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文物古迹介绍

矾山矾矿遗址
  苍南县矾山,因矾得名,已探明的明矾储量约2.4亿吨,约占全国的80%、世界的60%,素有“世界矾都”之称。矾山的采炼明矾开创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640余年历史,目前,矾山仍保留着明矾始祖宫、登山石步道、古矾窑、矿工石头屋、矿主老宅院、工人大礼堂、苏式办公楼等一大批人文历史景观,经初步勘察共有5大类、100多处矿业遗址。矾矿至今仍保留沿用了半机械、半体力的采炼技术,其炼矾遗址是浙江省“文保”单位中唯一仍在生产的工业“活遗址”。明矾主矿山——鸡笼山有10个采空中段、内有天井、斜井、盲斜井等一系列设施,构成完整的生产、运输和安全系统,采空区面积达353万立方米,数不清的地下矿洞环环相套、层层相叠。硐内常年恒温16℃,有完整的生产、运输、安全系统,在文革时期建成的地下大型会议室,现仍可见硐壁上有部分……[详细]
王守仁墓(王阳明墓)
  王阳明(1472年至1528年),我国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名守仁、字伯安。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一生倡导“心学”,为姚江学派创始人。嘉靖六年(1527年),应召西征,翌年冬因病而归,卒于途中,归葬兰亭附近的洪溪。王阳明的墓背靠鲜虾山。墓地四周,古松挺立,群山连绵,青峰欲滴。走到他的墓边,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至,心里也感到格外澄明,精神顿觉清爽。清明时节,王阳明的墓上几抔新土绽着点点嫩绿,清风轻拂,嫩绿轻摇,令人情思悠悠。在这无声的暮色里,王阳明的墓在一种宁静之中与天地融成了一体。王阳明不仅是心学大师,也是一名风水大师。鲜虾山的墓地就是他自己亲手所选的,也是王阳明风水理论最好的注释。他的墓坐北朝南,左有青龙(庙山),右有白虎(印山),前有朱雀(大岗山),后有玄武(……[详细]
钱家祠堂
  在海盐沈荡镇中钱村,有一处浙北地区保存较好的祠堂之一——钱家祠堂,是钱镠二十五世孙钱陈群所建。钱氏宗祠又名永思堂,俗称“钱家祠堂”,为沈荡钱氏家族祠堂。钱氏宗祠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解放后作为粮库,而保存至今。2002年,被县政府授予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0月对其进行恢复性维修。前厅“钱氏宗祠沙盘”为“钱氏宗祠”等比缩小版模型,其根据原祠堂的功能进行布置,主要描绘的就是祭祖的热闹场景。前厅为“行牌厅”,东西两边设有木架,木架上插着肃静,回避,官级品位硬牌。目前该厅围绕钱氏先祖的功勋及钱氏精神内涵进行布置。花厅花厅于每年两次祭祖时,用作摆酒、吃饭、休息的地方而且也是族中大事的议事中心。中间“清芬世守”为乾隆皇帝对海盐钱氏家族的御笔题词。现布置为钱氏学堂,围绕耕读……[详细]
刘兆祥故居
  刘兆祥(1906.09—1998.08),字友忠,文成县南田新宅人。1929年,毕业于上海公学大学政治经济系,后赴日本内务省警察讲习所(现改为警察大学)学习,系该所第一期毕业生。历任国民党直属东京总支总干事,日本东北地区(十县市)党务帮办,仙台直属支党部党委兼任工商联合总会主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率旅日华侨180人参加抗日义勇队,任分队长。1932年,参加“一•二八”淞沪战役,后任南京首都警察厅督察员,曾于一周内搜获躲藏着的日本副领事藏本,粉碎了日本借口藏本失踪而扩大侵略之阴谋。后任军事委员会特检处南京特等所少校组长,长沙办事处中校主任,特检处中校股长,特检处浙江省上校所长,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上校咨议,军事委员会邮航检查处上海特等所上校所长,内政部检查总署刑事科科长,江……[详细]
205、曹娥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娥庙
