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文物古迹介绍

怀安五帝庙
  怀安五帝庙位于仓山区建新镇的怀安半岛,为供奉福州民间传统信仰的五帝(张元伯、钟仕秀、刘元达、史文业、赵公明)的祠庙。建筑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为608平方米,内有戏台、天井、钟鼓楼(龛楼)、正堂、后殿、侧院等。大门为牌楼式,上有卷书;戏台歇山顶;正座封火墙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部分构件为明代遗迹,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游廊两侧瓦面挡水墙上有泥塑人物浮雕,雕刻精美。2015年公布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怀安五帝庙供奉的是福州民间传统信仰的五帝,即张元伯、钟仕秀、刘元达、史文业、赵公明五人。庙始建年代不详,现存主体结构为清代建筑,具福州地区传统古建筑风格。清代,该五帝庙曾经改供奉关帝以躲避满清官府对于民间“淫祀”的毁禁。1949年后,在“破四旧”、“反封建迷信”等运动中,五帝庙正常的祭祀活动……[详细]
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园
  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文林路将军山东南麓。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园建于1979年,占地130余亩。陵园主体建筑群由福州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碑、烈士墓、军人墓、长安堂和办公楼等组成。建筑面积4941平方米,依山而建,居高临下,气势雄伟,庄严肃穆。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园大门的两侧门择榕城“三山”为特征,从正门沿332级台阶拾级而上,首先进入福州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馆为三层楼式,平顶重檐,厅周四廊,雄伟壮观。该馆于1995年建成开馆,全馆陈列面积285平方米,以雕塑、油画、图志和烈士遗像、遗物、革命文物图片等资料为主,反映福州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以史育人,展示先烈的丰功伟绩。纪念馆的首层为序厅,由前言、领袖题词、大型浮雕和革命烈士英名录组成。正面墙上镶嵌大型古铜色的浮雕:上部为福州“三山两塔……[详细]
福州崇福寺
  崇福寺又称崇福院,位于福州市新店象峰南麓,为福州五大禅寺之一。始建于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后废。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跬存和尚在该院旧址创建“养母堂”,辟地基时发现“崇福禅院”石额,遂发愿重兴,最初仅建小屋3间。崇祯五年(1632年)在鼓山涌泉寺永觉禅师赞助下募缘续建大殿、法堂。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扩建,后逐渐发展,梵宫林立,殿宇巍峨。现存旧建筑多为清光绪廿一年(1895年)冬由鼓山涌泉寺住持古月和尚募缘重建的。1949年后,寺僧二十多人参加土改,分到一部分田地,诵经坐禅之余,以耕田自养。1957年福州市佛教协会在寺中创设佛教安养院,安置老弱贫病的佛教徒数十人。1966年“0”爆发,寺院遭破坏,后又被华侨农场占用。不久怡山西禅寺部分年老僧人亦徒置于寺中,随着党的各项宗……[详细]
靖海侯府
