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文物古迹介绍

它山古迹
  它山古迹位于慈溪市观海卫城北浪港山。浪港山在当地称卫山,在明代此地是内辅郡邑、外控倭患的东南重镇。它山古迹东西横跨卫山两峰之山坳间,坳内有岭称它山岭,上有它山殿与古迹毗邻。岭墩有镇峰塔(又名它山塔),面向它山古迹拔地而立,两者近在咫尺。它山古迹全部采用条石错缝叠砌,中间开设类似城门的拱形通道。通道高2.9米,宽2.7米,拱顶刻太极图案,拱门南额书“它山古迹”,北额书“表海安澜”。它山岭穿拱门而过,二侧巅峰烽堠对峙。古迹总体布局大气古朴,俨如关隘。 它山古迹铭刻“嘉庆岁次二年四月中浣重修”,始建何时至今尚未发现明确记载。据《嘉靖观海卫志》、《重建镇峰塔碑记》等记,明初信国公汤和营建观海卫城时,认为城北浪港山二峰对峙,中凹为垤,按方位正当城之乾方,乾方无峰,不是财殚货竭,便是生灵涂炭,因而建……[详细]
二十八宿井
  二十八宿井位于五马街道、莲池街道,年代为元—清。(二十八宿井包含横井、松台山仙人井、松台山八角井、三牌坊古井、炼丹井、县前头古井、白鹿庵井、永宁坊井,共8处古井)温州古井历史悠久的当属晋代时郭璞建永嘉郡城时所凿的“以象列宿”的二十八宿井。据《温州府志》(明弘治版)载,东晋郭璞为永嘉郡城选址时,登上西北的小山峰(即今郭公山)察看地形,发现九座峰像北斗星错立。郭璞认为城墙绕山巅而筑,贼寇不能入斗,便于防守,可保安逸。于是绕山筑城,并凿了二十八口井,以对应天上“二十八星宿”的位置。“二十八宿井”表达了“取象于天”、天长地久、水源不断的寓意。此“二十八宿井”分别为:八角井、白鹿庵井、横井(天宿井)、积谷山冽泉、积谷山义井、炼丹井、三牌坊古井、铁栏井、屯前街井、仙人井、永宁坊井、奎壁井、解井、双墙井、……[详细]
仁王护国禅寺
  据《乌程县志》和佛教书刊记载,“护国仁王院”始建于唐至德至咸通年间(公元756-876),地址位于凤凰山南麓(即仁皇山南麓),唐著名僧人文喜禅师为开寺祖师,在佛教界为文殊菩萨道场。“仁王护国禅寺”为唐懿宗因山有项王神庙兼取佛教《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而得名。“仁王护国”是说仁王见众生痛苦,生起怜愍的心,因此施予自在力而保护之,称为“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是六度中的一度,能使众生从苦恼的此岸到达涅盘的彼岸,般若是能仁其国,能护其国的秘密要法。也就是借着般若法船,能护送一切众生安稳到达彼岸,恒受妙乐。仁王护国禅寺历代以来在佛教界有很大影响。宋代云门宗高僧从利、有从、安德禅师,临济宗高僧得亨、德亮禅师相继住持中兴。天台宗山外派僧人仁岳净觉离开四明知礼后住护国仁王寺,著作完成了楞严,金刚,弥陀……[详细]
苏村苏氏大屋
  苏村,是遂昌县北界镇的一个小山村,地处丽水、金华、衢州三市交界地带。苏村民居沿溪而建,村庄分为南北两部。溪上一座大桥,连通南北两岸。据《桃源苏坡宗谱》的村居图所记,村南部的高山有前山、高岭,前山前部的两个小山岗,一个形似凤凰,村人称凤凰咀头,一个形似伏虎,称伏虎山,著名的苏家大屋就在凤凰咀头的山前。苏家大屋的西部,有一大片水田,叫“洋耶畈”。洋耶畈的南部为坑里源,坑水自南向北,汇入桃源溪。房屋大多为新建,混凝土结构居多,风貌较不协调。苏氏家庙,位于桃源溪北面,坐北朝南,门前大路。苏姓大屋与苏氏家庙隔溪相望。据史料考证,自苏氏太公苏允贞从四川眉山迁居浙江遂昌北乡桃源苏村之后,绵延近千年。据记载,永公学博而敏,业精以勤。行端品正,谨始慎终。训子以义,有惠困穷。一生积德,百世高风。九十二年世讳允贞……[详细]
下汤遗址