  位于绍兴市上虞百官镇曹娥江西岸。东汉汉安二年(143)五月,曹娥为救父,投江而死。元嘉元年(151),县令度尚葬娥于江南道旁并立碑。宋元八年(1093),由江东移至西岸。今庙为民国23年(1934)于原址重建,坐西朝东。中轴线上有门楼、大殿、后殿、重楼;北轴线上有曹娥碑、双桧亭、曹娥墓;南轴线上有山门、戏台、土谷祠、东岳殿。殿内枋柱雀替及门窗多为镂空细雕,十分精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曹娥庙,早年又叫灵孝庙、孝女庙,是为彰扬东汉上虞孝女曹娥而建的一处纪念性建筑。几经迁徙、扩建、修葺,奠定了现有庙宇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气势恢宏的建筑基调。曹娥庙坐西朝东,背依凤凰山,面向曹娥江,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840米,主要建筑分布在三条轴线上。北轴线为三开间,依次有:石牌坊、饮酒亭、碑廊、双桧亭……[详细]
吴锦堂故居和墓
  吴锦堂名作镆,清咸丰五年(1855年)生于今慈溪市观海卫镇东山头村。1882年经乡人介绍去上海谋业,1885年东渡日本经商,由于恪守信用,稳步发展,终于立足商界。1890年在日本神户创立“怡生商号”,从事中日间棉花、大豆、火柴、水泥等物资贸易,数年间获利颇丰。日俄战争爆发,吴锦堂通过认购日本军事公债和运输军需物资而获巨利。辛亥革命前后,吴氏已成为东亚水泥株式会社等多家公司的大股东,拥资数百万,跃升为日本阪神“财阀”之一,并任神户中华会馆总理。吴锦堂故居是锦堂侨居日本神户时所建,位于慈溪市观海卫镇东山头村,为硬山顶砖木结构六柱七檩二层楼房。总体为五开间布局,明间4.4米,次间3.8米,前设檐廊,梢间与面宽5.1米、进深3.3米的两间厢房连接,形成三明二暗的建筑格局。天井石板铺砌,面积39平方米……[详细]
毛泽东批示纪念碑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我国进入了百废待兴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慈溪县岐山乡五洞闸村的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1952年组织了集体所有制形式的高级农业合作社,入社农民14户,耕地149.91亩,社员土地除少量自留地外,全部入社,耕畜、大中型农具折价归社,产品进行统一生产分配,实行“按劳取酬”。高级社的成立,使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短短四年,皮棉亩产由农民单干时的29公斤提高到60公斤,合作社集体资金积累达到6万多元,社员增加到180户,耕地面积由建社初期的149亩扩大到1300亩,显示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当时的中共华东局农委书记刘瑞龙和浙江省委、宁波地委领导对五洞闸高级社这个典型十分重视,先后来社进行检查指导。是年,五洞闸合作社获农业部“棉花丰收奖”,社主任罗祥……[详细]
伏龙山摩崖石刻
  伏龙山在杭州湾南缘,慈溪市龙山镇境内。据民国《镇海县志》记载:“伏龙山一名箬山,其山跨东海西海之门,宛若龙头龙尾之形,又若龙赴海之状,因名伏龙山,内有刺史门、石坛、乳井,有千丈岩、海眼井、自满仓、玉莲岩。其麓即龙山镇,上有伏龙禅院。”早在唐宋之际,伏龙山已是东南形胜,备受青睐,王安石、苏东坡、黄震、戚继光、李叔同等大批历代达官显贵、名人雅士,在此登高望海,歌赋题咏,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2003年12月被慈溪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石刻位于伏龙山北侧半山腰。从仙人桥西行数十米,崖壁间“渐入”二字首先映入眼帘,望文思义,已渐入悬崖险境,或意曰“佛门胜境”。第二则凌空绝壁之处横刻的“莫退”二字,好像是在告诫观摩者,要克服艰险,不要退缩,此语颇具佛教哲理。第三则位于悬崖之上,高达8米,直……[详细]
桑家大厅
