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文物古迹介绍

翟疃三身寺
  翟疃三身寺(第五批省保)时代:清地址:大同市广灵县壶泉镇翟疃村三身寺始建年代不详,寺院坐北向南,整体院落为二进院,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正殿。天王殿东西两侧为掖门,东掖门前置关帝殿,正殿前为东西配殿,现存建筑为清代建筑,占地面积为1471平方米。现寺院内存石碑1通,蟠龙碑首1块,残损经幢1座。山门面阔一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中置板门。天王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五架梁通达前后通檐用两柱,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前后檐明间均施六抹隔扇门各四扇。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前单步梁对后五架梁通檐用三柱,前一间为廊,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明间施六抹隔扇门四扇,次间施隔扇窗。东山墙上现存清代壁画18.7平方米。关帝殿面阔一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两山墙及后檐墙绘有三国演义故事……[详细]
襄垣关岳庙
  关岳庙位于襄垣县城北街。坐东朝西,东西长40 米, 南北宽20 米,占地面积约800 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山门(上为倒座戏台)、献殿、正殿,两侧建有东、西妆楼,东、西配殿。现存正殿为元代遗构,其他建筑均为清代遗构。正殿石砌台基,高0.38 米,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前檐辟廊,单檐悬山顶。梁架结构当心间为六架椽屋五椽栿对前搭牵,通檐用三柱,次间为四椽栿对前后搭牵通檐用四柱,柱头斗栱五铺做双昂。前檐装修已不存。庙内存明、清残碑七通。2007 年被长治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关岳庙供奉的是关公和岳飞。关公,名羽,字云长,汉族,并州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将领,自刘备于乡里聚众起兵开始追随刘备,是刘备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在关羽去世后,其形象逐渐被后……[详细]
建南济渎庙
  建南济渎庙位于高平市建宁乡建南村翠花山巅。坐北朝南,南北长98米,东西宽56米,占地面积约3358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文记载,清康熙三十一年(1691年)重修。济渎庙有三进院落,中轴线上有一道山门、二道山门,献殿遗址、济渎殿、后宫,两侧为便门、夹殿、耳殿、钟楼、鼓楼、配殿等。一道山门,明代建筑,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筒板瓦屋面琉璃剪边,琉璃脊。柱头科五踩重昂,平身科五踩单翘单昂并出斜翘。二道山门,明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柱头施用大额,悬山顶,筒板瓦屋面琉璃剪边,琉璃脊。柱头科九踩单翘单昂并出45°斜翘,斜耍头作龙形;平身科九踩无斜翘。济渎殿为元代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梁架为四椽对前乳栿通檐用三柱,布瓦屋面琉璃脊琉璃剪边,悬山顶。斗栱五铺作双昂,补间铺作里转用挑斡和楔……[详细]
妙道寺双塔
