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旅游

    河北省文物古迹介绍

    南城村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商、汉南城村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南城乡南城村西北,北为古涧河,整个遗址位于古涧河主河道南岸台地上,为新石器时代至商、汉时期重要的遗迹。2002年夏调查发现,2003年秋冬复查,2004年秋试掘。是南水北调工程重点文物考古项目之一。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磁县南城村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勘探发掘。勘探面积27万平方米,发掘面积6480平方米,清理各类遗迹358处,其中灰坑204座、房址8座、灰沟21条、井5,座、窑址2座、墓葬111座、烧土遗迹2处,编号成型文物669件。重要发现为先商墓葬群,发现墓葬78座,土坑竖穴式,比较集中分布在南北长约5千米,东西宽约25米的范围内,墓坑较浅。部分……[详细]
    青县雷音寺
      雷音寺河北省沧州市青县金牛镇觉道庄,该寺总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整体建筑有七殿七院,五桥五堡特点,即先秦式的城郭构造,并借鉴了西藏布达拉宫的建筑风格,是一座集汉藏建筑艺术精华的上乘之作。寺内供奉着佛像32尊,神像14尊。第一殿 首先看到的是四大天王,称护世四天王,他们分别是:南方增长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北方多闻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四大天王合起来即风调雨顺,寓示着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第二殿 是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是释迦牟尼的弟子,背对门口还有一位韦驮菩萨,是守护佛法佛寺的卫戍职。第三殿 供奉着千手千眼观音,传说各异,有妙庄王三女妙善之说等。第四殿 供奉着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也称为佛祖,其左为阿难尊者,其右为迦叶尊者。第五殿 供奉着西方三圣,亦称“阿弥陀三尊”,居中为西方极乐净土世界的阿……[详细]
    武安天青寺
      天青寺位于武安城区西南20公里磁山镇崔炉村内,是一座佛教建筑。该寺坐北面南,南北中轴线布局,建于明代天顺三年(1459年)。此寺规模较大,原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佛殿、水陆殿、阎王殿、钟鼓楼,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明清时期较为兴盛,民国后逐渐废弃。寺中大部分建筑于建国前被毁,后被学校、粮站、配电室等占用,仅存一大佛殿,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仅存的一座大殿是寺内的主体建筑,位于中轴线中间,坐北面南,砖、石、木结构,歇山琉璃剪边顶单檐建筑,面宽5间(长18.1米),进深4间(宽12.3米),占地面积315平方米,建筑高度11米。梁架结构为双层大额枋上施五架梁,前后檐部施五踩斗拱双下昂,墙内柱中柱外出垂柱,脊瓜柱叉手造。两山墙和后墙均为砖墙,前墙为隔扇,用柱全为石柱。该殿其“减柱移柱法……[详细]
    264、龙冢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冢
      龙冢古墓:龙冢古墓位于龙冢村东500米处,为椭圆形土丘,高于地表5米。南长75米,东长52米,北长57米(1954年开渠削去了3米封土),西长48米,面积2000平方米。古墓上,灌木杂草丛生,四周有绳纹砖露于地面,还有少许陶片等。该墓据专家考证,为秦汉时期古墓,其占地面积、构造规模和土方工程浩大,非一般官吏所享用,是河北省为数不多的秦汉墓葬,对研究我国北方地区的丧葬制度及文化,可提供非常珍贵的实物例证。龙冢古墓,清光绪县志载为秦始皇太子扶苏墓,或秦二世胡亥墓或秦第十三公子墓。《天府广记》“秦太子墓,在大城县北段堤村(今属天津静海县),始皇巡守驻驿于此,幼子亡葬之”。民国年间《庸报》记为“秦始皇到此游猎,十三子染瘟疫致死,葬于此地”。今静海段堤无秦子墓,故文物专家学者认为龙冢古墓即秦子墓。龙冢……[详细]
