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文物古迹介绍

    201、集庆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集庆楼
      集庆楼坐落在初溪村北面溪边,海拔500多米,高出溪面约30米,地势险要。圆形土楼,两环,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坐南朝北,占地2826平方米。该楼中轴线自北而南依次为门坪、楼门、门厅、天井、内环及内外环通道、天井、祖堂、后院。楼门为石质门框,阴刻楹联:“集益都从谦处爱,庆徐只在善中求。”横批:“物华天宝。”厚实的门扇封铁板,上方设防火水槽,可有效防止火攻。外环土木结构,直径66米,高4层。底层53开间,二层以上每层56开间。底层墙厚1.6米,无石砌墙基,后人在墙外表用鹅卵石加砌1米高的石墙贴面,以防土墙被屋檐水溅湿。建楼时只设一道比其他土楼宽敞的楼梯,位设于门厅东侧,通至四层。底层为厨房,底层、二层不开窗,二层为粮仓,三层以上为卧室。外环1-4层原为内通廊式,清乾隆九年(17……[详细]
    梅鹤古建筑群
      梅鹤古建筑群位于宁德市蕉城区虎贝镇梅鹤村,年代为宋至民国。简介:包括三座桥(九跳桥、沉字桥、柳墘桥),一个门(石阙门),三处宫庙(车山宫、东岳宫、林公宫),一处明代民居(十年厅),五处清代民居(方厝里、林居琫厝、林居清厝、林杜行厝、林赞帮厝),一处民国建筑(后为知青点)等14处建筑。九跳桥始建于宋,为三孔伸臂石梁桥,全长25米,宽2.4米。沉字桥又称花桥,始建于宋崇宁五年(1106),清乾隆四十年(1775)及民国二十五年(1936)等数度重修,三孔石拱木廊桥,全长36米,廊屋面阔十一间,当心间做歇山顶桥亭。柳墘桥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为双跨石梁柱桥,占地面积约11平方米。石阙门建于明代,占地面积20.5平方米,是用块石相向垒砌的门墙,顶覆石墙帽,前方底部做须弥座,两墙之间为石铺地面,……[详细]
    203、百丈震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丈震
      在前往百丈震的途中,大家可随我手指的方向看到百余米高的瀑布,体验南宋朱熹观赏飞瀑的赞叹:“飞瀑百丈,若玉虹然”。当您饱受阳光照耀下百丈瀑布的流金溢彩、绚丽壮景之后,便可在凉风习习之中直径百丈庵。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将要登上百丈震,也叫“百丈岩”,是雄镇建瓯南天的三峰高山,最高山峰海拔1338米。此山有三岩,各称一、二、三岩,站在这三岩,可以看到古田、建瓯、南平、迪口等地。百丈庵始建于唐代光化年间,传说:马氏仙奶(俗名马五娘)前往浙江杭州取水,腾云而归,路过百丈岩峰,见朵白莲花,绚彩壮丽,欲在此建庙栖身,随手抛下一根神竹,名叫“溪槐仔竹”,并托梦给正在打盹的一位采药老农,请百丈村人以竹为柱,就地建庙供她安身。庵边溪水喧啸,全国罕见的无骨鱼活跃可见,此鱼无鳞无骨无腥味。据说,宋朝朱熹到此讲学,明朝……[详细]
    莆田县第一届农民协会代表会议会址
      莆田县第一届农民协会代表会议会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文献路中段。莆田在建党初期就注意开展农-动,在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期,1926年7月陈国柱从广州回到莆田后,主动同国民党左派人士曾天毅、郑炳炎、陈震、郑春荣、林海川、郑秀毓等合作,秘密酝酿成立中国国民党莆田县党部筹备处,12月北伐军攻克莆田之后,县党部筹备处便在城中心的“鼓楼顶”(即古谯楼上)公开挂牌办公,得到广大农民和城镇中下层知识分子的拥护。在农-动比较活跃的北路(城郊)、涵江、江口、广业、常太等区亦相继成立了区党部筹备处,公开登记发展党员,并送县党部筹备处统一制发党证。1926年12月下旬,国民党福建省党部筹备处任命陈国柱、林清汉为莆田农-动特派员,负责筹建莆田农民协会。于是,陈国柱便以县党部筹备处的名义通知全县各区推举农协代……[详细]
    涌泉寺天王殿
