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文物古迹介绍

大资福庙
  杭州民间传说,岳飞爱将张宪遇害后,尸体被秦桧切成72块,分别丢在杭州72个不同的地方。当时百姓念着岳家军和张宪的好,自发筹资分别在这72个地方建起了72座庙宇。因为不敢公开纪念张宪,大家把这些庙叫做资福庙,一时形成了“十里八乡拜张宪,求福祉、保平安”的风潮。以前在众安桥、祖庙巷、东山弄等地方,都曾有过资福庙,不过时至今日,杭州留存下来的资福庙只剩下玉皇山南这一座了。2010年,在南宋皇城大遗址综合保护工程实施的大背景下,大资福庙修缮一新。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大资福庙由中国美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在原有大资福庙的基础上,配置了东西厢房、两廊及天井。恢复后的大资福庙总建筑面积1000余㎡,其中主殿360㎡,其余近690㎡。修缮部分尽可能保留旧有建筑的原始风貌,辅之以落地门、花格窗,凸显南宋民风南……[详细]
塔山遗址
  在浙江省象山县丹城塔山东南麓,依坡濒海,面积约3万平方米。1988年发现后,在浙江省考古研究所主持下,1990年、1992年两期发掘601平方米。,使象山地域人类活动的历史,从春秋战国时期,上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象山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在宁波市最南端,从历代《象山县志》记载来看,春秋战国时期始有人类在象山活动,因而一直以来都认为象山的历史不很悠久,但塔山遗址的发现、发掘,却把象山的历史推进到6000年前。塔山遗址位于象山县城塔山南麓的缓和山坡上,面临大海,据地质调查,离古海岸线只有几十米,总面积约20000平方米。1990年在省考古所的主持下于1990年、1992年两期发掘,证实了塔山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此遗址文化层堆积厚80-230厘米,分作十个地层,分属于三个大的历史时……[详细]
吴锦堂墓
  1926年1月14日,吴锦堂先生在日本神户养和山庄与世长辞,享年72岁。弥留之际,吴锦堂先生一再嘱咐子孙将他的遗体运回祖国,葬在家乡。1929年农历四月初十,其子启藩等将灵柩经上海、宁波从水路辗转运至慈北,在金仙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营葬仪式。回顾他“不欲以多金为子孙计”的懿行硕德,慈北广大群众扶老携幼,自发前往送行致哀。吴锦堂先生墓位于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的白洋湖畔,由墓园和墓庄二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354平方米。墓前湖堤横贯东西,东接金仙寺,西邻湖口村,东南近杜湖,西北是漾塘,适居锦堂先生生前造福乡里的重点水利工程中心。墓园平地起墩,四周条石砌筑,形成一块南北长38.3米,东西宽25.4米,高于路面的长方形大平台,其正面为石栅栏,东西北置水泥栏杆。进大门入墓园,墓道左右置抱鼓石,墓前外明堂石……[详细]
184、吴镇纪念馆 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镇纪念馆
  时代:元吴镇墓,位于浙江嘉善县,元代。坐北朝南,通高2.3米,墓径5.2米,墓基八边形,用条石砌成,条石棱角上刻有如意纹,石墓以上再叠三层条石,顶上堆土植草。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前是明万历知县谢应祥篆书此画隐吴仲圭高士之墓碑,碑高1.36米,宽0.62米,厚0.22米。吴镇自题梅花和尚之塔碑,仅存下半截,现置于梅花庵内。墓前东南1米处有梅花泉,前方甬道尽头是梅花亭,歇山顶,面阔进深均为3间。亭内立有明泰昌元年(1620)陈继儒撰写的行书《修梅花道人墓记》碑,高2米,宽0.94米,厚0.23米。亭西侧是洗砚池,1986年修复。东侧回廊上置有吴镇画竹刻石8方(称为八竹碑),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钱石耕据原拓本重刻。西侧碑廊有吴镇草书心经碑石3方,刘墉、皇十一子(……[详细]