    武垣城址
      武垣城遗址位于今肃宁县县城东南偏北7.8公里处。铵有县即有城之说,此城当建筑于战国时期。古城分内、外两城,皆为正方形。外城每面均为1.75公里,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内城也称子城,位于城中心,每面各长0.5公里。城内建筑已荡然无存,仅内城东南隅保留汉武帝钩弋夫人庙遗址,高约2米,宽35米,长45米。内外土城墙已平毁,只外城西、北两面较为完好。北面墙现存长1444米,高7.4米,宽10米,可见夯土层6。16厘米不等;西面墒现存970米,最高处6米;东培只存400余米;南城墙基略高于地面,依稀可辨。内城则存西墙一段160米,北墙一段长100米、宽4米、高2.9米,南墙、东墙地上遗迹全无。1959年文物普查发现,城址暴露遗物十分丰富,文化层堆积厚度1—3米以上,采集遗物有泥质灰陶豆把、罐口沿、绳纹、……[详细]
    长春沟塔群
      长春沟塔群位于赤城县大海陀乡,长春沟塔群现存古塔六座。1号塔建在长春庙(原名胜海寺,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前的孤峰上。高高的须弥座承托着硕大的覆钵,底平面为正方形结构,边长1.08米,须弥座高1.26米,覆钵残高0.95米。2号塔在北长春沟的宝山寺(俗称北寺) 庙址前,四周群山环抱,松林掩隐。其建筑构造为密檐楼阁式砖石结构。塔基平面为六边形,周长7.2米,塔体通高8米,其中须弥座高3.6米,覆钵高度为1.8米,塔顶高度1.8米。须弥座束腰处嵌饰17块精美砖雕图案,主要内容为“海马朝云”、“芝牛望月”和“释迦佛坐像”;覆钵与须弥座之间装饰仰莲一周,共66瓣。覆钵上顶带相轮13层并承托塔刹。 3—5号塔在长春庙背后的小南沟东坡上,大小、结构相同,呈三角形分布,相距约7米,砖石结构,属喇嘛塔,在……[详细]
    须弥福寿之庙
      须弥福寿之庙是外八庙中最后建造的一座,所以在藏式风格中更多地融入了传统的汉式风格,如庙的前部就完全为汉族形制。庙后部的大红台妙高庄严殿是全寺的主体建筑,其建筑为三层楼阁,沿袭了藏式风格,殿顶铸有八条鎏金铜龙,每条铜龙重约一吨,做工精细,栩栩如生。看点在大红台东北角有一座重层小楼,名为吉祥法喜殿,是六世班禅寝殿。在庙的最北端是一座八角琉璃万寿塔,塔顶覆以黄琉璃瓦,结构玲珑,色调古雅,突破了全庙的空间轮廓线,丰富了建筑群的艺术效果。须弥福寿之庙在承德市避暑山庄之北、普陀宗乘之庙以东。清乾隆四十五年仿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修建,供来京庆贺乾隆70大寿的六世班禅居住、讲经用,占地达3.79万平方米。交通乘6路公交车可到。河北承德市……[详细]
    总兵故居
      在东关路北侧,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宅门前,一对石狮威武地蹲守着,檐前突起的木椽依然坚固,椽头用灰砖雕出的狮像栩栩如生。同行的宋古城开发办主任、原天长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任吴同庭说,这里就是“许总兵故居”。许总兵,名许国壁,清康熙年间曾管通州副总兵事,因此住宅被称为“总兵故居”。“总兵故居”依地势而建,南低北高,分为高中低三阶七进院。从南门进宅,一路北行,穿过一个个小四合院。每一个院落间又依稀可辨出相连的门楣,可谓“曲径通幽”。这样的院落并列有四排,排与排之间有窄窄的石板路,轻轻抚摸着两侧石砌的围墙,冰凉、粗糙,穿行其间,似乎听到了先人踩过石板的足音。在最北侧、地势最高的一处院落里,登上屋顶,一下子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向南极目眺望,“总兵故居”尽收眼底,整个建筑布局讲究,构思精巧,轴线明确,左右对……[详细]
    威县弥勒经幢
