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旅游

河北省文物古迹介绍

察哈尔民主政府旧址
  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旧址,西距北京175公里,人口30余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我国北方古老的塞外边城。宣化秦时为上谷郡,唐为武州,清朝改为宣化府,解放后为宣化市,1963年改为张家口市宣化区。这座三进四合院,原是1930年由天主教察、冀、晋、鲁四省五个教区联合在宣化城牌楼西街天主教堂(1902年用庚子赔款所建)东侧修建的一处“若瑟总修院”。这组建筑为砖柱带檐廊的砖木结构,中西合璧、布局合理、古朴典雅、整齐庄重。中院二层楼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门岗、檐廊也带有明显的西方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前院正房前后檐廊的清代平房建筑则更属罕见。当时的“若瑟总修院”,被人们称为“大修道院”,占用两个前院,招收易县、汾阳、洪洞、临清和宣化五个教区具有高中程度的小修道士。但是,随着……[详细]
双塔庵双塔
  双塔庵双塔又称太宁寺双塔,位于易县西陵乡太宁寺村西北1.5公里处的半山腰。现存双塔均为辽代建筑。南塔的创建年代是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北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创建于辽代,虽经明万历年间重修,但仍保存着辽代建筑风格。塔通高17.4米,分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塔座为须弥座,束腰部分每角置一力士像,每面分为两块,雕有祥云、蝎牛、蚯蚓、金鱼等图案。束腰之上为砖雕斗拱承托勾栏,勾栏也雕刻各种图案,上置仰莲座承托塔身。塔身第一层正面辟拱券门,门内有方形天宫,覆斗顶;正面两侧的斜面上各砖雕一菱形棂条的窗户。每角处均有一砖雕七层小塔,之上为砖雕五踩斗拱承托砖雕檐椽、飞椽等檐部,椽面为筒瓦捉节,角梁为木质,端部置禽兽、风铎。第二层以上檐部均为砖叠涩而承托檐部,各层檐均挂瓦置等。塔刹为二层仰莲……[详细]
古宋城址
  宋子县,战国时越邑,形成于公元前770年。《史记·燕召公世家》燕王喜四年,栗腹伐赵,王自将仿军随军至宋子。公元前228年被秦占领,始为宋子县。《剌客传》“秦灭燕,高渐离匿作于宋子,”即此。西汉初,刘邦封许瘈为宋子侯,宋子县升为候国;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废国复县,属巨鹿郡;王莽时,宋子县短时称为宜子,后汉废;北魏永安二年(529年)复置宋子县,仍属巨鹿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又废;隋文帝开皇初(公元581年)又置宋子县,属赵郡;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宋子县并入平棘县。宋子城遗址在今河北省赵县东北部,距赵县18公里的韩村镇宋城村,故城遗址东西长700米,南北宽550米,占地38.5万平方米,城墙高4米,底宽6-10米不等,最高处约4米。城址四周的田野里,分布着封土高大的几十座墓……[详细]
饶阳镇海寺