185、梁妃塔
梁妃塔
  梁妃塔耸立于赤城山顶,四面七级,似一柄利剑直刺苍穹,昂然与云霞相吞吐,蔚为壮观。站在梁妃塔下极目四顾,方圆几十里风光尽收眼底,东面国清寺近在咫尺,隋塔耸云;南望天台城就在脚下,古城新城,滔滔始丰;西望桐柏仙山若隐若现;北望天台山莽莽苍苍,层峦叠翠,气势巍峨。介绍梁妃塔位于赤城山,始建于梁大同四年(538),系南朝梁岳阳王萧察为王妃所建,比国清寺隋塔要早半个多世纪。萧察是我国最早诗文总汇《昭明文选》主编萧统(昭明太子)的第三子,“好学善属文,尤长佛义。”大通中封岳阳王,为东扬州(辖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刺史。唐会昌五年(845),唐武宗下诏灭佛,拆毁天下寺院4.6万余所,史称“会昌法难”。梁妃塔、国清寺均未能幸免而遭敕废。唐咸通六年(865),僧宗立劝募修复,三塔仅留其一。五代周显……[详细]
大舜庙后墩遗址
  大舜庙后墩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新石器时代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岱东镇北二村北约200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采集石器有斧、锛、镞,通体磨制;陶片有夹砂红陶、泥质红灰陶和夹炭黑陶,纹饰以素面为主,还有绳纹、划纹、附加堆纹等。可辨器形有鱼鳍形鼎足。保存完整。 大舜庙后墩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岱山县岱东镇北二村衢山镇培荫后墩,南临公路,背靠山,东距范家岙约100米,西距凤凰咀山坡。遗址1983年烧窑取土时发现。文化层厚约1米左右。出土遗物有石斧、有段石(石奔),柳叶型石(石簇)、鱼鳍型鼎足以及陶片等。陶质有夹沙红陶、泥质红灰陶和夹炭黑陶。纹饰有绳纹、划纹、附加堆纹等。石器均为通体磨制,保存完整。采集有夹砂红陶和泥质灰陶残片,可辨器形有釜、鼎、罐、象鼻形支座……[详细]
厚仁后宅厅
  厚仁后宅厅位于永康市石柱镇,年代为明。后宅厅坐落在永康市石柱镇厚仁村,为厚仁李氏第八世祖松川公(字用彰)所建,距今已有近500年。它是永康现存唯一的明代古民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布局合理。整座建筑占地近千平方米,最多时曾同时居住着上百人。厚仁村古称碧湍之浒,据称始迁祖辉公1304年迁居于此,正是看中这里溪水环绕、一马平川的地理环境。现在的厚仁村有1300多人,村民多姓李。这座历史悠久的古村曾经有着丰富的古代建筑,包括1座古祠堂、4个古厅堂、5眼古井,古桥、古亭各2座……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布局严谨。如今,始建于公元1506年的李氏家庙经过修缮重建,已经承担起文化礼堂的功能,展示着村庄的历史文化,凝聚着家族记忆。村中4个古厅堂只剩下后宅厅,而且其东厢房也早已付之一炬。从其保存相对完整的正厅和……[详细]
春晖中学
  1908年,上虞富商陈春澜捐银五万元,在小越横山创办春晖学堂;1919年,陈春澜再捐银二十万元,委托乡贤王佐和近代著名教育家、民主革命家经亨颐等续办中学。今存一字楼、科学馆、图书馆、曲院等,各幢建筑均有长廊相连。经亨颐所居“长松山房”、夏丐尊所居“平屋”、丰子恺所居“小杨柳屋”、弘一法师所居“晚晴山房”等均现当年雅学风姿。春晖中学位于白马湖畔。民国十年(1921年),近代著名教育家经亨颐策划,陈春澜捐资创建。从1921年到1925年,在这里任教的有:夏丐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匡互生、王任叔(巴人)、杨贤江、刘董宇等。而到过春晖中学居住、讲学的有蔡元培、李叔同、何香凝、黄炎培、柳亚子、张闻天、俞平伯、吴觉农、蒋梦麟、于右任、吴稚晖……:今存一字楼、科学馆、图书馆、曲院等,各幢建筑均有长廊……[详细]
