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文物古迹介绍

新昌城隍庙
  城隍庙,原在新昌县城西门内,今文化馆所在地。南宋《嘉泰会稽志》载,城隍庙“在县西一百步”,是一座坐北朝南临街纵深三进的庙宇。1986年底因西街扩建迁至千佛岩。现在的城隍庙,硬山顶,南北轴线上有三进,即门廊戏台、正殿、后殿。城隍庙戏台:旧为酬神演戏之所,是明成化时的原物,江南已不多见,1963年已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清中期每年主持酬神演戏活动,三四十年代,女子越剧兴起。早期女子越剧演员筱丹桂、越瑞花、王杏花、施银花、姚水娟等曾在此登台献艺。建国初期,城隍庙戏台,一度成为新昌戏剧文化活动的中心。1952年2月,华东实验越剧团演员吕瑞英、金彩凤等曾在此登台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城隍庙正殿:(原城隍庙后殿)三间二廊,木石结构,榫卯连接,梁架明间抬梁,次间穿斗。系光绪二十三年重建,全殿用本地西坑石……[详细]
石塘山烽火台
  从伏龙山向东眺望,可以看到不远处的石塘山山顶上的烽堠遗迹,它就是2003年被慈溪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塘山烽火台。石塘山烽火台是慈溪市目前保存较好的一处明代抗倭遗迹。 石塘山烽火台设在石塘山顶端,台高4米,纵面呈梯形,底部各边长11米,上部各边长6.8米,有东西长3米、南北宽2.5米、深0.6米的凹槽,槽之西有一缺口,为烽堠守兵的出入通道。该台四周陡峭,树木繁茂,从下仰望,高耸的墩基明显可见。 明洪武十七年,倭寇频频侵扰浙东沿海,所到之处杀人越货,无恶不作,百姓深受倭患之苦。《明史·日本传》载:“时两浙皆被倭,而慈豀焚杀独惨,余姚次之。”为解救百姓于水火,洪武二十年,信国公汤和奉命在宁波、温州、台州等沿海一带设所建卫,在三北督建了观海卫、三山所、龙山所及三山、向头、淞浦巡检司……[详细]
嘉兴御碑亭
  这个亭子因御碑而得名。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都会到嘉兴,为什么小小的嘉兴府对一朝国君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他对嘉兴的南胡也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曾八次游览南湖,每次来都会赋诗留念,以记其游。湖心岛上共有两处御碑亭,分别是东御碑和西御碑。乾隆御碑高188厘米,宽80厘米,厚25厘米。从碑上的诗可以看出:“不蓬莱岛即方壶,弱柳新夷清且都。烟态依稀如雨态,南湖消息递西湖。自宜春夏秋冬景,何必渔僬耕牧图。应放晴光补畴昔,奇遐毕献兴真殊。”这首诗是乾隆第二次南巡(1757年)游南湖时,留下的诗句。他把烟雨楼比作蓬莱仙岛,把南湖比作杭州西湖,觉得天然美景足以畅怀,根本不需要什么“渔礁耕牧图”了。乾隆前两次来南湖都是阴雨天,湖上烟雾迷茫,未能眺望远景,引以为憾。因此他在诗中还表露了盼望于晴天游览南湖的心情……[详细]
杭州绸业会馆旧址
  杭州绸业会馆旧址位于直大方伯92号,属于小营街道小营巷社区,其前身为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位于忠清里通圣庙侧的观成堂,是杭州最早的丝绸行会。清光绪三十年(1904)重修。因场地狭小,不敷使用,自宣统年间起,杭州绸业商人集资在现址建造新馆,至1914年落成。杭州素有“丝绸之府”之美称,随着杭州丝绸业的发展,一种为满足行业聚议和解决纠纷需要的组织——行会,及其建筑——行业会馆,也应运而生。杭州最早的丝绸行会,出现在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并于忠清巷建立了行会议事之所——观成堂。光绪三十年(1904),因场地局促,无法满足丝绸从业者--、议事的需要,宋锡九等人提出“复创迁地改筑”方案,并获得众同业者赞成。此后,绸业巨贾王达甫、蒋延桂、徐吉生、丁立中等集资在保信巷(今直大方伯)内重建……[详细]
