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文物古迹介绍

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
  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为纪念1955年1月18日在解放一江山岛战斗中光荣牺牲的525位烈士而建。。陵园主要建筑有牌楼、墓道、战斗纪念塔、纪念亭、石碑、烈士墓、烈士桥、烈士塑像、纪念馆、陈列馆等。被国家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陵园1986年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台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授予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列为红色旅游基地。2005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列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纪念解放一江山岛战斗和英勇牺牲的454名革命烈士,1956年3月4日,浙江省人民委员会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联合作战解放一江山岛而牺牲的烈士,在海门修建了烈士陵……[详细]
太平天国侍王府
  太平天国侍王府,坐落在金华城东鼓楼里酒坊巷52-3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61年,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攻占金华后构建,是全国现存的太平天国建筑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壁画等艺术品最多的一处。侍王李世贤,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1861年攻克金华后,以金华为中心建立太平天国浙江根据地。侍王府为当年其在浙江的指挥中心。整个王府由宫殿、住宅、园林、后勤四部分组成,毗连宽广的练兵场,总占地面积达63000多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院。东院以大殿为主体。门前有太平天国遗留至今唯一的一座照壁。大殿系当年太平军首领议事厅,所有墙壁、梁柱上均绘有各种壁画和彩画,十分壮丽宏伟。1939年抗日关键时刻,-总理曾到这里作过重要的抗战演讲。西院以住宅建筑为主,共四进。一二进之间有一长……[详细]
乌镇茅盾故居(茅盾纪念堂)
  浙江省桐乡市乌镇茅盾故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茅盾(沈雁冰)同志诞生和度过童年、少年时代的地方。茅盾故居位于浙江省桐乡市乌镇观前街17号。故居房屋始建于十九世纪中叶,临街四开间两进木构架楼房,分东西两个单元,建筑面积444.25平方米。一八八五年前后,茅盾的曾祖父购作住宅。楼房后面有一个半亩地大小的园子,茅盾的曾祖父曾在那里盖了三间平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茅盾用稿费并亲手设计草图,翻建成带有日本民房风格的书斋,建筑面积104.92平方米。茅盾自一八九六年诞生至一九0九年离乡求学,在这幢故居中生活了十三个春秋。一九八三年茅盾故居经中央批准筹建修复,依照茅盾童年时代的面貌进行了整修和复原。一九八五年四月0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亲自题写了“茅盾故居”……[详细]
64、隆山塔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隆山塔
