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文物古迹介绍

    晦翁岩龙峰寺
      晦翁岩龙峰寺简介位于长乐市潭头镇二刘村龙峰山上,故得名“龙峰寺”。此处地杰境胜,层峦叠嶂,山清水秀,古木参天,素有长乐“小武夷”之称。  晦翁岩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蕴深厚。古时晦翁岩建有龙峰书院(三贤祀)、文昌阁、讲易堂、石门精舍和“禅堂”(龙峰寺)至今已有800多年。古今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摩崖石刻。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此讲学,明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驻军长乐也曾为此修葺。龙峰寺历经沧桑,直至八十年代才陆续进行修复。  2002年,在0长乐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推动下,进行晦翁岩景区总体规划,使晦翁岩又焕发了青青。  为了使寺庙建筑与人文,自然景观更加协调,进一步发展旅游业,2003年6月长乐市委、市政府、潭头镇政府、市宗教局、佛协和二刘村两委等有关领导推荐妙登法师带众弟子到晦翁岩修复龙峰寺。在长……[详细]
    林西惠故居
      林西惠的故居在丹阳镇朱山村沃尾学前2号。宋庆元年间,传说教育家朱熹曾避迹隐居连江上山、馆读、丹阳、贵安等地讲学,常在朱山后山一带踏青。为纪念他,乡亲们把后山叫朱山,朱山村由此得名,把朱熹常经过的长龙岭叫朱公岭,种下了文脉之根。辛亥革命前,林西惠居住在约40平方米,一边盖瓦、一边盖草的两间单层民房。现存的故居是1911年下半年修建的。位于朱山村后门山半山腰距故居百米之处,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魏金龙、胡应升的故居。林西惠故居坐北向南,四柱三间,前后厅堂用插屏隔开,前后厅是与辛亥革命生还义士郑圣应合建。东边正房前后两间为郑圣应房屋,西边偏房两间为林西惠之子林平平房产。故居两层木结构,木檐瓦顶前后斜水,砖瓦连灰压脊。房屋“腰峰”为杉木板隔开,横腰上部是甘篙秆搂泥灰粉壁,林、郑两家后代在同一厅堂生活,亲……[详细]
    均口特区游击队司令部旧址
      均口特区游击队司令部旧址位于建宁县均口镇均口村桐斜3号东50米处。1934年5月,建宁县城失守,建宁县苏维埃政权尚存里心、黄泥铺、客坊、黄岭、澜溪、均口等完整区。中共闽赣省委决定将建宁南部的均口、黄岭、澜溪3个区合并为均口特区,并组建均口特区游击队司令部,任命杨良生为司令,方志纯兼政委,归中共闽赣省委直接领导。均口特区游击队司令部下辖游击队员约200余人。这支队伍是经方志纯的努力而组建发展起来的。当时,均口一带大刀会很多,斗争情况比较复杂,由于他深入群众,很快组织起这支武装力量,配合红军在均口、澜溪、黄岭一线阻击敌军、打击刀团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对保卫中共闽赣省委、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机关的安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均口特区游击队在长吉、水西村等地游击时,遇到县城国民党军派出的采买人员及保护队25……[详细]
    建瓯东岳庙