      邢台威县有宋淳化二年的《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幢》,简称弥勒经幢,因该经幢上同时刻有《弥勒菩萨上升兜率天经》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两部经书,所以也称作威县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简称陀罗尼经幢。1993年被列为河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弥勒经幢(陀罗尼经幢)修成于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全部用青石料选砌而成,共分十层,通高3.28米,1993年被列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1985年8月25日,由威县三位农民在县城东南河渠挖土时发现。幢基座呈正方形,表面为双层莲瓣浮雕。中部有圆鼓形台面,幢身系用一块青石雕成,经幢青石质,八棱形。共为10节,通高3.28米。幢身通高116厘米,最大直径29厘米,每面宽10.5厘米, 刻《观弥勒菩萨上升兜率天经》一部,行70字。经首有“朝散大夫前殿中承前知滑州路,……[详细]
    南响堂山石窟
      响堂山石窟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鼓山,分南北两处,相距约15公里。因石窟群在山腰,人们谈笑、拂袖、走动均能发出铿锵的回声,故名响堂山石窟。现存石窟16座,摩崖造像450余龛,大小造像5000余尊,还有大量刻经、题记等。它是河北省现已发现的最大的石窟,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响堂石窟均始建于北齐。当时北齐有两个政治中心,一是国都邺(今临漳境内),一是别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地扼太行山东西交通要隘的鼓山,是两都来往必经之地。这里山青水秀,风景美丽,石质优良,将佛教奉为国教的北齐皇帝高洋便选择此处凿窟建寺,营造官苑,作为他来往于两都之间的避暑、游玩和礼佛之地。此后隋、唐、宋、明各代均在此增凿。响堂山石窟、佛像、花卉等雕刻,美观大方,其雕艺承前启后,是我国石窟艺术发展史上从大同云……[详细]
    前南庄陀罗尼经幢
      前南庄陀罗尼经幢准,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杨税务乡前南庄村,现移至廊坊市博物馆的碑碣苑保存。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幢于1990年5月被发现,缺刹。基座下有两层青砖铺砌的方台,幢座下部为八边形盘状石雕,四面浮雕奔驰状瑞兽,四面浮雕花卉,各面交错排列,顶面雕祥云图案;幢座上部为圆形盘状仰莲石雕,莲瓣重叠向上作盛开状。幢身由大八面柱体、八角形托盘、小八面柱体组成。大八面柱体阴刻楷体字《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立幢人家世、立幢经过、立幢时间等内容,八角形托盘雕饰兽面衔环、幔帐等图案,小八面柱体四宽面雕佛龛,龛内雕四方佛像,四窄面刻佛名及真言。幢顶为八角攒尖式屋盖,上刻瓦垄,檐下刻斗拱。经幢通高0一四米。 该幢为大辽大康七年(1081)十月(其姓失考)在其家族墓地为亡故父所……[详细]
    林旺石窟
      林旺石窟林旺石窟位于涉县固新镇林旺村东南约500米,现存石窟及摩崖浮雕覆钵塔1座。石窟凿于清漳河南岸的岩壁上,窟前为一条宽近2米的小路。窟内正壁及左右两壁有明万历年间用荒石、土坯等构筑的佛坛。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窟门呈圆角长方形,高1.7米,宽1.05米。门边饰束莲珠顶圆柱。门顶雕尖拱状额楣,额内填饰火焰宝珠、穿壁龙等。门两侧雕力士1尊,圆形光头,头手残失,上身袒帛于胸前交叉,下着裙,赤足立于须弥山形台座上。两力士外侧面各雕摩崖大碑一通,据碑文载:该窟为北齐杨王府户曹参军临水县令李子良出资凿建,至隋开皇七年续营而成。窟门上方雕单层覆钵塔1座,高4.8米。塔身方形,中部凿尖拱额龛1个,内雕一佛二菩萨3尊,残损严重。叠涩塔檐,两端饰风铎。檐上雕覆钵、山花蕉叶。覆钵上方中央为相轮和宝珠……[详细]
    滩里清宁寺
