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古迹介绍

261、包头召
包头召
  位于包头市东河区拐子街,约建于清乾隆年间,又名“福徵寺”,是包头城内唯一的一座蒙古族召庙,藏式建筑结构,砖石墙壁,用石灰水浇灌成纯白色,两层楼堂,底层为经堂,内无间墙,两排圆木柱直通到顶,楼上分为前后两座佛堂,分别供奉释迦牟尼和其它塑画神像。正前方是满面门窗,外有护栏走廊,东西墙壁设长方形小窗,环召有通行走廊和花栏围墙,在召庙两侧,有两所大院,设有客堂、厅舍、厨房货仓、马棚马圈等。内蒙古包头市……[详细]
白塔火车站旧址
  白塔站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是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四等站,建于1923年。1923年,白塔站始建。1937年归绥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对其进行了局部改造;同年,白塔站停运。1977年,京包线局部改线,白塔站就此隐没。2014年9月24日,白塔站旧址已于被公布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17日,白塔站旧址已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侵华日军木石匣工事旧址
  “侵华日军木石匣工事”始建于1941年春,当时,日本关东军476部队一个排约30名日军,进驻同兴镇义成永村四立本组,将四立本和敖包一带居民全部迁走,并抓来100多名劳工和车辆修筑军事防线,到1943年末才完工,共在四立本组修筑碉堡15座。工程竣工后,为保守秘密,40余名劳工惨遭杀害,抛尸荒野。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驻扎此地的日军被苏联红军消灭。克什克腾旗抗战时期侵华日军木石匣工事旧址群是由15座碉堡、2座掩体、1座洞库、1座房址和1条反坦克锥分布线组成,呈绵延1.5公里的环状分布带。碉堡、掩体、洞库、房址以本体中心为基准点,两侧向外延伸200米为保护范围;以长550米的反坦克锥中间线为基准点,两侧向外延伸40米为保护范围。旧址群保护范围同为建设控制地带。2019年10月7日,侵华日军木石……[详细]
燕家梁遗址
  时代:元燕家梁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总面积40万平方米,上世纪50年代首次发掘,出土了磨研用的瓷杵头、釉壶、圆形生铁块。初步判断,燕家梁遗址是元朝大德年间云内州的一个镇,由于这里紧靠黄河,连接土默川平原和后套平原,所以这里应该是当时较为繁华的水旱码头。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宁昌路遗址
  时代:辽、金、元宁昌路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玛尼罕乡五十家子孟克河西岸平地上,东距河床500米,西侧靠山梁。现在城垣为长方形,南北约250米,东西宽225米,残高2米左右,其外又有围城墙,边长约600米,但因耕作平整只见灰土带。城内外有多处建筑基址,1974年农田大会战时均被夷为平地。是辽代至元代时期的城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砂井路总管府故城
  砂井路总管府故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布拉莫仁庙村。故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570米,南北宽约520米。城墙夯筑而成,残高0.2~2米,基宽13米。四面各开一门,外加筑瓮城。东墙北段有马面四个。城内十字形街道,东西向街宽约80米,南北向街宽约70米。街道两侧有土墙。地表遗物仅有少量瓷片。2006年5月,砂井路总管府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龙山观音寺
  观音寺坐落于卓资山镇龙山湾静谧之处,总占地面积万余平米,内设三圣殿、伽兰殿、四大天王殿、地藏菩萨以及斋堂、斋房、韦驮殿、往生塔、钟鼓楼等。其建筑群体相连、红墙青瓦,结构飞檐雕梁,仿古造型。殿内千手观音栩栩如生,殿壁彩绘古色古香,描述的故事引人入胜,大有北方小五台之感。近年来,该寺院的不断扩建完善,慕名而来礼佛的僧侣香客络绎不绝。加之龙山湾自然风光秀丽,地形峰回路转,建筑错落有致......……[详细]
巴拉奇如德庙
  位于阿鲁科尔沁旗巴拉奇如德苏木达兰花嘎查境内。建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原有8座大殿,现存2座,先后6世葛根转世。香火最盛时-达800名。巴拉奇如德庙现存的部分建筑是阿旗寺庙中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座庙。“弥拉查玛”是该庙五世葛根罗布桑普日来扎木苏根据弥拉的传略创作的,与其他寺庙的查玛有很大的区别。此庙的精美古建筑群的布局、风格、雕刻、图饰和工艺等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详细]
太平庄遗址群
  时代:夏至商太平庄遗址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城子乡太平庄自然村村北的山岗上,为夏朝至商朝的文化遗址,是夏家店文化类型遗址在半支箭河流域分布的较为集中、完整的聚落遗址,由六处遗址组成,即庙东山遗址、老爷庙后山遗址、太平庄后山遗址、石砬子遗址、岱王山遗址,它们分布于相互临近的6个山岗上,彼此呼应,又各有特点。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布日都庙
  布日都庙原为正镶白旗所属著名古刹之一,庙址位于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布日都苏木所在地,距明安图镇30公里。此庙建于清朝乾隆年间(1740年),距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该庙建成后,第一代--老布生奏请乾隆皇帝赐名,乾隆皇帝赐名“演教寺”。由于此庙位于布日都之地,当地群众称做“布日都庙”。原布日都庙由三大部分组成,东院内是庙仓,它负责全寺收支,中院内有大雄宝殿、甘珠尔殿、丹珠尔殿、洞阔尔殿,西院内是埋增卜楞、--宫。布日都庙占地面积9470.73平方米,主庙——大雄宝殿占地面积358.53平方米。……[详细]
