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文物古迹介绍

草庵摩尼教寺
  是我国唯一仅存的摩尼教寺庙,位于晋江华表山南麓,是研究世界宗教史及中外交通史之重要实物依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摩尼教在我国旧称“明教”,其教义是杂揉佛教、基督教、祆教而成,公元3世纪中叶在波斯创立,唐武后延载元年(公元694年)传入中国。到明初,朱元璋嫌其教名上逼国号,遂驱逐信徒、毁坏寺院,摩尼教逐渐被其他宗教所融合。泉州草庵摩尼教寺成为仅存的珍贵史迹。草庵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初为草筑。元顺帝至元五年(公元1399年)改为石构歇山式建筑。80年代初,此地曾发掘出宋代明教会的瓷碗,证实宋时泉州摩尼教已十分活跃。1987年8月,瑞典隆德大学召开首届国际摩尼教学术讨论会,草庵摩尼佛造像作为讨论会的纪念性吉祥物。1991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团参观草庵后,……[详细]
顺昌宝山寺
  宝山寺宝山寺大殿位于顺昌县西北部大干、元坑两镇交接处的宝山绝顶。全寺由山门、前殿、拜亭、厢房、大殿及围墙组成。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梁柱椽瓦均采用花岗岩,大殿和围墙仍保留着元代仿木石构建筑的风貌,于今年6月份被列为国家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山寺又名宝灵庵、宝山庙,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三年(一三六三年),明万历四十二年(一六一四年)重修由元代建的大殿和清代重建的山门、前殿、厢房、凉亭等建筑组成,占地面积三百六十二平方米。整座寺院从台基、地板、梁柱、屋顶到片瓦全部以石代木、仿木构造,连屋面望板也是岩石制作,建筑风格既有唐宋遗风,又有元代特征。大殿为花岗岩石为料的仿木构建筑,坐东南朝西北,面阔五间(十五.八米),进深四间(十二.三五米),穿斗减柱式梁架,单檐悬山顶,除两扇大门是木作外,柱、梁、斗……[详细]
福建船政建筑
  2004年下半年至2010年6月底,马尾区共投入1.05亿元,组织实施船政文物修缮一期工程:规划船政文化遗址保护开发范围,完成船政遗址修复保护和场馆建设;完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和马江海战纪念馆等处的展览展示;整治船政文化景点周边环境。船政文化遗址群被列为首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据了解,船政文化遗址群是整合了马尾造船厂至罗星塔公园1平方公里的环江地带和婴脰山的船政天后宫、天主教堂、前坡炮台等周边景点资源,并按功能性质划分马江古渡、马尾造船厂、马限山公园、婴脰山、旧满港区和罗星塔公园六个区。作为马尾区“五大战役”的工程之一,船政文化建设已投入接近2亿元。……[详细]
南靖树海中共闽南地委旧址纪念馆
  南靖树海中共闽南地委旧址纪念馆位于南坑镇大岭村,原为中共闽南地委领导革命斗争的前沿指挥部,共6间旧民房及旧学堂,占地120平米。目前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党史教育基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树海,群山连绵,林涛似海。她以南靖大岭、北坑、象溪为中心,跨越山城、南坑、船场、奎洋、书洋、梅林镇的几十个行政村,方圆数百里,是解放战争时期闽南游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后期,中共闽南特委派卢炎、黎炳光等同志到南靖树海一带隐蔽生产,领导反顽自卫斗争。1945年10月,王涛支队第一大队武装开辟树海,闽粤边临委书记魏金水、王涛支队长刘永生等领导到树海指导工作,环顾延绵(南)靖(平)和边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由魏……[详细]
明溪显应庙
  显应庙旧称“夫人庙”,香火常年不断,颇受明溪人的敬仰。“夫人庙”祭奠的是在明溪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五代女英雄莘七娘,她在当地被称为惠利夫人。2011年底,惠利夫人信俗获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明溪客家民俗旅游再出新亮点。据传,惠利夫人知书达礼,并精通医术。五代时,随夫出征福建,转战于明溪雪峰镇(今城关)。其夫在明溪不幸染疫身亡,为了陪伴丈夫的亡灵,她侨居明溪,对周围村民乐善好施,并以其掌握的医术和所知的草药义务为当地群众治病,后殁于明溪驿。明溪百姓感其恩德,将她奉为神灵,立庙祭祀,还把城区最中心的桥称作惠利桥。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朝廷敕莘七娘封为“惠利夫人”,不久加封为“惠利福顺夫人”,清代复加封为“普佑夫人、灵应夫人”,其影响扩大到宁化、清流、建宁、长汀、连城等地。南……[详细]
