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文物古迹介绍

白礁潘氏民居群
  白礁潘氏民居群位于漳州市白礁潘厝然村,年代为明—清。简介:由潘氏祖祠、马寮前落大厝、马寮中落大厝、马寮尾落大厝、潘厝小宗祠、大祖巷西厝等六座建筑,皆坐北朝南,典型的闽南传统建筑。潘氏祖祠又称花果堂,始建于明代,由前埕、前厅、天井、主堂、过水廊道等组成,建筑面积296平方米。前厅面阔三间、进深二柱,主堂面阔三间、进深三柱,皆抬梁式梁架,山墙承檩,悬山顶。马寮前落大厝由前埕、前厅、天井、主堂、过水廊房、右护厝、后天井、后堂等组成,建筑面积870平方米。前厅面阔五间、进深二柱,主堂面阔五间、进深三柱,后堂面阔五间、进深三柱,均墙体承檩,悬山顶。马寮中落大厝由前埕、前厅、天井、过水廊房、主堂、后天井、后堂、带右侧护厝等组成,建筑面积870平方米。主堂面阔五间,进深三柱,墙体承檩,硬山顶。马寮尾落大厝……[详细]
郎官巷建宁会馆
  郎官巷建宁会馆位于鼓楼区南街街道七巷社区郎官巷17号郎官巷东段。始建于元代,现有建筑物系清代由建宁人出资重修。福州建宁会馆位于郎官巷,东近严复故居,西邻南后街,始建于清代,地理位置优越。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以会稽南部都尉辖地置建安郡,西部地区置绥城县(含今泰宁、建宁2县及宁化、清流、明溪等部分地方)。绥城县迄至唐贞观三年(629年)废置后未再复置。唐乾元二年(759年),析绥城县地分置归化(即今泰宁)、黄连(即今建宁)2镇。今绥城会馆为建宁会馆。建宁会馆有天后宫和绥安会馆两部分。天后宫,依次为前殿、正殿、后殿。门墙上灰塑装饰神话宫阙,依稀可辨。前殿、正殿均毁于“大办工厂”。尚存后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五柱),穿斗式构架,双坡顶,两侧鞍式山墙。绥城会馆,依次为大门、庭院(天井)、祠厅……[详细]
林春泽宅
  林春泽宅位于南屿村水西林街,座西向东,背靠太平山,主座为三进五开间大宅。首进为宫殿式门楼,位于中轴线上,单开间带八字墙,单檐歇山顶,左右各两间倒座。门内为天井,左右带撇舍。第二进为正厅,建筑面阔五间,中央三开间为厅堂,进深六柱十三架,抬梁式木构架,大量使用斗拱、驼峰,雕刻简洁精美,屋顶为硬山封火山墙。第三进名人瑞堂,木结构两层楼阁,立面五开间,进深楼上四柱九架,楼下前后各增一柱两架,楼梯两部,一部设在后堂,一部设在右撇舍。据说水西林氏住宅始建于宋,嘉靖十三年(西元1534年。一说十六年即西元1537年)失火,整条水西林街毁于火,次年其长子林应亮在原址上重建。林春泽年六十(即嘉靖十九年,西元1540年)遭嫉忌中伤遣归,在南屿使亭山上构筑“锦溪草堂”以娱晚年。万历七年(西元1579年),春泽寿百……[详细]
车本乡苏区消费合作社旧址
  车本乡苏区消费合作社旧址位于漳浦县石榴镇车本村。 车本村位于靖和浦三县交界,只有20多户人家的山村,是漳浦县建立最早的革命据点村之一。1932年,中央红军攻克漳州之后,以车本、龙岭、小山城为中心的靖和浦革0据地初步形成,并得到巩固和发展。1934年,车本村正式成为闽粤边特委和靖和浦中心县委机关驻地,后方机关看守所、军医院、军机处、枪械修配厂、兵站均设在车本大山,车本村成为闽南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其时,靖和浦苏区从闽南革0据地中心区域发展成为领导闽粤边革命斗争中心区域,-军连续以一个师以上兵力长期对靖和浦苏区实行军事“围剿”和经济-,给苏区的军需民用造成极大的困难,为了打破敌人的军事和经济-,在0闽粤边特委的领导下,靖和浦苏区一方面集中红军游击队,消灭反动武装力量,开辟新的革0据地,一方面仿照……[详细]
莆禧古城
