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文物古迹介绍

无边寺白塔
  无边寺位于太谷县城西南隅,俗称白塔寺、南寺。寺内建有白塔,所以以塔命村名,是北周阳邑县的所在地。寺创建于西晋泰始八年(272年),北宋治平年间易名普慈寺。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建后复名无边寺。寺院座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3500平方米。寺宇前后三进院落,规模完整,布局严谨而又显疏朗。中轴线上,山门与戏台连为一体,上边是戏台,下边是砖券的巷道式山门。通过狭长的门洞,进入寺内。正中四明亭,亭四周开阔,面阔进深各三间,雕刻华丽,出檐深远。亭前放置绿色釉陶狮子一对,高2.3米。左右各建木牌坊一座。亭后筑有六角形鱼池。鱼池以北数米就是著名的白塔。白塔乎面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高43.6米,每层均有出檐和平座。檐座下面都有砖雕斗拱。各层的拱券门洞都和檐外相通,并雕有假门窗……[详细]
旧广武古城
  古城城墙的确切建筑年代,史籍无载,据有关文献佐证和现存建筑考究,始建于辽乾享元年(917年),当时为夯筑城垣,明洪武七年(1374)包砖,清代曾作过维修和补葺。现存城墙除外观具有明代特点外,其主体规制和构造基本为辽代故物。古城平面呈长方形。城墙总高8.3米,下宽5米,顶宽3.4米,外表全部砖砌,石条作基。最上沿矮墙置垛口、望洞和射孔。古城东西宽338米,南北长498米,城周长1654.94米,城墙高8米,顶宽3.4米,有马面12座,望楼4座,东、南、西城门楼3座,古城墙除城垛口损坏严重外,其余保存较完整。城内有四街八巷,烽火台一座、戏台一座,现存的古庭院落依稀,古韵犹存。城内两株雌雄古柏,经千年沧桑,仍葱郁茂盛。整个城墙共施马面16座(包括城门马面),马面紧贴墙体,雄伟稳健,其尺度大小不等。……[详细]
左权将军殉难处
  左权将军殉难处(第一批省保)时代:1942年地址:左权县城南60余公里的麻田镇北爱铺村南十字岭峰顶左权(1905—1942年),原名左纪权,号叔仁,1905年3月15日,生于湖南醴陵县一贫苦农民家庭,少时在亲友帮助下进入县立中学读书,1924年考入广州陆军讲武学校,同年加入中国0,10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到苏联伏龙芝学院深造,1930年6月回到闽西革0据地历任细军军官司学校闽西分校教育长、红十二军军长、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长、十五军军长兼政委等要职。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实行全面抗战。1937年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同时过黄河进山西于1940年8月到达辽县(今左权县)武军寺,1941年7月1日随八路军总部与-、彭德怀进驻麻田。左权……[详细]
104、云林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林寺
  云林寺又名云林禅寺,俗称西寺,座落在阳高城内西门南侧。建于明代,由皇帝下诏而建。原是一座完整的组群建筑,座北向南,东西宽60米,南北长约200米,总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有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朵殿、钟鼓楼等。现存大雄宝殿、天王殿和配殿。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平面呈长方形,单檐庑殿顶,坡度较陡,用材断面合理,纵横构件连接牢固,巧妙地把力学与美学结合起来。殿内柱同配列为金箱斗底槽的变体,殿堂和厅堂混合结构形式。对柱网的排列习用了移柱减柱法,突出了佛坛的位置。有泥塑像25尊,其中主像3尊、弟子2尊、罗汉18尊,姿态自然,给人以艺术之美感。塑像基本完好。三面殿墙满绘壁画,计123组,重彩平涂,立粉贴金,金碧辉煌。多种文物荟萃在一起,整个寺宇富丽壮观,对研究我国明代建筑、雕……[详细]