  下汤遗址座落在仙居县城西30公里处的郑桥下汤村北端,北依八卦山,南临永安溪的河谷平原的台地上。遗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保存较完整的约1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丰厚,地层分明,文化层厚度2米以上。陶器种类有夹炭灰陶、夹砂红陶、细泥质灰陶和黑陶等,胎质都较酥松。其中夹炭灰陶以稻谷壳、杂草为掺羼料,已炭化,胎心乌黑,器胎表里涂一层厚达0.2厘米似漆非漆的褚色染料,出土时非常鲜红绝艳,为以往所罕见。器型种类有盛器(罐、瓶、壶等),炊器(釜、鬲、鼎),饮器(碗、盘、盆、杯),以及纺织工具的防轮和制陶工具的陶拍等。陶器上的装饰有镂孔、堆塑、麦穗纹、直条纹、印捺纹、绳纹、篮纹、斜条纹-纹等。器形以平底器为主,也有小量的凹底和圈底,石器制作小而粗犷,经打击略粗磨,仍处在原始状态。但也有一种器形细少的品种,……[详细]
育英书院
  育英书院位于深圳龙宫村,书院坐落于龙宫村西边、后为山、前有龙宫溪通过,东为村落,西为田畈。 陈仲良(1091——1153)于北宋末年,由新昌平湖迁居龙溪。后裔于明季始建宗祠,清初,由于族人枝繁,在村西再建新祠,名“崇德堂”。龙宫人重视教育,清初即建义塾于跃龙桥顶“文昌阁”。几经兴废,民国后期旧校舍容纳不了就读学生,迁至“崇德堂”,稍作改建,环境甚佳,名之“育英书院”。书院以东同时建有二座校舍,一座为50年代建造,一座为近期建造,同时保留了不同时期的三座学校,为研究我县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实证。 总体布局:书院座北朝南南向前院有围墙。东向设一门,前厅原设山门。中部和东侧门墙,仅留西侧门。沿中轴线由南往北依次为五凤楼、天井、大殿。总占地面积为539平方米。 大殿座北朝南,单檐硬山顶,阴阳合瓦。……[详细]
南湖赵氏宗祠
  南湖赵氏宗祠位于平阳县南湖乡龙湖砍头村凤凰山麓,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据赵氏宗祠卷一载:“于嘉庆十一即公元1806,建宗祠于四十五都南湖鱼池,坐丙向壬”。建筑坐南朝北,由前厅、正厅、东西厢廊、门台、旗杆石组成。南湖赵氏宗祠正厅面阔七开间,进深六柱十一檩,明间梁架抬梁式,其余间梁架穿斗抬梁混合式。带有前廊,廊柱及明间前、后金柱采用圆柱,下带鼓形柱础;其余柱均为方柱,下带礩形础。前檐柱向外出一踩,为莲花状垂柱,设飞椽。明次间施藻井,其做法各有不同,形态各异,做工精致。地面分为高低二层,为三合土地面,前檐三合土地面线划为方形斜镘状,局部加刻圆形图案。阶沿铺压条石,外设月台。后檐设有神龛,上供奉赵氏先祖牌位。落翼式悬山屋顶,两端饰有龙吻,盖小青瓦,设有勾头滴水。南湖赵氏宗祠前……[详细]
徐时栋故居(烟屿楼)
  徐时栋故居,坐落在宁波月湖西岸边桂井巷口旁,古屋坐西朝东,五间二弄,上下二层,书藏楼上,他家住月湖烟屿洲,其藏书片名,有藏书六万卷,他不但收集名家的著作,还留心收集乡帮文献,并立有:勿卷脑,勿折角,勿唾揭,勿夹别纸,勿作枕头,勿巧式装潢,勿率意涂沫,勿出示俗子,勿久借他人.之约.徐时栋(1814-1873),字定宇,同叔,号柳泉,鄞县人(现宁波鄞州区),是清代浙东著名的学者、方志学家和藏书家.平生酷爱读书,更喜藏书,藏书万余卷,在月湖烟屿洲建烟雨楼,为其读书,著书藏书之所.有人说他“资性通敏,委己于学”.烟屿楼是他从小到大的读书之地,大约先他一百年前,被后人誉为“万宝全书”,也是徐时栋非常景仰的一代先哲谢山先生全祖望,就出生这条桂花飘香的街巷深处.烟屿楼,初名叫做恋湖书楼.徐时栋在自己的笔记……[详细]
方文彬故居
  距上水三弄巷口约五十米,有一条狭弄与法院街相通,两条小弄交界,形成一个相对开阔的所在,我县历史上的知名公益人物方文彬故居便建于此处。方家老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最早先建起后进,经数次扩建,形成主体建筑加北侧附房再加后花园的格局。主体建筑为典型的徽派风格,坐西朝东,占地约380平方米。三进三开间,平面呈纵长方形。硬山顶,马头墙,阴阳合瓦,穿斗式结构。墙体上部用青砖,抹白灰。下部用红砂石质条石铺砌。沿中轴线自东向西,依次为门厅、前天井、正厅、天井、中进、后天井、后进。前进正门门楣上方以刻有几何纹饰的砖细围出长方形门额,中砌青砖。门额上方施门罩,以青砖叠涩出檐。正门前筑4级红砂石阶。青石质门框、门槛、门枕石,门槛较一般民居略高。三合土地面,红砂石天井。天井四周檐下牛腿雕刻自鸣钟、花瓶等图案。前廊带卷……[详细]