  莆禧古城位于忠门半岛南端,离市区约38公里,与湄洲岛隔海相望。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明代抗倭遗址。现存古城墙长1335米,东北两座城门保存完好,西南城墙地段存有古城基遗址。城内宫庙年代久远。有城隍庙、天妃宫等古迹。城外有八卦井和戚继光石像。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莆禧古地名“浮日希”,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福建沿海开始建筑防倭军事城堡,当年拆了莆田东角、遮浪两处“镇海堤”石料,筑了平海城和莆禧城。莆禧城建城垛1049个,警铺24个,城门4座;城门上还建有城楼。城内建有“千户所衙门”和粮仓等。抗日战争以前,莆禧城一直保存较完整,1939年该城被毁,现在尚残存东、北二座城门和月城,以及古城墙,城内青石铺设的十字街和城隍庙保存尚好,隐隐透现出了莆禧古城的历史厚度。早在1956……[详细]
松溪奎光塔
  奎光塔屹立于县城西郊,松溪河与浦赛公路交汇的虎头岩上。《松溪县志》记载,它始建于宋咸淳年间(1274年前后),清道光五年(1825年)重建。这座古塔为七层六面,高二十三米,从下到上,都用青砖砌成,每隔一层用白灰粉刷,形成了黑白相间的景观,格外醒目;底层南面开有拱门,内设旋式石梯,可盘旋而上,直抵顶层阳台。塔顶有环廊,站在塔顶可鸟瞰全城景物。民间有传说,古时虎头岩上林茂草深,常有巨蟒出没,伤害过往行人。有农夫黄奎光愤而荷锄候之,一日适逢蟒虫蟠眠山上,终被农夫锄击而毙。邑人募款建造奎光塔,以纪念黄公之德,镇压虎头岩之邪,美化松溪风景。奎光塔属于县级重点保护文物。松溪奎光塔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27、周公塔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公塔
  周公塔,又叫三元塔,坐落于上杭县中都镇上都村三元岭。该塔是公元1627年(明天启七年)汀州巡道朱大典路过此地,捐资倡建。塔系砖木结构,七层八角形,高20余米,有木梯相通,层层开窗,称“空筒式结构”,登楼可俯瞰汀汀和杭城风貌。大塔建于蜈蚣头,小塔建于蜈蚣尾。因大塔正中蜈蚣头顶,塔后山沟血水汩汩流淌(铁锈水)。因此事朝庭不宜公开,为避讳,遂取名“周公塔”。蜈蚣尾的小塔后来倒塌,而蜈蚣头的大塔一直完整保留至今。大塔塔顶于1942年被日本飞机炸毁一角,成为日本侵华罪恶见证。1984年5月该塔列为上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传说  关于这座宝塔,有一段神话传说。  明朝天启年间,三层岭脚下的一家大姓人,在三层岭顶造了一座大祖坟。这座坟地中葬了“生龙口”,据说每逢扫墓祭祖离开之后,扫墓之人不得返身往回走……[详细]
禾口区扩红指挥部旧址
  禾口区扩红指挥部旧址董氏民宅位于宁化县石壁镇立新村五组下八社自然村(镇集镇所在地)。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为粉碎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更大规模的军事“围剿”,中央多次要求各地猛烈扩大红军。1933年9月,中共宁化县委、武层县苏维埃政府作出决定,9月份全县扩红2500人,要求各区、乡掀起扩红突击运动高潮,努力完成扩红任务。中共禾口区委、禾口区苏维埃政府根据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决定,在区委、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立新董氏民宅设立扩红指挥部,组织区乡干部成立扩红突击队深入各乡村,开展扩红竞赛活动。组织宣传队、文艺队、鼓动队、劝导队进村入户,层层发动,广泛宣传。广大赤卫队队员、党团员热情高涨,踊跃报名参军。赤少队也整排、连、营、团成建制加入红军。仅1933年9月上旬至10月下旬,一个半月完成扩红……[详细]
仙游党组织革命活动据点旧址
