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古迹介绍

黑城城址
  黑城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甸子乡黑城村西南500米,为西夏黑水城和元代亦集乃路城址,蒙古语为哈日浩特,意即“黑城”。虽然黑城因水源枯竭早在14世纪中期就已成为沙海中的孤城残址了,但两千年前开辟的丝绸之路的北线——居延北线,就在黑城附近通过,因而黑城仍有极高的考古价值。1976年清理出城址,分内、外城。外城俗称罗城,呈长方形,东西长1800米,南北宽800米,城垣基宽16~20米,残高1~3米,城中南部有王莽时期制钱作坊和窑址。内城在外城内偏北,俗称黑城,东西长700米,南北宽500米,垣基宽15米,残高8~9米,四墙开门,宽约9米,外设瓮城。内城西北部有夯筑小城,俗称花城,南北长250米,东西宽200米,垣基宽5~6米,残高1~2米。花城出土有战国绳纹灰陶片,内城有大量云纹瓦当、钱币等,……[详细]
阿拉善延福寺
  延福寺系阿拉善旗八大寺之一,位于巴彦浩特镇王府街北侧,俗称“王爷庙”,藏语名为“格吉林”,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保护的古式建筑之一。该寺从乾隆七年(1742年)开始修建大殿,以后陆续完成周围的建筑。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帝为该寺赐名,并赐用满、藏、蒙、汉四种文字书写的金字匾。整个建筑群共建有大经堂、菩萨殿、四大天王殿、转经楼、钟鼓楼、如来殿、阿拉善神殿、药师殿、密宗殿等大小殿堂10多座,共200多间,计800多平方米。1919年前后为鼎盛时期,-达500人。该寺同其它黄教派寺庙一样,设有神学院,共分四大部,每部有一座专用殿宇。该寺-称为甘珠尔巴格西-。寺内至今保存有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所铸青铜香炉一个,高2.2米,直径0.85米。铸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的大钟一个,其钟声音洪……[详细]
内蒙古日报社旧址
  内蒙古日报社旧址,位于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兴安北路西侧、科右前旗人民医院院内。内蒙古日报社旧址始建于1935年,为王爷庙兴安医学院,建筑面积2520平方米。1946年7月1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东蒙古总分会机关报《内蒙古自治报》在王爷庙创刊。1947年1月1日,决定将《内蒙古自治报》由内蒙古共产党工委直接领导。1948年1月1日,《内蒙古自治报》更名为《内蒙古日报》,并作为内蒙古共产党工委机关报用蒙、汉两种文字出版发行。《内蒙古日报》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刨办最早的省级党报,也是蒙古族历史上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的第一张日报。《内蒙古日报》的创办,为内蒙古共产党工委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领导内蒙古解放区各族人民进行土地改革和牧区民主改革、剿匪反霸斗争,支援东北解放战争等,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导……[详细]
四子王旗王府
  时代:清地址:内蒙古中部阴山北麓乌兰察布高原这是唯一幸存的清代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扎萨克郡王府。辛亥革命以后,四子王旗扎萨克被袁世凯政府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分别封为亲王,随后被称为“四子部落扎萨克多罗达尔汗卓力克图双亲王旗”,名声传遍漠南漠北大草原。该王府座落在四子王旗所在地乌兰花镇东北24公里处的查干宝力格苏木,紧靠通往格根塔拉草原旅游点和苏尼特右旗的公路左侧。王府由扎萨克王府及后宫、衙门等组成,占地一万多平方米,由当时的扎萨克王拉旺诺尔布于清末光绪31年(1905)建成。接着于光绪34年(1908)建成王府家庙。王府以及后宫、扎萨克衙门等建筑为汉式砖瓦结构,雕梁画柱,极其精美。王府家庙由藏式两座独刚和舍利塔组成,古色古香,别有韵味。王府倚靠河床,河床长满芨芨草,四边平坦无障碍物,为典型的草……[详细]