新光古建筑群
  新光古建筑群位于浦江县虞宅乡新光村,年代为清。很多人把新光村称作江南的乔家大院,一来是因为始迁祖朱可宾是清朝的传奇婺商,二来是村中灵岩庄园气派恢弘。新光村始祖朱照北宋年间为婺州通判,退休后定居浦江县城西街,第十三世祖朱胜于洪武二年(1369)迁居茜溪五沙畈上宅(现智丰村,俗称朱宅旧屋)。第廿三世祖朱可宾(号灵岩)于1740年前后在应家畈(现新光村,朱宅新屋)开始建造新宅灵岩庄园。嘉庆年间,朱可宾的后辈朱舍钢对灵岩庄园又进行了扩建。新光村古建筑群的主体便是朱可宾族人聚居的家族庄园。灵岩庄园的主体建筑群呈“井”字形布局,以家厅诒穀堂为中心,两侧布置的是朱可宾的宅第,再往外则分布着他四个儿子的生活起居空间。整个庄园一共有5个厅堂、5个花园、6口池塘,既有花园又有菜园,既能耕读,居住亦宜人。新光村围……[详细]
瓦片滩青瓷窑址
  瓦片滩青瓷窑址位于慈溪市匡堰镇倡隆村栋树下,东距上林湖约2公里。窑址遗物堆积丰厚,散布面积大,瓷片俯拾即是,故称“瓦片滩”。1982年文物普查中发现,1986年8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该窑址地表瓷片散布面积4,800平方米,断面堆积厚度1.7米,从采集到的标本判断,其烧造时间为五代至北宋时期。产品丰富多彩,做工精致,造型优美,不拘一格。器物有碗、罐、壶、钵、盘、盆、洗、盏、盒、灯等,碗有敞口斜腹环底碗、翻沿弧腹圈足碗、曲口斜腹圈足碗、直口深腹圈足碗,盘有葵口平底盘、敞口平底盘、翻口平底盘、曲口圈足外撇盘、敞口圈足外撇盘、敞口浅圈足盘、卧足盘等。胎骨灰白,细腻,坚密。釉色以青黄釉居多,青绿、青灰次之,釉层均匀,透明度好,晶莹润泽。器表装饰以素面为主,刻划花次之,花纹主……[详细]
横山周窑址
  横山周青瓷窑址位于云和县赤石乡张坝自然村北面约1公里的半山坡上,坐西朝东。该窑址是云和县人民政府1989年12月公布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清理发掘出较为完整的窑址:窑床长53.5、宽2.1米;操作间长2.3米,面积5平方米,操作间前有一通风道;窑头和火塘保存完整、火塘呈半圆状;窑尾及排烟道完好;窑床成13—20度随山坡而建,窑床中部规则排列着7道匣钵,最多有7层;窑墙下部为泥砖错位叠砌共7层,上部为匣钵倒置叠成共3—5层,窑墙背部为2道匣钵,中间填入山泥;窑外两边的柱础整齐排列,每边有一排水沟。经清理发掘,已判定该窑群至少有7座窑床,其中一窑下窑,叠位高度为2.5米。经整理发现,出土的器物以碗为主,其余有盘、碟、杯、盅、香炉等;还出土了火照、淘罐、砚台、香座、荡箍、碾钵、纹口钵、修坯刀等。碗分……[详细]
飞来峰造像
  飞来峰造像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灵隐寺前。飞来峰是一座高约209米的石灰岩山峰,山上怪石嶙峋,奇幻多变,石间分布着五代至元代的造像约300多处,是浙江规模最大的一处造像群。飞来峰造像群中五代时期的造像至今尚存有10多尊,都是佛教“净土宗”的“西方三圣”,分布在山顶和青林洞的洞口处。在青林洞入口的西侧有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滕绍宗舍钱雕造的弥陀、观音、势至等像,是飞来峰有题记的造像中时代最早的一龛,龛中的三尊造像都是坐在高束腰仰莲须弥座上,身后饰有火焰纹的背光,带有晚唐的造像风格。北宋的造像最多,有200余尊。分布在金光洞内的是小罗汉。玉乳洞内的是六祖像,形体较大,是天圣四年(1026年)的作品,风格比较古朴。青林洞南口的崖壁上有一龛乾兴元年(1022年)的浮雕“卢舍那佛会”,浮雕的技法娴熟,……[详细]
三山所北城门