  隆山塔位于瑞安市城关镇隆山。始建于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0),后毁,明洪武十二年(1379)重建。塔原为砖木结构,楼阁式,须弥座式台基,六面七层,底层有副阶。每层每面隐出槏柱和倚柱,分成三间,每层明间辟为壸门或佛龛,内设石雕或泥塑佛像。底层西面辟门,内置木梯,可拾级登临远眺。外施回栏,木构腰檐,翼角飞翘,风铎叮咚,声闻十里。抗战期间,塔刹、腰檐、副阶全部坍毁,残存五层。1988年,瑞安市政府拨款按原貌复原。今塔高38.5米,与飞云江大桥交相辉映,成为瑞安城市的标志。……[详细]
孔氏南宗家庙
  孔氏南宗家庙位于衢州市区新桥街中段北侧,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490平方米。家庙东轴线、中轴线建於清道光年间,后经修缮;市政府出资1600万元于1998年11月开始复建的家庙西轴线与孔府、孔园,2000年5月竣工,2000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一、家庙主要建筑:东轴线:正门、恩官祠、启圣祠、圣泽楼。中轴线:正门(孔氏南宗家庙)、大成门、东西两庑、大成殿。西轴线:正门(孔府先宗)、五支祠、袭封祠、六代公爵祠、思鲁阁。孔府:照壁、正门(东南阙里)、大堂、花厅、内宅,西侧为长廊及临街厢房。孔园:以大中堂为中心的园林,其间有亭、台、阁、榭、假山、回廊和池塘。二、沿革:自南宋建衢州孔氏家庙至建国前夕,一直由孔子世代嫡长孙掌管“衍圣公府”、“博士署”和“奉礼官府”。解放后由政府委托文化部……[详细]
七塔禅寺
  七塔禅寺七塔禅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南至百丈路,西靠箕漕街,北接箕漕街38弄,东近彩虹北路,历史上即为浙东佛教四大丛林(即天童寺、阿育王寺、七塔寺、观宗寺)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重点开放寺院。寺院殿堂结构典雅,古朴庄严,为典型的禅宗伽蓝七堂建制,主要建筑有:七佛塔、山门牌楼、天王殿、圆通宝殿、三圣殿、法堂暨藏经楼、玉佛阁、祖堂、钟楼、鼓楼、东西厢房、综合楼等。七塔禅寺初建于唐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距今已有1140余年历史。当时有江西分宁宰任景求舍宅为寺,敦请天童寺退居方丈心镜藏奂禅师居之,是为开山始祖,寺初名“东津禅院”。藏奂禅师是马祖道一嫡传法子、五泄山灵默大师的弟子,故东津禅院属于禅门洪州宗一脉。藏奂禅师深通禅宗心法,在甬城大开法筵,广设禅席,接引十方英灵衲子奋……[详细]
柯岩造像及摩崖石刻
  柯岩造像及摩崖石刻位于绍兴城西柯桥镇柯山南麓。隋唐时期石刻。《柯山小志》卷上载:“石佛高五丈六尺,相传隋开皇间有石工发愿为此,未成而逝,以禅之子,子复禅孙,三世讫功。”嘉庆《山阴县志》卷二十四:“柯山寺在县西三十里,晋永和年间敕建。旧志:产石,为民所采成岩洞,巧匠琢为佛,唐以来创寺覆之。”后寺渐圮,明副使黄猷吉重建,更名普照寺。康熙年间里人对石佛饰以金粉。20世纪70年代,石佛双手及膝部以下遭毁。1997年县文物部门修复石佛双手及螺发。该景点在柯桥镇柯岩村(直落港)西北1公里柯山南麓一巨形弧岩内。属弥勒像,高11.3米,螺发肉髻,宽颐广额,披褒衣博带式袈裟,袒胸束腰,左手按膝,右手作说法手印,跏趺坐式,坐平座上。该造像整体比例适中,造型敦厚,线条流畅,刀法娴熟,是我省保存较为完好的古代大型石……[详细]
通泽大庙
  通泽大庙坐落在我市陈溪乡境内四明山南麓狮山脚下,碧潭清流的达溪绕庙而过,对岸是挺拔高大的双石笋和象鼻洞,险崖峭壁,地势险要,山峰连绵,树木参天,竹海蔽日,鹭鹰啼鸣。当年择此地建庙,因这是一方风水宝地。  庙里供奉着一尊“大庙菩萨”。据历史记载,这位所谓的“菩萨”是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的一名智勇双全的著名战将,名为“灵姑浮”,后被敕封为“通泽将军”。据史料记载,公元前496年,吴、越在槜李(现浙江嘉兴)大战中,灵姑浮一马当先用大刀斩落吴王阖闾的足趾,夺来马靴。吴王阖闾身负重伤,羞愤交集,不久死去。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兴兵伐越,激战于夫椒(太湖椒山),越国战败,被吴军围困在会稽山。灵姑浮在越国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临危受命,忍辱负重,以自己的忠诚和谋略为保存兴越灭吴的力量,毅然带领一支将士……[详细]
