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旅游

河北省文物古迹介绍

潘家峪惨案遗址(纪念馆)
  1941年1月25日,日本侵略者在潘家峪制造了惨绝人寰的血案,全村1700口人中有1230名惨死于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潘家峪人民没有被-吓倒,他们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亲人的尸体,拿起武器,继续斗争。为了纪念发生在1941年1月25日潘家峪村的大惨案死难的同胞,解放后,有关部门对潘家峪惨案遗址的保护和利用,1952年唐山专署拨款,修建了村南陵园,陵园内有四座坟茔,一座纪念碑,一座祠堂。1972年原丰润县人民政府投资建馆,当时叫潘家峪革命纪念馆,建有展室8间,文物库房和办公用房6间,总计430平方米。1995年潘家峪惨案遗址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名更定为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并开始新馆的建设。新馆从1997年开始筹建,历经一年半时间,总投资412.8万元,其中省拨123万元……[详细]
定州汉墓石刻馆
  定州有一处碑林,又称定州石刻馆。还有一处汉墓,距今已有1700多年。汉墓就在碑林院内。或者说,围绕汉墓建起了一处碑林。走进碑林院子,几十株高大的柏树蔽日遮天。迎门一处三开间的小型展室,陈列的展品介绍了两汉中山国在定州建都的历史以及部分汉中山王陵出土的文物。1982年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前建有展室,可通地下墓道,展室前立有移来的两通石碑,一为“苏文忠公祠记碑”,另一为“题魏国韩公祠碑”。墓汉总长24米、宽10米的砖砌墓室并不宽大,却也设有前、中、后室和左、右耳室。墓室内展有少量随葬品。这座当初传为“靖王坟”或“慕容陵”的汉墓,经1995年的发掘确认墓主人是享有“侯”爵位的东汉晚期墓葬。据说,这座侯墓是我国第一座保存完好并对外开放的东汉砖室墓。院内东北部有定州文物部门收集和征集流散于寺……[详细]
捷地御碑苑
  捷地御碑苑位于沧州市沧县捷地乡西南部,是一处水利建设与水文化融合的景点。其中包括“三廊、三园、两河、两闸和两碑”,三廊即:京杭运河碑廊、历史长廊和大运河捷地碑廊;三园即:宪示碑园、垂钓园和万花园;两河即:大运河、捷地碱河;两闸即捷地分洪闸、捷地新建闸;两碑即:乾隆碑和宪示碑。京杭大运河碑廊、历史长廊是以大运河为主线,从历史、人文、传说各个角度演绎大运河、南运河、捷地碱河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大运河捷地碑廊则收集了乾隆有关水文化的诗词、书画和对联。宪示碑园内有宪示碑亭,记载着捷地碱河的相关水文化。垂钓园位于分洪闸的上游,万花园将建成一个集各种名贵花卉为一体的花园。 ……[详细]
84、大慈阁 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慈阁
  大慈阁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市裕华路,西与古莲花池紧邻,是历史文化名城保定的古建代表作和古城保定的象征。大慈阁由元代蔡国公张柔创建(始建于公元1227-1232年),原名大悲阁,为保定古八景之一,史称“市阁凌霄”,它的雄伟壮观可称“高可数十丈,数十里外,遥望层阁丹碧若霞”。现存的大慈阁是清乾隆年间遭受火灾后,多次重修的建筑。大慈阁占地3440平方米,文物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大慈阁、方丈院和关帝庙。过天王殿,钟楼、鼓楼峭然对峙,二楼高度、造型相同,各通高10.9米,其建筑形式为重檐歇山;施十字脊,分上下两层。北面是耸立在4.6米高石基上的主体建筑。大慈阁通高25米,重檐三层,歇山式布瓦顶,底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后均施六抹格扇门。移目阁内……[详细]