蔚泰厚票号旧址
  平遥是晋商文化的发祥地。票号文化集中了晋商文化的精髓,将晋商文化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和地位。了解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不了解山西票号文化,将成为一大缺憾。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将成为一个缺憾。可以毫不夸张地讲,由平遥人创造的票号极其相关文化,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宝藏。平遥票号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向人们提供了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画面。如果说日升昌首家票号以创新和管理为楷模,协同庆票号以尊重人才、尊重知识为宗旨,各自都书写辉煌的历史,那么蔚泰厚票号博物馆要告诉大家的是:事业要成功,关键在谋略、经营、人才三要素。正因为蔚泰厚财东坚持三要素,同样也书写了一个世纪的辉煌和历史。1、蔚泰厚票号,是继日升昌创办之后国内……[详细]
上华严寺
  上华严寺上华严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上华严寺占地面积二、三十亩,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另有山门、前殿及钟鼓亭、祖师堂、禅堂、云水堂及两厢廊庑,布局严整,高低错落,井然有序。大雄宝殿是具有独特风格和高度艺术水平的辽金建筑,辽宁义县奉国寺大殿并称为中国现存最大的两座木结构建筑的佛殿。大雄宝殿矗立在4米多高的月台上。月台前正面置石级,周围装勾栏,四周巨相苍松,枝叶繁茂。大雄宝殿东向,面阔九间,53.75米;进深五间,29米,总面积为1559平方米,巍峨壮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佛殿之一。 其结构为单檐五脊顶,出檐3.6米,檐高9.5米,殿顶正脊高1.5米,两端的琉璃鸱吻高4.5米,筒瓦长0.8米,重约27公斤。脊饰垂兽作二首相联状,形式极不多见。这种建筑结构……[详细]
长治潞城文庙
  长治潞城文庙潞城文庙就位落在潞城市政府前广场上,在政府门前稍偏东,与潞城市礼堂形成广场内独有的两个建筑,一个是唐代风格,一个是欧洲风格,显得格外注目。它占地约2000平方米,始建于金天会年间,屡遭地震兵乱,几经重修增建。解放后被改为工会的办公处所和政府机关的小车库。“十年浩劫”,雪上加霜,所谓文庙,面目全非。改革开放后,各级政府多次重修,累计耗资200余万元,才使它重现昔日的风采,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今的潞城文庙,古朴典雅,富丽堂皇,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戟门进去后,左右各有陪房一座。庙内主建筑有大成殿5间,东西厢房各10间。大成殿坐落在东、西、南三面均有汉白玉栏杆的月台上,椽头斗拱均加彩绘,屋顶全是黄色釉质筒瓦脊兽。殿内庄严肃穆,1米多高的台基上并排新塑起5尊大像,正中是孔仲尼(至圣)……[详细]
临县中央后委机关旧址
  中共中央后委机关旧址位于临县南25公里的双塔村,东靠吕梁山脉,湫水河绕村而过。这里交通方便,东连晋绥边区和晋察冀边区,西与陕甘宁边区隔黄河相望,是一处十分理想的屯兵之地和中转站。1947年4月至1948年3月,中共中央后委机关在这里驻扎。旧址于2009年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背景链接1947年2月,蒋介石在全面进攻解放区的计划破产之后,在军事上被迫改为重点进攻,将进攻的重点置于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妄图消灭西北人民解放军及中共中央领导机关,或迫使其东渡黄河。2月底,蒋介石亲抵西安,部署进攻延安。延安正弥漫在战火硝烟中。此时,国民党军有24万余人,美式装备,从三面包围陕甘宁边区,又有近百架飞机狂轰滥炸,而驻守陕北的部队不过2万多人,加上地方部队和游击队总共有5万人,敌我力量悬殊太大……[详细]