  镇海寺位于衡水市饶阳县大尹村。 唐朝时滋河泛滥,村民苦不堪言,故建佛寺而镇之,以镇之故名为镇海寺。自此,水势渐撤,滋河消灭,直至文革时期,镇海寺被夷为平地,片瓦皆无。1992年,经有关部门批准,大众发心,镇海寺的修复工作得到落实,历时二年时间,基础建设初步完成,但无僧人住入,至使荒废七年有余,房屋殿堂失修,杂草丛生,一派凄凉景象,一些外道趁虚而入, 伪作沙门,混乱不堪。2000年,经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决定,礼请上继下空法师担任住持,重修佛寺,广弘佛法, 2000年6月, 法师带领信众,正式入寺。从此,镇海寺逐步走入完善,并定为净土宗道场。法师入寺后,参照百丈清规制定了镇海寺共住规约,念佛堂规约,僧值规约等各项修行念佛之严格规定,由于地理位置差,经济条件落后,在净财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法师高树法……[详细]
平乡大观圣作之碑
  大观圣作之碑,北宋大观元年资正殿学士郑居正“奏乞以御笔八行诏旨摹刻于石,立于宫学,次及太学,辟雍天下郡邑”。于次年刻石,立于平乡县旧城(今平乡镇)的学宫之内。碑通高5.14米,宽1.38米,厚0.38米,碑额身高1.40米,宽1.50米,浮雕七龙盘顶。碑额“大观圣作之碑”为权相蔡京题写;碑身高2.94米,正面刻宋徽宗颁发的孝、悌、睦、姻、任、恤、忠、和“八行”取士的诏旨,共1021字,现残存729字,为书学博士李时雍奉敕仿宋徽宗“瘦金体”摹写而成,笔法俊逸;碑阴额书“大钟主柴如意姊大娘”字样。碑两侧亦刻有文字,但镌刻年代在金大安三年之后,与碑初立之时相差103年;龟趺座,高0.80米,宽1.50米,长2.70米。为两半块拼制而成。此碑虽残,但历史、艺术价值较高,2007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详细]
正定马家大院
  1982年11月13日,正定县人民政府公布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城内大十字街东行30米路北,清末民初建筑。据《马氏家谱》记载,正定马氏乃三国名将马援之后裔,明代自洪洞-县迁居真定府(今正定),世代以务农经商为业,到明末已是富甲一方的大户。据了解,现存较完整的马家大院是清末民初,马氏第十五代子孙马兆霖请山西五台县的工人设计施工建造的,在结构、造型上具有山西民居的特点。整座四合院布局严谨,做工考究,为正定城内典型的四合院式民居。马家大院原由五进四合院组成。现仅存三进四合院,南北纵深布置,总长70.5米,东、西宽13.65米,建筑皆为单檐硬山式灰瓦布顶。马家大院建筑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檐下柱顶石非常有特点,可分圆鼓式、荷叶墩式和八角式三种。圆鼓式柱础,就像一个个小型的常山战鼓,玲珑可爱;荷叶墩……[详细]
丁旺惨案烈士碑
  1982年11月13日,正定县人民政府公布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丁旺惨案烈士碑距县城13公里。原位于南楼乡丁旺村兴旺路与育才大街十字路口的西北角,2013年移至村北。碑为汉白玉石质,高4.5米。外建青砖碑亭一座,平顶,前檐置布瓦勾头滴水。碑首为透雕双龙戏珠,碑额正中阴刻楷书,正面为“为国捐躯”,背面为“虽死犹荣”。碑阳为七百余言的碑文,记载了13名烈士的功绩,碑阴刻烈士们的生平传略。1946年10月间,正定县二区武工队驻丁旺村。国民党匪军侦知后,于27日拂晓,调集正规军一个营和各据点地方-武装四百人配合,以15倍于我军的兵力包围了丁旺。武工队紧急部署,奋起应战,连续击退3次冲锋,毙敌30余人。敌人逼村民在前为其趟-,作活掩体。我方为避免误伤群众,被迫转入地道。敌军进村后,在叛徒指引下,排除……[详细]
冀察游击队烈士陵园
  冀察游击队烈士陵园(王天祥部烈士陵园)位于西万安村西北,民国建筑。该建筑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70米,东西宽50米,占地面积0.35万平方米。该陵园由烈士塔、烈士墓、烈士碑组成,大门位于中间,下施台阶23级。四周建石结构围墙,高1.5米。烈士塔位于大门后,为陵园主要建筑,石质八边形,共3层,高约6米,通体八面均阴刻楷书题记。正面刻原武安县长抗敌司令部主任王锦章题写的“冀察游击司令部第二支队抗战阵亡官兵忠烈墓碑记”大字。其余各面分别刻写原冀察游击司令部领导、武安县及二区领导题词,有黄宇宙、赵东夫、孙魁元(殿英)、刘子英、郭元章、范子侠、李逢春、邢肇堂等。烈士塔后存烈士墓46座,墓前均立烈士碑1通,石质、圆首,高度在0.45-0.55米,宽在0.25-0.3米之间。碑上分别刻烈士姓名及籍……[详细]