189、石公馆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公馆
  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撕下了和谈的假面具,公然向全国各个解放区和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为贯彻执行党中央由防御转为-的战略部署,1945年,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国民党反动派乘势而入,-再度笼罩三北大地。面对中共慈镇县工委领导开展的武装游击斗争和群众斗争,国民党反动派对三北地区发动疯狂的政治、军事清剿,一时狼烟四起,岗哨林立。为了粉碎敌人的清剿计划,中共慈镇县工委在宓家埭地下党员宓信官的配合下,在梅山北坡找到了一个天然石洞,并利用该洞穴既能隐蔽疏散、又便于联络的有利条件,辟其为中共慈镇县工委的秘密办公地,在此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四明特工委组织部长薛驹同志也曾到该洞传达上级党组织的指示。慈镇县工委的领导人为革命栖身于此,乐观地把石洞称为“石公馆”。从1947年冬到全国解放前夕,……[详细]
仓前粮仓
  仓前粮仓位于余杭仓前街道灵源村,南临余杭塘河。前身是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为备赈济而设立的临安便民仓。现存4栋单体建筑,均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661平方米。其中2栋为老式木房作粮仓,为房式仓。二十世纪60年代,按苏联模式加建2栋平房,为苏式仓。是全国首批“无虫、无霉、无鼠、无雀”粮仓。仓前粮仓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粮仓起源于南宋时期的临安便民仓。清嘉庆年间的《余杭县志·仓敖》记载:“临安便民仓,在县东十里,今名其地曰仓前”。临安为南宋时杭州的府名,余杭为属县,仓前属余杭县管辖,地处县城东面;便民仓,则是用来储存粮食供朝廷赈灾济民所用。仓前,原名灵源,自古就是著名的稻米之乡,粮源丰富;京杭大运河的支流余杭塘河横贯其中,运输十分便利,离杭州又较近,一旦需要即刻到达,南宋朝廷看中其得天独厚……[详细]
宝陀讲寺景区
  宝陀讲寺位于万佛塔对面,佛顶山索道下站附近,是普陀山上近些年新修的一处寺院。由于规模与普济寺相近,因此也被许多人称为普陀山第四大寺。这座新修的寺院给人最直观的感觉是恢弘大气,整个寺院依山而建,仿清朝皇家风格的建筑配上大理石的台阶,壮观又不显做作。去到宝陀讲寺的交通很便利,坐岛上的巴士到索道站,再步行一会儿就能到。宝陀讲寺的中轴线主体建筑如钟鼓楼、天王殿、大圆通殿、大讲堂和大宝0等,采用的是北方明清宫廷式建筑风格,严谨中透着不可侵犯的威严;东西两侧建筑如方丈院、库房和僧寮,采用的是采用南方古建筑风格,为这神圣之地增添了几许亲和婉约的气息。寺中最大的看点,一处是西北侧的圆顿戒坛,是江南受戒第一大坛。另一处是仿照洛阳龙门石窟修建的宝陀石窟佛像,十分精美。走到寺中高处远望,视野极好。宝陀讲寺虽刚建好……[详细]
松岩山摩崖石刻
  松岩山摩崖石刻位于黄岩区澄江街道大巍头村、岙里村及石柜岙村的松岩山上,共有七处。其一在松岩山天梯头,为元代石刻造像。石刻由佛龛、石像及两侧联对构成。佛龛长1.3米,宽1.3米,内凿石雕座像一尊。石雕造像脸部神态安详,双目微开微合,体态均衡,身着半袖衣襟。左右两侧分别刻有“外观尘境不生谓明心,内藏真体无形谓见性”联对,联高120厘米,宽26厘米,每字约13厘米。其二在松岩山天梯上路侧岩壁,石刻高58厘米,宽33厘米,题64字“观音五指化五尖行者记面打叟巨感□固来提间怡空印何如来片大推安稳四秀尖忍□非□□三千夅代妖□何日□求化度到西天者石……(落款)丹崖委羽□□此处”,文下饰菩提叶,宽33厘米,高13厘米。其三在松岩山天梯上路侧西岩壁,高53厘米,宽45厘米,题56字“清静无为--□□□不但□然……[详细]