稷山稷王庙
  稷山县城步行西街北侧的稷王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于元至正五年(1345),清道光十六年(1836)被火焚毁,二十三年(1843)重建,占地面积10080平方米。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山门、献殿、后稷楼、八卦亭、姜嫄殿,两侧建有钟楼、鼓楼。献殿面阔六间,单檐悬山顶,琉璃瓦饰,东西两面山墙嵌有巨幅石雕。正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三踩单翘斗栱,四周回廊,殿前有四根浮雕蟠龙石柱,有石雕花柱20根,以52块雕有图案的石板构成屏形栏杆。姜嫄殿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筒板瓦覆顶。八卦亭为元代遗构,献殿、后稷楼、钟楼、鼓楼为清代建筑。庙内现存清代碑碣8通。献殿两侧山墙各有一石刻。其中西壁墙上是清代稷山知县李景椿为重建稷王庙撰写的《稷王庙告成因赋七古一首》。在秀雅的文词、遒劲的……[详细]
代县阳明堡机场战斗遗址
  代县阳明堡,坐落于雁门关下、滹沱河畔。这里原是一片将近万亩的盐碱荒滩,抗日战争前,阎锡山曾在此建了一个简易飞机场。1937年日军占领代县后,抓来大批民夫,强修扩建,作为日军进攻忻口的后方基地和空中物资转运站。阳明堡飞机场遗址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纪念碑,碑上刻有-将军亲笔题写的“阳明堡飞机场遗址”八个大字。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故事 夜袭阳明堡机场 1937年10月19日天黑后,八路军129师769团各营悄悄地出发了。战士们一律轻装,棉衣、背包都放下了,刺刀、铁锨、手榴弹,凡是容易发出响声的装具,也都绑得紧紧的。长长的队伍,顺着漆黑的山谷神速行进,在向导的帮助下,第3营很快地涉过了滹沱河,逼近机场。战士们爬过铁丝网,神不知鬼不觉地摸进了日军机场。营长赵崇德带着第10……[详细]
东岸底文公土地庙
  土地庙因神格不高,且为基层信仰,多半造型简单,简陋者于树下或路旁,以两块石头为壁,一块为顶,即可成为土地庙,俗称“磊”形土地庙。也有简单以水泥或砖块砌成小庙。也有土地庙因香火鼎盛,逐渐中大型化者。东岸底文公土地庙位于襄垣县北底乡东岸底村东北。坐北朝南,东西长14.5 米,南北宽13.2 米,占地面积约为191 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现存山门、正殿,两侧为东西耳殿、东西厢房。正殿石砌台基,高1.5 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梁架为五檩前廊式构架,通檐用三柱,后墙置龛,供神像。东岸底文公土地庙供奉的是唐代大文豪韩愈,传说,韩愈文章绝伦,玉帝见爱,把他招上天庭,封为众神之师。从此,韩文公在天宫当起了讲学先生,每天给众仙说文解字,传道释惑。众神仙无论……[详细]
卦山天宁寺
  天宁寺位于交城县城北三公里处的卦山,距太原六十七公里。卦山,是融自然风光和千年古刹为一体的三晋著名旅游景点。它以山形卦象、古柏参天、寺宇巍峨、华严道场而早在唐代就闻名遐迩。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将它跻身于三山五岳的行列,称誉为“第一山”。卦山山峰耸峙,层峦迭嶂,古柏苍翠,千姿百态,衬托出古宁寺幽雅风姿。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创建,后经历代扩建与重修。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构。山门内两廊有古唐碑、明铁碑、历代重修碑,书法或苍劲挺拔,或饱满稳健,功力颇深。清代,曾有人将“黄山之松、卦山之柏、云栖之竹”列为华夏树木奇观。卦山古柏扎根于悬崖绝壁,钻岩抱石,姿态各异,著名的有龙抓柏、牛头柏、连理柏、文武柏等,惟妙惟肖、情趣盎然,古往今来流传有许多神秘美妙的神话传说。千佛阁内有元代铸佛像三尊,高6米,每尊旁……[详细]
