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文物古迹介绍

41、佽飞庙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佽飞庙
  佽飞庙位于鄞州区姜山镇井亭村。2002年10月9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佽飞庙是祭祀“唐明州刺史黄晟”的纪念性建筑。整组建筑群坐北朝南,由门厅、戏台、厢房、佽飞宫、后殿等建筑组成,通进深55、33米,通面宽27、95米,占地面积约1546余平方米,共分两进院落。 门位于佽飞庙建筑群的最前端,单檐硬山顶,进深三间,通进深7.87米,面阔三间,通面阔12.9米。大门左右各有一耳房,耳房均为三开间,通面阔6.28米,前面与围墙形成院落。门设于前步柱,门前廊设卷蓬,分作三段弧形,卷蓬上部为草架。檐柱出牛腿,牛腿雕刻精美,上置花篮状大斗,斗前部及左右各出一昂,上与挑梁头相交,承托撩檐方。出檐有飞椽,内二架为抬梁式梁架,脊童柱立于三架梁上,三架梁下有一道横梁,梁下有垂花柱挂立将其分成前后两道轩,前……[详细]
二灵塔与“二灵夕照”
   暮色初起,东钱湖水波不兴。夕阳余辉洒满二灵塔,折射出霞光万道,塔影倒映湖中,湖光山色溶成一片美妙奇景。这就是被称为钱湖十景之一的“二灵夕照”。  二灵塔位于东钱湖东岸的二灵山上。山上东南逶迤而来,突兀于风光旖旎的东钱湖中,长约里许,一面连山,三面环水,有游龙入湖之势,形成一个狭长的半岛,扼下水港的出湖口。二灵山原名“蛇山”,北与蝴蝶山相对,一蹲一伸,隔水而峙;南与虾公山相望,一衣带水。  民间传说:古时每当阴霾浓雾之际,两山会合,蛇山上的一条大蟒游荡其间,吞云吐雾,危害渔民。有一得道高僧,察气度形,知有妖蟒作祟,遂在蛇山的项颈上建塔以镇之。从此,蟒蛇蛰伏不动。元人戴良赞谓:“东湖之名山水,不可以一二数,而二灵为最奇。”奇就奇在山抱水,水抱山,回环往复,令人遐想。  二灵塔为正方形石塔,矗立……[详细]
义乌大安寺塔
  大安寺塔位于义乌稠城街道绣湖社区绣湖公园内,以大安寺得名,建于北宋大观四年(1110),由吴圭(1068~1121)出资兴建。据遗迹和史料考察,塔的腰檐、平座栏杆、塔刹等在民国时已毁,现仅存塔身5层,残高23.45米。大安寺塔为六面五级疏檐砖木结构楼阁式塔,由塔基、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其中塔刹为1997年维修时加盖的覆钵顶。塔座直径6.82米,高0.55米,用石板叠砌成台阶式。塔身底层内径2.96米,外面宽3.21米,塔壁厚1.34米。转角处有倚柱,柱头卷杀。倚柱间有兼柱,将每面分成3间。明间设壸门或壁龛,底层3面设有壸门,第2至5层错落设有壸门3座。每层均有腰檐和平座,扶壁拱施重栱。斗拱下面的普拍方用木枋子。内部有砖砌的台阶,各层出挑腰檐和平座的木角梁和斗拱残件尚存。塔砖模印有“庚寅岁建……[详细]
桐庐华林寺
  华林寺位于桐庐县凤川镇南香泉山麓,又有别名“燕子窝”。因其地理位置风水佳,在民间又有“万代诸侯吉祥地”之称。华林寺的起源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寺庙创建于五代吴越(907-978)期间,已经有千余年的历史。而另一种说法中华林寺的创建时间更为久远,据《桐庐县志》记载,华林寺兴建于唐。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哪种说法,此寺的历史都在千年以上。可惜的是最早的华林寺却在元末毁于兵火之中。此后,华林寺先后于明洪武年间、景泰年间和清光绪年间重修。至建国初,历史悠久的华林寺尚存天王殿、大雄宝殿、上厅、下厅、斗阁、香泉亭等建筑,但在后来被逐渐拆除。华林寺的历史在1997年得到了延续。是年,释默悟法师在诸多佛教信徒的支持下重建了华林寺。华林寺的地理位置极佳。明代刘基曾经在他的《虎镇山记》一文中曾经对华林寺的地里位置做了……[详细]