德清原始瓷窑址
  德清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东望上海,南接杭州,西枕天目山麓,北连太湖。德清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曾孕育了南朝著名文学家沈约、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经学大师俞樾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德清是中国陶瓷史上“德清窑”瓷器的故乡,长期以来文化文物部门及专业人员致力于古窑址的调查发现和保护研究工作,新发现古窑址近百处。这些古窑址的年代上起自商代,经西周、春秋战国、汉六朝、下迄于唐宋,证明古代德清的制瓷业延续达两千多年,这为全国其它地区窑口所不及。德清窑是我国历史悠久、自成体系的著名窑系。其中最璀璨夺目的商周原始青瓷窑址群,迄今为全国所仅见。它的工艺成就、窑炉技术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是研究中国乃至世界青瓷起源珍贵的实物资料。2007年5月,由故宫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德清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对德清县经……[详细]
镇海口海防遗址
  镇海地处东海之滨的甬江口,素有“两浙门户”,“海天雄镇”之称,是我国东南沿海人民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的主战场之一,具有丰富的海防历史遗址。镇海口海防历史遗址集中分布在甬江入海口,不到二平方公里南、北两岸的范围内。镇海口的海防历史遗址内容齐全,自成体系,是我国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海防遗址。镇海口海防遗址,包括甬江北岸镇海区招宝山的威远城、明清碑刻、月城、安远炮台,梓荫山的吴公纪功碑亭、俞大猷生祠碑记、泮池(裕谦殉难处)、吴杰故居等八处;甬江南岸北仑区的戚家山营垒、金鸡山瞭台、靖远炮台、平远炮台、宏远炮台、镇远炮台等六处。南北两岸合计共十四处。这些海防遗址,是中国人民热爱祖国,不畏-,抗御外侮,自强不息的历史见证。戚家山营垒在戚家山山顶。戚家山又名七盘山、七家山,历来为军事要地。相传明朝戚继光等……[详细]
白沙溪三十六堰
  白沙堰是指位于金华市白沙溪上的白沙溪三十六堰,三十六堰古水利工程自东汉建武年(公元27年)开建,覆盖了白沙溪的全部流域,受益农田27.8万亩,至今仍有19座堰在发挥作用。白沙溪三十六堰是浙江现存最古老的堰坝引水灌溉工程。东汉时期首筑白沙堰,百余年间陆续建成横跨45公里、水位落差168米的三十六座堰。目前,仍有21座古堰继续发挥着引水灌溉作用,灌溉农田27.8万亩。东汉初辅国大将军卢文台,弃官挂职,隐退到金华婺南辅苍(今婺城区沙畈乡亭久村)。面对白沙溪水势湍急,晴则旱,雨则涝,连年灾荒,百姓深受其害的惨状,继夏禹治水精神,效秦蜀郡守李冰父子兴建都江堰之举,率部将与当地百姓,利用河流水势落差,先后建成首含辅苍尾跨古城的三十六(座)堰,成为全国稀有浙江最早的水利工程,使原来易受洪旱灾害白沙溪二州三……[详细]
72、应天塔
应天塔
  在绍兴市解放南路塔山(飞来峰)之颠。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平面为六边形,7层,高37.91米。塔身用砖石砌成,内置缘梯,外檐、斗拱用木制,各层转角处砌圆柱倚撑,每层均有门通向走廊,走廊外设木制栏杆。塔身由底层向上逐层缩小,造型庄重,色彩协调。据记载,塔在宝林寺内,始建于东晋末,久毁,宋乾德初复建,后又圯,明嘉靖间(1522至1566)再次重建,现塔上有嘉靖十三年(1534年)建塔题记。塔于1985年重修。北宋名臣赵汴有《观宝林院塔隅成》诗:“宝山新塔冠山形,心匠经营不日成。突兀插天三百尺,庄严容佛一千名。下临泉窦灵鳗喜,上拂云端过雁惊。入境行人十余里,指浮图认越王城。”塔山,在绍兴城南端,与龙山、蕺山鼎足而立,同为城中名山。历史上又名飞来山、宝林山、龟山。旧有巨人迹、锡杖痕、宝林寺、圣母阁、灵鳗……[详细]