  临猗双塔又称“雁塔”,坐落在临猗县城北隅,东西对峙。双塔创自隋唐,此处原为寺院,今寺已毁,仅存双塔。“双塔交影”又称“双塔斜影”,是指农历正月、九月十五黄昏,三月、七月十六早晨,太阳和月亮同时位于东西方天边(或相反),日月之光分别从东西方照射双塔,使东西而立的双塔之影从不同方向向中间缓缓移动,交融在一起。历史上,文人骚客对“双塔交影”也多有描述。可惜,对为什么要建造这样的双塔奇景却未有任何文字记载。不过,也许我们从有关故事中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传说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最初发生在临猗。法海由于嫉妒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便把他们用“网塔钵”分别罩于两塔内。西塔内藏白蛇,称“白蛇塔”;东塔内隐许仙,称“许仙塔”。许仙塔的第七层还藏有二人的画像,第三层有一尊铁铸的许仙人头像,面向西塔,日夜相望。许仙与白……[详细]
帖木儿塔
  帖木儿塔位于阳曲县杨兴乡坪里村史家庄自然村东200米。共由3座塔组成,分布面积约85平方米,中为石塔,东西为砖塔,平面布局呈三角形,东西塔相距14米,石塔距东西塔约9米,均为元代建筑。中塔为史公仲显墓塔,是元大德九年(1305)也先帖木儿为纪念其父史仲显所建,五层八棱墓志铭石塔,高3米,塔基由八边形石座与圆形仰莲台组成,塔身平面八边形,每面镌刻先祖姓名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八角攒尖顶,上承仰莲座及宝瓶式塔刹;东塔为武德将军云南腾冲路、达鲁花赤也先帖木儿墓塔,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西塔为也先帖木儿其弟拜延帖木儿墓塔,建于元至正十三年(1353)。东、西塔形制相同,均为三级楼阁,平面八边形,高约6.5米,塔身各层设塔檐,檐下设砖雕仿木斗栱,四铺作单抄,二层均设平座,二层正面嵌建塔石碣,载……[详细]
阳城太岳烈士陵园
  太岳烈士陵园是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位于阳城县城中心,建于一九四六年,占地面积一万六千七百多平方米。一九四五年十月太岳区党委、太岳区行署、太岳军区迁至阳城,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献身的烈士们的英雄事迹,阳城县人民政府于一九四六年六月在原县城隍庙旧址修建了太岳烈士陵园。园内主要建筑有:八年抗战阳城死难烈士纪念塔、烈士纪念亭、烈士碑林、烈士墓、烈士纪念楼、太岳丰碑展览厅、军民庆胜利雕塑等。展览厅内记载了-、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太岳区战斗、生活的史料和太岳人民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事迹。大门上刻有原中顾委副主任-亲笔题写的“太岳烈士陵园”;纪念建筑物上刻有原太岳区政治委员王鹤峰、太岳行署主任牛佩宗、太岳军区司令员王新亭、副司令员孙定国、太岳区武委会主任曹普等23位太岳区党、政……[详细]
马厂崇教寺
  名称:马厂崇教寺(第七批国保)元至清类型:古建筑山西省长治市郊区简介:马厂崇教寺位于长治市郊区马厂镇故驿村西北。寺院坐北朝南,原为二进院落,现存一进院落,东西宽27米,南北长54米,占地面积1458平方米。据寺内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碑碣记载,崇教寺原名山朝漳禅院,是年赐额崇教禅院。寺内现存有过殿、正殿、东西耳殿、东西配殿、东西厢房,寺院历经明清时期多次修葺,其中正殿为元代建筑,过殿为明代建筑,其余则为清代所建。正殿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仅前檐柱头补间设有斗栱,后檐无斗栱。前檐柱头斗栱为五铺作双下昂,琴面假昂,重栱计心造,横栱抹斜,昂形耍头。补间铺作隐刻,当心间柱头铺作出斜栱,里转两跳单栱计心。部分昂头明代维修时改为如意头。殿内梁架为六架椽屋四椽压后乳用三柱,前檐用……[详细]
248、韩信墓
韩信墓
  韩信墓位于灵石县城南10公里的高壁岭,海拔1200米,山势险峻,峭壁深涧,北倚绵山,南接霍岳,东与灵空山对峙,西与秦王岭相望,乃秦汉时期古官道,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扼南北交通之咽喉,历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川陕通衢”之美誉。韩信,汉初三杰之一,汉代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汉初诸侯王,楚汉相争时被刘邦拜为大将,统率全军,足智多谋,辅佐刘邦破项羽,项羽战败,自刎乌江,刘邦遂成帝业。刘邦封他为齐王,汉朝建立改封楚王,后有人告他谋反,降为淮阴侯。公元前196年,北方陈豨反,与匈奴联合进犯中原,刘邦率师亲征。吕后策划在未央宫变将韩信谋杀,遣人带韩信首级送往山西代县晋见高祖,行至灵石城南高壁岭逢高祖凯旋,遂令葬于岭上,随从军土每人捧土一掬即堆成墓。现存韩信墓丘方圆30米,高10米,墓外原有砖切围墙,内有……[详细]