嵊州马寅初故居
  嵊州马寅初故居占地628平方米,建筑面积1228平方米,坐南朝北,共三进,四周外墙砖砌、内墙板筑。门厅三开间,临街建筑,条石门框,实榀门。第二、三进五开间,均为五柱七桁的梁式架头结构,硬山顶,南单檐、北重檐。三进之间各有厢房连通,中有二个天井,前小后大,空气流通,光照充沛。第二进底层中间是厅堂兼作通道,东两间为小客厅与账房间(会计室),西次间是马寅初父母卧室,也是马寅初出生处。西尽间为马家厨房。第三进五间,东西两间打通,是“马树记”酒坊的酿酒场地;中间厅堂,是连接东西的过道,是组合酿酒的枢纽,向北设门可通户外,便于对外传递货物。西厢北间为马寅初卧室和上楼通道,东厢分别为酒坊师徒厨房和餐室。第二、三进楼上有回廊相互联通,俗称“走马楼”,原为马氏兄弟居住。现在马寅初故居底层恢复原貌,摆设依旧,厅……[详细]
王羲之故居旅游区
  书圣王羲之晚年隐居卒葬于金庭瀑布山,为道家“第二十七洞天”。这里四面环山,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王羲之故居坐落在这幽幽的山谷之中。景区汇集大量墨宝,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书法园林风景线。故居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诗情和墨香,与书生后裔聚居地华堂古村一起,形成了一处书法朝圣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区。王羲之故居位于嵊州市市区东25公里的金庭镇,这里四面环山,故居坐落在这幽幽的山谷之中。王羲之故居系列建筑有金庭观、书圣殿、右军祠、雪溪书院、潺湲阁,这里还有书圣墓、书法园林、书画长廊、放鹤亭等。一年一度的书法朝圣节,使景区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诗情和墨香。相邻的华堂古村,是王羲之后裔聚居地。王氏宗祠高高飞翘的屋檐和镂空的雕花,以及屋顶两端的乌龙甩尾,向人昭示着王氏家族的气派。悠长的弄堂,串联起一个又一个古老的台门,蕴含着明清……[详细]
羊山石佛寺
  地处绍兴县北郊齐贤镇境内,离市区12公里,前临104国道329国道复线背靠杭甬高速公路道口均有公路连通景区景区东部为石佛景区,西部为石城景区,总面积88.5公顷。据(吴越备史)和寺碑记载,隋开宝年间(公元581年至600年)越国公杨素为防御越国豪强起事,集民工采羊山之石筑越州(今绍兴)罗城,于是留下众多残山剩水、悬崖孤峰。唐时有僧人择峰凿石,筑建石佛禅寺,历30载而竣工,为绍兴著名石佛之一。经千年沧桑,风貌依然。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佛在石中,石在水中,水在山中”寓佛门胜地于旅游胜地之中的一个80多万平方米“大盆景”。石佛寺前后列三殿,头殿为天王殿,二殿为大雄宝殿,拾石级而上为三殿,并列城隍殿、大佛殿(即灵鹫殿)在一高28.5米石峰中。此山石外形奇诡,内辟为屋,石佛中坐,依石建寺,玲珑精巧,得……[详细]
四明山主峰.红佛寺景区
  红佛寺位于浙江省嵊州市黄泽镇北,四明山主峰下。是一座始建于明末清初的深山古刹。“苍岩倚天立,覆不如覆屋;玲珑开窗牖,落落明四月。”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游剡诗,道出了四明山区有石屋之名而彰显者,莫过于石屋禅院,即今之红佛寺。红佛寺后有石洞曰“大石屋”,周围有将军石、白龙潭、龙凤潭、天然石塔等,风景奇绝。“大石屋”可谓巍巍四明山之灵秀神奇处……从嵊州市县城出发,经城东经济开发区,转道进入至甲青村(嵊州市客运中心2-15路公交)的城郊公交线,再沿进山公路行至四明山脚的华丰村,一路石阶直到红佛寺。沿途风光别致,溪涧与山路时时交错,景观与情趣相融,是一个典型的纵深峡谷地带,红佛寺就深藏在这高耸险峻的四明山半山腰。红佛寺位于四明山主峰西端,海拔800多米,距嵊州市区25公里,原名石屋禅院,俗称大石屋。清道光……[详细]