  明洪武年间,闽浙沿海,倭患频仍。朱元璋命开国元勋信国公汤和在浙东沿海一带建卫设所,以强化海防军事要塞。三山所城与浙东其它军事设施一样,是当时特定历史背景下军事斗争的产物。三山所即为今天的慈溪市城区浒山街道。 光绪《余姚县志》载:“三山所在梅川一都之浒山,俗呼浒山城,东应观海,西接临山。”所城置千户等官15员,驻扎旗军1120名,辖历山、眉山、蔡山、吴山、担山等7处烽堠,隶属于观海卫。三山所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由千户刘巧住监筑,围三里一百一十步,高一丈六尺。明永乐间城增六尺,址厚四丈五尺,面半之陆门四、水门一、月楼四、角楼四、女墙六百三十五、兵马司厅一、吊桥四、敌楼四、更楼一、窝铺六、瞭望台一,濠深一丈三尺,宽三丈八尺,濠周六百六十丈,形成了一个御倭的坚固城池。 明嘉靖三十四年……[详细]
田塘头革命遗址
  田塘头革命遗址位于岙底乡田塘头村中部,至今尚存红十三军活动旧址和永嘉临时县委活动旧址。红十三军活动旧址建筑依山而建,原为五开间二层悬山石木混合结构,建筑面积416.4平方米,通面宽17.9米,通进深约11.63米,坐北朝南。后在北边梢间旁和次间后部新搭一开间和一厨房。建筑用材自然,做工粗糙,形制简朴、随意性较大。永嘉临时县委活动旧址依山而建,为五开间二层悬山石木结构,建筑面积422平方米,通面宽18.1米,通面深约11.58米,坐北朝南。田塘头在“二战”、“抗战”和“解放战争”三个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浙南长期坚持革命斗争的基本地区之一;有着漫长艰难、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历史。浙南特委、永嘉县委机关、武斗部队都曾在此隐蔽休整。1930-1949年期间,在该村一带发生过惨烈的战斗。自1927年被烧……[详细]
松阳黄家大院
  黄氏家族经过近百个春秋的苦心经营成为当地的望族,于同治年间开始在后院兴建“梅兰轩”和“竹菊轩”两座楼房。又于光绪年间在中院建起一座“武扶技楼”,并于民国七年投资55000块银元在前院兴建一幢规模豪华的“百寿厅”。前院“百寿厅”俗称“七间”,为三进七开间,面阔27.6米,进深33.8米,厅中172根柱子井然并列。置身“百寿厅”,仿佛在艺术的长廊徜徉。厅内雕梁画栋,技艺精湛,均以“寿”字为主题,牛角和雀替上的200个篆休“寿”字,笔法无一雷同。后院主体是梅兰竹菊厅。门额、柱础的刻花,均围绕这一主题,尤以窗棂上的雕刻最为细致精微,出神入化。窗格之间嵌有小若指尖的蝠、蝶、鱼、石榴及雀、鹿、蜂、猴图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雀替上还有一组劳动场景的雕刻,有砍柴的樵夫、锄禾的农夫、垂钓的渔夫等。这些富有浓……[详细]
312、白云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桥
  白云桥初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以后历有毁建,现存之桥重建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不论从造型或其建筑风格来看均具特色。白云桥是座陡拱式单孔石桥,桥北是余鄞公路,桥西为高耸的牛山,距仙圣庙仅50米左右。白云桥全长25.3米,桥基高度1.1米,桥面宽3.8米,桥孔净跨12.65米,拱矢高度6.6米,桥北石阶22级,桥南石阶24级。白云桥仿佛像一条彩虹轻盈地横跨在大溪上。白云桥的造型、装饰和雕刻富有艺术性。石桥又高又窄,两边I山峦高耸,桥下深涧激流,恰似一空中走廊,凌空飞架雄奇突兀,颇具虹贯白水之势。桥面两侧共有十六根望柱,中间四根顶上雕塑了栩栩如生雌雄狮首石像,精致秀丽,真是巧夺天工。桥孔两侧边墙上均镌有桥联,西联:“地界鄞余,二韭三菁歌利济;村连龚郑,千秋万载庆安……[详细]
双潮西坑烈士墓