145、定远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定远营
  定远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行署驻地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王府衔。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蒙古族顾实汗之孙和罗理归顺清政府,后又出征青、藏有功,-为世袭亲王,封其驻地为定远营(今巴彦浩特)。雍正九年(1731年),清政府又将定远营赐予和罗理之子阿宝。阿宝之子罗布桑多尔济袭位后,在王府西侧建家庙,清乾隆八年(1743年)建成,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重修,赐名延福寺,俗称衙门庙。定远营坐北朝南,占地约25万平方米,四合院式布局,设计独特,建筑精巧、宏伟,兼具蒙古、汉民族建筑艺术风格。原有衙门、宅院、庙宇、花园等。西院现存府门、大殿及东、西配殿等,东院存王爷眷属住所,东北部尚有民国时期建造的一栋中西结合式房屋。定远营建筑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王府、延福寺、传统民居、城墙、城门遗存及城内历……[详细]
天女神庙
  天女神庙位于库伦旗库伦镇中心河南岸,库伦一中东侧。据记载,吉祥天女神庙为锡勒图库伦旗三任扎萨克达-班禅达诺门汗西布扎衮如克于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监工督建。当时,西布扎-奉五世0-和四世班禅之命,离开西藏东渡东蒙古时,五世0-便把自己供奉的吉祥天女画像赐给西布扎-,此后西布扎-做为其护身佛一直供奉在身边,直到晚年,监造天女神庙,将天女神像供奉于庙中,并立下举办各种法会和供奉的礼规。从此,吉祥天女神便成了锡勒图库伦的主神,备受人们的信崇。吉祥天女,亦称吉祥天母,俗称天女神。吉祥天女庙住持达-,拜见锡勒图库伦政教首领扎萨克达-时,扎萨克达-还需起身还礼,并让座赏茶。吉祥天女庙除在本旗几个自然村有哈力亚图(属民)外,在辽宁省清河门地区还有高、马、刘、李、罗等姓庄头,每年定期缴纳贡品。吉祥天……[详细]
巴丹吉林庙
  时代:清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该庙是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唯一的寺庙。它始建于乾隆年间(公元1755年),由于深处大漠、人迹罕至,一直保持着原貌。其规模不大,占地仅273.7公顷,是一座上下两层的中式楼阁建筑。因为有庙,所以当地的蒙古族牧民把这个沙漠绿洲称为“苏敏吉林”,意为“有庙的海子”,简称“庙海子”。这里虽然仅有3家住户,却是巴丹吉林沙漠牧民的活动中心。巴丹吉林庙的建筑结构与其它藏传佛教寺院大同小异。寺庙坐北朝南,外有半人高的围墙,墙外西侧矗立着一座白塔,与庙遥相呼应。寺庙总建筑面积近300平方米。庙室分上下两层,呈楼阁式。四角形的角楼,重檐山顶,正面有两小窗,两侧各有4扇小窗。整个建筑刚刚经过一次维修,庙室里五彩斑斓,四周的墙壁上绘满了佛教题材的壁画,神龛上供着许多佛像,藏经……[详细]
乌盟岱海遗址群
  岱海遗址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凉城县岱海周围,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该遗址由王墓山、老虎山、园子沟等三处典型遗址组成。王墓山遗址分成上、中、下三区,总面积约17万平方米。已清理出半地穴式房址21座、灰坑15个,其年代为距今6000年至5000年左右。老虎山遗址是“老虎山文化”的命名地,总面积约13万平方米,已清理出半地穴式房址68座、灰坑34个、窑址和墓葬各3座。其年代为距今4500年至4300年左右。园子沟遗址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已清理出窑洞式或半地穴式房址87座、灰坑4个、窑址6座,出土陶、石器200余件。房址均沿等高线成排分布,居住面及墙壁上抹有白灰面,这批保存较好、布局有序、形制规范的窑洞式房屋在国内同期遗址中少见。其年代为距今4500年至4300年左右。岱海遗址群是了解内……[详细]