沙河甄泽观
  沙河甄泽观位于河北省邢台沙河市赵泗水村,京广铁路西侧。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713—741),距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历代均有修葺与增建,至明代已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道教宫观;观内古柏参天,大殿宏伟壮观,碑刻如林。常住道士多名,香客络绎不绝。主要殿堂有:玉皇殿、元君殿、吕祖殿、十殿阎君、药王、火神、花神、财神、大圣、慈航、土地、二仙等十二座殿堂,另有道舍、斋堂、庑廊等配房无数,占地面积达20余亩。近年来,甄泽观经不断修建,仿古殿宇鳞次栉比、庄严辉煌、布局合理,不仅是河北省著名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人们观光游览的好去处。每逢农历三月初一与九月二十四,观内香烟缭绕,人来人往,观外车水马龙,商贩云集,门庭若市。甄泽观现有道士6名,皈衣弟子21名。中国道协副秘书长、北京白云观监院黄信阳于九五年十二月二十……[详细]
蔚县重泰寺
  重泰寺位于蔚县涌泉庄乡,是张家口市现存规模最大,年代最早,主体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寺院,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张家口市政府于一九九八年批准同意该寺恢复开放。重泰寺为辽代建筑。该寺占地面积6680平方米,有殿宇房舍120间。结构分三块,中间为主体建筑,东西各有一小角院。主体建筑沿南北一条中轴线上分布,东西对称排列。从南到北依次为戏楼、山门、天王殿、千佛殿、观音殿、水陆殿、释迦殿和三教楼。重泰寺与其他寺庙不同在于三教楼,楼内正壁佛祖释迦牟尼像居中、孔子像居左、老子像居右。在这里儒、释、道三教和合、荟萃一堂,共同构建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境界。重泰寺的保存完好,归功于在文革时当时中国地质博物馆将地质岩石资料移至该寺收藏,派人保护看管,才幸免于难。重泰寺位于蔚县西北部的河川地带,居于阎家寨、崔家寨和咸……[详细]
万塔黄崖寺
  万塔黄崖寺位于河北省宽城县县城西南,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辽金时期佛教遗址,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汉传佛教场所,1991年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塔黄崖寺寺庙及塔林始建于后唐天成年间,兴盛于明清,毁于民国时期和文革期间。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大帝曾两次自清东陵经此至承德,其中1711年在此赋诗《巡幸出喜峰口过黄土崖》。诗云“紫塞双崖出,丹梯百尺悬。草香遮细路,树老卧晴烟。地为时巡到,山当隘口偏。何年留石室,驻马望层巅。”历史上该寺香客云集,香火不息,在关内外富有盛名。清康熙皇帝钦封的“万塔黄崖”、“独木仙桥”位于该景区内。……[详细]
承德关帝庙
  关帝庙所供之神是关羽,也有称关圣人的。承德关帝庙景区,位于避暑山庄丽正门西南侧宫墙外20米处,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是中国唯一的皇家关帝庙。关帝庙曾于乾隆二十五年扩建两侧跨院,乾隆四十三年重修,形成最后的格局,使这座寺庙更加符合皇家寺庙的建筑规模和等级。新庙落成,乾隆题御匾“忠仪伏魔”,立御碑二座,并亲自进庙拈香瞻礼。重修后的关帝庙气势更加宏伟辉煌、设置更加完备。自此,这里不仅是朝廷-、各族首领和外国使者来热河点香礼佛重要庙宇,也是行辕之地。历时几百年的沧桑,关帝庙已成为残垣断壁,后于2002年重建和修复大小殿宇20多间,恢复塑像40多尊,主要供奉关圣帝君,分别建有三清殿、财神殿、药王殿、圣母殿等。关帝庙内的两座御碑,均为英武岩石质,碑首四条蟠龙,龙头降于四角,碑首中刻有“御笔”,……[详细]