      涌泉寺天王殿位于晋安区鼓山的涌泉寺内,为涌泉寺的核心建筑之一。殿始建于五代后梁开平二年,历代都有重修,今构基本保持了清代风貌,立面有改动。天王殿门额悬挂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御书“涌泉寺”匾额,门前庭院两侧耸立1972年由福州市郊龙瑞寺迁来的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制作的七层八角千佛陶塔(陶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对。据《鼓山志》载,天王殿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始建。宋绍兴七年(1137年)僧士珪重建,上为罗汉阁,下为金刚殿,当时天王殿结构可参考宋代福州知州程迈《重修涌泉寺碑》记载:“僧士珪修五百罗汉阁,下辟三门,傍通两廊,翼以随阁,俨然有飞走之状。”1542年涌泉寺毁于火,数十年间处于有山无寺的状态。1619年郡人曹学佺与僧道东智谛重建大雄宝殿,1629年林宏衍与僧……[详细]
    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成立旧址(汀州试院)
      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汀州试院,位于长汀县汀州镇兆征路41号。1932年3月18日,在此召开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宣告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成立。该址座北朝南,始建于宋代,明清时辟为试院,是汀州八邑生员应试处,称汀州试院。由门房、大堂、住房、后厅、厢房、简舍等土木平房相互联结而成。占地11370平方米,199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1年11月25日,闽西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汀州召开。大会听取了张鼎丞、郭滴人等出席全国“一苏大”的闽西代表团对“一苏大”精神的传达,确定闽西苏区的任务是:“巩固和恢复闽西苏维埃的政权,开展宁化清流归化闽北的工作,把闽西和闽北联系起来,把闽北闽西造成一大块的红色区域,来建立福建全省苏维埃政权,造成中央苏区巩固的后方。”闽西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详细]
    三坊七巷之塔巷
      三坊七巷之一。塔巷在郎官巷以南,西通南后街。原名修文巷,宋代改称兴文巷、文兴巷。以闽国时建育王塔于巷北而改今名。此大塔位于巷北,并有塔院看管,被视为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塔还在,以后未见记载。清代在巷内砌造半片的小塔,作为古迹纪念。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门之上。塔巷旧有旌孝坊,为明代孝子高惟一立。塔巷如同其他坊巷,也是一条代有名人的人文坊巷,与这条巷子有关的,有开闽王王审知,宋代杭州知州陈襄,南宋知县陈肃,清王夑(知州)和王有龄(浙江巡抚)父子,海军将领叶伯鋆,民国陆军元老王麒,还有林长民、林徽因父女等历史名人。他们都在巷子深处留下了历史的足迹。在塔巷东头有福州永负盛名的“永和鱼丸店”。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区域内,郎官巷以南,西通南后街。类型:历史建筑特色街区……[详细]
    荷山中央红军东方军旧址群
      荷山中央红军东方军旧址群位于沙县富口镇荷山村,年代为1933-1934年。简介:荷山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有“中央红军村”之称。1933至1934年,彭德怀、杨尚昆等率领中央红军东方军驻扎荷山村,人数最多之时曾经达到1万多人。旧址群由东方军司令部、通讯站、红军医院、造币所、红军亭、红军井、红军墓等组成,是沙县乃至三明地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处重要的革命遗址。司令部旧址原为新庵庙,是一处供奉马氏仙娘的神庙。建筑坐北朝南,由前坪、前堂、天井及其两侧厢房、正堂组成。天井两侧的厢房曾经是彭德怀等东方军红三军团主要领导人的居住之处。通讯站A站位于荷山村大厝坪,原为陈氏宗祠,始建于清后期,建筑坐东北朝西南。通讯站B站位于荷山村大厝坪,通讯站A站的右侧,原为陈氏民居,始建于清后期,建筑坐东北朝西南。红军医院……[详细]
    云根书院