印山越国王陵
  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浙江省绍兴县印山山顶,凿岩而成,墓向朝东。是一座由墓道、墓坑组成的平面呈甲字形的竖穴土坑墓。墓坑为长方形竖穴,坑口长46米,宽14米,深12.4米,四壁陡峭,不设台阶。墓室由加工规整的巨大枋木构筑,呈两面坡状。木棺置于中室,由一个巨型圆木制成的独木棺。坑底铺木炭,木椁外包140层树皮,树皮外夯木炭,墓坑内填青膏泥。山脚四周挖掘有防御保护的围沟。该王陵规模宏大,形制独特,葬俗充分显示了越国王陵制度的特点。印山越国王陵是迄今为止经正式发掘并被确认的第一座越王陵,是越文化考古的重大发现,对推动越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北有秦宫,南有印山”(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沉睡地下2500年之久的印山越国王陵重见天日,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兰亭镇木栅村和绍兴县林场交界处,有一……[详细]
50、平阳寺 AA
平阳寺
  位于浙江省绍兴县稽若耶溪源头(今会稽风景旅游区)的若耶山下,寺名“平阳”,因其在会稽之南,地势文阔平坦,又是群山环抱,春秋时越国始祖允常居此立都城。据《嘉泰会稽》记载∶东晋著名道士葛玄(号仙翁)曾居若耶山修道,相传所隐桐儿化白鹿,故山又名为“化鹿山”。又据清《康熙会稽县》记载∶平阳寺前身为“平阳道观”,此地群山错黛,环涧碧流,羽士兴焉,道观毁于明初兵燹。又据《中国佛教史》记载∶清顺治十七年(一六六○年),高僧道师奉帝命离京还山建平阳寺,作住持,赐号“弘觉禅师”;康熙五年(一六六○年)时规模六井,楼建七楹,檐高八尺;康熙四十四年(一七○五年),帝南巡,赐额“传灯寺”,并题“名香清梵”一匾;康熙五十二年(一七一三年)又御赐《金刚经》一部;乾隆五十二年(一七八七年),帝颁《大云》、《轮褥》两经各一……[详细]
义乌双林寺
  双林寺位于浙江省义乌市佛台镇罗汉堂,因经历15个朝代,15个世纪,达摩勘基,梁武帝敕建,传大士(520年)开创而闻名。更因有陈、隋两代帝王大臣数百人为0檀越,文、炀二帝作书宣敕慰劳大士弟子惠则等,而使其声名更震,昭彰宁宇。双林寺历史上规模之大、历代帝王贵赐供养之盛,非一般寺院可与之比。在北宋时,犹余僧舍1200楹,僧尼二百余众,染陈始创,盛况更隆,故史有“天下第三,江浙第一”和“浙东大刹”之称。宋时又被列为“天下丛林五山十刹”之一。英宗治平三年,御赐“宝林禅寺”匾额,徽宗大观二年赐田十顷。双林寺屡劫屡兴,香火不灭,在连续兴盛数百年后,于徽宗宣和三年,方脑起义,寺遭丘燹,“不幸煨尽,一椽不存”。高宗绍兴二年,传姓后裔领衔,募缘重建,捐得金钱寺十余万,“以其年春经始,三年冬造成,其高八十尺,而广……[详细]
苏步青故居
  苏步青故居位于浙江省平阳县腾蛟镇腾带村,背靠青芝山(又名卧牛山)。苏步青故居为祖遗木构平房:建于晚清,面阔5开间,20世纪40年代苏步青兄步皋在东首续建两间,尽间为凉亭;坐东北朝西南、占地3500平方米。西侧古藤缭绕,房前有奇树榕抱枇杷,后院有井,水清如镜,冬暖夏凉,四面围墙,门台偏西,前庭广阔。后院深幽,是典型的浙南村居民舍、农家住屋。前庭为低矮古朴、大气庄重的门台,门台为木材构建,上面盖着青瓦,它的正上方挂着是前国家主席华国锋亲笔题写的“苏步青故居”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牌匾。楹联家陈祗时为苏步青故居门台题联云:“棣华罨映;荪馤绵延。”步入门台,一条水泥浇成的小径呈在眼前,踏上通往古宅的小径,首先映入眼睑的是一尊既平静安详、又充满睿智的苏老半身石雕。石雕下座的左、右、前三个侧面分别刻着中、英……[详细]
53、艇湖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艇湖塔