290、洞山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洞山寺
  洞山寺位于慈溪市掌起镇任佳溪村,地处灵绪湖南缘的崇山峻岭间,据《镇海县志》记载,该寺始建于五代后梁开平初,北宋祥符中请额曰“幽栖洞山”,清乾隆八年僧觉性重修。另据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洞山寺田山碑》记载:“寺创建于三国赤乌年间。”洞山寺石塔位于寺北的岗阜上,为楼阁式六边形仿木结构。塔原有基座,共七级,今残存五级,残高4米。塔身用石块雕凿层层砌叠,逐级收缩,每面刻浅龛,内雕菩萨或佛像,或袒胸和悦,或怒目威武,或手执法器,或脚踏莲花,或跏趺莲台,神态不一,显示出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塔身每层压腰檐石,腰檐的板瓦翼角雕工清楚,坡度平缓。全塔结构简洁,轮廓清秀,出檐比例得当,充分展现出宋代石塔典型的艺术特色和历史风貌。白云洞横贯山坳,属券顶石砌结构,与宋代石塔相距咫尺。该建筑既作山门,又关合山之……[详细]
跨湖桥遗址
  跨湖桥遗址位于浙江省萧山城区西南约4公里的城厢街道湘湖村。遗址西南约3公里为钱塘江、富春江与浦阳江三江的交汇处,在此形成曲折之形,往北再折向东流入东海。遗址南北均为低矮的山丘,往北越过山岭可见钱塘江,南面为东西向连绵不断的会稽山余脉。跨湖桥遗址,是由古湘湖的上湘湖和下湘湖之间有一座跨湖桥而命名。由于长期的湖底淤泥沉积,遗址的表土厚达3、4米,从而使遗址内的文物保存比较完整。跨湖桥遗址原有面积数万平方米,经过1990年、2001年和2002年三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1030平方米左右。遗址堆积厚2-3米,文化内涵丰富,面貌独特,碳14测年距今7000-8000年。出土有大量的陶器、骨器、木器、石器以及人工栽培水稻等文物,经碳14测定和热释光测定,其年代在8000-7000年之间。釜、豆、盆、钵……[详细]
张璁碑亭
  张璁碑亭位于鹿城区人民西路妙果寺西侧。为明嘉靖皇帝朱厚熜御赐大学士张璁御碑,原是大士门张氏一品家庙中的单体建筑,1958年2月改移今址。系明代木构建筑,面阔三间,四面回廊,硬山顶并做有周廊腰檐。亭内竖立敕制汉白玉碑三座。张璁(1475-1539),字秉用,号罗峰,永强人。明世宗间为内阁首辅,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谥文忠。著有《礼记章句》、《大礼要略》等。1981年6月,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张璁碑亭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清类别:古建筑保护范围:以碑亭周边栏杆为界。建筑控制地带:东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2米至妙果寺围墙为界;南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23米为界;西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18米为界;北以松台山游步道为界。……[详细]
绍兴秋瑾故居