何氏宗祠
  宗祠又称祖庙、家庙。武义县郭洞何氏宗祠是该村众多文物古迹中最突出的明代古建筑之一。建于明朝万历37年(1609年)。武义县嘉庆县志记载,全县有祠126座,其中建造年代确切并在明朝以前建造的祠堂共有10多座,这10多座祠堂中现在仍保存比较完好的已经不多,郭洞何氏宗祠是较好的一座,颇具代表性,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何氏宗祠位于郭下村,占地106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祠堂分为头门、正厅和后厅三进。头门(前厅)三大间东西厢房各两间;正厅五大间及东西回廊,厢房左右各三间;后厅五间与左右回廊及东西厢房各三间。正厅前的天井中建有宇台(俗称戏台)一座,戏台正面宽5.8米,侧面宽6.2米,面积36平方米。祠堂门廊大门边一对直径90厘米的抱鼓石(俗称户对)连同石雕底座共高1.76米。门口上方一块白色……[详细]
南湖革命纪念馆
  南湖革命纪念馆,为了纪念“一大”在南湖胜利闭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管理好“一大”嘉兴南湖会址,1960年,在党中央和浙江省委的直接关怀下,南湖革命纪念馆成立了。建馆之初,馆址设在湖心岛。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转型后,南湖成为旅游风景区。2006年建立新馆。1991年7月,建党七十周年前夕,一座由嘉兴人民捐款350万元兴建的南湖革命纪念馆在南湖东岸拔地而起。这是一座既有民族风格又有时代精神的现代建筑。步入纪念馆广场,一面长约3-4米的鲜红党旗镶在西南侧的墙壁上,广场四周筑有四个火炬形花坛,中心4个小花坛向心而抱,数千朵盛开的红花将广场映衬得异常灿烂。站在广场仰望纪念馆,只见寓意新中国度过42级台阶巍然向上,入口处状似锤柄的长廊凌晨空伸展,门前6根花岗石圆柱刚健质朴,给人以擎天柱之感。门楣上,-同……[详细]
75、真君殿
真君殿
  真君殿明时称石真人庙,位于沃洲山之阳,前临明湖。祀抗金名将宗泽。清光绪三十年(1904)捐资重建,耗资三万余金,历四年竣工,殿堂五十余楹,构筑精致,气度恢宏,是一座佛道合揉的庙宇建筑。近几年,对真君殿内的戏台、中殿等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修复,又建成六十甲子殿、财神殿、千佛殿、夫人殿、观音殿,更加丰富了真君殿的内涵。殿内有赤面严颜的真君石像,每年农历十月十五举行庙会。届时民间文艺、会班、娱神、旗、炮、仪仗、布龙、舞狮、抬阁、翻船、十番、鼓亭、回头拜、莲子行、三十六行、高跷、方旗等应有尽有,热闹非凡。迎神赛会每五年一大赛,邻县天台、奉化、义乌也有“会班”前来参加,与会者常达数万人,为浙东罕见。大殿:真君殿历经沧桑,保存最为完好的大殿为风火山式,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檐有一对西坑石悬雕的蟠龙石住,……[详细]
76、武山庙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山庙
  武山庙位于武山南麓,原为溪口镇上蒋、张、单、宋、任五姓氏族共同享用的众庙,用于红白喜事。故名武山庙,因坐落在武山南边脚下而得名。庙屋结构完整,分前后两进,东西两厢廊庑,中间天井设戏台,后进前廊增设盘龙石柱,保持清中叶前江南庙宇建筑风格。武山庙是溪口镇内重要祠庙,坐西北朝东南,轴线上为山门、戏台、东西厢房、大殿,东西有厢房各三间,建筑总面积达500多平方米。戏台呈方形,歇山顶,内置藻井,大殿前檐为青石盘龙云纹柱,内部结构穿斗和抬梁相结合。武山庙原系蒋、任、宋、单、张五姓祭祖场所,现为溪口博物馆。武山庙始建年代无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集资修葺,仅在原来基础上动工、维修,没有拓展、扩大。清朝末年,蒋介石的父亲蒋肃庵当上“庙首”,他动了许多脑筋。采取办学、收租、建立商摊等做法,使武山庙积蓄……[详细]