  靖海侯府即施琅纪念馆-施琅将军的故居。古大厝始建于康熙二十六年,承袭明代简朴大方的建筑风格,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典型清初闽南建筑。晋江市深沪湾畔的衙口村,原称浔海,因清靖海侯施琅在家乡建将军府,声名显赫,故相沿成为俗称。施琅(1621-1696),字尊侯,号琢公,晋江衙口人。他容貌魁奇,勇力过人,善于带兵,且“习海上事”,是一位颇有战略眼光的将领。郑成功在台湾病逝后,施琅于清廷力主收复台岛,痛斥放弃台湾的谬论,率军渡海征台,收复台湾。施琅为祖国统一做出了贡献,因此而受封为“靖海侯”。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施琅卒于任上。清廷为表彰其功勋,敕建祠于故里,后代有重修,于今保存较为完整。祠宇三进,砖木结构,黑柱红檐,庄重而又大方。前、中、后三殿在中轴线上序列排开,严整肃穆,两侧以长廊相连通,组成了一……[详细]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设在杨桥东路17号,原为辛亥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林觉民的故居。1991年11月9日辛亥革命福州光复80周年纪念日,正式对外开放。现在该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青少年德育基地。纪念馆占地面积614平方米,馆内陈列《福州辛亥革命史》。纪念馆门口左右分立福建省级和福州市级的两块文物保护单位石碑。正门属木结构,门内石板铺地,靠墙处点缀假山,周边花木扶疏,古朴生香。迎面照壁上是宋庆龄的题词:“辛亥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进入第二道门为石门框结构,坐西朝东。左右两旁的回廊墙壁上,这里共镶有10面号称福州“十杰”的影雕碑石,是为国捐躯的林文、方声洞、林觉民等10个福州籍黄花岗烈士的遗像。主座建筑为穿斗式“三间排”深七柱的一进房屋。这座大房子是林家的祖业。光绪十二年(1886年),林觉民就在这里诞生,在这里度过……[详细]
306、会清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会清桥
  环绕贡川古镇的沙溪、胡贡溪两条河流,一条自南向北,一条从西到东,交汇在贡川南门处。在胡贡溪的水尾处建有一座古桥,连接贡堡与巫峡头两地。雨季时节,胡贡溪水较浑浊,沙溪水较清澈,交会处泾渭分明,因而贡川人将这座桥梁冠名为“会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会清桥为南北向,两墩三孔,横跨胡贡溪之上,连接贡川堡与巫峡头,桥长41米,宽7米,桥面高8.1米,桥身用丹霞石砌成拱券型。桥上建木屋,形成长廊式走道。桥屋11间,56根木柱,桥两端有门楼,中部是升起的桥亭。桥屋采取五架抬梁式,斗拱则有“一斗三升”、“角背拱”、“驼峰拱”、“如意拱”等,既有实际功能,也有较强的装饰作用。桥屋门楼的屋檐之下还可见到泥塑和彩绘。门楼四面坡屋顶,飞檐翘角,正脊上矗立一对“鱼吻”,传说鱼会吐水,取防火之意。屋檐下有如意斗拱、彩绘、……[详细]
德济门遗址
  德济门遗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南门天后宫正对面。泉州天后宫前德济门外的聚宝街、万寿路富美码头是泉州宋元时期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据记载,11世纪时镇南门内外“异货禁物堆积如山”。13世纪(南宋)时太守游九功拓地增筑翼城,“沿江为蔽,以石成之”,城内外商业繁荣,有“画坊八十”、“生齿无虑五十万”。13世纪城门附近更加繁荣,时人称赞“四海舶商诸蕃琛贡,皆于是乎集”。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监郡偰玉立拓南罗城,把原城墙围长20里扩为30里,改镇南门为德济门。14世纪(明洪武年间),德济门城墙加厚增高,建筑月城,其后屡有重修,至民国37年(1948年)毁损。遗址面积2000平方米,由德济门城门、城墙、门道、门道两侧墩台、内外壕沟、拱桥以及瓮城和瓮城门等组成,并出土不少13~14世纪的印度教、基督教、伊斯……[详细]
千秋亭碑