  艇湖塔,位于浙江省嵊州市艇湖山巅。风水塔。据民国《嵊县志》:“艇湖塔,张志(康熙张逢欢《嵊县志》),在艇湖山。明嘉靖二十四年知县谭潜建。明崇祯七年圮,知县方叔壮重建。”六角七层,楼阁式砖木结构,底边长3.50米。底层南面开门,以上各层开窗3扇。腰檐菱角牙子叠涩。塔刹、楼阁已毁。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周恩来祖居
  周恩来祖居,在浙江省绍兴市区保佑桥河沿即今劳动路东首,是一幢坐北朝南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砖瓦房,富有传统特色的黑色竹丝台门。祖居外观古朴庄严,共三进,每进三间房。两进之间各有天井相隔,天井两侧有小廊对拱。第一进中间为台斗门,左右为耳房。第二进为大厅。第三进原为楼房,倒塌后,改建平房。现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绍兴市学校德育基地。周恩来生前多次说“我是绍兴人”,称绍兴为自己的故乡。据方志记载,保佑桥周氏是明嘉靖年间迁居绍兴城内的。在城内劳动路上,相传祖辈中曾有一对夫妇寿至百岁,故旧称“百岁堂”。周恩来先辈世居于此,祖父任职江苏时,迁居淮安。1939年周恩来到绍兴,曾在此接待亲友和各界人士,宣传抗日救国,为抗日人士和乡亲书写多幅抗日题词,并填写家谱。1984年,整修祖居时辟“周恩来史迹陈列室”,……[详细]
西塘建筑群
  西塘建筑群包括王宅、卧龙桥、五福桥、圣堂、护国随粮王庙、钟介福药店、倪宅、袁宅等八处文物点。位于西塘镇西街、朝南埭、塘东街社区。王宅位于西塘镇西街社区下西街65弄,清顺康年间,王渊一脉子孙移居西塘,兴此宅第。王宅占地3850平方米,坐南朝北,建筑分中、东、西三路。东路有五进(原六进,仅存五进,中间一进已毁);中路前半东部二进,西部三进,后半部共五进;西路七进。西路现开放前三进,后四进为私人住宅。其第三进为正厅,厅堂正中央悬挂有康熙年间翰林侍读学士海宁陈邦彦题“种福堂”匾额,以告后人平时多行善积德,日后定能使子孙得福。宅西有一条用168块条石铺成的“石皮弄”,宽度仅1米左右。卧龙桥位于西塘镇朝南埭社区北栅街144号东,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僧广缘募修。该桥占地153平方米,为单孔石拱桥,东……[详细]
江北岸近代建筑群
  江北岸近代建筑群共有4个建筑组成,分别为宁波邮政局旧址、谢氏旧址、英国领事馆、浙海关旧址。2005年3月被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宁波邮政局旧址宁波邮政局旧址,座落于宁波市江北区中马街道中马路172号,该建筑1927年所建,当时的鄞县一等邮局改为宁波一等邮局。1931年复改为鄞县邮局。1949年迁至车站路122号新局房。建筑座西朝东,面朝甬江,背靠中马路,是一幢二层外廊式砖混结构建筑。平面呈凸字形,面阔三开间。进深前后间,楼梯居明间,屋顶为四坡顶及人字顶组合,外墙采用青砖和红砖相结合的砌筑手法。东入口装饰爱奥尼柱头。建筑东、南、西三面置外廊,均采用拱券结构。颇具西式建筑风格,是宁波近现代建筑标志性代表。2005年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2、谢氏旧宅谢氏旧宅座落江北区白沙街道白沙路96号……[详细]