      云根书院云根书院位于政和县城南青龙山上,临近烈士陵园,每日都有众多政和及外地游客登临书院。新建的云根书院,远远望去,规模恢宏,蔚为壮观;书院建筑群是仿宋建筑风格,体现理学文化,格调高雅,风貌独特,古色古香。沿着石阶往上走,首先见到的是高高矗立的牌坊,书院内建筑群的主体有朱子阁、先贤祠、天光云影楼、碑廊以及朱熹雕像等部分,院内亭阁游廊、小桥流水和院外青山绿水相互映衬,书院更显得气宇轩昂。站在最高处的朱子阁上,临风凭栏,山川河流、阡陌田畴、桥梁楼宇……熊城美景尽收眼底。书院总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工程于2004年8月动工,历时3年,2006年10月竣工,包括公路等附属工程建设,总投资达400余万元。这次是第七次易址重建。走进书院,朱子阁、先贤祠、碑廊最吸引人们的眼球。目前,朱子阁内只陈列着朱熹……[详细]
    泉州东岳庙
      东岳庙位于峰尾镇诚峰村。这里北障沙格,南近黄峰,与兴化吉口、湄洲诸岛互为犄角,自古就是一道海防要塞。明洪武廿年(公元1387年),为御倭寇侵扰,筑石构城垣,即峰尾城,城东旧城顶高阜,筑有烟墩烽火台。东岳庙就建在城之南门外旁,坐北朝南,占地668平方米。庙始建于宋嘉定十三年(公元1220年)。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清廷为切断沿海人民与郑成功的水上联络,下旨海滨居民缩界内迁,峰尾庶民避迁仙游赖店,人去庙毁;清康熙廿二年(公元1683年),村民奉诏返乡,迄至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五月,遂在原基址上重建东岳庙;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法夷侵扰闽台,峰尾诸多商运船舶-困台岛海港,乡人恩谢侯王庇佑“不日旋棹荣归”的“灵异”卜示,慨捐巨资,对东岳庙做一次较大的扩建修缮,工期逾1……[详细]
    龙岩闽西革命烈士纪念碑
      闽西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龙岩市虎岭山闽西革命烈士陵园内,为纪念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闽西革命先烈而建。1955年奠基,1956年10月19日落成。纪念碑占地面积1500万平方米,碑高25.38米。汉白玉、花岗石垒砌。基台三层台坪,周围栏杆;四面分别镌刻邓子恢、张鼎丞、魏金水、伍洪祥等题词。1991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闽西是当年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闽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10多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在册烈士24000多人,占福建省烈士总人数的53.6%。为了缅怀褒扬先烈的丰功伟绩,激励后人,闽西人民于1955年在龙岩市城区虎岭山兴建了闽西革命烈士纪念碑。1984年,根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谭震林副委员长生前提议在烈士纪念碑北端兴建闽西革命烈士纪念馆,1……[详细]
    长汀县革命委员会旧址
      长汀革命旧址位于福建省西部长汀县,开创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初,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从井冈山转战到赣南、闽西,3月份,第四军发动的长岭寨战役告捷,红军攻占了长汀城并成立了闽西第一个红色政权——长汀县临时革命委员会。到5月时,红军控制的区域达到五个县,方圆数百里。又经过不断的发展,闽西、赣南革0据地逐渐连成一片,到1930年的下半年,形成了中央革0据地。长汀革0据地是闽西革0据地的一部分,后来也成为中央革0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汀革命旧址主要包括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福音医院、云骧阁、章耕别墅、中华基督教堂等处革命旧址。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长汀县城兆征路,旧址原是历代汀州府的府试院,1857年改建。旧址的整个建筑为木质结构,占地3000多平方米,内有朱子祠、龙山书院等建筑……[详细]