  坐北朝南,依山而筑。秋瑾曾经在此习文练武,度过她的少女时代。一九○六年回乡后,这里又成了她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建国以后,对秋瑾故居进行了几次整修,并把它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秋瑾故居原来是明代大学士朱赓别墅的一部分。故居共五进,第一进是门厅,第二进为三间平房加一楼一底房屋,是秋瑾居住、生活的房间,其余三进为秋瑾母、兄等人的住处。秋瑾所居住的二进房屋有客堂、会客室、餐厅、卧室,秋瑾曾在这里接待同志,秘密商议起义事宜。卧室的后墙为夹墙,在夹墙的密室内,是秋瑾收藏武器和文件的地方。故居曾经多次修缮,在第三、四进设立有秋瑾史迹陈列室。故居大门上面悬挂着辛亥革命老人何香凝所题的“秋瑾故居”匾额,笔力遒劲,情意内蕴。进入故居,就是一……[详细]
后山窑址
  后山窑址位于建德市大慈岩镇陈店村窑口自然村后山南坡上,窑址所在处为一山间土丘,南侧有一水塘,西北侧平地现为耕地,东侧为农户聚集区,有溪流在村东北侧自西北向东南流经,乡间公路东北-西南向穿过窑址堆积。窑址堆积主要位于土丘北部及其西侧凸坡。窑址面积约100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面积约4000平方米,堆积厚度0.5-1.2米。地表随处可见散落堆积,根据地表瓷片、窑具残片等分布情况看,以乡间公路为界,高于乡间公路的坡地上,堆积相对单一,以韩瓶和支座为主,基本不见其它器型残件,而低于乡间公路的坡地上,地表采集遗物类型相对较丰富,瓷器施釉,制作较精,窑具可见匣钵、垫圈等。后山窑址所产瓷器制作上有粗、细之分。韩瓶、罐类器物制作较粗,黑胎,胎质粗,施釉则多不匀,釉色多显灰青色,或偏黄、褐,器型欠规整,裸烧而……[详细]
295、黄皮寺
黄皮寺
  黄皮寺位于溪下乡黄皮村。始建于北宋年间,现存建筑属晚清,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由金刚殿,大雄宝殿,两厢房36间组成合院。1992年,列为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1929年11月19日,0永嘉中心县委领导-农民在溪下成立革命委员会和红军游击队,黄皮村贫苦农民踊跃参军。次年2月3日,红军游击队在黄皮革命群众支持下,击败仙居十八地地方民团。3月上旬,-派胡公冕到浙南领导武装斗争,集合永嘉、仙居等地农民武装在黄皮寺整编,并成立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胡任总指挥,刘蜚雄任参谋长,下分3支队,41分队,计400余人枪。据《光绪仙居县志》记载,黄皮寺始建北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重修。当时,寺院再度昌盛,前殿、中殿、大雄宝殿和僧房宿舍36间,共计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塑有……[详细]
倪家窑址
  倪家窑址位于建德市大洋镇倪家村上蒋自然村西南面山坡上,邻近兰江主河道。窑址所在处为一平缓凸坡,北、东、西三侧均有水塘。窑址面积约65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面积约2500平方米,堆积厚度0.6-1.2米不等。地表散落瓷片、窑具残件等,局部聚集成堆,在凸坡中部及西侧可见红烧土碎块。瓷片以带釉粗瓷为主,多见罐、缸类废品堆积,少见碗类产品,制作较粗糙,器型、釉色单一。地表可见大量支座及其残件。釉色分灰青偏黄,窑变蓝色釉,下腹及底部多施釉不及。窑口有陶泥清洗池。由采集标本判断,器型以罐为主,另有钵、韩瓶等。以灰陶为多,胎质较粗。由器型及釉色等判断该窑址为宋代窑址。倪家窑址是一处生产粗瓷器的窑址,在现场踏勘中未发现制作较精者,釉色多显灰青黯淡,是一座普通的民窑。在杭州地区以往的城市考古工作中,经常能够发……[详细]