丁庄李家大院
  丁庄李家大院坐南向北,由一条东西巷道把整座大院分为南北两排,南排由东院基址、一号院、二号院、三号院、四号院、五号院组成;巷道自东向西设巷门和三道门;北排由六号院、七号院、护院、八号院、九号院、西院组成;整座大院共有十二座独立的四合院组成,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89.4米,南北宽34.5米,占地面积3084平方米。整体布局完整,这是稷山县现存民居中体量较大,保存较好的一处民居建筑群,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晋商大院的繁华景象,是研究晋商大院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护院位于七号院与八号院之间,坐南向北,大门面宽一间,深三椽,单檐硬山顶。前檐下通雀替平雕双龙团寿,中辟板门,鼓式柱础,线刻卷草图案。大门两侧各跨耳房一间,深二椽,单檐硬山顶。穿过大门,正南设二进门,屋顶为砖雕仿木结构,前檐下施砖雕斗拱3攒,中……[详细]
百川通票号旧址
  百川通曾是中国十大票号之一,创办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民国七年(1918年)歇业倒闭,财东是祁县渠家大院的主人渠源浈,主营绸缎庄、钱庄、茶叶庄,在半个世纪的商业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本,号称晋商八大富豪之一。百川通就是希望“百川通大海,财源滚滚来,水到渠成,川流不息”的意思,当时百川通与官员富商连环结保,汇兑银两以官银为主,设分号23处,南大街这座民居建筑是保存最完好的店面,旧址现已辟为三晋大财东家私博物馆。博物馆坐西朝东,分三进院落,由外及里,依次增高,隐示着“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馆内集中了明清两代民间的名贵家私,通过这些高档家私来让观众清楚地知道明清时期的晋商们是如何兴旺发达、如何富有,同时了解一些中国家私发展史。现辟有家俬珍宝陈列室70余间,藏品数万件,门类齐全,琳琅满目,均为价值连……[详细]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位于太原市西南四十公里处的天龙山腰。天龙山,原名方山,海拔高达一千七百米。历史上,这里曾经是北齐皇帝商欢的避暑宫。由于北齐时山下兴建了天龙寺,后人就习惯地称之为天龙山了。天龙寺,宋代易名为圣寿寺,一九四八年失火,寺庙被焚毁。一九八一年,搬迁太原南郊南大寺于山上,现已修葺一新。天龙山石窟,始凿于东山魏年间(公元534——550年),隋、唐统治者也继续在天龙山开凿大批石窟。天龙山石窟位于东西两峰悬崖半腰,这些石窟中,有东魏、北齐、隋、唐各代开凿的石窑二十七窟。东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山北三窟,寺西南三窟,窟之间山径相通。天龙山石窟的雕塑技巧比北魏大大前进了一步。第九窟,原有木构[漫山阁],阁内唐代石窟分上下两层,上层弥勒大佛,坐像高约八米,局部虽有毁损,但仍是天龙山石窟中保存最为完整的……[详细]
龙山石窟
  龙山石窟地处太原西南,山中有北齐以来的许多石刻造像。原有北齐天保七年所建童子寺,金代被毁。现在部分小佛浮雕和一座燃灯石塔,塔高五点三米,塔基为六边形,上置浑圆灯座和六角形灯室,外有浮雕装饰,为我国现在最古老的石灯塔。在原石门寺遗址,也有石窟,其中刻有三米高的释迦牟尼坐像,顶上莲花和壁上飞天具有唐代风格。附近还有“昊天观”,虽已残破,但道教石窟保存完好。石窟共有八个洞窟,即虚皇龛、三清龛、卧如龛、玄真龛、三0师龛、七真龛及另外两处辩道龛。这些石窟内,共有石雕像四十多尊,至今尚保存完好。这些石雕风格朴实、庄重,衣饰雕饰简洁,与佛教石窟的雕塑风格有明显的差别。部分龛内,石窟顶部雕有莲花、龙凤等图案。天龙山石窟景观始于南北朝时期。东魏时期,大丞相高欢在天龙山修建避暑宫,开凿石窟,修建寺庙,拉开了天龙……[详细]
大同法华寺