      建瓯东岳庙,又称东岳行宫,位于福建省建瓯市城东郊三里白鹤山麓。东岳庙始建于东晋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迄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明《建宁府志》卷三《山川》白鹤山条下载:“在府城东,晋时望气者言,山有异气,命工凿之,朝凿暮合,有又鹤翔其上,因名,山之麓有东岳行宫”。东岳庙占地四十余亩,是目前福建省为数不多的古代道教建筑之一,就其主体建筑“圣帝殿”的规模、形制,以及文物价值而言,堪称全省仅见。东岳庙正殿有井一口,名“天涌泉”,围以铁栏(现用木栏)是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所凿。东岳庙历史上多有修建,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重建,其后多次修缮。出东门,行三里,过奈何桥;经孟婆亭,到东岳庙前,只见绿树红坪,殿宇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鹅蛋石路,拾阶登门,门匾“岱宗隆祀”。进入山门……[详细]
    磁灶窑址
      磁灶窑址位于福建省泉州之南的古镇晋江市磁灶镇。窑址是宋元时期泉州重要的陶瓷外销窑口。窑址多分布于梅溪两岸,其中南朝窑址1处,唐、五代窑址6处,宋、元窑址12处。主要有土尾庵窑、蜘蛛山窑和童子山一窑、二窑,为宋元时期重要的外销陶瓷窑口。土尾庵窑位于磁灶镇岭畔村北的土尾庵,长60米,宽50米,堆积层厚约3.5米。蜂蛛山窑在土尾庵窑之南,相距约100米,长50米,宽40米,堆积层厚4.6米。童子山一窑、二窑在土尾庵窑对面的梅溪北岸童子山,长260米,宽140米,堆积层厚1.3米。主要产品有碗、盏、匙、杯、盘、盒、军持、瓮、瓶、花插、碟及建材等。釉色有黄、绿、青、青黄、青绿、青灰、黑和酱色等。装饰技法有划花、印花、堆花和绘花,花纹有龙纹、缠枝花纹、莲瓣纹、牡丹花纹等。其产品大量外销,居各窑之首。其中……[详细]
    九头马名居
      九头马名居 长乐市鹤上镇岐阳村福庭自然村,有一组清代民居建筑群,俗称“九头马”。这里三座青山坐北,七溪灵水汇南,东西紫微照应,迎面万亩平畴,“龙潭晓瀑”比邻,“五峰岚横”来朝。其建筑选址独特,围“马”建筑别出心裁,民间流传着不少美妙的传说。 “九头马”由陈利焕父子历经数十载陆续建成。第一座建于清嘉庆年间,大部分建于道光(1821~1850)年间,最迟一座竣工于1872年前后。“九头马”建筑群坐北朝南,平面基本呈正方形,东西宽、南北深各120米,分5列。主体建筑22座,四周有6米高的围墙,开放十多个门洞,设有望楼、枪眼。5列间隔着防火墙、夹弄,有框门相通。每列南面正中各设大门一扇,每逢红白喜事,大门、屏门、厅门一路洞开,入望“五落透后”,十分壮观。南面中列墙额开设13个灯窗,悬……[详细]
    省三小学交通站旧址
      省三小学交通站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梧塘镇沁后村过山自然村。省三小学(现沁后小学)创办于1910年。1929年,莆田地下党在该校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同年秋,蔡拱北接任校长后,在该校建立了秘密交通站,负责接待护送往来的革命同志、传送情报等任务,是山区与平原之间的重要联络点。1930年底,外坑苏区反“围剿”斗争失败后,福建省委巡视员兼特委书记邓子恢等同志在外坑乡苏维埃政府主席马备带领下往白沙东度老区转移到王纪修家,再由王纪修派8名红军战士护送到梧塘沁后省三小学交通站。同年12月29日,邓子恢在该校召开中共莆属特委扩大会议,决定撤销红军第二支队,张威等4位军事干部仍回闽西苏区。莆田工作由王于洁、蒋声、郭寿銮负责。为了保证省委巡视员的安全,王于洁等力劝邓子恢暂离莆田,由地下交通员护送,经江口去福州,转赴……[详细]
    何叔衡烈士死难处纪念亭