挑矾古道
  挑矾古道位于苍南县,年代为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挑矾古道主要起点福德湾,人文遗迹众多。福德湾位于半山腰,是当年开采明矾工人生产、生活的聚居地。依山而建的民居,形成一条小街,民居砖石结构,典型的旧式矿区建筑。附近尚有旧式煅烧炉,旧采矿区等遗迹。福德湾山脚为矾山老街,旧称“内街”。以亭子脚为中心,曾店铺众多,过客匆匆。如今民国建筑依然完整。南宋、埔坪,地方上均信奉马仙娘娘,埔坪柯岭脚下,就有一座始建于明代的马仙宫,内尚保存一康熙年间勒禁碑,门前参天大樟树,紧挨大道,成为挑矾客的重要憩息地。溪光村历史悠久,清代南宋垟机智人物李士林旧宅即在此,李士林倡导修建吾南书院,成就清代平阳地区一大书院。南宋老街,则保留了众多民居和人文遗迹。北山下,有多座民居,分属李氏、周氏、欧阳氏,其规模宏大,建筑精美,是浙南……[详细]
194、西洋殿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洋殿
  西洋殿又名“松源殿”、“吴判府殿”,座落于五大堡乡西洋村松源溪畔,系古代菇民为纪念香菇鼻祖吴三公而建的纪念性建筑。始建于宋咸淳元年(1265年),几经变迁,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庆元、龙泉、景宁三县菇民集资重建。1997年公布为浙江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洋殿依山傍水,座北朝南,建筑平面呈纵长方形,进深32米,面阔19.4米,占地在952.35平方米。该殿为四合寺观式建筑,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照墙、山门、前厅、戏台、中台、正殿等,在正殿前分列左右厢房,厢房中心间为钟鼓楼,与正殿相对是倒座。正殿中底置吴三公像。殿外东侧有一古井,为“运木古井”,相传建庙用的木材以是从井里涌出,传说颇似杭州净慈寺的“运木古井”。据《庆元县县志·人物》记载:吴三公为庆元县百山祖乡龙岩村人,兄弟间排行第三而得……[详细]
195、汤和庙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汤和庙
  汤和庙位于今温州市龙湾区海滨街道办事处宁村(即“宁村所城”)的十字街头。汤和庙原名东瓯襄武王汤公庙,清时改称汤和庙至今。明嘉靖七年(1528年)巡按御史报经明朝廷批准,为表彰汤和筑城功绩而建。汤和庙从照壁到大殿始建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后殿为清乾隆年间(1736-1795)扩建,此后不断集资维修,直到现在。汤和庙坐北朝南,照壁在路南,上 书-巨大的“福”字。大门在路北,上悬刻有“汤和庙”三个金黄色大字的雕花竖匾。大门和二门之间,是一个院子。二门分左中右三座门,均为石础红柱红门,柱上悬有木刻黑底绿字的楹联,中门上方有两道横匾:一为“永康兆民”,另一为“第一功臣”。进了二门又是一个较大的院子,坐北朝南的是一座大殿,殿上供奉着汤和的木质彩雕像,由一个巨大的镶玻璃的彩色木龛护卫着,上悬红底金字……[详细]
椒江戚继光祠
  戚继光纪念馆位于椒江城区东山西南麓。占地面积2010平方米,陈列面积640平方米,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自幼读书练武,十七岁袭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曾专任山东海上防御倭寇之职,后调任浙江台(州)金(华)严(州)参将等职。屯驻海门卫。在台州四年,转战台州各地,历经桃渚、海门、新河、太平等战,取得了九战九捷的胜利,大创倭寇。又四年,在讨平福建、广东的倭寇后,取得了抗倭战争的胜利,扫清了持续二百多年的倭患。海门人民为纪念戚继光的抗倭功绩,明代即于城隍庙戚家军驻兵处建立戚公祠,奉以香火。解放以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保护文物古迹,多次拨专款维修,于1987年1月戚继光纪念馆正式开馆。纪念馆坐北朝南,前为照……[详细]