包头广福寺
  广福寺广福寺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2年),是内蒙古塞北草原重要的-教活动中心,历史上与青海塔尔寺、甘肃拉布楞寺齐名,是漠南佛教圣地,九世班禅大师曾在这里讲经布道。公元1670年,由归化席力图召第四世-阿卜干拉布腾指导设计庙型和规模,制定了建庙方案,并呈报康熙皇帝恩准。公元1702年正式破土施工,模仿归化席力图召的建筑模式,采用京、藏两种风格,利用三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建成了朝克沁独宫。康熙皇帝为庆贺建庙嘉奖诺内亲王,赠送朱墨《甘珠尔经》赞礼,赐名该庙为“广福寺”。用满、蒙、藏、汉四种文字书写匾额,并盖有康熙皇帝御玺。寺内设大-席位,按照黄教法规广招信徒。该庙很快就成为漠南地区信徒最多、权势最大的-教圣地之一。因是贝勒王主持兴建的庙,当地群众称“贝勒庙”,汉语音译“白林庙”。后德王自治时“……[详细]
马鬃山墓群
  马鬃山石构墓群,位于中旗呼勒斯太苏木达格图嘎查北15公里的杭盖戈壁马鬃山地区希日楚鲁山一带。墓葬环希日楚鲁山分布。地表可辨石堆、石板墓葬107座,分布面积达4平方公里,墓葬形制有方形、亚腰形、工字形、圆形、T字形,大小不一,是一处从青铜时代一直延续到汉代的规模宏大、分布集中、型制多样的石构墓群。据悉,马鬃山石构墓群于2008年“三普”调查时发现,2014年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称为“马鬃山石板墓群”,由于墓群内除了石板墓还有石堆墓,包含着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因素,故更名为“马鬃山石构墓群”。该墓群先后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国家博物馆等单位专家学者做实地考察,初步判断是一处包含不同民族、具有浓郁北方草原民族特色的墓群,对于研究从青铜时代至汉……[详细]
151、贝子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贝子庙
  贝子庙是内蒙古四大庙宇之一。位于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北部的“额尔敦陶力盖”敖包南坡下,蒙古语名“班智达葛根庙”,汉名“崇善寺”。该庙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2年),历经7世--不断修缮。整个建筑群有朝克钦、明干、却日、珠都巴、甘珠尔、丁克尔、额日特图7座大殿,5座拉布楞(--殿),5座佛塔,此外尚有30多个庙仓及2间喇嘛住宅在庙宇的东西两侧和后面。2006年5月25日,贝子庙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贝子庙占地面积为1.2平方公里,沿袭黄教传统建筑格式,结构独特,雕刻精细美观。由主庙、属庙、家庙、佛塔及众多僧房组成。整体布局上共分7座高工墙寺院。并排的7座围墙两侧为各呼毕勒罕(转主者)私庙、庙仓、王公府邸及喇嘛房屋2500所。代表性大殿(独宫)7座,经堂……[详细]
怀朔镇古城遗址
  怀朔镇古城遗址怀朔镇古城遗址位于固阳县城东北35公里处,是迄今已发现的内蒙古西部地区规模较大的北魏古城遗址,属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怀朔镇最早建于北魏始光年间(公元424年—428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当时属朔州管辖。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7年)朔州内迁,怀朔镇废弃。该镇在北魏时期是河套及阴山地区重要的政治和军事要塞,被称为“六镇之首”。从这里走出高洋、高欢、侯景三代皇帝。相传花木兰曾经在这里替父从军。距考古专家考证,古城面积为1.6平方公里,城墙周长4667米,古城中覆盖着世界罕见的“佛像土窟”,并有大量的文物出土。怀朔镇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仍可从遗迹中看出当年宏伟的气势。目前,我县拟对怀朔古城复原建设。复原后的怀朔镇占地面积约为1600平方米,内容包括四面城墙、城门……[详细]