元氏故城遗址
  元氏故城,是常山郡古城遗址,位置在现在的殷村镇西南。战国时即筑有城垣,西汉初在此设郡,现存遗址城垣不知是战国所筑还是秦汉所建。历史上,这里曾是辖今大约元氏、栾城、高邑、赵县、正定等二十多个县域的城池首府。可谓作用亘古,历史悠悠。故城为战国至隋代古城址,是国、郡、县的治所。于晋代将常山郡移到真定(现石家庄北)。至隋代城废,县治所南移,遂称故城。元氏县城,早在商代,就有先民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它南临泜水,北靠封龙,创造着人类的文明历史。在周初,奴隶主大封诸侯时,就在今天的槐水流域西张村附近,建有泜国(一说軧国)及城堡,还在封龙山南麓,现在的南佐,封照一带建有飞龙邑。战国赵孝成王十一年,即公元前255年,有赵国公子“元”被封于此地。孝公子元是赵惠文王之长子,赵孝成王之长兄,因名“元”,故名……[详细]
泊头泊莲寺
  泊头河北省的鸭梨、金丝小枣之乡;西靠古运河,北临沧州,南依吴桥,(杂技之乡)东屏京沪铁路。泊莲寺的兴建,是为满足本地区的广大信众的愿望,提供听经闻法的良好修学环境。经宗教局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审批,已于肖圈村兴建。山门前一大碑楼,拾阶而上入山门是中轴线上的天王殿。天王殿的两侧是五官堂,客堂,及大悲殿及地藏殿。天王殿后的中轴处为大雄宝殿及殿前的两石经幢。中轴处的最后方为藏经楼,及两侧的僧寮,禅堂。2005年初,恒诚师父受原肖圈村孟庆良书记及广大佛教信众邀请,经泊头市宗教局批准,在肖圈村拟建泊莲禅寺,法师身负大众期望,空拳建寺,白手安僧,其艰难险阻可想而知,在建寺资金最为困乏之时,恒诚师父悲心涌动,不忍建寺工程半途而废,毅然向北京三步一拜募化净资,沿途所到感天动地,人们纷纷捐资捐物,可谓“精诚所至,……[详细]
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邺城遗址邺城遗址位于临漳县西南20公里处漳河北岸的邺镇,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六朝古都,现在历史地理学家们将其列为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被评选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邺城遗址分为邺北城和邺南城。南北两城虽然兴建时间不同,但整体布局严谨合理,成为我国六朝名都。由于漳河河床高且平坦,常年洪水泛滥,使漳河多次改道,邺城城址屡遭冲击。现存地表以上的建筑,除邺北城的金凤台遗址保存较完整外,铜雀台、冰井台和其余建筑均毁于洪水和战火,淤埋于地表以下。邺北城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期,战国时属魏,西门豹曾为邺令,投巫治河。两汉时为魏郡的郡治所在地,东汉末为冀州牧袁绍驻地。官渡之战后,曹操击败袁绍,攻占邺城,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为魏公,定都于此,这时就是邺城作……[详细]
灵寿石牌坊