衢州文峰塔
  文峰塔,始建于宋,明修,清重建。座落在常山县第一中学校园内暨天马镇南部的文笔峰(塔山)之巅。一九八二年二十六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清光绪《常山县志》载:“文峰塔”在县东南山巅,乾隆戊予年(1168)知县苏王比建,明代万历年间知县唐三屏修,清嘉庆十二年五月十九日圮,十八年知县陈生集绅耆等重建。以关“一邑文风也”,且建筑位置选择在山峰上,故取名为“文峰塔”。文峰塔系六角七层楼阁式砖塔,高29.5米,石筑弥须座塔基坚实牢固,由四层青石板构成,各层塔身三面开拱券门,另三面设假窗,每层菱角叠涩出檐并作发戗,翼角起翘,转角垂柱饰花篮,塔刹相轮均保存完好。该塔秀丽挺拨,造型优美,第二层的假窗上嵌有清嘉庆重建文峰塔碑记,塔旁原有集真观、半闲亭及魁星阁等建筑,其中半闲亭现已改作它用,集真观……[详细]
开平闸遗址
  瞿屿陡门,俗称“下陡门”,遗址位于温州市鹿城区黎明街道上蒲州村下陡门自然村,杨府山东麓。据村民介绍,瞿屿陡门在20世纪80年代被村民填埋于地下,修造晒谷场。直到2010年6月底,在山下河贯通工程一期工程施工现场被发现。2010年8月,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配合市水利局“山下河贯通工程”建设,对杨府山东麓的瞿屿陡门进行清理。陡门平面呈东西方向,建于瞿屿(即杨府山)山麓基岩上,故名。陡门总长约16.75米,闸5孔,每孔宽约2.8米,孔高约1.8米,闸墩长约2.3米,宽约0.5米,墩两端立方形花岗岩石柱,石柱间以条石砌筑,北首并排两立柱上开闸槽两排,闸墩北侧有斜撑条石,闸墩柱头开有卯孔与闸墩条石和撑石卯接。墩上有石桥。东数第三闸墩立柱南侧面上刻有竖列“开平闸”三字。瞿屿陡门确切始建年代已不可考,南宋……[详细]
贺秘监祠
  贺秘监祠位于宁波海曙区柳汀街98号,为纪念唐代诗人贺知章而建,1981年12月被公布为海曙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四年(1865)修复。宋绍兴十四年(1144),郡守莫将在贺读书故地辟“逸老堂”以祀知章和李白。以后屡经兴废、更添,至元至正十九年(1359)始作祠专祀之。明洪武间(1368-1398)迁祠于今地。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会稽永兴县(肃山)人,唐证圣元年(695)举进士,以后累官至正授书监等职,天宝二年(743年)十二月,因病辞官还乡。贺知章既工文辞,也擅草隶,性旷夷,善谈说。平时嗜酒,与杜甫、李白等结为好友,至晚年尤加纵诞,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以邀游里巷为乐,醉后挥舞笔黑,顷刻间写好文章,惜乎他流传下来的墨迹极少。该祠建筑布局大气完整,又为名……[详细]
谢用卿一门三英烈故居
  谢用卿(1898—1944),字庆生,1898年出生于永嘉县蓬溪村。1917年,从枫林高等小学毕业后,先后在鹤盛和乐清珠屿等地担任小学教员。1930年,毅然辞去了学校工作,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同年6月,在永嘉、乐清交界的“隘门岭”战斗中被捕,押送苏州监狱。翌年春,经同狱的共产党员程大伟介绍加入共产党。1937年8月,获释回家,在家乡先后担任永嘉战时青年服务团第二分团干事、总干事。1938年11月,担任中共西楠溪中心区委书记。1940年12月,在永嘉下家岙村第二次被国民党顽固派逮捕,翌年4月19日,趁日寇攻陷温州时混乱得以破牢而出,脱离虎口。1941年下半年,在潘坑教书,并将工资交予党,作为活动经费。1943年秋,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带领长子谢裕陆及谢方枢等人赴浙东四明山根据地中共鄞奉县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