通古尔恐龙墓地
  通古尔恐龙墓地位于二连浩特东北9公里处,是一处看起来颇为荒凉的地方,蒿草遍地,这里就是闻名世界的恐龙化石产地。现在此地建有恐龙博物馆。早在7000多万年以前的中生代,这里曾是地球上最大的爬行动物——恐龙的王国。从恐龙之乡出土的这些较完整的各类恐龙骨骼化石,包括恐龙蛋化石和鳄鱼化石等,为人们了解这种早已灭绝的动物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另外,在苏尼特右旗出土了亚洲最大、最完整的恐龙化石,身长21米,高6米,被定名为查干淖尔龙。据分析,距今7000万年前,通古尔曾树木葱郁、湖泊广布,是一个爬行动物的王国。随着地球的剧烈变迁,山崩地裂,天翻地覆,在这里生存了一两千万年的恐龙和许多爬行动物灭绝了,这里便成了世界著名的动物化石宝库,通称为“通古尔”高地、“恐龙墓地”。早在十九世纪初叶,通古尔就吸引不少国家的……[详细]
呼和浩特大窑遗址
  大窑文化遗址发现于1973年10月,当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石核、石片,石斧等387件,引起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经1976年到1984年进一步的发掘和科学研究,经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裴文中和吕遵谔先生鉴定,肯定为旧石界时代早期的遗迹,是一石器制造场。这一遗址是国外罕见的旧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遗址,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大窑村南山坡是横亘在内蒙古西部的阴山山脉大青山南面的支脉,山下有溪涧流水,适宜于远古人类的居住。山上盛产燧石(通称做打火石),远古的居民就用它来打制各种石器。他们就地打制石器,使用过的石核和敲砸器等工具至今仍然随地可见,打击剥落下来的石片和石屑,以及未打制成功的半成品更是堆积如山,偶尔还可从地下堆积层中找到已经使用过的石器。估计,远古人类的居地,应在附近的大青山麓,只是由于年……[详细]
伊旗郡王府
  郡王府,又名伊旗郡王府,位于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王府路王府巷西侧,郡王府是伊金霍洛旗旗府所在地阿勒腾席热镇上的一所古建筑,是鄂尔多斯七旗一区内现存唯一完整的王爷府,是鄂尔多斯十大旅游景区之一,也是整个内蒙古西部地区最完整的一座王爷府。郡王府分前后两院,总占地面积2105.7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40.44平方米。府院外围建有土城墙,高郡王府砖雕丈余,宽五尺(1928—1930年建成),总占地面积15000余平方米。王府前院于1931年建成,占地面积939.52平方米,建筑面积465.78平方米,共13间住所。前院门庭对面建有一牌楼,两侧刻对联,左联为“一盟之首,统承福禄,全旗高明,世袭王基”,右联是“屏为谭府,福星高照,司执全旗,仁政施行”,可惜已毁于“文革”时期。后院于1936年建成,……[详细]
塔敏查干沙漠
  明晃晃、绵亘起伏的“塔敏查干沙漠”自奈曼旗东部伸入到库伦旗,曲折蛇行入科尔沁左翼后旗境内,号称“八百里瀚海”。(塔敏查干,蒙语,译为“魔鬼”或“地狱”)。塔敏查干沙漠,呈东西走向,在库伦北部坨甸区的南沿,海拔250米—300米之间。旗境内长约60公里,宽约5公里,总面积280平方公里,横惯六家子镇、茫汗苏木、额勒顺镇、库伦镇四个苏木镇。交通便利,在这浩瀚的沙海中,植被稀少。除其腹地生长的黄柳条、沙蒿、骆驼蓬等少许沙地植被外。一概是金光灿灿的明沙,有的沙丘高达70—80米,连绵起伏,广裹无际。在酷热的夏日,沙漠深处偶而会出现“沙市蜃楼”的奇观,或楼台殿阁,或都市风光,绡纵即逝,如梦如幻。是库伦旗生态旅游中的优良旅游区,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沙漠带。2005年,科左后旗投资商在库伦旗瓦房牧场三分场处……[详细]