      何叔衡烈士死难处纪念亭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濯田镇梅迳村。 何叔衡(1876—1935),湖南省宁乡人。1914年,何叔衡与毛泽东相识于长沙并成为挚友,1918年4月与毛泽东等组织成立新民学会并任执行委员长,1920年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并共同发起成立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何叔衡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监察委员,1927年长沙马日事变后,到上海为党创办地下印刷厂等;1928年6月,赴苏联出席中共六大,9月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与徐特立、吴玉章、董必武、林伯渠等被编在特别班学习,1930年7月回国后,在上海负责全国互济会工作,组织营救被捕同志,将暴露身份的同志转往苏区;1931年11月……[详细]
    胡也频故居
      胡也频故居位于福州市乌山道山观路弄4—5号。胡也频(1903~1931年),乳名培基,学名崇轩,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少进崇德小学、乌山师范学校学习,家贫辍学到祥慎金铺当学徒。民国9年(1920年),考入上海浦东中学,后往天津大沽口海军预备学校学习轮机。又到北京投考大学,未被录取,住在公寓里,开始创作诗和小说。民国13年,发表短篇小说《雨中》。不久,为《京报》副刊《民众文艺周刊》。翌年,发表《雷峰塔倒掉的原因》。民国14年夏,结识丁玲,结为情侣,蛰居西山碧云寺附近。这时期,他写了不少充满伤感的诗作,后收入《也频诗选》。民国1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同年冬,认识冯雪峰,接受马克思主义。翌年,重到上海,进入中央日报社《红与黑》副刊,出版短篇小说集《活珠子》《往何处去》,以及诗集《诗稿》和戏……[详细]
    泉州府城隍庙
      泉州府城隍庙,祀韩琦为城隍神,座落于泉州市区模范巷与县后街交界处(今新村小学),俗称“大城隍”,以别于晋江县城隍庙(俗称“小城隍”)。府城隍庙始建于北宋嘉祐二年(1057),初名明烈王庙,原址在明代泉州卫西侧(今泉州六中附近)。明洪武三年(1370)改称城隍庙,洪武四年(1371)重建。明永乐、正统、正德年间相继修葺。嘉靖二十三年(1544),城隍庙迁建于资寿寺废址(即今所)。清乾隆年间(1736—1795),修建中殿、前殿、东西两庑及六贤祠、山门。道光十年(1830),邑中士绅因庙宇朽蠹,乃募捐重修,使整个城隍庙形成了山门、前殿、中殿及后殿的庞大建筑群,占地十余亩。其规制同府衙,甚为雄伟壮观。山门对面有照墙,正中是“麒麟壁”,雕嵌工艺精湛,是件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廿世纪50年代,府城隍庙逐……[详细]
    金牌炮台
      金牌炮台位于琅岐岛凤窝村,与隔江的长门炮台犄角,形势险要,为防守闽江的第一道要塞。炮台由山巅主炮台、山腰前沿炮台、山麓江岸炮台组成。主炮台有两个炮位,露天、圆形、半地穴式,三合土结构,深1.43米,直径分别为12.40米和7.60米。操场在炮台后侧。营房建在操场边,面宽8.00米,进深4.20米,残墙高2.75米。烟台山炮台由两个炮位组成,炮位相隔10余米,露天,半地穴式,三合土结构,深分别为1.41米和1.42米,直径分别为11.60米和12.60米,安装大口径克虏伯后膛炮。獭石炮台共设有火炮六尊,其中110磅弹阿姆斯特朗前膛炮一尊,80磅弹阿姆斯特朗前膛炮兩尊,120毫米德制克虏伯后膛炮三尊。金牌炮台建于清康熙五十七年(西元1718年)。道光二十九年(西元1849年)林则徐因病辞职归籍,……[详细]
    浔窟烈士陵园