八一七革命烈士公园
  八一七革命烈士公园位于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岭头村。1949年的8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在北峰岭头猪蹄亭山向国民党军队在福州的防守阵地发起攻击,打响了解放福州的第一-。猪蹄亭山又称猪蹄峰,强攻猪蹄峰是解放福州最激烈的一场战斗。该峰位于福州北门要塞,海拔524.4米,三面悬崖。1949年,国民党军第106军第50师派重兵把守,并在山前设置用木桩和铁丝网构成的鹿砦,扼住解放军主攻部队通往福州的咽喉要道。我军第28军第82师第245团3营于8月16日晚向该高地发起进攻,经过激烈战斗,先后夺取了猪蹄亭山北侧的两个山头,当天傍晚,在攻取主峰时受阻。8月17日凌晨,8连1排长刘新堂在部队屡攻不克的紧要关头,带领4名战士前去炸鹿砦,均壮烈牺牲;经过9班长李云才、副班长孙立文和杨家寿、孙德……[详细]
中共安溪中心县委旧址
  中共安溪中心县委旧址中新厝位于泉州市安溪县魁斗镇佛仔格村佛仔格角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佛仔格是安南永德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在中新厝,先后成立中共佛仔格支部、中共安南永德临时县委。1930年秋,以安溪县金谷镇东洋、溪榜、洋中、深洋、美洋村和魁斗镇佛仔格村农民武装为主体,建立了安溪游击队,队长李世全、副队长陈体,队员11人,有4枝长-和数把刀具,和永春游击队一起成为安南永游击武装的基础。1931年12月,中共厦门中心市委派李南金到佛仔格与郭节联系后,在佛仔格召--议,传达了中共厦门中心市委关于在安南永三县边界建立游击区的决定。1932年,闽西苏区进入鼎盛时期,积极向闽南等地拓展,为创建安南永德苏区,3月,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和厦门中心市委调军事干部陈凤伍和庄毓英(后叛变)到安溪负责游……[详细]
城村汉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城村汉城遗址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西南1公里,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汉城遗址坐落在起伏的丘陵山地上,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860米,东西宽550米,总面积48万平方米。城的东、西、北三面,崇溪环绕,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城墙沿山势夯土建筑,残高4至8米,东西城垣共保留3豁口通道,为当年的城门。城外有护城壕。经发掘,城内分布着殿宇、楼阙、营房住宅、冶铁、制陶和墓葬等遗址多处。中央高台上的宫殿遗址一组包括大门、庭院、主殿、侧殿、厢房、回廊、天井、水井和排水管道等。建筑物坐北朝南,左右对称,布局严谨,与当时平原地区的城市布局截然不同,是江南独树一帜的干栏式建筑。古城排水系统,利用自然山坡、沟谷建成,实行雨水、污水分流,规划十分合理自然,令人称奇。从出土的4万余件具有强烈汉代风格的文物来看,说……[详细]
三坊七巷之衣锦坊
  衣锦坊,位于南后街西,坊内有闽山巷、洗银营等。衣锦坊在南后街西侧,坊中十六号的水榭戏台最具特色,这是一个木构单层平台。三坊七巷之一。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因为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去。坊内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后衣锦还乡而改坊名。坊中16号为清嘉庆进士郑鹏程居宅,其中的水榭戏台最具特色。这是一个木构单层平台,四柱单开间,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为阁楼。于此观看戏剧演出,水清、风清、音清,具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衣锦坊最早的名字叫通潮巷。这让人联想到宋代福州百货随潮船入市,千家沽酒户垂帘的盛况,并且记起古城区的内河是通海感潮的。大海的广博、渊深与外向,时时引人上下求索、奋发有为。这个巷于是不断有人出人头地,得享锦衣玉食,并赢取外界无数艳羡的目光。而觥筹交错、……[详细]
洪朝选故居
  洪朝选故居在翔安区新店镇洪厝村中,为二进式砖石木混合建筑,燕尾式硬山瓦顶,面宽12米,进深20米。故居建于明嘉靖年间。20世纪50年代初前进圮塌,1976年依原基址修建。后进因木作蛀蝕,三合土墙体破裂,故又更换中梁,重砌山墙,但厅堂木作立柱以及石座、柱珠仍然保留。故居外墙、窗户和大门门框都用花岗岩条石精心砌成;外墙上方是一组花格式的矮栏杆,正对着大门上方的栏杆上有7个水泥浇灌的喜字;外墙窗户中间用三根短条石作隔,既通风又牢固,很有特色;左右窗户上方分别书有“百福千辉”、“福寿康宁”对联,对联上方各有一个有两个对称孔洞的通气孔;窗户和大门两侧均饰有山水、花鸟彩绘;大门由两扇铁门组成,门前是一条石铺砌的小场院,院里原有两株6米多高的铁树,相传为洪朝选自广东回乡时随轿运回栽种于故居庭前。至今故居厅……[详细]