豫州城遗址及墓地
  豫州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巴雅尔图胡硕镇别日木图嘎查东北三公里处,总面积14.5万平方米多,是辽代皇族陈王的私城和著名的投下军州城址,是我国保存很好的辽代城址之一。它对研究辽代社会行政区划和辽代投下军州制度提供重要材料,尤其对辽代历史考古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辽代豫州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巴雅尔吐胡硕苏木别日木吐嘎查东北三公里处。城址呈长方形,总面积145000多平方米,为辽代横帐(即皇族)陈王的私城,著名的头下军州城址之一。该城当时隶属辽代上京道临潢府管辖,是辽代政治、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的地区。该城1975年被世人发现,1989年被定为原哲里木盟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社会影响古墓地的发现和发掘是迄今为止我国东北地区发现的位置最北、发掘墓葬数量最多、发掘面积……[详细]
奈曼土城子城址
  奈曼土城子城址,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土城子乡土城子村西南1公里处,城的东西多沟壑,南北多台地。古城近四方形,较为完整,周长1419米。城墙高度4--6米,底宽10----14米,均为夯土板筑,有南北两门。城内有大量战国和秦汉时代的陶片和建筑构件。据考证此城是汉代新安平县治所。全城是一座400×400平方米的方形古城址。城墙四角正处在东南西北方位线上。残高4-5米底宽15-20米,城之南北各一城门。古城内西北角建有90×90平方米的正方形小城(居民称之为马圈),东开门,高处达3米多,底宽5米。在城内拾到大量战国、秦汉时代的陶片、货币、兵器、建筑构件等。史料记载,此城乃为战国东汉时代的古城,形制保存完好。土城子这个地区名也由此城而命之。 文物价值土城子古城由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升级至国家级……[详细]
阿尔山温泉建设纪念碑
  阿尔山温泉建设纪念碑,位于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温泉街中国温泉博物馆内。阿尔山温泉建设纪念碑建于1948年7月15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后勤卫生部为纪念阿尔山军人疗养所落成而建。1946年上半年,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一部进驻阿尔山。当时的阿尔山地处西满解放区的战略大后方,远离战争前线,且有火车通行,具有地形险要、易守难攻的优势,特别是阿尔山的温泉对负伤将士的治疗和康复极为有利。西满军区后勤卫生部利用日本关东军在阿尔山的营房和野战医院,初步建立了阿尔山军人疗养所,接收负伤将士,医治伤病,进行康复治疗。1948年7月15日,阿尔山军人疗养所正式建成。1946年10月中旬,中共西满分周书记,西满军区政治委员李富春到阿尔山,对西满军后勤卫生部、警卫部队和在建的阿尔山军人疗养所进行视察。1997年……[详细]
和布克赛尔喇嘛庙
  和布克赛尔-庙蒙古人大多信奉-教,这是佛教的一个流派,以西藏为中心,信众广及藏、蒙、满等族。“-”藏语音译,其意为“上师”。原是对有地位、有学问、有较高修养而能率众修行的高僧的尊称。藏语是至胜无上的意思,在蒙古人的心目中,-庙是最尊贵的地方。-庙宇寺搭甚多,建筑形制和内部装饰,都深受汉、藏工艺风格的影响。清早,来到-庙,早起的-已经开始颂经,院子里的木头上,半卧着一位年纪特别长的老-,仿佛超然世外。进入大殿,一名肃穆虔诚的-正在作法事,嗡嘤的颂经声。-庙在蒙古的工匠、画师、雕刻家、手工艺人的努力下存留至今。殿内保存着许多精美的唐卡宗教绘画、装饰品、刺绣品以及大量的法器。这里供奉的是班禅额尔德尼,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有数张班禅额尔德尼不同时期的照片,班禅-曾经驾临和丰,当地不少人曾经见过班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