  桑家大厅位于慈溪市匡堰镇樟东村,南至上林湖越窑遗址约2公里,古代属上林乡。从北宋庆历七年谢景初首筑大古塘起,这一带已由滩涂变成沃壤。南宋庆元六年岑氏先祖六二公从慈溪车厩(今属余姚)携其子孙到此卜宅定居,世代相延遂成望族。樟树村因村中原有一棵数人合抱大樟树而闻名乡邑,以巨樟命名的还有樟树庙、樟树凉亭,至今耄耋咸集,古风犹存。岑氏家族重农桑、读经诗、做学问,历代以来人才辈出。有南宋太学博士秘书省校书郎岑全,族人敬称“秘书公”;元延祐进士岑良卿,任绍兴路同知,累官至奎章阁学士,尤令乡人称道;曾为州郡守叶恒创筑大塘石堤作出卓著贡献的栲栳山人岑安卿,学识渊博,被诸儒私谥贞元先生;还有修会稽、余姚二志的岑原道,著《锦囊清事集》的明洪武翰林院典籍岑宗鹗,著《雪崖集十八卷》的岑琬,著《延禄斋诗集十二集》的岑……[详细]
慈溪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和纪念碑
  慈溪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和纪念碑筹建于1990年,至1991年4月与1993年夏分别竣工,1995年清明节正式对外开放。 纪念馆坐落在慈溪市浒山街道峙山公园西侧脉云山北坡,建筑面积858平方米。北楼大门额镌刻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的“慈溪市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名,底层为瞻仰大厅,正中置陈列前言,东西两侧内墙用浮雕,反映了各个时期的革命斗争史实和英雄人物形象。二楼设三个展厅,主题陈列分辛亥革命、党的创立和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五个时期。还陈列有介绍革命先驱马宗汉、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和浙东工农红军第一师师长费德昭等49位先烈生平事迹的图文资料,以及郑侠虎、戚乾炳、蒋子瑛等42位革命烈士在解放战争时期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革命生涯,并陈列了记录498位慈……[详细]
吴耕民旧居
  吴耕民旧居坐落在慈溪市周巷镇二塘村,为坐北朝南的三开间六架平屋,每间面宽3.8米,进深8米,檩、椽用材比较粗大。除东次间早年被拆外,其余保存尚好。2003年12月慈溪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吴耕民(1896-1991),原名润苍,周巷镇二塘村人。1910年春,吴考入蔡元培任总理、徐锡麟任经学、鲁迅执教的绍兴府中学堂。1915年9月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此校前身为京师大学堂,是当时我国唯一的一所农业高等院校),实现了学农夙愿,并改名为耕民。1917年吴耕民抵日本选学园艺,回国后在母校任农场实习和园艺教员,开始了他的园艺教育生涯。1921年春转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科副教授,9月南京高师改为国立东南大学,在吴的倡导下,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园艺系。1927年,他受聘……[详细]
忠应庙(王安石纪念馆)
  忠应庙,俗称王安石庙,位于东钱湖镇下水村(东钱湖东岸),1987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庙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6),为五开间四合院,硬山式建筑。忠应庙因年久失修,部分建筑损坏严重,于1986年进行全面修复,修复后的大厅正中塑有王安石泥彩坐像,两边厢房设有“王安石在鄞史迹陈列”。……[详细]
叶店叶氏宗祠