定州碑林
  定州碑林定州碑林位于定州市区中心繁华地带,西临商业街,南临中山中路。园内保存大量汉代石刻及历代碑刻,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进入园内首先可以了解回廊四壁镶嵌的488块汉代带铭石刻,这批石刻是1959年于定州北庄子东汉中山简王刘焉墓0土的。铭文中记录着采石场地、郡国、县邑及采石工匠名,从中可以了解涉及到的东汉六州十余个郡国,是研究汉代地理、郡县名称的重要依据,也为汉代文字从篆书到隶书演变过程提供了大批文字资料,保存着这样大批的汉代文字在全国也是为数不多的。此外,还有乾隆御碑、关羽风雨竹碑、苏东坡雪浪石、苏东坡雪浪石图石刻、王维阴阳竹石刻、宋韩魏公祠堂绘画记等著名石刻,这批石刻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研究价值,是石碑刻及书法爱好者研习的好去处。院中高大的封土之下保存着一座完好的东汉墓室,距今已有1700……[详细]
容城上坡遗址
  上坡遗址属新石器时代至商代遗址,位于容城县城南1公里处上坡村南50米的台地上。遗址为长方形,南北长100米,东西宽20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1981年4月-1982年5,省、地、县文物工作者对上坡遗址进行了发掘。其文化层堆积一般在1-3米左右,面积988平方米,共分四层,从上至下依次为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文化。此次发掘,出土文物有陶器、石器和骨器500多件。磁山文化层出土有陶盂、支架、磨盘、磨棒等。器物形制和组合特征均与磁山遗址相同;仰韶文化层出土有彩陶钵和双耳褐陶罐;龙山文化层0土有折腹盆、篮纹陶罐和双耳罐;商代文化层陶器有鬲、簋、豆、盆、纺轮、网坠等。骨器有骨锥、刀、匕和鹿角锤。石器有刀、镰、斧、凿、杵、磨盘、磨棒等。此外还发现了商代晚期的2座房址和83个灰坑。房址为长方……[详细]
蔚县财神庙
  蔚县财神庙位于蔚州古城西北部财神庙街,该财神庙街属明、清建筑。财神庙占地901平方米,坐北朝南,二进院落。该庙总体布局及单体建筑结构极为玲珑,尤其是砖木、石雕饰彩绘及做工十分讲究,均具有江南建筑灵秀精巧的特征。2008年10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前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硬山卷棚勾连搭式,通体为九架前后用三柱式,硬山七架梁,卷棚四架梁。平梁上用人字叉手,背檩上绘“八卦图”。殿内地面方砖正铺,东西山墙上绘水墨淡彩,左苍龙,右黑虎。东西山墙后部镶卧碑,东墙2块,为乾隆四十三年(1778),《功德布施碑》,嘉庆十五年(1810)《捐办庆云会碑》。西墙上为乾隆四十七年(1782)《立凭证碑》。前檐额枋为青绿苏式,和玺彩绘,碾玉装,椽头金虎眼,飞头万字彩绘,其沥粉贴金之多,甚为少见……[详细]
鹿城岗城址
  鹿城岗遗址是西周古城遗迹,位于邢台市,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根据文献史料记载,邢国曾有三次筑城,分别为:“(商王)祖乙迁于邢”;“周成王封周公之子于邢,建邢国”;“春秋时期,齐桓公帮邢城筑夷仪城(传说在浆水一带)”。而如今的邢台老城据考证建于汉代。现状该遗址为古城遗址无疑。城墙内夯层、夯窝十分清晰。城墙已遭破坏,但西、南两面仍高于地面约6米,远看城郭十分清楚。城墙夯土非常纯净。该城建筑较早,很可能是在西周。文物价值河北省文物所专家组组长石永士先生也初步认为:古城遗存比较明显。根据城墙规模、城墙基、夯土层、夯窝以及出土陶片、瓦当等判断此城墙建筑可能早于春秋,很可能与邢国的都城有关系,如果进一步……[详细]