九侯禅寺
  九侯禅寺,又称九侯岩,位于福建省诏安县,在乌山南麓的九侯山风景区中心,始建于唐代。据《九侯禅寺碑记》载:“古刹有内旧岩,始建于唐代。宋绍兴十年(1140年)始建佛阁大殿……”,即今之九侯禅寺。宋淳祐五年(1245年)曾再次重建,清乾隆九年(1744年)和光绪年间也均有重修。2000年广东达濠青云禅寺方丈弘养法师等又集资再次重修。九侯禅寺,在诏安乌山南麓的九侯山中,又称九侯岩,南距县城三十余里。“九侯”名字的来历,一说“九峰列峙,尊若公侯”;一说“大禹后裔子孙九人入闽,殁而为神,各主一山”。由于九侯岩风光奇美,禅寺深幽,自古就有“仙造九侯岩”和“闽南第一古刹”之美誉。1998年9月,九侯山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名胜风景区。九侯禅寺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为重檐悬山顶建筑,由门楼、天井、拜亭、大殿……[详细]
际下塘红军墓
  际下塘红军墓位于明溪县枫溪乡枫溪村际下塘路口左2米。1934年5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共临时中央“左”倾错误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此时,地方-民团也乘势蠢蠢欲动,频繁对当地的革命队伍发动袭击。5月17日,红军25团某连张连长,带领70余名战士从宁化庙前回枫溪时,在华山河明桥受到华山-民团余传芳团的袭击,民团用土大炮装上红硝、耙齿、铁砂突然向红军队伍开炮。红军英勇反击,缴获了两门土大炮,击败了民团,但张连长同2名战士光荣牺牲,6名战士负伤。红军战士把牺牲的烈士遗体带回枫溪,安葬于枫溪瑕上大沙坝上。1934年11月7日,国民党军第52师进犯归化,占领了归化城和东南地区,后又向西北逼进。闽赣军区、地方军民与敌人浴血苦战后,归化城失守。闽赣省机……[详细]
正谊书院
  正谊书院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东街,年代为清。简介:原为闽浙总督左宗棠在清同治五年(1866)于黄巷创立的“正谊书局”,清同治九年(1870),镇闽将军兼署总督英桂改书局为书院,并移置于现址。现存作为大讲堂的前厅,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硬山顶,占地面积411平方米。门额青石横匾镌刻楷书“正谊书院”,为清代福州府城四大书院之一。正谊书院建筑朴素大方,与鳌峰、凤池两院构造风格不同。院大门上有一块字径盈尺青石刻的横匾,上镌“正谊书院”四个大字,是当时闽籍书法家郑世恭(郑孝胥之父)所书,该匾额现还嵌于正门上,另一复制原大青石匾嵌干福州一中校史碑墙上。书院有大讲堂,而无学舍,后进五间排全座为山长住宅、右边有大客厅一座,中悬首任山长林鸿年所撰并书的对联:“客皆当代要津,到此地只谈风月”;“我本昔年都讲……[详细]
坑园龙峰寺
  龙峰寺,乃坑园乡古迹胜地之一,座落在坑园村后山脚山中,四周梨树环绕。当春天来临时,梨花盛开,闻到阵阵梨花的芬香,使人格外感受到自然风光。秋天时,硕果累累,金黄色的小梨子,似同金子。寺的外貌在果树林中更显得尊严丽秀。  龙峰寺始建于明朝,已有数百年历史。回首鼎盛之时,有七座庵盘叠在寺的周围,俗称七庵前。时有僧尼百余众,但由于历史变迁的缘故,庵寺经受时代磨难,到后来只剩下废墟断墙,让人感叹不知。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温暖农村各个角落,村民们自发奋起,焕发了重修龙峰寺的信心。20世纪八十年代,经广大信士和村间乡老及有识知名人士几经筹划,着手筹建龙峰寺,恢复古老文化遗产。经过广大信士及皈依弟子几年来的共同努力,由小变大,由原来几十平方米的简易礼佛场所,到占地面积有318平方米的大雄宝殿。  今逢盛世……[详细]
漳州林氏宗祠
  漳州林氏宗祠,又称比干庙,位于福建省漳州芗城区振成巷内。林氏宗祠,又称比干庙,是漳州七县林姓氏族合建的林氏宗祖,供奉林氏始祖比干,乃漳邑林氏祭祖之所,漳州林氏还以此年作接待本宗族赴考往来生员用。宗祠前后进已废,现存中进四方正殿,面积430平方米,坐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红色筒瓦,下檐不围合,并留有回廊的痕迹,可见原规模甚大。宗祠确切建筑年代已无考,经专家据主殿实物与结构分析、鉴定,始建于宋代,因清末曾修葺,故亦带有清式建筑的痕迹。漳州比干庙不仅长期供奉比干,还做为林氏族人赴考往来生员的接待处。文革前比干庙内仍高挂多块明清状元、探花的牌匾,林震、林钎、林士章均高挂其上。正殿两边厢房各有十几间书屋,各区林氏考生均可来此住宿读书作文。资料可查,明、清时期漳州林氏族人进宫殿试揭榜甚……[详细]
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旧址