  仙游党组织革命活动据点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后庄村竹庄自然村。榜头镇竹庄小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从五四--以后,一批地下党人和进步教师在竹庄小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少活动,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贡献。1928年4月下旬,中共仙游县委在东乡组织农民反抗烟苗捐斗争,竹庄小学师生是这场抗捐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5月4日,该校青年教师黄今秀带领学生踊跃投入由王于洁、林步云、郑珍等组织的捣毁坝下烟苗税馆、斗争捐税员的农民暴-动-行列。国民党仙游县政府于同年5月10日派兵镇压东乡农-动,黄今秀不幸被捕,于同月11日被秘密杀害。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员林步云、欧元青等进步教师在竹庄小学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上级党组织介绍新四军干部、参加过上饶集中营赤石暴-动-的季音,以及柯昆山等人在竹庄小学隐蔽。解放战争……[详细]
三坊七巷历史人物勤廉馆
  “三坊七巷历史人物勤廉馆”为福建省廉政教育基地,是福建省最重要的省级廉政主题博物馆,是国家级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馆址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安民巷48、49号古民居院落。49号院落为主展区,分前言、公廉爱民、治政廉明、俭以养廉展区及结束语。48号为副展区展示勤廉名人字画区和工作区等。“三坊七巷历史人物勤廉馆”立足于三坊七巷近现代名人聚居区的历史文化背景,收集提炼三坊七巷古今名人廉政文化格言、楹联、警句、故事等,配以文字图版、雕塑、场景制作、绘画、实物展陈、声光电高科技展示手段、互动项目等形式,以小显大,以游客为载体,不断扩大和延伸廉政文化。布展、软装中大量的仿真雕塑、大量的多媒体的运用、大量的高科技“声、光、电”数字化集成控制手法运用彻底的打破了传统博物馆布展以文字、简单陈列、……[详细]
林森公馆
  林森公馆在福州仓山程埔头的七星巷,一片新盖的小区前,有一栋三层的老式西洋建筑,孤零零地立在巷边,和新小区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是刚升级为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林森公馆。在仓山,有很多类似的老洋房,很少人把这一栋房子和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联系在一起。林森是辛亥革命的元勋,他也是迄今为止福州籍最大的“官”———担任国民政府主席12年之久。孙中山病逝,林森任南京中山陵总监修,他还主持修建了黄花岗烈士陵园,然而这座公馆却不是林森本人修建的。林森为官清廉,虽然当了“元首”,仍很清贫,当时的建设部长才专门为他建了这座公馆。公馆建筑呈“T”字形,占地380平方米。进入公馆大院,三层小洋房的全貌出现在眼前。大门两米多宽,边上是西洋式石柱,房子内全是木质地板。进入大门内,这里是原来的厅堂,墙壁右下方还保留着原有的……[详细]
332、名山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山室
  名山室位于福建省永泰县大洋镇。名山室坐落在“永泰第一山”——高盖山上,坐南朝北,架木结构,由大殿、灵龟洞、血盆洞、观音洞组成。名山室建于汉代,据传汉徐登、赵炳在山上麒麟崖壁下辟东西两石室,后得道飞升。唐文德元年(888年)建有道观,1926年重建。主殿名山室由悬崖覆盖,可容纳数百人,有东西两室,善男信女分东西入梦叩神。灵龟洞,有一长10米,高2米摩崖石窟图,是我国仅存“白莲菜”造像遗迹。“白莲菜”南宋盛行江南,“连社七祖”为宗门之祖,教义大多不抵荤酒,不杀物命,近于为善。有说是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经过。包括游观农务、牧女献糜、世尊诞生、太子纳妃、六年苦行、世尊成道、禅河大悟、习炼降魔、二商粥食、希会宝地、佛现金刚等组画。其中七佛图更是雕得栩栩如生。一幅生动的佛教史卷。祖师洞建有宋代飞檐翘角……[详细]