  双潮西坑烈士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双潮乡西坑村。烈士墓坐东南朝西北,依山而建。自上而下依次为纪念碑、纪念广场、烈士墓地、壮怀亭、百米长廊和题字岩。纪念碑高约15米,平面呈“回”字形,立面为暗红色大理石覆盖。西北侧立面阴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东南侧立面阴刻碑记。基座为四方形,高出地面约0.95米。表面由青石铺成斜方格式样,四方均设有台阶。纪念广场地面水泥覆盖,四周有青石栏杆围成。纪念广场西北侧为烈士墓地,墓地平面呈圆形。共安葬12位烈士,各有墓志。墓地外圈为花坛。墓地西侧为壮怀亭,平面为方形。四柱,青石砌成。顶部为四方顶,水泥砌成。亭子西侧及南侧设有坐椅。百米长廊依山而建,拾阶而下,青石砌成方柱栏杆。长廊靠山处岩壁上有两处题刻,分别为邹仲建题“革命胜地”及冯增荣同志题“英雄浩存”。双潮西坑……[详细]
嵊泗县革命烈士陵园
  嵊泗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风景秀丽的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嵊泗列岛,在那碧波万顷,星罗棋布的岛屿中间,有一个面积最大的泗礁岛的宫山顶上,矗立着一座雄伟醒目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它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23平方米,道路1600平方米。1995年4月兴建,1996年4月落成,同年7月7日嵊泗解放46周年纪念日举行揭碑仪式。2000年5月后,把原分散在青沙、黄龙的烈士墓地陆续迁移到陵园内。陵园设计气势雄伟,依山傍林,山顶矗立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前正门屹立庄严的拱型门,正向朝南,气象万千。观碧海金沙,望山海奇景;数渔火点点、听林涛声声;守千米长滩,看海上日出。纪念碑广场总面积590平方米,一次可容纳300人参加悼念活动。碑的底座由红色磨光花岗石筑成,长10米,宽7米,高3.5米,碑身高25米,呈塔型,……[详细]
济公故居
  济公故居位于浙江天台古城北门外永宁村石墙头,是济公“-”的出生地,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景点。故居因岁月荡涤,历经沧桑,荒颓沦圮。2002年天台县人民政府批准并斥资修复济公故居,2004年5月竣工正式开放游览。重新修缮的济公故居充满南宋时代气息,蕴含济公文化内涵,具有浙东地方建筑风格的仕宦人家宅第格局的画卷。故居占地16亩,建筑面积6310平方米,主要由济公李氏祖居、陇西园、永宁村三大主体组成。济公李氏祖居为南宋浙东“三进九明堂”形制建筑,是济公出生之地、成长之所,故居内有厅堂、卧室、书房、佛堂、祖堂,内部摆设陈列的古家俱、画像、图片以及有关济公的生平、研究资料,再现了南宋时济公李府的生活形态,使人们加深对历史上真实济公的了解;陇西园是济公李府私家花园,内有水池、水榭、钓月亭、醉仙楼、游廊和济公……[详细]
东阳土墩墓群
  东阳土墩墓群位于江苏省东阳市江北街道、六石街道、巍山镇一带2006年6月10日以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东阳市文物办对西周古墓群进行发掘,1号坑、2号坑、3号坑都许多重量级发现,至7月23日,4号坑的发掘、清理工作基本结束,共出土三具人类骸骨和包括一尊三脚瓷鼎在内的105件珍贵文物。东阳土墩墓群现有5处保存较好,分别是祥湖石角山石室土墩墓、派园石墎洞山石室土墩墓、石宅银角山石室土墩墓、派园下马柴自然村前山土墩墓、古渊头峋界尖土墩墓。这些墓葬均坐落于小山之巅,作东西向,规模宏大。石角山、派园、银角山三座石室土墩墓墓室均由巨大的石块构筑而成,选用巨石多为板状、条状或方形,有的巨石长及数米,重达数吨,为其他地方石室土墩墓所罕见。现已清楚的墓室平面有“凹”字形、“凸”字形和长条形三种。前山土墩墓20……[详细]
张思村乡土建筑