  据《后汉书.光武帝本记》载:光武于是命有司设坛场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六月已末,即皇帝位,燔燎告天,祀于六宗,望于群神.....更是三年六月,刘秀灭王郎,取邯郸,收复河北,得天下三分之二,称帝条件日臻成熟.然而他对众将多次恳请称帝,却屡加拒绝。非是刘秀不想早日复汉称帝,定鼎天下,实因疑虑缺少"君权神授"之兆,不能顺服天下民心。大军行至古鄗城(今柏乡县固城店),忽报旧时同学关中儒士强华求见,刘秀迎入帐中。强华见了刘秀,呈献《赤伏符》,说:谶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乃上天诏示汉室中兴,刘氏当立,大王应顺天应命,称帝登基,不可违逆。"刘秀见水到渠成,不再推脱遂即批准众议,乃命有司就鄗南设坛,择日受朝。有司至鄗城南郊,看定千秋亭(今柏乡城北十五里铺)畔,五成陌……[详细]
叶飞故居
  叶飞故居位于南安市金淘镇占石村,年代为民国。简介:始建于清中晚期,为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建筑面积约480平方米,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单进两落五开间东连护厝,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灰瓦屋面。1919年叶飞的父亲带其回乡在此居住。叶飞(1914-1999),原名叶启亨,1929年参加革命,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任福州军区司令、海军司令、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叶飞将军逝世后,在泉州和南安市委、市政府重视下,于1998年初开始修建叶飞将军故居,2001年6月建成并举行开馆仪式。陈列馆共分为六大部分:一、家乡、家族、童年;二、投身革命;三、烽火岁月;四、心系海防;五、建设祖国;六、余热生辉。馆内陈列着叶飞将军……[详细]
梅列正顺庙
  正顺庙位于三明市梅列区列西街1号。地处沙溪河畔西岸,列东大桥北侧,与具有古典园林风格的麒麟山公园和繁华的商业区相望。正顺庙为三明的历史博物馆,始建于南宋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三明地区始建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木结构建筑。尤溪、永安、南平、将乐、德化等地都建有正顺庙,但此祖庙规模最大,总面积有745平方米,也最为有名。正顺庙坐北朝南,庙内遍种迎春、广玉兰、扶桑、丁香、柳、柏、樟、桂、竹等,姹紫嫣红,馨香袭人。……[详细]
闽东北廊桥
  闽东北廊桥位于福建省东北部的屏南县、寿宁县、柘荣县、古田县和武夷山市等地。千乘桥位于屏南县棠口乡棠口村,始建于南宋末,明末被水冲毁,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重建,嘉庆十四年(1809)又被洪水冲毁,嘉庆二十五年(1820)再次重建。桥为木拱构架,南北走向,长60.7米,宽4.9米,一墩、二孔,船形墩,单孔跨度27米。桥上建双坡顶、四柱九檩穿斗构架的廊屋,计22间。桥正中设神龛,祀五显大帝。桥屋两边设木条凳、外侧置遮挡风雨板。北端有39级石阶,南端有15级石阶及清道光二年(1822)千乘桥志碑四通。屏南县古峰镇西南部长桥村、新村连接处的万安桥原名“龙江公济桥”,俗称“虹桥”,初建于宋,为石砌五墩六孔折线木拱桥,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毁。清乾隆七年(1742年)重建,桥名万安桥,取万民平安……[详细]
312、东关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关桥
  东关桥东关桥在永春县东关镇东美村的湖洋溪上,民间盛传此处观音十分灵验,建桥后年年香火不断,故又名通仙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清光绪元年(1875年)复建,民国18年(1929年)里人李俊承母子重修。该桥较完整地保留宋代桥梁的建筑特点,为福建少见的长廊屋盖梁式古桥。泉(州)永(春)公路通车以前,这里是大田、德化、永春通往泉州的必经之地。桥长85米,宽5米,用辉绿岩和特大木料构筑,有二台、四墩、五孔。墩呈船形,用石条逐层丁顺配搭,互相叠压而成,两头俱作尖形,以分水势;墩下以大松木作卧桩,承载整座桥梁,古称“睡木沉基”,枯水时水清木现;墩上用巨石叠成三层支架大梁。每个桥孔都由22根长16~18米的特大杉木作梁铺设成上下两层。上以砖石砌墙,用木料做柱檩、桥板、护……[详细]