    南剑州重建州学记碑
      南剑州州学始建于宋天圣三年(1025),元佑年间(1086—1094)郡守王汝舟加以扩建。建炎四年毁于战火,绍兴二年(1132)郡守刘子翼徙建于郡西龙津馆,绍兴十五年郡守路采迁回旧所重建,于绍兴十七年夏落成,七月十六日撰成《南剑州重建州学记》,张致远撰文,张致远,沙县人,宣和三年进士,历任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给事中等职。罗荐可书写,陈师孟(南剑州州学教授)立石。《南剑州重建州学记》碑为石龟驮青石雕碑,今存于南平二中校园内,该碑高3.125米,宽1.64米。碑额双行竖写篆书“南剑州重建州学记”8个大字,全碑连额共1121字。碑文论述了南平是个山川秀丽人才辈出的地方。记载重建州学过程,盛赞旧州学培养众多人才,纵谈儒学发展历史,抨击当时社会轻浮浅薄、追逐势利的风气,希望复兴学校,推行教化,以匡时……[详细]
    赐恩岩观音石刻造像
      瑞像岩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清源山左峰。岩下山径迂回,岩前奇石突兀,排列如僧人群立,称之罗汉峰。附近岩石林立,有石龟、石蟒、石城、石窗、石门诸胜,惟妙惟肖。因有释迦瑞像石雕一尊,故名。鉴尊石像乃就天然岩石依崖凿而成,高4米,宽1.5米。左手下垂,掌心朝外,明成化年间建有石室,用以保护石像,石室纯用花岗岩筑成。石像、石室同为岩中主要文物。赐恩岩的白衣观音造像,雕于北宋元右年间,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清源山的泉有一百多眼。著名的叫“孔泉”,也称“虎浮泉”,泉从一斜卧大山石孔隙中迸出,细流清清,常流不绝。清源、泉山因此得名。弥陀岩侧的“泉窟观瀑”。在雨季有“虹雨千层吹不断,琉璃万斛涌还多”的景象;而在旱季,则凝脂潜滴,须待上方水库放闸,人工造瀑。据史书载,赐恩岩为唐代皇帝赐给刺史许稷的封地。许稷出……[详细]
    乌山革命旧址
      巍巍乌山,屹立于八闽之南;壁立千仞,磨砺铮铮铁骨。乌山位于福建省云霄、诏安、平和三县的交界处,是早期苏区和闽粤赣边区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有“闽南革命摇篮”之称。1928年3月,“平和暴-动-”打响了八闽第一枪,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先后成立了饶和埔诏县委、云和诏县委等党组织,组建了工农革命武装。1935年9月,卢胜带领红三团40多名指战员挺进乌山,卢胜成立了闽粤边独立营,建立了乌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大规模的敌后游击战争,革命斗争从乌山发展到整个闽南地区。巍巍乌山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依靠乌山人民,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以不朽的革命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老游击队员之家”暨闽南乌山革命历史陈列厅,坐落在乌山景区前,占地面积206平方米,内设革命史陈列厅,用照片、文字、实物,介绍乌山革命史,供后……[详细]
    毛票故居
      毛票故居位于德化水口镇毛厝村。1943年,永德大特派员吴天亮以卖故衣为名来到毛厝村,进行秘密的革命工作,先后发展了毛票等一批中共地下党员。毛票旧居——岐山堂遂成为吴天亮秘密开展抗日救亡宣传的据点之一。1943年8月,毛票被选送到闽中特委在仙游上湖底举办的骨干学习班学习。学习结束后,与省委委员黄扆禹、永德大特派员吴天亮等回到毛厝,遵照省委指示,建立岐山堂地下交通联络站,然后开辟德化至大田武陵安的地下交通路线。11月间,吴天亮、毛票等人到大田武陵把林大藩的队伍接到毛厝。随后,黄国璋、郭永星等8位同志也来到毛厝。毛厝村成为仙、德、永、大地区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之一,岐山堂也一度成为游击队的重要交通站,为1944年省委机关南迁坂里打下基础。1944年3月省委机关迁移德化坂里时,毛票负责内外交通联络、生……[详细]
    忠山古建筑群