  张思村乡土建筑位于天台县平桥镇,年代为明至民国。古老的村落,朴实的民风,张思村留下了三座祠堂,也留下了十多幢明清风格的院落,还有数幢民国年间的民居。张思陈氏宗祠,又名上陈宗祠,位于村中心墩头西北面,为务园陈氏第十三世祖浙峰公为其始迁张思高祖所建之祠,祠堂始建于明末,乾隆五十四年和嘉庆十九年有过二次重修,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五年修建。门楼为民国十七年重修,大门上的“陈氏宗祠”的匾额落款为“民国戊辰裔孙重修”。宗祠建有戏台和正厅,两旁建有厢房,为四合院形式。以前祠堂中挂有多块匾额,“大夫第”和“宋进士”说的是陈氏读书人的荣耀,而中间道光年间的“钦褒纯孝”匾额褒扬的是陈氏家族纯孝的传统美德。村中的龙光陈公专祠位于墩头台之南,它是张思陈氏十八世祖龙光公专祠,陈龙光于清乾隆初曾议叙监运司知事,其孙陈慕诚于……[详细]
飞鹏巷陈宅
  陈权东民居位于温州市鹿城区飞鹏巷98号。坐北朝南,由主楼、后楼外加围墙组成庭院式寓所。据说此民居为陈权东民居第。解放后曾做为市委机关宿舍。整个院落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门台设在庭院东南角,为西式砖门台。主楼为三间二层楼房。一层高出地面约1米(房屋底层架空为防潮与通风),由水泥楼连接。一、二层带廊,设水泥栏杆。房屋立面不在同一平面,凹凸有序,房门、窗均向外开启,并在门窗外设有百页式门窗套,可以自由启动。房间内部均架设木地板,一层下设有地下室。明间由屏门分隔成前后两部分,前为堂间后为楼道。屏门上木雕精美。后楼为四间二层砖房。南侧中部与主楼相通,带前廊,廊带砖做低矮栏杆。二层由一层西侧墙边楼梯旋转而上。走廊设北侧靠墙。后楼为四脊顶,青瓦铺面。院西北角有一水井,水质较好。陈权东(1882-196……[详细]
钱岙遗址
  钱岙遗址位于鄞州区横溪镇横溪村,1982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钱岙遗址于1976年兴建横溪水库时被发现。距宁波市中心约25公里。南依金峨山脉的太白山,北为广阔的鄞南平原,东距横溪街1公里,西距鄞县古城白杜2.5公里。其范围东至导流河红光闸大樟树下,西达导流河友谊闸毛竹山边,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50米。从挖掘的土层中可以看出有上、中、下三个文化层,土质分隔,互相叠压。出土了大量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类器物。 第一文化层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器物,有陶器、原始瓷和铜器等。陶器为泥质黑(灰)陶和印纹硬陶,器物有豆、罐、纺抡(均为黑灰陶)、瓮罐(印纺硬陶)、碗、盘、杯(原始瓷)以及铜器尊、削、锛等。 第二文化层为西周时期。出土的器物有陶器、原始瓷、石器等。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还有泥质黑(灰……[详细]
西山青瓷窑址群
  西山窑址群,位于温州市城区西侧锦山东、北山麓(锦山因位于旧城之西,故名西山),跨鹿城、瓯海两区。范围包括护国岭、乌岩庙、小山儿、正和堂等4处为相对集中的窑址分布区,其中乌岩庙、小山儿、正和堂位于鹿城区。1986年,浙江省考古研究所与温州市文物处联合组队对西山窑进行过调查和抢救性发掘,后又经多次调查,证明该窑址群是晚唐至宋代典型的瓯窑窑址群。产品一般胎质细白或略显青灰,施淡青釉,釉汁匀净光洁。主要器形有碗、盘、盏、钵、罐、壶、器盖等。盘碗类器物多素面,壶、罐类器物则常施以装饰,装饰手法有刻、划、贴塑、镂孔等,装饰纹样主要有仰覆莲、牡丹、蕉叶、云气、S形曲线、短线条纹等。匣钵有钵形匣钵和凹底匣钵两种,垫具有泥点、垫饼、垫圈等,另有亚腰形支具、碾轮等。碗、盘、盏等多明火叠烧,罐、壶、杯等表面施有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