王处直墓
  时代:五代王处直墓:一九九四年六月,河北省曲阳县灵山镇西燕川村西坟山上的一座古墓被盗掘,后经曲阳县文物管理所抢救整理。根据墓内遗存文物及墓志认定为唐末、五代时期的墓葬,墓主人为王处直。其生前,官拜义武军(治所定州)节度使,节制易、定、祁三州,为河北地区的重要藩镇将领。王处直字允明乃王处存之弟,父王宗,祖籍是唐并州晋阳人,住京兆长安城万年县胜业坊,家境殷实豪富,其父当时曾遥领兴元军节度使。此墓因多次被盗,故遗存物较少,且多已残损。就发掘状况来看此墓内所出的壁画同石刻彩绘浮雕最具特色,尤其是石刻彩绘浮雕数量之多,题材之佳,工艺之精,为以前所罕见。墓内共嵌有大小不等的石刻彩绘浮雕共计18块。王处直墓中,壁画内容有天象图、云鹤、团花、人物、花鸟、山水等,多采用屏风形式。壁画中花鸟画所占比例很大,其次……[详细]
平乡县抗日英烈纪念碑
  河北省平乡县革命历史悠久。1937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实行残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全国人民奋勇-,洪康村也组建了抗日九大队,该村是冀南“盐民-”的发源地,1938年4月8日在此打响“冀南对日作战第一枪”,消灭日伪军40多人,我抗日战士5名殉难;1940年农历10月初10,县抗日九大队在此遭到日伪军的围击,伤亡150多人,是平乡县抗日史上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战斗。1943年6月19日,刘邓大军129师25团的150多名抗日战士在下町村被300多名日伪军围击,我军战士浴血奋战,打死打伤日伪军20多人,我抗日战士牺牲18人,安葬于下町村北,解放后,有4位烈士被移葬故土,现尚有14位烈士长眠于此。为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平乡县政协积极拓展履职新领域,成立“平乡县抗日历史资料征集小组”,历时两年多时间,搜集了……[详细]
逯家庄壁画墓
  1971年,在安平县逯家庄发掘了一座东汉多室墓。在后室顶部有白粉书写的“憔熹平五年(176年)”隶书题记,为该墓的确切年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中室及其南耳室和前室南耳室内,均发现彩绘壁画,室这次发掘的重要收获。中室四壁绘的室墓主人“出行图”,上下共四层,每层均有大量车、骑及伍佰(武官)、辟车(文官)之类的导从,和一辆主车。最下一层主车的乘者室墓主人,后面室墓主人的妻子。中室南耳室墓门旁绘守门卒;南壁绘墓主人坐在帐中,帐后有二侍女拿着香熏,帐左侧有二近侍;东壁绘二吏持芴,躬身而立;北壁绘一建筑图,房屋栉比,层层进深,后部有座高耸的望楼,其上有伺风鸟、测风旗和报警鼓。前室南耳室会有守门卒、侍卫及一些内橼的官吏。壁画内容丰富,场面很大,仅“出行图”就绘有车马60多辆。壁画线条简练流畅,颜色鲜艳。这……[详细]
涞源兴文塔
  兴文塔位于河北省涞源县兴文塔始建于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据史料记载,明代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僧道两家共同主持对此塔进行了维修。经专家考证明,此塔结构样属于辽代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兴文塔建筑形式为八角五级0式实心砖塔,修缮后重新测量,通高27米,占地面积37.6平方米,此塔由须弥座,塔身、塔刹3部分组成。第一层塔身最高,以上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全塔除角梁外,均采用仿木构件。须弥座下枋刻仰莲,上枋刻俯莲。用砖条砌成空,八个龟角刻花纹。塔顶呈八角攒尖式。塔刹建在小型须弥座上,须弥座上用砖砌成受花,受话内置铁铸八棱型覆体,覆体上饰四节铁铸塔刹,塔刹第一节顶端为莲花。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为宝珠。兴文塔的装饰华丽,该塔檐部和平座均饰斗拱支撑,斗拱为柱头一朵,补间一朵,第……[详细]