249、安坚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坚寺
  安坚寺(第五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大同市广灵县加斗乡东留疃村安坚寺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均于明代,寺院坐北向南,原为两进院落布局,现存一进院落,中轴线依次为过殿、正殿,正殿前为西配殿。占地面积970平方米。现寺内保存清代壁画153平方米、石碑2通、石碣2方。过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前单步梁对后五架梁通檐用三柱,前一间为廊,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椽头卷刹明显。前檐明间置板门,后檐明间施六抹隔扇门四扇,次间施四抹隔扇窗各四扇。前檐两次间及两山墙绘有“曹操赠马、白马山前斩文丑、黄河渡口斩颜良、华容小道挡曹、峪阳关斩韩福”等三国演义故事壁画,共约35平方米。西山尖墙绘花鸟树木等水墨画,共3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前四架梁对后单步梁通檐用三柱,单檐悬山筒板布瓦顶。前檐明间施六抹隔扇门四扇,两……[详细]
250、宿皇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宿皇寺
  宿皇寺(第五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吕梁市临县第八堡乡麻峪沟村宿皇寺自然村东20米据民国6年《临县志》记载,宿皇寺原名皇宿寺,为观音寺的下院,后更名为宿皇寺。创建年代不详,元至元、明天顺、成化、隆庆,清乾隆、嘉庆、同治年间(1861~1875)屡有重修。现存建筑除正殿为明代遗构外,余皆为清代建筑。寺坐北向南,三进院落布局,现存文物建筑14座,中轴线从南向北依次建有戏台、韦驮殿、正殿;中轴线两侧各建有钟、鼓楼,二进院东西配殿、东西掖门,三进院东西僧房、西偏殿、东耳殿、东耳房。寺内存碑刻5通、经幢2座,正殿内两山墙及后檐墙存有佛教题材壁画,梁架上存有彩画。正殿为寺内主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前檐带廊,七檩前后廊式构架,外檐斗栱七踩三下昂,前檐明间装隔扇门,次间为槛窗,木构架上均饰彩……[详细]
羊头山石窟
  羊头山石窟(第六批国保)时代:南北朝至唐地址:高平市城东北17公里的羊头山南麓羊头山亦称首羊山,所谓“岭限二郡,麓跨三邑,山高千余丈,磅礴数十里”是也。地处潞、泽两郡,长子、长治、高平三县、市的交界处,相传为神农得嘉禾之地。羊头山是佛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寺院、石窟等建筑成组成群地散存于山上。山脚下为中清化寺,亦名莲花池、六名寺。山腰为上清化寺,现不存,遗址可见唐代基址及石佛像三尊,其建筑规模宏大。山腰至山顶共计有40余洞窟,雕凿于大型的砂岩上,洞窟大小不一,平面多为方形,一般为一石一窟,个别有一石二窟或三窟不等。其中第六窟最大。石窟内龛面整齐,四面满雕佛像,或一佛二弟子,或一佛二菩萨。洞外有许多小龛,有佛、菩萨、天王、力士、供养人等,形制各异,雕工精细。另外,山腰至山顶有千佛造像碑一通,唐制石……[详细]
稷山三义庙
  稷山县西位村三义庙创建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其位于西位村北,三义庙坐北朝南,南北长50米,东西宽40米,现存古建献台、献殿、钟鼓楼和正殿。正殿五间,东西宽16.5米,南北长6米,高12米。属五檩四椽二架梁,五脊六兽砖木结构。在正殿里,有5尊或坐或立的彩塑像,正中间为刘备,右面是关羽,左面是张飞,左右两边分别还有伯王和观音。大殿内东墙上绘有刘、关、张三顾茅庐请诸葛:西墙上画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整座庙宇宽敞高大,造型古朴厚重,烧制精巧的一些脊饰物仍然完好,柱础石上雕刻的各种吉祥兽也清晰可见,气势大大超过一般的村庙。在正殿两旁各有长宽为3米、高6米的0一座,东边为鼓楼,西边为钟楼。献殿东西宽16.5米,南北长4米,高10米。献殿过厅上端高悬着一块醒目的“三义庙”大牌匾,下面一副木质雕刻楹联,……[详细]