      浔窟烈士陵园位于大嶝街道浔窟社区后山松仔旁边。陵园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墓区长30米,宽20米,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1958年“八二三”炮击金门战役中牺牲的烈士骨灰殖从大嶝三岛原烈士墓园迁此。纪念碑坐东朝西,花岗岩长方条石砌成,以六角形基座构成,墓顶端为五角星,基座边长2.63米,高1.3米,碑高1.9米,宽0.91米。厚0.15米,碑体正面镌刻“烈士陵园”,左侧题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右侧落款“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岛部队 福建省同安县大嶝公社”。墓碑周围有花岗岩护栏平台,纪念碑北侧立有1997年《烈士碑记》,记载烈士牺牲经过及烈士英名,碑高1.38米,通宽1.8米,三级台阶基座。1939年,党组织派谢振群到大嶝双沪国民学校以教书为掩护,联系岛上其他学校教师……[详细]
    鹅尾山神石园
      鹅尾山神石园景区位于湄洲岛的最南端,是距今一亿三千多年时间风化形成的独特奇景,被地质专家称为世界罕见的海蚀地貌。公园因其形似鹅尾、岩石奇特而得名。这里众多的奇石神形俱佳、形象生动、引人入胜,蕴含美丽动人的妈祖传说和丰富的地质科普知识。神石园的景观由“金山坳”、“洞里洞外”、“海门”、“狮子山”和“神石冈”五部分组成,分布着海龟朝圣、仙佛照镜、飞戟洞、斧劈崖、鲤鱼十八节、海门、妈祖书库、龙洞听潮、情侣蛙、松海听涛等数十个景点。在这里,你可欣赏怪石嶙峋,惟妙惟肖,浮想联翩;远眺海天一色,鹭霞齐飞,心旷神怡;领略惊涛拍岸,飞花溅玉,惊心动魄;倾听渔舟唱晚,如诗如歌,如吟如啸。景点位置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文甲码头湄洲岛东南端……[详细]
    虎岫禅寺
      虎岫禅寺虎岫禅寺位于石狮宝盖山东麓。西面是雄踞峰顶的姑嫂塔,东面是风光旖旎的鳌城,鳌城再往东,便是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旅游胜地“闽南黄金海岸”就像一块翡翠镶嵌在海峡西央岸。虎岫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原名真武宫;明朝嘉靖年间,虎岫寺出了个高僧去静法师。有一次嘉靖皇帝御设罗天大醮会召其参加讲经,深受嘉靖皇帝赞赏,赐封虎岫寺为“虎岫禅寺”。自此,虎岫超过计划、真鲤寺、石佛寺、西资岩,被誉为泉南四大胜概,而虎岫寺发达地区泉面四大胜概之冠。此后,虎岫寺屡经修葺,并扩建关夫子殿、文昌祠、双塔、寺门等,使主体建设与配套建筑浑然一体。虎岫寺肇启于唐贞观年间。至南宋绍兴二十五年,塔石村民蔡梦良捐资“造真圣圣龛一所”,供奉北极玄天上帝,名“真武宫”。明洪武二十四年,定名为“虎岫寺”。明嘉靖年间,才由嘉靖皇敕封“……[详细]
    295、蝉林祠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蝉林祠
      蝉林祠位于古田县杉洋镇西北3公里的狮岩山麓。该祠坐北向南,木构建筑,占地1321.8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华表门亭、下游廊、前天井、中在厅、后天井、祖祠厅。祠前为百余平方米的旗杆坪,左右竖立着数十副历代科名旗杆石碣。祠门两旁对联为:“狮嶂钟灵持厚,蝉林流泽孔长”。大门内有华表门亭,门上有如意斗拱,层层出挑以承托屋檐,中间挂一竖匾“状元及第”,坊亭匾额为“蝉林祠文物馆”,文物馆共有馆藏文物300多件。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双坡顶,风火墙。内有楷书:“檀樾主尚书堂”六字大匾牌。横梁上悬挂有状元及第、文魁、武魁、进士等古牌匾20多块。厅内柱上分别保留有古代楹联趣对24副,整体建筑保存完好。唐天宝十四年(西元755年),余氏始迁祖余焕于自福建建阳南迁古田杉洋。宋景德四……[详细]
    闽南雨霁顶三官大帝庙