  在灵寿县城关西街。明崇祯十四年建。牌楼东西向,高12.1米,宽8米,通体用细青石仿五楼四柱三重檐的木结构透雕而成。斗栱主间六朵,次间上楼三朵,下楼两朵,布局匀称。斗拱主间6朵,次间上楼3朵,下楼2朵,布局匀称。三层额枋上有流云、仙鹤、行龙、双凤等深浮雕图案,雕工细致,构思巧妙,正中匾额楷书三世中枢4字。各柱两边的夹柱石上,雕有大小不同的狮子45个,跃立坐卧形态各异,极为生动。该透雕布局均匀合理,雕工细致,构思巧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灵寿县北关三世中枢付氏牌楼,又称透雕石牌楼,建于明朝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当时付永淳官拜吏部尚书,不仅忠于职守,为官清正,还根据当时朝政中存在的主要弊病,提出了十项重要建议铨政十事。崇祯看后,不仅高兴地采纳了,而且为表彰付永淳及其父、祖忠于朝廷的功……[详细]
横山大觉寺
  滦县横山大觉寺昔日名曰开觉寺。嘉庆《滦州志•.卷之一•.形胜》(顾艳霞点校、吴士鸿修、孙学恒纂、2007年9月版第26页)载:“横井浮烟:在城北五里横山上开觉寺。凿石渟泉,因甃以为井,週廻石栏数丈,侵晓时每有烟雾出焉。”光绪二十四年《滦州志•卷八•形胜》(杨文鼎、王大本编修、成文出版社出版)第134页载:“横井浮烟:在城北五里横山上开觉寺前,本天池也,有好事者甃以为井,週廻石栏数丈,侵晓时若有烟雾浮焉。”民国二十五年《滦州志•卷二•名胜》第44页载:“横井浮烟:知州吴士鸿因山居北方元武之地,改为横鼋山,名曰横鼋古井。在城北五里横山上,开觉寺前,本天池也,有好事者甃以为井,週廻石栏数丈,侵晓时若有烟雾浮焉。”滦州开觉寺历史……[详细]
武安青烟寺
  青烟寺又名法华洞石窟,位于河北武安石洞乡青烟寺村东一公里的山黝里。这里山静林郁车马不尘,“宜其为群仙之洞府,宜其为诸佛之胜地”。拾级而登,抵寺。寺前有一小柏林,树林内偶有钟声回荡。在钟声环绕中,登山的体乏和意烦早于被洗彻一空。钟声落处,又忽地感到大山古寺的寂静许或为一种沉寂!村因寺而名,乡以石洞而称。寺依山而建,山叫法华山,石窟也就被别称为法华洞了。寺内原有的建筑,因年久失修而废。院内还残存有石窟、石象、石供桌、石碑、石柱等遗物。石窟开凿在青烟寺院内东侧崖壁上,座东向西。洞前有近代新建的木构窟檐一间,窟门略有坍塌,窟门上方有一个较大的明窗。洞内为一略显不规矩的长方形构制,因岩石风化酥裂,洞内各壁及顶部都有不同程度的毁坏移位,各壁面均不平整。弟子像两侧靠左右壁处各置两身坐菩萨像。左侧菩萨半跏趺……[详细]
盘古古庙
  沧州民谣:“一文一武,一国宝,一人祖。”文者,是一代文宗纪晓岚,武者,是沧州乃驰名中外的武术之乡,国宝指沧州铁狮,人祖即盘古,盘古遗址就在今沧州市所属的青县境内。青县城南6公里有村曰“大盘古”,村西有座盘古庙。大盘古位于黑龙港河(古黄河故道)西岸,其南有小盘古村,皆因相传盘古在此定居而得名。传说,大禹治水的时候,在这里发现了盘古墓。大禹对开天辟地的盘古氏特别崇敬,于是把盘古庙修好,又修了享堂祭殿,然后留下200户人家,100户守墓,100户看殿。人们把看殿的这100户人家叫大盘古村,那100户守墓的人家叫小盘古村。据说这两个村名就是从那时留下来的,至今已5000年了。那么,盘古为什么选择此处定居呢?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后就开始漫游天下,这一天漫游到青县,见天悬日月星辰,地缀水陆山川,又见这里高岗……[详细]
磁州窑遗址
  磁州窑遗址磁州窑为宋代北方民间著名瓷窑之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窑址位有两处,一是分布磁县的观台镇一带,另一处就是风景区内南响堂寺下的彭城镇到临水镇,其面积约十平方华里。磁州窑,从古老的磁山文化陶器源起,至今己有7000余年的历史,历史悠久,兴衰起复。到十世纪,以制瓷精美,一跃成为我国宋代北方民窑的代表,当时州以“磁”名,乃窑场之兴盛而著名于世,并有“十里彭城,日进斗金”和“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美称。磁州窑瓷器的装饰,以黑白对比为主要特点,典雅朴实、苍劲雄厚,白釉黑花独树一帜,并创造性地以图案的装饰画法,把人物、乌兽、虫鱼、山水等景物绘在瓷器上,为我国瓷器彩绘装饰开创了新纪元。现在的磁州窑,除继承了过去的特色外,又有新的发展,其产品畅销于世界各地。陶和瓷都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以至我国有“……[详细]