绍兴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1881年9月25日鲁迅就出生在这里,一直生活到18岁去南京求学,以后回故乡任教也基本上居住此地。: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这里原有的正中大门是六扇黑漆竹门,改建后已不复存在。新台门整座屋宇是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它是老台门八世祖周熊占(1742—1821)在清朝嘉庆年间购地兴建的,同时建造的还有过桥台门。鲁迅曾高祖一房移居新台门,世系绵延,到了清光绪、宣统年间,整个周氏房族逐渐衰落。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群屋宇连同屋后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拆掉重建,但鲁迅家居住的地方主要部分幸得保存。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整修,已经恢复旧观,原来的家俱也多数找回,并按原样陈列。交通:与鲁迅有关的景点,除绍兴一中外,都集中在市中心……[详细]
埭头村乡土建筑
  埭头村乡土建筑位于永嘉县大若岩镇,年代为清、民国。埭头古村位于永嘉县大若岩镇,古称埭川,初建于元顺帝至元年间(1335一1340),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了。埭头村在楠溪江风景名胜区的大若岩景区之中,紧邻崖下库景点,坐北朝南,三面环山,四周风光秀丽。永(嘉)绪(云)公路经过村外邻近的小若口和九房村。埭头古村依山就势而建,村后是卧龙岗山岗,村前田园阡陌,玉带溪、石护堤、笔架山,村西是崖下库峭壁奇峰,村东是小若岩幽洞美景。村中的古屋民居、古建筑众多。单说村中的宗祠,就有陈祠大宗、积翠祠、下房祠、启秀祠、抱朴祠、光裕祠等多座,形成村落独特的宗祠文化。村中还建有明代的吕氏尊神庙,本地人称为土地爷庙。村中的水文化浓郁,具有引水、储水、泄洪功能的水道沟渠形成水系网络,村中古井、池沼多多:池塘有墨沼池、方……[详细]
59、五磊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磊寺
  五磊寺位于慈溪市观海卫镇五磊山象王峰南麓,据光绪《慈溪县志》等有关史料记载,五磊寺的雏形崭露于公元3世纪。相传三国赤乌年间,吴主孙权之母吴国太坐船途经五磊山,深夜发现山上有隐隐火光,探知印度梵僧在此结庐静修,念其传道虔诚,下令建造了一座寺院,五磊寺的开山祖师印度高僧那罗延从此结束了风餐露宿、枕石漱流的生活。唐文德年间,僧令頵建五磊寺,名“灵山禅院”。宋大中祥符敕赐寺额“五磊普济院”,天圣九年僧岑继募资修葺。清顺治、康熙间临济宗高僧道忞、达变、拙岩抵寺讲经-,一时间,五磊寺香客如云,僧尼聚集,佛事兴旺,拥有殿堂楼寮140余间,成了浙东善男信女向往的名刹。宣统三年,天台宗四十三世法师谛闲莅寺主持,弘扬天台宗教义,改寺额为“灵山讲寺”,五磊寺遂成了天台宗道场。民国三年,炳瑞法师由金仙寺迁五磊寺任主……[详细]
舟山鸦片战争遗址公园
  公元1840年(清道光20年),英国侵华鸦片战争爆发。同年7月5日,英军炮轰定海城,次日城陷。定海镇总兵张朝发负重伤,知县姚怀祥等官兵殉难。1841年9月,英军再次进犯舟山,定海镇总兵葛云飞、寿春镇总兵王锡朋、处州镇总兵郑国鸿率5800名将士在定海城西的晓峰岭和竹山等地与敌血战六昼夜,相继壮烈殉国。定海第一次保卫战,是英国侵略者第一次以武力侵占中国领土之战,也使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丧师失地,蒙受耻辱。可以说,英国政府发动的对中国侵略的鸦片战争,迫使中国走上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道路,是从定海被占开始的。定海第二次保卫战,则是整个鸦片战争中历时最长、最激烈悲壮的一战。定海两次保卫战在中国近代抗击外来侵略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为褒扬先烈,昭示后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1995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