始建于清代,坐北朝南偏西,占地面积约398.4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为大埕、前厅、天井、左右庑廊、正厅组成。通面阔16.6米,通进深24米,前厅面阔五间,进深五檩,中开三门,中门两侧留存清代螺纹抱鼓石一对,正厅面阔五间,进深八檩,敞口作厅,后设福堂。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建筑布局基本保留了清代宗祠建筑风格,石柱础、木雕构件较精美、完整,是研究其宗族历史及建筑艺术风格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地址:仙游县鲤城街道白塔社区66号。2024年4月,被公布为仙游县第十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滴水界;西至滴水界;南至大埕墙体界;北至滴水界。……[详细]
瑞沟陈氏祠堂
  瑞沟陈氏祖祠位于仙游县盖尾镇瑞沟村旧厝自然村,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清“林俊之乱”时遭火灾,后又重建,1991年、2001年局部修缮。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为470平方米,廊院式建筑,悬山造,中轴线上依次大埕、前廊、门厅、天井、庑廊和正厅组成,门厅和正厅均为抬梁式土木结构。有精美的木雕门簪、高大的抱鼓石,前廊檐柱石刻一副对联。正厅木柱用材硕大。保存完整。是研究瑞沟陈氏宗族历史及清代建筑艺术风格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2020年12月,被公布为仙游县第九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地址:仙游县盖尾镇瑞沟村旧厝自然村。保护范围:东至自墙外1米,西至自墙外1米,南至自墙外2米,北至自墙外沿。。……[详细]
陈国柱故居
  陈国柱故居位于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下垞村王西自然村。陈国柱故居前连九华叠翠,后拥古竹禅寺,是旧时莆田通往福州的山区古驿道。故居由大厅、厢房、石埕、围墙组成,为传统五间厢民居,土木结构,室内陈列着陈国柱和他胞兄陈国桢烈士(1902-1949)的生平事迹和有关革命文物。陈国柱故居于2000年11月被莆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8月被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6月被中共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莆田市党史教育基地,2010年9月被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详细]
铺头七星祠
  铺头七星祠位于仙游县枫亭镇铺头社区铺头村,年代为清。主祀“三一教主”林龙江。建于明万历戊戌年(1598),清代重建,1982年重修。坐东朝西,通面阔21.4米,通进深103.67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大埕、前殿、天井、大殿、后花园。前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留存清代重修碑刻1通,清雍正壬子午(1732)总督觉罗保敬立长匾1块。2013年5月,被公布为仙游县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林祥华厝界;西至水沟界;南至薛金荣厝界;北至林祥贵厝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