      清宁寺位于文安县滩里镇安里屯村村东,据文安县志记载,滩里镇安里屯村自古就有清宁寺。当地村民介绍,古清宁寺据传说始建于唐代,清末民初被当成学堂,至文革时期被彻底破坏,佛像全部被毁或填埋地下,寺庙原址已不复存在。2006年,当地佛教信众决定重建清宁寺,振兴当地佛教,造福一方,并在村0土一尊石雕阿弥陀佛立像。这尊佛像原位于古清宁寺藏经阁,高约2.9米,在我国现存同类古代石雕佛像中极为罕见,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在当时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清宁寺自2006年底开始动工建设,历时三年半时间,其间受到了天津、河北及全国各地佛教组织和信众的大力支持。清宁寺由前殿、正殿、偏殿和东西配殿组成,前殿供奉弥勒菩萨、韦陀护法天尊,两旁有四大天王立像;正殿(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的是一尊高约7米的佛祖释迦牟尼……[详细]
    274、鹊山祠
    鹊山祠
      扁鹊祠药王庙位于河北省任丘市区北15公里的莫州大庙,毗邻白洋淀,现今的药王庙建于1992年,南北长250米,东西宽80米占地约30余亩。主体由山门、奶奶殿、扁鹊祠三部分组成,东西配殿塑有历代十大名医神像;其建筑雄伟、规模宏大、重檐飞翘,彩椽迥廊、碧瓦宫墙,吸到了众多中外游客。每逢庙会,香客如云,摩肩接踵,气势壮观。现存墓冢高约1.67米,墓围周长约50米。石碑1通,穹顶,通高1.32米,碑座高0.35米,镌刻文字漫漶,可辨识“大观元年三月□日杨□信□□重□收扁鹊墓”字样。大观元年(1107),为目前发现扁鹊墓最早者。墓旁有石羊1对。古槐1株,树围根部粗4.24米,高约20米,树中空,据称树龄已上千年,树根右方新生幼槐,粗近30厘米。在墓东有扁鹊祠,祠内存碑最早者为明万历庚子(1600)《重修……[详细]
    井陉显圣寺
      显圣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天长镇内,是井陉最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隋开皇年间(公园585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隋文帝即位后,即下诏令全国各州县建僧寺、尼庵各一。显圣寺即为当时所建,据考宋代以前该院称天宫院,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工部尚书参知政事,丁谓、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平章事向敏中,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平章事王旦奉宋真宗之命又勅建该寺,并赐名为庆成院。宋金时期该寺曾显赫一时,元明清各代屡有修葺,明以后称显圣寺,明清两代为县僧会司所在。清季寺渐残破,民国十年莲海法师又募款重修,并更名为“陉山寺”,但显圣寺之名仍沿称至今。显圣寺所在井陉旧城之古城垣及城内之孔庙大殿、城隍庙大殿均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旧城城厢及河东村一带,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隋至元之井陉古瓷窑遗址,河东村有……[详细]
    276、袁绍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袁绍墓
      前高龙华古墓,以前高龙华村命名,传说为袁绍墓(当地人按其堆土形状,称之为“大疙瘩”)。该墓为典型的汉墓,封土高大,封土为椭圆形,高8米,东西径52米,南北径36米,占地1510平方米。该墓位于沧州市西南,沧县高川乡前高龙华村东北700米处。北200米处有滹沱河故道东西穿过。地处平原。南60米为东西土路,右靠南北向阡陌。黄沙土壤。前面和右侧种植枣树。后及左面种植梨树,农作物有玉米、豆、麦、谷、红薯等。前高龙华古墓,原属献县管辖,五十年代初属建国县管辖,1954年建国县撤消,划归沧县管辖。此处原有古墓大小两座,现存者为大墓。小墓在1956年塌陷后,生产队及个人取土挖掉了,据传出土有绿釉小陶楼和一些小件器物。因粗糙不完整被村民扔掉。现存大墓1993年7月15日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详细]