  大同市法华寺位于大同城内和阳街北侧,寺院坐北朝南。形成了集宗教、民俗、历史文化内涵为一体的新景观,与精巧的九龙壁和巍峨的东城墙相得益彰,成为完美的历史景观群。整个寺院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对称,塑像灵动丰润,形象生动。壁画色彩丰富,人物众多。多民族融合与异域色彩结合的特点浓厚。景区内的砖雕、石雕,构图精美,做工考究,屋顶造型也很有特色,钟鼓楼为圆形攒尖顶式,大殿为庑顶,配殿为悬山顶,大雄宝殿的垛殿为硬山顶,门面房为卷棚顶,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美和结构美。最精彩的是山门的琉璃牌坊、白塔上部的三色圆形琉璃收檐和待完工的藏经楼上的琉璃镶嵌塔刹,三者遥相呼应,构成了和谐的美景。//d1.sina.com.cn/201503/16/597621.jpg法华塔始建于元末明初,是大同市现存唯一一座覆钵式喇……[详细]
老爷山革命战斗遗址
  老爷山革命战斗遗址老爷山革命战斗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1945年地点:屯留县上莲乡老爷山1945年,闻名中外的“上党战役”主战场就发生在这里。共歼俘敌援部队2.2万余人。为上党战役的最后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从而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山上原有唐代至清代的寺庙8处,137间,尽毁于战争中,现除部分基础遗存外,(断垣残壁改作它用),仅剩一座莲花舍利塔,满身弹痕累累,是“上党战役”的一个重要标志。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爷山因是上党战役的主要战场而享誉中外,三嵕山乃以羿射九日的神话传说及历代寺庙道观之佳而闻名古今。老爷山,原名三嵕山。在屯留县城西北25千米处,为上莲乡属地。跨于北纬36.27度,东经113.46度之间,东依白晋铁路和晋太公路,可直达并州;南瞰余吾古镇,乃三晋通衢之变地;北与襄垣县……[详细]
感应寺砖塔
  曲沃早先流传有一首童谣:“曲沃人,爱想家,一天不能离开妈,三天不见裂破塔,眼窝通红泪哗哗。”童谣中的“裂破塔”就是曲沃感应寺砖塔。感应寺砖塔位于曲沃旧城中西门外原感应寺内,故又名西寺塔。该塔兴建于金大定五年(1165),塔共12级,其形制为辽金时期北方地区盛行的密檐塔式。塔平面呈八角形,中空,塔身造型端正。塔身一层以上的密檐部分随高度将每一层出檐深度都往里作不等量的递减,使塔的外形显得更加高挺、硕壮,显示了北方民族勇健豪放的气质。元大德七年(1303)年大地震,塔体坠落四层,剩余的二层以上裂为两部分,故又有“裂破塔”之称。至上世纪中叶,感应寺塔一直是曲沃最高建筑物,也是县境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从而也是曲沃标志性建筑。感应寺塔现存塔体仅余七层,黄泥砌砖,素面。一层较高,塔檐部为砖雕仿木结构造型……[详细]
原平寿宁寺
  寿宁寺,位于原平市中阳乡井沟村东约5000米的五峰山腰。坐北朝南,东西长53.6米,南北宽69.29米,占地面积3714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碑文记载,元大德年间(1297-1307)重建,明成化年间(1465-1487)、嘉靖年间(1522-1566)、清康熙六十二年(1722)和咸丰年间(1851-1861)屡有修葺、扩建。“文革”受损严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寺僧人主持复修、重修。现存建筑为明清风格。由东院、中院、西院三座院落组成。中院中轴线建有照壁、牌楼、大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两侧为钟楼、鼓楼、碑廊。东院中轴线仅存圣母殿,两侧为碑亭。西院中轴线有官厅、大悲殿,两侧为僧舍,寺内存明代木雕像和铜像36尊,明碑2通,清重修及功德碑14通。1981年,原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