南安云山寺
  云山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高田村凌云山,始建于宋代,原名慈济宫位于高田村中。现址为1993年旅居东南亚的凌云叶氏华侨重新捐助而成。云山寺主祀威武英烈惠泽尊王叶森,惠泽尊王为叶氏祖先,其信仰遍布东南亚地区,云山寺也是惠泽尊王的祖庙。惠泽尊王姓叶名森(1189一1208年),眉山乡高田村人,生于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少年颖异,勇而豪杰,独居凌云堂,不茹荤,不受室,亦不与庸俗人偶,言吉凶多奇中。嘉定元年(1208年),正值弱冠之年,一日沐浴更衣,端坐而蜕:乡人德之,立庙以祀,后屡著灵响。据《南安县志》载:“嘉定末有功于朝,敕封‘威武惠泽尊王’,并赐祀典:尔后历经百年,宫宇久圮,乡人移奉于祖祠,神光依然愈炽,水火盗贼,悍之;灾殃疾疫,击之;历数百年,护国裨民,香火鼎盛。”云山寺坐南朝北,范围……[详细]
沈葆桢故居
  沈葆桢故居位于宫巷西段北侧的宫巷11号(现26号)。始建于明天启年间,数次易主。清同治年间,由时任江西巡抚的沈葆桢购置并加以修葺,现为沈家后裔住宅。为明代民居,坐北向南,周围封火墙,总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门头房、厅堂、正座、藏书楼。门前两侧有高耸马头墙,门头房面阔五间,进深用三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门房正中有插屏门。二进厅堂,穿斗式减柱造木构架,双坡顶。堂前为宽敞庭院,周以回廊(排放执事牌)。堂上正中黑底金字对联日:“诗礼传家;文章华国。”三进,正座面阔五间,进深用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中分前后厅,前厅堂上正中有对联为:“兄弟睦,家之肥;子孙贤,族乃大。”左右厢房亦分前后房。后厅过覆龟亭为双层藏书楼。亭两侧有小天井、廊房。进与进之间的过道上方联接均有覆龟亭……[详细]
泉州开元寺镇国塔
  泉州开元寺镇国塔,座落在泉州开元寺内东面,与西边的仁寿塔相隔200米对望,俗称“东塔”。镇国塔,塔高5层,平面8角形,高约48米,建于南宋末年,于嘉熙二年建(公元1238),在淳佑十年(公元1250年)竣工。塔身结构虽为石质(花岗岩),却是宋式木构的高仿之作,细节一丝不苟。塔基须弥座雕刻精美,壸门内雕刻着佛陀诞生至成道的故事(与西塔主要为花卉不同)、佛本生故事、阿育王皈依佛门、佛教东传等39幅;塔身每一面皆刻有天王、菩萨、僧人等浮雕。泉州开元寺双塔,构造之精美、保存之完好,称之为中国石塔巅峰之作,绝对实至名归!东为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禅师建成五层木塔,前后经过几次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改七级砖塔,今石塔为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至淳佑……[详细]
余长钺烈士陵园
  余长钺烈士陵园位于福清市阳下街道阳下村东边的统子坪山西北坡上。余长钺烈士,1918年10月18日生于福清县阳下村。1931年参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福建人民政府福清特派员、共青团福清县委书记、中共闽中特委委员等职。1934年与陈金来、陈炳奎等领导“南西亭”暴-动-,抓斗土豪财主。1937年2月16日因叛徒告密,在莆田被捕,解往福州关押,狱中表现英勇顽强。1937年6月23日,余长钺、王于洁、陈炳奎、黄孝敏、陈如舫5人被敌人押赴刑场,慷慨就义。当时,余长钺未满19岁。1940年,中共地下党员将余长钺烈士遗骨安葬在阳下山大池坪之阳,小墓仅有6平方米。1984年4月,旅居新加坡的余家兄弟见小墓杂草丛生,慷慨捐资,在中共福清县委、福清县民政局、阳下人民公社和阳下大队的支持下,在阳下村……[详细]
薛令之故居遗址