    孟良河遗址
      孟良河遗址是商周时期遗址,位于曲阳县城西北 2 华里、气象站北 150 米处,白家湾水库西南 1500 米处。该遗址南北长约 300 米,东西约 250 米,钻探结果,文化层均深 2 米,有烧土层、灰土层。在公路两侧的土坡中暴露有许多陶片,其中有夹沙灰陶鬲、罐的残片,也有少许盆片,还含有兽骨和红烧土块,现将县文保所中保存的在遗址0土器物及采集的标本形制分述如下 :⑴ 鬲:A 残高 10 公分,最大 11 公分,口径 9 公分,敞口、双耳,耳上有弦纹一周,器身厚重,三足已残,为夹砂粗灰陶,火候不高,外饰粗绳纹一周,轮模合制 ;B 通高 9.9 公分,口径 10 公分,底径 8 公分,敞口元耳,器身厚重,足很短,弧裆,模制,饰粗绳纹,为夹砂粗灰陶,火候较低 ;C 敞口,宽沿,沿上面有弦纹两周,鼓……[详细]
    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
      喜峰口长城在宽城满族自治县境内,长约50公里,是明代中原通往北疆和东北边陲的咽喉要道,因历史久远且从未进行过人工修复的长城原貌而闻名。由于位置险要,这一重要关口曾是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爆发过喜峰口战役。喜峰口是万里长城重要的军事关隘。八十年前,国民党二十九军在长城喜峰口夜袭日军,取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用大刀砍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并由此诞生了著名抗战歌曲《大刀进行曲》。喜峰口长城抗战开始于1933年3月9日,结束于4月13日。1933年3月,日本侵略军进逼长城,平津危急。宋哲元、张自忠、赵登禹等爱国将领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在中共地方组织和抗日民众的支援下,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生死搏斗,苦战七昼夜,歼敌五千,一战成名。喜峰口防线经历多次……[详细]
    279、延古寺
    延古寺
      延古寺始建于公元前六十六年汉明帝刘庄时代,供奉国教教祖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当时古寺香火旺盛,神庇众生。唐贞观二十一年,左翼马军总管尉迟恭,字敬德,奉旨重修庙宇,再塑金身。星转斗移,时空变换,转眼千年古寺几经沧桑。唐山企业家孙宏文先生、方东枚居士,灵通佳境,造福一方,宣杨佛法,恩泽众生,宏愿心生。出资重修延古寺。于公元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十七日奠基开工,古寺换新颜,山川随寺秀,佛缘共天长。延古寺发杨光大,更现辉煌。全寺建筑为最高境界的明清经典,雕窗画栋,斗拱飞檐,雕刻门窗选材上乘、技艺精湛,贴金彩绘是中华古建首选形式金龙和玺,整个庙宇伟峩嵩立,金碧辉煌。为弘杨佛之博大精深的中医中药文化,大雄宝殿供奉东方琉璃药师佛,日光月光侍奉两旁,十二药差左右护法,十大中华名医偏殿值勤,天王殿内弥勒佛笑口长开喜迎……[详细]
    唐山凌霄寺
      凌宵寺始建于五代,是一座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寺院。相传,天上的文曲星和财神爷在一次王母娘娘的生日宴会上,因为多喝了几杯御酒,就又偷了一壶下凡来到位于河北唐山一个叫“丰润”的小镇后面的小山上偷偷喝酒。可他们的“举止”全被“法眼通天”的如来佛祖看到。如来派了释伽牟尼佛和南无阿弥陀佛,率二郎神和韦驮菩萨等一行十几个菩萨和尊者来寻找他们。后来又耽心他们两个酒醉不醒,又派观音菩萨和消灾延寿药师佛来给他们“醒酒”……由此可见我佛如来以“慈悲为怀”的菩萨心肠,凌宵寺也因此一直供奉着这十几位菩萨。据史料记载,凌宵寺在唐朝时的香火鼎盛。因为观音菩萨和消灾延寿药师佛的“药方”又“灵”又能“消”,原本给它取名为“灵消寺”。因与天庭扯上“关系”,故命名为“凌宵寺”。每年到此来向菩萨“顶礼膜拜”,讨要“消灾延寿”秘诀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