      闽南雨霁顶三官大帝庙,雨霁顶三官大帝庙又名三界公庙,位于漳浦县赤岭佘族乡山坪村雨霁顶山坡上。始建于明宣德年间( 1 4 3 0年)重修于清康熙中期。至今保存有明清8块石碑。占地总面积近6 0亩,总建筑面积约5 0 0多平方米。然而主庙建筑奇特,国内外罕见,为圆顶凉亭,面积不及4 0平方米,神癨占位不及2平方米。据说雨霁三官大帝神位地处覆鼎金穴,庙址神点,堪称灵异。不能构筑土木庙宇,一建起就会遭回禄焚烧,屡试不爽。神卜只允石砌神坛,盖顶空墙。形成惯例,流传至今。 神庙建筑奇特,卜杯神妙,众人顶拜,香火旺盛。较为传奇是“一代虎将,征台先锋”蓝理(赤岭石椅畲族人)的故事。蓝理从军时曾到三界公神庙卜杯许愿,并取香灰入袋,佩戴胸前。澎湖一役,伤及腹部,肚肠流出,忙取出香灰袋,及神木“伽楠香”的粉末一齐……[详细]
    安海龙山寺
      时代:明至清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安海镇海型厝村北的龙山之麓,故名龙山寺,该寺是泉南著名的千年古刹,系1983年国务院确定的142座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之一,也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隋皇泰年间(618-619),初名普现寺,又名天竺寺,俗称观音殿。相传古时该地原有一巨樟,浓荫盖地,夜发祥光,时人崇之。东汉时高僧一粒沙认为这是一棵异树神木,于是请工匠把它雕成了一尊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隋越王皇泰年间(618-619年)始建寺奉祀。明天启三年(1623年)重修。该寺历千余年,传布广远。唐宋以来,龙山寺的香火便随着安平商贾的足迹传播海外。在东南亚、台湾等地尤其突出,仅台湾就有二百多座同名的寺宇,其中最著名的是鹿港龙山寺和台北艋龙山寺。寺前有月池一洼,山门为石牌坊,上刻“天竺梵钟”四个大字。……[详细]
    红军哨所旧址(文光阁)
      红军哨所旧址—文光阁文光阁位于古田会议会址右前方,清嘉庆始建。文光阁是红四军在古田开展军事整训期间的主要站岗执勤点,当地人称其为红军哨所。2018年9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99、聚龙寺
    聚龙寺
       位于明溪县枫溪乡1.5公里处的寿山顶上。    看 点 闽省“四大名寺”之一  聚龙寺始建于唐开元九年(721年),俗称瓦翠坪,历代均有修缮。该寺风景瑰丽,庙宇宏伟,竹林葱笼,是佛家圣地,闽省“四大名寺”之一,教徒遍布海内外。寺内殿宇巍峨,不仅是佛家弟子的行有去处身,也是历代名人骚客必游之地。1933年毛泽东、-、-、彭德怀率领红军由建宁路经枫溪时曾慕名一游。 该寺原有观音殿、天王殿 、大雄宝殿,下殿、方丈楼、藏经楼、观山楼、僧房、膳万、厨房等大小120多间组成一个1600多平方米的建筑群,现恢复了原貌,成为佛教活动重地和文物保护单位。  门 票/……[详细]
    圆瑛故居
      圆瑛故居位于平湖镇端上村,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端上开祖文昌公,开村第一屋至今400多年,属明代样式二层木结构。主楼长10.5米,宽5.5米,计面积115.5平方米;其侧房为4X4米二层楼,计面积32平方米;总计面积147.5平方米。圆瑛居住此屋系圆公祖上遗产。只知圆公爷、父辈三代住进此屋。圆公是开村第十一代后裔,圆公生母阙氏。圆公生于1878年5月12日,居住时间:出生至14岁在此屋居住。15-17岁到古田求学中秀才,18岁游涌泉寺并出家,19岁在家养病,20岁重新出家即1897年。从此离开此屋不复返,距今112年。此屋此后交由堂侄吴贞玉看管、居住。贞玉于上世纪70年代搬出,此屋至今休闲已有30余载。2008年纪念圆瑛诞辰130周年,对故居进行修缮,整理,整理出4类遗物:一是元铨公政绩德行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