      忠山古建筑群位于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年代为明、清。简介:由先贤祠、永兴庵、楚山公祠、隆武桥、庄氏宗祠、陈家大院、庄述富民居等七座建筑组成。先贤祠:始建于元至正年,清康熙年大修,坐东朝西,由院坪、下堂、边廊、天井及上堂组成,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上堂面阔五间,进深六柱,上堂四根正金石柱为梭柱造,柱高4米,直径近1米,柱础为上、下两节高浮雕的莲瓣仰覆式样,有明显的元代建筑风格。永兴庵:始建于唐会昌年,清同治辛未年(1871)重修,由院坪、山门、前殿、天井、边廊、大殿组成,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九柱,明间抬梁减中柱,悬山顶。楚山公祠:始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坐东朝西,由院坪、护厝、门楼、下堂、天井、花厅、上堂、后堂组成,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隆武桥:……[详细]
    闽中第一个中共支部——莆田党团混合支部成立旧址
      闽中第一个中共支部成立旧址哲理钟楼位于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仓后路7号。1925年底,中共中央派莆籍共产党员陈国柱回莆田进行建立地下党的工作,哲理钟楼就成为地下党的革命活动据点、中共莆田地方组织的诞生地、闽中革命的摇篮。陈国柱奉中央指示回莆后,应聘在具有光荣斗争传统的母校哲理中学任教,住在哲理中学钟楼二层。1926年2月,陈国柱在钟楼宿舍内召集经过培养和考察的进步学生开会,宣布代表党组织接收他们加入青年团,同时成立莆田党团混合支部,书记陈国柱,组织委员陈天章,宣传委员陈德来,直属党中央领导,使闽中成为福建省最早建立中共地方组织的三个地区之一。同年6月,陈国柱将原发展的团员全部转为中-员,发展为中共莆田支部。支部改建后,积极向农村发展党员,在斗争中物色发展对象,吸收骨干分子入党,建立农村党支部。……[详细]
    永春红四军标语
      1929年8月红四军进驻永春横口、一都时,十分注重革命宣传工作,沿途处处刷写标语,张贴文告,散发传单,宣传革命道理和红军的宗旨。横口和一都许多房子外墙上,至今仍保存着当年红军刷写的许多革命标语。现在郭氏家庙墙上仍完好地保存着两条红军标语:“国民党勾结帝国主义,共产党打倒帝国主义”、“都市是人类的坟墓,乡村即我们的乐园”,后一条标语反映了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经过血的教训,深刻认识到只有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战略方针,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真理。另有刷写于横口乡环峰村的“思义税典”厝、进兴堂的红四军标语,保存较为完好。“思义税典”厝的标语有:“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打倒勾结帝国主义的国民党。打倒压迫民众的国民党。红军☆”、“军民……冲锋……卫……第四军战地……巡回……”。进兴堂的标语有……[详细]
    220、离相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离相寺
      离相寺在泉港区境内素以历史悠久著称,据明嘉靖《惠安县志》记载,该寺始建于唐天佑六年(公元909年)。相传,当时建筑规模宏大,为九进院落结构,在当地实属罕见。当然,时过境迁,现在已难再见一千多年前的状貌了。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尚保存有一口唐代古井,井壁为细碎石块所砌,井盘由一方整块大石板凿穿而成,井水清洌纯净,寺内用水即取自此井。可惜修建驿峰公路,此井恰位于路当中,不得已将之填覆。离相寺位于泉港中心工业区、驿峰公路环岛东北角,距公路约有四五十米,寺宇坐北朝南,二进三开间,系砖石结构,东西两侧均有两层护厝楼,前有宽阔的石埕,外有条石围墙。与传统的寺庙建筑不同的是离相寺前厅只开一门,且偏在右侧,门额上嵌着“离相古地”石刻。上厅是大雄宝殿,系硬山式屋顶,屋脊上饰有红色琉璃双龙朝塔,进深面阔均为三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