  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旧址位于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珠江村5组。1927年2月,莆田党组织在珠江开展活动,成立农会,进行抗捐抗税斗争。同年10月,建立了中共渚林(珠江)支部。1929年11月,中共莆田县委委员陈兆芳、吴承斌等在莆田沿海地区建立一支四五十人-的游击队,陈兆芳任队长、吴承斌任副队长。在游击队活动过程中,陈兆芳采取了“分散从事生产、集中打击敌人”的斗争方式,在当地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抗捐反霸斗争中起了良好的作用,有效地发动并锻炼了群众。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游击队在当地建立了月塘、濑垞、珠江等10多个革命基点村,从此,珠江村成为莆田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1946年,莆田党组织负责人杨杞松在忠门地区秘密串联发动,重建游击队。同年11月,中共闽中特委派林汝楠回到莆田沿海协助杨杞松恢复和扩大沿海地区的……[详细]
翔云革命烈士纪念碑
  翔云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南安市翔云镇金安村美格山上。翔云是革命老区,是中共安南同边区的重要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翔云人民流血流汗,前仆后继,为革命事业做出应有贡献。为纪念牺牲英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南安县人民政府批准并拨款建立“翔云革命烈士纪念碑”,并于1957年建成。由于地域狭小,1992年,经上级党委批准,纪念碑迁建于金安村美格口北侧山岗上。碑址现有简便公路通达,地势略显高亢,向东可鸟瞰大岭盘山水泥公路和翔山村全貌层层叠叠集绿积翠的梯田与错落有致的分散民居;西望则是楼房林立、住屋鳞次栉比的的翔云镇区。“青山有幸埋忠骨”,在纪念碑中存放着梁长智等烈士的遗骨,现已成为革命烈士的陵园。翔云是中共安同南特委和中国抗日义勇军闽西南军区闽南二支队第五大队根据地之一。1934年至1935年,闽南二……[详细]
闽中革命烈士陵园
  福建省闽中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莆田市区中心的繁华地带,现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园区占地面积63712平方米,始建于1957年12月,其前身为“莆田县革命纪念碑”,1983年莆田建市后由市政府接管,并改称为“莆田市烈士陵园”,2000年8月报经市政府批准更名为“闽中革命烈士陵园”,现有工作人员10人。该园于1990年被列为福建省烈士纪念建筑物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4月被确定为福建省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几年,我们立足于“以人为本、完善服务”的工作理念,努力把我园建设成为富有影响力的革命传统教育阵地。在原有一座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风格完全按照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模式建造的革命英雄纪念碑的基础上,……[详细]
透堡农民暴动旧址--林氏宗祠
  透堡农民暴-动-旧址林氏宗祠位于连江县透堡镇北街埕里。1931年7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组建后,工作的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10月9日,中共福州中心市委领导(市委农村工作巡视员)邓子恢(化名林祖清)到达连江镜路,随即召集特支扩大会议,传达部署减租抗债斗争,并取得阶段性胜利。中共连江特支为了引导农民同-势力作持久的斗争,保卫胜利果实,逐步成立了农民自卫队,领导群众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邓子恢返回福州后,市委派张铁(市委军委秘书长)驻透堡协助杨而菖推动连江的农-动。经过邓子恢的启发教育,杨而菖在农民减租斗争的实践中政治觉悟、领导艺术都有所提高。他敏锐地察觉到,地主恶霸决不会甘心减少剥削收入,于是在透堡农会总部——林氏宗祠召开党员骨干会议,成立农民自卫队,监视地主的活动,武装保卫减租果实。11月16……[详细]
柏乡三杰碑
  赵孟頫是我国元代杰出的书画家,在古代艺术史上是一位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人物。他师法自然,不拘一格,博采众长。篆、隶、行、楷皆能运笔自如。尤其行、楷,越北宋米、黄、蔡、苏四家,而直入晋唐。他追慕二王,挥毫落墨。而能紧,潇洒大方。小楷动辄万言,首尾一致,雅若星斗。大楷颜骨柳体,遒劲秀丽,端庄烂漫,一改两宋以来"书礼体"独领-的局面。其优美刚健之韵几乎左右一代书坛。被后人尊为"赵体"。柏乡现存的三通赵氏书丹碑刻,均为赵孟頫61-64岁之间的作品。其一,"贾母贞节碑记",其二,"贞节堂记"碑,其三,"柏乡尹张君德政之碑"。前二品为延佑二年三月的成作。两者均正楷书丹,笔势洒脱,结构稳健,字形端庄,神韵舒……[详细]