玉井坊郑氏大厝
  时代:清地址: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西滨镇厚丰村。玉井坊,即厚丰郑氏大厝,系清乾隆贡生郑孔时所建,所以,又俗称孔时公大厝。玉井坊坐北朝南,主体建筑为三进制悬山顶石木结构。整个建筑群由一座正厝、一座扶厝、二壁舍、二厢房等组成,计108个房间。占地面积近4485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建筑群平面呈长方形,由围墙圈护。是集闽南、客家、江西建筑风格为一体又极富个性的典型闽中乡土传统民居。建筑功能十分齐备,有相对独立的文武活动区、女眷生活区、宾客休闲区、财务档案区、生活资料储存区等等。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出入玉井坊只有一个大门和三个小门,具有较强的防御性能。正厝高大雄伟,三层结构,梁柱巨大,在福建省古民居中极为少见。正堂面阔五间,进深六柱。五级台阶,设垂带、象眼。檐顶为弓形轩,出斗拱承托檩子与……[详细]
漳浦文庙
  漳浦文庙(孔子庙)位于漳浦县城内,始建于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重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现仅存大成殿,大成殿面阔三间,进深五间,为重檐歇山顶、斗拱抬梁式结构。大成殿内存有明、清的五方碑。1964年维修时,把木柱换为石柱,余基本上保留原貌。 漳浦文庙是1937年“漳浦事件”的旧址之一。 1937年2月起,0闽粤边特委和闽粤边红军为了国家存亡、民族大义,主动向-当局提出停止内战、合作抗日主张。并于6月26达成政治协定,闽粤边红军改编为“保安独立大队”。1937年7月13日,闽粤边抗日红军下山接受点编,驻扎漳浦县城孔子庙(即文庙)。7月16日,-军157师背信弃义,在体育场埋伏重兵,借操练为名,将在体育场集中的近千名闽粤边红军强行缴械,后该处成为关押地点。当晚,百余名红军伺机脱离魔掌,……[详细]
315、芦山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芦山堂
  芦山堂芦山堂在城区西北隅葫芦山南麓,是五代后晋开运年间“芦山”苏氏二世左屯卫将军苏光诲始建的府第,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世界钟表鼻祖、古同安唯一的宰相苏颂诞生于此。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称赞“苏颂是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苏颂(1020—1101)字子容,庄历二年(1042年)进士,官至宋哲宗的丞相,是我国宋代伟大的科学家。元祐元年(1086年)11月,苏颂奉诏组织一批科学家复制水运仪象台,元祐三年复制成功。这种世界最早的天文钟以水力运转,集天象观察、演示和报时三种功能为一体,是现代天文活动圆顶、转仪钟、擒纵器的鼻祖,这三项发明领居当代世界第一,他的发明制造比欧洲的罗伯特.胡克早六个世纪。他编写的《新仪象法要》附有星图63种,记录恒星1434颗,比300年……[详细]
316、双圣庙
双圣庙
  这是双圣庙内竖立的两块墓碑,碑高均为0.8米,宽约0.3米(1月5日摄)。福建省顺昌县考古工作者日前在位于顺昌县城西北部的宝山主峰上发现了一处始建于元末明初时期的“孙悟空兄弟”合葬神墓。“齐天大圣”孙悟空是海内外华人熟悉的神话人物,而墓碑上的“通天大圣”却没有在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西游记》里出现过。据顺昌县博物馆馆长王益民考证,在元末明初蒙古族戏剧家杨景贤撰写的《西游记》杂剧里寻找到了“通天大圣”这一形象。王益民认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在撰写小说《西游记》的过程中,为刻画突出人物个性的需要将齐天大圣的名号用到了通天大圣的头上,并将传说中的通天大圣兄弟姊妹所拥有的高超本领全部集中到了齐天大圣一个人物身上,从而塑造了一个广为后人传诵的神话英雄人物。这是修葺后的双圣庙外景(1月5日摄)。福建省顺昌县……[详细]