湖州子城城墙遗址
  湖州子城在湖州古城城中,原名项王城,因尊重西楚霸王项羽而得名。城始建于秦末。秦时,项羽与其叔父项梁居住在湖州太湖一村落,项羽素怀推翻暴秦的壮志,在秦始皇南巡时,项羽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矣。”其叔父项梁急忙掩住项羽之口,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以免惹祸。后此村落就名掩浦,又名项浦。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九月,项羽发动农民起义,从太湖边掩浦率义军向县城进军,途经宋溇(今属织里镇)项王桥,项王桥东、西侧桥联的上联,各有“桥号项王,率卒经过有项王”、“当符独握虎将,从战八千辈”。桥联道出当年义军雄纠纠、气昂昂的风貌。项羽在湖州筑项王城,军队驻扎在弁山,故弁山有“项王走马埒(四周有围墙马场)、饮马池”等。由于群众对项王的敬仰,在传诵中使项羽成为传奇人物。项羽力大无穷,“霸王举鼎”是说项羽独擘可举起千……[详细]
南宋墓道石雕群
  离宁波市区17公里的东钱湖风景区,历来以兼有"太湖气魄、西子风光"而著称,近几年先后在湖畔山岙中发现大批南宋(1127-1279年)墓道石雕,再一次引起世人瞩目。因为过去出版的《中国美术史》、《中国雕塑史》都没有谈到南宋的墓道石雕,而东钱湖南宋墓道石雕群的发现,则是填补了这段历史的空白,现在已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称墓道石雕为石象生,根据墓主身分,按照当时规制进行配置。东钱湖石象生遗存之多、制作之精美不仅省内罕见,在国内也属稀有,这与特定的历史和人文条件密切有关。据记载,在南宋152年中,鄞县籍的丞相就有史浩、史弥远、史嵩之以及郑清之、魏祀5人。史氏家族为南宋最大的望族,门庭显赫,有"一门三丞相,四世两封王"和"满朝文武,半出……[详细]
钱学森故居
  钱学森故居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座为纪念伟大科学家钱学森而修缮的钱氏祖宅。故居位于杭州市上城区方谷园2号,建于清末,历经百年,主要建筑仍然保存完整。经过修缮,钱学森故居重新焕发了“江南书香门第”的人文气韵,与陈列其中的各类展品,一起映衬出一代科学巨匠的成长背景和成才之路。钱学森故居于2011年12月钱老诞辰100周年之际隆重开馆。故居分为正厅图片展及二楼生活场景两个部分。正厅内《钱学森与杭州》图片展,展示了“杭州之子”钱学森的传奇人生。二楼为生活场景还原,分为卧室、书房及实物陈列室等,再现了钱家当年“古朴”、“雅致”的生活品味。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出生,祖籍杭州。三岁时跟随父母迁往北京,1930年在国立交通大学读书时,因身染伤寒在杭州静养一年。虽然钱学森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北京度过,但是……[详细]
80、西津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津桥
  西津桥位于永康城西,横跨永康江上。这里在600多年前是个渡口。著名的“西津晚渡”就出在里。每当夕阳西下,江面波光粼粼,立在船头,远处燕子低飞,眼前鹜鸭争游,景色分外艳丽,是永城八景之一。迄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始建成一座木造结构桥梁。此后屡坏屡建,最后一次修建于清嘉十二年(1807),并在桥头立了一块《西津桥志》石碑表彰。这次修建不仅已复旧貌,而且比先前更坚固更雄伟了。西津桥设计巧妙,造型奇特。全桥13墩14孔,长70丈,宽1.5丈,高1.4丈。桥墩上有木构桥身,上建廊屋55间,桥中心3间建有双层亭阁,构造美观实用。排列成行的石墩呈弧形向下游微曲,如此从北向南看,可使人感到“一眼看不穿桥身”,颇有气势。桥顶椽、檩刷以土红,显得古色古香。梁柱密布屏列,西厢低梁相间坐凳,可供游人小憩。桥内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