东岳天齐庙
  东岳天齐庙位于邢台市平乡县东南部的河古庙村内,据传说,始建于东周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泰山有一名道人西去华山布道,路经此地,目睹此处有九条大路汇入此地,外观上像有九条龙口相汇,称谓“九龙口”,观其地貌,确是一块建庙修身的风水宝地。老道经过深思熟虑,确定在此建一规模雄伟的庙宇,弘扬道教。当时,因人烟稀少,靠四方善男信女舍施已无能为力,老道从其本观内调来资金,亲自设计,亲自督工,在此建造而成。因建此庙于泰山有关,故命名为东岳天齐庙。东岳天齐庙。始建于战国(前475——前221)时期,占地28亩,其中:备用地14亩,庙观房屋93间,其他用房42间,计135间。有福禄寿宫,慈航殿、财神殿、文王殿、阎王殿、药王殿、龙母宫、三霄圣母殿、碧霞宫、斗母宫、仁圣大帝殿、睡母宫、天生母殿、逍遥……[详细]
普利寺塔
  普利寺塔普利寺塔又名万佛塔,座落在临城县城关东北部。据重修普利寺碑文记载:“宋皇祐三年建(公元1051年),明嘉靖二十四年、万历四年重修。”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是我市保存完整的第二古塔,省级文保单位。该塔座北向南,塔的基层砖墙上刻有974个小佛像,内壁四周砖刻佛像40个,故又名千佛塔,万佛塔。塔内有井,井内葬有志云异僧佛牙舍利,故又称舍利塔。塔居城北岗南,依坡就岗,塔基为高10米、南北长28米、东西宽23米的石砌方台。塔身呈正方形,砖砌而成,高33米,九级八檐,大型飞檐斗拱,顶端有金属塔刹,每层四角原均有玲珑铁钟一挂,晚风徐徐,叮当悠远,“普利晚钟”为临城八景之一。一九五九年该塔遭一次雷击,塔顶稍向东斜。1981年国家拨款对塔身进行了维修。1991年,塔台东壁石墙遭暴雨冲毁,省文物局拨款……[详细]
井陉龙窝寺石窟
  龙窝寺石窟位于井陉县城微水西南25公里、天长古城西10公里的小龙窝村西0.5公里处石崖上。石窟前临燕晋古驿道,今307国道由石窟西南绕过。石窟东北为石太高速公路。龙窝寺石窟为石家庄市境内现存十余处石窟之一,由于其独特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佛像雕刻以及石壁上诸多古人题刻,故在1993年被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窝寺建造年代已不可考。清雍正《井陉县志》中有“龙窝,在县西南二十里。石壁峭立,古柏崖生;梵宇楼台,颇为可观。传神龙断路,货郎仗剑斩之。至隆庆间,大雨冲出枯骨一窖,约数百斤许。”龙窝寺及其西大龙窝村、其东小龙窝村皆由此而得名。原龙窝寺规模较大,寺前西南、东北两端各建有楼阁一,阁下即为燕晋往来大道。而寺建于两阁间古道西临石崖处。旧有大殿、配殿及僧舍等建筑。昔为邑中名胜之一。寺院于解放后扩建……[详细]
磁县北朝墓群
  北朝墓群磁县西南部讲武城一带的漳河沿岸,遍布着130多个大大小小的土丘,这是一片古墓群。长久以来,这些土丘被认为是曹操的七十二疑冢。这似乎不是空穴来风。从历史的真实来说,位于临漳的六朝故都邺城,与磁县相邻,距磁县县城仅15公里,曹操破袁绍后以邺为都城,在这里修建铜雀台,在位于磁县的讲武城培育军将,曹操死后也确实葬在距离邺城很近的磁县这一带。从社会的虚妄来说,自宋以后,曹操在人们心目中逐渐变成了0臣,特别是元代以后,丑化曹操的社会风气日烈。元末作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为曹操塑造了一个0诈的艺术形象,甚至在第七十八回这样描绘,曹操临终前“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自宋以后有许多咏疑冢的诗,如:“疑冢多留七十余,谋身自谓永无虞”(京镗);“一棺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