钱肃乐故居
  钱肃乐故居 钱肃乐故居位于宁波市江东外潜龙街31号,座北朝南,东与鄞县-相连,背靠居民区,西邻江东区人民政府,外潜龙街从故居门前东西向横穿而过。钱肃乐故居是民族英雄钱肃乐幼时及青少年时代的宅居,是宁波现存最早的明代民居建筑。故居建于明嘉靖年间,原为一座三进大院,随着历史的变迁,有的已经拆建和改建。现仅存钱氏故居之第一进,俗称大厅。故居座北朝南,布局为横长方形,三开间。是一座典型的明晚期民居建筑。钱肃乐故居于1983年文物普查时被发现,时已残破不堪,侧倾严重,东西两次间已被改建,仅东次间前半进依然保留了明代楼阁式建筑的部分构件,而厅堂的构件,古朴雅致,保留了明代浙东地方特色,由此可断为宁波市区现存最古的明代建筑。1984年经全面加固维修,基本恢复了三开间原貌。1992年4月7日,宁波市人民政府……[详细]
临海五洞桥
  临海五洞桥位于临海市大洋街道,年代为清。五洞桥即新桥,在临海大洋街道新桥头村,位于新桥头村与曹家、山下村之间。桥始建于明景泰间(1450~1456年),为一游方僧人筹资修造。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被大水所毁,翌年由里人章维新、张正礼等发起重建,至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落成。同治四年(1865年)又曾重修。五洞桥为临海仅存的五孔型石拱桥,长方形块石砌置,拱券作分节并列结构。桥的跨度南四孔基本一致,而北一孔则相对较小。桥全长75米,宽4.1米,高4.8米。桥面随拱券略呈波浪形,两侧设望柱与护栏,望柱共36对。每根柱头雕刻猴或莲花等,莲花样式繁复,有仰莲、覆莲,还有莲蓬,含苞。雕刻手法既有圆雕、浮雕,又有深刻,浅刻。造型丰富优美,工艺精湛细腻。护栏栏板大多尚存,以中间为界,北截多刻博古、……[详细]
299、虹明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虹明桥
  虹明桥位于绍兴市柯桥区福全镇,年代为清。西跨湖桥始建于南宋,明万历年间重建,清嘉庆元年(1796)重修。整座桥由单孔拱桥与三孔梁桥组成,全长61米。其中拱桥长30米,拱券净跨5.5米。桥栏板处刻有捐资重建者姓名、年月等。三跨梁式平桥全长31米,均分三跨,现桥面已覆水泥。拱桥以北5米处有小型单孔梁桥一座,名“同堰桥”。与西跨湖桥平面呈“7”形。两侧座栏上刻清干隆、嘉庆年间重修字样。2011年浙江省政府将西跨湖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虹明桥位于柯桥区福全镇徐山村徐山大江和徐山门前江交汇处,始建年代不详,清嘉庆年间重建。由主桥与引桥二部分组成,主桥在北,引桥在南,均为石梁桥,平面略呈“Z”字形,全长58米。主桥分四墩五跨,南北走向,中间一跨跨径较大,达4.91米,矢高2.8米,其与南北跨之间各有……[详细]
小姑岭青瓷窑址
  小姑岭青瓷窑址位于慈溪市匡堰镇倡隆村,在古银锭湖东部的小姑岭东南麓,南与鲤鱼山相望,东与象鼻山毗邻。窑址上树木茂盛,花草丛生,前有一池,因而俗称“大池墩”。1982年文物普查中发现,同年5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窑床方向朝西南,瓷片散布面积约2,000平方米,暴露的堆积断面厚度为1.2米,从采集的标本来看,该窑址的烧造时间为南朝。产品以碗、罐、壶为主,同时还烧造钵、盘、盏、盅、砚、高足杯等。器物胎骨灰白,较厚,含沙粒,有分层现象;釉色以淡青釉居多,也有青灰、青黄,普遍开细片纹;釉层薄,质感较差,有剥落现象,满釉器制作较规整,半釉器粗糙。装饰方法刻划兼用,以弦纹、莲瓣纹为主,还有水波纹等,弦纹主要饰在碗、钵、壶等器的口沿和罐的肩部,莲瓣纹饰在器物的内底和外壁,有单瓣和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