三畛真武庙
  三畛真武庙位于阳曲县大盂镇李家沟村三畛自然村西。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遗存为清代建筑。1996年7月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武庙整体院落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二进院建于高约3米砖砌台基之上,与一进院之间以石阶相连;一进院仅存戏台。南北长65.22米,东西宽27.23米,占地面积约1775.8平方米。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建有戏台、山门、正殿(真武殿)。戏台:建于土崖之下,坐南朝北,面阔三间,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台为演员表演的场所,后台为化妆、休息区;前台为卷棚歇山顶,后檐为硬山屋顶,前后檐屋面在檐檩处相交,中间以木隔断相隔。建筑建于高约1.5米台基之上,共设柱三排;后台梁架结构为五架梁通前后檐,五架梁出头处压于前檐抹角梁之上。前台不设墙体,后檐两侧山墙上开设掖门,供演员从侧面进入……[详细]
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南禅寺大殿南禅寺大殿(第一批国保)时代:唐地址:五台县城西南22公里李家庄我国现存最早的唐代木结构建筑。该寺创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唐德中建中三年(782年),据寺内大殿西缝平梁下保存“因旧名大唐建中三年岁次壬戌月居戊申丙寅朔庚午癸未时重修法显等谨志”,是寺重建年代之证。宋、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现存大殿为唐代原构,余皆后人所建。寺坐北朝南,总面积3078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龙王殿、菩萨殿和大佛殿。大佛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殿前设月台,前檐明间装板门,两次间置破子棂窗。屋顶举折平缓,柱之侧角生起显著。柱间用阑额相互联系,转角处阑额不出头,无普拍枋。殿内无柱,梁架为彻上露明造,四椽栿通达前后檐外。栿上设缴背承重,再上为驼峰、大斗、捧节令栱承平梁与平槫,平梁两端施托脚,其上……[详细]
稷益庙堂
  稷益庙,俗称阳王庙。在山西新绛县城西南20公里阳王村。是供奉后稷和伯益的庙堂。伯益又称伯医,相传为大禹之臣,佐禹治水有功;稷植百谷,传为谷神,后稷始教民稼穑于此,故建庙祀之。稷益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重修东岳稷益庙碑》记载:“阳王之墟者,东岳稷益庙也。罔知肇自何代,元至元重修。正殿旧三楹,国朝弘治年间恢复为五楹,增左右翌室各四楹,正德间复增先门三楹,献庭五楹、舞庭五楹。缭以周垣,架以长廊,隐以佳木,百工殚巧,金壁辉煌”。按照元代两个至元年号,即使是后一个至元年,建筑物需要重修,其始建或重修年代不晚于南宋。现存舞台、正殿为明代建筑。舞台五间,单檐歇山顶,周檐大额枋,台口近10米,梢间空间较大。正殿五间,三彩琉璃瓦顶。殿内东南西三面满布壁画,面积130平方米……[详细]
曲村—天马遗址
  曲村——天马遗址位于临汾市曲沃县城东北,北依崇山,东、南1东西长3800米,南北宽2800米,共计约11平方公里。曲村——天马遗址共分为四大文化层,涵盖有新石器时期的仰韶和龙山文化层、夏文化层、西周到战国文化层及秦汉元明文化层。其核心部分是占地面积有15000余平方米的晋侯墓地,92年、93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在1996年又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村——天马遗址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延续的时间较长,发展到鼎盛时期是在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曲村——天马遗址的核心部分是九代十九座晋侯及夫人墓葬,及十座陪葬车马坑,司马迁在《史记》〈晋世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叔虞-到古唐国,历史上称叔虞为唐叔虞,而叔虞的儿子燮父在继承父亲的位置以后因在古唐国的南面有一条河名为晋水,……[详细]