  闽东廉溪,溪水如玉带绕着一座古村落,这里是福建第一位进士薛令之的故里廉村。廉村位于福安市溪潭镇,原名石矶津,说起因何改村名,还有一段久远的往事。据薛氏宗谱记载: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薛令之“文破八闽之荒”,考中进士,官至左补阙兼太子侍讲。唐肃宗即位后,为嘉奖恩师薛令之廉洁刚直的高风亮节,赐村名为“廉村”,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由皇帝敕封以“廉”字命名的村庄。沿溪徜徉于古城堡,有道长约1200米的古城墙,勾画出当年古村的磅礴气势,两座完好的用条石构筑的拱顶墙门巍然屹立。走进村里,古村道以3条纵向平行铺排的光洁条石为骨架,中间有序地镶嵌着拼花的细小鹅卵石。薛令之之后,一个村子就出了24名进士。这里的许多古迹依然完好,古民居、古官道、古码头……祠堂、民居大厅正中悬挂的块块牌匾,有许多珍贵文物。“……[详细]
亭江迥龙桥
  又名飞盖桥、沈公桥,位于福州市郊亭江乡闽安邢港上,建于唐代,宋郑性之修,清康熙,嘉庆、道光年间重修,民国十一年(1922年)再修。石构、平梁桥,南北走向,四墩,五孔,不等跨。全长65米,宽4.64米。桥墩呈船形,栏柱柱顶刻宝奁、海兽等均系唐代原构件,另刻有狮子戏球等为明代构件。柱上有“丙寅暮春立,陈炉捐拜石一块,拱石二条……”等题字。桥北端有跨街桥头亭,亭间有碑3通,桥北连圣王庙,南端有玄帝亭,内立宋碑1通,清碑1通。1991年4月17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构、平梁桥,南北走向,四墩,五孔,不等跨。全长65米,宽4.64米。桥墩呈船形,栏柱柱顶刻宝奁、海兽等均系唐代原构件,另刻有狮子戏球等为明代构件。柱上有“丙寅暮春立,陈炉捐拜石一块,拱石二条……”等题字。桥北端有跨街桥头亭,亭间有碑……[详细]
漳州府文庙大成殿
  漳州文庙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修文西路,是漳州城内最大的古建筑群,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清乾隆《漳州府志》载,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建,政和二年(1112年)移于州左,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复故址。历史上,朱熹、郑成功、黄道周都曾到此庙祭祀孔子;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孔子后裔避兵入漳,居住于此,其子孙世代相传住于庙内直至明正德年间。明、清两代及民国时期,屡有修葺。漳州文庙坐北朝南,现有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原有古代建筑物,如明伦堂、泮池、棂星门等已毁,现大门以内中轴线上依次为戟门、丹墀、月台、大成殿,两旁为东西两庑及敬一亭等。戟门面阔九间,进深二间。东西两庑面阔各八间,进深各二间。大成殿建筑结构特殊,梁架承袭旧制,较完整地保留了闽南古……[详细]
四堡书坊建筑
  四堡书坊建筑位于福建省连城县四堡镇。四堡书坊建筑,于中南、四桥、雾阁、田茶四个行政村,占地约82.5公顷。书坊,是雕版印刷的基本场所,称堂、楼、阁、屋或记、局等,迄今为止尚存明清时期书坊建筑80余处,其中重要的有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的林兰堂,建于道光年间(1821-1850)的林兰集记、林兰仪记、大光书局及雾阁村的子仁屋(由天宝楼、务本堂、翰宝楼组成)等。这些书坊建筑多为四合院形式的木结构。中轴线上有前、中、后三厅,山墙多为青砖风火墙,具有防火功能,俗称“风火屋”。前有池塘、晒谷坪、门楼,两侧各有一至三排横屋,四周有围屋或围墙。这样既便于聚族而居,又适作家庭手工作坊。隔扇和窗棂上多有精美木刻图案,照墙上饰有砖雕。建筑内保留有当年的雕版5000多块及切书架、切书刀、墨盘、墨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