  叶店叶氏宗祠位于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年代为清。整座建筑格局保存较完整,规模宏敞,雕刻题材丰富,体现了婺派精美的技艺,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叶氏宗祠采用磨砖八字大门,两侧置青石,左右设立抱鼓石,气派雄伟。整个建筑用材粗大,两侧都有砖雕、磨砖门墙,工艺精湛,极富地方特色。此刻,宗祠大门和左侧的小门都紧闭着,右边的小门静静地敞开。据悉,祠堂每天早上6点开门,下午4点锁门,现在主要作为叶店村文化礼堂和白龙桥镇老年活动中心。据《叶氏宗谱》记载,叶氏宗祠又名尊亲堂、石林公祠,始建于明神宗丁酉年(1597年),成于神宗丁己年(1617年)。祠堂中堂顶高五丈余,气宇轩昂,成为当时金华西乡的一座名祠。叶氏宗祠屡经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建筑。祠堂坐北朝南,通面宽35.8米,通进深44.39米,占地面积……[详细]
陶店古建筑群
  陶店古建筑群位于义乌市廿三里街道,年代为清。包括何氏宗祠、慎修堂、继善堂、十三间何氏宗祠位于义乌市廿三里街道陶店村路北66号,又称小宗祠,坐西朝东,前面有小溪盘旋,似襟带绕流。建筑分前后两院,分三进五开间左右厢庑,建筑面积641平米,耗工4年完成,乾隆五十四年(1789)由何懋宰发起建造。道光十二年(1832),其子孙又对宗祠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现存青石门楼系道光时期建筑的原物,上面记载了落成的年代。清咸丰十一年(1861)被太平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修复。建筑采用木梁石柱,冬瓜月梁,彻上明造,梁架结体粗壮,木雕精美,门面的青石牌楼有很精美的石雕,曾办过私塾,义乌乡贤何菁曾就读于私塾,由其祖父任教。何氏宗祠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有准确的纪年,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何氏宗……[详细]
北山摩崖题记
  北山摩崖题记位于金华市婺城区罗店镇,年代为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摩崖石刻多集中在北山三洞一带。双龙洞洞口双龙洞三个繁体字,传说是--手笔;外洞顶“三十六洞天”五个大字,系于右任书;其左“洞天”二字,则是宋代书法家吴琳手书;东边小洞口有古体“龙耳”二字,庚辰十月莲僧补题。内洞口“水石奇观”四字,苍劲有力,未知书者;其右“双龙洞”三字,其中龙字用古体并反书,系合肥张尔琪来观所书;再右壁上嵌一青田石碑,上刻伍朝枢撰写的《双龙内洞记游》一文。-洞口顶上陡峻之处刻有“禁山”二字,相当醒目,书者不详。朝真洞左洞壁“三十六洞天”五字,系金华汪志洛书。此外盘前大坑口一巨石上,刻有“大云关”、“南无阿弥陀佛”大字。北山摩崖题刻多出于名家之手。有的是景点名称,有的是风景特色,也有的是游览题刻,不仅能装点景色,增添……[详细]
卫山烽火台
  卫山位于慈溪市观海卫城北一里许,县志称浪港山,又名西陇山。山本濒海,船在此避风浪,遂以浪港得名。宋元之际设寨驻军,此地已被视为要塞。明洪武二十年信国公汤和在此筑城置卫。浪港山蜿蜒翔舞,连亘数里,自然成了卫城之天然障庇,因此当地习称卫山。 卫山烽火台在卫山之巅,是古代军事上重要的通讯报警设施。观海卫下辖龙山、三山二所,明代沿海孤山峰顶多设烽火台,卫山烽火台即为总台。据《嘉靖观海卫志》记载:“总台卫北一里,西至西龙尾二里,东至向头堠三里,五所(卫内分前后左右中五所)发军人十名守之。”卫山烽火台四周陡峭,堆土全部采用山土夯筑,平面呈长方形,上下呈梯形,底部边长14米、宽10米,顶部边长7米、宽5米,墩高4米,墩顶有长3米、宽2.5米的燃烟坑,坑西侧留缺口,以利人员登高或燃烟堆薪时通风之用。 198……[详细]
217、文澜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澜阁