王东顺四合院
  王东顺四合院,建于民国21年(1932年),坐北朝南,其四周砖砌的高院墙,三层高耸的看田楼,门口的拴马桩,处处透露着一种富裕之家的气象。王家祖父王甲山,父亲王天赐,再到王东顺,用当地方言来形容,他们特别有“毒气”,也就是志气,身上有股狠劲,不仅能吃苦,而且有智慧。加上王东顺的父亲,字贯之的谐音,这也是为什么慢慢地演变成了“-罐子”的原因。大门楹额石刻着“天顺”二字,寓意顺应天时、一帆风顺、厚德载物、安享富贵。另外,其也是取了父亲王天赐名字中的“天”和王东顺的“顺”字。大门的位置很特别,开在西南角,据说跟当时这个方位不远处的池塘有关,当地人说水的发音与“福”“富”同音,可求福求富。步入四合院,迎面是一面漂亮的砖雕影壁,再往里走整个院落映入眼帘,建造得宏伟壮观、错落有致,石雕、木刻精美华丽,砖雕……[详细]
保德金峰寺
  金峰寺位于县城南34公里处的牙前塔村。这里深谷幽静,山峰巍峨,佛寺依山面水,规模宏大。寺庙始建于金代,清康熙年间郡庠生袁变募金重修,乾隆九年、咸丰七年又先后扩建维修,成为东西中三院并列的建筑群。东院创建最早为主寺。山门、献殿、千佛殿、大堆宝殿由前向后座落在南北中轴线上。东西各原有配殿6间,现仅存西配殿,东配殿全部折毁。山门,面阔、进深各3间,硬山顶,斗拱5铺作,单抄单下昂(五踩)补间1朵。内梁题字“大清乾隆十年二月二十八卯时上梁大吉重修南殿一座”。南殿面阔3间,进深4架椽,硬山顶,施“一斗二升”斗拱。东壁题字“大清咸丰七年七月二十四日开笔大吉丹青张柱茂长元八月十五日助工完旦”。大雄宝殿面阔3间,8.54米。进深4架椽,7.32米。台基用红砂石砌筑,高1.27米。柱头斗拱4铺作,单抄,耍头平出……[详细]
岢岚毛主席路居馆
  毛主席路居馆位于岢岚县城小东街25号,是一座四合大院,建成于1924年,占地面积913平方米,建筑面积503平方米,现有馆藏革命文物32件,民国时期的文物有22件。2003年,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岢岚县对路居馆进行修缮,并组织举办了“岢岚是个好地方”主题展览,展览以500余幅图片和30余件实物,向世人展示了伟人风采和地灵人杰、妖娆美丽的岢岚。该馆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链接1948年春,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全国范围的胜利,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机关由陕北向华北转移。4月4日下午到达岢岚。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登上了城墙,俯瞰塞上山城的全景,饱览春日融融的晋西北风光。4月5日早晨,毛主席会见正在参加“三干会”的200多名代表,向大家讲了三个问题:第一,赞扬岢岚是个好地方;第二,……[详细]
临猗龙山仰韶文化遗址
  临猗龙山仰韶文化遗址临猗县系1954年由原临晋、猗氏县两县合并而成,各取县名首字为今名。根据文物发掘,临猗县东部与西部皆有龙山仰韶文化遗址。尧舜时代,临猗县地近国都,皆为甸服之地。夏属冀州之域。殷商时,为“郇瑕氏之墟”。西周为郇伯封地。春秋时,猗氏、临晋均属晋。战国时属魏。秦分天下三十六郡,临猗属河东郡。西汉二年,置解县及猗氏县,属司隶部河东郡。新莽时,属洮阳郡。东汉时,属司隶校尉部。三国时属曹魏。晋分天下为十九州,猗氏、解县属司州河东郡。南北朝时期,属北朝元魏司州河东郡。隋开皇三年,汾阳郡与绥化郡均罢,猗氏属蒲州。唐武德元年,罢郡置蒲州,州治为桑泉,领河东、猗氏、桑泉、虞乡四县。元宝十三年,更桑泉为临晋,临晋县名自此始。五代建置随唐,属河中府。宋至道三年,猗氏、临晋属永兴军路河中府。金天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