永宁城隍庙
  永宁城隍庙座落在福建石狮市永宁南门与小东门之间,为永宁至今保留较完整的一座古寺庙。该庙居高临下,放眼远眺,深沪湾历历在望,故有背五虎(山)而面金狮(深沪山)之称。其以气势之雄伟,庙貌之壮观,被誉为“永宁福地”,反映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永宁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道光十五年(1835)经由乡贤蔡名标发动各方善信,捐资进行扩建。清·光绪年间,再由港边村乡贤佘马堆前往菲律宾,向乡侨筹募资金加以整修、挺高门楼,方形成今日之大观。永宁城隍庙座北朝南,建筑面积1407平方米,占地2800平方米。以中轴线为基准,由门楼、前殿、戏台、拜亭、主殿、和左右厢房组成。主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前有檐楼,抬梁式木结构。前后殿均为重檐歇山式屋顶,余为单檐歇山顶。庙中除供奉城隍……[详细]
福清叶氏宗祠
  福清叶氏宗祠是一处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叶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福清市港头镇后叶村,系明内阁首辅叶向高的祖祠。其坐北朝南,由戏台、天井、殿堂等组成。有资料记载,该祠为叶向高亲自卜地兴建的,但缺乏史料依据。该祠坐北朝南,二重门刻有明天启皇帝钦赐的写有“元辅乡”三字的牌匾。祠堂始建时为三进八扇一后院,规模较大,宽23米,深43.8米,占地1008平方米;外墙为砖石结构,内为木质结构的宫式斗拱建筑。该祠清顺治年间被毁,康熙年间曾修后进和后院,乾隆年间又修戏台亭和回廊,1947年再建中间一进二层楼房和八角大戏台等。1985年,叶氏后裔、旅外华侨出资进行大规模修缮,并恢复原貌。现祠内大厅之彩绘、浮雕、镂雕等十分精致;殿堂面阔三间,进深五间,穿斗式木构架,歇山……[详细]
虎溪岩棱层洞摩崖石刻群
  虎溪岩,一名玉屏山,为本岛传统赏月胜地,其山间峭壁嶙峋,相传山间一洞,古为虎穴,洞中一股清泉,喷流成溪,遂称“虎溪”,日久衍成山名。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名士林懋时爱石成癖,至此开拓山岩,凿石室曰“棱层洞”,并供奉虎神。虎溪岩“棱层洞”亦称“夜月洞”,每当满月东升,月光直射入洞,虎神如生,蔚为“虎溪夜月”名胜,为厦门“八大景”之一;虎溪岩所在玉屏山旧时建有玉屏寺,山体另一侧相距不足百米即为白鹿洞,因此这一带成为历代文人名士登临游赏之地,留下诸多题咏和记事摩崖石刻,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棱层洞”周围集中了明清时期及近代石刻近二十处,以林懋时、南居益、何乔远、邓会、黄日纪等题刻最为著名。它们是:1林懋时于万历丙辰年(1616)自题自刻“棱层”二个大字,位于洞口之上,字作楷……[详细]
漳浦县委成立旧址
  0漳浦县委成立旧址位于漳浦县马坪镇后康村庵仔自然村马坪中心校。 大革命失败后,漳浦一批0人李联星(时任0闽南特委委员、0福建临委执委)、陈元宰等在马坪镇后康村的马坪育才学校以教学为掩护,宣传革命道理,整顿农会组织,发展农民入党,成立党支部。农民参与革命斗争热情迅速高涨,出现了被福建省委称之为“漳浦农民黑夜成群寻找0,要求加入”的景象。1928年1月10日,在0人领导下,马坪农会向-军第11军实行武装-抗捐,揭开福建农民武装--新军阀斗争帷幕。-农民遭到-,死伤数人。“一·十”惨案发生后,0福建临委特委致函漳浦党组织,接到省委指示信后,大坑、丹井、马坪、官浔相继成立了党支部。在这个基础上,于1928年春,在0福建临委派人指导下,在马坪中心校成立0漳浦临时县委。3月,正式成立0漳浦县委,领导漳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