东谷坨遗址
  东谷坨遗址是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一个遗址。位于河北省阳原县东谷沱村许家坡。根据古地磁法断代,年代约为距今100万年,地质时代处于早更新世末或中更新世早期。东谷坨遗址地处泥河湾盆地东部边缘,是该地区发掘次数和出土遗物最多的早更新世旧石器遗址之一。 东谷坨遗址所出土文化遗物有石制品1600余件,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石器种类有刮削器、尖状器和砍斫器。另外还有打击过的骨片。该遗址与其附近的小长梁遗址被合称为“东谷坨—小长梁文化”。对该遗址2000~2001年发掘地层剖面的孢粉、粒度和磁化率以及氧化铁的分析表明,该遗址总体属于湖滨沉积环境,泥河湾层大致经历了4个环境变化阶段,气候由温暖湿润的森林草原环境一温凉湿润的森林草原环境一温凉较干的森林草原环境一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适宜古人类生存,湖平面经历了相……[详细]
唐县北城子遗址
  北城子遗址是战国一一汉时期的古遗址,位于唐县北店头乡北城子村,地处太行山东麓唐县西北十三里的丘陵地带,海拔188米。北面、南面是山岗,东面是山沟,西面为平地,有一小河发源于南部,名日倒流河,往西注入唐河。北城子原是一座方城,南北长1,200米,东西长1,000米,总面积为120万平方米,遗址的东北角唯一尚有一段残墙长约480米,宽8.5米,高7米。夯土层分明,每层8-10厘米,并在城墙穷土层中发现了灰陶片,它为研究战国一一汉时期的城池建设提供了很好的资料。在对遗址普查中,还发现了残豆盘,带绳纹的灰陶器物残片等。通过多次普查,据该村老乡们提供的线索,相传此城叫慕容城,燕主慕容垂始建于此,据《明弘治保定郡志》记载:“中山城在郡西一百三十里,属唐县古鲜虞地,东晋太元十年(385年)慕容垂迁都中山,……[详细]
千秋台遗址
  在高邑县花园村南,有一个土疙瘩,传说这是刘秀当年在高邑登基做皇帝时垒成的土台,人们叫它“千秋台”。相传在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坐了江山;王莽为了巩固他的统治地位,几乎杀尽汉室皇帝的后裔宗亲。惟有刘秀侥幸逃脱,四处奔走逃命,在多次即将被王莽兵马擒获之际,总能绝处逢生,化险为夷,最终重兴汉室,开创了东汉王朝。现在河北、山西一带很多地方都流传着王莽赶刘秀的故事;而高邑县不仅是刘秀与王莽对抗的主要战区,还是刘秀当皇帝的登基地;民间流传着众多王莽赶刘秀的传说,很多村庄还是王莽赶刘秀的遗迹或衍生品。  千秋台和千年柏:据说西汉末刘秀被王莽追赶,好不容易才逃出重围来到高邑。那时天气正热,刘秀想坐下来歇歇,周围又没有大树,只有一棵柏树。刘秀坐下来靠着柏树睡着了,醒来以后说:“柏树真好,应该冬夏常青,永远不老……[详细]
涿州双塔
  涿州双塔位于河北省涿州市老城内东北角。南塔称智度寺塔,建于辽太平十一年(1031年);北塔称云居寺塔,建于辽大安八年(1092年)。两塔均为舍利塔。双塔相距约300米,平面均为八角形,都是仿木楼阁式砖塔。智度寺塔高44米,共五层;云居寺塔高55.69米,共六层。智度寺塔位于云居寺南侧,俗称南塔。塔内多处设迎风、彩光口,回廊墙壁上有佛龛,现保存完整。涿州双塔是中国现存辽塔中保存较少的楼阁式砖塔,完全模仿木构楼阁,做工精细,在建筑史上有比较大的影响。(国家文物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