秦长城遗址
  看 点 秦长城不仅在构筑方法上有自己的风格,而且在防御设施的建筑上也有一定的特色,秦长城以石筑见称,雄伟壮观,汉代沿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更是中华民族辉煌历史文化的象征。  介 绍 在包头市境内的秦长城累计长度为120公里左右,多半修筑在山峦北坡,依山就险、因坡取势、山谷隘口及平川地带多用夯土筑成,山地则多用石砌或土石混筑。内蒙古包头市……[详细]
272、常素庙
常素庙
  常素庙常素庙,顾名思义,就是常年把斋吃素,不吃荤腥。常素庙位于乌中旗宏丰乡,建于民国22年(1933年)。常素庙为汉式庙宇,砖木结构,四合头庙院。主殿瓦脊,飞檐、斗拱、藻井,雕梁画栋,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正面是殿,东西两侧为房,是境内规模最大的一座汉佛教寺庙。1951年,崎。庙被-部门征用,和尚全部还俗。1980年之后,落实党的宗教政策,该寺庙重新得以修复。……[详细]
273、杨都庙
杨都庙
  杨都庙原名严都拉让扎仓庙,位于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境内。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清廷赐名“施善寺”。杨都庙是锡盟少数几个、阿巴嘎旗唯一至今仍保持宗教活动的寺庙。杨都庙是由阿巴嘎的一个诵经会发展而来的。清同治三年(1864年),旗王扎萨克看中了这片肥美的土地,便在阿巴嘎附近建立了这所寺庙。当时清廷赐名“施善寺”,授度牒(有编制,受俸银的喇嘛)二十五,有300多名僧侣,占地面积3053平方米。1921年扩建,占地3600平方米,鼎盛时期喇嘛达到813名,其中常住喇嘛500名,是北方喇嘛教徒所向往的寺庙。至今保存较好,共有13座建筑,形成一个完整的寺庙建筑群。有主庙、召庙、侧庙、钟鼓楼、金刚庙等建筑,各种佛像、祭品、乐器千余件,僧侣800余名。大红院中央是主庙,主庙前方大门两侧有……[详细]
阿拉善盟盟委大院
  阿拉善盟盟委大院属于阿拉善盟较为典型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之一。该大院见证了阿拉善盟的建立和全盟各族人民共同建设阿拉善的光辉历史进程,充分发挥了纪念历史和教育下一代奋发图强的积极作用,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1980年阿拉善盟建盟后,盟委机关一直在此办公。现由盟发展改革委及所属的4个二级单位办公使用,负责文物建筑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详细]
大坝沟岩画群
  大坝沟岩画群位于乌拉特前旗,共有2处岩画点,发现岩画160余幅,画面题材内容很丰富,主要反映古代狩猎和游牧民族的社会生活,其中动物岩画有山羊、绵羊、盘羊、岩羊、马、牛、驴、驼等,许多野生动物形象动感强烈,或引颈长鸣,或回首顾盼,或慢步稳行,或奋蹄腾跃,形成强烈的艺术效果。除动物岩画之外,还有部分狩猎和放牧岩画,画面也很形象生动。作画风格以青铜时期风格居多,保存状况良好。……[详细]
大营子天主教堂
  大营子天主教堂,位于林西县城北9公里的大营子乡。始建于1909年,由比利时神甫设计建造,为欧洲哥特式建筑。1917年又重新扩建。能容纳2000人,教堂内有两排26根花岗岩石柱,屋脊高16米,石拱屋顶,钟楼尖顶27米。教堂规模宏大,在关外属最大的哥特式天主教堂。林西清真寺民国20年(1931年)建成,清真寺大殿为中国古典式建筑风格,崇台列阶,飞檐流脊,……[详细]
龙华三会寺
  龙华三会寺位于凉城县洞金山卧佛东,汇祥寺遗址西北处,1995年2月由呼市观音寺联络其他寺庙共同筹资兴建,又称龙华三会寺五佛殿。佛殿中央供有汉白玉佛一尊,东、北、西、南四方佛塑其两侧。大殿建筑为砖木结构,殿内法物齐备, 陈放有致,五尊佛像金碧辉煌,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俗称“镇山如来”。三会寺右瞻洞金山卧佛,北冠松山苍柏,左倚汇祥古寺,南眺岱海波涛,可谓一方风水宝刹。……[详细]
边卡要塞遗迹
  边卡要塞遗迹位于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见证“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的最好证据。公元 1689 年,清朝(康熙二十八年)与俄罗斯签定的《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确定额尔古纳河为中俄界河,东岸属中国,西岸属俄国。公元 1727 年(清雍正五年)起,清廷沿额尔古纳河右岸先后设置 18 座卡伦(哨所),其中 14 座设在今额尔古纳市境内,界河沿岸尚有边卡要塞遗迹。……[详细]
呼和浩特天主教堂
  呼和浩特市天主教堂位于回民区伊斯兰风情街上。天主教堂以圣堂为主要建筑,其建筑风格呈典型的欧式罗马形制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与呼和浩特市的佛教、伊斯兰教庙宇寺院建筑形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与之和谐相处,构成了呼和浩特市宗教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是研究近现代外国宗教势力在呼和浩特乃至内蒙古地区发展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2013年5月,呼和浩特天主教堂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小佘太马鬃山岩画群
  小佘太马鬃山岩画群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小佘太镇广生隆村马鬃山,年代为青铜时代,类别为石窟寺及岩画。为内蒙古自治区公布第六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小佘太马鬃山岩画群位于乌拉特前旗,共有4处,发现70余幅岩画,呈东西方向分布于马鬃山山脊岩石上,与秦汉长城相呼应,画面内容有牧羊人、狩猎人、北山羊、猎犬、马、驴、舞蹈等,其中野生动物居多、狩猎其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