  文澜阁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文澜阁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是年,《四库全书》告成,当时先抄四部,分藏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奉天文溯阁、热河文津阁“内廷四阁”。后乾隆皇帝因“江浙人文渊数,允宜广布,以光文昭”,又命续抄三部,分藏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是为“江南三阁”。现江南三阁惟文澜阁及所藏《四库全书》存世,成为“东南瑰宝”。文澜阁是将杭州圣因寺后的玉兰堂改建而成的,改建的各项工费均由浙江商人捐办。据时人记载:“阁在孤山之阳(南麓),左为白堤,右为西泠桥,地势高敞,揽西湖全胜。外为垂花门,门内为大厅,厅后为大池,池中一峰独耸,名‘仙人峰’。东为御碑亭,西为游廊,中为文澜阁。”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文澜阁焚毁,部分藏书散失。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开始重建,……[详细]
萧绍海塘(杭州段)
  萧绍海塘(杭州段)位于杭州市滨江区、萧山区,年代为明、清。萧绍古海塘位于钱塘江左岸,西起萧山西兴,东至上虞,唐代曾称为防海塘。全长116.85公里,除去山体,海塘实长103公里。明、清时期根据所处位置,又以西兴、瓜沥、宋家溇为界,自西而东分称西江塘、北海塘、后海塘、东江塘。其中,萧绍海塘(杭州段)分为两段,起点都是自西兴的永兴闸起。一条向南经长河、浦沿、闻堰、义桥、临浦,到进化镇的麻溪坝止,为西江塘,全长31.25公里。另一条向东经北干、新街、新塘、衙前、瓜沥、益农与绍兴的后海塘相接,称为北海塘,全长41.44公里。这就是保护了萧山人千年之久的两个“米桶扣”。古海塘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已有零星海塘。最早在《越绝书》中记载了航坞山东麓石塘,可以说是北海塘的前身,当时是用来给越国修建、停泊军船……[详细]
田螺山遗址
  田螺山遗址位于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村口,是浙江省新近发现和发掘的又一处重要的河姆渡文化遗址。遗址总面积约30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度超过3米,分为6个文化层,距今年代约为5500--7000年。田螺山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河姆渡文化中地面环境保存最好、地下遗存相对完整的一处史前村落遗址,她向人们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研究视角,对于充实和完善河姆渡文化内涵,推进河姆渡文化考古研究的整体局面提供了宝贵契机。田螺山遗址的发现完成了河姆渡文化早期遗址在姚江流域空间分布“由点到面”的历史跨越,对研究河姆渡文化的时空分布格局和社会规模具有突破性的价值。遗址发现的多层次的干栏式建筑以及埠头、独木桥等遗迹对河姆渡文化聚落研究具有关键的价值。田螺山遗址的地层堆积和文化内涵,解释了河姆渡文化早晚期遗存面貌较大差异而文……[详细]
220、霞屿寺
霞屿寺
   霞屿寺是一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寺,处于东钱湖心一名为“霞屿”的小屿之上,西、南、东侧环东钱湖,北侧为二灵山,并与享有“小普陀”之称的“补陀洞天”互为邻居。据传南宋宰相史浩为了却其母去普陀之心愿,在东钱湖心霞屿岛建造“补陀洞天”,并依托“小普陀”建霞屿寺给其母念经诵佛。   霞屿寺门前为东西走向的石板路,路的南侧有一石龟、一石兔,北侧有两匹石马,建于2002年。沿着石板路向前走,便来到了霞屿寺正门。正门牌匾上镌永着“霞屿禅寺”四个大字,正门上题有一副对联:“东钱湖光水月流星环佛地,补陀山色松青柳翠蔽禅天”。从正门进入,并回头望去,只见正门后又题有一对联:“百步秋风十里柳松抱霞屿,万金春雨千重云水环补陀”。霞屿寺内有天王殿、圆通宝殿、伽蓝殿、西方船、厢房等规模较大的建筑。圆通宝殿气度宏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